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最全版

合集下载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解读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解读
Ke wor s Co e u Co oe tlNe p a ms; Ea l a n ss; Thea y; Co y d nsns s; lr ca o l s r y Dig o i rp mpr h n i e P e e tv a u e e e sv r v nie Me s r
容 的背景 知识 一一 介 绍 , 可 能 对 刚 刚起 步 于该 领 这
Ab t a t “ i e e Co s n u n S r e i g sr c Ch n s n e s so c e nn ,Ea l a n s ,Eal h r p r Dig o i y s r T e a y,a d P e e t n fr C lr ea a c r y n r v n i oo e tlC n e o o a d Ad n ma h s sa d r ie d c lb h v o rfre r i g o i ,e ryt e a y,a d p e e t n o oo e tl a c r n e o ” a tn ad z d a me i a e a i u a l d a n ss al h r p o y n rv n i fc l r ca n e o c a d a e o . I i o r h n ie o e ve i h c n o mst h h n s ic msa c n s mo e p a t a o s . n d n ma t sa c mp e e s v ri w wh c o f r o t e C ie e cr u t n e a d i v r r ci lf ru e c T e c n e s s h s u i e ep to o i a r ,t e srt g f al ig o i ,t ep o e u e o r v n in a dt e fl w h o s n u a n f d t ah l gc t ms h t e y o r d a n ss h r c d r fp e e t n h ol i h l e a e y o o u rtr rp e c n e e in s w l a o a i p r t e tc nq e y c ln s o y T e c n e s s s o l e a p c i i f r — a c rl so sa e l s s me b sc o e ai e h i u s b oo o c p . h o s n u h ud b n e ao v i ot n o la d g i ei ef re r ig o i a d e ry t e a y o oo e t lc n e n C i a mp ra tto n u d l o a l da n ss n al h rp fe l r ea a c r i h n . n y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

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

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

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

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

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

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最新:预防结直肠癌的专家建议全文

最新:预防结直肠癌的专家建议全文

最新:预防结直肠癌的专家建议(全文)2021年上半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发布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北京)》,本文将根据该指南和相关文献,就直结肠癌的预防和筛查,做简单通俗的解读。

一.我国结直肠癌的现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 ;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谱第5位,而在城市则高居第2位。

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β确诊前,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97%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

在确诊的患者当中直肠癌占比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I、II、HI、IV期分别为:18.6%、42.5%、30.7%. 8.2% ;超过80% 的患者为中晚期;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2003-2015年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56.9% ;中晚期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30-40% ;而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85-90%o二、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以下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L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2、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3、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病史;4、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溃疡性结肠炎);5、粪便潜血试验阳性;6、长期慢性精神刺激者;7、符合下列几项中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 ~ 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的便秘); 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除此之外的,为一般风险人群。

三、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尽管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诊断;综合治疗;指南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其中80%~90%的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

然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因此,制订个性化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XXX自2008年开始联合编写《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该指南于2010、2013年进行修订,2016年修订后进一步与XXX、XXX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XXX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共同修订。

2020年再与XXX结直肠肿瘤学组、XXX 等联合,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该指南提出了诊断、预防、外科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建议,各地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推荐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分类的界定详见附录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根据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在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则称为异时性肝转移。

本指南将分别阐述这两种情况以便于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订。

1.2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了进行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病理学分期评估外,还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腹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筛查和诊断肝脏转移瘤。

如果超声或CT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但不能确诊,可以加行血清AFP、肝脏超声造影和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在病情需要时,可以进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引用本文】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6):600-630.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6):600-630【关键词】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规范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multidisciplinary team;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pecifications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2018 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

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

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

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诊率,降低了死亡率。

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

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导语: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为了规范结直肠癌的诊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一、诊断1. 临床观察:对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腹部触诊,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重点询问家族史和肠道疾病史。

2. 高危人群筛查:根据年龄、家族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超声、腹部CT、胸部CT以及骨扫描等,以评估肿瘤的分期及转移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学分级,确定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二、治疗1. 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癌肿的位置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肠道吻合术、直肠切除术等。

对于早期癌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

2. 化疗:手术后的化疗可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或姑息化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3. 放疗:结直肠癌的放疗主要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术中放疗或姑息治疗,可以通过减少局部复发和控制疾病进展来提高患者生存率。

4.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靶向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免疫治疗:PD-1抗体、PD-L1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三、术后辅助治疗1. 化疗: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化疗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主要通过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

2.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可以用于KRAS野生型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 (III 级专家推荐)
高危 人群
非进展期腺瘤
2-3年复查 结肠镜
复发 未复发
继续 2-3年复查结肠镜
延长间隔至3-5年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遗传学
•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见指南第2.1节
•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见指南第5节
1/3 的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来自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 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筛检——II 级专家推荐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体格检查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一)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一)


