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诵读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表达等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
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然而,目前学校中语文诵读的教学往往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读课文、背诗文”的方式上,学生缺少对于语文的真正理解和领悟。
因此,探究如何开展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强化其教育功能和实际效果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高中语文诵读教学,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相关文献,分析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3. 设计实验教学,选取课文或诗词等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传统诵读和创意诵读两种方式进行教学实验。
4. 搜集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和差异。
5.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1. 深入探究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明确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
2. 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情感认同。
4. 为今后的高中语文诵读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高中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优化。
《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主要研究方法及基本研究思路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当前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虽然对于儿童读经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中华文化精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却一致认同。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今天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
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
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国学经典文化的韵律、美妙的意境和精炼的词句,对培养孩子的语感、发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独到的作用。
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探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探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文诵读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然而,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诵
读教学常常被忽略或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导致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
阅读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进一步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 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的现状是什么?
2. 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影响如何?
3. 如何有效地进行中职语文诵读教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
献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梳理;实证研究将选取
某所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待能够:
1. 系统了解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中
的优点和不足;
2. 研究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影响,为完善诵读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3. 提出一些有效的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水平。
五、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受条件限制,本研究只在某个中职学校进行实证研究,可能存在局部性;另一方面,本研究在探究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法时,仅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
故而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考虑。
诵读开题报告.doc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四中学一、课题的提出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而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虽然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
因此,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是必要的。
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
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初中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伪劣的文化。
孩子们对“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没有钱。
”等肆意篡改的顺口溜倒背如流。
可是一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印数却不到10000册,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题报告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感知。
而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通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和理解,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情绪认知和情感素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对照组将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差异,评估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和步骤1. 文献综述:对经典诵读活动和语文素养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方法,设计经典诵读活动的教学方案和评估指标。
3. 实施课堂教学:在实验组中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结果讨论和解释。
5. 结论和教学策略: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教学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参考。
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学语文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诵读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环。
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逐渐被忽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普遍存在欠缺。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有效的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性研究,提高中学语文教育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中学语文教育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国内外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访谈相关教育专家和实际从事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教师,了解他们对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还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性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验证诵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内容本文将研究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概念、目的、方法、策略、易错点和实现途径等方面。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基本问题和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案。
同时,本文还将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诵读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和地道的诵读文本。
五、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提高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效率和实效性,在现有教育体系下,强化语文诵读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塑造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XX小学为个案的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XX小学为个案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经典诵读是中小学生国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阅读量少、情感交流不足等原因,导致经典诵读的质量和数量逐渐下降,这对于国学传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通过课程开发来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对于推进国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XX小学是一所传统教育为主的小学,学校注重学生的品学兼优,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短,课程设计不够完善,缺少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等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因此,本研究拟以XX小学为个案,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有效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和国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1)探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原则;(2)分析XX小学当前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3)构建适合XX小学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4)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2. 研究内容:(1)了解经典诵读的相关理论,明确经典诵读的定义和意义。
(2)分析当前XX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计划。
(3)基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
(4)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经典诵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适合XX小学的问题,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经典诵读方面的认知和需求,并查明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专家访谈: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育管理者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经典诵读开题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诵读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课题的提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典美文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无数灿若星汉的古诗散文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东方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高度重视古诗文教学及诵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归位,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从语文学科切入,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对于每个学段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
