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人在都市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解答探究小说标题含义(意蕴)题的技巧[课内挖掘]《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这一标题的设置具有深刻的含义,一是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的活动地点及事件的发生,二是通过吴老太爷进城这件事凸显了人物的保守、腐朽,对新事物的厌恶、抵触,并且以此象征了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抗,寄寓着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考点讲解]标题是小说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小说主旨,串连小说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作用。
标题含义探究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考生领悟小说的内涵、理解小说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考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与延伸义一般与小说的主题有着直接关系。
小说标题含义探究题是高考小说探究类题型的一个重要考查点,该考点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且熟练掌握该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考题试做(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专项同步练习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茅盾和秦德君的爱情故事4·12事变以后,我从江西一直到了上海,我改名“徐舫”,住在陈望道家中,我求他帮助我办理组织手续去苏联学习。
陈望道说,吴庶五(陈的前妻)在日本研究绘画,他劝我先到日本进学校,这样就可以领取“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经费作学费,每月70元。
而且日本也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可以在那儿接关系。
我同意了,他便写信托吴庶五在日本东京白山御佃町“中华女生寄宿舍”给我租一间三铺席子的房间。
陈望道还说,沈雁冰用“茅盾”笔名发表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引起左翼文人在报章杂志上对他的批判,他很闷气,也想去日本,正在找同伴。
沈雁冰曾在上海平民女校当过教员,我们认识,但没有交往过。
1928年7月初,我们离开上海赴日本。
出发的时候,茅盾叫了汽车到陈望道家来接我。
这时,他的八字胡须不见了,浅灰色的毛料西装穿得笔挺的,黄皮鞋擦得亮亮的,俨然一位书生模样。
他化名“方保宗”,我仍用化名“徐舫”,搭的是日本人的小商轮。
在船上,茅盾常常约我到舱外,凭栏眺望大海,兴致勃勃地谈他的著作,他的身世,谈他在大革命高潮时在武汉当《国民日报》编辑的情景,也谈对文学界各家各派的看法。
不管他谈些什么,最后都免不了说到他个人生活上的不幸。
他说,他是在襁褓之中,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了亲。
尽管他18岁那年就提出反对包办婚姻,但母亲不同意,硬是大张旗鼓,吹吹打打地用花轿把儿媳妇抬进门来。
由于新媳妇脾气不好,茅盾感到很难相处。
有时候,他在甲板上给上海的郑振铎等人写信,还喜气洋洋地拿给我看。
我发现,上面写到我,我的穿戴、动作、语言,甚至我后脑勺的一绺少白头发被海风吹得翻滚成灰色,也生动地描写在信笺上。
中华书局给我印了一盒100张“秦德君”字样的名片,他也不客气地从我的书包里取出来,一张一张地丢到海里,还快活地嚷嚷:“秦德君跳海了!”丢一张,嚷一声,居然把我的100张名片丢得一张不剩,最后把装名片的纸盒也丢下海了,再后来就只有丢他嘴里的香烟头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八单元 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3.“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 色各样车辆的海……”,“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课 的速度飞快,应如何理解? 答案 作品中几次写到了30年代的“汽车”,“旋风般向 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 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好像处于一种被 个人都被卷到一种社会制度里去,就是匆匆忙忙的动感。 动感,跟汽车,跟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从一 年代现代人的感受。
(3)“指出象征义”类题目的方法: ①抓象征体特点,要细心地分析象征体的外部特征和 ②寻找相似点,点明象征义。就是找这一象征体的外 性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似点,这种相似点上升到人 现象或某种精神就是象征义。
3.作者是如何表现上海街景与吴老太爷的思想冲突的? 答案 上海街头的声、光、色,上海街头青年女性穿着 胆袒露,对吴老太爷视觉、听觉和思想神经的冲击。
合作探究
奇文
1 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本文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 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 大都市的极度不适应。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吴老太爷不过 僵尸”,一和太阳空气接触便风化了,上海是专门风化像 人的地方,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
2 小组合作
吗?”佛祖仍不答。
云游僧失望而去。弟子阿难不解,问佛祖为何不答。
佛祖云:“问‘我是谁’,意味着寻找生活道路。而
言以蔽之,因为道路还没有走完。”
“我是谁”,是每个人面临的不言而喻的常识和生活
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求索终生的难题。因为人是边走边
已是人在旅途之中,个人的自我,还没有最终定形。于是
问,路没走完,就没有最后的答案;路若走完了,要这 意义了。关于个人的自我,不会有终极答案,这答案就 脚印之中。你是谁?你就是你走过的那一条条道路,就 的那一个个忽隐忽现的痕迹。人生在世,要珍惜人生的 一个段落都是你自己,一旦写下就永远都抹不掉,无论 人生中既没有永远的落伍者,也没有永远的幸运儿;既 也没有永远的英雄。萨特说得好,人不是裁纸刀,裁纸 但人可以改变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5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15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课文导读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 之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现代国学大师吴宓这样 评价茅盾的《子夜》。《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初期的上海。作者从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 方面面。同时,又通过细节描写侧面点染农村场景和正在发生 的中原战争,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 现象”的创作意图。在此背景下,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 衰史与性格发展史,象征性地暗示了作者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 性认识。
[课文助读预习区]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从小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期满 后因家庭困窘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 年和王 统照、郑振铎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并提出了“艺术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茅盾积极开展革命文艺 运动,与鲁迅并肩战斗,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先后担任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 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 年临终前,茅盾拿出 25 万元稿费设 立“茅盾文学奖”。
◎人物速览 双重性格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身份地位:上海滩的工业巨头。 性格特征:精明强悍,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 又有软弱空虚,反动腐朽的一面。
主要情节:吴荪甫有雄厚的财力,很有才干,曾留学欧美, 懂得一套企业管理的学问、本领。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 益中信托公司。他以放款给同业为手段做成圈套,一口气吞并 了八个生产轻工日用品的工厂。
最新《子夜》之《吴老太爷进城》教案、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 职。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 宣传部秘书,《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 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 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 任《大众生活》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作品
