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四首》高二年级语文教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欢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通过描绘欢乐的场景和情感,引导读者思考欢乐的本 质和意义。
《欢乐》
总结词
运用了意象构造手法。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意象构造手法,将欢乐的场景和情感具象化,创造 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 题和情感。
《欢乐》
总结词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作业完成情况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度,以及作业中的创新 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课堂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国现 代诗四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自我反馈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合 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 整。
教学策略评估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需要改进。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韵律安排, 创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感和情 感。
总结词
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诵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
的情感和意境。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点拨法
教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 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
歌的深层含义。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诗 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增强学生
的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音频、视频 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艾青《我爱这土地》2. 徐志摩《再别康桥》3. 戴望舒《雨巷》4.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详细内容涉及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领悟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四首诗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 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2)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知识;(3)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3. 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3)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教师指导并给予建议。
4. 例题讲解:以《我爱这土地》为例,讲解如何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
5. 随堂练习:(1)分析《再别康桥》的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2)简述《雨巷》和《一棵开花的树》的主题思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现代诗四首2. 内容:(1)艾青《我爱这土地》:韵律、节奏、意象;(2)徐志摩《再别康桥》:浪漫主义、抒情;(3)戴望舒《雨巷》:象征主义、孤独;(4)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自然、生命、爱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再别康桥》的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2)简述《我爱这土地》和《一棵开花的树》的主题思想。
2. 答案:(1)韵律:押韵、对仗;节奏:流畅、舒缓;意象:康桥、柳树、夕阳等;(2)《我爱这土地》主题:爱国主义;《一棵开花的树》主题:自然、生命、爱情。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再别康桥徐志摩教学目标: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了解作家作品教学过程:一. 导入。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高高瘦瘦,儒雅飘逸,而又充满忧郁的主人公――徐志摩。
二. 解题:1. 康桥。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2.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初中人教版现代诗四首教案
初中人教版现代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一:《春晓》2. 诗歌二:《夜宿山寺》3. 诗歌三:《所见》4. 诗歌四:《静夜思》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对现代诗的认识,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如自由诗、抒情诗、象征诗等。
二、诗歌一:《春晓》(10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如描绘春天的美景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二:《夜宿山寺》(10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如描绘夜晚的寺庙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诗歌三:《所见》(10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如描绘人物的景象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诗歌四:《静夜思》(10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如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自己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或者找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
2. 收集学生的拓展任务作品,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四首现代诗,让学生对现代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高一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宠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把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动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教学重难点:1.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表达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宠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方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表达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同学在发觉、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生疏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
这是一个心理与生疏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设计:关于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的教学设想1.理顺规律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获感情基调后,生疏全诗四小节的规律结构——长期的贫困,苦痛的期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表达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
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乏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始终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乏的、喑哑消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局部。
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其次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苦痛的期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方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飘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照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期望在前。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 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围绕所选诗歌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个人见解和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首诗都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的情感 表达,也有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 等方式来间接抒发情感。
语言特点
四首诗的语言都凝练、生动、形象,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诗人们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
