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第五章 致病微生物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橼 酸 盐 — ± + + + — —
沙门氏菌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O抗原(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蛋白质,能耐热100℃达数小时不破坏。)用于 沙门氏菌的分群(5群,58种)。 鞭毛抗原——H抗原(蛋白,不稳定,加热或酒 精处理都能被破坏。)用于沙门氏菌的分型。 表面抗原——K抗原 主要包括Vi抗原(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和 抗溶菌作用,多数沙门氏菌没有该抗原) M抗原(黏液抗原,多数沙门氏菌在特定条 件下会产生,如室温、含甘油或高浓度盐)
常见沙门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菌 名 甲型副伤寒沙门 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 菌 鼠伤寒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 菌 猪霍乱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 + + + + + + + 动 力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硫 化 氢 吲 哚 甲 基 红 + + + + + + + VP 枸
3、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 原或半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体液性或细 胞性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组织损 伤或生理机能障碍。
细菌毒力
病原性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 力。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 就越强。 同一种病原菌,因菌株数不同,致病力 大小也不相同,它的毒力也有强毒、弱 毒和无毒株之分。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下面将分别从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面来总结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点。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下面将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1. 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从生物学特性上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直接在植物或培养基上形成蓝、紫色颗粒。
细胞壁是由聚糖和一种特殊的脂质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这类细菌能在治疗性的延续性用药下适度存活。
(2)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则是指革兰氏润湿的时候是红色的细菌,单层数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能力更强,但是也更容易受到抗菌素或药物的影响。
这类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2. 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种含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在酵母天然的酵母营养生长,大部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表现形成孢子的原始生长特性。
酵母菌包括念珠菌、假丝酵母等。
(2)菌丝菌菌丝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由菌丝组成,通常由菌落分离。
它们通常是真菌,因为它们在呼吸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真菌菌丝。
菌丝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二、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在含有以上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生长。
1. 培养基的分类与特点培养基是一种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富营养基、简单基、选择基和不同温度适应基等。
致病菌的检验原理
致病菌的检验原理
致病菌的检验原理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反应。
常见的致病菌检验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验法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法。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致病菌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将样品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利用致病菌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生物化学反应等特征来鉴定和确定致病菌的存在与种类。
2. 免疫学检验法:免疫学检验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标记法、放射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验。
比如,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特异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可以确定致病菌的存在。
3. 分子生物学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DNA或RNA的特定序列,来鉴定和确定致病菌的存在与种类。
分子生物学检验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总之,致病菌的检验原理是基于病原微生物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结合相应的检测方法,从而确定致病菌的存在与种类。
不同的检验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致病菌的检测准确性。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化、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对于正确识别和鉴定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是检验微生物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液体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等,并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操作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率、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pH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微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6.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培养、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病毒检测等。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
8.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参数和阈值,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生长要求、代谢特性等。
2.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熟悉常规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掌握不同微生物的适宜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
3.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如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厌氧性检测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化学试纸、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
4.耐药性检测:对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
6.检验流程和规范:了解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抗生素治疗和微生物学监测:了解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微生物的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和监测方法。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目标之一8.感染控制: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环境和医务人员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感染防控。
