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蝈蝈和蛐蛐两种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听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模仿、表演等环节,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表演《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视频资料,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播放蝈蝈和蛐蛐的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教师简要介绍《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5. 幼儿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6.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蝈蝈和蛐蛐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蝈蝈和蛐蛐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两种昆虫的认识。

2. 开展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蝈蝈和蛐蛐,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2.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指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操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蝈蝈和蛐蛐》2.歌曲学唱:《蝈蝈和蛐蛐》3.音乐活动:创编蝈蝈和蛐蛐的动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引导学生倾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分别是谁发出的?2.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音乐,引导学生关注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教师讲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这两种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说出蝈蝈和蛐蛐在音乐中的表现。

3.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蝈蝈和蛐蛐》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2)教师分组让学生跟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全体学生齐唱,教师伴奏。

4.音乐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蝈蝈和蛐蛐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动作,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蝈蝈和蛐蛐舞蹈。

(3)全体学生跟随音乐,表演蝈蝈和蛐蛐舞蹈。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吗?为什么?(3)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蝈蝈和蛐蛐》歌曲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创新、合作意识等。

3.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歌曲学唱和音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蝈蝈和蛐蛐并区分它们的叫声。

2.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3.能够通过歌唱、模仿的方式,表现出蝈蝈和蛐蛐的特征。

4.能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认识蝈蝈和蛐蛐及它们的叫声。

2.歌曲《蝈蝈和蛐蛐》。

3.活动: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三、教学准备1.歌曲伴奏。

2.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

3.模仿手法的准备和训练。

四、教学过程1. 蝈蝈和蛐蛐的认识与区分引导孩子们看蝈蝈和蛐蛐图片或实物,鼓励孩子们表达和描述。

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叫声,让孩子们模仿叫声,区分出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2. 歌曲《蝈蝈和蛐蛐》歌曲的歌词如下:蝈蝈蛐蛐,你们在唱什么歌?蝈蝈蛐蛐,你们在唱什么歌?是那么的有力量,是那么的舒畅开怀,你们的声音快乐的在空气中飘荡,传递给大地和天空,啊,蝈蝈蛐蛐,你们的歌唱着人们的心。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孩子们轻声哼唱。

难度适当的情况下进入更熟练的教唱。

3. 活动: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教师通过声音模仿训练和直接模仿的方式,请孩子们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鼓励孩子们自己编织自我理解与探索。

4. 总结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复习、总结所学的内容。

提请孩子们判断自己在本次教学中学习到了哪些有助于他们了解生活、感悟情感、提高认知等的知识。

大家彼此分享自己创造性的计划和想法,在分享学习的互动环节中给予积极评价。

落实教育的基调:快乐的学习过程愉悦的元素。

五、教学效果评估1.视觉感知:观看、分辨蝈蝈和蛐蛐的图像或实物。

2.听觉感知:分辨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3.模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和人声模仿唱歌。

4.学习情感:感悟大自然中的生命和声音,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六、思考与扩展本次教学着眼于音乐的学习与环境的融合,旨在通过蝈蝈和蛐蛐两种昆虫的声音为孩子们打开理解音乐的大门。

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扩展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如何能够发掘大自然中更多好听的声音的潜力?这些需要值得我们教师们探索并加以实施。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3.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询问他们喜欢哪些小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蝈蝈和蛐蛐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蝈蝈和蛐蛐分别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3.教师提问:蝈蝈和蛐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受蝈蝈和蛐蛐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写一篇小作文。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选择一个进行介绍,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激发他们对蝈蝈和蛐蛐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

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故事中所展现的品质,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来体验和传达角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想象力,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和写作。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蝈蝈和蛐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甲:我见过蝈蝈,它的叫声特别响亮。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1.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

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蝈蝈和蛐蛐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2只小虫吗?刚才我们认识了蝈蝈,现在来看看这是谁呢?2.师:今天蝈蝈和蛐蛐都来到了我们班,它们两个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

2)理解教师小结,产生倾听儿歌的愿望。

出示直观的图片,引出主题,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蛐蛐和蝈蝈,认识蝈蝈和蛐蛐,初步感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

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因为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醒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1)集体安静倾听教师朗诵儿歌内容。

2)根据教师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3)倾听教师小结,感知儿化音,了解儿歌中哪些部分是带“儿化音”的。

4)与教师分角色念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5)集体念儿歌,完整记忆儿歌内容。

幼儿欣赏儿歌后,通过教师提问发现用儿化音念的不同,感知这首儿歌的京味儿,使幼儿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执教:许坤强一、教学内容《蝈蝈和蛐蛐》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二、目标与策略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进一步了解京剧,体会其誉为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表演《蝈蝈和蛐蛐》四、课型:综合课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介绍京剧相关知识:脸谱(课件)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2、初听: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下面我们就听一个发生在这两兄弟之间的一首故事(歌曲)。