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一、引言童话故事是每个人童年时光中的美好回忆,它们以其奇幻的情节、寓意深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接触和了解减少了。
因此,本文将探讨童话故事诵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诵读童话故事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二、童话故事的重要性1. 培养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和角色形象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当孩子们通过诵读童话故事,他们会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想象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体验其中的冒险和成长。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培养阅读兴趣童话故事往往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通过诵读童话故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童话故事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三、童话故事诵读的方法1. 亲子共读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
在共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边读边解释故事情节和生词,与孩子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这样的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诵读比赛学校可以组织童话故事诵读比赛,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童话故事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同时,比赛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诵读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角色进行诵读角色扮演。
通过扮演角色,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
四、结论童话故事诵读是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亲子共读、诵读比赛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
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精选五篇)
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因为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所以要让中小学生从小接受经典诵读,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我们诵读经典,渗透着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个人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经典的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中小学课本里的经典作品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一些优秀经典作品作为课本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以供学生阅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诵读经典,记忆力明显增强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凡能将经典读到倒背如流。
他们背诵课本知识的时候也用背经典的方法熟读成诵,背得很快,这正是诵读经典带来的极强记忆的神力。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再次证明,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2、诵读经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要将经典熟读成诵,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朗读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朗读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课题是“朗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课题的见解和研究计划。
一、选题背景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音韵感知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高度电子化交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而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研究目标1. 研究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2. 探讨如何利用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设计有效的朗读课程,促进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音韵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分为三个主要内容: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朗读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设计有效的朗读课程。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分析学术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了解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2)实证研究:选择一所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成绩比对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教学实践:设计朗读教学课程,实际操作并观察学生的反应,收集数据并分析。
四、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共计一个月)(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2)阅读文献,进行整理,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2.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共计两个月)(1)选择一所中学,从初中学生中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2)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朗读表现;(3)收集成绩数据,与调查结果进行比对;(4)撰写实证研究报告。
3. 第三阶段:教学实践(共计两个月)(1)制定朗读教学课程;(2)实施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总结教学效果;(4)撰写教学实践报告。
五、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 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朗读教学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水平。
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教学是一种旨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来达到特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阶段,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调、声音和节奏感等语言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诵读表现参差不齐、诵读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少的提升,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学生诵读表现的困境和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2)探讨如何制定更科学、更丰富的诵读教学方案;(3)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
2.研究目标本研究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深入了解学生诵读表现困境和背后原因,为后续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2)制定更为全面、科学的诵读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诵读技能;(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基础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策略问题。
2.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界定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2)文献搜集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的诵读教学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
(3)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在诵读中的真实表现和看法,确定当前存在的问题。
(4)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诵读教学方案并开展实验研究。
(5)根据方案的试验结果,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完善。
(6)最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及创新点本研究预期的成果有三个方面:(1)深入了解学生诵读表现困境和背后原因,为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确、针对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2)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全面、科学的诵读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诵读技能;(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构建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
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
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
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
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
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我们认为,利用青少年学生时期的记忆力,可以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当学生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而且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开题报告一、《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背景: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
”国学经典就是这种足以支撑我们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顾及民族承前启后的百年大计,要善于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学校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现在学校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跨世纪的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重学分、重知识、重技能,唯独忽视做人教育。
不听家长话、任性骄横乃至于叛逆,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难题。
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让学生能通晓事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修心修志,热于奉献,孝亲尊师,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观国内国际形势,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我校经过多年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发现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增强文化
自信。
研究内容
调查和分析当前中小学生的诵读经 典教育现状及问题。
对比和分析经过诵读经典教育课程 和活动后的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 养和人格变化。
设计和实施针对不同年级和群体的 诵读经典教育课程和活动。
总结和提炼诵读经典教育的有效策 略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校的角色 和责任。
进度计划
第三阶段(11月):招募实验 学校和教师,进行前测和实验培
训
确定实验学校和教师,并签署合 作协议
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初 始情况
进度计划
组织实验培训,确保教师掌握诵读经典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阶段(12月):实施教学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按照实验设计实施教学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进度计划
