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张大千青竹小鸟赏析
张大千青竹小鸟赏析张大千的《青竹小鸟》简直是一幅画中的诗。
看着这幅画,不得不说,心情一下子就被带到了一个清新的竹林里。
啊,想象一下,那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竹子,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清新的气息。
画面上,一只小鸟栖息在竹枝上,仿佛它就在跟你打招呼,“嘿,今天好像是个美好的日子呢。
”竹子就那么挺拔,傲立在风中,周围的鸟儿静静停歇,好像时间都在这一刻暂停了。
说实话,看这幅画,仿佛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哪里还有烦恼,哪里还有琐事呢?简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啊。
你看张大千的这幅《青竹小鸟》,竹子画得真是有味道。
你别看这画面简单,实际上每一根竹子都很有讲究。
竹子不是单纯的绿,而是各种绿的层次,明亮的、深沉的、淡雅的、清新的……每一根竹子都像是有了生命,根根都有脉络,就像是它们在跟你说着什么。
那些竹叶,像是有了风,轻轻摇动。
你稍微往里看,能看到一些微微的斑驳,就像竹叶在阳光下的点点影子,简单却又不失精致。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种淡然的气质。
竹子从来都不张扬,它不急不躁,沉稳而有力量。
就像我们常说的,“宁静致远”吧。
看着它,你会不自觉地就想放下手头的一切,静下心来,感受那份清凉与淡定。
然后说说这只小鸟。
它栖息在竹枝上,羽毛看起来非常轻盈,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走。
鸟儿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微微张开,仿佛正在歌唱,或者说它正在跟竹子诉说着什么,跟自然对话。
你注意到了吗?它的姿势不急不躁,目光清澈,神态安详。
看着它,你几乎能听到它那细腻的鸣叫声,或者说它那心灵深处的呼唤声。
这种感觉好像它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跟竹子、风、阳光、空气融为一体。
很难得,真的。
你看这些看似平常的元素,竟然能够如此协调地出现在一幅画里,让你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心跳也慢了几拍,连呼吸都变得轻柔了。
张大千真是个了不得的艺术家,不仅仅在技法上让人叹为观止,他画里的情感和气质,真的是打动人心。
你看,这幅《青竹小鸟》表面上是一幅很简单的竹子和鸟儿的画,可仔细琢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张大千
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张大千、大千居士、
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四川内江人,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
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
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
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
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特
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
特有标志。
黄山文笔峰
此画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
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
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被称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其花卉画中以荷花居多,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形
成了驰名中外的“大千荷”。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
誉,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偏爱荷花。
张大千早年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
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以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张大千纪念馆介绍
张大千纪念馆介绍张大千纪念馆,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就像一本打开的艺术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故事。
走进张大千纪念馆,就仿佛走进了张大千的艺术世界。
一进去,你能看到各种张大千的画作展示。
他的画呀,那真是像魔法一样迷人。
比如说他画的山水,那山水就好像活了一样。
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一些画,干巴巴的,他笔下的山水像是有灵魂,山像是在呼吸,水像是在流淌。
你看那山上的树,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在风中轻轻摇曳,这哪里是画呀,简直就是把大自然搬到了纸上。
馆里的布局也很有意思。
房间与房间之间的衔接很自然,就像走在张大千的艺术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深入了解他。
从他早期的画作到晚期的作品,就像看一个人慢慢成长、蜕变的过程。
早期的画可能略显青涩,可就像刚破土而出的小芽,充满了生机与无限的可能。
而晚期的画呢,那就是熟透了的果实,饱满、深沉,韵味十足。
再看那些画作里的色彩,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张大千用色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做菜,调料放得恰到好处。
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谐又独特,既不会过于浓烈让你觉得刺眼,也不会太过清淡让你觉得没味道。
就好比一道好菜,各种调料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口感。
你看他画里的红色,就像燃烧的火焰,充满了热情;蓝色呢,又像深邃的大海,宁静又神秘。
馆里还陈列着张大千用过的一些作画工具。
看到那些画笔、颜料盒,就好像能看到张大千当年在画室里挥毫泼墨的样子。
那些画笔就像是他的战士,在画纸上冲锋陷阵,颜料盒就是他的弹药库,为他提供无尽的创作资源。
每一笔触都是他思想的表达,每一种色彩都是他情感的流露。
张大千纪念馆的氛围也特别棒。
安静、祥和,就像一个宁静的艺术港湾。
在这里,你能远离外界的喧嚣,全身心地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
周围的游客也都很安静,大家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了,都在静静地欣赏画作,仿佛在和张大千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里不仅是欣赏画作的好地方,也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张大千的画里融入了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张大千的故事
