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专升本复习提要
传播学提纲
该提纲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对国内传播学著作的一次总结,根据国内高校研究生考试复习的实际需要,对传播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知识进行的一次从新梳理,使内容更简明扼要,框架更清晰明朗,可有助于应考者在后期全方位把握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该提纲参考了《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总论》《传播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学引论》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研究生课堂教学笔记。
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朋友在使用中应注意根据各自学校的命题风格和考试要求灵活运用掌握。
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多思考、多怀疑,提出宝贵意见以修正,欢迎留言交流。
专题一传播学一、传播学产生与确立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是许多因素促成的:第一、传播媒介发展第二、历史社会环境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2、诞生于美国的原因第一、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第三、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西默尔:躯体对个人行为影响传播网络理论美国源流:杜威:大众传播的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帕克:社会互动理论米德: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社会自我理论 "主我"与"客我" 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拉斯韦尔拉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施拉姆4、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香农与信息论维纳与控制论二、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三、传播学主要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区别比较四、传播学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2、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专题二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三、传播的模式1、线性传播过程模式2、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3、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四、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专题三信息与符号一、信息1、信息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二、符号1、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特性3、符号的类型专题四传播者一、传播者二、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三、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人与把关2、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专题五传播媒介一、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二、认识媒介1、认识媒介的意义和基本观点2、认识媒介的角度和原则3、传播媒介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新媒介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延伸2、媒介即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4、地球村专题六受众一、受众受众、分类、特征、受众的权利与动机二、主要的受众观(郭庆光)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作为市场的受众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二、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三、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专题七传播效果研究一、传播效果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1、枪弹论代表性研究:宣传研究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有限效果论代表性研究(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2)库珀等: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新闻理论专题》课程复习要点
《新闻理论专题》课程复习要点第一章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与发展一、新闻的起源1、概念及名词解释所谓新闻起源,是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原因。
2、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它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
类似的说法还有:(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即新闻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出现的,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
(2)新闻起源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第二章新闻的定义一、新闻本源1、出处2、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二、关于新闻定义讨论情况综述1、国内外新闻定义研究成果(1)不成文,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闻是三个w,即女人、金钱和罪恶。
"(2)成文,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新闻定义。
这一定义:第一,具有科学性。
这一定义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即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新闻是对事实的一种反映。
第二,具有准确性。
这一定义指明了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如:新闻是的本质属性是报道,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新闻的特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和公开性。
这种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第三,具有普适性。
这一定义对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进行了高度概括,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现象。
第四,这一定义文字简约,概括得当,言简意赅。
误的。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绪论1。
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提示:5W模式的优点在于直观的表现了传播的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缺点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 .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的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 。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绪论1.理论新闻传播学(de)研究内容及定义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de)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提示:5W模式(de)优点在于直观(de)表现了传播(de)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缺点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de)干扰.)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de)科学.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de)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de)一门科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 .人(de)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de)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de)(de)渴求和欲望.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de)原动力.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de)念头.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de),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de)目(de).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de)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de)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de)(de)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de)行为(de)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de)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de)动机.2 .