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发酵工业染菌及其预防
最新7第七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lin
发酵罐、培养基配制罐等设备的清洗质量——有无灭菌的死角 对减少或避免染菌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三、染菌情况分析
1,从染菌的规模来分析染菌原因 ❖ 大批发酵罐染菌 :空气系统 ❖ 部分发酵罐(或罐组)染菌:前期可能是种子带杂菌,或灭
菌不彻底,中后期则可能是中间补料系统或油管路系统发 生问题所造成的 ❖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设备问题(如阀门的渗漏或罐体腐 蚀磨损),设备的腐蚀磨损所引起的染菌会出现每批发酵 的染菌时间向前推移的现象 ❖ 个别发酵罐偶然染菌:原因比较复杂,因为各种染菌途径 都可能引起。
5、发酵染菌后的措施
染菌后的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可放下水道。可通蒸汽灭菌, 也可加入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搅拌半小时,才放下水道。否 则由于各罐的管道相通,会造成其它罐的染菌,而且直接放下 水道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而导致其它罐批染菌。
凡染菌的罐要找染菌的原因,对症下药,该罐也要彻底清洗in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1、染菌对不同产品发酵的影响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染细菌较多;霉菌生长pH 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另一 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 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 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发酵染菌也会造成不同 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 变pH,降低产量。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有些疫苗是不 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 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 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第七章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3)肉汤培养基检查法(酚红变色 )肉汤培养基检查法(酚红变色pH6.8-8.4) ) 样品直接接入灭菌的肉汤培养基中,分别于 、 样品直接接入灭菌的肉汤培养基中,分别于37、 27培养,随时观察,并取样镜检。 培养, 培养 随时观察,并取样镜检。 噬菌体检测时,用双层平板法, 噬菌体检测时,用双层平板法,底层为肉汤培养 上层琼脂减量,指示菌为生产菌。 基,上层琼脂减量,指示菌为生产菌。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
• 发酵中期染菌,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大; 发酵中期染菌,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大; • 抗生素发酵: 抗生素发酵: 将另一罐发酵正常、 将另一罐发酵正常、单位高的发酵液的一部分输 入染菌罐中,以抑制杂菌繁殖,同时采取低通风, 入染菌罐中,以抑制杂菌繁殖,同时采取低通风, 低流加糖量等措施 • 柠檬酸发酵: 柠檬酸发酵: 污染细菌:加大通风量,加速产酸,降低pH, 污染细菌:加大通风量,加速产酸,降低 ,抑 制细菌生长; 制细菌生长; 硫酸铜; 污染酵母 :加0.025-0.035g/L硫酸铜; 硫酸铜
(二)染菌的规模分析
• 大批量发酵罐染菌:种子、空气; 大批量发酵罐染菌:种子、空气; 前期:种子带菌,灭菌问题; 中后期:空气带菌; 前期:种子带菌,灭菌问题; 中后期:空气带菌; • 部分发酵罐染菌:前期(种子染菌、连消系统灭菌 部分发酵罐染菌:前期(种子染菌、 不彻底);后期(可能是中间补料染菌) 不彻底);后期(可能是中间补料染菌) );后期 •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大都是由于设备渗漏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
二、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1、染菌的检查 、 ):观 (1)显微镜检查法(最简单、最直接、最经常):观 )显微镜检查法(最简单、最直接、最经常): 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检查是否有与菌种形态特征不 一样的其他微生物在存在。 一样的其他微生物在存在。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平板制好后,应先保温 小时 确定无菌; 小时, 平板制好后,应先保温24小时,确定无菌;划线后分 别于37、 培养 一般24h后镜检是否有杂菌。 培养, 后镜检是否有杂菌。 别于 、27培养,一般 后镜检是否有杂菌
最新发酵工程精品课件(7)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先置于37℃培养6h,使杂菌迅速增殖后再划线培养。
4、双层平板培养法
• 用于噬菌体的检查。
注意点