张大千的故事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绘画花鸟、山水和人物,尤以泼墨画闻名。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张大千,原名张觉,字大千,号观生,浙江绍兴人。
他在艺术上的天赋早在年幼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曾经拜学过徐悲鸿、刘海粟等名家为师,受益匪浅。
他不仅擅长绘画,还对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可谓是多才多艺。
张大千的艺术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泼墨技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他的画作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又有富有现代感的抽象作品,展现出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
除了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张大千的一生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他曾经历过家国沉浮,历经战乱,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他曾说,“画是我的生命,没有画,我就无法生存。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艺术的狂热与坚持。
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广泛地吸取各地的艺术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被誉为“大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表达。
张大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传奇,更是一段中国艺术史的缩影。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如同他的画作一般,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情感的张力。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总的来说,张大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艺术的瑰宝。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艺术史,更是一段生命的奇迹,一种对艺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断追求艺术的境界,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
张大千
颁奖词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 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 无所不通,以山水画称雄。重彩、水墨融 为一体,开创新的艺术风格。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他的治学方法,更是值得那些 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他就 是张大千先生。 Nhomakorabea大千先生
人物简介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 4月2日),最早本名张正权,后改名张 爰、张猿,小名季,号季爰,别号大千 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中国画 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县。 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 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 溥”。
大千先生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 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曾与齐白石、 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外国毕加索交 游切磋。1958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 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 金奖。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 人文博士学位。1983年4月2日逝世。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 浮气、除匠气,第— 是读书、第二是多读 书,第三是须有系统、 有选择地读书。
老夫足迹半天下, 北游溟渤西西夏
大千名言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 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 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 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 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 都是一样的。
张大千诗词集七绝诗
张大千诗词集七绝诗:
张大千的七绝诗包括《观画怀张大千》、《从君侧看又横看》等,以下是部分内容:
《观画怀张大千》:
观画怀张大千
孙枝降世梧桐老,琦玮鹦哥掌上嬉。
百态众生谁看遍,丹青妙手绘珍奇。
《从君侧看又横看》:
从君侧看又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此外,还有《七言绝句》:
远公已远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亭坐我看山。
拓展资料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
张大千是全能画家,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张大千的画作有《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他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不仅是一个全才,更是一个“奇才”。
他在中国画方面的造诣深厚,特别是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泼墨、书法无一不精。
张大千曾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
张大千可谓是中国近代画史上屈指可数的罕见天才,也是最具争议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1899年-1983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泼墨山水和花鸟画著称。
其中,他的《秋水春云》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赞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秋水春云》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的山水画,画幅较大。
