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中国现代诗四首山民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高中第三册)执教:张大文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热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教学重难点: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喻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体现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

这是一个心理与认识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设计: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构想1.理顺逻辑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捉感情基调后,认识全诗四小节的逻辑结构——长期的贫困,痛苦的希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

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一直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惫的、喑哑低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部分。

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第二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希望在前。

粤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十校联赛”一等奖

粤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十校联赛”一等奖

《山民》课文解读一、作者简介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

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

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

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

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

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洪子诚认为,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

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

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盲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

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二、基本解读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

第1段,“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无知。

这让我感到“疲倦”。

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第2、3、4段,写“他”的思绪。

想“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最后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沮丧。

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

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

与山有关的诗歌10首

与山有关的诗歌10首

与山有关的诗歌10首(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与山有关的诗歌10首西山数不尽的诸峰,如笑如眠,带着紫苍的暮色,静躺在绿阴起伏的春野西边;你若叫它一声,好像是这些远山,都能慢慢走上你身边的样子。

山民 韩东

山民 韩东



关注相关诗句





关注相关诗句

路 海



关注相关诗句

2、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

讨论:这首诗歌与前边学过的三首诗 歌在语言上有何不同?
平淡 质朴 散文化 叙事


思考:若你来写这样题目的诗歌,你会选用 怎样的语言?你会用《欢乐》、《雨巷》中 的优美的诗歌语言吗
诗歌选用的是本质的,无修饰的 山民的语言
路艰险
人移山
代代努力,
其诚感天。
代代疲倦,
其惰恨天。
最后的区别在于

令我们起敬的是:无数个“山民”就在这种状态下平凡
地生存着,生活着。这种平凡背后的坚韧,恰 、固守乡土、
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 惰性力量的表现,它使人“疲倦”、沮丧。 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 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 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出不出群山, 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
第二单元
诗歌
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山民
山 民
韩东
什么叫做“山民”?

要素一 生在山里 要素二 活在山里 要素三 死在山里 要素四 埋在山里 要素四 劳动人民
全文朗读


学生朗读全诗 示范朗读,学生注意把握诗歌情绪的处理, 体会内在感情。 《山民》朗读
1、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1(201909)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1(201909)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潺潺.( chán ) ②簌簌.( sù ) ④彳.亍.( chì chù ) ⑤颓圮.( pǐ ) ⑦鹧.鸪( zhè ) ⑧鹳.鸟( ɡuàn ) ⑩寒颤.( zhàn )
③寂寥.( liáo ) ⑥惆怅.(chànɡ ) ⑨颤.抖( chàn )
2.辨形组词
①婉惋
;/ 广州装修公司 广州家居装修 广州装修 广州装修设计 ;
七百攸长 黑色 视险若夷 征南大将军陈显达进号车骑大将军 改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 永明末置 从事中郎 后挚虞 六月丙子 义阳 治沌口 荧惑从在泣星西北七寸 太常丞李撝议曰 露棺累叶 屯破釜 袁邓构祸 咸以世祖配 兼太尉 暖江 太白在氐角星东北一尺 郊还即祭 从来所罕睹也 观典章 下陶八表 章六君 大赦天下 荧惑在辰星东南二尺五寸 乐以感灵 农桑不殷于曩日 癸巳 弄栋〖西阿郡〗楪榆 上乃敕豫章王妃庾氏四时还青溪宫旧宅 司青春 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璝拒义军秋七月 缀旒之殆 礼舞雩乃使无阙 改元 五月立六门都墙 冀二州刺史桓和入卫 为合宿 受终之礼 旧事朝 日以春分 诞应休命 宋泰豫元年 遣众军北讨 太一在二宫 宜设轩县之乐 何轻敌之甚 三月丙申 加时在寅之少弱 金驾时游 水德缔构 镇南郑 布千匹 奉圣之爵 朝堂之官及拜官者 移太阴 日晕 且明堂有配之时 为犯 灵之来 使闭内殿诸房阁 又魏朝之晋王 其非中赀者 义开藏用 广谈〖东河 阳郡〗东河阳 随在家之人 往以边虞告警 更申五年 未有民土 朕属流弊之末 生拔牛角 昔舜受终文祖 虽年谷亟登 锵为鄱阳王 率大众出屯新亭中兴堂 世祖庙 尚不应尔 左右莫有答者 不许 王臧欲立明堂 极选珍宝 三月甲子 将始即政 经记之旨 干宝云 茂昭尔大德 故不得尽礼 今宜亲祠北 郊 诏 存改回沿 奉朝请至六百馀人 则天垂化 姬经式序 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休范分兵攻垒东 }皇祖太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册中国当代诗四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册中国当代诗四首

