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
《钱学森书信》的当代意义及哲学价值
中的兢 兢业 业 、不断创新 ,以卓 越 的科学 成 就发展 和繁 荣我 国的科 技事业 ;体现 在他 热爱祖 国 、热爱 人 民为祖 国和人 民贡献他 毕生 智慧 与伟 大创 造力 的
动的指南 ,而且他还谆谆告诫他的同事或下属要多 学哲 学 ,多看 哲学 书 ,人要有 智慧 ,要 有创新 就 必 须要 学 习马 克思 主义哲 学 。 《 钱学 森 书 信 》 十 卷 收
封 ,约 四百万 字 。收信人之 中既 有 国家领 导人 ,也 有 普通 老百姓 ,更 多 的则 是 社 会 各界 的科 学 人 士 。 其 中 ,与钱学 森通信 最多 的是他 领导 的系 统论研 讨 班 的成 员 ,如北京 市航 天工 业部 9 0所 的 于景元 同 1 志 ,其 通信共 14封 。其次是 中国科学 院 自动化 研 7
究所的戴汝为同志,其通信共 12 6 封。钱学森还直 接与 当代一些 著名哲 学家有 通信 ,如张岱 年 、黄楠 森 、高 清海 、王东 、钱学 敏 、何 新 等 。其 中 , 《 钱 学森 书信》 中直 接 论 述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思 想 的 约
有五百 封 。
一
莲湖 区科 学技 术委 员会 的 马希 良同志探 讨 “ 略 ” 战
问题 的探讨 还 是对科 学技 术 、社 会实践 的探 索 ,都
渗透 着许 多独 特 而 丰 富 的哲 学思 想 。如 18 9 3年 7
月2 1日钱 学森 在 与湖 南 省 邵东 县 宋 家塘 煤 矿 工 人 欧 阳雄飞 同志 探讨 政治 科 学时 指 出 : “ 治科 学 包 政 括于 社会科 学 之 中 ,其 基 础科 学 是 历史 唯物 主 义 。 指导 政治科 学 研究 的是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即辩证 唯 物 主义 。 [2 8 ” 141 4年 1月 2 日钱 学 森在 与 西安 市 119 4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精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追求卓越1.1 勤奋学习:钱学森一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2 自我要求严格: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卓越。
1.3 持之以恒:钱学森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坚持不懈,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二、创新精神2.1 不断探索:钱学森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勇于挑战科学难题。
2.2 敢于冒险:他敢于冒险尝试新的思路和方向,不畏失败,勇于创新。
2.3 开拓创新:钱学森提倡开放思维,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三、团队合作3.1 尊重他人:钱学森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3.2 共同目标:他倡导团队成员共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激励团队成员团结合作。
3.3 分工合作:钱学森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实现团队合作的最大效益。
四、勇于担当4.1 敢于负责:钱学森在工作中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
4.2 勇于创新:他勇于创新,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4.3 坚持原则:钱学森坚持原则,不为外部压力所动摇,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和坚定。
五、永不止步5.1 持续学习:钱学森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5.2 不断创新: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于现状。
5.3 传承精神: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不断前行,永不止步。
总结来说,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包括追求卓越、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勇于担当和永不止步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学习钱学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
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刊发时间:2010-04-19 18:30:13 《科学时报》[字体:大中小]真理观讲的是真假、对错,回答的是“是”和“非”的问题,所追求的是知识、智慧;价值观判断的是好坏、善恶、得失问题,所追求的是利益、效能。
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卫星发射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就是将科学研究中的真理观、价值观有机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
据科学史家统计,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就达到了202项。
德国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领域涌现出了不少的大师。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397页)“19世纪末期,数学界就数学的发展走向出现了两种极其对立的学派观点,最具代表的是当时的科学大家,应用数学发明人克莱因(geheimrat felix klem)和纯粹数学巨匠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之间的讨论。
“克莱因强烈主张数学与实际工程要结合起来,并认为,所有伟大的数学家都知道应如何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种观点又是希尔伯特和其他数学家所反对的。
为了确保自己的这种想法能够实施,克莱因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设立了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讲座职位。
在哥廷根大学执教的这段时间内,克莱因的观点对冯·卡门生产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他后来在亚琛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致力于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动力源泉。
”(f·马勃〈frank e.marble〉《追寻钱学森建所理念的来源》,《科学时报》2005年12月7日a4版)钱学森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后敏锐地感觉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该学院的最后几年密切关注着如何将严格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问题。
