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
引 言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是否充分普及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达文明的标志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有好的特殊教育教师,才有好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特殊教育教师,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接受各级特殊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
2009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19489名残疾儿童在校接受教育,其中,63畅19%的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量达到四万多名②。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对象已从原来的感官障碍等显性障碍类型的残疾人对象向发展性障碍、学习障碍等隐性障碍类型的对象延展,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也从隔离、封闭、①②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1993】3号1993畅02畅13)。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0年12月19日。
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向融合的安置形式发展,特殊教育更与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紧密联系,这些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展特教,师资先行。
近年来,党和政府也加快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枟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枠中,将着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2009年,国务院枟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枠中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待遇等。
浅议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
学 三 新 的 时代 背 景 中也 面 临 着 困境 与 挑 战 。基 于 专 业 化 发 展 的 教 低 . 生 就 业 困难 。 年 制 专 科 特 殊 师 范 教 育 模 式 以 参 加 高 考
师教育培养模式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的 高 中毕 业 生 为 招生 对象 , 未 来 教 育 对 象 的 障碍 类 型 划 分 . 按
( 化学 院教育 系 黑龙 江 绥化 12 6 ) 绥 5 0 1
摘 要 : 殊教 育 师 资 培 养 问题 一 直 是 特 殊 教 育发 展 过 程 中讨 论 得 比 较 多的 问 题 , 是 难 以 解决 的 问题 , 1 7 特 也 自 8 4年 我 国 第一 所 特 殊 教 育 学校 成 立 直 到 现 在 , 国的 特 殊 教 育 师 资 培 养 一 直 以 特 殊 师 范教 育 为 主 。 但 是 随 着特 殊 教 育 的 发 展 , 终 我 在 身教 育 以及 教 师 专 业化 等教 育 理 念 的 影 响 下 , 有 一 次 性 、 结 性 的 职 前 教 育 特 色 的特 殊 师 范 教 育 面 临 着严 重 的 困 境 。 带 终 已经
能 聋 智 需 求 量 急 剧 增 加 , 殊 师 范 教 育 成 为 特 殊 教 育 师 资 培 训 的 主 养 具 有 大 学 专 科 程 度 的 , 胜 任 盲 、 、 障 等 特 殊 学 校 教 育 特 随着 特 殊 教 育 的 发展 . 年 制 专 科 的 培 养 模 式 逐 五 体 。 中等 特 殊 师 范 、大 专 和 本 科 学 历 层 次 的 特 殊 师 范 教 育 培 教 学 的教 师 。 学 培 养 格 局 逐 步 形 成 。特 殊 师 范 教 育 有 着 自己鲜 明 的 特 色 .但在 渐 显 露 出弊 端 , 校 生 源 越 来 越 差 . 养 出来 的 师 资 学 历 层 次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发展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引言特殊教育是指为那些在智力、行为、情感、身体等方面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特殊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班级中,特殊教育教师普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此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
这种情况导致了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均衡,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缺乏培养机制和体系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机制和体系仍不完善。
相比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划和机构相对较少。
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培养路径和标准,各高校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数量有限,培养模式单一,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师资的多样化需求。
缺少实践机会和研究支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机会和研究支持相对不足。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
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和资源较少,无法充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方向建立综合培养体系为了改善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综合培养体系,包括培养路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设计。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教师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加大投入力度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需要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投入。
政府应当提高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加相应的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事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
引 言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是否充分普及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达文明的标志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有好的特殊教育教师,才有好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特殊教育教师,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接受各级特殊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
2009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19489名残疾儿童在校接受教育,其中,63畅19%的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量达到四万多名②。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对象已从原来的感官障碍等显性障碍类型的残疾人对象向发展性障碍、学习障碍等隐性障碍类型的对象延展,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也从隔离、封闭、①②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1993】3号1993畅02畅13)。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0年12月19日。
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向融合的安置形式发展,特殊教育更与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紧密联系,这些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展特教,师资先行。
近年来,党和政府也加快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枟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枠中,将着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2009年,国务院枟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枠中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待遇等。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PPT课件
7/20/2020
.
22
2.融合参与的课程模式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是基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群体多 样的异质性假设,而进行的整体融合式的设计。其 课程目标是让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参 与统一的基于普通课程框架的学习与学业评价。
二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探索时期19781987该阶段首先表现为理论移植性特点即开始翻译介绍国外特殊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以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次表现为政策规划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对我国特殊教育和课程发展作出规划强调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与研究三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时期1988年至今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成立
7/20/2020
.
