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一章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1)

导论 我国古代⽂学史中的⼈⽂精神的⼏种主要表现: ⼀、我国⽂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那⾥,是⼀致的;⾄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转向追求国家的⾃⽴⾃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我国古代⽂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系和⽂⼈作品的⼀系。

来⾃民间的⼀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彩。

⽂⼈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彩(⽩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的⼀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阻隔,不以利⽽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

三、我国⽂学中的⼈⽣感悟主题。

1、对于⽣命虽短促⽽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的思索,实际是对于⽣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命热爱⽣命的⼀种独特的表现⽅式。

2、对于⼈⽣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的归宿问题。

在⼩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学的艺术特征: 1、抒情传统是我国⽂学的重要特⾊,但⽆论是抒情⽂体还是叙事⽂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李⽩《⾦乡送韦⼋之西京》:“狂风吹我⼼,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感情的抒发⽽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九⾸开始的内⼼世界的展⽰,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学虽式样各异,但有⼀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章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章

先秦文学一、上古传说文学1、“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2、“贲b ēn 如,皤p ó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h ūn 媾g òu 。

”这一流畅叶韵的筮辞出自《周易·贲b ēn 卦》六四爻辞。

3、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的《弹歌》的歌词是:断竹,续竹,飞土,逐zh ú宍r òu 。

4、《礼记·郊特牲》中的《蜡辞》的歌词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5、神话的基本特性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

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产物。

6、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我国神话主要有以下几类:⑴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主要是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这类神话反映了初民对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积极探索精神。

代表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

⑵自然灾害神话。

自然灾害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代表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

⑶战争神话。

这类神话反映了初民对部族英雄的由衷赞美和惩恶扬善的愿望。

代表神话是黄帝战蚩尤。

7、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A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禹治洪水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黄帝战蚩尤是为了清除人间凶恶势力;就是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

B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的气概。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1)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1)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熟记版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熟记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精编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精编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

尧典》、《吕氏春秋。

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

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

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一章笔记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
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