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致病微生物检验

第五章  致病微生物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橼 酸 盐 — ± + + + — —
沙门氏菌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O抗原(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蛋白质,能耐热100℃达数小时不破坏。)用于 沙门氏菌的分群(5群,58种)。 鞭毛抗原——H抗原(蛋白,不稳定,加热或酒 精处理都能被破坏。)用于沙门氏菌的分型。 表面抗原——K抗原 主要包括Vi抗原(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和 抗溶菌作用,多数沙门氏菌没有该抗原) M抗原(黏液抗原,多数沙门氏菌在特定条 件下会产生,如室温、含甘油或高浓度盐)

常见沙门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菌 名 甲型副伤寒沙门 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 菌 鼠伤寒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 菌 猪霍乱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 + + + + + + + 动 力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硫 化 氢 吲 哚 甲 基 红 + + + + + + + VP 枸
3、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 原或半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体液性或细 胞性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组织损 伤或生理机能障碍。
细菌毒力
病原性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 力。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 就越强。 同一种病原菌,因菌株数不同,致病力 大小也不相同,它的毒力也有强毒、弱 毒和无毒株之分。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下面将分别从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面来总结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点。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下面将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1. 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从生物学特性上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直接在植物或培养基上形成蓝、紫色颗粒。

细胞壁是由聚糖和一种特殊的脂质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这类细菌能在治疗性的延续性用药下适度存活。

(2)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则是指革兰氏润湿的时候是红色的细菌,单层数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能力更强,但是也更容易受到抗菌素或药物的影响。

这类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2. 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种含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在酵母天然的酵母营养生长,大部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表现形成孢子的原始生长特性。

酵母菌包括念珠菌、假丝酵母等。

(2)菌丝菌菌丝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由菌丝组成,通常由菌落分离。

它们通常是真菌,因为它们在呼吸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真菌菌丝。

菌丝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二、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在含有以上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生长。

1. 培养基的分类与特点培养基是一种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富营养基、简单基、选择基和不同温度适应基等。

细菌及细菌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细细菌的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细菌及细菌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细细菌的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一、致病因素——毒力
细菌的毒 力
荚膜
侵袭力 菌毛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产毒性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 1. 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 生殖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由病原菌 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粘附于侵入的能力、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抵抗宿主 防御功能的能力。
损害作用的大分子毒性物质。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周围环
境中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 ① 来源:
多由革兰阳性菌(G+)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放出 。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外毒素
③ 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 解破坏。
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
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多,分布广;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
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物没有危害,称为非致病
菌或非病原菌; 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
病原菌或致病菌。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致病性,引起不同的疾
④ 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 生抗毒素。
⑤ 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 特有临床症状。
⑥ 可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预防
一、致病因素——毒力
2. 毒素——内毒素 存在于某些G-菌细胞壁的最外层,当菌
体裂解后,释放出来,故称内毒素。
① 来源:革兰阴性菌(G- )细胞壁的外层 结构,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

