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命题规律
2019 年高考必备
命题角 度1 命题角 度2 命题角 度3 命题角 度4
鉴赏形象
鉴赏语言
鉴赏艺术手法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 作者观点态度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 卷
抱理想 ,自信坚定 :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
,首先概括特征 ,
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 ,注意根据宝剑的 “出自名山、良工铸造 ”“优雅的形 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 ”“遭弃、尘埋 ”“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概括 “经受磨砺 ,素质优 异”“风采卓越 ,品格优良 ”“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 ”“怀抱理想 ,自信坚定 ”的形象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
:首句 “飘蓬 ”
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 ,“未就丹砂愧葛洪 ”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则
写出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 “相同之处 ”,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
蓄气势的作用 ;②第二个 “酒 ”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 ,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 ”,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 ,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两个 “酒 ”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 ,“复把 ”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 “酒 ”如同进军
的旗鼓 ,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 ;第二个 “酒 ”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 ,复饮反映了战
2.( 鉴赏形象 )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 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 “尚飘蓬 ”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 ,与诗中向往天
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
(2)寻道求仙者。于 “未就丹砂愧葛洪 ”,
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
相同。 (3)愤世嫉俗者。 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佯狂状态中
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 ② 。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 :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 ,冶炼成铁 ,铸出宝剑光如水精 ,削玉如泥。② “零落 ” 句:《晋书 ·张华传》 载 ,华见天上有紫气 ,使雷焕察释。 焕曰 “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 , 焕掘丰城县狱屋基 ,得一石函 ,中有双剑 ,一曰龙泉 ,一曰太阿。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 ,气吞山河 ,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项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错。诗
的第五句中 ,“端溪石池 ”指端砚 ,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 ,在烛光映射中挥毫。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用借代手法 ,以随风飘荡的蓬草 ,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 ,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 ,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 “愧 ”字照应了 “未就 ”,说李白愧对葛洪 ,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 ,遗貌取神 ,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答案 A 解析 A 项,“借代手法 ”错误 ,应是比喻手法 ,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
,
结尾说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 ;梦中见神仙之境 ,也反映出
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 ;而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 ,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二、 (2018 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古剑 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 ①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 ,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
伤落泪。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 ,此去虽为远别 ,但暂作分离 ,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 态。作答时 ,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一、 (2018 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赠 李 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 ②愧葛洪 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2.( 鉴赏形象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 ,与在京城的苏辙已 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 ,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悲伤落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 “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 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 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 ,天各一方 ,已是常事 ,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
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 ,也有远景和动景 ,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 ,又从上到下写 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 ,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 谧逍遥的人文景观 ,自然与美人并举 ,融天地于人情 ,杂人景于自然 ,天人合一。
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 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 诗人以
贴切生动的比喻 ,奇特丰富的想象 ,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
结合起来。
2.( 鉴赏形象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酒 ”,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 “酒 ”出现在作书之前 ,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
2.( 鉴赏形象 )全诗句句写剑 ,实则以剑喻人 ,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经受磨砺 ,素质优异 :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 ,具备优良素质。
②风采卓越 ,品格优良 :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 ,以为君子所配、 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
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 :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④怀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 ,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 :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 ,庆幸被君子佩带 以防身 ;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 ,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 ,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 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 ,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答案 B
,吐露愤懑不平之气 ,表达渴望能
解析 B 项 ,“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 ”错 ,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 ,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 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 ,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 :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 ,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 映明月 ;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 ,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 (2017 全国 Ⅱ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 1~2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 ①月 ,湖山应梦武林 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 注 ①清禁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 ,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 “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 人李揆 ,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 :“彼李揆 ,安肯来邪 ?”