马斯洛关于人(de)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de)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de)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de)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de)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de)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不同时期各种需要(de)迫切程度不同,人(de)最迫切(de)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de)主要原因和动力.人(de)需要时从外部(de)来(de)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de)满足转化.2.新闻传播(de)特点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de)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de)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de)陈述事实(de)方法,不能加入外来(de)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de)真实,才能维护新闻(de)生命.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de)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de)新鲜事实,常报常新.3)报道及时,当食物(de)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de)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de)价值.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de)真实性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de)最重要(de)特征,是新闻传播(de)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de)陈述事实(de)方法,不能加入外来(de)成分,或者传播(de)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de)“报道”就不是真正(de)新闻或者完全(de)新闻.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de)真实,就是维护新闻(de)生命.新闻(de)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de),即是“曾经发生过(de)”或“正在发生(de)”客观(de)、现实(de)人、事、地、时.4.新闻(de)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de)意义陆定一先生提出(de)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de)事实(de)报道”,是目前流行(de)各种定义中最恰当(de)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de)语言,概括了新闻(de)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de)特点总和(de)确切、简洁(de)说明,内涵是明确(de);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de)范围是清晰地.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第二章新闻传播者1. 新闻传播者(de)角色特征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de)动力”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de)桥梁”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de)镜鉴”4)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民众(de)教师”以上四个方面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角色(de)定位,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者(de)角色期待,新闻传播者(de)职业特征中(de)短处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2. 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体现在新闻传播(de)全过程.(一)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1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de)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de)社会需求.○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de)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3培养良好(de)职业技能,以出色(de)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二)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1正确把关,合理控制新闻信息(de)流量和流向.○2制作加工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并使其快捷传播.(三)信息反馈:全面地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de)过程.负反馈:系统趋向稳态(de)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3.新闻传播者(de)角色权利新闻传播者(de)权利分为一般权利和角色权利两种,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de)职业权利,主要有:1)知察权:新闻传播者(de)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de)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de)信息.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de)权利.3)传播权: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de)新闻信息(de)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de)自由.取消任何形式(de)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de)前提.4)监督批评权:这里专指新闻传播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de)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和批评(de)权利.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是新闻传播者(de)重要角色权利.5)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de)权利. 6)着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自己(de)作品享有(de)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de)权利.7)人身安全权.第三章新闻传播内容1.“用事实说话”(de)内涵和意义“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de)基础上通过对事实(de)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de)立场与观点(de)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成功(de)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de)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de)事实,运用事实(de)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de)倾向于观点,它所表达(de)是无形(de)意见.“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de)要求,以及新闻以事实(de)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de)(de)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de)收受者,且更具说服力.“用事实说话”(de)表述,不仅要巧妙地展开事实,铺述事实,而且更需下力量去发现与捕捉“会说话”(de)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de)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de)标志,在需要他表明立场与倾向(de)时候,能够拿得出有说服力(de)事实,自己会“说话”(de)事实.2.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de)特殊要素(de)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de)价值要素.(注:新闻价值≠新闻(de)价值)新闻价值五要素:○1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de)需求,越能吸引他们(de)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a.时间上是新近发生(de).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报道及时,即时效)b.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de).求知度(无感知人数与总人数比)越大,价值越大.○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de)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de)利害关系.事实越重要,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决定.○3显着性——新闻事实(de)知名度,或新闻事实(de)显要度.○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de)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de)接近程度.地理上(de)接近性主要是由厉害关系决定(de),地距同新闻价值成反比.○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de),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de)有趣程度.