•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 长篇:《子夜》、《腐蚀》、《虹》 、 《霜叶红似二月花》 、 短篇小说: 《创造》《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森 林中的绅士》
最早的代表——以都市中阶级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对
立、斗争,来表现光怪陆离、急剧变化和发展的城市社
会。
•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另一种城市文学的代表——
表现老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命运以及老北京的风俗民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夜
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遇帝国主义经 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 去,民族工业艰难无前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 也变得迷惘空虚。
高考语文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专题1
高考语文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专题12020.03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2,下列加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
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指长江以南地区。
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C.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
D.南取百越之地,置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即“百粤”,秦时“百越”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3,阅读下列句子,完成:①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沈沈楚天阔。
1.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⑥2.对以上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每次B.耐心C.条理D.处置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5,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_ ?6,“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
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
四、词语释义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 ①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②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 ③怜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 ④防不胜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 ⑤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 ⑥神出鬼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衔接:_______________ 。 事物相连接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 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 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 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茅盾的处女作是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抗战时期,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 后》等。
《吴老太爷进城》艺术特色
节选部分充分利用了色彩与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 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理感受 . 那“
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放射着强光的汽车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怪异而荒诞,充分写出了大
都市的汽车与霓虹灯对吴老太爷这样一位“古董”
的巨大刺激,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的方 式,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 ; 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 也不动„„ 节选部分还运用幻觉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心理,如:但是紧抓住这位老太爷觉醒意识的 第一刹那却不是别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 ”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 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八单元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含答案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对应学生用书P77)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魔窟.(k ū) 2.目眩.(xu àn ) 3.巡捕.(b ǔ) 4.时髦.(m áo ) 5.迷惘.(w ǎn ɡ) 6.鼓槌.(chu í) 7.霓.虹灯(n í) 8.梦魇.(y ǎn ) 9.怜悯.(m ǐn ) 10.掳.掠(l ǔ) 11.蓦.地(m ò) 12.贪婪.(l án ) (二)多音字1.颈⎩⎪⎨⎪⎧ 瓶颈.(jǐn ɡ)脖颈.儿(ɡěn ɡ) 2.臂⎩⎪⎨⎪⎧臂.弯(b ì)胳臂.(bei ) 3.柏⎩⎪⎨⎪⎧ 柏.油(b ǎi )柏.林(b ó)黄柏.(b ò) 4.扎⎩⎪⎨⎪⎧ 扎.营(zh ā)扎.染(z ā)挣扎.(zh á)5.翘⎩⎪⎨⎪⎧ 翘.首(qi áo )翘.尾巴(qi ào ) 6.刹⎩⎪⎨⎪⎧刹.那(ch à)刹.车(sh ā) 《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
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何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击败。
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
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庞大的,它围绕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等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课件3: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1932 年到 1937 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子夜》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 篇小说有《林家铺子》。抗战爆发后,茅盾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 和《风景谈》。新中国成立,茅盾先后担任了文化部长、中国文联名誉 主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 年临终前,茅盾捐献 25 万元稿费设立“茅 盾文学奖”。
“时尚”指当时的风尚;“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判断正误:
√ ①追求穿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 √ ②小宁学习不好,倒是挺会赶时.髦.。( )
(3)树立·竖立 辨析:二者都有“立起来”的意思。“树立”指在人的思想里使 事物建立起来;对象还可以是抽象的,如思想、观点、信心等;多用 作褒义词。“竖立”指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如 旗杆、标杆、棍子等。 判断正误:
提示:吴老太爷是封建社会的遗老,满脑子封建思想,是“古老 的僵尸”。面对繁华的都市、快速的节奏、时髦的女郎,他深受刺激, 遭受重创。这表达了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必将被时代无情 抛弃的主题。
3.人的生活习性、性格心理等常常与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根据选文回答:吴老太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繁华的上海滩在他眼 里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景象在你看来又是怎样的呢?
