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扩展阅读
绝句二首
作者: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 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 我归乡的日期?
问:分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 【答案】(步骤一)以乐景写哀情。(步骤二)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的描写是为了“何日 是归年”的情感表达。(步骤三)以乐景写哀, 更见其哀。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 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 双成对的鸳鸯。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 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 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 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 两山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把苍翠的山色 “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步骤三)该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 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 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 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请简述这首诗的意境。
2. 诗中“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练习题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练习题三:《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1.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练习题四:《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1. 这首诗的意象有哪些特点?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练习题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1. 这首诗的题目“望岳”是什么意思?2.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讲解:1. 《静夜思》:李白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分别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和低头沉思的动作,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无限风光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3. 《春望》: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破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4. 《江雪》:柳宗元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寂静、空旷的世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超脱的向往。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错误。从“纵非”“犹胜”可看出作者对“芳直丹桂”之才是肯定,选材最好选德才兼备的栋梁,但退而求其次选“芳直丹桂”之才也未尝不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C.诗的最后两句,运用问答点明情境,为全诗的小结,衬托出江楼夜景的美丽动人,表现了诗人眷恋故乡茅舍的真挚感情。
D.整首诗前六句写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结尾则由景及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情趣,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
16.本诗颈联出语不凡,向为历代行家所称颂。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平高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试题
B.首句交代送别地点和场景,“俎豆”指饯行的菜肴。此句写出当时洛阳郊处的荒凉和衰败。
C.五、六句寓情于景,选取长船、云、石镜峰、秋夜等清冷的意象,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D.诗歌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六句借助想象描摹离别后弟弟的情形,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16.诗中写到“老马”和“小雁”,对表达送别之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田”一句中的“接”字,暗示了在高田中的麦子还青,同山上的草色一样。
B.诗人通过细微观察,准确地写出了低处的水田在清明时节还没有耕种的场景。
C.“社下”一句写祭社 场面,通过写人们尽情被锣鼓,渲染出十分热闹的场面。
D.“青枝”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喝醉酒的老翁把青枝绿叶、各色花朵乱丢一气。
云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题汇编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张先②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③碍月生。
注]①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
一名苕水、苕溪。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
②张先:北宋诗人。
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
③修芦:修长的芦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B.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
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
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
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2.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
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答案】1.A2.①“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②“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
③“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由近及远”错。
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
可见,首联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写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然后需结合诗句的内容解析分析。
(1)“浮萍破处见山影”,意思是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诗歌阅读:福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福建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8~19题。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①欧阳修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
邑屋连云盈万井②,舳舻衔尾列千艘。
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
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
[注]①转运,即转运使,掌管地方漕运、财政、茶盐等。
②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非常重视“财利”,诗人认为王学士可凭借才干为朝廷效力。
B.第二联“舳舻衔尾”运用夸张手法写战船之多,极言军队的强盛。
C.第三联的下句与“卷起千堆雪”,绘形绘色,都写出浪涛的壮美。
D.全诗语言平易晓畅,风格雄壮豪迈,虽写离别,但读来不觉伤感。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学士的勉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6-17题。
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赞美侄子虽生活贫穷,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保持勤奋学习、自觉修道的良好习惯。
B.颔联写尽管故乡战火纷飞,但弟侄仍然常修礼乐,对比中更突显出其卓然高洁的品格。
C.尾联是对后人的恳直劝勉,且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后句字字警醒:不要浪费光阴。
D.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许自然流露,对世人亦有启发作用。
17.诗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写景手法高妙,请结合诗句赏析。
(5分)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秦川①李颀②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9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①夹明镜,双桥②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②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朓,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9分)寄沈鄱阳①王安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②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注] ①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巡按各地,工作结束后作此诗。
②《汉书·王尊传》载: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阝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及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作者此次巡按的时间和工作的艰难,从夏到秋,至九月底才完成任务。
B.颔联详细介绍了一天劳累的行程,既写了水陆的转程,又道出一天行程耗时之长。
C.作者一路考察下来,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独对沈鄱阳是一致好评。
D.这首诗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描写具体可感,直抒胸臆,意味深长。
(2)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
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6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初夏行平水道中》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初夏行平水道中》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初夏行平水①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②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
②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莼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C.傍水林中,声声莺语随着阵阵清风传来,颈联描绘的初夏之景让人心生愉悦之情。
D.全诗虽无“喜”“乐”等字眼,但诗人欣喜之情却溢出画面,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2.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解析版)(2021·福建莆田市·莆田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①李之仪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②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②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感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2.这两首词中的划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分析其效果【答案】1.C2.相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忆秦娥》借对清溪、霜风、山月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
《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①《忆秦娥》采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洗”字,赋予了“霜风”以人的动作和意识,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山头月”的皎洁。
②《卜算子》:采用了比喻(比兴、直抒胸臆)手法,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相思离别之恨的沉重与绵长。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不加雕琢”错误。
词的上片写到清溪、月、云,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杜工部:即杜甫。
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
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在饯别宴席上所写。
这首诗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以问句表达无尽的慨叹,再转到“世路干戈”的背景上,自然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
B.诗人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交代西北边境多年动荡、战乱不断的局势,饱含作者的深忧。
C.第三联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
D.尾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仍回到饯别,以“美酒”“卓文君”的美好生活衬托忧时情怀。
2.“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情感深沉;“顿挫”,指表情达意起伏变化。
有人评价李商隐此诗模仿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沉郁”“顿挫”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沉郁:李商隐把时事引入传统离别诗歌之中,把个人的身世漂泊之感与时局的动荡不安结合起来,博大而深沉,深得杜诗“沉郁”之精髓。
②顿挫:诗歌从感慨别离到担忧时局,从眼前宴席联想到当垆的卓文君,跌宕起伏,参差错落,具有杜诗“顿挫”之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B. “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的说法错误。
细读颔联可知: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即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术语,分析诗歌风格及其具体表现的能力。
这首诗李商隐仿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写,首先就要搞懂“沉郁”和“顿挫”的具体含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画类)(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题画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宋】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
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
酬孝甫见赠【唐】元稹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
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
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
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
②(sǒng):挺立。
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
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 ② 。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 :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 ,冶炼成铁 ,铸出宝剑光如水精 ,削玉如泥。② “零落 ” 句:《晋书 ·张华传》 载 ,华见天上有紫气 ,使雷焕察释。 焕曰 “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 , 焕掘丰城县狱屋基 ,得一石函 ,中有双剑 ,一曰龙泉 ,一曰太阿。
2.( 鉴赏形象 )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 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 “尚飘蓬 ”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 ,与诗中向往天
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
(2)寻道求仙者。于 “未就丹砂愧葛洪 ”,
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 (2017 全国 Ⅱ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 1~2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 ①月 ,湖山应梦武林 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 注 ①清禁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 ,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 “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 人李揆 ,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 :“彼李揆 ,安肯来邪 ?”