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单向传递(de)特征及其适用状况.单向传递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de)传播者(信息源)、信息(de)受传者(接受源)、所传递信息(de)内容,人与人之间(de)单向传递,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de);○2不限于消息(de)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de)传递;○3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de)、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 ,传播结果为(de)是改变受传者(de)行为(表示赞同、共鸣等);○4单向传递由于是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5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de)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de)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6传播是低效(de)、盲目(de),难易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de)真正沟通,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受传者(de)抗拒心理.4 双向传递(de)特征及其适用状况双向传递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de)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de)过程.传播者和手串者在传递过程中,角色互置,互为传受方,即: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受传者反馈→传播者同单向传递相比,双向传递(de)特点是:○1主要也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de);○2也不限于信息(de)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de)传递;○3在双向传递中,交流(de)动机、目(de)、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则是为了改变双方(受传者和传播者)(de)行为;○4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de)传递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5反馈意见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以后(de)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第一轮(de)传播效果得以改进;○6在双向传递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de)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de)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de)兴趣与主动性;○7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de)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大多数传播属于双向传递,双向传递(de)方式适用于复杂连续(de)信息传播和涉及人际关系(de)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作为连续使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采用双向传递方式.2.反馈在新闻传播中(de)意义信息反馈是双向传递得以实现(de)基础.在传播活动中,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de)讯息(de)反应.传播者发送出去(de)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de)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de)再输出发生影响(de)过程称为反馈.经过反馈,使给定信息接近目标值为负反馈;而使给定信息偏离目标值为正反馈.反馈(de)作用:○1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de)行为始终是主动(de),而受传者(de)反馈是被动(de)发生作用,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de)反馈不断改进自己(de)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产生新(de)目(de)性行为,从而使双方(de)新(de)传受活动提升到新(de)水平.○2不断使给定信息接近真实信息,是传播者争取有效传播(de)关键.负反馈使传播目(de)与社会效果接近,传播者可以利用其来调节传播活动,使传播活动更符合传播者(de)目标.○3有效利用内反馈,可以预料可能产生(de)外反馈,自觉调整传播(de)内容与方式,有助于优化传播效果.第五章新闻传播要求1真实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事实(de)相符程度.新闻传播必须真实,说到底是传播效果(de)要求.传播必须致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de)终极目(de).为使传播致效,必须做到并确保:传播(de)事实有根有据,传播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新闻传播必须真实(de)原因(意义):○1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de)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de)成分.○2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de)新闻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de)使命.○3如实报道新闻,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de)运用,也是这一科学方法论对传播工作者(de)要求.科学含义(具体要求),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de)新闻报道中(de)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其中又包括:1.新闻报道中相关(de)新闻事件(de)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de)5个“W”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2.要素(de)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新闻报道中引用(de)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地来源.第二,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de)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de)某一个报道是真实(de),而且要求新闻报道(de)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de)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第三,要求能够通过事实(de)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de)原因及其本质.2 不真实传播(de)成因及其防治成因(一)新闻提供者:由于品质不良而故意失实,而且所造假新闻,一般都属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之列.(二)新闻采制者:由于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de)原因导致报道失实.(三)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防治措施:1.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de)危害性和严重性,真正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de)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一定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2.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de)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价(de)规章制度.3.做好新闻报道队伍(de)清理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4.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de)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5.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3.客观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de)本来面目如实报道(de)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de)“客观”,指新闻所报道(de)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de)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de)“客观”,指新闻所显示(de)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de)事实(de)逻辑力量实现(de),作者采用(de)是“客观陈述”(de)方法.新闻传播必须客观(de)原因(意义):1.新闻报道(de)是新近发生(de)事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de),但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可以感知(de),因而报道者必须使自己(de)新闻报道做到完全客观,使之同事实完全一致.2.只有客观传播(de)新闻,才有力量.3.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de)新闻倾向性,易于与乐于被受传者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de)功利目(de).4.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工作者(de)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de)标志之一.