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学设计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血液与血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医学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在作业完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不求甚解,缺乏钻研精神。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我认为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血液与血型”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出血液与血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管理上,我尽力保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纪律的监管不够严格,或者是因为课堂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我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管,并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血液与血型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然而,部分学生在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10第1节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4)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说出ABO血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
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输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后,学生知道了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血液,而血液又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人血涂片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的组成。
(2)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能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2)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而本节知识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流血和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的结果——化验单和血液的成分,学生一般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七、教学反思:亮点:1.本节课是血液循环的基础部分,又贴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对活跃;2.课堂结构相对完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师引导,生主体;4.在教学中能够强调考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了?师:(先确信同学们的观测能力)血液没有凝固是因为在新奇血液中加入了几滴抗凝剂(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甲试管内分层的血液(收好另一试管,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摸索以下问题:①分几层?②各层有何区别?生:(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觉新问题)淡黄色、半透亮的血浆层和红色的红细胞层专门易观看鉴别,在两层交界处的一层专门薄的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不易被发觉。
(可通过挂图关心学生进行观看)师:同学们看到了几层?什么缘故会显现分层现象?生:看到了3层,由于不同的物质轻重不一样,因此会显现分层现象。
师:专门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层中有什么物质,最上层是什么颜色?生:淡黄色。
师:对,这一层是血浆,占到了血液体积的55%,血浆中含有哪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
生:(自学,归纳总结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师:展现血浆成分及功能的扇形模式图(图10-1)。
(用较直观的几何图形加深同学们对血浆的认识)师:血液分层后的白色中间薄层和红色下层均是血细胞,要想了解这几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请看图(展现《人体血细胞》的挂图)。
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图解,同学对3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了大致的印象。
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看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在学生动手前一定要交代清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注意学生显微镜操作的规范性。
生:观看涂片,并讨论如下问题:(1)哪种血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区别红细胞与白细胞?(3)你看到了血小板吗?(4)血液为何是红色的?师:围绕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3种血细胞的数目、形状和结构特点。
数目形状结构特点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师:上述血细胞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何作用呢?假如它们的数量发生改变,。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难点:
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ppt
教学程序和内容
【含导入、新授、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进入课题
观察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
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X操作
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
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讲解、巡视、指导
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
展示几X化验单,分发给学生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
(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
讨论,交流
输血原则
巡视并适时指导
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我过无偿献血制度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
贫血的概念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
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
了解发炎
讲解什么是发炎
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与凝血
巡回演示比较
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10—1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或亲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2、教师准备:新鲜的鸡血做“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所需的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3、FLASH:血液的组成4、视频文件:(1)人的血液构成;(2)白血球的功能;(3)白细胞吞噬细菌;(4)血液中的红细胞。
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 .B . 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C . 运输养料和废物D .2、血液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 .红细胞B .血红蛋白C .养料D .二氧化碳 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4、下列细胞中能能吞噬病菌的是 ( )A .红细胞B .脂肪细胞C .白细胞D .精细胞 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血小板和白细胞 C .血小板和红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6、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 、B 、C 、D 四支试管中,其中A 、B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 、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7A .血浆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作业 板书设计10—1 血液和血型白细胞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组成;2.掌握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3.了解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4.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1.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血液的作用和组成教学内容1.血液的定义;2.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3.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让学生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液涂片,理解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2. 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教学内容1.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Rh血型系统的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让学生观察血型鉴定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方法;3.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Rh血型系统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3.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1.小组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探究其他动物的血型;2.综合练习:练习血型鉴定,巩固学生对ABO血型系统的掌握。
