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行程问题精讲

行程问题精讲

基本慨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行程三者的关系。

一、基本公式:路程用字母s表示;速度用字母v表示;时间用字母t表示。

有如下公式: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路程、速度、时间。

(一)相遇问题基本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二)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结果的距离(速度和时间)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三)追及问题基本公式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四)流水问题基本公式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题应用详解:1. 电子游戏--龟兔对跑:屏幕上有一直线,直线上有A、B、C、D四点。

AD=31厘米,BC=3.2厘米。

兔子和乌龟分别从A、D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兔子每秒跑7.5厘米,乌龟每秒爬1.5厘米。

当兔子跑到C点时,乌龟恰好爬到B点。

AB相距多少厘米?CD相距多少厘米?本题解法有几种,可设未知数,也可不设未知数。

解法一:设AB=X,CD=Y联立方程式:x+y+3.2=31(x+3.2)÷7.5=(y+3.2)÷1.5最后x=25.3 y=2.5解法二:当兔子到达C点时,龟兔共走路程为:AC+BD=AD+BC=31+3.2=34.2龟兔速度和为:7.5+1.5=9则:兔子到达C点是用时t=34.2÷9=3.8秒所以AC距离是:3.8×7.5=28.5厘米AB=AC-BC=28.5-3.2=25.3厘米CD=AD-AC=31-28.5=2.5厘米思考:解法二似乎比解法一复杂,其实对于没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解法二更适用,而且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解法,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题型总结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题型总结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题型总结摘要:一、初一数学行程问题概述二、初一数学行程问题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1.直线行程问题2.曲线行程问题3.相遇问题4.追及问题5.比例行程问题6.往返行程问题三、解题技巧与策略四、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正文:一、初一数学行程问题概述初一数学行程问题主要研究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行程问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一数学行程问题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1.直线行程问题:题目中涉及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速度、时间或路程等问题。

解题方法: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公式,如v=s/t,s=vt,t=s/v等。

2.曲线行程问题:题目中涉及物体在曲线上的运动,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等知识求解。

解题方法:将曲线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运用三角函数关系式,如sinα=对边/斜边,cosα=邻边/斜边等。

3.相遇问题: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某一地点相向而行,求解相遇时间、地点等问题。

解题方法:利用相对速度的概念,设相遇时间为t,则各物体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即v1+v2=s/t。

4.追及问题: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追逐,求解追及时间、距离等问题。

解题方法:利用相对速度的概念,设追及时间为t,则追及距离等于速度差乘以时间,即v1-v2=s/t。

5.比例行程问题:物体在两种不同速度下行驶相同距离,求解速度比等问题。

解题方法:设两种速度分别为v1和v2,行驶时间为t1和t2,则v1/v2=t2/t1。

6.往返行程问题:物体在往返过程中,求解总时间、总路程等问题。

解题方法:将往返过程分为两个单程,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求解。

三、解题技巧与策略1.画图辅助:对于复杂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更好地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2.设立未知量:根据题意,设定合适的未知量,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3.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要保持单位一致,便于计算。

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单人单程: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km/h提高到10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3h。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x/80 h,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x/100 h。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减去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等于缩短的时间3 h。

列出方程】x/80 - x/100 = 3.例2:某铁路桥长1000 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 ___,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 s。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设火车的速度为x m/s,火车的长度为y m,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100060x1000y40x等量关系式】火车1 ___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火车40 s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60x = 1000 + y40x = 1000 - y举一反三:1.___家和学校相距15 km。

___从家出发到学校,___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 m/min,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20 ___。

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40 km/h,求___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260 km。

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

(精确到1 km/h)3.徐州至上海的铁路里程为650 km,从徐州乘“C”字头列车A,“D”字头列车B都可直达上海,已知A车的速度为B车的2倍,且行驶的时间比B车少2.5 h。

行程问题 九大题型 与 五大方法 附行程问题典型例题

行程问题 九大题型 与 五大方法  附行程问题典型例题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

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

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

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

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行程问题公式目录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解题关键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项难点和重点。

在七年级,行程问题主要是围绕着“速度、时间、距离”这三个方面展开。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介绍七年级行程问题的知识点。

一、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通常用“v”表示。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

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这也是七年级行程问题计算的基本公式。

二、距离的概念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长度,通常用“s”表示。

距离的单位和速度的单位相同,同样有米(m)、千米(km)等。

距离的计算公式为:距离=速度×时间,即s=v×t。

三、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长度,通常用“t”表示。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时间的计算公式为:时间=距离÷速度,即t=s÷v。

