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
浅析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加工重点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88 -2019年第10期 总第77期浅析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加工重点沈晓晶(《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北京 100029)[摘要] 为使国内工程领域的读者快速了解国外工程领域的进展,开展了工程类期刊英译汉的编辑出版工作,双语出版内容可供免费在线阅读。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例,简要介绍双语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加工重点。
[关键词] 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编辑加工[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10-0088-03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使国内工程领域的读者快速了解国外工程领域的进展,开展了工程类期刊英译汉的编辑出版工作。
同中文刊的书稿相比,双语出版的科技期刊在编辑加工方面难度更大、语言水平要求更高。
笔者结合自己在编辑加工英译汉科技期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文章标题、科技名词术语、语句、数据、计量单位等方面,对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加工重点做简要分析。
一、文章标题(一)文章标题的表述文章标题应简单明了,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国家标准GB7713—87中规定,文章的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在保证准确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文章标题的字数应越少越好[1]。
由于中英文表达的语序不同,因此文章标题不能过于直译。
有时为了使标题能更清晰、恰当地表达文章内容,可以适当简化标题,言简意赅,使加工过的标题更准确、得体。
以下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来做一简单说明。
例:先进核反应堆综合设计用的计算工具在这个例子中,文章标题过于直译,读起来很生硬,应调整语序,改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用法,即用于先进核反应堆综合设计的计算工具。
例:Gly-Arg-Gly-Asp-Ser-Pro-Lys多肽连在含镁的羟磷灰石在这个例子中,首先标题的翻译有误,需要改正。
另外,标题尽可能不用完整的句子或动宾结构,而应使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结构,由于这个标题使用了完整的句子,因此还需对标题结构进行修改,即表面接枝Gly-Arg-Gly-Asp-Ser-Pro-Lys肽序列的掺镁羟基磷灰石。
术语规范——精选推荐

术语规范2019-08-15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社会⽂化、经济交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具。
术语和⽂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
不同的⽂化要⽤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概念⼤量涌现,必须⽤科学的⽅法定义、指称这些概念。
⼀、古⽼的科技⽂明,悠久的术语规范传统中国是世界⽂明古国,古代科学技术⼗分发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曾经占据重要地位,其科技名词术语的出现也较为久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部辞书《尔雅》中就收列了不少术语,包括⼈⽂科学、⾃然科学初始的名词概念;唐代《⼀切经⾳义》注释了佛教⽤语;北宋年间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建筑业的术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命名了⼤量动物、植物和矿物;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创造了⼤量农业、⼟壤和⽔利⼯程⽅⾯的术语;宋应星的《天⼯开物》中有⼤量⼯程技术术语;其他如清代的《格致镜原》以及1936年编纂完成的《辞海》等⼯具书,都表明我国在术语⼯作⽅⾯早已存在着科学的命名和释义原则。
从元代开始,西学东渐使西⽅近代科学技术的概念开始引进中国。
1583年意⼤利传教⼠利玛窦来华以后,数百年间,中国学者翻译了⼤量西⽅科学著作如《⼏何原本》、《天⽂举要》、《测量要义》、《⾦⽯鉴别》、《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天演论》等等。
在这些译著中,简明、精确地创⽴了⼀批反映科技新概念的译名(粟武宾,1990)。
在外语辞书⽅⾯,早在明代,就有《华夷辞典》问世,其中译有西天语(梵语)、阿拉伯语等基本词汇(龚莉,2003)。
术语随科学的发展⽽发展,随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出现了规范统⼀的需求。
1904年,由杜亚泉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学教科书《植物学矿物学》和《最新矿物学》,其中引进、创造了很多矿物学新名称和名词术语(潘云唐,2003)。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物理学语汇》、《化学语汇》,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科学词汇辞书。
1915年该馆出版的《华英⼯程字汇》,是由中国学者⾃编的最早的专科辞书之⼀。
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

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科技翻译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技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涉及到专业术语的准确传达、科技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的有效融合。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对于提高科技翻译质量、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以期为科技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概述科技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分析当前科技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套科技翻译的标准,包括准确性、专业性、流畅性和可读性等方面,以确保科技翻译的质量。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处理术语的歧义和跨文化差异。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具体阐述科技翻译标准和科技术语翻译原则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科技翻译实践,旨在展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标准和原则,提高科技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总结科技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提出针对未来科技翻译领域的建议和对策。
这些建议和对策将围绕提高翻译质量、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展开,以期为科技翻译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二、科技翻译的标准科技翻译,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翻译标准具有其独特性和严谨性。
科技翻译的首要标准就是准确性。
由于科技文本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任何细微的误解或错译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甚至可能对科技研究和实践产生误导。
因此,科技翻译必须严格遵循原文,确保译文的每一个术语、每一个概念都准确无误。
除了准确性,清晰性也是科技翻译的重要标准。
科技文本的读者通常是专业人士,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准确的信息,还需要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
因此,科技翻译需要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表述。
实用文体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五章 科技文本的翻译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tilization of salinity power by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e discussed.
