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 学生版
模型 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五种基本模型(学生版)
模型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模型种类多,其中有关中点的模型与垂直模型在前面的专题已经很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在重复.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①截长: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
如图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②补短:选取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进行延长,使得较短的两条线段共线并寻求解题突破。
如图所示,延长GC至N,使CN=DF,易证△CDF≌△BCN(SAS),可得CF=FG=BN,∠DFC=∠BNC=135°,又知∠FGC=45°,可证BN∥FG,于是四边形BFGN为平行四边形,得BF=NG,所以BF=NG=NC+CG=DF+CG.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题精讲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例1】.如图,AD⊥BC,AB+BD=DC,∠B=54°,则∠C=.变式训练【变式1-1】.如图,点P是△ABC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AP、BP、CP,∠ACB=60°,且CA+AP=BC,则∠CAB的度数为()A.60°B.70°C.80°D.90°【变式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变式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ADC=60°,AD=2,过C作CE⊥CD,且CE=CD,连接DE,交BC于F.(1)求△CDE的面积;(2)证明:DF+CF=EF.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AD∥EC,∠AED=∠B.(1)求证:△AED≌△EBC.(2)当AB=6时,求CD的长.变式训练【变式2-1】.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 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2-2】.如图,AD,BF O,AB∥DF,AB=DF,点E与点C在BF上,且BE=CF.(1)求证:△ABC≌△DFE;(2)求证:点O为BF的中点.【变式2-3】.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ADC=60°,求CD的长.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例3】.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 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变式训练【变式3-1】.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M⊥CD于M,AN⊥BE干N.求证:AM=AN.【变式3-2】.如图,已知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边AB、BC上的点,且AB=12,AE=6,将正方形分别沿DE、DF向内折叠,此时DA与DC重合为DG,求CF的长度.【变式3-3】.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例4】.如图,已知:AD=AB,AE=AC,AD⊥AB,AE⊥AC.猜想线段CD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变式训练【变式4-1】.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C=∠DAE,AB=AC,AD=AE.(1)如图1,点E在BC上,求证:BC=BD+BE;(2)如图2,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BC=BD﹣BE.【变式4-2】.如图所示,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3,PB=4,则PC的最大值是3+4.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5】.如图,△ABC与△ADE是以点A为公共顶点的两个三角形,且AD=AE,AB=AC,∠DAE=∠CAB=90°,且线段BD、CE交于F.(1)求证:△AEC≌△ADB.(2)猜想CE与DB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式5-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DE=DP;④∠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2】.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变式5-3】.(1)如图1,等腰△ABC与等腰△DEC有公共点C,且∠BCA=∠ECD,连接BE、AD,若BC=AC,EC=DC,求证:BE=AD.(2)若将△DEC绕点C旋转至图2、图3、图4情形时,其余条件不变,BE与AD还相等吗?为什么?实战演练1.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A.120︒B.135︒C.115︒D.125︒2.如图,在△AOB 和△COD 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 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 平分∠AOD,④MO 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个.A.4B.3C.2D.13.如图,在△ABC 中,∠BAC=30°,且AB=AC,P 是△ABC 内一点,若AP+BP+CP 的最小值为4,则BC 2=.4.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CE=2DE,将△ADE沿AE折叠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6;③EG=DE+BG;④BG=GC.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S△FGC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D′处.(1)求证:AF=CF(2)求AF的长度.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延长AB至点D,使DB=AB,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三角形CDE,其中∠DCE=90°,连接BE.(1)求证:△ACD≌△BCE;(2)若AB=3cm,则BE=cm.(3)BE与AD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B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过A作AF⊥AE交CD于点F.(1)求证:AE=AF;(2)求证:CD=2BE+DE.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AB=AC,点D是斜边BC上的中点,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1)若设BE=a,CF=b,满足+|b﹣5|=+,求BE及CF的长.(2)求证:BE2+CF2=EF2.(3)在(1)的条件下,求△DEF的面积.9.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BCE=30°,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1)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写出∠APD=;(2)将△BCE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求出此时∠APD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求证:∠APC=∠BPC.10.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中,AB>AC(如图),怎样证明∠C>∠B呢?分析:把AC沿∠A的角平分线AD翻折,因为AB>AC,所以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即AC=AC',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AC'D,所以∠AC'D=∠C,又因为∠AC'D>∠B,所以∠C>∠B.感悟与应用:(1)如图(a),在△ABC中,∠ACB=90°,∠B=30°,CD平分∠ACB,试判断AC和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AC=16,AD=8,DC=BC=12,①求证:∠B+∠D=180°;②求AB的长.11.如图甲,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PC=1,求∠BPC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1)李明同学作了如图乙的辅助线,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如图乙所示,连接PP',可说明△APP'是直角三角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请你说明其中理由并完成问题解答.(2)如图丙,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AP=,BP=,PC=1:类比第一小题的方法求∠BPC的度数,并直接写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12.在△ABC中,AB=AC,∠BAC=120°,以CA为边在∠ACB的另一侧作∠ACM=∠ACB,点D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在射线CM上截取CE=BD,连接AD、DE、AE.(1)如图1,当点D落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ADE的度数为.(2)如图2,当点D落在线段BC(不含边界)上时,AC与DE交于点F,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AB=12,求CF的最大值.。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课截长补短法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和阐述解题过程和思路。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路、分享解题方法。