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 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研究价值和预期成果 • 研究团队和分工 • 时间安排和进度计划 • 经费预算和资源需求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文化战略发展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 素养和民族精神。
研究意义
01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开展中小学诵读经典教育实践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创新,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重新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
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
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童话故事诵读开题报告一、引言童话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以其奇幻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寓意深远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阅读习惯逐渐减弱。
本文将探讨童话故事诵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来激发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童话故事的重要性1.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和角色形象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诵读童话故事,孩子们可以进入一个充满奇妙的世界,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童话故事通常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叙述,适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
通过诵读童话故事,孩子们可以培养阅读的习惯,并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传递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童话故事往往通过寓言的方式传递一些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通过诵读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激发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的方法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童话故事书籍。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2. 与孩子们一起诵读: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诵读童话故事,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亲子之间的温暖。
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片、电影等。
家长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展示童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创造互动体验:除了诵读,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创造童话故事的互动体验。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然后一起编写故事的结局,或者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四、结论童话故事诵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四中学一、课题的提出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而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虽然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
因此,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是必要的。
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
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初中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伪劣的文化。
孩子们对“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没有钱。
”等肆意篡改的顺口溜倒背如流。
可是一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印数却不到10000册,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
长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纵观我校语文教学在诵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大多数学生是借读生,家长素质教低,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层次较低。
2、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老师对诵读认识不够、诵读方式单一等,使诵读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但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校在“阳光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阳光”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本课的开发,在诵读内容和诵读策略的研究上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我们试图在校本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持续、深入地研究,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和推广诵读经典美文,并创编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真正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课题组教师们认为,开展诵读经典的研究,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研究的价值。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一)诵读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按不同年级提供诵读内容。
1.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初中阶段诵读诗词,7~9年级(50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2.诵读的经典文集,主要是通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精选华章佳句诵读。
(二)诵读目标1.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展阅读量,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2.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
如何借助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的研究,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4.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研究经典诗词中的名句,以起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5.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营造理想的学生成长文化环境。
三、主要思路1.形成我校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体系。
通过师生的广泛搜集,共同协作,对和学校课题相关的诗文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最终形成一份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诵读课程体系。
2.初步探讨中学诵读教学的模式。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将对诗文诵读转变语文学习方式作深入研究,探索中学古诗文诵读的有效途经。
3.采用读、背、吟、唱、画、说、写、改编和书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评比活动:一是诗文诵读会;二是诗文表演;三是诗文书画展示;四是诗文创意习作展示;五是诗文手抄报评比;六是诗文知识竞赛等。
四、时间安排本课题研究实施周期为3年(2011年7月——2014年7月),分6个学期进行,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一)前期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这一阶段课题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具体汇报如下:1.订阅相关资料,理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加深“诵经”认识。
本学期,我们要加大理论学习培训,观看光碟,转变思想,加深对“诵经”的认识。
2.分析本校实际,了解相关研究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计划等。
说明:我们已按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执行小组,制定方案、拟定计划、建立台帐、诗配画册等。
3.开展诗文诵读活动、背诵宣传发动工作,启动开题仪式。
说明:从2011年春季学期始,“诵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一三五为“经典诗文”校本课程时间,初步探讨中学诵读教学的模式。
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各班开展诵读经典的诗文主题班会活动;举办“古诗文配画”和“诗文硬笔书法”比赛;全体师生配乐吟唱《跪羊图》,七(2)班同学举行“诵读经典古诗文及《弟子规》比赛”,《弟子规》贵在践行,要理解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唱《感恩的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写感恩话语,制作感恩卡,写感恩信;开展“我与《弟子规》故事有感”征文比赛活动。
打造优良“人文”校园,建设了墙体“五苑”文化长廊:“万世师表苑”突显“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平安人生苑”介绍安全知识等;“诗文经典诵读苑”着力提升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运动人生苑”富于哲理,给师生以启迪;“学生创作苑”为学生展示文笔,提高语文素养。
校园风景、人文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示了特色,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格局,为师生提供人文素养,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4.着力建设和完善对本课题相关的诗文进行搜集、整理、汇编,作为实验的校本课程。
现有六本校本教材:《弟子规》上、下篇,《三字经》上、下篇,《格言联壁》、《增广贤文》和《朱子家训》合编,《经典诗文名句》、《连珠成语名句》和《国外名人名句》合编。
一本教师培训教材《经典诗文精读》(共183页)。
(二)中期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月)1.收集实验的资料及数据,运用多种方法,按计划开展实施研究。
2.实地的进行相关的“诵经”研究。
3.开展引用经典名句“看谁用得多,用得好,用得活”的“三看”活动。
4.进行互动交流,根据实际调整研究要点,提出策略,总结摸索基本的“诵经”模式和方法。
5.撰写相关研究课例、论文,形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说明:对诵读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积累课例,推进课题研究。
其主要方法是:(1)实践法:充分利用每周三校本课程,对诵读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积累课例,推进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调查学生参与诗文名句研究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思考,以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形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策略手段如下:(1)营造经典诵读的环境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室作用,利用中午的时间段,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诗文诵读给学生听,或者由学校的诵读小组成员进行诵读。
经典诵读要保证有时间。
每周不少于两个小时,集体背诵与个人背诵相结合。
各班安排共同背诵的时间,如晨读、课前二分钟、午诵15分钟等每天不少于15分钟。
利用教室的推普角,每天请学生写一句古代名句,课前读读,课后读读,不费什么力气,在潜移默化中就让经典走入学生的心灵。
保证诵读时间,如:期读——每学期进行2次全校师生集体读,也可以按年级段轮读,营造浓浓的诵读氛围。
周读——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作为校本课程列课程表。
早读——每周一、三、五晨读早读30分钟分两段进行,前5分钟读读经典诗文,后25分钟读日常教材的课文。
午诵——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安排5分钟读经典诗文,由各班班长组织,任课老师监督(2)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营造氛围、介绍经典作品之后,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