(教师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的内容时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3、再听:设问:这首歌曲的风格怎么样?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吗?生:——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4、用节奏读歌词:(1)跟老师读,注意“儿化”;(2)强调“老弟呀,嘿嘿”的节奏:先请同学试读;(3)强调依音和顿音5、试着唱谱:6、划分段落,逐段学习:(解决音准、节奏问题,强调旁白部分的调值)7、发声练习(见课件)8、演唱(用发声练习的方法):(1)集体唱(2)分角色表演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课堂小结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蝈蝈和蛐蛐。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2. 掌握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生活在哪里。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鸣叫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是如何鸣叫的。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如发音器官、鸣叫声特点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的鸣叫特点。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其特点。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1200字【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歌曲《蝈蝈和蛐蛐》的歌词;2、了解蝈蝈、蛐蛐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3、学会模仿蝈蝈、蛐蛐发声;4、培养大班儿童的合作精神,感知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蛐蛐的图片、发声器材、音乐鞭。

【教学过程】一、热身启蒙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孩子多说几种声音,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2、自由发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大声地说、唱、叫、笑。

二、歌曲介绍1、听歌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孩子们听到“蝈蝈和蛐蛐”这样有趣的歌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歌曲学唱教师给孩子们分发歌词,让孩子们听读跟唱。

【歌词】1、蝈蝈,蝈蝈,蹦跳在草丛中。

2、蛐蛐,蛐蛐,跳跳跳不停。

3、蝈蝈和蛐蛐,一起唱歌儿。

4、蝈蝈和蛐蛐,一起跳舞儿。

三、边唱边做1、发出蝈蝈、蛐蛐的声音让孩子们伸手做出蝈蝈、蛐蛐的形状,模仿它们发出的声音。

2、模拟蝈蝈、蛐蛐打斗选择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中央模仿蝈蝈、蛐蛐打斗场面,其他的小朋友围观呐喊加油。

四、巩固训练1、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一起看图并描述2、发声训练。

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发声器材模仿蝈蝈、蛐蛐声音。

五、小结归纳1、让小朋友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教师说的蝈蝈、蛐蛐的形象。

2、轻声地唱歌词,引导孩子们聆听歌词中的各种词汇和语言。

六、课后延伸回家后可以在花园或公园玩耍时找到蝈蝈和蛐蛐,对照图片生动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歌曲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感觉等多角度的方式感知“蝈蝈和蛐蛐”的形象特点和声音,培养模仿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锻炼了大班儿童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了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 蝈蝈和蛐蛐教案

幼儿园 蝈蝈和蛐蛐教案

幼儿园蝈蝈和蛐蛐教案
教育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蝈蝈和蛐蛐是什么生物;
2.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内容
1.蝈蝈和蛐蛐的生物特征及生态习性;
2.蝈蝈和蛐蛐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3.制作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画作。

教学过程
第一步:认识蝈蝈和蛐蛐
在课堂上向幼儿演示蝈蝈和蛐蛐的外观特征,鼓励幼儿参与对比和发现不同之处,帮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异同点。

第二步: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习性
通过小组或个人绘制蝈蝈和蛐蛐的生活图,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习性。

调动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主动学习和发现。

第三步:制作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画作
利用可回收材料或艺术工具,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亲手做出自己的蝈蝈和蛐蛐模型或画作,增强了动手能力,也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学习蝈蝈和蛐蛐的知识,幼儿在生活中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和保护生物。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同时,在课堂中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蝈蝈和蛐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蛐的名称和定义。

2. 蝈蝈和蛐蛐的外貌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触角等。

3. 蝈蝈和蛐Crawford 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4. 蝈蝈和蛐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如科、属、种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3.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

2. 掌握蝈蝈和蛐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Crawford 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如森林、草地、湿地等。

2. 蝈蝈和蛐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食物来源等。

3. 蝈蝈和蛐蛐的适应能力,如抗逆性、迁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栖息地。

2.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行为和习性。

2. 掌握蝈蝈和蛐蛐的交配行为、繁殖行为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Crawford 的生态行为和习性,如交配行为、繁殖行为等。

2. 蝈蝈和蛐蛐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

3. 蝈蝈和蛐蛐的迁徙行为和聚集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蝈蝈和蛐蛐的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态行为和习性。

2.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

3. 组织学生讨论蝈蝈和蛐蛐的迁徙行为和聚集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第四章:蝈蝈与蛐蛐的鸣叫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鸣叫行为和功能。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学会正确区分蝈蝈和蛐蛐。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蛐的名称和定义。

2. 蝈蝈和蛐蛐的外貌特征。

3. 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发兴趣。

2. 讲解蝈蝈和蛐蛐的特征:通过PPT展示蝈蝈和蛐蛐的特征图片,详细讲解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区分蝈蝈和蛐蛐,并分享结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蝈蝈和蛐蛐的基本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

