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发酵工业染菌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维持灭菌温度 连消塔仅加热30秒左右,灭菌不彻底。 加热的料液在“维持罐”需再停留5~7min,可 达彻底灭菌。维持罐罐压应在4×105Pa左右。 维持不需加热,但罐体外侧要加绝热材料,以防 培养基冷却。 结构:料液“下进上出”型密闭容器。 罐之体积:H/D=1.2~1.5
D.冷却:4种方式:
2.种子带菌检查 必要性:接种用种子需“多次扩大培养”→易发 生污染,对每级种子均需加强检查。 方法:每次接种前进行镜检,观察有无形态异常 细胞存在,接种后留下少量种子悬液,进行肉汤培 养或平板划线培养,检查种子是否带杂菌;最好用 稀释平皿涂抹法计数,以便检查杂菌污染程度。 3.发酵设备与管件污染预防 指设备和管件因腐蚀或其它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 发生的渗漏现象。难度大!最后确定,其他因素没 有问题时,可能的原因是设备渗漏!
3.加热灭菌效果的评价指标
K t 10 Q10 Kt
式中Kt℃及K(t+10)℃分别为t℃及温度上升 10℃时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 Q10愈大,对热愈敏感,灭菌效果愈好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Q10在干热、湿热灭菌中分 别为2.86、14.28,表明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提 高5倍。
二.培养基湿热灭菌 1.正、负效应同时发生 正效应:消灭杂菌; 负效应:营养成分破坏,其中AA、维生素及糖 类尤甚。 培养基灭菌时必须达到杀灭芽孢的程度。 培养基中养分的破坏程度随“灭菌温度”与 “时间”而异。 如100℃×400min,99.3%养分破坏; 120℃×4min,27%养分破坏; 150℃×0.01min,养分不足1%被破坏。 →“高温短时”是理想的灭菌法。
5.使游离噬菌体失活 热酸、热碱均能使发酵罐上的游离噬菌体失活。 漂白粉:0.2%;甲醛:1%单独或联合使用,可杀死 环境、设备中的游离噬菌体,效果较好。 游离噬菌体广泛存在于空气中,在空压机吸气口加 装热水喷淋设施,经80℃左右热水喷淋,可清理杀灭 空气中游离噬菌体。
第7章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与防治
灭菌对象
发 酵 罐
灭菌的方法
物理法
培养基
对数残 留定律
化学法
发酵辅助设备
补料设备 管道
空气过滤器
发酵工业染菌及其防治 染菌原因 诊断方法 污染防治
加 热 干 湿 热
静 介 射 电 质 线 除 过 UV 菌 滤
惯性截 留定律
第7章
发酵工业的染菌与防止
发酵工业的杂菌: 除生产菌种以外的其它微生物均称为杂菌。 发酵工业为纯菌培养,→要消灭一切杂菌,使 发酵体系中仅有一种微生物生长。 杂菌的危害:两点 ①影响产品的产量、提取率和产品质量 污染轻的能勉强维持发酵,但杂菌污染时发酵 液发粘,菌体自溶,很难过滤→产品提取率与产量。 ②倒罐 严重污染时发生 →防污染对发酵工业至关重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
项 目 百分率(%) 9.64 0.19 0.79 10.96 项 目 百分率(%) 0.39 1.45 2.09 1.54
种子带菌 接种时罐压跌零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空气净化不彻底
接种管穿孔 阀门渗漏 搅拌轴密封渗 漏 罐盖漏
泡沫冒顶
夹套穿孔 盘管穿孔
0.48
喷淋式:将水均匀喷淋在水平排管上,Medium由排 管下部进入,上部排出,流速0.3m/s;传热系数300 千卡/m2,h,℃。 套管式:内管走Medium,外管为冷凝水或待预热 Medium。缺点:耗钢材多,内管有漏洞时不易被发 现而引起污染。优点:热利用合理,传热系数大(400 千卡/m2,h,℃)。 板式换热器: 类似于暖气片,传热系数2000千卡/m2,h,℃。 真空闪发冷却器:大容器,有一定真空度;水急剧 汽化需带走大量热,→温度快速下降,水汽由真空泵 抽出。
2.对数残留定 在灭菌条件下,活细胞的数量随时间以对数速率减少, 即活菌的减少速率与任一瞬间的活菌数N成正比:
dN dt
kN
式中N、t分别为残留的活菌、灭菌时间(秒),K为速率 常数(1/秒),K与灭菌温度及菌的种类有关。
t N 2 . 03 log o K Ns
No、Ns分别为灭菌开始及结束时活菌的个数 在上述公式中,达到彻底灭菌(NS=0)所需时间t=∝, 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的,通常取NS=0.001(1000次灭菌有 一次失败机会)。 logNO/NS—t的关系是一直线,其斜率为K;K与菌株及 灭菌温度有关
1.溶解氧水平:溶氧电极 溶解氧水平异常,可能有细菌、噬菌体污染: 在线检测 2.发酵液pH:pH计 某些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酸,使发酵液pH异常, →故pH异常:污染(臭味,异味):在线检测 3.排气组分:感官法 发酵液污染杂菌,排气组分异常: 4.发酵过程中酶的变化:生化试验法,快速! 某些杂菌能产生特异性酶,故污染与否同通过测定 该酶存在与否判断是否存在污染:生化反应
①使Pr更易发生不可逆凝固变性: 水存在,鸡蛋蛋清煮熟后变性 ②使热的传导、穿透性增强: 机理:水蒸汽在传递中发生冷凝,形成压力差 湿热灭菌应注意的问题: 蒸汽压与实际温度之关系:!! 蒸汽压与温度间存在固定的关系: →调节蒸汽压就可控制温度。 但在发酵罐或灭菌锅内有残存空气时,压力与温度 间的关系改变:相同压力下的对应温度降低 。 注意:如P=1.05kg/cm2,完全排除空气及不排空 气时的压力分别为121℃及100℃。
3.分批(实罐)灭菌 冲洗输料管道;将配好的培养基打入发酵罐(种 子罐、补料罐);搅拌灭菌。操作分两步: A.培养基预热:!先将培养基预热至80~90℃ (盘管),再导入蒸汽升温到120~130℃。 预热之目的: a.防止冷凝水大量产生,稀释培养基:培养基与 蒸汽温差大,易引起蒸汽大量冷凝! b.防止直接导入蒸汽造成大量泡沫:→物料外溢。 预热之法:打开罐之各排气阀;蒸汽导入“夹层 或盘管”,待料温升至80~90℃,再关闭各排汽阀, 直接通入蒸汽。
2.注意菌种保藏 保持环境清洁,防止噬菌体污染; 升高空气进气口,减少噬菌体污染机会。 3.加强厂房周围环境噬菌斑监测 环境检测时如发现宿主平板中噬菌斑增加,发酵 罐内可能受噬菌体侵染。 方法:宿主平皿在工厂不同位置放置一定时间, 培养,检查有无透明斑。 空气中噬菌体数量增加,污染概率增大。
4.噬菌体抑制剂 ①络合剂: 核酸、蛋白变性失活 三聚磷酸钠:0.2%-0.3%;钼酸0.1% -0.2%;柠檬 酸:0.2%-0.5%;草酸盐:0.2% -0.5%; ②非离子去污剂: 聚乙烯乙二醇单脂,聚氧乙烯烃醚,吐温20,吐温 60。对抑制噬菌体吸附或在细胞内繁殖显著效果。 这些药物在适当浓度下,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 ③抗坏血酸,谷胱甘肽,L一半胱AA精AA,赖AA: 注意事项:慎重使用!
根除杂菌之途径: ①消灭原料及发酵系统中的一切杂菌: ②防止供气、补料、接种带入杂菌:
本章重点介绍: ①污染的原因及现象: ②污染的防止: ③加热灭菌原理及技术: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及设备系统内的一 切微生物。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营养细胞。 杀菌不彻底,尚留有芽孢。 灭菌方法:4 ①加热灭菌; ②化学灭菌; ③射线灭菌; ④介质除菌。
连续灭菌之优点: A.高温短时,养分破坏少; B.灭菌与发酵分开进行,发酵罐利用率高; C.蒸汽负荷均匀。 缺点: 设备多; 操作复杂; 污染机会多。
§7.2 染菌原因 一.污染原因 发酵生产环节多,污染原因复杂。一般原因:5种 1.空气系统:问题多,过滤不彻底等。 2.设备渗漏: 夹层穿孔;管道穿孔;阀门渗漏;搅拌轴密封泄 漏。 3.种子带菌: 4.操作不当:接种,取样,补料等 5.检测设备(电极、仪表)污染:
§7.1 加热灭菌理论与技术 一.加热灭菌的原理与方法 1.干热灭菌:作用: ①氧化:生物大分子 ②Pr变性: ③电解质浓缩: 适用范围:适用玻璃器皿等需保持干燥状态物 料的灭菌。 常用干热灭菌条件:160~170℃×2-3h。 2.湿热灭菌:作用: ①Pr热变性,酶失活: ②Pr、核酸分子内氢键在高温下发生不可逆破 坏,→生理功能丧失。 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灭菌:原因