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红色→ 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异常菌 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有时肉汤培养的阳性反应不够明显,而发酵样品的各项 参数确有可疑染菌,并经镜检等其它方法确认连续三次 样品有相同类型的异常菌存在,也应该判断为染菌。 一般来讲,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 本批(罐)放罐后12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 无菌试验期间应每6h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 早发现染菌。
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
此不管染菌是发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 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 重。 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 养缺陷型微生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 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
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
发酵后期染菌
•
影响相对较小 。
8
三、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蒙受重 大损失。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空气带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酵罐 发酵失败。
设备渗漏
•
染菌几率较大。
9
四、不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大。
发酵过程
青霉素的发酵 链霉素的发酵 四环素的发酵 谷氨酸的发酵 柠檬酸的发酵
危害最大的杂菌种类
细短产气杆菌 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 双球菌、芽孢杆菌、荚膜杆菌 噬菌体 青霉菌
•
7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无菌试验要严格取样操作,力求减少误差。
应同时用肉汤和双碟作对照,以便迅速作出判断。
当发现染菌时,要通过分辨菌型来探索菌源,并对杂菌
做耐热试验考察。
如果怀疑种子罐染菌,则种子不能轻率进发酵罐。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3、 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为了防止在种子培养或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在接种前 后、种子培养及发酵过程中分别进行无菌检查,以便及时 (1)无菌检查 发现染菌,并在染菌后及时进行必要处理是很重要的。 染菌通常通过3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 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 依据。
废弃的发酵液处理不当可以成为难以对付的污
染源。
《发酵工程》 2、 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噬菌体污染后的情况因发酵工业的种类、 污染的噬菌体特性、污染时间、感染复度(即培
养物内的噬菌体与细菌的比率)、培养基成分、
发酵罐内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不同而异。即使同样 的噬菌体并不一定引起同样的异常发酵情况。
《发酵工程》
项目 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25.8
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操作不熟练
19.35
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调度不当
6.45
3.25
《发酵工程》
(4)染菌的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现染菌后,应立即根据染菌的种类及产生菌的菌龄等 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除据染菌时间及危害程度对污染 种子罐染菌后,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这时可用备用 罐进行挽救或处理外,对有关设备也应进行处理。 种子接种。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一适当培养龄的发酵罐培 养物作种子,即生产上所说的“倒种”。 发酵罐前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C、N含量尚高,则可重新 灭菌,接种后再运转;若染的杂菌危害性较大,则放掉部分 料液,补入新料液,重新灭菌、接种。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前期染菌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可加入适 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或把高单位的后期发酵液压一部分到染 菌罐中,抑制杂菌生长速度;或者降低罐温,减缓杂菌繁殖速 度。