2. 学会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特点。

2. 保护蝈蝈和蛐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

2. 讲解生态环境:详细讲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特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并分享结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蝈蝈和蛐蛐生态环境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声教学目标:1. 学会分辨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声。

2. 了解蝈蝈和蛐蛐鸣叫声的含义。

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声特点。

2. 蝈蝈和蛐蛐鸣叫声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听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声,引发兴趣。

2. 讲解鸣叫声:通过音频和PPT展示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声特点,详细讲解鸣叫声的含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分辨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声,并分享结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蝈蝈和蛐蛐鸣叫声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简介1.1 蝈蝈与蛐蛐的定义蝈蝈和蛐蛐是两种常见的昆虫,分别属于不同的科。

蝈蝈属于直翅目蝈蝈科,蛐蛐属于直翅目蟋蟀科。

1.2 蝈蝈与蛐蛐的生活习性蝈蝈和蛐蛐都是陆生昆虫,主要生活在草原、森林和农田等环境中。

它们善于跳跃和鸣叫,以植物叶子和果实为食。

第二章:蝈蝈的特征与生活习性2.1 蝈蝈的外部特征蝈蝈体型较大,体长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呈绿色或褐色,有的具有金属光泽。

2.2 蝈蝈的鸣叫特点蝈蝈的鸣叫声清脆悦耳,有节奏感。

雄性蝈蝈通过摩擦前翅与后翅发出鸣叫声,用于吸引雌性和警告竞争对手。

第三章:蛐蛐的特征与生活习性3.1 蛐蛐的外部特征蛐蛐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5-10厘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呈棕色或黑色,有的具有条纹。

3.2 蛐蛐的鸣叫特点蛐蛐的鸣叫声清脆响亮,有时会连续鸣叫。

雄性蛐蛐通过摩擦前翅与后翅发出鸣叫声,用于吸引雌性和警告竞争对手。

4.1 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蝈蝈和蛐蛐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可以帮助控制害虫数量。

它们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2 蝈蝈与蛐蛐的保护意义蝈蝈和蛐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

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蝈蝈与蛐蛐的观察与研究方法5.1 观察方法观察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蝈蝈和蛐蛐。

5.2 研究方法采集蝈蝈和蛐蛐的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和分类。

调查蝈蝈和蛐蛐的分布情况,分析它们的生态位。

第六章:蝈蝈与蛐蛐的繁殖习性6.1 蝈蝈与蛐蛐的繁殖方式蝈蝈和蛐蛐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卵生,它们在适合的气候和环境中产卵。

蝈蝈和蛐蛐的卵一般埋藏在土壤中,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孵化。

6.2 蝈蝈与蛐蛐的繁殖行为繁殖期间,雄性蝈蝈和蛐蛐会通过鸣叫声吸引雌性。

雌性蝈蝈和蛐蛐在产卵时会选择合适的地方,一般是在土壤中挖掘一个小洞,产卵。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让学生掌握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2)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蝈蝈和蛐蛐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成语和典故,使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昆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蝈蝈和蛐蛐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讲解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

(4)邀请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运用成语和典故描述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及保护意义。

4.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收集有关昆虫的成语和典故,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开展昆虫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昆虫知识的兴趣。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

学生能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方式,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的昆虫特征。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描述昆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自然界的生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昆虫的认知和感受。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昆虫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能够表达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具: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标本,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器材(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材料:学生分组工作表、观察记录表。

环境:适合进行观察和活动的室内或室外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昆虫,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蝈蝈和蛐蛐的名称、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图片或实物标本,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3. 观察与比较: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标本。

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器材,观察和比较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如体型、触角、翅膀等。

4. 描述与讨论: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蝈蝈和蛐蛐的不同之处,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选择一种昆虫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将观察结果和感受记录在学生分组工作表上,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表和分组工作表,评估学生对蝈蝈和蛐蛐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观察和描述昆虫的能力的运用和表达水平。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表演《蝈蝈和蛐蛐》1、导入师:在我们国家,曲艺和戏曲是两种很受欢迎的艺术种类,其中曲艺和戏曲又包括很多表现形式。

谁知道曲艺包括那些表现形式?生:相声、快书、快板,大鼓等。

师:那戏曲又包括那些剧种呢?生:京剧、粤剧、秦腔、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一首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蝈蝈和蛐蛐》。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以曲艺及戏曲的形式导入,简单明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教师范唱师: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设计意图:德育渗透。

)3、自主听唱(1)学唱第一乐段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生:(随琴跟唱一乐段)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是跳音。