3
1.特殊教育课程的内涵
定义:特殊需要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与安排的总和。
狭义:在我国,由于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仅限于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课程往往是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的同义语。
广义:而特殊教育课程是以教育对象为依据进行界定,其外延 既可包括不同教育安置形式的课程(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特 殊班,随班就读) ,也可包括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学前、初 等、中等、高等)。
7/20/2020
.
8
C.趋势
随着融合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隔离的特殊教育安 置模式逐渐融入普通教育。与此同时,特殊教育的 对象不断扩大,“有特殊教育需要”已远远超出盲、 聋、智障这老三类范围。基于这一背景,特殊教育 课程改革也开始了“回归”融合之路,使得平行分 立的课程模式逐渐被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所替代。
二是针对聋生可能的言语缺陷制定与义务教育教材相 关内容的教学指南。由于听力损失 91 分贝以下的聋生 经过早期的听力言语训练(即听能言语训练)可以获得 不同程度的口语和听能。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摘要: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策略三方面。
研究显现出视角比较开阔、内容较为详实、方法注重实证、队伍逐渐壮大的特点。
但研究还存在不足,应从创新方法、拓宽视野、优化团队等方面人手,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分类号:G7601 引言特殊教育教师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包括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一线教师,还包括培养从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师;狭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指前者,即在各类特殊学校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在普通学校中承担附设的各类特殊班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承担随班就读辅导的教师及相关训练员。
本文所提的特殊教育教师是广义上的。
特殊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他们承担着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特教特办”,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012年9月20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规划目标,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期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这些要求给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在内的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绘制出了美好的未来发展蓝图。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迅速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关问题探讨
2020年第6期第36卷(总第47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 o.6,2020Vol.36Total No.474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关问题探讨郑晓坤、周翟2,刘津池3(1.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厦门特殊教育学校,福建厦门361009;3.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回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当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进一步指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应朝着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doi : 10.16083/ki. 1671 -1580.2020.06.004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6—0023—05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回顾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 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 来,对过去我们看得愈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 愈多。
”[11自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的教育探索之路就 如同近代的发展历史一样在艰难曲折中前行。
作为 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其师资的培养 在中华民族求独立、谋发展的背景下,经历了从萌 芽、发展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进人了新的时期,从而构建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回顾我国近代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历史不难 发现,其与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建立的特殊教育 机构或学校具有密切关系。
早期的特殊教育师资来 源主要是这些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基督 教传教士在华建立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则可被视 为我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开始的重要 标志,对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具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教师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和主要成果,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特殊教育教师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后,将概述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方向,包括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展望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特殊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与社会对特殊教育理解和接纳程度的提升密不可分。
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萌芽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教育刚刚起步,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附于普通师范教育,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机构。
此时,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主要以在职培训为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第二阶段: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初步形成期(1979-199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殊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也开始受到重视。
1983年,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成立,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开始走向专业化。
这一时期,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形成了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近十年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概况及改革思考
2 0 1 3年第 8期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8 , 2 01 3
强烈意愿 。
程” , 并 提 出 了“ 到2 0 2 0 年, 基本 实现市 ( 地 ) 和3 0 万
人 口 以上 、 残疾儿 童少年较多 的县( 市) 都 有 一 所 特
殊教育学 校” 的 具 体 目标 ; 广东 省的《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 》 也 提 出了“ 到2 0 1 2 年, 适龄残疾儿 童少年人学率力争达到9 7 %” 的具 体
目标 。
( 二) 有 助 于 满 足 并 保 障 特 殊 人 群 合 法 教 育 的 权
益 。特 殊 儿 童 具 有 与 其 他 正 常 儿 童 一 样 的独 立 生存 权 、 平 等受 教 育 权 和 适 当 的 工 作 权 。 由 于 特 殊 儿 童 属 于 弱 势 群 体 。 其 受 教 育 的 权 利 需 要 通 过 相 应 的 法 律 加 以 保 障 。 特 殊 教 育 对 特 殊 儿 童 成 长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方面的意义 : 1 . 帮 助 特 殊 儿 童构 建 全 面 发 展 的基 础 , 为 他 们 回归 主 流 社 会 打 下 坚 实 基 础 。2 . 促 进 特 殊 儿 童 内 在 潜 能 的 发 展 。 通 过 为 特 殊 儿 童 提 供 良 好 的 教
现第二障碍 。 研究 表明 。 对 于 已 有 某 方 面 缺 陷 的 孩 童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刘全礼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21期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1874年位于北京甘雨胡同的启明瞽目院——盲教育(即现在北京盲校的前身)。
1887年,在烟台的登州(现蓬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聋校。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人倡导智力落后教育,但并未建立弱智学校。