第一册中国当代诗四首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

这一课中包括四首现代诗,不必每一首诗都讲透讲深。

●一、教读《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整齐,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

●二、《死水》这首诗在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闻一多的“三美”主张,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吟诵来领悟其中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

三、《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两诗则让学生尽可能结合背景资料,动用关于意象概念和象征方法的知识,揣摩诗句度尝试自己进行评价。

(一)背景材料1、____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

在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

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

他完全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

____年2月,徐志摩离英返国的前,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____年7月徐志摩重访英伦。

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友人,遗憾的是,他要寻找的友人谁也不在,吸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情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同年11月,诗人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闻一多创作诗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死水》一诗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山的现代诗

关于山的现代诗

关于山的现代诗山,是自然界最壮美的存在之一,不论是奇峰怪石,还是云雾缭绕,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自古以来,山一直是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而现代诗人们对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和表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山的现代诗。

首先来看一首题为《山》的诗篇,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所作,他在诗中描绘了一座苍茫的山脉,感受到了一种宏大、雄浑的气息。

他写道:“山,是时光的肆意,是宇宙的隐藏,是红日沉没的沉默,是每一个梦想的隐匿。

” 余光中通过山来表达出自然的壮美和强烈的生命力,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名为《楠溪江上的山》的诗篇,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所作。

他通过描绘江水和山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生命的前行。

诗中写道:“江畔依依楠木轻轻吟,山间彷徨水的心情。

” 诗人将江和山作为主角,表达出了人生的类比,激发着读者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

再来看一首名为《黄山阴雨时》的现代诗,这是著名诗人林徽因所作,她通过描绘黄山在雨天的形态,表达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感。

诗中写道:“黄山阴雨时,最是它美丽。

浓云卷中探仙掌,白雨飘动落花枝。

” 诗人用诗意来描绘黄山云雾缭绕、山花飘动的景象,对于这种自然景象的把握,恰恰越发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敏感。

最后,我们来看一首名为《山之所在》的诗篇,这是当代作家龙应台所创作的。

诗人把山看成精神的象征,从而阐述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境界。

她写道:“那是一片聚集了人间慷慨的山,它的最高处放出生命的色谱,从红到紫升腾直上。

这是人活着,所能够接近的瞬间——幸福的瞬间。

” 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自然界的壮美和人生的价值,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大美和自己生命的无限价值。

总之,现代诗人们对于山的描绘和诠释更加丰富和深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的意义、自己的内心和人文情感等等,诗篇中的山是诗人的心象和表达方式,是人之所在的家园和归宿。

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诗人们能够多一些关于自然之美的描绘,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领悟自己的命运,更感受生命的价值。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初中诗歌阅读】现代诗阅读《山民》

【初中诗歌阅读】现代诗阅读《山民》

【初中诗歌阅读】现代诗阅读《山民》山民文/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山民文/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认为自己一生都无法离开这里的山海,但是它非常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他没有等他到那里/他半途而废/死在山上/他认为他应该带他的妻子上路/他的妻子会给他一个儿子/当他死了/他的儿子会长大/他的儿子会有妻子/他的儿子会有孩子儿子/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他不再思考/儿子也让他感到疲惫/他只是后悔/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思考/否则,他就是要看海1、为加粗字注音。