师:有跳音的地方怎样演唱?生:试唱(2)学唱第二乐段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

)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生:可以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3)学唱第三乐段(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的美;2.让学生了解旋律、节拍、和声,培养音乐感知能力;3.听说唱悦曲,使学生体验音乐表现力,提高表达能力;4.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歌、散曲、戏曲等丰富的中国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儿童歌曲《蝈蝈和蛐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唱歌、听歌、说唱及乐器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节奏、旋律、和弦及歌词等要素,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导入1.教师先演唱一段《蝈蝈和蛐蛐》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唱这首歌曲,重点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歌曲认识1.通过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借助简笔画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表现对象——蝈蝈和蛐蛐;3.让学生分别轮流演唱歌曲的每一句,并注重发音、语调和节奏。

第三步:乐器表演1.教师分发乐器,让学生使用小乐器伴奏唱歌,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2.在指导下,学生可选择使用鼓、铃铛或小钢琴等小型乐器,用简单的伴奏方式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第四步:口语表演1.分角色让学生对话模拟《蝈蝈和蛐蛐》故事;2.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表演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步:综合表演1.进行全班综合表演,学生可进行小合唱或合奏,展示学习成果;2.可结合学校或班级节日活动,加入编舞等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四、教学方法1.歌曲导入2.歌曲认识3.乐器表演4.口语表演5.综合表演五、教学资料、工具和设备1.教材《蝈蝈和蛐蛐》;2.小型乐器:如鼓、铃铛、小钢琴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2.学生能够运用乐器演奏表现歌曲;3.学生能够在口语表演中较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4.全班综合表演效果良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介绍、实际演示和提纲挈领式的引导,让学生用心感知、理解音乐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蝈蝈与蛐蛐的教案1一、教学设想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对本诗歌的教学我旨在探索用诗歌的方式解读诗歌。

所以,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抓以下五个点来构建课堂教学:1、从“蝈蝈的乐音”与“蛐蛐的歌儿”入手,把握诗歌语言的诗意特点,并由此引出诗歌的主旨: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阅读诗歌中“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两个句子变化,把握诗歌行文的特点。

3、抓住夏天“蝈蝈乐音”中的“喜悦”与冬天“蛐蛐歌儿”中的“温暖”体会诗歌词语的凝练和诗意的美。

4、从诗歌的形式出发,溯源“十四行”格律诗,了解英国“十四行”格律诗的特点。

5、回归内容,提问由“蝈蝈”与“蛐蛐”你联想到什么?体会:诗歌,是诗人的隐喻;诗歌,会留下诗人的影子。

“蝈蝈”与“蛐蛐”就是诗人的化身。

二、教学目的(一)通过诗歌的词语、意象、诗句解密诗歌。

(二)重点把握“蝈蝈”与“蛐蛐”两个意象,从中体会诗人的“喜悦”与“温暖”。

(三)通过阅读与观察,发现“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

(四)通过联想,理解“蝈蝈”与“蛐蛐”就是诗人的化身。

三、教学过程(一)热课。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调试话筒,播放音乐。

)导入: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团队班得瑞的《森林狂想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从刚才的音乐中抽出了一种声音,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放蝈蝈的鸣叫。

)请你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夏日里蝈蝈的叫声。

用“叫声”不好,换一个优美的词语?“歌唱”。

“听到夏日里蝈蝈在歌唱。

”其实,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一篇有关蝈蝈的__,大家还有印象吗?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我们来看看法布尔是怎么描写蝈蝈的叫声:“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法布尔把蝈蝈的叫声比作“歌声和乐段”,那么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诗歌中把蝈蝈与蛐蛐的叫声描写成什么?“蝈蝈的乐音”、“蛐蛐的歌儿”请大家从诗歌中划出来。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案标题: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CD或音乐设备。

2. 教具:小腰鼓、小铃铛等。

3. 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打招呼并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 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活动,如头肩膀模仿动作和节奏。

步骤二:呈现歌曲《蝈蝈和蛐蛐》(10分钟)1. 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

2.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

3.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步骤三: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动作(15分钟)1. 分段学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教唱歌曲的动作,如用手比划蝈蝈和蛐蛐的形象,或教学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跳动动作。

步骤四:合作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蝈蝈,另一位学生扮演蛐蛐。

2. 指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动作表演,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意和动作。

3. 让每组学生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鼓励。

步骤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能够表达出动物形象的音乐和动作,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分享。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水平,以及他们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和动作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音乐和动作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蝈蝈和蛐蛐》
五年级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六课
<京韵>淅川县第二小学
授课教师:吴析洋
2011 年10 月 1 日
课题: 《蝈蝈和蛐蛐》
一、课型:
新授歌唱课
二、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方法演唱歌曲前半段蝈蝈和蛐蛐的对话,念白之处“只说不唱”。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通过学唱学唱《蝈蝈和蛐蛐》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四、教法与学法
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合作, 展示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