9.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测: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如HIV、肺结核菌等,需要进行定量检测。
这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
10.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微生物检验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如实时荧光PCR、质谱技术、核酸杂交等。
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提高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结起来,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涉及微生物学基础、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诊断、标本采集处理、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控制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通常情况下,鉴定微生物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进行,以便确定其种类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是鉴定微生物的基础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
细菌通常可以通过对菌落形状、色素、大小、边缘、透明度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确定其菌属;真菌则可以通过判断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孢子形态和产孢器的形式来进行鉴定。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测试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理和生化特征来确定其种属。
这些特征包括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营养需求(如对碳源、氮源的利用)、代谢产物(如气体产物和酸碱指数)等。
通过对微生物的这些表现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观察,可以推断其种属。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鉴定已成为现代微生物学中重要的鉴定方法之一、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最常用的鉴定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从微生物中提取总RNA,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rRNA基因,在测序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类。
对于真菌的鉴定,通常使用ITS区域(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分析。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免疫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
具体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反应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微生物中的抗原和抗体,并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确认微生物的种属。
五、基因测序鉴定法: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测序已经成为鉴定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整个或部分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特定基因测序等方法已经成为微生物鉴定常用的手段。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和基因测序鉴定法等。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实验设计实验题目: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的DNA,进一步确认食品卫生安全。
实验原理:分子生物学方法通常包括D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等步骤。
首先提取食品样品中的总DNA,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针对大肠杆菌的基因进行扩增,最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与否。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a.将待检食品样品(例如蔬菜、肉类等)分别称取适量(建议1g),并和适量的纯净水(建议10mL)混合均匀。
b.将混合液进行融化(95℃,10分钟),然后进行破碎处理(研磨或超声处理)。
2.DNA提取:a.根据使用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DNA提取,得到纯化的DNA提取物(建议使用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
3.PCR扩增:a.设计引物:根据大肠杆菌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确保引物能够选择性地扩增大肠杆菌的DNA片段。
b.准备PCR反应液:计算所需的反应液体积,然后根据反应液体积准备PCR反应液(含有模板DNA、引物、酶、缓冲液等)。
c.初始化PCR反应:将PCR反应管放置于热循环仪中,进行一次性初始化PCR反应(95℃,5分钟)。
d.扩增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PCR扩增条件(不同引物有不同的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循环的次数。
e.PCR扩增:进行PCR扩增,并保留扩增产物。
4.凝胶电泳检测:a.准备琼脂糖凝胶:根据所需凝胶规格和琼脂糖含量准备琼脂糖凝胶。
b.琼脂糖凝胶电泳槽:将琼脂糖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TAE缓冲液,使得琼脂糖凝胶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
c.样品制备:将PCR扩增产物与适量的DNA标记物混合,并加入10X加载缓冲液。
d.加载样品:将样品缓冲液加入琼脂糖凝胶槽中的样品孔中。
e.电泳:连接电源,设置适当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建议100V~150V,20~30分钟)。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使用显微技术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以下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微小的生物,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藻类等。
2. 微生物检验的分类:微生物检验可以分为细菌检验、病毒检验、寄生虫检验和真菌检验等。
3. 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
4. 微生物检验的步骤:微生物检验的步骤包括采集样品、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和鉴定等。
5. 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微生物检验在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感染情况,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验可以用来检测水源、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情况。
6.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
同时,它们也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种类,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微生物检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如有更深入的学习需求,建议阅读微生物检验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微生物学实验诊断
微生物学实验诊断摘要微生物学实验诊断在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生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以便加深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基本步骤微生物学实验诊断包括以下基本步骤:•收集标本,包括血液、口腔、尿液、粪便等。
•培养病原体,通过培养病原体获取足够的测试样本。
•鉴定病原体,通过实验技术进行病原体的分类和诊断。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通过对病原体进行抗生素敏感度测试,进一步指导治疗。
方法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标本收集标本的收集一定要遵照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标本,需要使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和技术。
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无论是荧光染色还是培养基在培养期间的分离,都可以将样品中的病原体生长出来。