教学步骤1.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其他动物的血型;2.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并进行类比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血液和血型的基本概念;2.观察法:通过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和血型的特点;3.探究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血型鉴定综合练习,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血液和血型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对血液的组成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2.在课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避免知识过于抽象和深奥,注重案例和实例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1)
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目标达成:1、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标准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胖胖最近要减肥,请你帮他选出最正确的减肥方法〔〕A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B 到药店买减肥药C 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D 适量的锻炼加合理膳食2、以下表达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晚饭不能吃得太饱B 已变质的食物必须在锅内蒸煮后,才能食用C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体育锻炼D 新鲜的蘑菇一般含有毒的物质较多3.以下不符合饮食习惯的是〔〕A.食物多样性,不挑食B.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C.饭后加强运动,以帮助消化D.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阅读教材38—39页,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答复1.当身体某一局部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2.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3.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4.什么叫贫血?5.红细胞的组成?6.血小板的作用?学生思考答复【合作探究】1、血液的功能学生阅读教材39—40页,观察血涂片,血常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血液的功能及异常情况。
2、血液的成分【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分析诊断结果,哪项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
患者检查工程检查结果诊断结果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12/LB 白细胞计数〔WBC〕15×109/LC 血小板计数〔PLT〕0.5×1011/LD 血红蛋白〔HB〕90 g/L2、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强化训练】1、各种血细胞的作用、数量、功能等2、教材课后习题1、2、3【归纳总结】1、指出重点2、归纳整理【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和思考,避免抄袭现象。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设计动画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和血浆成分,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血型和输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血型配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同血型间的兼容性,加深对血型分类的记忆。
2.学生对血型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实验前的培训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献血等公益活动有一定了解,但参与度不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一个关于血型遗传的小研究,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血型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献血活动,记录参与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和血型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5.创设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
-设计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6.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知识掌握,也关注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相关视频图片素材;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章前引入。
【教师】要致富先修路,条条交通运输线满足了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其实,在我们人体内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它们将我们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呼吸系统中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从这节课起我们将进入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一)血液的组成课前布置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完成有关于血液分层的实验,课上展示实验,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并回答讨论题,从而总结出血液的组成。
小实验:将一定量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1号和装有抗凝剂的2号试管,静止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2号试管分了几层? 各层呈什么颜色?3.通过你们的预习能说出各层血液的名称吗?4.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5.分析血浆的成分与功能。
【教师】展示图片资源《血浆的成分及功能》并进行总结。
(二)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1.红细胞展示实验视频素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交流讨论:(1)人血永久涂片中有几种类型细胞?(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什么特点?(3)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教师总结: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且富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能够帮助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血液和血型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重点知识。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欢迎阅读。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消除学生对血液的恐惧,加强学生对血液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重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
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安排了资料分析和一个分组合作的活动。
如何组织好小组讨论,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阐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理性认识。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所学知识,巩固重点。
三媒体平台1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流动的组织——血液)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欣赏一张图片(立交桥、桥上许多来往的车辆、车上的人和货物),城市中每天都有许多繁忙的运输线,运输线上运动的车辆就将人和物品运输到相应的地点。
而在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下,你的身体里(手比身体)同样也有着一条条繁忙的运输路线(请看,展示PPT),遍布全身的血管;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就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气,运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并将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2.课前热身现在有三种液体供你选择,分别是血液、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注射液,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选择哪种液体对失血过多的病人进行抢救呢?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血液中有大量能够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物质,血液又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2)双边互动互动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课本第59页),辅助以课件和对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说出ABO血型类型及鉴定过程。
教学重点: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说明血液鉴定过程并完成实验。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这样,我们便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急需输血你能为受伤旅客献血吗?三、提出问题1、分组讨论。
2、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1)献血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2)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定献血者的血型是否能献给伤者?(3)人的一次性输血量的范围是多少?(4)献血对人体有影响吗?四.解决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性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997年12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图10一4),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要进行血液鉴定。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血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血型。
血型可分为A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
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即A型血液的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即B型血液的血清)鉴定人的血型。