整幅画以泼墨技法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川,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壮丽的山水美感。
整体色调以灰黑、墨绿为主,给人以沉郁、深邃的感觉。
在画面的右侧,张大千以淡墨勾勒出一片水面,微波荡漾,蓝色暗示了水的清澈和深邃。
而在画面的左侧,他用淡墨勾勒出一阵风吹起的云雾,云雾卷曲而上,形成一种神秘、飘逸的氛围。
这幅画中的山水景色虽然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但张大千却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赋予了它一种现代感。
他将墨色的运用推到了极致,通过泼墨的技法将山水意境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沉。
他运用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以及线条的细腻和流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除了技法上的创新,张大千在这幅作品中还运用了他独特的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
他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轮廓,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注重表现整体的气韵和意境。
他将山水与云雾、水面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
富有诗意的画作。
《秋水春云》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展示了张大千作为画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幅画展现了张大千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诠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张大千ppt
春水扁舟
款书:六十八 年己未秋摩耶 精舍写 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 "大千居士"、" 摩耶精舍"
秋山悬泉
款书:千山渴雨秋如赭, 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 银河天一尺,石溪六绕 復清湘。 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擬 石溪石涛两家法合写此 于外双溪摩耶精舍 八十一叟爰 钤印:"法匠"、"摩耶精 舍"、"张爰私印"、"张大 千长寿大吉大利"
1923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3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更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行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逝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巴西八德园一角
款书:不栽栗芋不栽桑,凿个陂塘一顷方; 脩竹万竿尘隔断,老夫胸次有潇湘。 八德园小诗之一 六十八年秋摩耶精舍漫图 八十一叟爰 钤印:"摩耶精舍"、"己未"、"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谢谢观赏
溪山古寺
款书:溪山古寺 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听泉图
款书:六十九年庚申夏四月摩耶精舍写 八十二叟爰 世嚣飞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 风客,金丹还未长。 四十年前与南海黄君翁同游候山三叠瀑之作,书于画上。 钤印:"庚申"、"西川张爰"、"金石同涛"、"大千居士"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 (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 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 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 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 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 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 为"大千居士"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 一),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一个书香门第的 家庭。 1912年,开始接受了近代教育。 1917年在重庆读书回内江的途中被一帮土匪掳去, 竟然要求他留下来作师爷,百日后出逃,年底, 他告别故乡经重庆抵达上海,结束了他富有传奇 性的少年时代,真正踏上了他的艺术人生。 1918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0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改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张大千仿石涛笔意
林窈清秋
款书:穿连林窈下清秋,逝去 秋来贯百流。 行遍秋山爱幽树,高怀惟是有 巢由。 六十八年己未冬十一月 八十 一叟爰 钤印:"己未"、"张爰之印"、" 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பைடு நூலகம்1×34cm
海棠--花卉册页之九
款书:我家香国为隣国,天 下海棠无香,独吾蜀昌州有 香,志称海棠香国,与吾邑 接境。想到花时意便消,长 恨少陵无(逸)性,一生不 解海棠娇。 大千居士写并题 钤印:"张爰"、"大千" 29×40cm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的出生颇有传奇色彩。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本名叫张正权,又名张权。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他祖上曾作过内江知县,后归田耕读,写诗作画,过着闲淡的田园生活。
传到张大千已是第十代。
其父张忠发,字怀忠,母亲名叫曾友贞。
张忠发夫妇共生育九男二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兄弟张正兰也是现代著名的画家。
在他六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姐姐哥哥读书识字,九岁时在母亲和姐姐的教导下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书法。
他姐姐琼枝擅长画花卉、小鸟,在幼年时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大千自幼就很聪明,所以作画进步很快。
十岁的孩子就能帮助母亲描绘花样,画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写字也很工整。
他的四哥张文修在资中家教私塾,故大千也就从四兄就读古籍,在课余常随兄赴资中游览山水名胜,培养了对自然的审美意识。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同时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1912年他入内江天主教福音堂开办的教会学校华美初等小学学习,开始接受了近代教育。