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 ,获得绿荷的阴凉。
2.( 鉴赏形象 )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 ,下阕描写歌女 ,尽现鲜明的形象。 请
4.从题型上看 ,2017 年为一道 5 选 2 的客观题 ,5 分 ;一道主观题 ,6 分。 2018 年变为一道 4 选 1 的客观题 ,3 分 ;一道主观题 ,6 分。
命题角度 1 鉴赏形象
高考真题体验 ·对方向
一、 (2018 全国 Ⅱ ·14~15·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 1~2 题。
注 ①天宝四载 (745), 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 ,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 ,杜甫与李 白在鲁郡 (今山东兖州 )相别 ,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 ,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 ,服之可 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 ,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 ,东晋著名道士 ,自号抱朴子 ,入罗浮山炼丹。
三、 (2018 广东汕头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第 1~2 题。
画堂 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 ,霁山 ① 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 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 ,分得翠阴 ③归。
,人影鉴中移。
桃叶 ②浅声双唱 ,杏红深
注 ①霁山 :雨后山色。②桃叶 :晋王献之有妾名 “桃叶 ”,善歌 ,此处借指歌女。③翠阴 :指绿荷的
8,5
8,5
分
分
15,6
15,6
分
分
8,5 8Biblioteka Baidu5 15,6
15,6
分分分
分
8,5 8,5 8,5
9,6
分分分
分
9,6 9,6 9,6 9,6 9,6
9,6
15,6
15,6
分分分分分
分
分
分
说明 1.从选材上看 ,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有时也会涉
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 ,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 ,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 表达技巧考题中 ,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描写一派静
C. “人影鉴中移 ”,写出人在船上 ,船在水上 ,水面如镜 ,人影在镜里移动。 一个 “移 ”字写出人随船
动的情状 ,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D. “小荷障面避斜晖 ”,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住阳光 ,带来绿荷的阴凉。
,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
答案 D
解析 D 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住阳光 ”错 ,“小荷障面避斜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 )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
,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 ,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 ,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 ,人才济济 ,豪杰辈出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 ,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 ,作为大国使臣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答案 BD 解析 通过注释可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 ,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 ,用李揆指子由 ,是想 借此告诫子由 ,出使契丹 ,决不可追求盛名 ,须小心谨慎 ,安全而归。 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 使臣的事实 ,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 ,又以国家利益为重 ,实乃警精含蓄之 语。 B 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属曲解文意。 D 项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 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理解偏颇。
高考命题规律
2019 年高考必备
命题角 度1 命题角 度2 命题角 度3 命题角 度4
鉴赏形象
鉴赏语言
鉴赏艺术手法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 作者观点态度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 卷
抱理想 ,自信坚定 :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
,首先概括特征 ,
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 ,注意根据宝剑的 “出自名山、良工铸造 ”“优雅的形 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 ”“遭弃、尘埋 ”“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概括 “经受磨砺 ,素质优 异”“风采卓越 ,品格优良 ”“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 ”“怀抱理想 ,自信坚定 ”的形象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
:首句 “飘蓬 ”
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 ,“未就丹砂愧葛洪 ”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则
写出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 “相同之处 ”,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
蓄气势的作用 ;②第二个 “酒 ”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 ,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 ”,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 ,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两个 “酒 ”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 ,“复把 ”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 “酒 ”如同进军
的旗鼓 ,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 ;第二个 “酒 ”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 ,复饮反映了战
2.( 鉴赏形象 )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 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 “尚飘蓬 ”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 ,与诗中向往天
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
(2)寻道求仙者。于 “未就丹砂愧葛洪 ”,
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
相同。 (3)愤世嫉俗者。 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佯狂状态中
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 ② 。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 :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 ,冶炼成铁 ,铸出宝剑光如水精 ,削玉如泥。② “零落 ” 句:《晋书 ·张华传》 载 ,华见天上有紫气 ,使雷焕察释。 焕曰 “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 , 焕掘丰城县狱屋基 ,得一石函 ,中有双剑 ,一曰龙泉 ,一曰太阿。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 ,气吞山河 ,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项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错。诗
的第五句中 ,“端溪石池 ”指端砚 ,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 ,在烛光映射中挥毫。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用借代手法 ,以随风飘荡的蓬草 ,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 ,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 ,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 “愧 ”字照应了 “未就 ”,说李白愧对葛洪 ,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 ,遗貌取神 ,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答案 A 解析 A 项,“借代手法 ”错误 ,应是比喻手法 ,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
,
结尾说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 ;梦中见神仙之境 ,也反映出
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 ;而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 ,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二、 (2018 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古剑 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 ①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 ,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