七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为何蒸汽灭菌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呢? 培养基和水旳传热系数比空气旳传热系数大,
假如灭菌时升温太快,培养基急剧膨胀,发酵罐 内旳空气排出较慢,就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上 升到发酵罐顶,泡沫中旳耐热菌就不能与蒸汽直 接接触,未被杀死。
预防措施:缓慢开启蒸汽阀门,或加入消泡剂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原因
❖ 蒸气压力或蒸气量不足、灭菌时间不够;
空气过滤除菌设备流程
粗过滤 空压机 储罐
二级冷却
加热器 空气过滤
空气冷却器旳列管穿孔泄露,冷却水会渗透到空气 中,造成染菌。
棉花-活性炭过滤器长久使用后变薄旳一边失效。
过滤介质受潮失效:过滤器灭菌完毕应立即缓慢通 入压缩空气,将水分吹干。超细纤维纸作过滤介质, 灭菌时必须将管道中冷凝水放洁净,以免介质受潮 失效。
染菌 危害
染菌对不同产品旳影响不同 感染不同种类和性质杂菌对发酵旳影响不同 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旳影响不同
一、染菌对不同产品旳影响 ❖ 青霉素:产量降低; ❖ 疫苗:全部废弃。 ❖ 柠檬酸:前期染菌严重; ❖ 氨基酸:噬菌体污染常发生; ❖ 核苷酸:易染菌(生产菌常为缺陷型,生长慢); ❖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程度不同地降低
中后期染菌 补料旳料液灭菌不彻底或补料管道、阀门渗 漏,一般不会是种子问题
检验与判断 ❖ 表观法: ❖ 溶氧水平 ❖ 排气中CO2 ❖ 试验法: ❖ 镜检法 ❖ 平皿划线或斜面检验法 ❖ 肉汤培养法
4 染菌旳预防
1)预防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旳原因 ①灭菌不彻底(如假压); ②移种污染; ③养或保藏过程中污染; ④无菌室管理不善;
产量。 ❖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克制霉菌,对细菌几
乎没有克制和杀灭作用。
第七章发酵染菌与防治
染菌的初步识别与处理
观察发酵现象
定期检查发酵液的外观、气味等,一 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染菌检测。
立即停止进料
疑似染菌的情况下,应立即停止向发 酵罐中加பைடு நூலகம்新的培养基,防止染菌扩 散。
采取样品
及时采取发酵液样品,进行染菌检测 和菌种鉴定,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 措施。
设备清洗与消毒
对于确认染菌的发酵罐和相关设备, 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彻底清 除染菌源。
影响等。
原因分析
对染菌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包括发 酵工艺、设备状况、操作管理等方 面的问题,确定染菌的主要途径和 原因。
防治措施
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改进发 酵工艺、加强设备维护、完善操作 管理等,以防止类似染菌事件的再 次发生。
案例二:大型发酵罐群染菌原因分析与解决
染菌情况介绍
介绍大型发酵罐群染菌的具体情况,包括染菌罐的数量、分布、 染菌程度等。
接种控制
使用健康且活性良好的菌种进行接种,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降低染菌风险。对接种过 程进行严格监控,避免外源微生物的侵入。
染菌后的应对措施
立即停产检查
一旦发现染菌迹象,应立即停止发酵生产,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 的检查,找出染菌的原因和源头。
染菌源头的消除
对染菌源头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确保消除微生物污染源。同时 ,对周围环境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再次污染。
智能监控系统在防治染菌中的应用
实时监测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 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各项 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染菌风险。
VS
预警与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建立染菌预警 模型,为生产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提 前干预和精准防控。
7.发酵染菌的防治(020700).
淄博职业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项目7 发酵染菌的防治
三、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 (一)发酵的染菌率 发酵染菌批数 ×100% 总染菌率 = 总投料批数
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 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包括染菌后培养基经 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在内。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项目7 发酵染菌的防治