他十六岁时离开了家乡内江,来到重庆读初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担任其体育老师的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将军刘伯承。
1917年在他暑假回内江的途中发生了一节奇怪的事情,他被一帮土匪掳去,土匪见他是个读书人,竟然要求他留下来作师爷。
身在匪窟,他却常读《读诗涵英》这本书,学习了写诗的一些规则与技巧,百日后出逃,年底,他告别故乡经重庆抵达上海,结束了他富有传奇性的少年时代,真正踏上了他的艺术人生。
张大千
张大千张大千介绍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电视剧《张大千敦煌传奇》创作幕后《张大千敦煌传奇》剧照敦煌是世界级的人文景观,张大千是国际级的美术大师。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张大千敦煌传奇》,取材于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敦煌将近三年的时间,临摹敦煌壁画、修缮石窟前的栈道、清理流沙的真实故事。
至今敦煌石窟依然保留着张大千先生当年为石窟编号的墨迹。
但是,该剧重在展示敦煌,而非张大千的个人传记。
作为画家的张大千,只是我们进入敦煌这个选题的一个角度。
剧中时空定位,是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河西走廊,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
从张大千来到敦煌到离开敦煌,共两年有余的时间,让主人公张大千与敦煌的恩恩怨怨就此开始。
全剧始于来,终于走。
主要场景分为两大块儿。
一大块儿是距县城有二、三十里的千佛洞,和与千佛洞紧紧相连的上、下院;一块儿是位居县城的灯红酒绿之地怡春院。
构成了来世与今世、远古与现在的强烈反差;也形成了空灵与具体的强烈对比。
同时将大俗与大雅共溶于一炉。
又让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环境中的人相互纠葛在一起。
该剧的时代背景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宝窟敦煌既没有必要的保护,又面临国外势力与国内的官宦与土匪勾结盗宝。
张大千的小故事
张大千的小故事张大千,中国现代艺术大师,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经历令人称道,他的一生也充满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张大千的小故事,带您一窥这位艺术家的非凡人生。
一、艺术之路的起点张大千于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从小,他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年少时的张大千勤奋好学,他广泛涉猎中国古代绘画、篆刻、书法等艺术门类,并且深入研究西方绘画。
他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精髓,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等表现手法。
这种独特的艺术融合使得他的作品独具一格,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艺术与命运的交织张大千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
然而,这段艰难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决心。
在流亡期间,张大千游历了许多地方,结识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名人。
他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段流亡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
三、艺术与友情的结合张大千是一个非常有人缘的人,他与许多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与他最为亲密的朋友之一就是著名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和张大千是同乡,他们在艺术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念。
他们经常一起切磋艺术,互相鼓励和帮助。
他们的友谊不仅在艺术上有所体现,更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和支持。
四、艺术与家庭的和谐尽管张大千的艺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关注和照顾。
他与妻子杨士琪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家庭的描绘和表达。
他用画笔记录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展现了他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他的家庭生活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五、艺术与社会的关怀张大千一直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他用自己的艺术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张大千的十大代表画作,美得震撼!
张⼤千的⼗⼤代表画作,美得震撼!张⼤千环荜盦照像郎静⼭摄张⼤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千,别号⼤千居⼠、下⾥巴⼈,斋名⼤风堂。
他擅绘画,尤长⼭⽔,喜好画荷花及⼯笔⼈物。
与齐⽩⽯井有“南张北齐”之誉。
他开创了淡墨泼⾊⼭⽔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 1 -《桃源图》张⼤千的桃源梦此作是张⼤千众多泼墨与泼彩⼭⽔画中较为成功的⼀件作品。
画中⼤⾯积的墨彩交渍、画幅边缘的⼭⽯与桃树的精致描绘,形成强烈的视觉对⽐。
画⾯左下⽅的⼩船与⼭涧引导观者从图式中去找寻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意境。
然⽽,张⼤千并没有急于描绘“桃花源”的具体景致,画中主要部位⼤⾯积的变幻墨彩,让“桃花源”继续保留着那份千古的迷⼈魅⼒。
这正是绘画艺术的魅⼒体现与神韵所在。
- 2 -《嘉耦图》鸳鸯戏⽔,佳偶天成该作品出⾃著名的“梅云堂”,以荷花⼊画,寓意佳偶天成。
画中精⼯细致的描⾦朱荷,在墨绿渍染的⽥⽥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匠俗之⽓,浓荫中的双栖鸳鸯⾊彩斑斓、悠然⾃得。
是张⼤千泼彩泼墨画法的代表作。
从张⼤千的艺术发展历程看,当时他正在经历由早期细笔临摹各派⼤师向后期⾃创的泼彩泼墨风格转变的转型期,作品不仅具有较⾼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的学术价值。
- 3 -《爱痕湖》记录张⼤千过往情事《爱痕湖》是张⼤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画⾯前景为青翠的⼭峦,后景则为掩映其间的⼀泓湖⽔;湖的后岸为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总体上画⾯给⼈⼀种⾊彩斑斓、⼤⽓宏伟的感受,是张⼤千化⽤西⽅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乳交融之作。
局部之⼭顶烟云说道这幅画,其实它的背后还有这么⼀个故事,1965年秋,张⼤千与友⼈张⽬寒等游瑞⼠、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有数⽇之逗留。
关于此⾏的细节,张⼤千在翌年创作的另⼀本《爱痕湖》落款中,曾这样写道:“年前与艺奴漫游欧洲,从瑞⼠⼊奥国,宿爱痕湖⼆⽇,曾做此诗以戏之。
张大千真的那么让人不齿吗?
