2012学前教育史复习必备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c66f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9.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5e5f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png)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学前教育史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教育的历史。
它记录了人类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复习材料。
一、古代学前教育史:在古代,教育普遍由家庭与社区共同进行。
父母或家族的长辈负责儿童的教育,并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记录。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注重身体锻炼和家庭价值观的传递;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理性思维和美德的培养;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和公共教育。
二、中世纪学前教育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教会承担。
在修道院中,修士和修女负责儿童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知识和修道院劳动技能。
三、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知识和美德培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佛罗伦萨·曼提尼(Florentinus Maticinus)提出了儿童“玩耍是儿童的本能”的观点,主张通过玩耍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启蒙时期学前教育史:启蒙时期,教育开始倡导儿童独立思考和实践。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主张儿童应该接受自然和体验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的著作《爱弥儿》(Emile)成为启蒙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五、现代学前教育史:现代学前教育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世纪的幼儿保育运动、20世纪初的幼儿教育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综合性学前教育。
19世纪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照顾,并提倡游戏和自由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费依(Friedrich Fröbel) 在德国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并发表了《人类教育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詹姆斯·摩里森贡献了“摩里森计划”,提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
20世纪后半叶,综合性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社交、情感、语言和身体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ed5020763231126edb114e.png)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1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原始人群: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教育内容:制造石器"教民以鱼" 用火农业生产特点:公养公教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生活习俗教育(三)原始的宗教教育(四)原始的艺术教育(五)体格和军事训练三,儿童公育机构五帝时代的教育机构——"成均"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痒"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一)公养公育(二)内容简单(三)非独立性(四)言传身教第2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夏代学校:"序"商代学校:"序","痒","学","瞽宗"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二)教育内容⒈婴幼儿身体的养护⒉生活常规的培养⒊初步的道德教育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育;礼貌谦让⒋早期的知识教育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⒈教儿宜早⒉教子义方⒊信而勿诳⒋潜移默化⒌量资循序⒍有教有爱⒈游戏⒉讲故事⒊体罚第3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一,意义二,教育制度⒈保傅制度"三公": 太师太保太傅"三少" : 少师少保少傅⒉三母制度子师慈母保母全称"三母"第4节古代的胎教一,胎教的作用"正本慎始"二, 胎教的目的(一) 才德过人(二) 健康长寿(三) 形貌端正(四) 选择男女三,胎教的内容和方法内容:精神饮食环境起居与生活习惯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第5节古代儿童教材一,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一)识字类"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二)训诫类吕得胜和吕父子撰写的《小儿语》和《续小儿语》为代表(三)知识掌故类《蒙求》最为流传二,古代幼儿故事内容及特点《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三,古代幼儿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礼乐结合"六艺"思考题⒈简述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⒉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⒊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⒋简述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⒌论述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⒍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1节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二,认"早谕教"(二)学前教育三,论师保傅第2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培养"务实节用"的人才→"德艺同厚":一是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二是重视"学艺".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三)均爱勿偏(四)熏渍陶染(五)博习致用四,《颜氏家训》述评《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第3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生平:理学的集大成者哲学基础: 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理学的发展: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张载唯物的角度,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的角度→罗从彦(程颐的学生) →朱松(朱熹之父)和其同学李侗(朱熹之师) →朱熹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明其理"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为儿童学"眼前事" 编写的二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 要求慎择师友五,提倡正面教育六,"诸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诸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一"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书院的基本宗旨,即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理教二"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三"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改过迁善." ----书院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四"处世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书院学生行为处世的基本宗旨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书院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第4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一, 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自然教育论"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目的----"教以人伦"内容---"诗,书,礼,乐"三,论儿童教育的原则(一) 顺应性情,激发兴趣(二) 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三)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四)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思考题⒈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⒉简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⒊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⒋简述贾谊论"早谕教"的思想.⒌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⒍请简要述评《颜氏家训》.第三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第1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一)从根本上说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二)思想基础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二)蒙养院的设置(三)蒙养院保教要旨(四)蒙养院课程(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六)蒙养家教合一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一)蒙养院的兴办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国第一所幼儿园.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幼教机构.(二)蒙养院师资的培训第2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一,儿童的公养公育(《大同书》)人本院-----胎教学前公育体系育婴院慈幼院——公育小学之后——公教二,论胎教(一)胎教的意义1.正本2 .防感清源(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1适宜环境的选择2胎教的宗旨即保胎,养胎3孕妇的教育三,论婴幼儿教育(一)环境的选择(二)教育宗旨思考题⒈请简要回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⒉请简要回答蒙养院的保教要旨.⒊请简要回答蒙养院师资的培训.⒋试分析康有为的胎教与婴幼儿教育的主张.⒌试分析康有为的"公养" , "公育"思想.⒍试论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补充内容: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⒈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⒉齐家治国的基础⒊光耀门楣(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⒈思想品德教育①孝悌②崇俭③诚信④为善⒉生活常规教育①礼仪常规的训练②养成卫生习惯⒊文化知识教育⒋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三,慈幼机构的建立总结: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⒈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⒉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⒊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⒋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⒌儒家思想规范指导员着学前教育的实施.讨论:家庭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三,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1,脑科学2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四,如何具体地进行早期教育(一)如何进行无为教育1,经典诵读教育2,音乐教育3 ,经典的书画(二)如何进行有为教育1,生活中的教育2,关键期潜能开发3 ,格连杜曼博士的方法。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2d3a48f7ec4afe04a1dfeb.png)