,
结尾说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 ;梦中见神仙之境 ,也反映出
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 ;而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 ,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二、 (2018 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古剑 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 ①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 ,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 ,气吞山河 ,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项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错。诗
的第五句中 ,“端溪石池 ”指端砚 ,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 ,在烛光映射中挥毫。
8,5
8,5
分
分
15,6
15,6
分
分
8,5 8,5 15,6
15,6
分分分
分
8,5 8,5 8,5
9,6
分分分
分
9,6 9,6 9,6 9,6 9,6
9,6
15,6
15,6
分分分分分
分
分
分
说明 1.从选材上看 ,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有时也会涉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 ,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 表达技巧考题中 ,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 )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
,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 ,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注 ①天宝四载 (745), 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 ,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 ,杜甫与李 白在鲁郡 (今山东兖州 )相别 ,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 ,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 ,服之可 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 ,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 ,东晋著名道士 ,自号抱朴子 ,入罗浮山炼丹。
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 ,获得绿荷的阴凉。
2.( 鉴赏形象 )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 ,下阕描写歌女 ,尽现鲜明的形象。 请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命题规律
2019 年高考必备
命题角 度1 命题角 度2 命题角 度3 命题角 度4
鉴赏形象
鉴赏语言
鉴赏艺术手法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 作者观点态度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卷 Ⅰ卷 Ⅱ 卷 Ⅲ 卷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 ,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 :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 ,庆幸被君子佩带 以防身 ;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 ,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 ,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 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 ,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答案 B
,吐露愤懑不平之气 ,表达渴望能
解析 B 项 ,“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 ”错 ,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
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 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 诗人以
贴切生动的比喻 ,奇特丰富的想象 ,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
结合起来。
2.( 鉴赏形象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酒 ”,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 “酒 ”出现在作书之前 ,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
伤落泪。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 ,此去虽为远别 ,但暂作分离 ,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 态。作答时 ,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一、 (2018 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 题。 赠 李 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 ②愧葛洪 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2.( 鉴赏形象 )全诗句句写剑 ,实则以剑喻人 ,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经受磨砺 ,素质优异 :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 ,具备优良素质。
②风采卓越 ,品格优良 :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 ,以为君子所配、 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
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 :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④怀
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
相同。 (3)愤世嫉俗者。 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佯狂状态中
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 ,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 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 ,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 :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 ,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 映明月 ;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 ,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描写一派静
C. “人影鉴中移 ”,写出人在船上 ,船在水上 ,水面如镜 ,人影在镜里移动。 一个 “移 ”字写出人随船
动的情状 ,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D. “小荷障面避斜晖 ”,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住阳光 ,带来绿荷的阴凉。
,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
答案 D
解析 D 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 ,遮住了人的视线 ,为人挡住阳光 ”错 ,“小荷障面避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
:首句 “飘蓬 ”
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 ,“未就丹砂愧葛洪 ”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 ,“痛饮狂歌 ”“飞扬跋扈 ”则
写出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 “相同之处 ”,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
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 ,也有远景和动景 ,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 ,又从上到下写 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 ,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 谧逍遥的人文景观 ,自然与美人并举 ,融天地于人情 ,杂人景于自然 ,天人合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用借代手法 ,以随风飘荡的蓬草 ,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 ,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 ,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 “愧 ”字照应了 “未就 ”,说李白愧对葛洪 ,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 ,遗貌取神 ,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答案 A 解析 A 项,“借代手法 ”错误 ,应是比喻手法 ,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 ,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 ,人才济济 ,豪杰辈出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 ,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 ,作为大国使臣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答案 BD 解析 通过注释可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 ,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 ,用李揆指子由 ,是想 借此告诫子由 ,出使契丹 ,决不可追求盛名 ,须小心谨慎 ,安全而归。 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 使臣的事实 ,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 ,又以国家利益为重 ,实乃警精含蓄之 语。 B 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属曲解文意。 D 项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 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理解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