钱学森进而提出,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工程科学(后改称技术科学)。
读《“钱学森之问”带来的痛与思》有感
读《“钱学森之问”带来的痛与思》有感
《“钱学森之问”带来的痛与思》是一本以有关钱学森的文章组
成的书,由钱学森本人编辑而成。
阅读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心有感慨。
钱学森是中国知名的民国时期数学家,他的“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深深影响。
他所追求乃是“真理不准误,假理不空”的思想,他的思想内核是一种追求“要求”,把精确的计算运用到逻辑思
维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读《“钱学森之问”带来的痛与思》,让我深深体味到了“忍耐
痛楚,方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钱学森对数学的热爱和精湛的
技艺,加上他毅力的征服一切困难,使他的学说在当今的数学领域仍有重要的影响。
读完《“钱学森之问”带来的痛与思》,让我意识到面对困难时要懂得“自信、毅力、坚持”的重要性,要勇往直前,不畏艰辛,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奋斗。
从钱学森的事迹中,我学习到了持之以恒、奋发有为的精神。
毕竟“物极必反”,前路漫漫,我一定要勇于挑战,奋发有为,不怕失败,不怕挫折,把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
钱学森书信的教育思想研究
钱学森书信的教育思想研究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巨匠,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留下的书信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在书信中,他多次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指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钱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他深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
在他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科交叉,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钱学森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书信中,他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
他主张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方法上,钱学森提倡启发式教育。
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样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钱学森对教育质量的关注也在他的书信中得以体现。
他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浅谈钱学森的中医观(中续)
浅谈钱学森的中医观(中续)——钱老关于中医部分论述之刍议三、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钱老认为,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并严格区别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 指出了证是人体的功能态。
钱老说:中医理论里面的核心,就是所谓的辨证论治。
辨证,“证”就是证据的“证”。
首先是要辨证,然后根据这个再来考虑怎么治这个病, 来个辨证论治。
中医从汉代以后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辨证论治。
那么什么叫“证”, 这在中医的理论里面也是两种说法,我读了以后,弄不懂“证”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方面要感谢湖南医学院的黄建平, 他所做的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 他领会中医的所谓“证”就是同人体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从前也讲过,人体是一个巨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态。
他说“证”就是人体的一种功能状态,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因为中医的医学书不会是现代的语言, 所以琢磨不透“证”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证”就是人的功能状态,就讲清楚了。
就是说,人得病,有它的病因,或者受了寒了, 或者细菌侵袭了, 使得人体的巨系统偏离了正常的状态, 人就得病,病就是偏离了正常的状态,这是得病的过程。
那么治病呢?就是把偏离了的、不正常的人的巨系统的功能状态想法子诱导,拉回到正常的功能状态,这个人的病就好了。
因为中医认为人在正常的功能状态下,本来就有抵抗疾病的能力, 还有免疫系统来杀死侵袭的细菌,所以中医看病并不给你吃什么杀菌的药, 也能把你的病治好。
接着他说:所以说中医的辨证施治概念,可以理解成为用各种方法使偏离了正常状态的人体拉回到正常状态。
办法还是很多的。
药品是一个办法,先给你吃点药,过一天再给你复诊,看看你的状态已经拉回了多少。
若完全拉回来了,你就好了。
若拉回了一半,还要就你这一半的状态再给你下药,使你再进一步地返回到正常。
这是吃药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针灸是一种方法;还有西医叫理疗的方法, 也是一种疗法, 还有一种最妙的方法,就是心理法。
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钱学森1992年书信稿
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钱学森1992年书信稿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钱学森1992年书信稿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要真正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需要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探讨钱学森在1992年书信稿中所展现的远见和卓识,以及如何在当今时代中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二、钱学森1992年书信稿的背景1992年,钱学森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写了一封信,提出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钱学森在书信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关于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他认为,中国应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这封信件正是钱学森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的生动写照,也是他对祖国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关心。