(2)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杂菌是耐热的芽孢杆菌: (灭菌、死角) 杂菌是不耐热菌: (种子带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管理操作等) 杂菌是真菌: (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发酵液发粘,过滤困难,拉长过滤时间,影响
设备周转 ,降低过滤收率。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项目7 发酵染菌的防治
问题
发酵染菌的危害?
淄博职业学院
项目7 发酵染菌的防治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发酵制药》
任务2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治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1、种子培养异常
(1)菌体生长缓慢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项目7 发酵过程控制
任务1 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
国内抗生素发酵、青霉素发酵的染菌率为2
%,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
为5%,谷氨酸噬菌体感染率为1%~2%。
淄博职业学院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项目7 发酵染菌的防治
一、 染菌对各种发酵的影响
淄博职业学院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种类、污染的时间、污染的程度等方面进行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 相应的对策和措施。(p186-188)
2020/4/23
1、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 杂菌不同染菌的原因不同:(p187)
• 杂菌
原因
• 耐热的芽孢杆菌 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存在死角
响不同 • 不同发酵时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不同 • 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不同 • 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 发酵染菌也造成三废处理困难和对环境
的污染
2020/4/23
不同发酵时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不同:
• 种子培养期染菌:危害大,如发现染菌后应灭菌后 弃去。
• 发酵前期染菌:易使杂菌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 营养和氧分。因此,应迅速重新灭菌。
2020/4/23
第四节 染菌的途径及预防措施(p190-198)
• (一)种子带菌的原因及防治 • (二)无菌空气带菌及防治 • (三)设备渗漏或设备、管道存在“死角
”造成的染菌及防治 • (四)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及防治 • (五)操作问题
2020/4/23
(一)种子带菌的原因及防治
• 1、培养基及用具灭菌不彻底 • 2、菌种在移接过程中受污染 • 3、菌种在培养过程或保藏过程中受污染
•
发酵染菌批数
• 总染菌率=——————100%
•
总投料批数
• 发酵染菌率是指在发酵罐中发生的染菌率,包括染
菌后被挽救不了导致倒罐的批数,但种子罐培养的 染菌不接入发酵罐,不导致发酵染菌的另行计算。
2020/4/23
(二)染菌原因及分析
• 归纳发酵中染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种子带菌、灭菌
发酵7项目七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三、 染菌的实际情况分析 从染菌的规模来分析染菌原因 1、大批发酵罐染菌。整个工厂中各个产品的发酵罐都出现染 菌现象而且染的是同一种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由使用的 统一空气系统中空气过滤器失效或效率下降使带菌的空气进入 发酵罐而造成的。大批发酵罐染菌的现象较少但危害极大。所 以对于空气系统必须定期经常检查。
项目七 工业发酵染菌原因及防治
单元知识一
发酵染菌的危害及原因
所谓“杂菌”,指在发酵培养中侵入了有碍生产的其他微 生物 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染菌的 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 至停产。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及危害 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 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 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
四、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又分为种子本身带菌和种子培养过程中染菌。 种子带杂菌是发酵前期染菌的原因之一。 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无菌室的无菌条件不符合要求、培养基 及器皿灭菌不彻底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种子培养的设 备和装置有无菌室、灭菌锅和摇瓶机等。