在全等三角形专题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而截长补短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洁地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互评和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认知。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例如,通过展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之截长补短法
全等三角形模型之截长补短法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1)截长法: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即证明“短1+短2=长”,“截长法”是在“长”线段上截取一条和“短1”相等长度的线段,再证明剩下的部分和“短2”等长.(2)补短法: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段.即证明“短1+短2=长”,“补短法”是将“短1”线段延长,延长的长度等于“短2”的长度,再证明新线段与“长”线段长度相等.【典型例题】1.【模型分析】当题目中出现线段的和差关系时,考虑用截长补短法,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采用截长补短法进行证明.问题: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B=2∠C,求证:AB+BD=AC.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证明CE=BD即可.补短法:延长AB至点F,使AF=AC,连接DF,证明BF=BD即可.请结合【模型分析】证明结论.求证:AB+BD=AC.【截长法】【补短法】2.已知△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B+CD.3.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B+BD=AC.求证:∠ABC=2∠ACB.小明的方法是: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AE=AB,连接DE,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结论.(1)小天提出,如果把小明的方法叫做“截长法”,那么还可以用“补短法”通过延长线段AB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辅助线的画法是:延长AB至F,使BF=BD,连接DF.请补全小天提出的辅助线的画法,并在图1中画出相应的辅助线;(2)小芸通过探究,将老师所给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如图3,点D在△ABC的内部,AD,BD,CD分别平分∠BAC,∠ABC,∠ACB,且AB+BD =AC.求证:∠ABC=2∠ACB.请你解答小芸提出的这个问题;(3)小东将老师所给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得到的命题如下:如果在△ABC中,∠ABC=2∠ACB,点D在边BC上,AB+BD=AC,那么AD平分∠BAC.小东判断这个命题也是真命题,老师说小东的判断是正确的.请你利用图4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4.阅读:探究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是几何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通常会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1)请完成下题的证明过程:如图1,在△ABC中,∠B=2∠C,AD平分∠BAC.求证:AB+BD=AC.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2)如图2,AD∥BC,EA,EB分别平分∠DAB,∠CBA,CD过点E,求证:AB=AD+BC.【小试牛刀】1.如图,△ABC中,∠C=2∠A,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AB=CD+BC.(用两种方法)2.如图,△ABC中,∠B=2∠A,∠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已知AC=16,BC=9,则BD的长为.3.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AC,(1)若BC=AB+AD,请你猜想∠A的度数,并证明;(2)若BC=BA+CD,求∠A的度数?(3)若∠A=100°,求证:BC=BD+DA.4.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BC,O是CD上一点,且AO平分∠BAD,BO 平分∠ABC.(1)求证:AO⊥BO;(2)若AO=3,BO=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5.如图,已知△ABC中,∠A=60°,D为AB上一点,且AC=2AD+BD,∠B=4∠ACD,则∠DCB的度数是.。
全等三角形之截长补短法
例题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C=AC,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AB=AC+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得∠B=∠E,∠2=∠1,AD=AD,得出△ABD≌△AED(AAS),∴AE=AB.∵AE=AC+CE=AC+CD,∴AB=AC+CD.解答:证法一:如答图所示,延长AC,到E使CE=CD,连接DE.∵∠ACB=90°,AC=BC,CE=CD,∴∠B=∠CAB=45°,∠E=∠CDE=45°,∴∠B=∠E.∵AD平分∠BAC,∴∠1=∠2在△ABD和△AED中,∠B=∠E,∠2=∠1,AD=AD,∴△ABD≌△AED(AAS).∴AE=AB.∵AE=AC+CE=AC+CD,∴AB=AC+CD.证法二:如答图所示,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D平分∠BAC,∴∠1=∠2.在△ACD和△AED中,AC=AE,∠1=∠2,AD=AD,∴△ACD≌△AED(SAS).∴∠AED=∠C=90,CD=ED,又∵AC=BC,∴∠B=45°.∴∠EDB=∠B=45°.∴DE=BE,∴CD=BE.∵AB=AE+BE,∴AB=AC+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SAS的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的结论来求得三角形各边之间的关系.例题2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AB+A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可延长AD到E,使AD=DE,连BE,则△ACD≌△EBD得BE=AC,进而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之.解答:证明:如图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E.∵BD=DC,AD=DE,∠ADC=∠EDB∴△ACD≌△EBD∴AC=BE在△ABE中,AE<AB+BE,即2AD<AB+AC∴AD<(AB+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已知AC=BC,∠ADC=∠CEB=90°,利用互余关系可证∠DAC=∠ECB,可证△ACD≌△CBE,得AD=CE,CD=BE,故AD+BE=CE+CD=DE;(2)此时,仍有△ACD≌△CBE,AD=CE,CD=BE,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得DE=AD-BE.解答:证明:(1)∵∠DAC+∠ACD=90°,∠ACD+∠ECB=90°,∴∠DAC=∠ECB,又∵AC=BC,∠ADC=∠CEB=90°,∴△ACD≌△CBE,∴AD=CE,CD=BE,∴DE=CE+CD=AD+BE;(2)DE=BE-AD.仿照(1)可证△ACD≌△CBE,∴AD=CE,CD=BE,∴DE=CD-CE=BE-AD.