细菌L型检查--培养及鉴定
2.鉴定 血平板
1)无菌落生长
2)菌落小,不易刮
L型平板 有菌落生长 有L型菌落生长
报告 检出细菌L型 检出细菌L型
下,涂片见多形性 3)有菌落生长,涂片见 有菌落生长, 检出细菌型和L 细菌型及L型(多形性) 涂片见多形性 型
Hale Waihona Puke 3.药敏试验 4.回复试验:细菌L型多不稳定,通过在培养基上反复 传代可使其恢复为原菌。原菌需作细菌学鉴定。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 养成分,主要用于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的生长。临床常 用牛肉浸汤、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和普通琼脂 半固体。 (2)普通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 (兔脱纤维蛋白血、羊脱纤维蛋白血)、血清(兔血清、 牛血清、马血清等)、生长因子(维生素B族-酵母浸 膏,X因子-氯化高铁血红素、V因子-辅酶I和辅助II 等)等特殊营养物质,即为营养培养基。主要用于营养 要求较高的细菌的生长。临床常用葡萄糖肉汤、血清肉 汤、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临床最常用的是血 琼脂平板。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显微镜: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常用普通光 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二)细菌染色标本检查 1.常用染料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料多为人工合 成的含苯环的化合物。 染料分子带有染色基团和助色基团。染色基团 使染料呈现一定的颜色,使细菌着色;助色基 团使染料分子与细菌结合,这样细菌才能着色。 助色基团所含的化学结构决定了染料的酸碱性。
细菌培养方法(二)
3、微需氧培养法:培养的环境中含5-6%O2,6-10% CO2,一般烛缸内可达到这一环境条件。适合微需氧 菌生长。 微需氧菌:在大气中和绝对无氧的气体环境中均不 生长,而在5-6%O2,6-10% CO2的气体环境中生长较 好的细菌。 4、厌氧培养法:培养的环境中无氧或低氧(28%O2)。适合严格厌氧菌(无氧)和中等厌氧菌 (无氧或2-8%O2)生长,也适合兼性厌氧菌生长。 常用的方法有厌氧罐法、气袋法、厌氧手套箱法、 需氧菌共生厌氧菌法等。(第十五章专门讲述)

临床诊断学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概述

临床诊断学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概述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概述
(一)微生物致病性
指微生物引起感染的能力。

一种病原体的致病性有赖于它的侵袭宿主并在体内繁殖和抵御宿主抵抗力而不被其消灭的能力。

微生物致病性有种属特征,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

感染性疾病的成立并非由微生物的毒力单方面决定,还要视宿主的健康情况与免疫功能状态。

一般而言,毒力强的微生物感染未曾免疫过的机体,能引起病理损害出现显性感染等,而正常机体却能抵抗许多低毒微生物(如条件致病菌)的损害,但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则可对这些微生物易感而致病。

病原体的毒力与宿主抵抗力两者之间的较量,引出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由于病原体和宿主之间适应程度不同,双方抗衡的结局各异,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即感染过程的不同表现。

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有的只对人类有致病性,有的只对某些动物,而有的则属人畜共患性微生物。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粘附、定植和侵袭性物质等,毒素主要有内、外毒素,但最重要的还是致病性微生物的遗传特征。

(二)感染与感染性疾病
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或内源性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或致体内生态环境失调等引起机体病理过程,称为感染,是一种微生物的致病力与宿主抵抗力相互作用的过程。

能够接受其他任何生物体存在的机体称宿主。

病原体突破宿主的抵御功能,定植在机体一定部位,顽强的增殖并扩散、蔓延,产生临床症状和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 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5.2微生物的致病性1

2.5.2微生物的致病性1
• 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 作用的抗毒素。
• 类毒素和抗毒素在防治传染病中有实际意义。
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按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分为: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外毒素分类
毒素名称
神 痉挛毒素(破伤风杆菌) 经 毒 肉毒毒素(肉毒梭菌)
作用机制
阻断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冲动传 递
①发热反应
• 极微量(1—5ng/kg)内毒素就能引起人体体温上升, 维持约4h后恢复。
• 机制:内毒素作用于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IL-l、IL6和TNF-这些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因子。它们 再作用于宿主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 高发热。
②白细胞反应
• 注射内毒素后,
– 血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骤减,与其移动并粘附至组织毛 细血管有关。
细菌的致病性
侵袭力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素
致致 病
病机机 制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一、细菌的致病物质
侵袭力:病原菌有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
毒 力
免疫防御机制,进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因 与之有关的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毒素:含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任务目标
掌握:细菌感染、毒力、侵袭力的概念;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熟悉:构成细菌毒力、侵袭力的因素;非 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 组成;全身感染的类型。
基本概念
感染: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 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是微生物与宿 主在个体、细胞和分子的多层面相互作用的生物学 现象。
提交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技术要点及实用建议微生物检测是生物学、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特性等。

以下是微生物检测的基础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点和实用建议:1.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如食品、环境、人体等。