(新)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3)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标准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三、教学难点: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和血型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2、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学技能,培养学素养。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根本特征制定教学重点为: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依据学情学生对无性生殖没有接触到所以重点指导酵母菌出芽生殖过程建立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教学难点为: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对无性生殖没有接触到所以重点指导酵母菌出芽生殖过程建立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我想我说”“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第2课时(血型鉴定和输血)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一、㈠知识目标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二、㈠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㈡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㈠教师准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书写教案。
(新)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公开课(教案)word版(2)
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3、说出输血的意义目标达成:1、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标准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学生自主展示【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血型学生阅读教材40—42页,提出问题:血型分几种类型?划分的依据2 输血的意义【合作探究】1、输血学生阅读42—43页,提出问题:输血的原则2、输血的意义【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学生自主探讨生活中病例,讨论研究2、【强化训练】1、课后习题1、2、3、4、5、62、导学练习册检测提升局部练习。
【归纳总结】1、指出重点2、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2〕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目标达成: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学生展示【创境激趣】人体所需的氧气来自空气。
空气中不仅有氧气,还有氮气和二氧化碳等【自学导航】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出示图表: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有什么变化呢?【合作探究】1、学生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提升】学生答复上述问题【强化训练】1、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吗?2、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交换:1、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肺泡氧气毛细血管二氧化碳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毛细血管氧气。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血液和血型》教案教案师:血液分层后的白色中间薄层和红色下层均是血细胞,要想了解这几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请看图(展示《人体血细胞》的挂图)。
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图解,同学对3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有了大致的印象。
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在学生动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注意学生显微镜操作的规范性。
生:观察涂片,并讨论如下问题:(1)哪种血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区别红细胞与白细胞?(3)你看到了血小板吗?(4)血液为何是红色的?师:围绕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3种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和结构特点。
数目形态结构特点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师:上述血细胞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何作用呢?如果它们的数量发生改变,对我们的健康会有影响吗?请看屏幕(播放CAI课件:用flash制作的动画《红细胞运输氧》、《白细胞吞噬病毒》、《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生:看完视频动画后,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出3种血细胞的功能(填写上表的最后一项)。
师:让同学们联系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发炎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红细胞和血细胞功能的理解。
另外还可补充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此时可展示我国成年人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图表)。
检查项目正常参考值说明英文缩写中文名称RBC 红细胞计数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
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WBC白细胞计数(4.0~10)×109/L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
在药物中毒、骨髓造。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将学习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每种血细胞的功能。此外,学生将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学习如何鉴定血型以及血型在医疗输血中的重要性。
二、拓展建议:
1.让学生阅读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加深对血液与血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视频的内容,讨论实验原理和血型的鉴定方法。
3.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例如,在家中尝试鉴定自己的血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与血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虚拟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学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加深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认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血液成分的分离实验。
3.互动式教学: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问、讨论和解答疑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起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血型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流程
答案:血型的鉴定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玻片法是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的反应来鉴定血型;试管法是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在试管中的凝集反应来鉴定血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基因来鉴定血型。
6.组织学生参观血站或医院输血科,了解血液采集、分离和输血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我想我说”“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第2课时(血型鉴定和输血)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
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
病提供科学依据。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㈡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书写教案。
㈡学生准备
1.预习。
2.完成同步导学课前预习的相关题目。
【教学流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血液属于什么组织?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然后请同学观察课本38页图10-1 血液的分层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观察一下人的血涂片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39课文相关内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最多较多较少
形态结构功能1.成熟的无核,呈双凹
圆饼状。
2.含血红蛋白,呈现红
色,能运输氧气。
1.体积比红
细胞大。
2.有核,种
类繁多。
1.体积最小,无核。
2.可以止血并加速
凝血。
活动三: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方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然后教师解读“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成果检测
1.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运走细胞产生的_________等废物。
2.血液是由_________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其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它具有
功能。
3.当血液里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出现贫血,应多吃含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4.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_________增多的现象。
5.在血细胞中,有些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四、布置课后作业。
(同步导学20-21页13-23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合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分层现象
(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2、人血涂片的观察
蛋白含量过少(少于100g/L),人就会出现贫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