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18初一历史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1课秦王扫六合

2018初一历史教案设计与反思第11课秦王扫六合

学校课题秦王扫六合授课人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具电子白板原设计者授课时间10.2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王扫六合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王扫六合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师:引导学生讲故事,读诗歌然后总结导入新课。
生:讲述故事,读悟诗歌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1.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统一六国有什么意义?
2.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3.秦朝统一文字、货币以后,全国通用的文字、货币是什么?
4.秦朝为什么修筑长城?东西起点是什么?灵渠的修筑有何作用?
秦王统一六国后,如你是秦王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大臣你如何建议?
2.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秦统一前,各地的货币都不一样,我们设想下如果赵国的商人去齐国做生意需准备齐币,而如又去楚国需带上楚钱,这样做生意方不方便呀?
(2)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都不相同,这样好不好呢?我们来看书后的“自由阅读卡”,算一算,这种说法对不对
(2)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巩固小结:学习了秦朝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的重要作用?
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从秦国与六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军事条件、政治条件的对比及秦王本人的素养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出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然后组内成员补充说明,最后小组以外的成员再加以补充。
师:出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秦王扫六合教案(详案)

秦王扫六合教案(详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初一历史邓方新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的结束,下启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开始,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2.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教学过程四、课前提问问题1:战国七雄指哪几个诸侯国?问题2: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五、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意思就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对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播放描述秦国经过争战,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的视频《秦》。

六、讲授新课设计意图:每讲授一个问题前,先让学生自学,找出问题答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归纳总结,以齐读、穿插故事、结合图片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商鞅变法又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请同学阅读56页这一自然段,了解一下秦的统一过程。

提问:在什么时间,谁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什么?都城在哪?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答案: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蠃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初中历史交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初中历史交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初中历史交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的结束,下启__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开始,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2.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1.知识目标
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格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心得,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

(3)认识到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2.难点:“焚书坑儒”;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秦王扫六合评课稿

秦王扫六合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10课《秦王扫六合》.我将从: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2)能力目标:归纳并试评秦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把遥远的历史和“我”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历史有切身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和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统一也是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任何人和势力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的分裂状态,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统则强,分则弱”,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祖国”是每个炎黄子孙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王青 教学反思

王青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青州市弥河初级中学王青《秦王扫六合》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课文,它叙述了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历程。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七年级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很难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

回顾战国七雄并再次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为“秦国灭六国”做铺垫。

注意图文结合。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历史必须注意图文结合,例如秦始皇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疆域等,用图表展示,形象直观,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角,强调自学,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本着这种理念,本课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

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教师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差很远,今后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1、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授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把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角,强调自学,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本着这种理念,本课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课件展示。

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

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

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违背,今后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回顾教材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期?最终的是谁结束了这一状况?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阅读教材P56—60,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二)局部揣摩:预习任务一:预读教材第56页完成并记住秦朝统一的时间、人物和都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1. 引言历史学科是培养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现在的把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这一章节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统一的秦朝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转折点。

本次课后反思旨在回顾和总结我们在这一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同时,也对自己在学习历史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 知识回顾《秦王扫六合》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创建统一的秦朝的历史事件。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关键点:2.1. 秦王如何一统六国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秦始皇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统一六个诸侯国。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法律制度、设置郡县制、实行统一的文字和货币等,秦始皇成功地将六个诸侯国统一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2.2. 秦朝对于历史的影响这一部分介绍了秦始皇将现有的文字规范化为统一的小篆,并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系统,这些措施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其他有关秦朝的知识在这个章节中,我们还学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以及兵马俑的历史价值等。

3. 课后思考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秦朝的知识,但我们也需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和思考点,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并进一步探讨。

3.1. 统一是否总是好事?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统一了六个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朝代。

然而,统一是否总是好事呢?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可选择的方法?3.2. 秦朝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秦朝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包括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

除此之外,秦朝还对后来的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些影响?3.3.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的统治虽然一度统一了六个诸侯国,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百姓生活不幸、文化的破坏等。

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统治成就和问题?4. 结语通过《秦王扫六合》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统一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及点评(含五篇)

7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及点评(含五篇)

7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及点评(含五篇)第一篇:7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及点评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及点评编者按:本课例是在潍坊市2011年暑期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中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教师为山东省寿光市的郎杰老师。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掌握秦始皇加强统一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历史情景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秦朝加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学习难点】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学习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我们来为一位影响中国的最佳帝王颁奖,他就是秦始皇。

那么他对中国到底有多大的贡献,为什么寄予他这么高的荣誉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自己先来了解秦皇从建国到治国的伟业。

在学习中,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把有关秦皇的重要知识标出来。

(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约10分钟后)师:好,现在大家已自学完了秦皇的伟业,下面请同学们来列举一下秦皇的丰功伟绩。

师:出示幻灯片: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

(老师演示、提问)为什么秦能灭掉六国?他比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生回答:师总结:根据你们的答案,老师把原因概括为一个字:“强”,强大的军事、强盛的经济、强有力的干将、强势的帝王,还有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的愿望等等,这一系列因素加起来,秦灭六国已是大势所趋。