科学含义(具体要求)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de)事实,必须使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于发展(de)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de)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de)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de)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de)倾向性,即作者(de)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de)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de)客观陈述表达出来(de).用事实说话.5 公正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de)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de)中立立场.新闻传播必须公正(de)原因(意义):1.传播者与新闻媒介(de)社会责任,是想受众提供客观存在(de)事实,以及时人队他(de)种种评价(de)客观情况.2.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所以传播业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de)机会.科学含义(具体要求):第一,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知识自己赞成(de)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de)事实或自己反对(de)一方(de)意见.第二,新闻传播者不以自己(de)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de)压力与伤害.第三,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de)立场与意见(de)权利与机会,使媒介(de)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6 不公正传播(de)表现及其克服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强扭事实,片面报道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不给更正,难以申辩作者有权,读者无权7 公正传播与传播(de)倾向性之关系新闻传播(de)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工作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de)基础.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de)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de)前提.不公正(de)倾向性也是乏力与缺乏权威(de).总之,新闻传播(de)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e)矛盾范畴,我们应在坚持公正性(de)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de)倾向性.8 全面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全面性,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de)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新闻报道确保全面,是社会和民众对新闻传播(de)共同要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试新闻媒介和传播工作者(de)职业追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地原因(意义):1)全面性是新闻传播实现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de)前提.2)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de)最终目(de).3)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de)社会责任,是对传播行为(de)要求和职业规范.科学含义(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全面性,要求向公众提供全面(de)而不是片面(de)、整体(de)而不是零星(de)、正确(de)而不是歪曲(de)事实、情况和意见.第一,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de)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不可或缺(de)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具体细致(de)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第二,对一种社会现象(de)报道,提供纵向与横向(de)全方位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de)分析,不偏颇,使公众独立得出自己(de)印象和结论.第三,对于有争议(de)问题(de)报道,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不强加自己(de)看法.9 报道时机(de)意义及其正确把握所谓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de)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de)机会.传播实践告诉我们,选择报道时机,应注意发表时(de)环境与背景,读者(de)兴趣和注意(de)变化,此外还要考察是否与实际生活及重大政策等步骤相配合.要求:○1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和从政治上把握事实.○2要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快即快,该压即压,既要有目光,又要有本事.10 “慢三拍”现象及其克服现象: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我国(de)新闻传播之所以长期存在“慢三拍”现象,究其缘由大致由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一个方面原因造成.克服:新闻改革(de)深化,新闻观念(de)更新,工作作风(de)进步,以及国家投入和媒介自身经济实力(de)增强.补充:一.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de)时间差(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也就是该新闻传播越有价值.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de)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de)社会效果(de)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de)时距限度.时效性(de)涵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因为及时传播是新闻致效(de)根本保证.新闻传播之所以要求快捷(de)原因:1.新闻报道(de)是瞬间(de)变动(de)事实,不及时(de)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2.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de)事实,是传播工作者(de)天职.3.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de)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4.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de)一个重要方面.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de)划分从媒介与受传者(de)关系看,传播媒介可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de)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de)技术手段.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媒介.“小众”传播媒介是相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de),又称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de)传播媒介,这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传播媒介(de)一个新特征.2.媒介文化对社会(de)影响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社会文化总体)中,以媒介为影响人(de)主要方式而构成(de)社会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对社会(de)强大影响力表现在:1.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de)文化修养,改善他们(de)知识水平和结构.2.促进青少年(de)社会化,通过寓教于乐(de)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3.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4.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5.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de)发展.6.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3新闻文化(de)特点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de)一个亚种,亚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de)内涵,又是媒介文化(de)外延.说它是媒介文化(de)内涵,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de)形态而言(de),因为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说它是媒介文化(de)外延,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de)特征而言(de),新闻文化(de)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而新闻作品是以其不同于其他媒介作品服务于受众(de).新闻文化(de)特点:1)强烈(de)政治色彩,无论哪种制度下(de)新闻媒介,它所承载(de)文化形态都有着极其鲜明(de)政治倾向性.2)鲜明(de)价值判断,新闻文化高扬真善美(de)价值观念旗帜,或显或隐(de)抨击假恶丑.