四、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在行程问题中,如果速度不变,则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的瞬时速度。

五、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1.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距离根据公式s=v×t,可以得到距离。

例如,某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距离。

解题步骤:s=60×2=120(km),所以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km。

2.已知距离和时间,求速度根据公式v=s÷t,可以得到速度。

例如,某辆汽车行驶了150km,耗时2.5小时,求它的速度。

解题步骤:v=150÷2.5=60(km/h),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km/h。

3.已知速度和距离,求时间根据公式t=s÷v,可以得到时间。

例如,某辆汽车行驶了180km,速度为70km/h,求它行驶的时间。

解题步骤:t=180÷70≈2.57(h),所以汽车行驶的时间为2.57小时。

初一行程问题及解答

初一行程问题及解答

初一行程问题及解答1.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行驶需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行驶速度用方程解应用题2.甲,乙两站相距36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慢车先开出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开几小时与快车相遇用方程解应用题3.一个人从甲村走到乙村.如果他每小时走4千米,那么走到预定的时间,离乙村还有0.5千米;如果他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比一定时间少用半小时就可以到达乙村.求预定时间是多少小时,甲村到一寸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用方程解应用题4.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突然一号队员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调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和.一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和,经过多长时间用方程解应用题5.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返回时因事绕道而行,比去时多走8千米的路.虽然行车的速度增加到每小时12千米,但比去时还多用了10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6.甲、乙两站相距38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慢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开出多长时间后与快车相遇7.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行进速度是5千米/时,走了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按原路返回学校报信,然后他随即追赶队伍,通讯员的速度是14千米/时,他距部队6千米处追上队伍.问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多少8.某人原计划骑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A第到B地,这样便可在规定的时间到达,但他因有事将原计划出发的时间推迟了20分钟,只好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比规定的时间早4分钟到B地,求AB两地距离.9.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车长150米;乙列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车长120米.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需多少时间10.矿山爆破为了确保安全,点燃引火线后人要在爆破前转移到30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每秒,人离开的速度是5米/秒,问引火线至少需要多少厘米11.甲,乙两人相距22.5千米,且分别以2.5km/h相向而行,同时甲所带的小狗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奔向乙,小狗遇乙后立即回头奔向甲,遇甲后又奔向乙,……直到甲乙相遇,求小狗所走的路程.12.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区野营,一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二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的来回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问联络员骑了多少路答案1.设轮船静水中速度为X则x+24=x-25 得X=182.设为X小时相遇则72x+2548/60+48x=360 得X3.设预定时间为X4x+0.5=5x-0.5 得X甲乙距离:4x+0.54.设X则35x+x-10/4545=105.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则:x/10=x+8/12-1/66x=5x+8-10x=30 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千米6.设慢车开出X小时后与快车相遇,则 48X+72X-25/60=380 X=41/127.设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X千米,则 X-6-45/514=X-6+45 X=1018.设AB两地距是X千米,则 X/12=X/15+20/60+4/60 X=249.设需X小时,则 60+75X=150+120/1000 X=0.00210.设需要X厘米,则 X/0.8=3000/5 X=48011.设小狗所走的路程为X千米,则 X/7.5=22.5/2.52 X=33.7512.设二班追上一班用了x小时,得:4x+1=6x13.解,得:x=2 联络员骑的路程为212=24千米。

【学霸笔记】-行程问题知识点汇总

【学霸笔记】-行程问题知识点汇总

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每年都会考,有难题,但是60%以上是中等题、简单题,40%是难题,特别难、特别绕的题目可以不做,但是简单题、中等题要掌握。

1.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考查题型:(1)基础行程:基本公式考查:路程=速度*时间。

(2)相对行程。

(3)比例行程。

【例1】(2019河南)某隧道长1500米,有一列长150米的火车通过这条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花费的时间为5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A.43.2秒B.40.9秒C.38.3秒D.37.5秒【解析】例1.画图分析,蓝色部分为1500米的隧道,火车的长度是150米,完全通过隧道即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以车头为标准衡量,所走的路程=1500+150=1650米,S=V*t→V=S/t=1650/50=33米/秒。

求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即车尾完全进入隧道,到车头马上离开隧道,以车头为标准衡量,所走的路程=1500-150=1350米,t=1350/33≈40.9,对应B项。

【选B】【注意】量距离时,要么都看车头,要么都看车尾,参考系要一致。

【知识点】基础行程:1.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2.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V=2*V1*V2/(V1+V2)。