译文: 本文讨论采用逆电渗法和别的方法来利用盐动力的最新进展。 分析: 此句中,名词化结构the utilization of salinity power by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and other methods已从具体的行 为过程中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概念,与介词in构 成短语,来修饰developments。如果把它还原为句子的形 式,即“Salinity power is utilized by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and other methods.”那么专用科技文体中 的整体概念和抽象性就不复存在了。
因而每个气缸都用一个水套围着,水套形成循环回路的一部 分,由水泵驱使水在回路中不停地流动,并用由外部鼓进的 空气来使水冷却。鼓风用的大型旋转凤扇是由主曲轴带动的, 而在大型电传动内燃机车上,则由辅助电机带动。
4. 大量采用省略结构 对科技英语来说,明确和简练是最基本的要求,为
此就要尽最大可能把句子压缩得短一些,尽量杜绝不必 要的重复,在不影响准确、清晰地表达技术内容的前提 下,能省略的词语尽量省去。因此,大量采用省略句结 构就成为科技英语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常见的省略结构 有如下几种:
译文: 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是:放置待加工工件时,没有将它与加 工所用的夹具的壁面或侧面之间留出足够的间隙。 分析: 此例中多处使用了后置定语,如过去分词短语quite frequently made、used for it;不定式短语to be machined 以及介词短语between the piece…and walls or sides of the jig…等。
科技英语翻译

12. However, even if prediction becomes possible, 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where earthquakes are a common occurrence will still have to do their best to prevent disasters by building structur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ground movement and by being personally prepared. A: 然而,即便可以进行地震预测,居住在地震带 的人们的有效防震措施仍依赖于建筑物的抵抗地面 运动的结构和自我准备。 B: 然而,即使可以预测,居住在地震频发区的人们 还是应尽力预防灾难,办法是建造能够抗震的房屋, 同时做好个人准备。
10 It took many weary centuries for man to adapt fire to his needs in different ways. A. 人类经过了许多令人厌倦的世纪才学会如 何用不同的方法使火适合自己的需要。 B. 人类经历了许多个世纪枯燥无味的摸索, 才慢慢掌握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使火为自己 服务。
(四)拘泥于句子的表层结构,而不注意深层结构。 9 Not only does the computer gather facts, (but) it also stores them as fast as they are gathered. A. 计算机不仅能汇集资料,而且会像高速汇集资料 那样储存资料。 B. 计算机不仅能高速汇集资料,而且能以同样的速 度将其存储。
2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prolong the life of machines by regular lubrication. A. 用经常润滑的方法来提高机器的寿命是十 分重要的。 B. 定期润滑机器,以延长其寿命,这一点十 分重要。
科技英语术语的翻译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为一个词。
1. 合成名词 (1)名词+名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合成一个合成名词,
前面名词是说明性的, 后一个名词是中心词, 如:
nuclear bomb 原子弹, crosstalk 串音,串话, glassware玻璃制品, multimedia computer多媒体电脑,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rust resistance防锈, laser disk镭射光盘, card reader读卡机, cash register现金出纳机, pain killer止痛药, analog computer模拟计算机等;
• (2)形容词+名词。由一个形容词加一个名词构 • 成,其意义关系是前者修饰后者,如: • Loudspeaker 扩音器, firm acceleration稳定加 速, intelligent card,智能卡, virtual reality虚拟 现实, digital interface数字接口等; • (3)动名词+名词。在这类名词中,动名词所表示的 •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 flying suit飞行衣, launching site发射场等;
科技英语术语翻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科 技术语也随之源源不断地产生。据统计,汉 语词汇中90%以上的科技术语都来自于英语, 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当今科技英语已受 到普遍的重视,它已渗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 的各个角落, 掌握一些英语科技术语的构 词特点和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科技术语构词特点
• 后者合成的形容词表示被动含义,其中的名词有时表示工具
或行为发出者的意味,如,
科技英语翻译

第一章概论1.科技英语翻译的概念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笔译中,又可分为科技翻译、文学翻译、政论文翻译和应用文翻译等等.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翻译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科学,它既带有创造性,又带有科学性,它是用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是科学性的再创作。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科技英语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掌握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
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与非科技英语文体相比,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科技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他英语文体的翻译。