张大千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备受赞誉,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他的人品和行为表示质疑。
张大千的言行举止常常被人诟病,甚至被认为是不齿的。
那么,张大千真的那么让人不齿吗?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我们不得不承认,张大千的确有一些言行举止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
比如他曾经在美国的一次讲座上,公然宣称中国画只有他自己才能画得好,其他人都是“瞎画”。
这种自大和轻蔑他人的态度,显然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的。
张大千还曾经在艺术品拍卖中操纵市场,利用自己的名气和关系来抬高自己的作品价格,这种行为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不道德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张大千的人品问题归结为他的个人问题。
事实上,张大千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了一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张大千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他出生于清末民初,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和融合,给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张大千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反叛和抗争的表现。
他以自己的方式,试图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追求个性和自由。
这种追求,虽然在当时可能是一种进步和创新,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自大、轻蔑他人、利欲熏心等。
我们还要认识到,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和他的人品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事实上,他的艺术创作和他的个性、经历、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张大千的艺术风格独特,充满了个性和创新,但同时也带有一些自我陶醉和自我表现的色彩。
他的作品,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和独特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价值观。
这种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可能会影响他的人品和行为方式,使他更加自我中心、自大和狂妄。
我们可以看到,张大千的人品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他进行道德评判,更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他的言行举止。
张大千个人资料张大千简历照片
张大千个人资料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鸿文,字主人,号大千。
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收藏家和教育家,享有“百变大师”、“活字印刷术创始人”、“龙腾虎跃”的美誉,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巨匠。
学历经历
张大千的父亲是内江书坊的书商,自小家境富裕,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他于1919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主攻美术和书法,后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中学美术教师。
艺术成就
张大千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探索。
他精通写意画、工笔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草书、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融合中西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千画派”理论,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新国画”风格,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历
•1899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
•1919年,考入四川师范学校美术科。
•1922年,考入北京学艺专门学校美术科,师从石涛、吴藻、刘海粟等。
•1928年,任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美术教师。
•1931年,入选上海“一二·九”美展,并获铜奖。
•1936年,应聘为苏州市立中学美术教师。
•1937年,赴福州办学,创办福州艺专,并任校长。
•1948年,回香港受聘为香港中华艺术学院院长。
•1951年,移居台湾,任中央美专院长。
•1978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并任教授。
•1983年4月2日,因病去世于台湾。
张大千简历照片
(这个部分需要插入张大千的照片,但由于题目要求不带图片,所以这里不在陈述。
)。
为什么张大千被誉为“当代第一大画家”
为什么张大千被誉为“当代第一大画家”张大千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被誉为当代第一大画家,其艺术成就和艺术影响力不容小觑。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究为什么张大千被誉为当代第一大画家。
一、艺术成就方面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成就非常显著。
他的笔墨独具风格,既有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技法,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透视法和构图等技巧。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气韵悠远,诗情画意,令人过目难忘。
他的创作领域广泛,涵盖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古书画等多个领域。
他的创作丰富多彩,有为人类艺术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二、艺术潮流方面张大千的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所创造的风格也引领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一种流派。
他的艺术风格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化的画风特色,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深受近代洋画影响,又受传统中国画艺术精华熏陶”。
三、国际影响方面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也受到了国际上艺术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画界的泰斗”和“东方文化之巨贤”。
他的作品经常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多次受到海外艺术机构的邀请,参加了不少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推手。
四、文化意义方面张大千的作品以幽默、生动、开放的姿态与古书法、古绘画结合,构成了具有现代性的独特艺术链条,它在具有遥远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现代性的独特诠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多元性。
总之,张大千是中国画坛上的一名杰出艺术家,他的画艺成就和对艺术中国画坛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风范卓尔,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上的一个重要形象。
他的精神成就和艺术成就都是不可估量的,也就成为了众人心中当代第一大画家。
五、人文意义方面除了艺术成就、艺术潮流、国际影响和文化意义等方面,张大千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意义。
他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艺术家,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都持有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