新闻文化对真实报道(de)强调,远非一般媒介文化所能相比.3)深刻地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de)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受众【圣才出品】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角色定位、角色特征、角色期待新闻传播受众现实受众、潜在受众、隐在受众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求新、求同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求异、求趣、求美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新闻传播受众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1.受众及其角色定位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1)受众的角色特征①受传者是无定向、模糊的,这给新闻传播的致效追求造成困难;②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又往往同时阅听其他媒介;③新闻信息传播的接收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④新闻传播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⑤在新闻信息的传受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⑥受众既可以对自己所接触的媒介和信息独立地作出有根据的评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在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的共同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至压力;⑦受众收受新闻信息后,可能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从而成了新闻信息再次传递的中介,其本人则成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传播者。
(2)受众的角色定位①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流程中的终端,是新闻媒介及其承载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对于新闻媒介、新闻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本身的检验人。
②受众是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
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的起始者。
专升本传播学整理
专升本传播学整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早期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学者们已经开始思考语言和修辞在传播中的作用。
然而,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则是在20 世纪初期。
当时,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如报纸、广播和电影等,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众多。
比如“魔弹论”,它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威力,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可以直接左右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被证明过于简单和片面。
“议程设置理论”则指出大众传媒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可以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些议题,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的认知。
这一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媒体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报道会引导公众的关注焦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之间的关系。
当个人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时,往往会选择沉默,从而使优势意见更加凸显,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
在传播模式方面,“线性传播模式”是最简单和基础的,它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单向的、线性的流程,从传播者到接收者。
但这种模式忽略了反馈和互动的重要性。
“循环互动模式”则更加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双方互动和信息的循环交流,更符合实际的传播情况。
传播的类型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人际传播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组织传播则是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对于协调组织活动、实现组织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传播,其影响力广泛,但也存在信息失真、受众被动接受等问题。
在专升本的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
认知效果是指受众对信息的知晓和理解;态度效果是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态度和看法的改变;行为效果则是指受众在接受信息后实际行为的改变。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1. 新闻学的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本质与核心)、新闻史(基础与出发点)、新闻学应用(归宿与落脚点)新闻应用包括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与管理2. 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质:(1)批量化节目生产;(2)“点对面”的单向度视听信息传输;(3)受众数量巨大,处于匿名状态;(4)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
可共享信息。
4.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1)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它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机构。
(2)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进行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5.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联式社会主义理论6. 新闻的基本特点:(1)真实;(2)新鲜。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7. 新闻的生命是?是真实8.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1)材料真实;(2)整体、本质真实;(3)评价客观;(4)不随意发挥;(5)语言准确9. 新闻不真实(新闻失实)的原因:(1)文学想象造成失实;(2)体制性失实,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失实或虚张声势的夸大事实;(6)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10.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
区别:(1)含义不同。
(2)运作不同。
A“新闻策划”在运作上,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
在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自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B“策划新闻”在运作上,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拉斯维尔公式明确地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种研究,也是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作为应用科学。
先有术后有学。
传播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勃兴于50年代。
一般认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从学科体系看,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第一,理论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第二,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
理论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传播从应用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三,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来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可以说是其认识工具和入门途径。
3.如何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第一,要认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第三,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导论 复习 提纲
第一章新闻活动1)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三种方式或三种渠道。
(选择题)第二章新闻2)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3)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日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4)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5)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6)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7)新闻来源的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8)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有时会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而延缓性新闻却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10)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硬新闻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1)不同的新闻媒介对新闻有不同需要。