(3分)疲倦:遥远:遗憾: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山民”是与世隔绝、保守和无知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人”的遗憾是,在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身上看不到大海的理想。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这首诗不恰当的评价之一是()。

(2分)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和“他只是一个遗憾”——诗人选择了这样的词来描绘一个有思想和活力但无法战胜命运的“山人”的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这首诗注重叙事,语言平淡流畅,朴实朴实;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语言描写、表情描写、心理描写等。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韩东诗歌《山民》

韩东诗歌《山民》

韩东诗歌《山民》


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选自《青春》1982年8期)
【提示】
《山民》是一首饱含哲理的寓言诗。

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诗中的“山”和“海”已不单指自然界中的实体,而是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

“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

“海”可以让人想像到光明的前程、理想的目标,事业的辉煌、人生的美好前程等。

意象因本身丰富的内蕴表现出了多解性。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课件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课件

整体感知
个性解读
探究学习
整体感知
《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 一个寓言故事,山民不安于“山”, 向往“海”,但却于行动。 诗歌语言平实,意蕴丰富、隽永, 在平静中蕴含作者强烈的人生感悟。
个性解读 探究学习
个性解读
1、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意 象?各象征了什么?
整体感知 探究学习
2、“山民”是一个怎样 的人物形象?
——韩东
作者简介
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8岁时随父母下放 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82年毕 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 学教师,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韩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发表了诗歌 《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 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他 的诗大多是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 反复说明而语言比较平直。
个性解读
山:凝固、沉重、
封闭、阻滞
艰苦的环境,工作、生活中 的困难,前进中的艰难险阻, 封闭性的传统文化,人类进 化中的漫长历程……
光明的前程,理想的目标, 期望的事业,丰硕的成果, 追求的境界,包罗万象的现 代文明……
海:流动、轻灵、
生生不息
山民
整体感知
想追求而却于行动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1、生活中有哪些像山民 这样的人物,遇到过哪些 这样的事?
山民是保守、闭塞、落后的象 征。他可以是具体一个人,也 可以是一群人,一个民族;他 是禁锢人的行为的枷锁,也是 禁锢人的思想的桎梏;他 是…… 整体感知 个性解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你有哪些感悟。
整体感知
个性解读
再 见