理解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 感和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 理解。
创造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 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能够独 立完成诗歌分析和创作任务。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表示认可,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 学方式灵活多样。
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 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意象运用
抒情方式
四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诗 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等意象,象征着祖国 的贫困和落后,而“花朵”、“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 朵”等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期望。
当代诗歌的社会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 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抒发 个人情感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1)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包括四首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主题;2. 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
重点: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3)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例题讲解: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我爱这土地》的韵律,创作一首以“我爱……”为主题的现代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现代诗四首2. 板书内容:(1)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3)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模仿戴望舒的《雨巷》,创作一首以“雨夜”为主题的现代诗。
2. 答案:(2)例文:雨夜雨滴敲打窗棂,夜色愈发浓重。
我在雨巷漫步,寻找那失落的梦境。
青石板上,回荡着往日的足迹,伞下,是谁的泪滴,沾湿了衣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四首现代诗歌,使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中国现代诗歌精选》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现代诗歌;(2)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课堂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详细解读每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
(3)分析四首诗歌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四首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例题讲解:以《再别康桥》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现代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我爱这土地》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现代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现代诗四首2. 板书内容:(1)四首诗歌的和作者(2)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3)意象、情感和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乡愁》中的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2)以《一代人》为例,阐述你对现代诗表达技巧的认识。
2. 答案:(1)意象分析:《乡愁》中的意象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2)表达技巧认识:《一代人》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中国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
(3)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创作灵感。
第7课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背诵描写丁香的诗句。
2.朗读每首诗,准确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潺潺簌簌寂寥颓圮彳亍鹧鸪鹳鸟榛莽睥睨骸骨答案chnsliopchchzhunzhnpnhi2多音字颤巷答案chn/zhnxin/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答案1惋惜/凄婉2寂寥/姓廖3颓圮/杞人忧天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慢慢走,走走停停。
2寂静;空旷。
3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辨词填空1健忘健旺健忘容易忘事。
健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虽说王老师已年近七,但人还很________。
由于年龄偏大,不少人都有________的毛病。
答案健旺健忘2朦胧曚昽蒙眬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曚昽日光不明。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月色________,笼罩着山村,清风吹响了树林。
酒到中巡,醉眼________,面前的桌椅也跟着晃动起来。
天气阴沉,日光________,秋风中带着些凉意。
答案朦胧蒙眬曚昽三.名言警句描写丁香的名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2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杜甫丁香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一.作者简介1何其芳19121977,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目标:1.理解四首当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探讨诗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1.四首当代诗歌文本:《乡愁》、《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一代人》。
2.诗歌背景资料。
3.学生作业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鉴赏1.《乡愁》(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一枚小小的邮票”、“一湾浅浅的海峡”等。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代表了什么。
2.《再别康桥》(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分析诗歌的意境,如“康桥”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3.《我爱这土地》(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一只鸟”、“一片土地”等。
(3)分析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一代人》(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等。
(3)分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如“黑夜”和“光明”的象征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四首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3.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疑惑,进行集体讨论。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仿写,要求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诗歌。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歌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1 粤教版必修2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雨巷》创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雨巷》的情感,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诗中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美”的根源。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
那么在八十年前,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叫《雨巷》,正因为这首诗,被赋予“雨巷诗人”的称号。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对了,就是戴望舒。
(板书)2、作者介绍(幻灯片)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在诗歌创作上,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对象征手法的创作方法赞赏不已,《雨巷》写于1927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走进雨巷:读出韵味,整体感知。
(教学设想:通过听录音朗读,自己品读,为文章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为下文的“意象探究”奠定基础。
)1、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诵读是我们鉴赏诗歌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下面,我们来欣赏本诗的配乐朗诵,2、(下面请大家先说说品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生:没感觉,读不出。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解题: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配乐朗诵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