那么秦灭六国后改名为什么?哪一年?生回答。

师:继续演示幻灯片。

当时秦朝的版图已相当于现在版图的五分之一。

面对扩大了好几倍的版图,秦皇仍不满足,他继续南推北进,使秦朝的疆域更加广阔。

(展示幻灯片:秦朝疆域)(提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秦朝疆域的四至?生回答。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1)课题名称《秦王扫六合》科目高中历史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景。

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结论,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勇于献身的人生态度。

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质疑和解疑获取历史信息。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立课程意识,深入挖掘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三、知识与技能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焚书坑儒”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师参考书、教材《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师生齐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教学活动2(二)探究合作实现统一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秦兼并六国的时间及过程,再现兼并战争场面。

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初中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

初中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

初中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课后反思崇化中学陈晖七年级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是本册的重点课文,它叙述了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历程。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七年级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很难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的联系起来。

因此我在教学本文时,力求做到四个结合:一、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

从历史的沿革来看,本课应该紧接第六课,在叙述了春秋战国后,接着就是秦的统一。

而教材的编排是讲了春秋战国以后,又讲了这一时期的变革和文化,到第十课才叙述秦的统一,所以,空间跳跃大,在学习本文时,一定要做好知识连结,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线索。

二、文史知识的结合。

恰当地运用一些文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引用《三字经》、李白、杜牧的诗,使学生知道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才实现的。

文史不分家,学生读一读史诗,再读一读史实,相得益彰,可以增强历史的趣味性。

三、图文结合。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历史必须注意图文结合,例如秦始皇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疆域等,用图表展示,形象直观,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四、把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一点可以说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

学历史不是为了炫耀聊天,别人说你懂的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不是为了考试。

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现实问题。

培根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

明确的道出了学习历史的意义。

我教学《秦王扫六合》一文,突出了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对秦始皇统一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讨论归纳;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的讨论,对焚书坑儒的评价,以及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等,都是学习能力的训练。

本次教学活动,收获很大: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他们处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阅读、电视电脑无时不刻不在充斥他们的头脑,只要经老师一点拨,引导得法,他们的知识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相关事件组合在一起。

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统一的主线,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2.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脑筋”,学会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如何准确评价焚书坑儒。

处理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实行讨论探究,最后由一名代表概括发言。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和“秦始皇”的人物画像。

这两幅图片讲述我国历史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二)新课讲授1.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课文。

(5-8分钟)2.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

(5分钟)3.提问:(1)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2)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3)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4)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4.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实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5.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长远影响?6.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实行概括发言后。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发布者:夏庆【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

因为这个单元是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又是中国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建立的开始,而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用,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秦巩团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突破: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演短剧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统一的原因和作用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统一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其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难点突破: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初一的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事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这个学科,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更不具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策略】教法:历史五步情趣法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观体验法、搜集信息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演讲式提问秦国在秦孝公死去之后,主持变法的商鞅被守旧势力车裂而死。

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们的理由。

商鞅为变法而流血牺牲这件事给了你们哪些启示?商鞅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为后来赢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主线,改变以往预先设定课程的做法,侧重生成性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多方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中尽
最大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效果的
生成。

如在预习这一环节,教师没有设定任何预习提纲,而是让学
生自己去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知识框架,并
通过交互心得和疑问不断完善了对本课的所学。

又如小组合作选择秦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个
进行展开讨论和点评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各种突显学生个性
和创造性的思维不断生成,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事实证明,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
趣的事物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从而能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
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以及各种发散性思维的涌现,则充分说明教师采用生成性教学能
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和创造性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

自-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枣庄教研室曹孟河

自-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枣庄教研室曹孟河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时间: 2012年10月10日设计人:曹孟河单位:枣庄教研室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灭齐 (2)秦灭六国示意图(可剪辑视频):
教师:10年功夫,东方六国挨个儿被灭掉。

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定都咸阳,以一道冠冕堂皇的诏书,收结了从春秋以来五个半世纪的混战局面,同时宣告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

展示:
寡人以眇眇(意为渺小)之身,兴兵诛乱,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都)服,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秦王公元前221年的诏书
二、治国方略——“六王毕,四海一”
教师:秦王嬴政在睥睨古今,踌躇满志之余,觉得一切旧有的君主称号都不适用了。

那么,怎样的称号才能“称成功,传后世”、怎样的地位才能足以让嬴政在“六王毕”后,达到“四海一”呢?
师生共同完成:制作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说明:通过秦灭六国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和策略。

说明:通过亲王嬴政前221年的诏书,帮助学生认识其建立皇帝制度的原因。

皇帝
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授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3、本节课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课件展示。

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

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不过这一节课也有一些缺点。

教师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今后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对应着,就要求课件不能仅仅停留在演示这一层面上,要增强互动性。

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初一学生学习历史已将满2个月,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学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

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

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
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

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

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

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以上前一阶段历史教学反思,我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让实践之树常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