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使用无菌操作技术。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确定采样的数量和部位。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以适应检测需要。

例如,将食品样品进行匀浆、研磨、过滤等处理,以便提取微生物;将环境样品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以便收集微生物。

3.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质,用于分离和鉴定微生物。

根据检测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

注意培养基的灭菌和储存,保持其质量和稳定性。

4.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将样品处理后,将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对于难以分离的微生物,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5.微生物计数: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平板菌落计数、MPN计数等。

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和消除干扰因素。

6.微生物鉴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对于未知的微生物,可采用16S rRNA 等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

7.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实验室环境消毒、实验器材灭菌、样品处理的无菌操作、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8.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计算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比例关系;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毒力等特性。

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诊断

微生物学实验诊断

微生物学实验诊断摘要微生物学实验诊断在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生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以便加深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基本步骤微生物学实验诊断包括以下基本步骤:•收集标本,包括血液、口腔、尿液、粪便等。

•培养病原体,通过培养病原体获取足够的测试样本。

•鉴定病原体,通过实验技术进行病原体的分类和诊断。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通过对病原体进行抗生素敏感度测试,进一步指导治疗。

方法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标本收集标本的收集一定要遵照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标本,需要使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和技术。

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无论是荧光染色还是培养基在培养期间的分离,都可以将样品中的病原体生长出来。

培养病原体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温度要符合病原体的生长条件。

•培养时间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数量进行调整。

病原体鉴定病原体鉴定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病原体形态、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等的研究,对病原体进行分类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标本显微镜观察•生物化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的一项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医生正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盘扩散法•琼脂半胶体扩散法•活细胞染色和荧光减少法实际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微生物学实验诊断案例:案例一患者将口腔标本送至医院进行检测,通过培养和鉴定,确认为链球菌感染。

经过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发现对青霉素敏感,为其开具了相应的药品进行治疗。

案例二患者将血液标本送至医院进行检测,经过培养和鉴定,确认为大肠杆菌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

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word版)【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第一部分)总结,文档

(word版)【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第一部分)总结,文档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局部〕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根底。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血脑屏障,胎盘屏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存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那么。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tuberculosis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别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别离培养鉴定。

②别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假设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学诊断基本方法:
➢ 玻片凝集试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抗球蛋白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ELISA试验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二、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 学
• 基础
•法定病毒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
•乳鼠 .鸡胚 .组织 培养 ︹病 毒、 立克 次体 等︺
•细菌 培养
•查抗原
•CFT •协同 SAT •反向 HAT
•HAIT •等
•镜检
•G染 •IF
色及
T
其它 •查
染色 •抗
•原
•动物
•查 •分 抗 体 •菌
•细菌培养
•镜 •鉴 •检 •定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细菌病原学诊断检样处理



染 色 及
免 光疫

镜 检
鉴 定

查 抗
查 抗 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被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 分(以备再查
)
•上清或滤过液 (病毒)
•样品处理
•沉淀物或滤阻物 •(经一定稀释)
•接种 •小鼠 •︹ •查肉 毒毒

•︺
•接种 幼猫
•︹查 葡萄 球菌 肠毒 素︺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非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非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 分(以备再查
)
•血清学 •检查
•镜 检
•细菌培养
•动 物
• •
• • • •
• •
•G •
• •
•G


•查Ag
•查Ab 色 染









鉴镜

定检
分 菌
血 清 学


PPT文档演模板
染 色 及 其
免 疫 荧 光
• 待诊
血尿便痰唾咽脑腺局
肝脾肺肠淋骨脑
• 病种
液洗脊穿部
巴髓

液液液穿



• ——————————————————————————————————
• 斑疹伤寒 ++
+
• 鼠疫 +
++
++ +
++ ++ + ++ ++
• 霍乱
++
+
• 炭 疽 ++ +
++
++ ++ ++ ++ ++ +
• 布 病 ++ +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标本运送:
➢ 严格包装,外表消毒,编号,登记,贴标签,严防 容器破碎、滴漏,避免活标本逃逸等;
➢ 附送检单,填明名称、数量、地点、时间等 ;
➢ 专人护送,不要委托携带,尽快到达目的地 ;
➢ 妥善保存,运送途中避免高温、日光、过度震动等 。
PPT文档演模板
细胞
• 细胞阳性的判断