一般说来,严肃的高级报纸(在中国以党报为代表)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化通俗报纸(在中国以晚报为代表)有更多的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12)在新闻学里,信息的概念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3)计算信息量的两种办法:一是按版面上的新闻稿的条数来计算,以为条数越多,信息量越大。
另一种是用新闻所提供的事实的单元来计算信息量,以为在同样的篇幅内,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越多,信息量越大。
14)(简答题)信息概念向新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一、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二、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15)(简答题)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3、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4、加强全方位报道。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16)(论述题)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梳理一、引言考研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准备复习资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传播学理论作为核心内容,是考研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将针对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重点梳理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以下将详细介绍传播学理论的重点。
二、传播学理论的分类及概述传播学理论是关于信息传播和传媒运作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传播媒介理论等,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
其中,传播过程理论关注信息的传递和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而传播媒介理论则关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下面将对这三种理论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包括传播模型、传播者与接受者、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
传播模型是传播学的基础,常见的有线性传播模型、环形传播模型、网络传播模型等。
传播者与接受者研究信息传递双方的角色与关系,包括传播者的特征、受众的特点等。
传播渠道则关注信息传播的路径和传递方式,比如口口相传、媒介传播等。
2.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主要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
认知效果关注信息对受众认知的影响,如知名度、理解程度等。
态度效果则关注信息对受众态度和观点的影响,如态度转变、观点改变等。
行为效果则研究信息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如购买行为、行动参与等。
3. 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媒介理论关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主要包括媒介功能理论、传播技术理论等。
媒介功能理论研究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功能,如媒介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
传播技术理论则关注传播媒介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方式,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网络传播的特点等。
三、传播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领域,更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闻传播领域,传播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媒体管理、舆情研究等方面。
新闻学导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新闻学导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讲绪论1、人类和新闻学的关系及新闻学对人类的作用。
2、新闻学理论大都从探索新闻的内涵入手。
首先涉及的是新闻定义的问题。
3、新闻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4、新闻的两个要素:事实和时效。
5、新闻的两个层次:相关和不相关。
6、西方新闻理论:稀奇古怪。
其实是商业化媒体运营行为的产物。
7、新闻与报道的关系:新闻未必报道,报道的未必是新闻。
8、注:(1)真正的新闻必须对公众而不是只对记者和编辑,把关人有认知意义。
满足公众需要是判断事实的新闻性的关键。
(2)使公众了解他不知道而且想知道并且需要知道的事实。
(3)事实只有在它的发生最近,正在发生时被报道,才具有新闻性。
(4)事实只有被记录下来才是新闻。
(5)新闻是记者头脑反映的产物,而不是事实本身。
第二讲新闻的本质1、新闻的本质是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来讲的。
2、新闻的来源。
(中国古代和西方)3、新闻事实。
(根本属性、新闻与事实在本质上的关系、发生的时间概念、事实为王、新闻的主题、时空要素、事实的内部矛盾冲突)4.(1)新闻——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
▲新闻成为人类理解生活的主要方式。
(事实的可靠性、事实成为新闻的表达形式、人们如何认识世界?记者的分析依附事实、新闻是时事的报道、新闻的中心)▲新闻构成人类认识的强有力的杠杆,真实可信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2)新闻——人类观念形成的思想原料。
(人们如何了解社会?如何获得事实?如何引起思考?如何引发讨论?如何产生观念?观念如何变化?)▲公众期望着媒介,迫切地等待最新的新闻对生活的指导,新闻应当反复表达紧随现实的思想,给公众以精神上的支持。
(3)新闻——吸引公众的共同注意,包含着公众的重要性。
(新闻同公众的相关度、新闻个性)▲新闻的本质表现为与人们的关切方向一致,它同大众的关切目标吻合,便具有了公共性质。
5、新闻的相关解说。
第三讲新闻媒介的历史评介1、原始新闻说。
(源头?原始新闻思维的推动作用、新闻起源的社会动力与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2、早期思维与原始新闻。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拉斯维尔公式明确地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种研究,也是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作为应用科学。
先有术后有学。
传播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勃兴于50年代。
一般认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从学科体系看,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第一,理论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第二,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
理论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传播从应用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三,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来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可以说是其认识工具和入门途径。
3.如何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第一,要认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第三,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青海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传媒理论重难点总结 - 副本
青海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传媒理论重难点总结一、媒介与传播理论概述媒介与传播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课题,它主要研究媒介对信息的传递与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难点:1. 传播过程模型传播过程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基本框架,包括经典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和传媒生态模型。
线性模型强调信息的单向传播,交互模型强调双向信息流动,传媒生态模型则关注媒介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 传播效果与影响传播效果与影响研究媒介对受众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重点关注的理论有压力-释放理论、认知不一致理论和依赖理论。
二、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体系,下面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1. 门户理论门户理论强调传媒组织在新闻传播中的核心地位,研究门户的运作规律以及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作用。
2. 聚焦理论聚焦理论认为传媒在报道新闻时会选择某些事件或主题进行聚焦,而忽略其他事件。
复习时需要理解聚焦理论对新闻选择和报道的影响。
3. 信息滤波理论在大量信息中,传媒会根据自身利益和社会需求进行信息筛选和过滤。
信息滤波理论研究这种过滤机制对受众获取信息的影响。