冷却管的渗漏
由于发酵液具有一定的酸度和含有某些腐蚀性强的物质(如亚硫酸 盐、硫酸铵等),冷却钢管很易受到腐蚀 冷却管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的部件之一。而最易穿孔的部分是 冷却列管的弯曲处,原因是弯曲处外壁减薄和加热煨弯时使材料 的性质有所改变所致。冷却水的压力通常大于罐压,如果有微孔, 冷却水就会进入发酵液而引起染菌。
从染菌的时间和类型来分析 发酵早期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 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所致,而中、后期染菌则与这些原因的关 系较少,而与中间补料、设备渗漏以及操作不合理等有关。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3)发酵后期染菌 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五、染菌隐患的处理
染菌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正式发酵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指标、参数、条件进行操作; ②投产前济宁整个发酵系统的无菌测试; ③严格工人的管理,实行操作记录制度;
④加强在线监测技术手段,各种生物传感器、探头要定期校正; 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噬菌体 ;杂菌 。
理化指标异常 如:氨基酸发酵或某些抗生素发酵中感染杂菌,
培养液pH下降很快,生物热产生多。
代谢 异常
糖、氨基氮等变化不正常,如感染噬菌体。
2.发酵异常
(1)菌体浓度异常 偏离固有规律,种子质量的影响;导致代谢
缓慢;感染噬菌体或杂菌。
(2)pH异常
培养基质量、灭菌效果、补糖等影响;是所有代 谢反应的综合反映。
常见的设备、管道“死角”
渣滓在罐底与用环式空气分布管所形成的死角
定期除垢
管道安装不当形成的死角
发酵工厂的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好。以减少和 避免管道染菌的机会。
不锈钢衬里的死角
大型发酵罐,一般都采用 不锈钢衬里的方法,即在碳钢 制造的壳体内加衬一层薄的不 锈钢板(厚约1~3毫米)。 不锈钢衬里设备加工时应该 尽可能增加衬里的刚度,减少鼓 起的可能性。操作时要注意避免 罐内发生真空现象。
发酵工艺流程各环节漏洞
发 酵 染 菌 原 因
发酵染菌率
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
比乘以100得到的百分率。
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有利于 查找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染菌原因。 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统计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 有助于查找不同品种发酵染菌的原因。
第七章 发酵生产的染菌及防治
青霉素 链霉素
种子带菌 空气带菌
无菌室 沙土管,试管 培养基
污染途径
操作失误
设备 噬菌体 种子培养期: 灭菌或弃之
染菌挽救
发酵前期
:灭菌后补加种子或分罐
中、后期:加杀菌剂或抗生素、通风搅拌 设备用120℃30min杀菌
6、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 质的微生物。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 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Hale Waihona Puke 谷氨酸发酵时正常 和异常的溶氧曲线
噬菌体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1、检查的目的、意义 以无菌试验的结果较可靠、迅速的判断染菌, 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每个工序或经一定时间都 应进行取样检查。 无菌试验的目的: (1)监测培养基、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灭菌是否 彻底 (2)监测发酵过程中是否有杂菌从外界侵入, 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染菌的隐患和死角 2、 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显微镜检查 (简便、快速,能及时发现杂菌,但镜捡取样少, 观察面也小,则不易捡出早期杂菌);②平板划 线检查;③肉汤培养检查。( 后两种操作较繁琐 (需过夜培养),但能捡出比前者更少的杂菌, 结果为主要依据 )
6.1、噬菌体的污染与防止 Phage的主要生物学特征:(1)具有专一的寄主
感染途径:
性,在菌体繁殖的情况下繁殖(2)不耐热性,70 0C以上其基本失(3)pH稳定性pH大于10,pH 小于5 Phage急剧失活(4)不耐药性(5)对干 燥的稳定性
三个必要条件
环境带菌、环境带活菌、 噬菌体与活菌接触
三、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能检测到的污染时间 (因为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 来 ),不是杂菌浸入发酵系统的时间。