那时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主要是通过特殊学校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只是在个别地方有短时间的师范班。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事业的百废待兴,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也纳入到政府的相关工作中,20世纪50年代举办了几个聋教育的师资短训班之后,还在50年代末派三个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特殊教育。
正是这次留学生的派遣奠定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基础。
1981年,黑龙江的肇东师范学校首先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是我国新时期专门培养特殊教育一线师资的起点),1983年,山东泰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1982年,教育部等部门批文在南京设立特殊教育师范学校(1986年开始正式招生,其前主要是短训班),1985年,山东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建立(并于同年招生),之后,全国各地仅中师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单位就达到28家。
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特殊教育教研室,并于1986年建立特殊教育专业,招收我国第一届特殊教育师资片培训专业的本科学生。
以后,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属院校相继建立特殊教育专业。
1999年后,随着我国教师培养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各地师资培训的中等学校从中专向专科、本科升格,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走向了新的阶段。
二、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基本特点综观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从模式来看,具有下述基本特点。
(一)两种基本的培养模式一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存在于1981年第一个特殊教育师范班开设前的全国各地,至今仍旧存在。
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
2001年全国第三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因而,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研究也就成为特殊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众多学者、机构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并相继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使该项研究能健康发展。
一、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发展总趋势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加劳德特首次对聋校教师进行职前培训。
此后,各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学校、学院和机构,对特殊教育的师资进行职前职后培训。
①并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对师资教育进行改革。
近年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a)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如美国、菲律宾等;(2)特教师资培养形式、机构多样化;a)特教师资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4)普教特教师资培养一体化如英国;(5)培训机构与特殊学校合作化;(6)培训课程综合化、专业化;(7) 特教教师资格和在职培训法制化。
二、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研究专题(一)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目标和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目标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更重视特教教师的相关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1.国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目标和方向国内有些学者对欧美等国的特教师资培育目标和方向进行了专门研究。
我国学者马庆发研究认为,瑞士特教师资培训重心主要集中在职业性的培训,如与障碍学生家长的合作、社会的合作、促进意识及咨询意识等;关键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与不同需求、异常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参与学校发展的能力等;与此同时,未来特教师资的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己成为瑞士特教师资培养的重心转移。
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作者:张慧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1期摘要: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由于其施教对象情况相对复杂,需要具备特殊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技巧,所以对于此类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
高等院校所进行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会对特殊教育师资以及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笔者对多所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其特点,给出相应的经验以及启发,为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以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工作者;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78-02自1990年前后,我国融合了全球师资培训潮流,把教师专业化培训定位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从此便开始了接连不断的相关行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模式以及课堂设置,以达到充分了解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目的。
一、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分析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差异性。
其具体定位取决于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所以其培养标准也不尽相同。
其中最大的差异一般出现在本科教育水平和大专教育水平之间。
比如在重点本科院校中,很多大学的主要目标是进行具有创新能力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这与其院校的类型息息相关。
与之相比大专级别的院校所进行的一般是实用性较强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要拥有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可以担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任务。
第二,统一性。
具体目标视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不过素质目标以及职业目标基本相同。
各个高校培养的素质目标一般是: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巧,拥有进行特殊教育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科研、管理的基本技能。
各个高校培养的职业目标一般是:在各个形式特殊教育的机构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际工作[1]。
中国特殊教育学发展七十年回顾
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Modem Special Education (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19年第24期24* Issue 2019*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支持保障研究"(I6YJA880045)成果;国 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史” (AOA180016)之《共和国教育学70年:特殊教育学卷》的部分成果。
**王培峰,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政策、特殊教育哲学。
E-mail :wpf8010@ 。
中国特殊教育学发展七十年回顾'王培峰* **何侃$马建强'(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南京210038;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南京210038;3.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南京210038)[摘 要]特殊教育学学科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新中国建殳以来,特殊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始终围绕服务于贯彻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服务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建设特殊教育知识体系。
党和政府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政治驱动机制、法律法规强力规范的法治驱动机制、社会需要和公共参与飽社会驱动机制,是特殊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的内在驱动机制与路径。
70年来,特殊教育学发展在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和特殊教育发展改革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存在着学科建设目标不够清晰、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足等 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科史;特殊教育知识;基本思想;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G760特殊教育学科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特殊 教育知识相对独立的存在于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新 的学科知识。