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旋转法寻找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相等,将有关线段进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交OA、OB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则线段MN的长是20cm.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EP=EM,PF=FN,所以线段MN的长=△PEF的周长.解答:解:根据题意,EP=EM,PF=FN,∴MN=ME+EF+FN=PE+EF+PF=△PEF的周长,∴MN=20cm.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试说明∠BOC=90°+$\frac{1}{2}$∠A;(2)如图所示,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外角平分线.试说明∠D=90°-$\frac{1}{2}$∠A;(3)如图所示,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且与BD交于点D,试说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1)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CB=90°-$\frac{1}{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OC=90°+$\frac{1}{2}$∠A;(2)根据三角形外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CD=$\frac{1}{2}$(∠A+∠ABC)、∠DBC=$\frac{1}{2}$(∠A+∠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DC=90°-$\frac{1}{2}$∠A;(3)根据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可知,∠A=180°-∠1-∠3,∠D=180°-∠4=∠5=180°-∠3-$\frac{1}{2}$(∠A+2∠1),两式联立可得2∠D=∠A.解答:解:(1)∵在△ABC中,OB、OC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为x°∴∠BOC+∠OCB=$\frac{1}{2}$(180°-∠A)=$\frac{1}{2}$×(180°-x°)=90°-$\frac{1}{2}$∠A 故∠BOC=180°-(90°-$\frac{1}{2}$∠A)=90°+$\frac{1}{2}$∠A;(2)∵BD、CD为△ABC两外角∠DBC、∠BCE的平分线∠A为x°∴∠BCD=$\frac{1}{2}$(∠A+∠ABC)、∠DBC=$\frac{1}{2}$(∠A+∠ACB)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DC=180°-∠BCD-∠DBC=180°-$\frac{1}{2}$[∠A+(∠A+∠ABC+∠ACB)]=180°-$\frac{1}{2}$(∠A+180°)=90°-$\frac{1}{2}$∠A;(3)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1=∠2,∠5=$\frac{1}{2}$(∠A+2∠1),∠3=∠4,在△ABE中,∠A=180°-∠1-∠3----①在△CDE中,∠D=180°-∠4-∠5=180°-∠3-$\frac{1}{2}$(∠A+2∠1),即2∠D=360°-2∠3-∠A-2∠把①代入②得2∠D=∠A.点评:此类题目比较简单,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中学阶段的常规题.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处.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应用题.分析:依题意可作四个圆分别与三条直线相切,其中三个在三角形外部,一个在三角形内部,其圆心就是可供选择的地址.解答:解:可作四个圆分别与三条直线相切,其中三个在三角形外部,一个在三角形内部.故填4.点评:本题涉及圆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证明题.分析:猜想: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根据∵S△PAB= AB•PD,S△PAC= AC•PE,S△CAB= AB•CF,S△PAC= AB•PE,AB•PD= AB•CF+ AB•PE,即可求证.解答:猜想: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证明:连接AP,则S△PAC+S△CAB=S△PAB,∵S△PAB= AB•PD,S△PAC= AC•PE,S△CAB= AB•CF,又∵AB=AC,∴S△PAC= AB•PE,∴AB•PD= AB•CF+ AB•PE,即AB(PE+CF)= AB•PD,∴PD=PE+PF.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关键是先猜想出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再证明.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试判断△BDE的形状.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ACB=60°,BD是AC边上的中线,则∠DBC=30°,再由题中条件求出∠E=30°,即可判断△BDE的形状.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D=CD∴∠DBC= ∠ABC=30°∵CE=CD∴∠CDE=∠E∵∠ACB=∠CDE+∠E∴∠E=30°∴∠DBE=∠E∴BD=DE∴△BD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结合求解.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E=3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07•吉林)某家电商场经销A,B,C三种品牌的彩电,五月份共获利48 000元.已知A种品牌彩电每台可获利100元,B种品牌彩电每台可获利144元,C种品牌彩电每台可获利360元.请你根据相关信息,补全彩电销售台数的条形图和所获利润的百分数的扇形图.考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专题:图表型.分析:根据获利总数与扇形图,可计算出B型彩电的获利,进而求出B型彩电的数目;接着可求出C型彩电的获利和台数;利用A、C型的获利和获利总数分别求出它们所获利润的百分数,进而补全彩电销售台数的条形图和所获利润的百分数的扇形图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五月份共获利48000元,B种品牌彩电获利占30%,即获利48000×30%=14400元,故B种品牌彩电的台数为14400÷144=100台,则C种品牌彩的台数为(48000-120×100-14400)÷360=60台;据此可补全条形图.(4分)五月份共卖出(120+100+60)=280台,其中A种品牌彩电120台,占获利的25%,B种品牌彩100台占获利的30%,C种品牌彩电60台,占获利的45%,据此可补全扇形图.(6分)说明:条形图中每画对1个条形图得(2分).扇形图中每填对1个扇形得(1分).扇形图中若标成表示A,C计算的百分数正确,填图不正确,扣(1).如另画扇形图正确也得分.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能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如图所示,已知EA⊥AB于点A,CD⊥DF于点D,AB∥CD,请判断EA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垂线;平行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首先由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BAD=∠ADC,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EAB=∠CDF=90°,则∠EAB+∠BAD=∠CDF+∠ADC,即∠EAD=∠ADF,满足关于EA∥DF的条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答:解:EA∥DF.理由如下:∵EA⊥AB于点A,CD⊥DF于点D(已知),∴∠EAB=90°,∠CDF=90°(垂直定义).∵AB∥CD(已知),∴∠BAD=∠A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AB+∠BAD=∠CDF+∠ADC,即∠EAD=∠ADF,∴EA∥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002•河南)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 54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FE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EG,然后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2.解答:解:∵AB∥CD,∴∠BEF=180°-∠1=180°-72°=108°,∠2=∠BEG,又∵EG平分∠BEF,∴∠BEG= ∠BEF= ×108°=54°,故∠2=∠BEG=54°.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006•大连)在围棋盒中有x颗黑色棋子和y颗白色棋子,从盒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棋子,如果它是黑色棋子的概率是.