(整理)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第一节发酵染菌的危害发酵染菌能给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防止杂菌污染是任何发酵工厂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尤其是无菌程度要求高的液体深层发酵,污染防止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所谓“杂菌”,是指在发酵培养中侵入了有碍生产的其他微生物。
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
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一,染菌对不同品种发酵的影响青霉素疫苗柠檬酸谷氨酸肌苷、肌苷酸酶制剂二,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三,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1,种子培养期染菌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2,发酵前期染菌杂菌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形成3,发酵中期染菌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生成4,发酵后期染菌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
如污染严重,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四,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染菌范围扩大至所有发酵罐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为孤立事件,不具有延续性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五,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1,对过滤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加度。
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2,对提取的影响(1)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染菌的发酵液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蛋白质,易发生乳化,使水相和溶剂相难以分开(2)离子交换工艺:杂菌易粘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量3,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
第七章工业染菌
可根据培养后的“混浊度”判断细胞的生长情况.
固体培养基:
天然固体营养基质制成的培养基(如培养霉菌的培养基),
或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琼脂1~2%)而呈固体状态 的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表面。 常用于细胞的分离、纯化、计数、生理测定、育种和保藏等 方面的研究。 可依使用目的不同而制成斜面、平板等形式。
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1、种子带菌 2、空气带菌 3、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 4、设备渗漏 四、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对过滤的影响 2、对提取的影响 (1)有机溶剂萃取工艺 (2)离子交换工艺
3、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对内在质量的影响 (2)对产品外观的影响 4、对三废处理的影响 第二节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一、染菌的检查 1、染菌的种类 ①酵母菌 ②霉菌 ③长、短杆菌 ④球菌
(b)天然培养基:
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 制成的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比较经济,除实验室经常使用外,更 适宜于在生产上用来大规模地培养细胞和生产细胞产 品。缺点是营养成分不稳定,难以控制,重复性差。
天然培养基包括
体液 组织提取液 市售各种血清 水解乳蛋白 胶原 鸡血浆,鸡胚浸出液
(2)常用的消毒药品及其配制、使用 方法: ①35%甲醛水溶液:又名福尔马林, 使蛋白质变性。用于培养室、无菌室 的灭菌。 ②0.1%的升汞水:能使蛋白质变性, 抑制酶类。0.1%升汞配制方法是称 取升汞0.1克,用少许酒精溶解,再 加水至100毫升即成。用于无菌箱、 培养箱、培养皿四周表面以及手指的 灭菌。
培养的动物细胞的存活
渗 透 压
水 的 质 量
营 养 条 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除杂菌之途径: ①消灭原料及发酵系统中的一切杂菌: ②防止供气、补料、接种带入杂菌:
本章重点介绍: ①污染的原因及现象: ②污染的防止: ③加热灭菌原理及技术: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及设备系统内的一 切微生物。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营养细胞。 杀菌不彻底,尚留有芽孢。 灭菌方法:4 ①加热灭菌; ②化学灭菌; ③射线灭菌; ④介质除菌。