学前教育史1、P17古代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1.培养志向;2.教以孝悌;3.勤俭耐劳;4.诚实无欺;5.行善积德;6礼貌谦让;2、P31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局限:方法:1.游戏、2.体罚3.讲故事.局限: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是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提倡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注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P38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担任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P6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及早施教、2.严慈结合、3.均爱勿偏、5、P76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提倡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待囚犯一样的办法对付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揭露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2.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教以人伦”以儒家教育道德为中心,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教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成为儿童的主要内容和课程。
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是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他认为儿童身体、智慧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儿童知识不求多,而求精,让儿童自然消化,达到自得自美总之: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6、P104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1.办幼稚师范教育、2.吸引留学生、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7、P105外国教会在华推行幼稚师范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1..课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宗教等课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英语占学分最多。
自考《学前教育史》超全考试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超全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6bdddd89eb172ded63b75e.png)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一,选择填空。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p5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____”。
P6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p6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p7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P19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P237▲.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P26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 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p27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p31-32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P34 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P36 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P38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P38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p40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P4617▲.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p49-5018▲.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p5119▲▲▲.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P5120▲.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p51 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56d5fd81b9f3f90f77c61b2c.png)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256b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5.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
1.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3.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是(“庠”),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1.4.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在(西周)时期。
1.5.我国教育历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计划的记录出自(《礼记·内则》)。
1.6.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计划性,但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年龄划分,比如《(礼记·内则》)以10岁前为学前教育期,而《大戴礼·保傅》中是8岁,《尚书·大传》中是13岁。
(8岁)岁入小学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
1.7.“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和(太傅)。
1.8.“三母”是指(子师)、(慈母)和(保母),除三母之外,当时宫廷内还置有(乳母)。
1.9.(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1.10.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养胎》一篇中,提出(外象内感)胎教理论。
1.1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1.12.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1.13.北齐医生徐之才的(《胎产书》)中提出的“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1.14.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仪”)。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5.我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
1.16.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
1.17.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三者简称“(三、百、千)”。
1.18.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1.19.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宋代)以后。
1.20.我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体罚)。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5a339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6.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早期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欧洲启蒙时期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福禄贝尔和幼儿园的创立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运动二、学前教育理念的演变1. 行为主义与认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三、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践1. 家庭式学前教育的兴起与特点2. 公立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比较3.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四、现代学前教育的挑战与趋势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策略2. 科技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3. 早期教育的普及化与质量保证五、重要人物与文献1. 玛丽亚·蒙特梭瑞与蒙特梭瑞教育法2.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的贡献3. 重要学前教育文献概述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2. 国际组织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原则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认证体系七、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1.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量与定性方法2. 案例研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八、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联1. 早期经历对儿童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2. 学前教育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性3. 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九、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1. 面向21世纪的学前教育模式2.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学前教育策略3. 学前教育领域的创新与领导力培养十、复习题与讨论点1. 学前教育历史的重要转折点2.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3. 学前教育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学前教育史的主题进行的概括性描述,具体的复习资料应包含详细的历史事实、理论解释、案例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