他不仅将自己的创作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还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 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 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 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 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 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张大千
生平介绍
张大千幼时,家贫。曾随母、姊、兄学画,打下了绘画基础。他祖上曾作 过内江知县,后归田耕读,写诗作画,过着闲淡的田园生活。传到张大千已是 第十代。其父张忠发,字怀忠,母亲名叫曾友贞。张忠发夫妇共生育九男二女, 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兄弟张正兰也是现代著名的画家。在他六岁的时候, 他就跟着姐姐、哥哥读书识字。九岁时在母亲和姐姐的教导下,正式开始学习 绘画、书法。他姐姐琼枝擅长画花卉、小鸟,在幼年时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大 千自幼就很聪明,所以作画进步很快。十岁的孩子就能帮助母亲描绘花样,画 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写字也很工整。他的四哥张文修在资中教私塾,故大 千也就从四兄就读古籍,在课余常随兄赴资中,游览山水名胜,培养了对自然 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同时也为他打下 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后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8岁时,张大千随兄张善子赴日 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20岁时,张大千由日本回国,寓居上海,曾先 后拜名书法家曾农髯、李瑞清为师,学习书法诗词。接着因婚姻问题,削发出 家,当了一百多天和尚。还俗后,即以其佛门法名“大千”为号,从此全身心致 力于书画创作。
南张北齐
三十年代,张大千的艺术更是 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 境,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 北齐"之称。
画中李白
40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 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 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 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 广为瞩目。从此,张大千的画 风也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 高雅华丽,潇洒磅礴,被誉为 “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云雨清
作 品 欣 赏
泼
嘉
彩
荷
藕
花
作 品 欣 赏
云 破 月 来 花 弄 影
作品欣赏
泼彩朱荷金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独
自
张
成 千
大古
千
悠 然
寄
一
丘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 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 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 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 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 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 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 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 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 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 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 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 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关于读书
读书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说有人问唐 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 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与其他成 功的画家一样,大千也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 的画家。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 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 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 日常生活。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 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 千也都潜心阅读。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 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到家后,大千即把路 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 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地 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本艺术之外 的学术著作。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他 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 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大千读书涉猎很 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 论一类的书。
东张西毕
1949年,张大千赴印度展出书画, 此后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 ,并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 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 画泰斗毕加索齐名,被称为了“东张 西毕”。他荣获了国际艺术学会的金 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 家”,并被世界舆论称之为“当今世界 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为中华民族 赢得了巨大荣誉。
画螃蟹脱身
1937年,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占领北平, 後来日本兵封锁颐和园,把园中居民赶到排云 殿前。日军一名大佐,把留有大胡子的张大千 认成是国民党监察院长于右任,要将他押到宪 兵队去。张大千辩解说:“于右任是书法家, 不会画画,我是张大千,是画画的,不信我画 给你看。”日军大佐点了点头,於是,张大千 便打开画夹,提起画笔,醮著墨汁,几笔就勾 出了一只大螃蟹,舞爪瞪眼口吐白沫。此时, 日军大佐知道他确是著名画家张大千,便皮笑 肉不笑地说:“你不要走的,留著画画的好。” 正在这紧急关键时刻,杨宛君乘坐红十字会的 汽车直闯入园中,紧跟著穿白大褂的大夫走过 来说:“不行,他患了传染性肝炎,会传染的, 请你们离开,医院已派专车来接他了。”日本大 佐一见此情,也慌了手脚,谅他也跑不了,一 挥手,宛君和大夫便挽著大千登上救护车飞快 地开走了。
石涛专家
在上海期间他作画习书,以画 水仙花见长,时人谓之“张水仙”,同 时他开始了以石涛艺术为中心,旁及 八大山人、渐江、石溪、唐寅,徐渭、 陈淳等人的研习。对于石涛他尤为推 崇,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 画艺术,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 城。他还从李瑞清之弟李筠庵学会仿 制古画的方法,并做了许多石涛的赝 品,曾多次骗过程霖生。石涛画境变 化无尽,新颖怪奇而又法度严谨,大 千正是通过石涛而涵泳了唐宋元明百 家之长。在二十年代的上海他获得了 "石涛专家"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