(1)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往盒中再放进10颗黑色棋子,则取得黑色棋子的概率变为,求x和y的值.考点:概率公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根据概率的求法:在围棋盒中有x颗黑色棋子和y颗白色棋子,共x+y颗棋子,如果它是黑色棋子的概率是,有成立.化简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往盒中再放进10颗黑色棋子,在盒中有10+x+y颗棋子,则取得黑色棋子的概率变为,结合(1)的条件,可得,解可得x=15,y=25..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3分)整理,得8x=3x+3y,(4分)∴5x=3y,∴;(5分)(2)解法一:根据题意,得,(7分)整理,得2x+20=x+y+10,∴y=x+10,(8分)∴5x=3(x+10),∴x=15,y=25.解法二:(2)根据题意,可得,整理得,解得.(8分)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 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H平分∠ACB,再证明△ACE和△BCF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解答:(1)证明: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ACH=∠BCH,在△ACE和△BCF中,,∴△ACE≌△BCF(SAS),∴∠CAE=∠CB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ACE≌△BCF(SAS),∴AE=B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定理和性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AD为BC边上的高,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图中除△ABC外,还有等腰三角形吗?若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简单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利用平行以及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解答:解:△ADE是等边三角形;△DEC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因为AB=AC,∠BAC=120°,所以∠B=∠C=30°.因为DE∥AB,所以∠EDC=∠B=30°.所以△DEC为等腰三角形.因为AD⊥BC,所以∠DAE= ∠BAC= ×120°=60°.因为∠ADC=90°,所以∠ADE=60°.所以△ADE是等边三角形.如图,△ABC中,AB=AC,∠BAC=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E,则∠AED是105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已知条件易得∠B=30°,△BED中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D的度数,求其补角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B=AC,∠BAC=120°∴∠B=∠C= (180°-∠BAC)= (180°-120°)=30°∵BD=BE∴∠BED=∠BDE= (180°-∠B)= (180°-30°)=75°∴∠AED=180°-75°=105°.故填10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运用了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的思想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学习目标】(30秒)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重、难点】(30秒)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操作思考】(2 分钟)1、画一画:线段AB=CD+EF线段CD=AB-EF线段 AB线段 CD线段 EF(通过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的和和差的图形来说明线段的截长补短)导学设计教学重难点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教具准备三角尺、翻折全等三角形的纸张模型、多媒体课件.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 揭示目标 (1 分钟 )线段 AB=10cm线段 CD=6cm线段 EF=4cm语言;画三条线段思考两条线段和与差能否等于第三条线段。
师生对照课件解读学习目标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归纳小结】( 2 分钟)截长补短法”:“截长”就是将题中的某条线段截成题中的几条线段之和;“补短”就是将题中某条线段延长(或补上某线段),然后,证明它与题中某条线段相等。
典题解析( 3+4+6 分钟)例 1、如图,在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C=2 ∠B. 求证: AB=AC+CD思路点拨:延长AC 到 E,使 CE=CD, 连接 DE.二、归纳小结截长补短法:“ 截长” 就是将题中的某条线段截成题中的几条线段之和;“ 补短”就是将题中某条线段延长(或补上某线段),然后,证明它与题中某条线段相等。
三.典题解析例 1、思路点拨:延长AC 到 E,使ACE=CD, 连接 DE. 或者在 AB 上截取 AG ,使 AG =AC ,连接 DG。
追问 ; 这个图形的基本图形是怎样的图形?请把它画出来。
CD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AE=AC,连接DE,∵AD 平分∠ BAC∴ ∠ EAD=∠ CADAE=AC ,∠EAD= ∠ CAD AD=AD ;∴△ AED ≌△ ACD ( SAS)∴∠ AED= ∠ C=2∠ BED=CD例 2、已知,如图 1-1 ,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 ABC.展示分配:一、三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提问。
截长补短法全等三角形
截长补短法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都相等的情况下,它们是完全相等的。
而截长补短法是一种通过截取和补充边长的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技巧。
在几何学中,截长补短法是一种常用的构造方法,可以用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截取和补充边长,使得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全等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全等,其中已知∠A=∠D,AB=DE,BC=EF。
根据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构造:1. 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一段长度等于EF的线段,记为BC'。
2. 在AC'上截取一段长度等于DE的线段,记为AC。
通过以上的构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1. 由于BC'=EF,且BC=EF,所以BC=BC',即三角形ABC和DEF的两条边相等。
2. 由于AC=DE,且∠A=∠D,所以三角形ABC和DEF的两个角相等。
3. 由于AB=DE,所以三角形ABC和DEF的第三条边相等。
根据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和DEF全等的结论。
除了上述的例子,截长补短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已知两个角度相等并且其中一条边长相等,我们可以通过截长补短法来构造第二条边,从而得到全等的结果。
截长补短法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还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通过灵活运用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简化证明过程,提高证明的效率。
截长补短法是一种通过截取和补充边长的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技巧。
通过灵活运用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简化证明过程,提高证明的效率。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截长补短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全等三角形的截长补短法,这可是初中数学里的一个重要“法宝”。
咱先来说说啥是截长补短法。
简单来讲,就是遇到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问题时,如果直接证明有困难,那就通过截取或者延长某条线段,让它们凑成新的相等线段,从而达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目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啊。