1.溶解氧水平:溶氧电极 溶解氧水平异常,可能有细菌、噬菌体污染: 在线检测 2.发酵液pH:pH计 某些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酸,使发酵液pH异常, →故pH异常:污染(臭味,异味):在线检测 3.排气组分:感官法 发酵液污染杂菌,排气组分异常: 4.发酵过程中酶的变化:生化试验法,快速! 某些杂菌能产生特异性酶,故污染与否同通过测定 该酶存在与否判断是否存在污染:生化反应
2.注意菌种保藏 保持环境清洁,防止噬菌体污染; 升高空气进气口,减少噬菌体污染机会。 3.加强厂房周围环境噬菌斑监测 环境检测时如发现宿主平板中噬菌斑增加,发酵 罐内可能受噬菌体侵染。 方法:宿主平皿在工厂不同位置放置一定时间, 培养,检查有无透明斑。 空气中噬菌体数量增加,污染概率增大。
4.噬菌体抑制剂 ①络合剂: 核酸、蛋白变性失活 三聚磷酸钠:0.2%-0.3%;钼酸0.1% -0.2%;柠檬 酸:0.2%-0.5%;草酸盐:0.2% -0.5%; ②非离子去污剂: 聚乙烯乙二醇单脂,聚氧乙烯烃醚,吐温20,吐温 60。对抑制噬菌体吸附或在细胞内繁殖显著效果。 这些药物在适当浓度下,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 ③抗坏血酸,谷胱甘肽,L一半胱AA精AA,赖AA: 注意事项:慎重使用!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
项 目 百分率(%) 9.64 0.19 0.79 10.96 项 目 百分率(%) 0.39 1.45 2.09 1.54
种子带菌 接种时罐压跌零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空气净化不彻底
接种管穿孔 阀门渗漏 搅拌轴密封渗 漏 罐盖漏
泡沫冒顶
夹套穿孔 盘管穿孔
0.48
2.对数残留定 在灭菌条件下,活细胞的数量随时间以对数速率减少, 即活菌的减少速率与任一瞬间的活菌数N成正比:
dN dt
kN
式中N、t分别为残留的活菌、灭菌时间(秒),K为速率 常数(1/秒),K与灭菌温度及菌的种类有关。
t N 2 . 03 log o K Ns
No、Ns分别为灭菌开始及结束时活菌的个数 在上述公式中,达到彻底灭菌(NS=0)所需时间t=∝, 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的,通常取NS=0.001(1000次灭菌有 一次失败机会)。 logNO/NS—t的关系是一直线,其斜率为K;K与菌株及 灭菌温度有关
①使Pr更易发生不可逆凝固变性: 水存在,鸡蛋蛋清煮熟后变性 ②使热的传导、穿透性增强: 机理:水蒸汽在传递中发生冷凝,形成压力差 湿热灭菌应注意的问题: 蒸汽压与实际温度之关系:!! 蒸汽压与温度间存在固定的关系: →调节蒸汽压就可控制温度。 但在发酵罐或灭菌锅内有残存空气时,压力与温度 间的关系改变:相同压力下的对应温度降低 。 注意:如P=1.05kg/cm2,完全排除空气及不排空 气时的压力分别为121℃及100℃。
§7.3 噬菌体污染
一.噬菌体污染的特征 1.糖氮等营养成分消耗迟缓: 菌体繁殖减慢或停止,镜检细胞数不增加或很慢 2.pH异常: 3.产生大量泡沫,有时发酵液呈粘胶状,可拔丝: 4.发酵液色味改变: 5.细胞裂解: 污染严重时出现
二、防治噬菌体的常用方法:5点 1.选育抗噬菌体菌株 这是有效的防止措施之一。但新菌株使用一段时 间后,仍然会出现新的噬菌体。 新噬菌体的来源: ①形成噬菌体的新品系; ②生产菌株中混有溶原性菌株。有些温和噬菌 体发生突变和重组形成烈性噬菌体。 要定期更换抗噬菌体菌株
5.使游离噬菌体失活 热酸、热碱均能使发酵罐上的游离噬菌体失活。 漂白粉:0.2%;甲醛:1%单独或联合使用,可杀死 环境、设备中的游离噬菌体,效果较好。 游离噬菌体广泛存在于空气中,在空压机吸气口加 装热水喷淋设施,经80℃左右热水喷淋,可清理杀灭 空气中游离噬菌体。
§7.1 加热灭菌理论与技术 一.加热灭菌的原理与方法 1.干热灭菌:作用: ①氧化:生物大分子 ②Pr变性: ③电解质浓缩: 适用范围:适用玻璃器皿等需保持干燥状态物 料的灭菌。 常用干热灭菌条件:160~170℃×2-3h。 2.湿热灭菌:作用: ①Pr热变性,酶失活: ②Pr、核酸分子内氢键在高温下发生不可逆破 坏,→生理功能丧失。 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灭菌:原因
12.36 5.89
其他设备泄漏
操作问题 原因不明
10.13
10.15 24.90
二.污染诊断 可据染菌规模、时间及菌体形态作出初步判断 1.发酵前期 ①污染芽孢菌: 两种可能:物料灭菌不彻底;种子带菌: A.有芽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查培养基; B.种子带菌:查种子 处理:检查培养基与种子液中是否有杂菌→污染 原因 ②污染非芽孢细菌: →种子带菌、空气带菌→查种子、空气 检查“空气样:空气净化系统的问题一般出现在 后期,严重时出现在前期。过滤介质失效程度与操作、 设备和介质种类等有关;设备渗漏。
第7章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与防治
灭菌对象
发 酵 罐
灭菌的方法
物理法
培养基
对数残 留定律
化学法
发酵辅助设备
补料设备 管道
空气过滤器
发酵工业染菌及其防治 染菌原因 诊断方法 污染防治
加 热 干 湿 热
静 介 射 电 质 线 除 过 UV 菌 滤
惯性截 留定律
第7章
发酵工业的染菌与防止
发酵工业的杂菌: 除生产菌种以外的其它微生物均称为杂菌。 发酵工业为纯菌培养,→要消灭一切杂菌,使 发酵体系中仅有一种微生物生长。 杂菌的危害:两点 ①影响产品的产量、提取率和产品质量 污染轻的能勉强维持发酵,但杂菌污染时发酵 液发粘,菌体自溶,很难过滤→产品提取率与产量。 ②倒罐 严重污染时发生 →防污染对发酵工业至关重要
2.种子带菌检查 必要性:接种用种子需“多次扩大培养”→易发 生污染,对每级种子均需加强检查。 方法:每次接种前进行镜检,观察有无形态异常 细胞存在,接种后留下少量种子悬液,进行肉汤培 养或平板划线培养,检查种子是否带杂菌;最好用 稀释平皿涂抹法计数,以便检查杂菌污染程度。 3.发酵设备与管件污染预防 指设备和管件因腐蚀或其它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 发生的渗漏现象。难度大!最后确定,其他因素没 有问题时,可能的原因是设备渗漏!