(1)如有A、B两个城市,一个人从A到B的速度为V1,从B到A的速度为V2,问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设A到B单程的路程为S,平均速度=2S÷[(S/V1)+(S/V2)]=2*V1*V2/(V1+V2)。

(2)常适用于:直线往返、上下坡往返。

【例2】(2018事业单位联考)运输工人将装满原材料的推车从库房推往厂房,并将空车推回库房。

推车装满原材料和空车时,工人推车行走的速度分别为72米/分和120米/分,不计装卸材料的时间,累计8小时正好可以推车30个来回。

问库房到厂房的距离为多少米?A.480B.540C.720D.900【解析】例2.将推车从库房推到厂房,再从厂房推回库房,为往返的路程。

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行程问题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相遇到相离所用时间=两火车车车身长度之和÷两车速度之和两火车同向而行:快车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例卷详解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行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而乙的速度立是甲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14,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较短距即减少15离)100米,那么这条环行跑道的周长是______米;2.两块手表走时一快一慢,快表每9小时比标准表快3分钟,慢表每7小时比标准表慢3分钟。

现在把快表指示时间调成是8:15,慢表指示时间调成8:31,那么两表第一次指示的相同时刻是___:___;3.一艘船在一条河里5个小时往返2次,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行4千米,水速为2千米/小时,那么第三小时船行了_____千米;4.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到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丢在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80=-x x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yx y x 100040100060举一反三: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

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

(精确到h km /1)3.徐州至上海的铁路里程为km 650,从徐州乘”C “字头列车A ,”D ”字头列车B 都可直达上海,已知A 车的速度为B 车的2倍,且行驶的时间比B 车少h 5.2.求A 车的速度及行驶时间。

(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双人行程问题,其实这题的类型可归结于例1的类型,把B 车的速度看成是A 提速后的速度,是不是也可看成单人单程的问题呀!)4.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用15秒的时间通过了一个长300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

又知其间在隧道顶部的一盏固定的灯发出的一束光垂直照射火车2.5秒,(光速s m /1038⨯=)1)求这列火车的长度2)如果这列火车用25秒的时间通过了另一个隧道,求这个隧道的长2.单人双程(等量关系式:来时的路程=回时的路程):例1:某校组织学生乘汽车去自然保护区野营,先以h km /60的速度走平路,后又以h km /30的速度爬坡,共用了h 5.6;返回时汽车以h km /40的速度下坡,又以h km /50的速度走平路,共用了h 6.学校距自然保护区有多远。

【分析】如果设学校距自然保护区为x km ,由题目条件:去时用了h 5.6,则有些同学会认为总的速度为h km x /5.6,然后用去时走平路的速度+去时爬坡的速度=总的速度,得出方程5.63060x =+,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因为速度是不能相加的。

不妨设平路的长度为x km ,坡路的长度为y km ,则去时走平路用了h x 60,去时爬坡用了h y 30,而去时总共用了h 5.6,这时,时间是可以相加的;回来时汽车下坡用了h y 40,回来时走平路用了50x ,而回来时总共用了h 6.则学校到自然保护区的距离为km y x )(+。

【等量关系式】去时走平路用的时间+去时爬坡用的时间=去时用的总时间 回来时走平路用的时间+回来时爬坡用的时间=回来时用的总时间 【列出方程组】640505.63060=+=+y x y x 注:单人双程的行程问题抓住来时的路程=回时的路程、路程=速度×时间,再把单人单程的行程问题练练熟就ok 了,题型跟单人单程的题型差不多,把上面的例题弄懂,这里就不多做练习了。

3.双人行程:(Ⅰ)单块应用:只单个应用同向而行或背向而行或相向而行或追击问题。

1)同时同地同向而行:A,B 两事物同时同地沿同一个方向行驶例:甲车的速度为h km /60,乙车的速度为h km /80,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

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km 280。

【分析】如果设经过x h 后两车相距km 280,则甲走的路程为xkm 60,乙走的路程为xkm 80,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乙甲 280km【等量关系式】甲车行驶的距离+280=乙车行驶的距离【列出方程】x x 28028060=+2)同时同地背向而行:A ,B 两事物同时同地沿相反方向行驶例:甲车的速度为h km /60,乙车的速度为h km /80,两车同时同地出发,背向而行。