新课堂·合作探究 1.怎样看待吴老太爷进城这件事?
提示: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 败俗的。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保守、朽弱。封建遗老头晕目眩、 强烈不适,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象征了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抗。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
茅盾把文章交给阳翰笙后,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他一定不 会用。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 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上面。茅盾捧书良久,不禁叹道:“雅量, 真是雅量!”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含答案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茅盾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吴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3.练:掌握作品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4.写:写一个片段,发表你对“模仿”的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茅盾名言名句1.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2.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3.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4.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是作者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1928年以后,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
三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
代表作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2.相关链接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
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
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
教学设计3: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子夜》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对社会性质的解释以及史诗性艺术特征,进而认识《子夜》的文学史地位,以及茅盾对社会剖析小说的贡献。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及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子夜》的文学史地位。
教学内容:一、作家介绍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沈雁冰192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的时候开始使用的笔名。
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开明家庭,接受了良好的中小学教育。
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同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开始自己的文学事业。
1921年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同时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使之成为崛起于南方的重要的纯文艺阵地。
从这时起,他便致力于扶植创作,倡导新文学理论,开展文学批评工作。
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茅盾作为传递者,在世界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茅盾转入创作,陆续发表《蚀》三部曲,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茅盾作为小说家的地位,从此得到社会的认同。
《蚀》之后,在创作上自觉贴近生活、迅速反映时代变化的极富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艺术特征,越来越清晰地贯穿在茅盾以后的创作中。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
他是彻底改变“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的最突出的小说家。
他的中长篇小说从《蚀》三部曲,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
在创作上,茅盾适应了三十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作了新的拓展,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
茅盾借鉴和译介外国文学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一直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魔窟.(k ū) 2.目眩.(xu àn) 3.巡捕.(b ǔ) 4.时髦.(m áo) 5.迷惘.(w ǎn ɡ) 6.鼓槌.(chu í) 7.霓.虹灯(n í) 8.梦魇.(y ǎn) 9.怜悯.(m ǐn) 10.掳.掠(l ǔ) 11.蓦.地(m ò) 12.贪婪.(l án) (二)多音字1.颈⎩⎪⎨⎪⎧ 瓶颈.ɡ脖颈.儿ɡěnɡ 2.臂⎩⎪⎨⎪⎧ 臂.弯bì胳臂.bei《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
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何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击败。
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
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庞大的,它围绕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等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课文节选自小说第一章。
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
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
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
“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本文主要写吴老太爷来上海时的经历。
然而,思想守旧的吴老太爷与身为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
课件4: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此外贵族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完全是靠榨取平民的血 汗得到维持的。所以贵族人数过多的国家,必定是一个穷国。 而贵族之家族谱系悠久的,必然会家道衰落,结果在贵族的贫 困与尊荣之间,就会形成很不和谐的对比。
至于贵族的个人品格——可以用一个比喻,当我们看到一 座饱经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动的古堡,或一株饱经风霜依然根深 叶茂的伟木之时,是不会不肃然起敬的。同样的,如果看到一 个阅尽历史沧桑而兴盛不衰的世家,其崇敬之情当然也不会低 于此二者。新贵之家所依靠的是权力,而宿贵之家所依靠的却 是威望。第一代贵人在创业时固然有胆魄,但其双手不大可能 干净。不过,在后代的记忆中保留下的将只有他们的光荣,却 不会长久记忆他们的污点。出身显贵者往往好逸恶劳,不仅如 此,他们还会蔑视那些终日辛劳之辈。贵族的品级常常是世代 固定的,他们会因而嫉妒那些新生的权贵。但与此相反,世袭 贵族却天生不大会遭他人嫉妒,因为他们那份荣华富贵是与生 俱来的,人们不得不予以承认。所以,君主应当优先选择贵族 中的精英人物从政,使他们有机会施展其天生的优点。
知识卡片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期满后因家庭困窘进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和王统照、郑振铎发起成立我国第 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提出了“艺术为人生”的文 学主张。茅盾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与鲁迅并肩战斗,促进 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建国后,茅盾先后担任了文化部长、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 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最 让吴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占据他 后 意识的是儿子的眼光和女儿的声浪。