我 国结直肠 肿瘤 的流 行病 学现状
国内外学者 和 医师 十分重视 对结直 肠肿瘤 的筛 查 . 为结直肠肿 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基础 和保 证 。 可 一 般 主要 依 靠 粪 便 隐 血 试 验 (ea o cl bo dts。 fcl cut lo et
F B ) 内镜 ( 括 全结 肠 镜 和 乙状结 肠 镜 ) O T、 包 以及 一 些影像 学和实 验室检查 。随着共聚焦激 光显微 内镜 、
(nre i ei epai) 进 展 性 腺 瘤 ( 义 详 it pt l lno ls 的 a h a a 定 后 )1 . %为侵袭 性 C C3。另一 组学 者对 15 R [ , 9 ] 2 6例全 结 肠镜 检 查 无 息 肉者 随 访 53年 .6 - 1 %出 现 C A. R
21 0 1年 1 0月 1 ~ 5日在上 海召 开 。来 自全 国各 地 41
1 %出现进 展性 C A. . 3 R 但未发现 C C  ̄ Rv 国内多 中心
目前 国际 通用 的针 对 结 直肠 肿 瘤 的共 识 包 括 美 国消 化 病 学 会 和 内镜 学 会 ( G / S E 共 同 制 A AA G ) 订 的 指南 [ 4 1 和亚 太 胃肠 病 学会 共 识 指 南【 . 内 尚 5 国 闫
> m 的绒毛状 C A. பைடு நூலகம் 1c R 1 %为伴 高 级别 上皮 内瘤变 6
clrca ae o a C A) C C最 主要 的癌前 疾 ooe t d n m . R 是 R l 病㈣ 。通常认 为结直肠 肿瘤 主要包括 C C和 C A。 R R
择 : , 全 同意 ; , 1完 2 同意 , 但有 一定 保 留 ; , 3 同意 , 但 有 较 大保 留 ; , 同意 , 有 保 留 ; , 4不 但 5 完全 不 同意 。 如果 通 过 1的人 数 > / . 通 过 l 2的人 数 > 5 . 23 或 + 8% 为通 过条 款 ) 。全文 如 下 :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直系亲属结肠镜检查 三甲/省级专科医院就诊
FAP基因筛检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遗传基因筛检
• APC 基因 • MUTYH 基因
Lynch 综合症
•2010年前,HNPCC = Lynch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都是基于临床家 系表型; 2010年后,停止使用HNPCC,统一使用Lynch 综合征
FAP筛检——III 级专家推荐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 1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本人定期结肠镜检查 FAP基因筛检
体格检查
CHRPE* 颅骨骨瘤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2A类证据:
• 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
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 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 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可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evidenceof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7%[10-14]。

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15]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6-17]。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2008年至2010年),中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2次修订。

2016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委员会修订了该指南。

2018年,编写组进一步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修订了该指南。

2020年编写组再联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等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1. 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

FIT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 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

粪便检测阳性者应行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应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肠镜包括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硬质直肠镜。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可以明确病理诊断。

推荐有条件地区采用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对于高危人群。

直肠肿瘤在我国患者中的比例高,直肠指诊可有效检查低位直肠肿瘤,推荐体检人群行直肠指诊。

但是,直肠指诊对于直肠肿瘤的筛查价值不明确。

【推荐筛查方法】: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B.多靶点粪便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或3年1次;C.肠镜检查推荐可至回盲部的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n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n AFAP (轻症FAP)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
议(支持意见60%~80%) 家组取得一致共识(支持意见
≥80%)
III级 2B类证据:
3类证据:
• 正在探索的诊治手段,
专家推荐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 基于低水平证据,如样本数量不
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 大的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息肉数相对较少,癌变年龄相对较大
n MAP (MUTYH相关息肉病)
临床表现与AFAP相似
• PJ综合症(黑斑息肉综合症)
指南总体框架
启动筛检的一般原则
Lynch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FAP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PJ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 MDT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 MDT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 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 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遗传学
•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p 见指南第2.1节
•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p 见指南第5节
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FIT 每年1次)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直肠癌病理分期
✓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系统推荐应用AJCC第八版。 3.远处转移(M): ① M0:无远处转移; ② M1:有远处转移:M1a:转移至1个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b:转移至2个
或更多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c:仅转移至腹膜表面或伴其他部位或 器官的转移。
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对应表(第八版)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例,其中男性22.5万例,女性16.3万例,占全 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9%。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粗率)为28.2/10万,其中男性发 病率(32.0/10万)高于女性(24.3/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3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21.4/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 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大量 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 亡率。
✓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 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 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 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B)推荐意见8.2: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结直肠癌X 型林奇样综合征(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高)
(C)推荐意见8.3: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 (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高)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主要内容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主要内容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主要内容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

关于结直肠癌的筛查,指南主要给出以下推荐意见。

一般风险人群定义➤不具有以下风险因素者,可被定义为“一般风险人群”:(1)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2)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3)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4)本人患有8~10 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5)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中)。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定义➤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定义,应综合个体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信息,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等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判定(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中)。