2. 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及要求科技英语的语域特征有别于其它语篇体裁。
充分认识和把握好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对于研究科技翻译的标准,从而真正实现翻译中的语际意义转换,达到功能对等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以上分析,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及要求可定位于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性科技英语由于语场,语旨而决定其翻译也有别于其它翻译形式。
对于一般翻译,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
科技英语翻译除要忠实反映原文内容外,还要确保其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科技译文一般不用或很少用"可能",”大概"等模棱两可的修饰语言.因此,准确性是科技英语翻译最重要的标准。
失去了"准确性”,科技翻译就失去了灵魂(许树椿:4MNE)。
要保证科技译文的准确性,译者必须精心研究原文,充分理解原文,然后用准确流畅的译入语表达。
(二)通顺完整性通顺既包括译文的表达,也包括译文的完整.表达是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阐述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在确切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进行,并且在尽量保持原文表达形式的同时,必须保证译文合乎译入语的规范,行文尽量通顺流畅,简单明了,让读者一看就懂。
科技英语术语翻译的新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科技英语术语翻译的新特点及其应用原则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英语术语的翻译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创新,科技英语术语的翻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科技英语术语翻译的新特点多学科融合导致术语复杂多样如今的科技发展呈现出高度交叉融合的态势,一个领域的突破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创新。
这就使得科技英语术语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众多学科的知识。
例如,“纳米生物技术”(nanobiotechnology)这个术语就结合了纳米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领域的概念。
这种多学科融合导致术语变得复杂多样,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新词汇不断涌现科技的快速进步促使大量新的概念、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相应地产生了许多全新的英语术语。
比如“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区块链”(blockchain)等。
这些新词汇往往没有现成的对应翻译,需要译者根据其内涵和语境进行创造性的翻译。
缩略词广泛使用为了提高交流效率和适应信息快速传播的需求,科技英语中广泛使用缩略词。
例如,“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缩略词虽然简洁,但如果译者不熟悉相关领域,可能会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
术语的专业性和精确性要求更高科技领域追求严谨和精确,因此科技英语术语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精确性。
一个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含义。
比如,“voltage”(电压)和“electric potential”(电势)在物理学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应用,如果翻译不准确,可能会影响对相关科技内容的理解。
科技英语术语翻译的应用原则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科技英语术语翻译的首要原则。
译者必须准确理解源语术语的含义,避免误译和漏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
作者:古龙 2009-07-04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不断产生,这样新的术语也不断涌现,并且,其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什么是术语?列福而马茨基在1965年《语言学引论》中给术语的定义是:“术语是专业的、其意义受限制的词,这些词作为对概念的准确表示与事物的称名趋于单义。
”另一位学者盖德认为:“术语是充当定义功能并以严格的系统性、单义性、在该科学范围或者知识领域内无同义词为特点的词汇。
”通俗的说术语就是描述某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
因此前苏联科学家索伯列夫说:“翻译技术著作的基础是专门术语。
”我们在阅读一些科技文献时,有时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术语,是因为这些术语有若干个翻译让我们不知所云。
比如“Compact Disk”就有“镭射碟”,“镭射唱片”,“激光碟”,“激光盘”,“光盘”等翻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主张“书同文,车同轨”。
孔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可见对于科技术语,只是“书同文”还不够,还要“物同名”。
语言文字一样,在交流中表达同一事物的名称不一样,一物多名,仍难以交流。
因此,科技术语的规范与统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产生术语翻译差异的主要原因
产生术语翻译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讨论。
1.译者间缺乏交流或缺乏专业知识
不管是科技专家还是翻译专家,如果在翻译和定名时各自为战,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科技术语翻译的混乱现象。
很多术语出现多种翻译就是由于学科间、行业间、专家个人间各自翻译、定名未经协调统一造成的。
比如Internet刚出现不久就有“国际互连网”、“互连网”,“全球互连网”、“交互网”、“因特网”、“国际电脑网络”等多个翻译。
译者在翻译有关术语时,一定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会造成误译。
有些术语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Cell,在生物专业是“细胞”;电气专业“电池”;电子行业“元件”;机械行业“容器”;通讯行业“手机”;统计力学专业“相格”等。