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km 280。

【分析】如果设经过x h 后两车相距km 280,则甲走的路程为xkm 60,乙走的路程为xkm 80,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甲 乙280 km【等量关系式】甲车行驶的距离+乙车行驶的距离=280【列出方程】2808060=+x x3)同时相向而行(相遇问题):例:甲,乙两人在相距km 10的A,B 两地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倍,两人同时处发h 5.1后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分析】如果设甲的速度为h xkm /,则乙的速度为h xkm /2,甲走过的路程为x 5.1km ,乙走过的路程为x 25.1⨯km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甲 乙280 km【等量关系式】甲车行驶的距离+乙车行驶的距离=10【列出方程】1025.15.1=⨯+x x4)追及问题:例:一对学生从学校步行去博物馆,他们以h km /5的速度行进min 24后,一名教师骑自行车以h km /15的速度按原路追赶学生队伍。

这名教师从出发到途中与学生队伍会合共用了多少时间?【分析】如果设这名教师从出发到途中与学生队伍会合共用了x h ,则教师走过的路程为x 15km ,学生走过的路程为教师出发前走过的路程加上教师出发后走过的路程,而学生在教师出发前走过的路程为km 60245⨯,学生在教师出发后走过的路程为x 5km ,又由于教师走过的路程等于学生走过的路程。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学生 教师师出发后走过的路程 【列出方程】x x 56024515+⨯=5)不同时同地同向而行(与追击问题相似):例:甲,乙两人都从A 地出发到B 地,甲出发h 1后乙才从A 地出发,乙出发h 3后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 地,已知乙的速度为h km /50,问,甲的速度为多少?【分析】如果设甲的速度为x h km /,则乙出发前甲走过的路程为x km ,乙出发后甲走过的路程为x 3km ,甲走过的路程等于乙出发前甲走过的路程加上乙出发后甲走过的路程,而乙走过的路程为km 350⨯,甲走过的路程等于乙走过的路程。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等量关系式】乙走过的路程=乙出发前甲走过的路程加上乙出发后甲走过的路程【列出方程】x x 3350+=⨯6)不同时相向而行例:甲,乙两站相距km 448,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速度为h km /60;一列快车从乙站出发,速度为h km /100。

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出发min 32,快车开出后多少时间两车相遇?【分析】如果设快车开出后x h 两车相遇,则慢车走过的路程为60326060⨯+x km ,快车走过的路程为100x km 。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快车448km【等量关系式】总路程=快车出发前慢车走过的路程+快车出发后慢车走过的路程+快车走过的路程【列出方程】x x 10060603260448++⨯= 注:涉及此类问题的还有同时不同地同向而行、不同时不同地背向而行、不同时不同地同向而行、不同时不同地背向而行,与上面解法类似,只要画出示意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不再一一给出解答了,此类问题会在后面练习中给出习题。

(Ⅱ)结合应用:把同向而行、背向而行、相向而行、追击问题两两结合起来应用。

1) 相向而行+背向而行例:A ,B 两地相距km 36,小明从A 地骑自行车到B 地,小丽从B 地骑自行车到A 地,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h 1后两人相遇;再过h 5.0,小明余下的路程是小丽余下的路程的2倍。

小明和小丽骑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如果设小明骑车的速度为x ,小丽骑车的速度为y ,相遇前小明走过的路程为x ,小丽走过的路程为y ;相遇后两人背向而行,小明走过的路程为x 5.0,小丽走过的路程为y 5.0。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小明 小丽相遇前B【等量关系式】相遇前小明走过的路程+相遇前小丽走过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后小明余下的路程=2×相遇后小丽余下的路程【列出方程组】⎩⎨⎧-⨯=-=+)5.0(25.036y x x y y x2)同向而行+相向而行例: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

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其他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分析】由题意“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可知1号队员从离队到调转车头前的时间为h 4510,不妨设1号队员从调转车头到与其他队员重新回合的时间为x h 。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110km【等量关系式】1号队员从离队到调转车头这段时间所有队员走的路程+1号队员从调转车头到与其他队员重新回合这段时间内所有队员走的路程+1号队员从调转车头到与其他队员重新回合这段时间内1号队员走的路程=10。

【列出方程】104535451035=++⨯x x 注:涉及此类问题的还有同向而行+相背而行、追及+同向而行、追及+相背而行、追及+相向而行,只要把它们分成单个类型,按照题意一步一步求解,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此类问题会在后面练习中给出习题。

举一反三:1.甲,乙两人从楼底爬楼梯到楼顶,甲平均每分钟爬楼梯40级,乙平均每分钟爬楼梯50级,甲先出发min 2,结果两人同时到达楼顶。

问从楼底到楼顶共有楼梯多少级?2甲,乙两人在相距m 100的两地相背而行,min 30后甲,乙两人相距km 4,已知甲的速度为min /60m ,求乙的速度。

3.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