➤为提高风险预测效能,可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适用人群实际情况,考虑纳入风险等级较高的其他因素,以最终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低)。

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定义➤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高)。

➤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和家族性结直肠癌X 型林奇样综合征(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高)。

➤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 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高)。

一般人群筛查起止年龄➤推荐一般人群40 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弱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低),推荐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 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中),推荐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40~75 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强推荐,GRADE 证据分级:中)。

标准与规范丨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标准与规范丨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标准与规范丨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

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

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

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

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

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

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文章旨在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建议。

文章将全面概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共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意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筛查策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策略,应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应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有家族史、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

同时,也应考虑年龄因素,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筛查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于筛查中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加强随访管理。

同时,也应加强对筛查阴性人群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加强公众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筛查意识,是实施有效筛查策略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最全版一、引言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

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

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

若干学术团体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因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二、指南形成方法1. 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制定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指南制定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9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2. 指南工作组: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主要涵盖了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学科专家。

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合作完成。

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本指南供肿瘤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以及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

指南的推荐意见应用目标人群为有意向或适宜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受检者。

4.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通过系统检索结直肠癌筛查领域已发表的指南和系统综述,以及对结直肠癌筛查领域部分专家的访谈,工作组初步拟定了8大类的关键问题框架,涵盖21个临床问题,以在线问卷的形式对临床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调研和评分。

收集汇总两轮共计143人次(第一轮83人次、第二轮60人次)的专家函评反馈,最终遴选出本指南拟解决的13个关键问题。

5. 证据的检索:指南制定工作组成立了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针对最终纳入的关键临床问题,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 and Outcome,PICO)原则对其进行多源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具体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此外,也对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进行滚雪球检索。

证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6日。

6. 证据的评价与分级: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对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1标准进行评价;对于纳入的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对于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QUADAS-2进行评价;对于病例系列研究采用英国国立临床优化研究所的评价工具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由2人独立完成,若存在分歧,则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解决。

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见表1。

7. 推荐意见的形成:专家组基于证据评价小组提供的国内外证据,同时考虑我国筛查目标人群的偏好和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后,初步拟定了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关键问题的推荐意见,于2020年11月进行了一轮面对面评议和一轮德尔菲推荐意见调查,共收集到75人次的专家意见反馈,于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对推荐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达成共识。

8. 指南的更新:计划在3年内按照国际指南更新要求的方法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三、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一)流行病学临床问题1: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情况(A)我国结直肠癌负担较重,是导致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C)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D)我国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例,其中男性22.5万例,女性16.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9%。

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粗率)为28.2/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32.0/10万)高于女性(24.3/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3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21.4/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33.9/10万),中部和西部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较为相当,分别为24.8/10万和24.8/10万。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

男性和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80~84岁达到高峰,发病率峰值分别为212.7/10万和153.8/10万。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18.7万例,其中男性11.0万例,女性7.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JP3)死亡的8.0%。

全国结直肠癌死亡率(粗率)为13.6/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15.6/10万)高于女性(11.6/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死亡率(16.1/10万)高于农村地区(10.5/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死亡率最高(15.7/10万),中部和西部的死亡率较为相当,分别为12.5/10万和12.2/10万。

结直肠癌死亡率在3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0岁之后快速增长,85岁后达到高峰。

男性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死亡率峰值分别为211.9/10万和139.4/10万。

2000~2014年我国的结直肠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结直肠癌发病率方面,2000~2014年间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和0.7%,而农村地区相应年增长率分别为5.3%和4.5%;在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2000~2014年间整体的年增长率为0.9%。

其中男性年增长率(1.3%)高于女性(0.2%),农村地区年增长率(2.6%)高于城市地区(0.5%)。

2003~2015年全国17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7.2%(95%CI:46.1%~48.3%)升高至56.9%(95%CI:56.2%~57.5%)。

男性和女性2012~2015年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6.3%和57.7%。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2012~2015年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9.3%和52.6%。

上海市和浙江省嘉善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地区,其结直肠癌生存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

上海市结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70.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也由1993年的31.82%上升至2012年的56.61%。

结直肠癌生存率的改善可能与我国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改善、筛查与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技术的提高有关。

然而,我国的结直肠癌生存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009~2015年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64.0%,其中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90.0%。

临床问题2: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A)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B)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C)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D)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E)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F)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G)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A)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B)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C)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1. 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已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下:(1)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对63项研究共928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此外,Roos等对42项病例对照研究和20项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家族史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效应亦会受到患病亲属数目的影响。

我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73358名女性,平均随访时间达7年,结果表明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风险的2.07倍。

(2)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Lutgens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9项研究,结果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 1.7倍(95%CI:1.2~2.2)。

Jess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8项研究,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95%CI:2.1~2.7)。

(3)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ICR)于2018年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以下简称“2018年WCRF/AICR报告”),指出了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中,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 g,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RR=1.16,95%CI:1.08~1.26)和12%(RR=1.12,95%CI:1.0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