在准备复习资料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进行更新。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849369011ca300a6c390bd.png)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一、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1、思想渊源2、对学前儿童特点的分析3、慈幼的社会责任观4、“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重视环境的影响感化反对溺爱子女教以正,守以常信而勿诳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三、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1)相对稳定,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无太大变化,一是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是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2)学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界限不清3)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父母,而尤以母亲为主四、古代的胎教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五、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一)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二)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三)初步的道德教育六、古代学前宫廷教育(一)君主教育的重要地位(二)保傅制度(三)“备三母”制七、古代学前教育的教材及方法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P31他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1.早谕教:学前教育、胎教2.选左右: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
3.重儒术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四)博习致用(德艺同行)(五)风化陶染《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重视蒙养教育(二)要求慎择师友(三)强调学“眼前事”(四)提倡正面教育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刘伯颂等》、《教约》(《社学教条》)以及言论录《传习录》中(一)顺应性情,激发兴(二)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五、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关于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见于《愿学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人门语》中●注重幼教:幼年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任何有所作为者,必在幼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幼便立有奋发向上之志,幼教不仅是家教的起点,也是家教的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83ded9e6551810a6f52486d8.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1.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2.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3.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1.教育制度史 2. 教育思想史●古代的儿童公育 1.社会形态:生产资料公有,无阶级,成员之间平等互助2.儿童教育形式:儿童公育3.教育者:无专职人员,主要是老人4.教育地点:“庠”(原始社会后期产生)●教育内容:(1)生存教育:劳动技能与生活习俗(2)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3)美育:歌舞、音乐、绘画(与宗教祭祀有关)(4)体格与军事训练:锻炼体魄、使用武器、作战方法●主要教育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3)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简单而多样(4)教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观察模仿●古代的慈幼《周易》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提倡早期教育(二)重视家庭教育(三)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礼记》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儿童的教育起点是胎教(二)儿童教育的前提是慎择师保(三)儿童教育的内容重在品德修养.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养成良好习惯●胎教的产生与发展:《黄帝内经》《新书》《列女传》●胎教的内容:1.注意精神状态的调适 2.重视饮食的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饮食清淡)3.注重对外界环境的选择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胎教的方法:1.监督法 2.小劳法 3.瘦身法●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三)高度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四)胎教即母教:(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古代儿童家庭教育:一、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一)保傅制度(二)三母制度:关于“三公”“三少”“三母”(师保傅分别指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太保负责保育身体,太傅负责道德培养,太师负责传授文化知识和统治经验。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d1783b0066f5335a812118.png)
学前教育史题型:1.单选2.名词解释(4个)3.简答题4.论述题(2个)5.材料分析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2.三公、三少、三母制度;3.艺友制;4.恩物;5.儿童之家;6.行为课程;7.五指活动;8.武汉蒙养院;9.整个教学法;10.欧文幼儿学校;11.行为课程;12.幼稚园课程标准;13.活教育;14.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问答题1.简述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2.评述张雪门的改造民族的幼儿教育目的及现实意义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提法及对当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4.简述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
5.论述陈鹤琴先生的幼稚园课程思想、活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意义。
6.论述张宗麟先生的幼稚园课程思想。
7.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8.论述夸美纽斯的以感官为教育方式的理论。
9.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10.论述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
11.福利倍尔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2.简述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13.论述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论。
14.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5.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6.简述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7.雅典的和谐教育。
名词解释(标注★为重点名词)由颜之推写的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这部著作影响广泛,流传久远,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家教著作。
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的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西周时期,便有了“三公”、“三少”之设,西汉以后,保傅制度逐步趋向制度化,并得以不断加强。
“三少”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太保、太傅、太师分别从身体、道德、知识等方便对太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公。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c3ca44195f312b3069a574.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P34: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所写的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
全书分为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活教育P178:由陈鹤琴于1940年提出活教育思想,1947年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思想即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和训育原则。
3.恩物P340: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按照福禄培尔的理解,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
福禄培尔力图以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他们手的活动技能。
恩物通常有六种。
4.儿童之家P355:1907年初,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免费的幼儿学校。
“约法三章”: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密切配合、报告表现给校方。
5.行为课程P129: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张雪门1966年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它首先注意的是实际行动。
6.幼稚园课程标准P82:1932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1936年7月修订。
由我国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编订的,虽然吸收和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幼儿园课程标准,但洋为中用,富有中国特点。
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的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17条)。
7.癸卯学制P48: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拟定,清政府于190 4年颁布。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及答案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f49e2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f.png)
《学前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及答案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0分):1.中国史前的教育机构是( A )。
A。
庠 B。
序 C。
校 D.园2.( A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A. 《颜氏家训》B。
《温公家范》 C.《诫子书》D。
《朱子家训》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B )。
A.三公 B。
三母 C.三少 D.三太4.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______》。
(D )A。
百家姓B。
千字文C。