就说有这么一道题,在三角形 ABC 中,AB >AC ,AD 是角平分线。
让咱们证明 AB AC > BD DC 。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用截长补短法。
咱们先截长。
在 AB 上截取 AE = AC ,连接 DE 。
因为 AD 是角平分线,所以角 BAD =角 CAD 。
又因为 AD 是公共边,AE = AC ,根据边角边定理,三角形 AED 就全等于三角形 ACD 啦。
这样一来,DC = DE 。
那在三角形 BDE 中,因为 BE = AB AE ,AE = AC ,所以 BE =AB AC 。
又因为 BD DE < BE ,而 DE = DC ,所以 BD DC < AB AC ,也就是 AB AC > BD DC 。
再说说补短。
延长 AC 到 F ,使 AF = AB ,连接 DF 。
同样因为AD 是角平分线,所以角 BAD =角 CAD 。
还有公共边 AD ,根据边角边定理,三角形 ABD 就全等于三角形 AFD 。
这样 BD = DF 。
在三角形 CDF 中,CF = AF AC ,AF = AB ,所以 CF = AB AC 。
又因为 DF DC < CF ,DF = BD ,所以 BD DC < AB AC ,也就是 AB AC > BD DC 。
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刚开始学这截长补短法,那真是一头雾水。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后来,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我愣是想了半天也没做出来。
晚上回到家,我坐在台灯下,把教材翻了又翻,笔记看了又看,还是没啥头绪。
我心里那个急啊,感觉自己像个迷路的小羊羔,怎么也找不到走出这片知识迷雾的路。
初二数学全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初二数学全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1.在ABC 中,60ABC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连接BD 、DE 和AE ;并且有AB BE =,AED C ∠=∠.(1)求CDE ∠的度数;(2)求证:AD DE BD +=.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直线l 经过点C ,在l 上位于C 点右侧的点D 满足∠BDC =60°.(1)如图1,在l 上位于C 点左侧取一点E ,使∠AEC = 60°,求证:△AEC ≌△CDB ; (2)如图2,点F 、G 在直线l 上,连AF ,在l 上方作∠AFH =120°,且AF =HF ,∠HGF =120°,求证:HG +BD =CF ;(3)在(2)的条件下,当A 、B 位于直线l 两侧,其余条件不变时(如图3),线段HG 、CF 、BD 的数量关系为 .3.阅读题:如图1,OM 平分AOB ∠,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A ,OB 于C ,D 两点,在射线OM 上任取一点E (点O 除外),连接CE ,DE ,可证OCE ODE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在ABC 中,2A B ∠=∠,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试判断BC 与AC 、A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20AB =,8AD =,求ABC 的面积.4.已知,90POQ ∠=,分别在边OP ,OQ 上取点A ,B ,使OA OB =,过点A 平行于OQ 的直线与过点B 平行于OP 的直线相交于点C .点E ,F 分别是射线OP ,OQ 上动点,连接CE ,CF ,EF .(1)求证:OA OB AC BC ===;(2)如图1,当点E ,F 分别在线段AO ,BO 上,且45ECF ∠=时,请求出线段EF ,AE ,BF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3)如图2,当点E ,F 分别在AO ,BO 的延长线上,且135ECF ∠=时,延长AC 交EF 于点M ,延长BC 交EF 于点N .请猜想线段EN ,NM ,FM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所示,//AB DC AB A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 (1)求AB CD 、与BC 的数里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若把AB AD ⊥条件去掉,则(1)中AB CD 、与BC 的数里关系还成立吗?并说明你的理由.6.如图所示,已知AC 平分∠BAD ,180B D ∠+∠=︒,CE AB ⊥于点E ,判断AB 、AD 与BE 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证明.7.在ABC 中,AC BC =,90ACB ∠=︒,点E 在直线BC 上(,B C 除外),分别经过点E 和点B 作AE 和AB 的垂线,两条垂线交于点F ,研究AE 和EF 的数量关系. (1)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AE EF 的关系时,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他们发现当点E 是BC 的中点时,只需要取AC 边的中点G (如图1),通过推理证明就可以得到AE 和EF 的数量关系,请你按照这种思路直接写出AE 和EF 的数量关系;(2)那么当点E 是直线BC 上(,B C 除外)(其它条件不变),上面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请你从“点E 在线段BC 上”,“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点E 在线段BC 的反向延长线上”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情况,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若BE nBC =(01n <<),请直接写出:ABC AEF S S △△的值.8.已知等腰△ABC 中,AB=AC ,点D 在直线AB 上, DE ∥BC ,交直线AC 与点E ,且BD=BC ,CH ⊥AB ,垂足为H .(1)当点D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求证DH=BH+DE ;(2)当点D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如图2,当点D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如图3,直接写出DH ,BH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9.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CDEF 有公共边CD ,边AB 和EF 在同一条直线上,AC ⊥CD 且AC=AF ,过点A 作AH ⊥BC 交CF 于点G ,交BC 于点H ,连接EG .(1)若AE=2,CD=5,则△BCF 的面积为 ;△BCF 的周长为 ;(2)求证:BC=AG+EG .10.已知△ABC 中,AB =AC ,∠A =108°,BD 平分∠ABC ,求证:BC =AC +C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1.(1)60︒;(2)见解析【分析】(1)由AB BE =,60ABC ∠=︒,可得ABE △为等边三角形,由AEB EAC C ∠=∠+∠,CDE EAC AED ∠=∠+∠,AED C ∠=∠,可证60CDE AEB ∠=∠=︒(2)延长DA 至F ,使AF DE =,连接FB , 由60BED AED ∠=︒+∠,60BAF C ∠=︒+∠,且C AED ∠=∠,可证()FBA DBE SAS ≌ 由=DB FB ,可证FBD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BD FD =, 可推出结论,【详解】解:(1)∵AB BE =,60ABC ∠=︒,∴ABE △为等边三角形,∴60BAE AEB ∠=∠=︒,∵AEB EAC C ∠=∠+∠,CDE EAC AED ∠=∠+∠,∵AED C ∠=∠,∴60CDE AEB ∠=∠=︒(2)如图,延长DA 至F ,使AF DE =,连接FB ,由(1)得ABE △为等边三角形,∴60AEB ABE ∠=∠=︒,∵60BED AEB AED AED ∠=∠+∠=︒+∠,又∵60BAF ABE C C ∠=∠+∠=︒+∠,且C AED ∠=∠,∴BED BAF ∠=∠,在FBA 与DBE 中,AB BE BAF BED AF DE =⎧⎪∠=∠⎨⎪=⎩∴()FBA DBE SAS ≌ ∴=DB FB ,DBE FBA ∠=∠ ∴DBE ABD FBA ABD ∠+∠=∠+∠,∴60ABE FBD ∠=∠=︒又∵=DB FB ,∴FBD 为等边三角形 ∴BD FD =, 又∵FD AF AD =+,且AF DE =,∴FD DE AD BD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线段和差,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引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边三角形.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HG=CF+BD .