2018年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 二、相关情节 •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 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 ,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 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 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 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 • • •
• • • •
四、词语积累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1.迷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魇: 睡梦中,因受惊吓而喊叫,或觉得有东西压在身上,不能动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4.斑斑驳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5.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6.防不胜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 。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 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 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 • 然而,在坐汽车回家的路上,大上海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景 象就给吴老太爷极大的刺激。他的心脏狂跳,耳鸣目眩,结 果导致脑充血,一命呜呼。此后吴府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人 们纷纷前往吊唁。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得以集中露面,这为下 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案
吴老太爷进城【教学目标】1、分析环境描写,剖析吴老太爷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分析,挖掘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1、剖析吴老太爷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分析,挖掘小说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2、认真看《同步解析》P108—P110的内容。
3、围绕“吴老太爷”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要求25个字以内)【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夜上海》MV一、导入这是一首老歌,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歌舞升平、灯红酒绿)。
老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看故都北京的模样(看图片),这是30年代的北京。
(看图片)这是30年代的上海(哇!30年代就这样繁华啊),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上海更像是一个大都市。
所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地狱。
吴老太爷进城是去了天堂,还是地狱呢?地狱。
Why?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自己预习作业的答案。
(写完后找一个同学评价两个答案)二、检查预习围绕“吴老太爷”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
(要求25个字以内)吴老太爷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是怎么去的呢?是搭的11号车还是坐的小汽车?小汽车)(吴老太爷在汽车上看到、听到了什么?对上海印象如何?身心有何感受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完成ppt上的表格)二、自主学习1、吴老太爷在汽车上看到、听到了什么?对上海印象如何?身心有何感受呢?找到相应句子具体分析。
(先找找吴老太爷看上海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1、5、6、11、12、13、14、26、28)①快节奏“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
”“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
”②嘈杂不堪“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
”“匆忙地杂乱地交流着各色各样的车子。
”③繁华奢侈、高楼林立“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平地拔地的路灯杆,无穷无尽”。
课件8: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 了长篇小说《腐蚀》《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 国政协副主席。
作品: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 红似二月花》、《锻炼》,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 战时期,发表了长篇小说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评价: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 以及社会活动家。
@your name
合作交流
1.用“子夜”做小说的题目有何深意? 答案: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 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 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 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汽车是旋 风般向前进”。课文多次写到汽车的速度飞快,应如 何理解? 答案:作品中几次写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 “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 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好像处于
鸣心跳。
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吴老太爷面对衣着时 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 后 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 来 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 吴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心似乎要爆裂, 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最 让吴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 后 占据他意识的是儿子的眼光和女儿的声浪。
理清脉络
艺术特色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 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 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 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 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 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 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 受。
高老太爷的结局
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为代 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 势力与吴荪甫委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他 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 如死了好‛!但最后他还是身不由己的来到上海。结果 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 在这里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僵尸,一见到空气 就风化了,上海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 方。 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
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茅盾
节选前后主要情节