三、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1. 远见卓识的内涵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首先需要对全局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远见卓识需要融合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能够站在专业领域或者社会问题的高度,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
远见卓识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能够超越当下的困难和挑战,着眼未来,坚定前行的方向。
2. 钱学森书信稿的远见卓识钱学森在1992年书信稿中,展现了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他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建议。
他提出了加强科技进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等建议,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远见和卓识。
四、对钱学森书信稿的思考和理解1.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钱学森书信稿的内容,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科技发展、教育改革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仍然需要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前辈的智慧,继续前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 对个人的启示钱学森书信稿中蕴含着对个人的启示。
在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远见和卓识。
钱学森给我的启示
创新之父钱学森给我的启示钱学森先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我们国家的现代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在读他的传记时,受益匪浅,深深受到了其大无畏探索精神和勇于挑战的启示。
以下是我从中汲取到的三点启示:一、勇于创新,敢于冒险钱学森先生从事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其复杂和严峻,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创新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比如在导弹技术上,钱学森率先提出了超音速导弹的想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启发我在工作生活中也要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二、追求卓越,追逐梦想钱学森先生始终追求卓越,追逐梦想,他常说“有志之人,无惧艰险”,并一直积极探索更高的科技高地。
比如在他90多岁的时候仍然潜水300米深的海底,进行科学考察,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追求卓越、追逐梦想的科学家应有的风采。
这种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挑战高峰的精神启迪着我,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卓越。
三、培养未来,肩负责任钱学森先生不仅自己是一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而且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孙家栋,中国导弹事业的杨根思等。
钱学森先生一直秉持着“肩负责任”的人生信条,在自己行业所能施展的范围内,努力培育优秀的后继者,承担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这种肩负责任的精神鞭策着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保持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
以上是我从钱学森先生身上汲取到的三点启示,希望通过他的事迹,能够不断激励我们自己勇往直前,攀登技术高峰,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是钱老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一直着力思考的时代课题。
“量性双悟智、天人一贯才”。
这是海外一位80余岁的老华侨有感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思想,为他写的一幅楹联。
记得那是1996年初春的一天,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教授忽然打来电话说:“学敏啊!你知道吗?今天上午国防科工委沈椿年副主任带着秘书、记者送来一幅楹联、一缸水仙,还摆了个仪式,给我和学森照了相,热闹半天。
”我一听,就觉得有点儿不妙,因为钱老一向惜阴如金,每日生活、工作非常有规律、有计划,怎耐得应酬来往、送礼、照相?便悄声问:“是谁写的楹联,这么兴师动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写的《钱学森的艺术情趣》一文,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传到了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那里的一位爱国华侨看了以后,很佩服钱老,就提笔写了幅楹联,拜托当时正在新加坡访问的沈椿年副主任带回,并要求照个相给他。
据说这位老先生有80多岁了,很受人们尊重,他的书法、绘画、诗文作品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他的名字叫潘受。
大概是因为我给“招来的事儿”,或许是钱老仔细看了楹联以后,对潘老的书法、文笔感觉不错,他让我们也看看并保存这幅楹联。
当我和永刚把这幅装裱得十分精美的楹联展开一看时,只见上联写的是:“量性双悟智”,下联写的是:“天人一贯才”。
这十个大字像行书又似草书,凤翥龙蟠,凌厉洒脱;在每条楹联的两边还有两行娟秀的小字,霞舒云卷,回旋多姿,真是神来之笔。
这些小字诗文,首先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交流合冶”来解读钱老倡导的“大成智慧学”,并以十个大字予以概括,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短短诗文,词语古雅清新、情真意切、富有哲理。
现将原文抄录如下:“学森先生称:科技为量智,文艺为性智。
前者逻辑思维,后者形象思维。
一客观,一主观,一冷一热,交流合冶,探微发秘,灵境神游。