培养病原体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温度要符合病原体的生长条件。
•培养时间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数量进行调整。
病原体鉴定病原体鉴定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病原体形态、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等的研究,对病原体进行分类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标本显微镜观察•生物化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一项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医生正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盘扩散法•琼脂半胶体扩散法•活细胞染色和荧光减少法实际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微生物学实验诊断案例:案例一患者将口腔标本送至医院进行检测,通过培养和鉴定,确认为链球菌感染。
经过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发现对青霉素敏感,为其开具了相应的药品进行治疗。
案例二患者将血液标本送至医院进行检测,经过培养和鉴定,确认为大肠杆菌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 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细菌及细菌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细细菌的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一、致病因素——毒力
细菌的毒 力
荚膜
侵袭力 菌毛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产毒性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 1. 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 生殖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由病原菌 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粘附于侵入的能力、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抵抗宿主 防御功能的能力。
损害作用的大分子毒性物质。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周围环
境中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 ① 来源:
多由革兰阳性菌(G+)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放出 。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③ 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 解破坏。
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
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多,分布广;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
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物没有危害,称为非致病
菌或非病原菌; 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
病原菌或致病菌。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致病性,引起不同的疾
④ 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 生抗毒素。
⑤ 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 特有临床症状。
⑥ 可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预防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内毒素 存在于某些G-菌细胞壁的最外层,当菌
体裂解后,释放出来,故称内毒素。
① 来源:革兰阴性菌(G- )细胞壁的外层 结构,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课件
4
样品保存:
➢冷藏保存 ➢保存液保存
5
标本运送:
➢ 严格包装,外表消毒,编号,登记,贴标签,严防 容器破碎、滴漏,避免活标本逃逸等;
➢ 附送检单,填明名称、数量、地点、时间等 ; ➢ 专人护送,不要委托携带,尽快到达目的地 ; ➢ 妥善保存,运送途中避免高温、日光、过度震动等 。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7.1321 .7.13T uesday , July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4:43:1614 :43:161 4:437/1 3/2021 2:43:16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7.1314:43:1614 :43Jul- 2113-Ju l-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4:43:1614:4 3:1614:43Tues day , July 13,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1321.7.1 314:43:1614:43 :16July 13,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13日星 期二下 午2时4 3分16 秒14:43:1621.7. 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7月下 午2时4 3分21. 7.1314:43July 13,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7月13 日星期 二2时4 3分16 秒14:43:1613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2时43 分16秒 下午2 时43分1 4:43:16 21.7.13
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鉴定依据
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鉴定依据在微生物学领域,鉴定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是至关重要的。
这项工作对于保护人类健康、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准确鉴定一个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鉴定依据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面。
形态学特征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形状、颜色、大小等,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为致病菌。
例如,某些致病菌通常呈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如链球菌呈现圆形链状排列,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出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这些形态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
生理生化特性也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菌株在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用于区分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例如,某些致病菌能够产生特定的酶或毒素,而非致病菌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此外,对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生长条件等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致病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致病性。
例如,通过PCR技术检测某一致病菌特定基因的存在,可以确定其是否为致病菌。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微生物的亲缘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其致病性。
鉴定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都可以为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只有准确鉴定了致病菌,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为人类健康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
细菌L型检查--培养及鉴定
2.鉴定 血平板
1)无菌落生长
2)菌落小,不易刮
L型平板 有菌落生长 有L型菌落生长
报告 检出细菌L型 检出细菌L型
下,涂片见多形性 3)有菌落生长,涂片见 有菌落生长, 检出细菌型和L 细菌型及L型(多形性) 涂片见多形性 型