三、传媒与社会理论传媒与社会理论主要研究传媒与社会关系的互动性和相互影响。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1.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存在着各种冲突和社会不平等,传媒在报道时会受到特定的利益集团影响,需要理解冲突理论对传媒行为的解读。
2. 文化理论文化理论研究传媒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包括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问题,复习时需要了解文化理论对传媒现象的解释。
3. 宣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宣传行为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需要掌握宣传理论在广告、政治宣传等领域的应用。
四、传媒与公众理论传媒与公众理论主要研究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下是一些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1. 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受众使用传媒的动机和满足感。
需要理解该理论对传媒产品设计和传播策略的指导作用。
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要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要点梳理一、引言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人类之间信息流动和传播的过程。
在新闻学专业的考研复习中,传播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浙江省考研新闻学的复习资料,对传播学理论要点进行梳理。
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着信息的生成、传递和接收。
2. 传播学的分类- 按传播媒介划分: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按传播形式划分:个人传播和群体传播;- 按传播目的划分:新闻传播、宣传传播、教育传播等。
3. 传播学的理论- 信息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如何传递以及影响人们认知和行为的过程;- 社会交往理论:研究个体间的交流和互动;- 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文化传播理论:研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媒介效能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效能。
三、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和代表理论1. 哈维-拉萨韦尔斯坦(Harold Lasswell)- 定义了传播的五个要素,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如何。
2. 休伯特-托尔斯特(Hubert Blumer)- 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通过符号交流而产生的。
3. 埃米尔-杜尔凯姆(Émile Durkheim)- 提出了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理论,认为传播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4. 亚瑟-阿斯卡尔(Arthur Asa Berger)- 提出了意符学派的观点,主张传播是信息和意义的共享过程。
5. 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 引入了文化研究的观点,强调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 文献综述法- 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
2. 实证研究法- 基于具体的实证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3. 个案研究法- 对个别传播事件或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详细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其特点和规律。
传播学复习——专升本备课讲稿
传播学复习——专升本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内容: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有信息存在才能产生传播)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二、传播类型:传播类型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1、政治——美国的诞生;两次世界大战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得发展3、社会——正面影响(大量使用性信息的及时传播;各种娱乐性信息的提供充实人们的余暇);负面影响(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的所谓黄色新闻之争)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四、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五、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等▲大力推进传播学的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第二讲信息、符号与讯息一、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信息是传播的客体,传播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熵(无序状态的量度),信息就是一种负熵二、与信息有关的概念1、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2、冗余信息:即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的完整的、不容信息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3、反馈:控制论的概念,人类传播中指:“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客观主义也叫“自然主义”,最早是一个文学主张,后来被移植于新闻传播.这种口号,主张在新闻报道中,不分主次,不区分现象与本质,把一大堆各不相属的材料罗列在一起,以示其客观性.
12.公正传播的意义和不公正传播的表现(P82 P82-83)
答案:公正传播的意义:
第一,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只是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期末复习提要
1.学习理论新闻学的意义?(P4-5)
(1)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2)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研究的理论水准;
(3)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这是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第三个目的。
(2).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主要有: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秘匿权,著作权,人身安全权等.
5.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P51-52)
答案: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新闻所包含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第二,新闻传播者不以自己的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第三,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
不公正报道之举证.
(1)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2)强扭事实,片面报道.(3)主观武断,强加于人.(4)不给更正,难以申辩.(5)作者有权,读者无权.
9.反馈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P68-69)
答案:信息反馈双向传递得以实现的基础。反馈,在电信工程学中,指发出电波的回流。在传播活动中,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为积极反馈提供更多的流通渠道,是传播者的责任。这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始终是主动的,而受传者的反馈是被动地发生作用,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产生新的目的性行为,从而使双方的新的传受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
新闻信息流通量也是新闻信息量。信息量原是系统通过信道传输后所得信息的数量,由于信息量的实质是信息在消除不确定性之后的数量,所以这一概念因如新闻传播学之后,新闻报道的信息量,主要是指消除不确定性之后的忖量。也就是说,新闻信息量,只消除了不确定性,并剔除了无用信息,虚假信息以后对于受传者有用的信息的量。新闻信息量的实质,是新闻的信息功能的变量。由此可见,新闻信息流通量,小于新闻传播通道的量。
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被人们称为综合媒体,也叫“大媒体”.这种综合媒体,将为人们提供可视电话,互动电视,图文声全功能信息服务,自选电影,远距离教学,医疗,会议,购物,金融等综合性服务.
16.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P108-109)
新闻价值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要素:(简答可只答第一至第四,论述则答全部,包括解释)
第一:时新性。其一,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其二,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
第二: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厉害关系称为重要性。
第三: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成为显著性。
数字音频广播(DAB)作为广播媒介的第三代,正在迅猛发展.这种广播频道多,抗干扰能力强,可提供CD级高质量立体声广播.网络广播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数字音频广播,传播距离远,并可以不受传统广播顺时播出的限制,可以随时重播,反复阅听.
高清晰电视(HDTV)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收视效果好,信息量大等优点,它运用数字化压缩技术后可以大大扩展频道,增加收视节目.采用卫星直播之后,它还将进一步扩展频道和增加可收视节目.