【分析】(1)先利用角的和差证明∠BCD=∠EAC,然后利用AAS即可证明△AEC≌△CDB;(2)在l上C点左侧取一点E,使∠AEC=60°,连接AE,依次证明△AEC≌△CDB和△HGF≌△FEA即可得出结论;(3)在l上位于C点右侧取一点E,使∠AED=60°,连接AE,在l上取一点M,使BM=BD,依次证明△ACE≌△CBM和△HGF≌△FEA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CB=60°,∴∠BCD+∠ACE=120°,∵∠AEC=60°,∴∠ACE+∠EAC=120°,∴∠BCD=∠EAC,在△AEC和△CDB中∵60 AEC BDCBCD EACAC BC∠=∠=︒⎧⎪∠=∠⎨⎪=⎩,∴△AEC≌△CDB(AAS);(2)证明:如图2,在l上C点左侧取一点E,使∠AEC=60°,连接AE,由(1)知:△AEC≌△CDB,∴BD=CE,∵∠AEC=60°,∴∠AEF =120°,∵∠AFH =120°,∴∠AFE+∠FAE=∠AFE+∠GFH=60°,∴∠FAE=∠GFH,∵∠HGF=∠AEF=120°,AF=FH,∴△HGF≌△FEA(AAS),∴GH=EF,∴CF=EF+CE=HG+BD;(3)解:HG=CF+BD,理由是:如图3,在l上位于C点右侧取一点E,使∠AED=60°,连接AE,在l上取一点M,使BM=BD,∵∠BDC=60°,∴△BDM是等边三角形,∴∠BMD=60°,∵∠AED=60°,∴∠AEC=∠CMB=120°,∵∠ACB=60°,∴∠ACE+∠BCE=∠ACE+∠CAE=60°,∴∠CAE=∠BCE,∵AC=BC,∴△ACE≌△CBM(AAS),∴CE=BM=BD,由(2)可证△HGF≌△FEA(AAS),∴GH=FE,∵EF=CF+CE∴HG=CF+BD.故答案为:HG=CF+BD.【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掌握一线三等角的模型,能借助一线三等角证明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3.(1)BC=AC+AD;(2)△ABC 的面积为80.【分析】(1)在CB上截取CE=CA,则由题意可得AD=DE,∠CED=∠A,再结合∠A=2∠B可得DE=BE,从而得到BC=AD+AC;(2)在AB上截取AE=AD,连结CE,过C作CF⊥AB于F点,由题意可得EC=BC,从而得到EF的长度,再由勾股定理根据EC、EF的长度求得CF的长度,最后根据面积公式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1)如图,在CB上截取CE=CA,则由题意得:△CAD≌△CED,∴AD=DE ,∠CED=∠A ,∵∠A=2∠B ,∴∠CED=2∠B ,又∠CED=∠B+∠EDB ,∴∠B+∠EDB=2∠B ,∴∠EDB=∠B ,∴DE=BE ,∴BC=BE+CE=DE+CE=AD+AC ;(2)如图,在AB 上截取AE=AD ,连结CE ,过C 作CF ⊥AB 于F 点,∴由题意可得:△CDA ≌△CEA ,∴EC=CD=BC=10,AE=AD=8,∵CF ⊥AB ,∴EF=FB=208622AB AE --==, ∴22221068CF EC EF =--=, ∴112088022ABC S AB CF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4.(1)见解析;(2)EFAE BF =+;(3)222MN EN FM =+,见解析 【分析】(1)连接AB ,通过90POQ ∠=,OA OB =得到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45OAB OBA ∠=∠=,根据过点A 平行于OQ 的直线与过点B 平行于OP 的直线相交于点C ,可推出45CBA ∠=,45BAC ∠=,最后通过证明AOB ≌ACB △,可以得出结论;(2)在射线AP 上取点D ,使AD BF =,连接CD ,通过证明CAD ≌CBF ,得到CD CF =,ACD BCF ∠=∠,再结合45ECF ∠=,90ACB ∠=推导证明ECD ≌ECF △,得到ED EF =,最后等量代换线段即可求解;(3)延长AO 到点D ,使得AD BF =,连接CD ,通过证明CAD ≌CBF ,得到CD CF =,ACD BCF ∠=∠,再结合135ECF ∠=,推导证明ECD ≌ECF △,得到D CFM ∠=∠,根据D CFB ∠=∠,等量代换可知CFM CFB ∠=∠,又因为//AC OQ ,推出MCF CFB ∠=∠,进而得到MC MF =,同理可证CN EN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连接AB.90POQ∠=,OA O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OAB OBA∠=∠=,又//BC OP,且90POQ∠=,∴BC OQ⊥,∴90CBF∠=,∴45CBA∠=,同理,45BAC∠=,在AOB与ACB△中OAB CABAB ABOBA CBF∠=∠⎧⎪=⎨⎪∠=∠⎩,∴AOB≌ACB△()ASA,∴90AOB ACB∠=∠=,OA OB AC BC===;(2)如图1,在射线AP上取点D,使AD BF=,连接CD.在CAD与CBF中CA CBCAD CBFAD BF=⎧⎪∠=∠⎨⎪=⎩,∴CAD≌CBF()SAS,∴CD CF=,ACD BCF∠=∠,45ECF∠=,90ACB∠=,∴45ACE BCF∠+∠=,∴45ACE ACD ECD∠+∠=∠=,∴ECD ECF∠=∠,在ECD与ECF△中CD CF ECD ECF CE CE =⎧⎪∠=∠⎨⎪=⎩∴ECD ≌ECF △()SAS ,∴ED EF =,又ED AD AE BF AE =+=+,∴EF AE BF =+. (3)222MN EN FM =+.证明如下:如图2,延长AO 到点D ,使得AD BF =,连接CD .∴90CAD CBF ∠=∠=,在CAD 与CBF 中CA CB CAD CBF AD BF =⎧⎪∠=∠⎨⎪=⎩,∴CAD ≌CBF ()SAS ,∴CD CF =,ACD BCF ∠=∠,90ACD DCB ∠+∠=,∴90BCF DCB DCF ∠+∠==∠,∴90FCD BCA ∠=∠=,135ECF ∠=,∴36090135135ECD ∠=--=,∴ECF ECD ∠=∠,在ECD 与ECF △中EC EC ECD ECF CD CF =⎧⎪∠=∠⎨⎪=⎩,∴ECD ≌ECF △()SAS ,∴D CFM ∠=∠,CAD ≌CBF ,∴D CFB ∠=∠,∴CFM CFB ∠=∠,//AC OQ ,∴MCF CFB ∠=∠,∴CFM MCF ∠=∠,∴MC MF =,同理可证:CN EN =,∴在Rt MCN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MN CN CM EN FM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1)AB CD BC +=,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分析】(1)先写出数量关系,过E 作EF BC ⊥于F ,然后证明CDE CFE ∆≅∆和ABE FBE ≅∆∆,便可得结论了.(2)成立, 在BC 上截取CF CD =证明CDE CFE ∆≅∆和ABE FBE ≅∆∆,便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CD BC +=理由是:过E 作EF BC ⊥于FCE 为角平分线DCE FCE ∴∠=∠//AB DC AB AD ⊥,90D ∴∠=EF BC ⊥D CFE ∴∠=∠CE CE =()CDE CFE AAS ∆≅∆CD CF ∴=同理可证()ABE FBE AAS ∆≅∆AB BF ∴=CF BF AB +=AB CD BC ∴+=()2成立理由:在BC 上截取CF CD =CE 为角平分线DCE FCE ∴∠=∠CE CE =()CDE CFE SAS ∆≅∆CD CF ∴= D CFE ∠=∠//AB DC180D A ∴∠+∠=又180CFE EFB ∠+=A EFB ∴∠=∠ 又BE 是角平分线 ABE FBE ∴∠=∠BE BE =()BAE BFE AAS ∆≅∆AB FB ∴=∴ CF BF AB +=AB CD BC ∴+=6.2AB AD BE =+,证明见解析【分析】在AB 上截取EF ,使EF=BE ,联结CF .证明()BCE ECF SAS ≌,得到 B BFC ∠=∠,又证明 AFC ADC ≌,得到 AF AD =,最后结论可证了.【详解】证明:在AB 上截取EF ,使EF=BE ,联结CF .CE AB ⊥90BEC FEC ∴∠=∠=︒在BCE 和ECF △ BE EF BEC FEC CE CE =⎧⎪∠=∠⎨⎪=⎩()BCE ECF SAS ∴≌ B BFC ∴∠=∠180B D ∠+∠=︒180BFC AFC ∠+∠=︒又D AFC ∴∠=∠AC 平分∠BADFAC DAC ∴∠=∠在AFC △ 和ADC 中AFC D FAC DAC AC AC ∠=∠⎧⎪∠=∠⎨⎪=⎩() AFC ADC AAS ∴≌AF AD ∴=AB AF BE EF =++2AB AD BE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关键在于寻找全等的条件,作适当的辅助线加以证明.7.(1)AE EF =;(2)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2:1:22ABC AEF S S n n =++△△.【分析】(1)连接G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45CGE CEG ∠=∠=︒,45CBA CAB ∠=∠=︒,然后利用ASA 即可证出AGE EBF △≌△,从而得出结论; (2)在AC 上截取CG CE =,连接G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45CGE CEG ∠=∠=︒,45CBA CAB ∠=∠=︒,然后利用ASA 即可证出AGE EBF △≌△,从而得出结论;(3)在AC 的延长线上截取CG CE =,连接GE ,AF ,利用ASA 证出AGE EBF △≌△,可得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A=CB=a ,则BE nBC na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AE EF =,连接GE∵AC BC =,点E 是BC 的中点,点G 为AC 的中点∴AG=CG=CE=EB ,因为90ACB ∠=︒,所以45CGE CEG ∠=∠=︒,45CBA CAB ∠=∠=︒.所以135AGE EBF ∠=∠=︒.因为AE EF ⊥,AB BF ⊥,所以90AEF ABF ACB ∠=∠=∠=︒,所以FEB AEF AEB EAC ACB ∠+∠=∠=∠+∠.所以FEB EAC ∠=∠.在AGE 与EBF △中,,,,AGE EBF AG BE GAE FEB ∠=∠⎧⎪=⎨⎪∠=∠⎩所以()ASA AGE EBF △≌△. 