从形成发展来看,特殊教育学科是在 基层特殊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高校教学与研究者为主体,在培养特殊教育人才活动中形成的, 并在服务人才培养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中壮大。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特殊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展开,以期为提升特殊教育师资水平提供参考。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政策,包括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资源不均衡、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分析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以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在规模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资源不均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影响了特殊教育的质量。
针对这些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优化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资源分配,提高边远地区特殊教育师资水平;2)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3)完善特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全方位监控特殊教育质量。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为提升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水平,应采取优化资源分配、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建设和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等措施。
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殊教育师资在残疾人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如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培训机会少等。
为了提升特殊教育师资水平,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化建议
泉1褊媸hsjsjy l t@163 .com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化建议◎沙鹏摘要巡回指导是指为了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由特殊学校充分利用其专业资源,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和承担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巡回指导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明确巡回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加强巡回指导教师的教育培训,完善巡回指导教师的制度建设可优化我国巡回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巡回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职责;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995 (2021) 02-0035-03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融合教育”的理念被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为:每名 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名儿童都应得到适宜的教 育,每名儿童都应得到最佳成长机会和对社会生活的 最佳适应。
在我国,融合教育主要体现为特殊儿童随 班就读这一形式。
[1]其中,巡回指导是融合教育支持保 障体系中的重要模式,巡回指导教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
[2]巡回指导是指为了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由特 殊学校充分利用其专业资源,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派出 专业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和承担随班就读的 普通学校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3] 1994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 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首次明确提出:县 级行政教育部门应当委派指导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 就读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4]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巡回指 导工作也更为系统与完善。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 (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 源中心,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巡回指导工作,并从提供 指导和支持服务的角度,对巡回指导教师的工作做出 了说明。
[5]巡回指导教师是随班就读工作主要的专业支 持力量,巡回指导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随班就读的效果。
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
障 碍 )多 重 障 碍 和 身 体 疲 弱 及 心 理 障 碍 (白 、 闭症 ) 。l 于 “ 碍 ” 词 , 界 卫 生 组 织 等 l关 障 一 世 和 18 年 国 际 障 碍 者 年 行 动 计 划 中 分 别 用 91 了三 个 词 加 以 区 别 : ar n :指 躯 体 的 、 i i mp me t ( 精 神 的 器 官 发 生 故 障 ) d ̄bly ( 指 i 、 i it : 是 i m.
维普资讯
第 l 4卷 第 2期
200 2年 3月
高 等 师 范 教 育 研 究
Te c e Ed cto Ree rh ah r ua n i sac
Vd 1 4,No 2 M a .2 0 r 0 2
特 殊 教 育 师 资 培 育 比 较 研 究
特殊 教 育 目 标 类 似 于 其 他 教 育 目标 一
报告 中 . 联合 国估 计 现在 世 界 上有 6亿 残疾
人 ,5岁 以 下 的 儿 童 为 1亿 5千 万 , 臻 教 1 受
样 , 到 国家 的 经 济 、 会 、 化 、 育 、 律 受 社 文 教 法 制 度 等 发 展 制 约 , 国 家 教 育 总 目标 和 教 育 受 对 象 、 平的影 响 。与此 同时还 受到 生产力 、 水
马 庆发
( 东师 范大学 , 海 华 上 20 6 ) 0 0 2
[ 要 1特 殊 教 育 事 业 发 晨的 成 败 关键 取决 于 拥 有 一 支蔼 足特 教 事 业 发 展数 量 . 有 高 素 质 摘 具
的 特教 师 资 队伍 , 特教 师 资 的 专业 化 发 展 和 培 育 途 径 的 多 元 化 、 度 化 及 其 国 际 台 作 化 则 是 我 而 制 国特 教 师 资 培 育必 然 选择 。 当代 国际 视 野 中 的特 教 师 资 培 育 经 验 和 途 径 为 我 国特 殊 教 育 的 发 展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_现状与走向
摘 要: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历经萌芽、探索和 发展三 个阶段。在 遵循传 统与现 代并重、本土 化与国 际
化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研究路 径下, 我国 特殊 教育 课程研 究主 要集中 对课 程设置 、课 程形 态、课程 开
发、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标准等课程问题进行了 探究。针对 研究路 径和课 程问题 研究, 提出特 殊教育 课 程研究的未来走向。
( 一) 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 1949- 1977)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萌芽期。其标志为我国政府改革相关学制, 新 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培育特殊儿童, 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针与任务, 编制教学计划, 修订教学大 纲, 编写部分特殊教育专用教材。如 1953 年颁布全国统一的新盲字和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50 年 代后期, 国家修订出#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 这成为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5 年再次进 行盲文改革, 确立 汉语双拼盲文!方案。由于该阶段主要致力于初等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以及教材的编写, 对特殊教育课程开发及其实施的研究缺少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所以一般把 该阶段看作是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 该时期课程研究的特点表现为萌芽性、政治性、依附性。萌芽性是指还没有专门化的关于特殊教育 课程的研究, 即使作为专门化的普通教育课程研究也仅处于初始阶段; 政治性是指特殊教育课程为政治 服务的本质表现比较明显; 依附性是指特殊教育还没有从普通教育脱离出来, 特殊教育课程研究还依附 于普通教育课程研究范畴。此外, 特殊教育课程研究依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亚领域进行, 还没有从教 学理论研究视域中解脱出来, 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学科范畴及核心命题。
现状以及课程的校别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等![ 7] 。特殊教育的课程问题及其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对 特殊教育课程基本命题和课程发展的时代主题两个层面。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案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案一、前言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案旨在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培养计划,以满足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