幼学琼林 D.三字经5.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撰写的《A_ _》.A。
蒙求 B.三字经C。
急就篇 D.千字文6。
(D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A.癸丑学制B。
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D。
壬戌学制7. (B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8。
我国最早的幼教机构名称是(B )。
A。
幼儿园 B.幼稚园C。
幼儿团D。
蒙养院9。
清末民初,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 A )A.日本B.德国C。
欧美 D.教会10。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利用育婴堂和_____来培养保姆。
( C )A。
女子师范学堂 B.女子学堂C敬节堂 D.初等师范学堂11.1898 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1912 年发展成为______,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B )A。
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C。
景海幼稚师范学校 D.杭州私立弘道女学12。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的教育家是(A).A。
陶行知B。
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13。
1930年中共地下党在上海创办了(D )。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3f31d5ad51f01dc281f163.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及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B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B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9a10e0102de2bd960588be.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行为课程:
2《幼儿园课程标准》:
3恩物:
4儿童之家:
5艺友制:
6活教育:
7五指活动:
8颜氏家训:
9编制学校:
10南京鼓楼幼稚园:
11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12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13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14亚里士多德:
15杜威:
16《奏定蒙养园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7开端计划:
二、简答题
1、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2、苏区托儿所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3、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及现代意义
4、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以及意义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陶行知解放儿童天性的理论及对当今幼教的启示
7、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及陈鹤琴的单元教学的共同点
8、张雪门改造民族的幼儿教学目标以及现实意义
9、陶行知先生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提出及对当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10、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11、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12、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13、乌索娃的学前教育思想
14、欧文的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fd7e85ce2f0066f4332259.png)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基本概念1、行为课程P129①概念:由张雪门提出。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首先应注意的是实习行为。
②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境2、《幼稚园课程标准》P83①这是我国于1932年10月正式公布并颁布是第一个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样我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共分为三部分: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
③具有中国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3、恩物 P340①恩物是福禄培尔设计的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一系列玩具。
②福禄贝尔认为,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因此叫“恩物”。
③恩物通常有六种。
4、儿童之家 P355①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②在儿童之家里专门为儿童设计了活动室和休息室。
③“儿童之家”甚至连课程安排也打破多少分钟一节课的规范,强调个人学习和个别活动。
5、艺友制由陶行知提出,“凡用朋友之道在幼稚园里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幼稚园教师的途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幼稚园教师。
6、活教育 P178①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②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③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索的结果,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7.五指活动(P177)①五指活动是由陈鹤琴提出的,他将幼儿园的课程定为“五指活动”。
五指:生长在幼儿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②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③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8.颜氏家训(P34)①《颜氏家训》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求学,为官,生活,处世的经历与体会,写出的我国第一部我国封建社会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学前教育史开卷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开卷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ea7b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d.png)
学前教育史开卷复习资料一、学前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学前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或幼教,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旨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为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其自我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培养其社交合作和情感体验能力。
学前教育不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还注重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古埃及人普遍将儿童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将家庭成员的职业与技能传授给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教育。
在古希腊,学前教育被赋予更加明确的目标。
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城邦以及他们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重视儿童的教育。
斯巴达强调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培养勇敢和坚毅的精神,而雅典则重视语言、音乐和哲学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到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有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教育家开始提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一些早期教育机构。
例如,弗雷贝尔和蒙台梭利是早期学前教育的重要先驱者,他们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20世纪初,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1924年,国际幼儿教育联盟(IECM)成立,促进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教育模式。
三、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此后,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5年,中国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幼儿园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
此后,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并逐步完善了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0496de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1.png)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童与成⼈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开始,⼉童的⾝体和个性已经成⼈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童与成⼈在⾝⼼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童⾝⼼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切有⽤的知识教给⼀切⼈,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众教育⼿段的⼀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法,使最⽆经验、最⽆知的⼈也能教育⾃⼰的孩⼦。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认为每个⼈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形成,⽽是由“外⼒”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带着天赋品质降⽣,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个重要的教育改⾰法案,即〈〈⽩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特勒的名字命名。
〈〈⽩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教育⾏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英国教育和就业⼤⾂谢泼德公布了⼀套数⽬为⒎3亿英镑的“幼⼉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付幼⼉教育的费⽤,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童都能接受三个⽉的⾼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由选择公⽴的或私⽴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或民办学校则需⾃⼰再多交⼀些钱。