尿液中抗原阳性

鸡胚
绒毛尿囊膜的病变

死亡

动物
发病与死亡

培养液PH变化

细胞
干扰试验

CPE
• 鉴定病毒
加标准血清后的中和试验

含抗原材料的抗原性检测
• 电子显微镜病毒检测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血 清 学 检 诊
•1、查抗体 •IgG ——早期及恢复期; •IgM——4周内; •IgA ——2~8周。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病 原 鉴 定
➢ 菌属的确定 ➢ 细菌种型的确定
❖ 细菌染色
❖ 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 糖代谢试验 ✓ 有机酸、铵盐反应 ✓ 蛋白、氨基酸、含氮化合物 ✓ 呼吸酶类试验 ✓ 毒性酶类试验 ✓ 胆汁(胆盐)溶菌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1)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采样注意事项:
➢时间性 ➢针对性 ➢防护与消毒 ➢无菌操作 ➢标记 ➢昆虫、动物标本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临 床 与 尸 解 取 材 参 考 表

病人取样
解剖取样

————————————————————————————
+
++ ++
+
• 伤寒、副伤寒 ++ + ++
++
• 痢疾
++
• 肉毒毒素中毒 +
• 钩 体 病 ++ ++
• ———————————————————————————————————

注:++代表一定要取样,+代表亦应取样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样品保存:
➢冷藏保存 ➢保存液保存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 断学基础(1)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一、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学及 • 血清学诊断基础
•法定细菌性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
病、梅毒、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麻风病、感染性腹泻。
流行性出血质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骊、急性出血 性
结膜炎。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病 毒 病 的 诊 断
•临床诊断

血清学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学诊断

分子病毒学诊断
•病毒性疾病的确诊
•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查 抗 原
基本方法: 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血球吸附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 对流电泳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ELISA试验 中和试验 同位素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 一般样品处理:包括洗脱、提取、浓缩和抗 杂菌等;
➢ 节肢动物标本处理
❖ 蚤类:制作标本时挤出前胃,涂片,分菌时可 用单体也可用群体,研碎后接种培养。
❖ 蜱:用消毒液浸洗后研磨,分菌。 ❖ 蝇:用选择性增菌液洗,培养洗液。 ❖ 蚊:对细菌性传染病意义不大,主要时对病毒
性传染病意义较大
PPT文档演模板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3)
• •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 特异性 ➢ 阶段性 ➢ 比例性 ➢ 可逆性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4)
• •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 Ag ➢ Ab ➢ 电解质 ➢ 温度 ➢ pH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 • 抗原、抗体和补体
➢ 抗原:完全Ag、半Ag、构成Ag条件,医学上主 要Ag类别、共同Ag与异嗜性Ag ;
➢抗体:基本结构、特点、功能、类别等 ; ➢ 补体:概念、组成、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血清学诊断基础知识(2)
•抗原、抗体结合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采 样 标 本
血液 脑脊液 粪便 咽分泌物(咽拭子) 尿 疱疹液 结膜拭子 痰、鼻分泌物 尸检:脑、肝、肺、肾、心、胃、淋巴结等器官 活检:病变器官
PPT文档演模板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病 毒 学 检 诊
• 基本方法:
鸡胚
• 病毒培养与分离
动物

• 基本方法:
• • • • • • • • •
PPT文档演模板
血凝抑制试验 (例如流感、 麻疹等)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对流电泳 琼脂扩散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酶标抗体染色试验 ELISA试验 免疫萤光试验 中和试验等
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诊断学基础(1)
• • • • • • • • • •
PPT文档演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