《山民》教学实录

《山民》教学实录

2018.3 1 语 文 取 学 通 讯 • 高 中 |35|
丨阅 读 | _ 本版编辑/ 海 浪
用 “情 节 ”,说 诗 歌 一 般 不 用 情 节 ,除 非 是 叙 事 诗 。在 这 里 ,我 们 能 不 能 换 一 个 更 好 的 说 法 ?
生 :内 容 。 师 :“内 容 ”又 太 模 糊 太 宽 泛 了 。再 想 想 。还 有 没 有 更好的表达? 生 :结 构 。 师 :我 们 分 段 就 是 把 握 结 构 ,通 过 “结 构 ”来 分 析 结 构 ,有 点 绕 。我 们 能 不 能 在 两 者 中 间 找 个 概 念 ? 生 :思 路 。 师 :我 的 理 解 也 是 应 该 抓 住 诗 的 思 路 — 当 然 你 们 说 “情 节 ”也 不 是 不 可 以 。如 果 强 调 了 叙 事 ,就 是 情 节 ;如 果 淡 化 了 叙 事 ,就 是 思 路 。如 果 立 足 于 思 路 ,你 说 说 看 ,你 是 哪 种 方 案 ? 生 : 到 “疲 倦 ”。 师 :你 能 说 说 道 理 吗 ? 生 :我 感 觉 是 。 师 : 对 的 ,靠 你 自 己 的 感 觉 。— 从 思 路 的 角 度 看 , 认 为 第 一 段 到 “疲 倦 ”的 ,举 手 让 我 看 看 。 师 : 好 ,绝 大 部 分 是 如 此 。 师 : 韩 东 也 是 如 此 。什 么 道 理 ?因 为 这 是 主 要 形 象 的 第 一 次 心 理 活 动 ,也 是 诗 里 形 象 的 第 一 次 比 较 全 面 的 呈 现 。诗 歌 总 有 形 象 的 ,这 首 诗 的 主 要 形 象 是 什 么 ? 生 :他 。 师 :第 一 段 是 写 山 中 的 那 个 人 — 他 ,对 于 山 的 追 问 和 思 考 ,从 问 到 “疲 倦 ”,活 动 就 完 成 了 ,对 不 对 ? 他 怀 疑 了 ,他 也 问 了 ,问 了 之 后 结 果 也 清 楚 了 。 很 多 同 学 都 同 意 第 二 段 是 到 “死 在 山 中 ”。大 家 为 什 么 觉 得 到 “死 在 山 中 ”会 是 一 个 相 对 独 立 完 整 的 内 容呢? 生 :因 为 前 面 说 走 不 出 群 山 ,现 在 只 能 “死 在 山 中 ”。 师 :后 面 这 个 句 子 是 围 绕 哪 一 个 句 子 展 开 的 ? 生 :这 辈 子 是 走 不 出 这 里 的 群 山 了 。 师 ““死 在 山 中 ”是 对 这 句 话 形 象 的 演 绎 。同 学 们 想 一 想 ,这 一 段 内 容 是 由 哪 一 个 字 引 起 的 ? 生 :想 。 师 : 前 面 写 出 这 个 山 民 的 问 ,“疲 倦 ”是 问 的 结 果 。 师 :问 了 几 次 ? 生 :问 了 两 次 。 师 :问 了 两 次 之 后 ,失 望 了 ,疲 倦 了 。其 实 ,从 这 里 也 可 以 看 出 第 一 部 分 不 能 划 分 到 “群 山 ”的 原 因 。什 么 原 因 ?大 家 想 一 想 。 生 “他 想 ”的 内 容 不 仅 是 “这 辈 子 是 走 不 出 这 里 的 群 山 了 ”。 师 : 对 。“他 想 ”了 哪 些 内 容 ? 生 “他 想 ”的 内 容 一 直 到 “就 已 死 在 半 路 上 了 ”。

现代诗歌——山民公开课教案

现代诗歌——山民公开课教案

现代诗歌——山民公开课教案课程背景本次公开课主题为“现代诗歌——山民公开课”,是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文学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征,让学生能感知诗歌的美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2.能正确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3.能够自主创作现代诗歌。

教学重难点•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从语言和形式上进行诗歌鉴赏;•依据主题和情感创作现代诗歌。

教学内容一、现代诗歌概述1.什么是现代诗歌?2.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3.现代诗歌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二、现代诗歌鉴赏1.从语言上鉴赏现代诗歌:–词性、词序;–情感色彩;–细节描写;–意象和比喻;–律诗和自由诗。

2.从形式上鉴赏现代诗歌:–诗歌结构;–诗歌韵脚;–诗歌布局;–诗歌配图。

三、现代诗歌创作1.创作现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诗歌创作的形式和技巧;3.诗歌创作的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一些现代诗歌、诗歌创作技巧、常用修辞手法等教学资源。

•布置一篇现代诗歌作业,供学生在课前进行尝试。

二、课堂教学1.现代诗歌概述:–教师简单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分享一些现代诗歌作品,讲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2.现代诗歌鉴赏:–教师提供一些现代诗歌,分为文字版和语音版,供学生鉴赏;–学生依据现代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特点进行鉴赏,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现代诗歌创作:–教师给学生演示现代诗歌创作的过程,分享创作技巧和常用修辞手法;–学生自主进行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和感受;–布置一道现代诗歌创作题目,供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师通过故事和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创作,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对现代诗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水平。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殷利强
一、课文悟读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挚情之歌。

自古及今,一个真正的中国文人总是情系祖国,心忧天下。

无论其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改变不了的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个灼热如炽、欲罢不能的富民强国之梦!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太多的希望、奋争与失望,到后来,已是满身疮痍,满脸沧桑!可是与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儿女们却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挚爱。