于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之理,可化隔为不隔,化不通为通,从而奇光异彩,随之出现。
五年级叙事作文:读《钱学森书信》有感_1500字
读《钱学森书信》有感_1500字《钱学森书信》(以下称《书信》),皇皇10卷,洋洋400万言。
《书信》收入从1955年6月15日致陈叔通老先生至2000年11月26日致涂元季同志信,共3000多封。
《书信》集中地反映了钱学森院士人生道路和科学历程的主要轨迹,体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怀,闪耀着为人与治学的时代光辉。
钱学森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在《书信》中得到了集中、鲜明的反映。
钱学森从1935年至1955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在致陈叔通老先生的信中,钱学森倾诉了他的不幸遭遇和爱国情怀,他说: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动政策,他已“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回国之用。
”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钱学森一家终于在1955年10月回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回国后,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战略决策指引之下,受周总理、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钱学森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历史贡献。
这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闪耀着人生道路的历史光辉。
1959年,钱学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历史关键之点。
入党后,钱学森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学技术事业中作出了令人钦敬的重要贡献。
他先后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七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鞠躬尽瘁,谱写了他人生的光辉篇章。
《书信》展现了钱学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过程,同时,又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丰富、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在《书信》中反复地强调指出这些理论要点,深刻地阐明了这些理论要点的科学内涵和实施要求。
这就在时代背景中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和重要特征,也为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应循的原则。
[讲稿]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钱学森书信》1―10卷出版问世了。
《书信》内涵十分丰富,从科学思想到科学精神,从人生哲理到人品风范,一位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想谈谈自己学习《书信》的体会,这也可以说是我对钱学森的研究和理解。
(一)钱学森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时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真理”。
他在广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于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做到了科学与哲学的融会贯通,辩证统一。
钱学森是怎样从一位自然科学家走进哲学殿堂的?从钱老在《书信》中的自述,我们可以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
钱学森早年在美国主要从事应用力学研究,或者说他“出生于”应用力学。
那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位“纯科学家”。
但应用力学这个学科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课题是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理论成果一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能指导工程设计。
所以钱老在《书信》中说,他在美国搞过一点工程设计,但主要从事理论研究。
他常常去工厂和实验室,察看实验情况,了解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并与工程师们结为好友。
他运用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奠定的广泛理论基础,通过数学计算,解决工程上的难题,如那时航空界存在的“音障”和“热障”等问题,因此他做到了理工结合,成为著名的应用力学家。
这也是他后来所说的技术科学家。
他这一套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又指导实际的科学方法论是在他的老师冯·卡门指导下,积20年科研经验总结出来的。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作为一名爱国主义科学家,他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由此推动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阅读了许多马列原著,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美国所得到的那点心得体会,其实在马列原著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中早就指出来了。
这就使他坚信,科学研究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做指导。
钱学森的学习是勤奋的,他的理解力尤为惊人。
读《钱学森书信》有感
读《钱学森书信》有感
《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文字,还是思想,都让我感到意犹未尽。
钱老在书信中超越了当代的文化知识赋予了非凡的古典精神,它以不可言喻的真理和智慧来表达他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了灵感。
钱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当时的国家,强调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也强调了道德教化对社会良序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他强调了政治君主要处之策,以减少新兴技术的危害,以及贵族等上层社会的教化,提高其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