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
音乐美主要表现在:①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2024年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2024年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2.分析四首现代诗的诗歌形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四首现代诗的主题思想。
2.掌握现代诗的诗歌形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2.分析现代诗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准备1.四首现代诗的原文及背景资料。
2.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3.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再别康桥》1.导入(1)简介诗人徐志摩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如《雨巷》,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2.阅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4.诗歌欣赏(1)播放《再别康桥》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乡愁》1.导入(1)简介诗人余光中及其创作背景。
(2)回顾已学过的现代诗,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2.阅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4.诗歌欣赏(1)播放《乡愁》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第三课时:《我爱这土地》1.导入(1)简介诗人艾青及其创作背景。
(2)回顾已学过的现代诗,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
2.阅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4.诗歌欣赏(1)播放《我爱这土地》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歌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 粤教版必修2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课题:雨巷(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这首诗丁香意象的特点和情感2、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2、培养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诵读、整体感知。
范读(注意读音、断句、感情)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别的学生思考问题: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复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者为了营造成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第四章《诗歌》中的四首中国现代诗:《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乡愁》和《一棵开花的树》。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现代诗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学会分析现代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现代诗的艺术特色,感悟诗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3. 课文学习:(1)阅读《再别康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悟离别的情感;(2)阅读《我爱这土地》,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分析诗歌的意象;(3)阅读《乡愁》,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学习诗歌的抒情手法;(4)阅读《一棵开花的树》,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结合四首诗歌,讲解现代诗的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陌生的现代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再别康桥》中的艺术特色,写出自己的感悟;(2)从《我爱这土地》中选取一个意象,阐述其作用;(3)比较《乡愁》和《一棵开花的树》的抒情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 答案:(1)感悟:《再别康桥》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2)意象:例如“土地”象征祖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3)抒情手法:两首诗歌都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故乡和生命的思念与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四首现代诗的文学魅力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内容:1.《再别康桥》——徐志摩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4.《致橡树》——席慕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现代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代诗能够如此吸引人?二、课堂讲解1.讲解《再别康桥》a.诗人背景: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诗歌内容:描绘了诗人与剑桥的别离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c.诗歌赏析: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
2.讲解《我爱这土地》a.诗人背景: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我爱这土地》等。
b.诗歌内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c.诗歌赏析: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
3.讲解《乡愁》a.诗人背景:余光中,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乡愁》等。
b.诗歌内容: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诗歌赏析: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
4.讲解《致橡树》a.诗人背景:席慕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致橡树》等。
b.诗歌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橡树的敬仰之情,寓意着对爱情的执着和坚韧。
c.诗歌赏析: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
三、课堂互动1.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现代诗,并简要说明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和联系。
3.学生自选一首现代诗进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课后作业2.学生自创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现代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1.讲解诗歌时,要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在课堂互动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教案:中国现代诗四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对中国现代诗歌进行探讨,教材选定了四首诗歌,分别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静夜》,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将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段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诗歌的美在哪里?”2. 诗歌分析:1) 《再别康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行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之美。
2) 《静夜》: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悟。
3) 《雨巷》: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象征、暗示、意象等,解读诗歌背后的情感。
4) 《我爱这土地》:探讨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4. 诗歌创作:邀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鼓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再别康桥》:形式美、韵律、节奏2. 《静夜》:意象、象征、感悟3. 《雨巷》:语言特点、象征、暗示4. 《我爱这土地》:主题、热爱、民族自豪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首现代诗,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写一篇短文。
2.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有所提高,但在诗歌创作方面仍有待加强。
