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凉州词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
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释义: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凉州词》原文是怎样的呢?《凉州词》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是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家喻户晓的边塞诗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欢迎阅读! 凉州词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凉州词王之涣原文导语:《凉州词》原文是怎样的呢?《凉州词》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是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家喻户晓的边塞诗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欢迎阅读!凉州词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凉州词二首》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4篇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4篇《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4篇《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鉴赏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翻译:【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凉州词原文、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翻译、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
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1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赏析其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
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
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
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着名的“旗亭画壁”故
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
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
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
《凉州词(其二)》古诗原文意思及赏析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
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 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王之涣《凉州词 》古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
泛指外族首领.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凉州词二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唐代: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赏析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凉州词二首》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的意思_全诗赏析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赏析】其一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凉州词其二注释和译文

凉州词其二注释和译文
《凉州词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原文是这样的:“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咱一个词一个词来看哈,“单于”呢,就是古代匈奴那边的首领,咱就说成“匈奴老大”。
“北望”就是向北边看,“拂云堆”是个地名,咱就说“那个叫拂云堆的地儿”。
“杀马”就是把马杀了,“登坛”就是登上祭台,“祭几回”就是祭祀了好几次。
“汉家天子”就是咱大汉的皇帝,“今神武”就是现在很厉害很牛掰。
“不肯和亲”就是不答应和亲这事儿,“归去来”就是回去啦。
那连起来翻译就是:匈奴老大向北边瞅着那个叫拂云堆的地儿,杀了马登上祭台祭祀了好几回呀。
咱大汉的皇帝现在可厉害啦,不答应和亲这档子事儿,让他们回去喽。
你看,这样翻译是不是就很接地气,就跟咱平时唠嗑一样。
王之涣写这首诗呢,大概就是说匈奴那边老是搞些祭祀活动,想干啥咱也不知道,反正咱大汉皇帝厉害着呢,和亲啥的一边去,咱可不怕他们。
咱这译文绝对地道,保证让你一读就懂,就跟听隔壁大哥讲故事似的。
哈哈,咋样,我这翻译水平还不错吧!。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翻译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凉州词二首》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翻译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翻译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翻译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翻译篇1一、原文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二、翻译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三、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前言】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注释】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
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
颉利发下马捧兔
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
”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