本方案依据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结合特殊教育专业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政治素质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 专业素质硬:系统掌握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需求。
3. 教育教学能力较强: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独立承担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4. 综合素质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1. 公共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语、计算机等。
2. 专业基础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特殊教育评估等。
3. 专业核心课程:视觉障碍教育、听力障碍教育、智力障碍教育、自闭症教育、言语障碍教育等。
4.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实践、课题研究、学术活动等。
四、培养途径1. 课堂教学:通过系统地传授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特殊教育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术活动参与度等。
2. 期末考试:对专业课程进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 实践环节:对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等环节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
六、持续改进1. 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求。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的开题报告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特殊教育也发展成为了一个关注程度较高的领域。
特殊教育指的是可能影响个体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各种障碍,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智力、言语、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由于特殊教育涉及到的障碍类型繁多,师资培养是其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进行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并对其演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探究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1)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2)现代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其变化(3)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原因和影响(4)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梳理相关资料,了解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历史和现状。
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
最后,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未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预期结果和价值1. 预期结果本文将以清晰、系统、全面的方式描述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包括影响其演变的因素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还将归纳总结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并以数据为支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和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演变过程,并为进一步研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将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和从业者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为实现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十七大以来,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还面临数量缺乏、教学能力与经验匮乏、教师资质偏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发展瓶颈。
2012
年《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等重大政策,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作为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选择“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题目,旨在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程梳理和反思,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揭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路径构想。
本研究借助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档案资料、政策法规文件、教育统计年鉴、各高校师资培养内部资料等,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史料和文献的梳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
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全面考察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几个部分。
导论部分。
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研究对象,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筑本论文的整体写作框架和基本思路,介绍了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
一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兴起与发展。
主要探讨了自西学东渐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早
期的曲折发展,到文革期间的断裂,寻求复兴和稳步发展的进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如何从早期发展的困窘状况,发展到形成了一些师资培养经验,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系统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受自身能力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揭示了背后推动和制约的原动力。
第二章,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初步形成(1978—1997)。
分别从我国特殊教育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培养模式的变迁,课程设置的发展等不同维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成因,阐述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和基本发展趋向。
第三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深化改革(1998—2016)。
本章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在教育一体化、融合教育、全纳教育开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召开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蕴、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培养、培训模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设和实施。
本文同时选取了2所部属和2所省属院校为案例,通过对上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进行文本分析,目的是更加直观地呈现我国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特点。
第四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程反思与国外借鉴。
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历程进行反思,揭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和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
视角,以美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为镜鉴,分析美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的资格准入制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并以美国N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总结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改革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第五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路径建构。
本章具体分析和详细阐述了我国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从移植走向本土化,吸收与自我发展的结合,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本土化生长,提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新构想:文化觉醒和关怀是中国特教育师资发展的必由之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是重点,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是趋势,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构建是基本手段,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能力从个体“他主——自主”建构是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