但是,尽管钱老在书信中强调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应该由其市民的文化审美来决定,他坚持以积极的思想来启迪社会,而不是强调强制遵守。
因此,钱老将文明和道德教化融为一体,使社会文明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更有利于关注社会福利,而不仅仅是政治发展。
通过阅读《钱学森书信》,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钱老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崇高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思考如何通过实践来发展和充实社会,让社会福祉得到更大的保障,让平等的社会生活得到更好的环境。
钱学森对科学哲学的创新思想——基于客观世界层次思想的视角
要: 客观世界层 次思 想是钱 学森在科 学哲 学领域 最具有创新性 的思 想之 一。钱 学森 以马克 思主 义哲 学作为
指 导 思 想并 运 用 开 放 的 复 杂 巨 系统 方 法 , 提 出客 观 世 界 由渺 观 、 微观 、 宏观 、 宇观 和 胀 观 五 个 层 次 组 成 。 客 观 世
界层次思 想具有重要 的价 值和意 义, 它指 明 了基础科 学的研 究方 向和研 究方 法 , 提 供 了解 决决 定性 和非 决定 性
困惑的途径 , 摆 正 了 系统 论 与 全 息 论 的 位 置 。
关 键词 : 钱 学森 ; 科 学哲学 ; 客观世 界层 次 ; 渺观 ; 胀 观 中图分类号 : N0 2 ; 1 : 1 0 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6 9 9 ( 2 0 1 7 ) 0 2 — 0 0 0 1 — 0 0 8
d 蕾 唰曩
l m 畚辩茂 大簟
学手 社 会 科 学 版
2 第 0 1 7 9 年 卷 4 第 月 2 期
V A o p I t . 1 2 9 0 1 7 N o . 2
尺度 的希 格斯 场 命 名 为 “ 渺观” ; 将 由“ 膨胀理论” 引 起 的 多 个 宇 宙 同 时 存 在 的 宇 观 之 上 的更 大 尺 度 称 作 “ 胀观” 。到 目前 为止 , 客 观世 界 可 以划 分 为 胀 、 宇、 宏、 微、 渺 五 个 层 次 。“ 五 观世 界 ” 理 论 讨 论 的 正是 本 体 论讨 论 的客 观 世界 的本 质 、 本 源 问 题 。 当然 , 对 客 观 世 界 层 次 的认 识 还 会 随着 认 识 的不 断 深 化 而 继 续 得 到 拓展 。 [ 4 3 1 9 8 5年 6月 5日 , 钱 学森 致 信 洪 定 国 , 明 确地 画 出 了客 观世 界 五 个层 次 的图 表 ( 见表 1 ) , 他说 , 这是“ 大综合 , 是‘ 扬弃 , , 是 华 生 !是更 高 的物 理 ! ” [ 5 3 。 ¨
钱学森的社会工程哲学思想初探
钱学森的社会工程哲学思想初探[摘要]钱学森院士不仅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工程控制论奠基者,系统工程专家与系统科学思想家,还是杰出的科学家、科学思想家、人民思想家.本文在以往所提钱学森科学思想这一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钱学森社会工程哲学思想问题.[关键词]钱学森社会工程哲学社会技术社会哲学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回归祖国,现为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
钱学森一反工科专家忽视社会哲学因素对工程影响的做法,从社会工程角度探讨了技术哲学领域新的哲学问题,并把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看成是可以用工程哲学研究的领域。
其主要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对其研究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此,笔者只对其社会工程哲学中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作一简要介绍。
一﹑早年的研究工作1954年钱学森在美国出版《工程控制论》,以技术科学的观点对各种工程技术系统的自动控制理论作了全面研究,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而在进行这类研究的同时,钱学森认为哲学应联系到所有学科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门具体学科。
钱学森并不认为工程技术可以脱离哲学研究去解决问题。
相反,他反复强调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即工程哲学问题.1989年,《钱学森关于在国民经济中运用“社会工程’方法的设想和建议》在《经济学动态》上发表。
这篇文章一发表就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为他获得不少好评,成为他社会工程方面最重要的著作.在此文中,钱学森讨论了社会工程的概念﹑对象和任务.并指出应该把社会工程当作一种设计筹划方法,是系统工程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钱学森与辩证唯物主义
Qian Xuesen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作者: 黄楠森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页
主题词: 辩证唯物主义;现代科学体系;世界观;部门哲学
摘要:钱学森在他提出的现代科学体系中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顶尖地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哲学的核心,实际上成了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由此可以引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及其部门哲学,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成员,他们都具有真理性,即科学性.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是最高层次的世界观,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部门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相联系的桥梁.第三,辩证唯物主义通过部门哲学而从科学技术中汲取丰富的发展营养,而各门科学技术则通过部门哲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哲学的指导思想.第四,哲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而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及外部客观实践相联系,决不能脱离实践.钱学森的上述思想对于正确评价辩证唯物主义有发人深省的启发作用.。
钱学森工程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28,No.11
2 0 1 2年 1 1月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Nov.,2012
文 章 编 号 :1000-8934(2012)11-0048-06
钱学森工程哲学思想初探
2 工程方法论:综合集成、 “性”“量”交融