12.36 5.89
其他设备泄漏
操作问题 原因不明
10.13
10.15 24.90
二.污染诊断 可据染菌规模、时间及菌体形态作出初步判断 1.发酵前期 ①污染芽孢菌: 两种可能:物料灭菌不彻底;种子带菌: A.有芽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查培养基; B.种子带菌:查种子 处理:检查培养基与种子液中是否有杂菌→污染 原因 ②污染非芽孢细菌: →种子带菌、空气带菌→查种子、空气 检查“空气样:空气净化系统的问题一般出现在 后期,严重时出现在前期。过滤介质失效程度与操作、 设备和介质种类等有关;设备渗漏。
C.泡沫 操作不当,泡沫大量形成。泡沫中的空气和泡沫 的膜有隔热作用,热量不易穿透,潜伏的芽孢不易 杀死。 四.快速、准确发现染菌的方法 快速检查法:4种 目前采用镜检,酚红肉汤培养法等手段监测发酵 是否染菌。 现行方法因灵敏度不高,有的需很长时间,难以 快迅准确地作出判断,延误了对染菌罐的及时处理。 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菌很重要。 染菌的快速检查方法:
4.保证灭菌彻底 分批灭菌中,采用罐压1kg/cm2,排空气彻底,料 温120℃,维持30min的常规操作规范,完全可以杀死 任何微生物。但灭菌中有时仍不能达到上述分批灭菌 的3点要求。 原因: A.死角:明显的设备死角易发现,但阀门等处一些 不易察觉的死角易被忽视→应对这类死角加以注意。
B.固形物堆积 有些固形物(特别是麸皮、黄豆饼粉等易粘着在罐 壁等处)在灭菌过程中虽经受干热作用,但这些物质 由于传热慢,堆积物里杂菌不易被杀死。 此外,物料结块灭菌不彻底。 消除固体物料灭菌不彻底的措施: 培养基完全液化。 方法: ①淀粉质类物质中的淀粉:用酶法液化; ②饼粉类蛋白物料:蛋白酶液化; ③取代CaCO3:利用pH指示联动添加酸、碱;
4.连续灭菌 高温短时;连续;养分破坏少。 配料预热(60~75℃)→“连消”→维持→冷却→入 罐 A.预热:料液加热至60~75℃。 B.连续灭菌:“高温蒸汽+料液”迅速接触,混合, 设备→料液升温至126~130℃。 连消塔:高2~3m,料液在塔中加热20~30s。 结构:多孔蒸汽导入管+外套管。 多孔管之孔径:5~8mm;孔数,取决于蒸汽导入管 的管径:小孔之总面积≈蒸汽导入管的截面积。 进汽量=排出量。
§7.3 噬菌体污染
一.噬菌体污染的特征 1.糖氮等营养成分消耗迟缓: 菌体繁殖减慢或停止,镜检细胞数不增加或很慢 2.pH异常: 3.产生大量泡沫,有时发酵液呈粘胶状,可拔丝: 4.发酵液色味改变: 5.细胞裂解: 污染严重时出现
二、防治噬菌体的常用方法:5点 1.选育抗噬菌体菌株 这是有效的防止措施之一。但新菌株使用一段时 间后,仍然会出现新的噬菌体。 新噬菌体的来源: ①形成噬菌体的新品系; ②生产菌株中混有溶原性菌株。有些温和噬菌 体发生突变和重组形成烈性噬菌体。 要定期更换抗噬菌体菌株
2.中、后期污染:芽孢菌/非芽孢菌 A.空气系统: 可能性大 B.物料: →查补料
三.防止污染的措施 1.待接种培养基无菌试验 灭菌待接种培养基需接受无菌试验 目的: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指示微生物:芽孢杆菌,该菌耐热能力强, →检查芽孢存活:证明灭菌是否完全
无菌试验的特殊要求: 因为受热而未被杀死的菌体结构的某些部位受了 损伤,在丰富的培养基和适宜的条件下才可以生长。 受热损伤细胞复活条件:丰富的营养( “酵母膏” 等 );合适的其它5种条件。 ①丰富的营养;营养条件尤为重要 ②合适的条件(pH、通气、离子浓度、时间)
B.培养基灭菌 将蒸汽直接从进气口、排料口、取样口直接导入罐 内,使罐温升至120~130℃,罐压维持 1.0kg/cm(105Pa),保温30min
注意事项:5点 a.蒸汽入口要通畅,搅拌要剧烈: →物料灭菌均匀、彻底; b.排气量要较小:以节约蒸汽 c.灭菌快结束时要导入无菌空气保压:! 打开无菌空气阀门,再开蛇形管或夹层冷却水,以 防罐压快速下降形成负压,→吸入外界带菌空气,→ 污染; d.打开无菌空气前,应使罐压降低至小于过滤器压力: 否则,发酵液“倒流”进入过滤器内;!!! e.灭菌时总蒸汽压: >3.0×105Pa,使用压力>2.0×105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