课文选自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 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是维新党。 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 身不遂,他久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 来,除了看过《太上感应篇》,他久不曾 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 生。“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与儿子吴荪 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 儿子和解。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思考: 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什么 性格或心理?
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
吴老太爷:
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
其眼中的上海:
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
其感受:
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
象征意义:
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
本节的艺术手法
《子夜》艺术成就
结构 《子夜》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线索繁多而又纵横交错。在整体结构上采用的是 《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 心理描写 作者擅长以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 的内心和性格,深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其中 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描写尤其显得突出。
吴荪甫精明强干,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 他有雄厚的财力,曾留学欧美,懂得企业管理。 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和外货竞争。他 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他以放款为圈 套,一口气并吞了八个厂子,把那些平庸的企 业家毫无怜悯地打倒,充分表现他的野心、魄 力、冒险精神和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吴荪甫 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串全书 的主线。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 遇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 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去,民族工业艰难无前 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也变得迷惘 空虚。
解 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 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 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 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小 说
情 节 与
主 题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 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 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 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 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 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 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 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 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 求》。 长篇:《子夜》、《腐蚀》、《虹》 、 《霜叶红似二月花》 、 短篇小说: 《创造》《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 绅士》
《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宏阔,但 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 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瞿秋白 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 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陌生化的手法: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 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理感受。(‚汽车发疯似 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 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 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 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 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 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 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 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 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 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 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 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不知经过了多少 时候,吴老太爷悠然转过一口气来,有说话的声音在他耳边动
子 夜
茅 盾
茅盾
由于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茅盾被
誉为‚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奖励优秀
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金‛成为中国
文坛最高荣誉。
吴小如题茅盾纪念馆联:
一代文章辉子夜,满腔心血化春蚕。
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 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 主。茅盾,作家,政治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人。
此次到上海来,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 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 卧病在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 步也不能动,只能听别人摆布。与他同行 的,还有两位他精心培养的“金童玉 女” —四小姐与七老爷。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五、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都 市文学的开拓者——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 的生活尤其是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发展。 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文 学最早的代表——以都市中阶级的对立、人与人之间 的对立、斗争,来表现光怪陆离、急剧变化和发展的 城市社会。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另一种城市文学的代表— —表现老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命运以及老北京的风俗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 型。在小说中是作为吴荪甫的对立形象出现 的。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 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 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 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 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 会“扒进各样的女人”。总之,这是—个坏 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