编码是传播者对所传递的讯息,符号,信号进行必要的技术转化,也包括按照既定程序和受众经验的期望,对语言,照片和图表等进行系统的选择。译码又称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将转化后的讯息,符号,信号还原,将它们译成它们所表达的被容,也即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并加以理解。
7.新闻选择的意义和依据(P57-59)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特征?(P29-30)
(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受众所获知的各种讯息,都是由新闻传播者给定的,因此,新闻传播者又是新闻信息流通量和流向的控制者。
(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新闻传播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竖能够通上下,横可以联左右,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
广播媒介有很强的优势,第一,对象广泛 第二,传播迅速 第三,功能多样 第四,感染力强
电视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视听兼备 第二,传播迅速 第三,功能全面 第四,受众广泛 第五,选择性保留性差
15.新媒介的特点(P104-105)
网络传媒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传播的交互性,小众化,兼容性强等优点,是人类献给21世纪的一份厚礼.目前网络传媒尚存在网上速度慢,检索不易,收费昂贵等缺陷,网上的“文化垃圾”过多,这些都成为网络媒介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不仅要素完全真实,而且对这些要素的细节描绘,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有丝毫”合理想象”或”笔下生花”.
(3)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的来源.
第二,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一)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一,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第二,重视地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三,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即使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不遗漏重要的信源与信息。
答案: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
(1)所谓“直接讲话”或“直接表态”,就是大段大段地“记者认为”, “记者说”,就是大篇大篇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央文件,会议公报.
2.新闻传播的特点?(P20-24)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征是
(一)陈述事实。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新闻传播的这种真实,是它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根本属性。
(二)具有新意。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向受众提供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
(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利的镜鉴”。新闻传播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公共利益的守望人。
(4)新闻传播者又是“社会民众的教师”。新闻媒介是天下最大的课堂,新闻传播者是这个大课堂中的先生,于是有人称新闻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和权利?(P36-41)
(1).角色责任:
答案:(1)从新闻的数量上来看,大千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事实,总比所有新闻媒介能够承受的新闻事实的信息要多得多,对无穷无尽的事实除了加以比照和取舍,别无他法(2)从新闻传播的质量看,传播者和决策人总要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的首要依据,受传者也总是以自己特定的标准取舍新闻,从而使新闻选择成为不可避免(3)从新闻媒介的生存发展看,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没有正确的新闻选择,新闻媒介既不能满组受传者的寻求,又不能完成创办人赋予的使命。
第四: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称为接近性。
第五:趣味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新闻事实新鲜奇特,其二,新闻事实充满情趣,其三,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
6.新闻信息符号的编码和译码(P55-56)
答案: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发出讯息,这个讯息转换成某中相应的信号,通过新闻通道发送出去,受传者又将信号转换回讯息,并对讯息作出反应。传播学将这种对传播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编码,受传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译码。
14.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特点(P98-103)
从出版周期看,报纸的周期短,期刊的周期长
从出版速度看,报纸迅速,期刊较慢
从提供新闻的量来看,报纸由于刊期短出版快,提供的新闻远比较长时间才出版一期的刊物要多得多,因而人们从报纸获知的新闻,从总体上要比从期刊上获得的新闻多得多。从传播新闻这一功能来看,报纸的作用大于期刊,所以报纸一经从期刊分化出来,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三)报道及时。新闻报道的抓住事物变动的具有新意的“一瞬间”时空态的特点,人们称之为“报道及时”,也即第一时间内报道,这是新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区别于历史的又一个方面。
(四)公开传播。从新闻的本质看,只有公开发布,公开传播的新闻才识真正的新闻。
上述的四个特征,是新闻同时兼有缺一不可的特征。
第三,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不真实传播的成因
(一)新闻提供者的徇私(二)新闻采制者的采访不深入,思想片面,知识贫乏,难辨真伪,分不清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区别还有追名逐利等(三)新闻把关人的弄虚作假
11.客观传播的意义和不客观传播的表现(P79-80 P80-81)
10.真实传播的意义和不真实传播的成因(P73-74 P75-77)
答案:真实传播的意义:
第一,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1)新闻报道中相关的确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的”五个W”,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故,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