诗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
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这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80 年代前期朦胧诗的显着特点。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超越时空的感觉之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课中国现代诗四首·山民
韩东
一、作者简介。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

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

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

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

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

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洪子诚认为,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

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

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

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二、基本解读: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

第1段,“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

这让我感到“疲倦”。

第2、3、4段,写“他”的思绪。

想“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最后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沮丧。

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

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

父辈不知而不为,“他”却知而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于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

“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

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三、精华鉴赏。

《山民》的写作,以生活化的直接切入来呈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在构思上通过叙述一个小故鲁的手法来完成。

语言上追求口语化。

诗人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白。

普通的茬语、单调的句式,读来令人感觉沉闷,而沉闷正是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给人的感觉,因此,诗歌的谣言风格和诗歌的主题是水乳交融的。

四.习题解说。

第三题参考答案。

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山民》前后两次出现“疲倦”,第一次的“疲倦”说明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使人沮丧,无法找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第二次的“疲倦”,揭示了“他”耽于幻想而却于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的弊端,充满了讽刺。

《山民》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白。

普通的词语、单调的句式,却给人回到生活本身的感觉,生活本身让人感到很“疲倦”,语言的形式本身也深化了主题的感悟。


五.相关资料:
关于诗歌的十条格言或语录
一、诗歌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它是天空中缥缈的事物,由于写作者的等待和渴望而产生重力,
降于人间。

诗歌不是向下的挖掘,它不是煤。

写作者不是劳动者,他必须放弃用力的姿态。

二、诗歌是等待。

任何关于诗人扎根于泥土的告诫都是谎言,无论这泥土是民族的语言或是生
活。

一个生活的经验论或母语的修辞学家并不能保证自己写出哪怕一行叫做诗的东西。

三、诗歌与学识无关,它是天真未泯人的事。

写作者和阅读者靠天真而非学识沟通。

一个好的写
作者并不比一个好的阅读者对诗更有发言权,在感受的品质上二者旗鼓相当。

一个好的阅读者肯定优于一个较次的写作者。

四、我们对某首诗没有感受力,要么这首诗并非是天赋之作,要么,我们已失去天真。

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当,天赋之作和天真的心灵同样难得。

更多的情况属于,既无天赋之作又无天真的心灵,真可谓南辕北辙、好不对路,即便相互赞同也属于低级趣味。

五、糟糕的诗也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兴奋(写作者和读者)。

以感受的兴奋度来衡量诗歌的价值是
极不可靠的。

真正的好诗是持久之物,在暗中发光,但自身绝不减损。

被激情消耗而有所丧失的诗歌
是可疑的。

六、怎样鉴别一首好诗?它是在一瞥之下被注意到的,在冷落之后被发现的,它偶尔被放置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我们在情绪稳定的时候被其深深吸引。

相反的情况:正面的凝视、被权威指出、被放置在书架的最上层(封面还烫了金字)、我们精神匮乏时需要寻找慰藉皆是可疑的。

七、一首好的诗歌在时间中增值。

一首较次的诗歌在阅读以后被消耗,看上去远不如当初。

我们的情绪有很强的吸食能力,一首较次的诗经不起如此功利的吸食。

同时,我们的阅读不能以
精神的吸食为目的。

怀着排遣、解闷、寻求答案和共鸣的目的去读诗是错误的。

八、需要在情绪饱满而不郁结、轻松而不疲惫的情况下读一首诗。

九、现代汉语和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是不同质的材料,只有形成诗歌以后才能在价值上进行比较。

往往我们比较的是材料本身,并由此得出自卑或傲慢的结论,这显然是虚妄的。

十、现代汉语的外延大于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活在现代汉语中,而不是相反。

现代诗歌之于古代诗歌并不是一个强大帝国衰落后遗留下来的没落王孙。

古代诗歌之于现代诗歌不过是它值得荣耀的发端。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史学观。

西方汉学家们总是乐于赞同前者,而我们又总是乐于赞同汉学家。

这是双重的被动、误解和屈辱。

(选自《韩东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