关于工程方法与方法论研究是钱学森科学成就 中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同 时 也 是 最 为 主 要 的 部 分 ,它 们 就 像一条主线,把 他 的 所 有 科 学 成 果 贯 通 起 来。 如 果 把工程方法划分为 工 程 技 术 方 法、工 程 科 学 方 法 和 工 程 方 法 论 三 个 层 次 ,那 么 ,钱 学 森 在 这 三 个 层 面 都 有重要突破。而其中哲学意蕴最为浓厚的就是其创 立 的 工 程 方 法 论 ——— 从 定 性 到 定 量 的 综 合 集 成 方 法 (以 下 简 称 综 合 集 成 方 法 )。
处于萌发阶段的我国工程哲学正迫切需要强大的实践推力和丰富的思想宝库需要具有我国工程实践特色的工程哲学思想钱学森作为我国现代工程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提炼尤为可贵的是他把一般的工程理论提升至哲学层面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工程观工程方法论和社会工程论思想不仅可以为工程与哲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供思想借鉴而且也为现代工程理论的发展提供哲学启示
当 然 ,钱 学 森 这 种 “工 程 技 术 ——— 工 程 科 学 ——— 基础科学”大工程 观 并 没 有 否 定 现 代 工 程 具 有 独 立 于技术与科学的 本 体 性 地 位。 如 前 所 述,钱 学 森 在 《论 技 术 科 学 》一 文 中 就 已 对 工 程 科 学 及 工 程 技 术 与 纯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对于工程与技术的 关 系 ,钱 学 森 并 没 有 对 它 们 做 出 严 格 的 区 分 ,而 是 多 次 使 用 “工 程 技 术 ”这 个 概 念 来 表 述 工 程 的 含 义 。 在 钱 学 森 看 来 ,工 程 和 技 术 之 间 的 关国内的用语习惯,
钱学森的哲学思想
钱学森的哲学思想
黄顺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口述钱学森工程”课题组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黄顺基教授与钱学森曾多次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在科学研
究上得到了钱学森的多次指导。
以下内容是根据黄顺基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在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关心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主要从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对钱学森的认识,以及钱学森对我的影响4个方面来谈谈。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黄顺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口述钱学森工程”课题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
2.《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探要
3.钱学森工程哲学思想研究
4.透视钱学森建筑科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5.晚年钱学森对毛泽东哲
学思想的历史性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钱学森"天人观理论"哲学思想研究
浅谈钱学森"天人观理论"哲学思想研究【概况】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11个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地理科学、文艺理论。
每一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文艺理论除外):根底科学、技术科学、项目技术。
这11个部门通过对应的11座哲学桥梁: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人学、天人观、认识论、军事哲学、建筑哲学、地理哲学、美学,将科学提升到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
钱学森的天人观思想:人体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宇宙是更浩瀚、更复杂的超巨系统,人体与人体、人体与万物、人体与宇宙之间信息相通且无限开放,充斥无限生机。
【关键词】人体;巨系统;哲学【正文】一、中西方哲学的内涵及现实困境千百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在逐步接近真理,但人对自身的认识远不及对外界的认识那样全面深刻。
解剖学发现的是肌体,而更重要的灵魂精神物质的构造是大多数人的俗眼所不能看到的,也是用现代仪器难以检测的。
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心理与哲学、美学与经济、文艺与社会政治、实证与理性、唯物与唯心的争论不休,孰是孰非难以定论。
谁是真理呢?强权主义者以势盗理,统治者可以强词夺理,权威者的定论往往被视为至理。
1、东西方哲学的内涵。
哲学,作为宇宙现象的总结,其包容一切的总体观是文化百科及人们行为的指导。
两千多年以来,东西方哲学对人天现象和规律的理性总结,已经产生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开明文化和科学体系,使人类从直觉的先知时代进入人文主义的逻辑教条模式,哲学的鼻祖老子与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是人天物质:灵魂与实质的全面总结。
怎么来概括东西方哲学呢?我们需要用观赏的眼光来体会西方哲学的"精准";,用崇拜的眼光来体味东方哲学的"玄妙";。
2、东西方哲学面临的困境。
如果说西方哲学形式逻辑指导下诞生了西方科学,而中国哲学混元性与形象逻辑的超验直觉却发明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含糊有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与科技哲学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谢娟①(钦州学院社科部,广西钦州535099)摘要: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
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关键词:钱学森;《钱学森书信》;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12)03-0017-04一、《钱学森书信》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重要的最新宝贵文献《钱学森书信》共十卷,于2007年5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钱学森书信》共收入了钱学森从1955年6月15日至2000年11月26日的书信共3000多封,约400万字。
《钱学森书信》中的第一封信是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在美国写给陈叔通老先生的,最后一封信则是2000年11月26日写给他的秘书涂元季的。