伤落泪。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 ,此去虽为远别 ,但暂作分离 ,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 态。作答时 ,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一、 (2018 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赠 李 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 ②愧葛洪 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2.( 鉴赏形象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 ,与在京城的苏辙已 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 ,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悲伤落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 “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 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 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 ,天各一方 ,已是常事 ,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
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 ,也有远景和动景 ,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 ,又从上到下写 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 ,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 谧逍遥的人文景观 ,自然与美人并举 ,融天地于人情 ,杂人景于自然 ,天人合一。
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 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 诗人以
贴切生动的比喻 ,奇特丰富的想象 ,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
结合起来。
2.( 鉴赏形象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酒 ”,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 “酒 ”出现在作书之前 ,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
2.( 鉴赏形象 )全诗句句写剑 ,实则以剑喻人 ,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经受磨砺 ,素质优异 :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 ,具备优良素质。
②风采卓越 ,品格优良 :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 ,以为君子所配、 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
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 :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④怀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 ,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 :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 ,庆幸被君子佩带 以防身 ;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 ,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 ,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 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 ,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答案 B
,吐露愤懑不平之气 ,表达渴望能
解析 B 项 ,“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 ”错 ,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 ,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 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 ,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 :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 ,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 映明月 ;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 ,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 (2017 全国 Ⅱ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 1~2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 ①月 ,湖山应梦武林 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 注 ①清禁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 ,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 “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 人李揆 ,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 :“彼李揆 ,安肯来邪 ?”
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 ,获得绿荷的阴凉。
2.( 鉴赏形象 )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 ,下阕描写歌女 ,尽现鲜明的形象。 请
4.从题型上看 ,2017 年为一道 5 选 2 的客观题 ,5 分 ;一道主观题 ,6 分。 2018 年变为一道 4 选 1 的客观题 ,3 分 ;一道主观题 ,6 分。
命题角度 1 鉴赏形象
高考真题体验 ·对方向
一、 (2018 全国 Ⅱ ·14~15·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 1~2 题。
注 ①天宝四载 (745), 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 ,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 ,杜甫与李 白在鲁郡 (今山东兖州 )相别 ,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 ,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 ,服之可 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 ,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 ,东晋著名道士 ,自号抱朴子 ,入罗浮山炼丹。
三、 (2018 广东汕头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第 1~2 题。
画堂 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 ,霁山 ① 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 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 ,分得翠阴 ③归。
,人影鉴中移。
桃叶 ②浅声双唱 ,杏红深
注 ①霁山 :雨后山色。②桃叶 :晋王献之有妾名 “桃叶 ”,善歌 ,此处借指歌女。③翠阴 :指绿荷的
8,5
8,5
分
分
15,6
15,6
分
分
8,5 8Biblioteka Baidu5 15,6
15,6
分分分
分
8,5 8,5 8,5
9,6
分分分
分
9,6 9,6 9,6 9,6 9,6
9,6
15,6
15,6
分分分分分
分
分
分
说明 1.从选材上看 ,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有时也会涉
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 ,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 ,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 表达技巧考题中 ,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描写一派静
C. “人影鉴中移 ”,写出人在船上 ,船在水上 ,水面如镜 ,人影在镜里移动。 一个 “移 ”字写出人随船
动的情状 ,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D. “小荷障面避斜晖 ”,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住阳光 ,带来绿荷的阴凉。
,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
答案 D
解析 D 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住阳光 ”错 ,“小荷障面避斜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 )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
,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 ,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 ,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 ,人才济济 ,豪杰辈出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 ,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 ,作为大国使臣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答案 BD 解析 通过注释可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 ,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 ,用李揆指子由 ,是想 借此告诫子由 ,出使契丹 ,决不可追求盛名 ,须小心谨慎 ,安全而归。 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 使臣的事实 ,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 ,又以国家利益为重 ,实乃警精含蓄之 语。 B 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属曲解文意。 D 项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 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理解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