(#)7.店铺幼⼉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进⾏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3.《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4.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和太子的官员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三公的副职6.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由王应麟撰写7.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早谕教(一)学前教育1.“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2.“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3.“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4.“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二)胎教1.主张设立专门胎教处所—“蒌室”2.主张孕妇自身要有胎教意识二、选左右1.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2.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三、重儒术•(一)主张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注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三)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使太子从小形成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
•(四)在治国方面,主张德刑并举的治国方略•(五)他还主张教养结合•8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三)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陶染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10.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论述题)一、重视蒙养教育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二、要求慎择师友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三.强调学“眼前事”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明其理”为儿童学“眼前事” 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提倡正面教育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
11.王守仁:是我国第一个提倡自然教育论的思想家12.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二)思想基础1.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2.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主张(2)康有为的《大同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3)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13.《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14.蒙养院的设置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5.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国第一所幼儿园。
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
16.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17.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18.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幼教机构。
19.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
20.1898年,英国长老会厦门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21.我国最早的教会幼儿园:小孩察物堂22.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简答题)P144人本院-----胎教一.学前公育体系育婴院慈幼院——公育小学之后——公教二、论胎教(一)胎教的意义1.正本清源 2 .人种改良之计(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1适宜环境的选择2胎教的宗旨即保胎、养胎3孕妇的教育三、论婴幼儿教育(一)环境的选择(二)教育宗旨23.1904年“癸卯学制”分为三段七级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24.1916年颁行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是蒙养园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25.幼稚园制度的确立P801922年”壬戌学制“制定的七项标准,是借鉴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七项标准”:⑴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⑵发挥平民教育精神;⑶谋个性之发展;⑷注意国民经济力;⑸注意生活教育;⑹使教育易于普及;⑺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总体结构为三类三段,将中学分初、高两级设置,并取消大学预科。
26.幼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园”变更为“幼稚园”,正式确立幼稚园制度。
27.志厚是第一个翻译蒙台梭利的作品的中国人28.1932年10月《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9私立幼稚园1.厦门集美幼稚园1919年2月,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创办,为集美学校的一部分2.北京香山慈幼院1919年10月正式成立,主办者为熊希龄,目的在于济贫托孤,属于慈善性质,采用欧美式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南京鼓楼幼稚园----中国第一个实验幼稚园陈鹤琴1923年春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国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陶行知于1927年11月创办办园宗旨: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办园方法:艺友制5. 上海大同幼稚院1930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中国互济会(原名中国济难会)创办,专门收容和抚育革命同志的子女,负责人为董健吾。
6.上海劳工幼儿园1934年,在陶行知的领导下,由其学生孙铭勋等人创办于沪西女工区。
其宗旨为女工服务,向劳工的儿童(自断乳到8岁)实施教育,教育重点是卫生健康教育,经费靠募捐30.1938年3月武汉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儿童培养成追求真理、手脑并用、自觉工作、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理事长:宋美龄31.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会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也是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指导性、纲领性文件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最早成立的:江西瑞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33.三化教学法:故事化游戏化歌曲化34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简答题)一、坚持为革命战争、生产建设和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二、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学的原则三、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四、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35..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1912年,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体育)——筋骨“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胃肠“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呼吸“何为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
所揭示者,曰自由、平等、亲爱。
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4.世界观教育——心理“培养人超轶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
”5.美育——神经“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36.“教育者,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
”是最能体现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37.蔡元培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创者38.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2.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3.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论述题)(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四种单位: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保育院小学(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第一学年:9学时分三次进行第二学年:学生自由支配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三)关于实习的组织条件: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特点: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39.(名词解释)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和农村三大弊病:外国病化钱病富贵病40.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究会成立。
41.论创造的儿童教育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⒈解放儿童的头脑⒉解放儿童的双手⒊解放儿童的眼睛⒋解放儿童的嘴巴⒌解放儿童的空间⒍解放儿童的时间42.(名词解释)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43.张雪门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分为四类:(一)培养士大夫——清末的蒙养院(二)培养宗教信徒——教会办的幼稚园(三)发展儿童个性——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导的幼稚园(四)改造中华民族——理想的幼稚教育44.“艺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两个特点: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2. 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
45.1927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46.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47.活教育理论(简答题)(一)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应具备的条件:强健的身体; 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二)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编制的两原则:1.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2.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三)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示进步.”“活教育”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引发、供给、指导、欣赏48.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