所以AE EF =(2)仍然成立.在AC 上截取CG CE =,连接GE .因为90ACB ∠=︒,所以45CGE CEG ∠=∠=︒.因为AE EF ⊥,AB BF ⊥,所以90AEF ABF ACB ∠=∠=∠=︒,所以FEB AEF AEB EAC ACB ∠+∠=∠=∠+∠.所以FEB EAC ∠=∠.因为CA CB =,所以AG BE =,45CBA CAB ∠=∠=︒.所以135AGE EBF ∠=∠=︒.在AGE 与EBF △中,,,,AGE EBF AG BE GAE FEB ∠=∠⎧⎪=⎨⎪∠=∠⎩所以()ASA AGE EBF △≌△. 所以AE EF =.(3)如下图所示,在AC 的延长线上截取CG CE =,连接GE ,AF因为90ACB ∠=︒,所以45CGE CEG ∠=∠=︒.因为AE EF ⊥,AB BF ⊥,所以90AEF ABF ACB ∠=∠=∠=︒,所以FEB AEF AEB EAC ACB ∠-∠=∠=∠-∠.所以FEB EAG ∠=∠.因为CA CB =,所以AG BE =,45CBA CAB ∠=∠=︒∴∠EBF=180°-∠ABF -∠ABC=45°.所以45AGE EBF ∠=∠=︒.在AGE 与EBF △中,,,,AGE EBF AG BE GAE FEB ∠=∠⎧⎪=⎨⎪∠=∠⎩所以()ASA AGE EBF △≌△. 所以AE EF =.∴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A=CB=a ,则BE nBC na ==∴CE=a +na 由勾股定理可得AE=22CA CE +=222222a na n a ++∴212ABC S a =,()222222222112222AEF S a na n a a na n a =++=++△ ∴()2:1:22ABC AEF S S n n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掌握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1)见详解;(2)图2:=DH BH DE -,图3:+DE DH BH =【分析】(1)在线段AH 上截取HM BH =,连接CM ,CD ,证明DMC DEC △≌△,可得到DE DM =,即可求解.(2)当点D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在BA 的延长线上截取MH BH =,连接CM ,DC ,由题意可证BHC CHM △≌△,可得B CMB ∠=∠,由题意可得=B AED ∠∠,即可证DMC DEC △≌△,可得DE DM =,则可得DH BH DE =-;当点D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在线段AB 上截取BH HM =,连接CM ,CD ,由题意可证BHC CHM △≌△,可得B CMB ∠=∠,由题意可得B AED ∠=∠,即可证DMC DEC △≌△,可得DE DM =,则可得DE DH BH =+.【详解】解:(1)证明:在线段AH 上截取HM BH =,连接CM ,CD∵CH AB ⊥,HM BH =∴CM BC =∴B CMB ∠=∠∵AB AC =∴B ACB ∠=∠∵//DE BC∴ADE B AED ACB ∠=∠=∠=∠,CDE BCD ∠=∠∴AED BMC ∠=∠∴DEC DMC ∠=∠∵BD BC =∴BDC BCD EDC ∠=∠=∠∵CD CD =∴CDM CDE △≌△∴=DM DE∴+BH DE DM HM DH =+=(2)当点D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DH BH DE =-如图2:在BA 的延长线上截取MH BH =,连接CM ,DC∵AB AC =∴A ABC CB =∠∠∵BD BC =∴BDC DCB =∠∠∵//DE BC∴E ACB B EDB ===∠∠∠∠∵=CH CH ,BH MH =,BHC CHM =∠∠∴BHC CHM △≌△∴=B M ∠∠∴E M =∠∠∵+MDC B DCB =∠∠∠,EDC BDC EDB =+∠∠∠∴MDC EDC =∠∠又∵E M =∠∠,DC CD =∴DEC DMC △≌△∴DE DM =∵=DH MH DM -∴DH BH DE =-当点D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DE DH BH =+如图3:当点D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在线段AB 上截取BH HM =,连接CM ,CD∵BH HM =,CH CH =,90CHB MHC ==︒∠∠∴MHC BHC △≌△∴ABC BMC =∠∠∵AB AC =∴A ABC CB =∠∠∵BD BC =∴BDC BCD ∠=∠∵//BC DE∴BCD CDE ∠=∠,ACB AED ∠=∠∴BDC CDE ∠=∠,BMC AED =∠∠,且CD CD =∴CDM CDE △≌△∴DE DM =∵DM DH HM =+∴DE DH BH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合理添加辅助线证全等是解题的关键.9.(1)3,23234+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和垂直的特点求出BF ,AF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根据FP 与BA 的比值求出面积,再根据勾股定理求CF ,BC 即可得到周长.(2)在AD 上截取AM=AG ,连接CM ,证△FAG ≌△CAM ;证△EFG ≌△DCM .【详解】解:(1)面积为3;周长为23234+∵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DEF 都是平行四边形,∴EF=CD ,AB=CD ,AB ∥CD∴EF=AB=CD=5∴AE=EF-AE=5-2=3∴BF=5-3=2过F 作FP ⊥BC则FP :AH=BF :AB=2:5,∴::2:5BCF BCA S S FP AH == ,∵AC ⊥CD ,AB ∥CD,∴AB ⊥AC ,即∠BAC=90°,∵AC=AF=3,∴CF=223332+= ,BC=223534+= ,∴2213552BCF BCA S S CD AC ==⨯⨯= ∴△BCF 的面积为3,△BCF 周长为23234++(2)在AD 上截取AM=AG ,连接CM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BC∵AH ⊥BC∴AD ⊥AH∴∠DAH=90°∵∠BAC=90°∴∠DAH=∠BAC∴∠DAH-∠CAH =∠BAC-∠CAH∴∠BAH=∠CAD∵AF=AC∴△FAG ≌△CAM∴FG=CM ,∠ACM=∠AFG∵四边形CDEF 是平行四边形,∴EF ∥CD ,EF=CD ,∴∠DCF+∠AFC=180°,∵AF=AC , ∠BAC=90°,∴∠AFC=∠ACF=45°,∴∠DCF=180°-∠AFC=135°,∴∠ACM=∠AFG=45°,∴∠DCM=∠FCD-∠ACF-∠ACM=45°,∴∠AFG=∠DCM ,∴△EFG ≌△DCM ,∴EG=DM ,∵AD=AM+DM ,∴AD=AG+EG ,∵AD=BC ,∴BC=AG+EG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勾股定理的应用.10.见解析【分析】在线段BC 上截取BE =BA ,连接DE .则只需证明CD =CE 即可.结合角度证明∠CDE =∠CED .【详解】证明:在线段BC 上截取BE =BA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EBD 12=∠ABC . 在△ABD 和△EBD 中,BE BA ABD EBD BD BD =⎧⎪∠=∠⎨⎪=⎩,∴△ABD ≌△EBD .(SAS )∴∠BED =∠A =108°,∠ADB =∠EDB .又∵AB =AC ,∠A =108°,∠ACB =∠ABC 12=⨯(180°﹣108°)=36°, ∴∠ABD =∠EBD =18°.∴∠ADB =∠EDB =180°﹣18°﹣108°=54°.∴∠CDE =180°﹣∠ADB ﹣∠EDB=180°﹣54°﹣54°=72°.∴∠DEC=180°﹣∠DEB=180°﹣108°=72°.∴∠CDE=∠DEC.∴CD=CE.∴BC=BE+EC=AB+C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添加恰当辅助线是本题的关键.。
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模型(学生版+答案解析)
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模型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注: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不太会有自己画中线的时候)。
【常见模型及证法】1、基本型: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证明思路:延长AD至点E,使得AD=DE.若连结BE,则ΔBDE≅ΔCDA;若连结EC,则ΔABD≅ΔECD;2、中点型:如图2,C为AB的中点.证明思路:若延长EC至点F,使得CF=EC,连结AF,则ΔBCE≅ΔACF;若延长DC至点G,使得CG=DC,连结BG,则ΔACD≅ΔBCG.3、中点+平行线型:如图3, AB⎳CD,点E为线段AD的中点.证明思路:延长CE交AB于点F(或交BA延长线于点F),则ΔEDC≅ΔEAF.1(2023·江苏徐州·模拟预测)(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00°,以C为顶点作一个5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2023·贵州毕节·二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1)如图1,△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帮小明完成解答过程.(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干E,交AD于F,且AE=EF.