B.培养基灭菌 将蒸汽直接从进气口、排料口、取样口直接导入罐 内,使罐温升至120~130℃,罐压维持 1.0kg/cm(105Pa),保温30min
注意事项:5点 a.蒸汽入口要通畅,搅拌要剧烈: →物料灭菌均匀、彻底; b.排气量要较小:以节约蒸汽 c.灭菌快结束时要导入无菌空气保压:! 打开无菌空气阀门,再开蛇形管或夹层冷却水,以 防罐压快速下降形成负压,→吸入外界带菌空气,→ 污染; d.打开无菌空气前,应使罐压降低至小于过滤器压力: 否则,发酵液“倒流”进入过滤器内;!!! e.灭菌时总蒸汽压: >3.0×105Pa,使用压力>2.0×105Pa。
3.分批(实罐)灭菌 冲洗输料管道;将配好的培养基打入发酵罐(种 子罐、补料罐);搅拌灭菌。操作分两步: A.培养基预热:!先将培养基预热至80~90℃ (盘管),再导入蒸汽升温到120~130℃。 预热之目的: a.防止冷凝水大量产生,稀释培养基:培养基与 蒸汽温差大,易引起蒸汽大量冷凝! b.防止直接导入蒸汽造成大量泡沫:→物料外溢。 预热之法:打开罐之各排气阀;蒸汽导入“夹层 或盘管”,待料温升至80~90℃,再关闭各排汽阀, 直接通入蒸汽。
连续灭菌之优点: A.高温短时,养分破坏少; B.灭菌与发酵分开进行,发酵罐利用率高; C.蒸汽负荷均匀。 缺点: 设备多; 操作复杂; 污染机会多。
§7.2 染菌原因 一.污染原因 发酵生产环节多,污染原因复杂。一般原因:5种 1.空气系统:问题多,过滤不彻底等。 2.设备渗漏: 夹层穿孔;管道穿孔;阀门渗漏;搅拌轴密封泄 漏。 3.种子带菌: 4.操作不当:接种,取样,补料等 5.检测设备(电极、仪表)污染:
C.维持灭菌温度 连消塔仅加热30秒左右,灭菌不彻底。 加热的料液在“维持罐”需再停留5~7min,可 达彻底灭菌。维持罐罐压应在4×105Pa左右。 维持不需加热,但罐体外侧要加绝热材料,以防 培养基冷却。 结构:料液“下进上出”型密闭容器。 罐之体积:H/D=1.2~1.5
D.冷却:4种方式:
喷淋式:将水均匀喷淋在水平排管上,Medium由排 管下部进入,上部排出,流速0.3m/s;传热系数300 千卡/m2,h,℃。 套管式:内管走Medium,外管为冷凝水或待预热 Medium。缺点:耗钢材多,内管有漏洞时不易被发 现而引起污染。优点:热利用合理,传热系数大(400 千卡/m2,h,℃)。 板式换热器: 类似于暖气片,传热系数2000千卡/m2,h,℃。 真空闪发冷却器:大容器,有一定真空度;水急剧 汽化需带走大量热,→温度快速下降,水汽由真空泵 抽出。
C.泡沫 操作不当,泡沫大量形成。泡沫中的空气和泡沫 的膜有隔热作用,热量不易穿透,潜伏的芽孢不易 杀死。 四.快速、准确发现染菌的方法 快速检查法:4种 目前采用镜检,酚红肉汤培养法等手段监测发酵 是否染菌。 现行方法因灵敏度不高,有的需很长时间,难以 快迅准确地作出判断,延误了对染菌罐的及时处理。 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菌很重要。 染菌的快速检查方法:
2.中、后期污染:芽孢菌/非芽孢菌 A.空气系统: 可能性大 B.物料: →查补料
三.防止污染的措施 1.待接种培养基无菌试验 灭菌待接种培养基需接受无菌试验 目的: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指示微生物:芽孢杆菌,该菌耐热能力强, →检查芽孢存活:证明灭菌是否完全
无菌试验的特殊要求: 因为受热而未被杀死的菌体结构的某些部位受了 损伤,在丰富的培养基和适宜的条件下才可以生长。 受热损伤细胞复活条件:丰富的营养( “酵母膏” 等 );合适的其它5种条件。 ①丰富的营养;营养条件尤为重要 ②合适的条件(pH、通气、离子浓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