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寓情于景: 这一联作者将春天的美景写得 如此凄凉破败,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
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对仗极为工整,一般有两种解释:
“花”“鸟”是感恨的主体 因感伤时事,连鲜花都留下了热泪;因怨恨与家人 离别,连鸟儿都感到心惊胆寒。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物 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国思家之情。
写作背景
望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 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 岳
(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 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 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 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世称“诗 圣”,其诗是“诗 史”。与李白齐名, 世称“李杜”。 代表作品“三吏” (《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 吏》)、“三别” (《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 等 。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分析
诗歌热情赞美了泰山高 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 大抱负。
本诗为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 “望岳”。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泰山到底什么样呢?在齐、鲁两地的 岱宗夫如何? 任何地方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齐鲁青未了。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聚集在
泰山,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是被高大巍 造化钟神秀, 峨的泰山所分割的啊。 睁目凝视山鸟归飞,目光一直随之入 荡胸生曾云, 山,眼眶有如要被撑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阳割昏晓。 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总有一天我将登上泰山极顶,那时将 一览众山小。 会看到众山尽在眼底。
春 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远望(萧条破败) 深。
惊心。 近望(忧国思家)
感时
烽火
花
连
溅泪,
三月,
恨别
家书
鸟
抵
盼望(思念牵挂) 万金。
胜簪。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全诗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呢?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此句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手法,用“抵万金”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 儿女的强烈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能自然引起 人们的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联通过写诗人解愁的具体动作,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内心因战火遍地,家信不通而产生 的无限愁苦之情。 诗人之所以苍老的这么快,皆因: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 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壮志。
诗歌的最后一句千百年来为何备受传诵?蕴涵 怎样的人生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告诉人们人生要有 远大的抱负,并要不畏困难,朝着这种理想和目标不 断攀登和迈进,当你实现理想时,一定会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这句诗表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 后人以鼓舞和激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寓情于景: 这一联作者将春天的美景写得 如此凄凉破败,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
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对仗极为工整,一般有两种解释:
“花”“鸟”是感恨的主体 因感伤时事,连鲜花都留下了热泪;因怨恨与家人 离别,连鸟儿都感到心惊胆寒。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物 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国思家之情。
写作背景
望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 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 岳
(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 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 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 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世称“诗 圣”,其诗是“诗 史”。与李白齐名, 世称“李杜”。 代表作品“三吏” (《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 吏》)、“三别” (《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 等 。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分析
诗歌热情赞美了泰山高 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 大抱负。
本诗为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 “望岳”。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泰山到底什么样呢?在齐、鲁两地的 岱宗夫如何? 任何地方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齐鲁青未了。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聚集在
泰山,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是被高大巍 造化钟神秀, 峨的泰山所分割的啊。 睁目凝视山鸟归飞,目光一直随之入 荡胸生曾云, 山,眼眶有如要被撑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阳割昏晓。 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总有一天我将登上泰山极顶,那时将 一览众山小。 会看到众山尽在眼底。
春 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远望(萧条破败) 深。
惊心。 近望(忧国思家)
感时
烽火
花
连
溅泪,
三月,
恨别
家书
鸟
抵
盼望(思念牵挂) 万金。
胜簪。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全诗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呢?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此句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手法,用“抵万金”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 儿女的强烈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能自然引起 人们的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联通过写诗人解愁的具体动作,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内心因战火遍地,家信不通而产生 的无限愁苦之情。 诗人之所以苍老的这么快,皆因: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 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壮志。
诗歌的最后一句千百年来为何备受传诵?蕴涵 怎样的人生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告诉人们人生要有 远大的抱负,并要不畏困难,朝着这种理想和目标不 断攀登和迈进,当你实现理想时,一定会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这句诗表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 后人以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