2.科技知识的快速翻新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科技术语。
而且他们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据说,近2O年新产生的术语是有史以来所有术语的2O倍。
面对如此庞大的术语数量以及新生的科学分支,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对每一个新产生的术语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术语产生初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译
法。
比如Laser一词,升始音译为“莱塞”。
“镭射”等,经过一段时期。
人们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最终译为“激光”。
3.地域差异及历史原因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
我国形成了两岸三地的局面。
虽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但由于过去交流较少和其他原因,三地对术语翻译存在着差异,仅计算机科学技术就有近4O%的名词翻译不一致。
这样就阻碍了两岸的交流,因此在1 994年5月13日在=I匕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座谈会”目的就是规范和统一技术术语翻译。
下面举几个例子比较一下两岸三地技术术语翻译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岸三地翻译主要差异在:大陆多采用意译。
港台多采用音译;如“氨”,与“ 摩尼亚”和“阿摩尼亚”;另外一方面,三地都用音译。
但用字不同,如“荷尔蒙”与“贺尔蒙”,还比如德国汽车Benz的译名。
大陆译“奔驰”,香港译“平治”。
台湾译“宾士”。
另外,他们翻译的着眼点不同,产生了译名的差异。
比如missile一词,大陆把出发点放在地面控制,译成“导弹”,而港台着眼于空中飞行。
译作“飞弹”。
三、规范科技术语翻译的几点措施
周有光老人说“译名统一难”。
钱之强先牛也说“科学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术语名词翻译不仅要统一,更有正确翻译与否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译名就分别经历了21年和24年才统一。
可见统一术语翻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下面就规范术语翻译提出几个不成熟的思路。
1.建立一个与国际标准因素和音节对应的统一电子汉字词库
一般来说。
人名和地名三地都是音译的,但由于选用汉字的不同,一个人变成r三个人。
比如美国总统Bush刚一上:台就变成了三个人。
大陆译成“布什”,香港则是“布殊”而台湾是“布希”。
可见,两岸三地的泽名差异,造成了交流的很大障碍,所以应该统一译法。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是用字不同,因为汉字同音字很多,并且同一音还有四声,所以同一个英语发音音节会有很多不同的汉字对应,如果使用不同的汉字就会造成混乱。
如果我国建立一个与国际标准音素和音节对应的统一汉字库,就可以避免和减少上面的状况。
将术语或名词按照规则分割成音节,输入到电子数据库中,相应的汉字就会输出。
2.国家强制规范和统一
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言文字,努力实现翻译术语的统一。
比如AIDS 病刚开始发现时有“爱滋病”、“爱之病”等译法,大陆采用“爱滋病”他人以为这是因为爱而产生的病,从字面上具有社会的副作用,所以卫生部最后改为“艾滋病”,统一了它的译法。
再如,Ergonomics,就有“人机学”,“人机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人类环境改造学”等2O多种译法,后经组织专家按概念进行研讨,统一定为“工效学”。
由此可见。
由国家成立一个权威机构,组织一流的专家,打破学科、行业,按照统一的审定原则与方法来规范统一术语。
是十分重要的。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这样一个权威机构。
3.利用计算机网络使用术语管理系统
对科技翻译而言,制约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技术术语的准确性。
术语是科技人员的交流沟通工具,一词之差。
意义甚远。
术语的乱
用和不规范,一是影响交流效果。
二是产生技术后果。
所以应该成立专门研究小组,长期从事术语规范和收录工作。
并按专业将术语数字化,建立强大的术语电子语料库。
而术语管理系统就是采用术语动态识别技术将翻译中碰到的术语放到术语库中去,然后作动态和实时比较,若发现匹配则自动向译者指示,表示该术语的译文已有标准译法,译者接受即可。
当然,如果数据库没有,译者也可另行翻译,建立自己的术语词表库,并利用网络译者可将自建的词表从术语管理系统导出来,以便和其他译者共享,从而扩大自己的翻译资源。
当然,术语管理系统本身也具有网络共享动能,译者可通过网络在任何时候访问服务器上的术语库。
可见,利用术语管理系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提高翻译效率,规范和统一术语翻泽。
四、规范统一科技术语翻译的社会意义
1.规范术语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支撑条件,现代科技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一套系统完整的术语,否则,这门学科就树立不起来,就不能扎根发展,因而也就不能称为独立学科。
术语规范是支撑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对科技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2.规范术语可以弘扬中国文化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它所构成的文化宝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地位的提高,世
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因而科技术语使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规范科技术语,弘扬中国文化。
3.规范术语对实现祖国统一也有着特殊意义
海峡两岸分隔5O多年,这期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因此科技术语两岸存在严重的不一致。
比如在计算机领域约有4O 的术语不一样。
这种状况十分影响两岸科技、经贸的交流。
而两岸科技术语要取得统一,就必须了解对方,必须采用双方已审定公布的规范术语来进行对照。
这就要求我们抓紧时间对各学科术语进行规范与统一,为两岸科技术语的对照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不仅科技发展本身产生的许多新概念、新名词需要规范和统一,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个方面也需要对术语规范与统一。
国际一体化和国际间交流的增加,更使得术语规范和统一不仅必要,而且是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