收信人之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社会各界的科学人士。
其中,与钱学森通信最多的是北京市航天工业部910所的于景元同志,其通信共174封。
其次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戴汝为同志,其通信共162封。
从《钱学森书信》中,我们看到了钱学森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学术探讨,涉及的内容不仅既有深度、广度,而且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1983年4月1日致张可文的信中,钱学森写道:“研究人体科学的确不易,但也不是一点都走不动,还是大有可为。
问题是要博采各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结合我国古代成就和民间流传的好东西,而且一定要用人类知识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
”[1]2271993年1月28日致瞿宁淑的信中,钱学森写道:“读您信后,学到世界地理界在20世纪的情况。
看来‘老大哥’的地理界犯了形式主义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其实也就是脱离了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
这就更使人见到竺可桢老院长的伟大!我们要继承竺老的遗愿,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地理科学。
”[2]101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在《钱学森书信》中可谓比比皆是。
就像当年列宁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指出其焦点是辩证法一样。
《钱学森书信》的焦点与思想制高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宝贵文献[3]。
二、《钱学森书信》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钱学森拳拳服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在《钱学森书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钱学森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锐利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是钱学森研究和观察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1987年12月5日钱学森在给陈信的信中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71—第14卷第3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3 2012年6月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Jun.2012①收稿日期:2012-03-22基金项目:钦州学院2011年校级重点立项项目(2011XJKY-07A)作者简介:谢娟(1984—),女,瑶族,广西富川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起来的、有实践经验、有学问的人,才能少犯错误,才是有智慧的人。
”[4]921991年1月7日在写给刘新中、王桂娣的信中,钱学森指出:“搞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复杂而又新奇现象的研究,一定要注意思路,即立场、观点、方法。
我认为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丢了这个唯一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陷入困境。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给辩证唯物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那就是:客观,包括人在内,是物质的,它的运动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人脑,这个物质存在,作为认识主体,可以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认识客观世界,并利用认识到的客观运动规律去影响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主体本人的人体。
但任何时候,主体的认识,即便学习了古今中外全人类实践经验,也总有局限性,认识过程是无穷无尽的[5]430。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钱学森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一件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他的科学工作,并反复强调搞科学不能搞机械唯物论或搞唯心论,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新成就,才不会走弯路或步入歧途。
(二)现在科学技术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世纪70年代后期,钱学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构想[6-7]。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纵向看,分为三层: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最下面一层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十一大部门,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
其间通过十一架桥梁,即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认识论、人天观、地理哲学、军事哲学、人学、建筑科学、美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十一大现代科学技术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僵死的、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
现在还有许多暂时还没有成为科学的经验性和非逻辑性的东西,如一些零碎的感受、灵感、甚至我们的梦,他们都暂列在这个体系之外,但随着人们不断地分析、判断、提炼、综合,必会将其中具有价值的东西吸收到体系中来,以深化、发展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在《钱学森书信》中钱学森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最高概括。
在1984年1月27日致兰先煌的信中钱学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当然是科学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不能各行其是。
”[1]329在1986年9月5日致洪定国的信中,钱学森说:“一体化的终极是科学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顶峰。