下一节课可以针对诗歌创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学素养。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设计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课标导航】1、朗读四首现代诗歌,把握诗歌意象,继续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重点把握“丁香一样的姑娘”“春天”“山”“海”等几个意象]2、正确解读诗人情感,抓住关键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欢乐》抓住“忧郁”一词,《雨巷》抓住彷徨、寂寥、愁怨、冷漠、凄清等词语,《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抓住“少年时订下的盟约”“岁月的那头”“半生的荣辱悲”等词语,《山民》抓住“山”“海”两个意象及“疲倦”“遗憾”等词。
]【自学引领】我们在第五课已经接触了一些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这四首诗同样是现代诗歌中的精品,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四位诗人的情感。
“欢乐”是什么?诗人何其芳以传神之笔,把欢乐勾勒成一个可视、可听、可感的形象。
然而对于诗人自己,这“欢乐”却那么缥缈,“忧郁”才是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情绪!在吟读《欢乐》这首诗时注意体会“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这句诗。
江南雨季的青石板巷路上,孤独的彳亍的“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
“雨巷诗人”戴望舒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感伤的悲情与迷蒙的意境会多方的吸引你去读,去沉思,去体味。
即使你体味不出实质性的什么,但你会喜欢那种感觉,这就是《雨巷》韵律的魅力吧。
我们正青春年少,正处在人生的春天。
这份纯真与热情也许会在以后的人世打磨中渐渐消退,但记住这些纯真美好的岁月,记住青春的誓言和承诺,当你在现实中迷失的时候,记住你“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诗人韩东用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山民的故事,诗行的每一句都那么平谈,但是它们共同支撑着诗美的空间,使全诗极具张力,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知识窗口】1、何其芳及《欢乐》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诗人,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代表诗作有《预言》《夜歌》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步入诗坛,当时正是新月派后期及现代派兴盛之时,他的创作很受这两个诗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何其芳、戴望舒、焦桐和韩东;识记字词等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了解现代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象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诵读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情感目标体味何其芳对“快乐”的那种独特情绪体验;理解戴望舒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体会焦桐追求理想的决心;领会韩东对冲破传统文化的孜孜不倦。
走向高考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问题法、演绎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欢乐》和《雨巷》1、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2、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①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明确: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②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明确:低沉幽怨,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3、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①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提示: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明确: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②刚才我们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的心情。
明确: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③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
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
(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④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明确: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
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4、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5、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①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明确: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A.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B.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C.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6、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明确: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7、总结:《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浓烈的诗歌。
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形象丰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最后达到认知形象意蕴的目的,用个别读、集体读、师范读、听录音等多种形式的读反复体验,深入诗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鸣。
从初步感知、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到深入品味、强化感觉,对感觉和体验进行整理再到细节认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另外,置疑设问,集散有致。
《雨巷》教学设计中共设置了十几个疑问。
力图使学生的感觉、体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但这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三个:一是全诗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发现、体验形象所蕴蓄着的思想感情;三是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进而解读文学作品的。
此外,运用适合文本特点的语体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浓烈,且调子低沉,在教学中,尽量采取诗化的语言并且始终保持符合该诗基调的情感色彩。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
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8、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三、学习《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和《山民》1、新课导入你喜欢山吗?山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们是新鲜的、有魅力的,但对一个长年生活在山中的人本讲,感觉却并非如此,让我们来看看韩东所写的《山民》如何表达对山的感觉。
作者简介:韩东,1961年出生于南京,父亲方之也是当代著名作家。
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曾先后在西安和南京的某些高校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作家。
现已出版诗歌集《白色的石头》,小说集《我们的身体》、《西天上》,诗文合集《交叉跑动》等。
1998年5月,与朱文等新生代作家一道发起“断裂”行动,并主编“断裂丛书”。
他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并于1981年初青年文学杂志《青春》上发表了组诗《昂起不屈的头》,后又获得当年度的“青春文学奖”。
落脚西安后,他又创作完成了《有关大雁塔》等佳作,还主持创办了《老家》(“云帆”诗社)。
尤其是1984年,他返回故乡南京,成立了“他们”文学社,并于第二年创办了《他们》,由此标志着又一代诗人和作家的新的崛起。
从1985年到1995年,《他们》共出九期,其主要代表人物除诗人韩东、于坚外,先锋小说家马原、苏童也曾是“他们”文学社的成员,并在《他们》创刊号上分别发表了《拉萨河女神》和《桑园留念》等小说作品。
日后成为“第三代诗歌”的鼎力重镇和核心,与四川“非非主义”等诗歌社团一起,发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第三代诗歌”运动。
这里所谓“第三代诗歌”,按照诗人们的解释,即是“随共和国旗帜升起的为第一代人”,比如贺敬之、闻捷、公刘等;“十年铸造了第二代”,指舒婷等朦胧诗人;“在大时代广阔的背景下,诞生了他们第三代人”。
从此,“第三代诗歌”就成了一个专有名称。
所谓“第三代诗歌”,是指朦胧诗之后一种新的审美思潮和写作倾向,韩东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品读学习《山民》①教师诵读诗歌,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形象的一个山民?明确:一个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又仅仅是想,从未付诸行动的山民。
②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
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
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他因为清醒,所以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
这正反映了才从动乱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
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