Hale Waihona Puke 3.药敏试验 4.回复试验:细菌L型多不稳定,通过在培养基上反复 传代可使其恢复为原菌。原菌需作细菌学鉴定。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 养成分,主要用于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的生长。临床常 用牛肉浸汤、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和普通琼脂 半固体。 (2)普通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 (兔脱纤维蛋白血、羊脱纤维蛋白血)、血清(兔血清、 牛血清、马血清等)、生长因子(维生素B族-酵母浸 膏,X因子-氯化高铁血红素、V因子-辅酶I和辅助II 等)等特殊营养物质,即为营养培养基。主要用于营养 要求较高的细菌的生长。临床常用葡萄糖肉汤、血清肉 汤、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临床最常用的是血 琼脂平板。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显微镜: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常用普通光 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二)细菌染色标本检查 1.常用染料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料多为人工合 成的含苯环的化合物。 染料分子带有染色基团和助色基团。染色基团 使染料呈现一定的颜色,使细菌着色;助色基 团使染料分子与细菌结合,这样细菌才能着色。 助色基团所含的化学结构决定了染料的酸碱性。
细菌培养方法(二)
3、微需氧培养法:培养的环境中含5-6%O2,6-10% CO2,一般烛缸内可达到这一环境条件。适合微需氧 菌生长。 微需氧菌:在大气中和绝对无氧的气体环境中均不 生长,而在5-6%O2,6-10% CO2的气体环境中生长较 好的细菌。 4、厌氧培养法:培养的环境中无氧或低氧(28%O2)。适合严格厌氧菌(无氧)和中等厌氧菌 (无氧或2-8%O2)生长,也适合兼性厌氧菌生长。 常用的方法有厌氧罐法、气袋法、厌氧手套箱法、 需氧菌共生厌氧菌法等。(第十五章专门讲述)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 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一、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学及 • 血清学诊断基础
•法定细菌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
病、梅毒、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麻风病、感染性腹泻。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 • • • • • • • • •
PPT文档演模板
•查 抗 原
基本方法: 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血球吸附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 对流电泳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ELISA试验 中和试验 同位素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 节肢动物标本处理
❖ 蚤类:制作标本时挤出前胃,涂片,分菌时可 用单体也可用群体,研碎后接种培养。
❖ 蜱:用消毒液浸洗后研磨,分菌。 ❖ 蝇:用选择性增菌液洗,培养洗液。 ❖ 蚊:对细菌性传染病意义不大,主要时对病毒
性传染病意义较大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病 原 鉴 定
➢ 菌属的确定 ➢ 细菌种型的确定
❖ 细菌染色
❖ 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 糖代谢试验 ✓ 有机酸、铵盐反应 ✓ 蛋白、氨基酸、含氮化合物 ✓ 呼吸酶类试验 ✓ 毒性酶类试验 ✓ 胆汁(胆盐)溶菌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1)
• • 抗原、抗体和补体
➢ 抗原:完全Ag、半Ag、构成Ag条件,医学上主 要Ag类别、共同Ag与异嗜性Ag ;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 清 学 检 诊
•1、查抗体 •IgG ——早期及恢复期; •IgM——4周内; •IgA ——2~8周。
• 基本方法:
• • • • • • • • •
PPT文档演模板
血凝抑制试验 (例如流感、 麻疹等)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对流电泳 琼脂扩散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酶标抗体染色试验 ELISA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中和试验等
染 色 及
免 光疫
荧
镜 检
鉴 定
原
查 抗
查 抗 体
其
他
染
色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被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 分(以备再查
)
•上清或滤过液 (病毒)
•样品处理
•沉淀物或滤阻物 •(经一定稀释)
•接种 •小鼠 •︹ •查肉 毒毒
素
•︺
•接种 幼猫
•︹查 葡萄 球菌 肠毒 素︺
•乳鼠 .鸡胚 .组织 培养 ︹病 毒、 立克 次体 等︺
+
++ ++
+
• 伤寒、副伤寒 ++ + ++
Hale Waihona Puke ++• 痢疾
++
• 肉毒毒素中毒 +
• 钩 体 病 ++ ++
• ———————————————————————————————————
•
注:++代表一定要取样,+代表亦应取样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样品保存:
➢冷藏保存 ➢保存液保存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非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非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 分(以备再查
)
•血清学 •检查
•镜 检
•细菌培养
•动 物
• •
• • • •
• •
•G •
• •
•G
•
•
•查Ag
•查Ab 色 染
免
色
疫
及
荧
非
光
染
镜
鉴镜
检
定检
分 菌
血 清 学
检
验
PPT文档演模板
染 色 及 其
免 疫 荧 光
他
染
色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4)
• •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 Ag ➢ Ab ➢ 电解质 ➢ 温度 ➢ pH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清学诊断基本方法:
➢ 玻片凝集试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抗球蛋白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ELISA试验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标本运送:
➢ 严格包装,外表消毒,编号,登记,贴标签,严防 容器破碎、滴漏,避免活标本逃逸等;
➢ 附送检单,填明名称、数量、地点、时间等 ;
➢ 专人护送,不要委托携带,尽快到达目的地 ;
➢ 妥善保存,运送途中避免高温、日光、过度震动等 。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二、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 学
• 基础
•法定病毒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
流行性出血质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骊、急性出血 性
结膜炎。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采样注意事项:
➢时间性 ➢针对性 ➢防护与消毒 ➢无菌操作 ➢标记 ➢昆虫、动物标本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临 床 与 尸 解 取 材 参 考 表
•
病人取样
解剖取样
•
————————————————————————————
• 待诊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病 毒 学 检 诊
• 基本方法:
鸡胚
• 病毒培养与分离
动物
•
细胞
• 细胞阳性的判断
•
尿液中抗原阳性
•
鸡胚
绒毛尿囊膜的病变
•
死亡
•
动物
发病与死亡
•
培养液PH变化
•
细胞
干扰试验
•
CPE
• 鉴定病毒
加标准血清后的中和试验
•
含抗原材料的抗原性检测
• 电子显微镜病毒检测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病 毒 病 的 诊 断
•临床诊断
•
血清学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学诊断
•
分子病毒学诊断
•病毒性疾病的确诊
•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采 样 标 本
血液 脑脊液 粪便 咽分泌物(咽拭子) 尿 疱疹液 结膜拭子 痰、鼻分泌物 尸检:脑、肝、肺、肾、心、胃、淋巴结等器官 活检:病变器官
血尿便痰唾咽脑腺局
肝脾肺肠淋骨脑
• 病种
液洗脊穿部
巴髓
•
液液液穿
结
•
刺
• ——————————————————————————————————
• 斑疹伤寒 ++
+
• 鼠疫 +
++
++ +
++ ++ + ++ ++
• 霍乱
++
+
• 炭 疽 ++ +
++
++ ++ ++ ++ ++ +
• 布 病 ++ +
•细菌 培养
•查抗原
•CFT •协同 SAT •反向 HAT
•HAIT •等
•镜检
•G染 •IF
色及
T
其它 •查
染色 •抗
•原
•动物
•查 •分 抗 体 •菌
•细菌培养
•镜 •鉴 •检 •定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细菌病原学诊断检样处理
➢ 一般样品处理:包括洗脱、提取、浓缩和抗 杂菌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抗体:基本结构、特点、功能、类别等 ; ➢ 补体:概念、组成、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2)
•抗原、抗体结合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3)
• •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 特异性 ➢ 阶段性 ➢ 比例性 ➢ 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