”[8]247钱学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顶峰位置表明:钱学森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地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是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时代的精华,它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深化。
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将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丰富、完善直至趋近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扎根于科学技术中,是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三)钱学森对系统论、复杂性的探索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系统论的探索和复杂性思想的研究是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在1997年3月8日致戴汝为的信中,钱学森指出:“我们的思想是根于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不空想!”“复杂性离不开系统,只说复杂性不够,要用系统;而且因为用了宏观方法,故称复杂‘巨’系统。
”[9]258什么叫复杂性?钱学森在1997年6月30日致戴汝为的信中,说:“复杂性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征。
对它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还原论方法只能在简单巨系统有效。
复杂性来源于子系统种类多,而且子系统的行为又依系统的子系统形成的环境来定,高度的非线性关系。
”[9]300钱学森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特别是交叉科学的最新进展上,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这是人类知识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钱学森晚年在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和杰出贡献。
在处理复杂巨系统的方法上,钱学森先后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在1991年3月30日致祝世讷的信中,钱学森指出:“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能—81—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用Prigogine的方法,也不能用Haken的方法,那些都不行,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
”[5]504除此之外,钱学森在1990年1月21日致杨学鹏的信中指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的创立,即把人们对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经过实践所认识的哪怕是零星的、点滴的定性感受,有时甚至还模糊不清,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而系统模型用的参量却必须是用科学仪器测定的,是定量的。
就这样,把零金碎玉集成定量的科学大器。
这个方法是把整体论与还原论结合的系统论,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扬弃’”[5]172。
可见,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突破传统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局限性,结合二者的长处,提出来的。
它使我们知道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判断上升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精密论证过程。
(四)钱学森对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领域的概括始终贯彻着辩证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他们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在《钱学森书信》中,钱学森对科学技术各部门的研究和探索,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在1989年9月11日致罗新的信中,钱学森指出:“人体科学的研究是现在中国做的,离不开今天我国的社会环境讲。
这样,我们的办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研究,既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也反对机械唯物论。
”[5]42对思维科学的研究,钱学森在1986年7月5日致戴汝为的信中,说道:“一要团结,二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一尖端科学技术项目上出头露面于世界舞台。
”[10]173在《钱学森书信》中,钱学森反复强调,研究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抛弃或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必会倒退或停滞不前。
钱学森以科学战略家的眼光和品质,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提出了许多丰富而深刻的见解,并用“桥梁”这个中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化、隔离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科学、是真理,而且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
因此,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化和发展,只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理论、新成果。
三、《钱学森书信》的当代意义及启迪《钱学森书信》使我们看到了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博大精深,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彪炳青史,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卓越非凡。
这对当今我们进行科学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具重要的意义及启迪。
(一)科学探索和社会实践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最高准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