请判昕AC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2022·山东·安丘市一模)阅读材料: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小亮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通过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证明△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即得证.类比迁移:(1)如图2,AD是△ABC的中线,E是AC上的一点,B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BF.小亮发现可以类比材料中的思路进行证明.证明:如图2,延长AD至点M,使MD=FD,连接MC,⋯⋯请根据小亮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方法运用:(2)如图3,在等边△ABC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连接AD.把线段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4(2022·河南商丘·一模)阅读材料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小明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通过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证明△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即得证.(1)类比迁移: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BF.小明发现可以类比材料中的思路进行证明.证明:如图2,延长AD至点M,使MD=FD,连接MC,⋯⋯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2)方法运用:如图3,在等边△ABC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连接AD.把线段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模型2.截长补短模型【模型解读】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增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常常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常常有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照.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素来线上时,平时能够考虑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 1.如图 1,在△ ABC 中,∠ ABC=60 °, AD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求证:AC=AE+CD .解析:要证AC=AE+CD ,AE 、CD 不在同素来线上.故在AC 上截取 AF=AE ,则只要证明 CF=CD .证明:在 AC 上截取 AF=AE ,连接 OF.∵ AD 、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 ABC=60 °∴∠ 1+∠ 2=60 °,∴∠ 4=∠ 6=∠ 1+∠ 2=60 °.显然,△ AEO ≌△ AFO ,∴∠ 5=∠4=60°,∴∠ 7=180°-(∠ 4+ ∠ 5) =60 °在△ DOC 与△ FOC 中,∠ 6=∠ 7=60°,∠ 2=∠ 3, OC=OC∴△ DOC ≌△ FOC, CF=CD∴ 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详尽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 AD∥BC,点 E 在线段 AB上,∠ ADE=∠CDE,∠ DCE=∠ECB。
求证: CD=AD+BC。
思路解析:1)题意解析:此题观察全等三角形常有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 CD上截取 CF=CB,只要再证 DF=DA即可,这就转变成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进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全等三角形之截长补短模型
精选例题
【精1】 如图,在 ABC 中, B 2C , BAC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与 D .求证: AB BD AC
A
B
D
C
1/6
初一(下)数学暑假班全等模型课第 3 讲
【精2】 如图, BP 平分 ABC , PD BC , AB BC 2BD ,求证: BAP BCP 180
初一(下)数学暑假班全等模型课第 3 讲
全等三角形经典模型系列精讲—截长补短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截长 就是在一条线上截取成两段,补短就是在一条边上延长,使其等于一条所求边。 截长: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延长短边,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A D E P Q B F M G
C
6/6
AD BC CD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A D M E N B C
4/6
初一(下)数学暑假班全等模型课第 3 讲
【精7】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1 2 ,求证: BE DF AE
A 2 F 1 D
B
E
C
【精8】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 ABCD 中, M 为 CD 中点, E 为 MC 上一点,且 BAE 2DAM 求证: AE BC CE
A
D
M E B C
5/6
初一(下)数学暑假班全等模型课第 3 讲
【精9】 已知, 如图,ABC 中,AB AC , D 是 ABC 外一点, 且 ABD ACD 60 , 求证:BD CD AB
A
D B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学生版)--初中数学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在三角形这一章,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三角形各种模型,或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等,接来下我们针对其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目的: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
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B.SASC.AASD.ASA(2)如图2,AD长的取值范围是.A.6<AD<8B.6≤AD≤8C.1<AD<7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2(培优)已知△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D,BE,点F为BE中点.AD;(1)如图1,求证:BF=12(2)将△DCE绕C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AE,BD,过C点作CM⊥AD于M点.①探究AE和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FC,求证:F,C,M三点共线.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B=2AE.2.(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中线,求证:AB+AC>2AD;(2)如图2,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求证:AB+AC>AD+AE;(3)如图3,在△ABC中,D,E在边BC上,且BD=CE.求证:AB+AC>AD+AE.3.(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00°,以C为顶点作一个5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3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CA平分∠BCD,∠CAD=12∠BAE.(1)求证:CD=BC+DE;(2)若∠B=75°,求∠E的度数.4(培优)在△ABC中,BE,CD为△ABC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1)求证:∠BFC=90°+12∠A;(2)已知∠A=60°.①如图1,若BD=4,BC=6.5,求CE的长;②如图2,若BF=AC,求∠AEB的大小.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若∠DBC=∠DAC=α0°<α<60°,则∠BCD=(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直线BC、CD上,且∠BAD.∠EAF=12(1)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时(如图1),请说明EF=BE+FD的理由.(2)当点E、F分别在边BC、CD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阅读下面材料:【原题呈现】如图1,在△ABC中,∠A=2∠B,CD平分∠ACB,AD=2.2,AC=3.6,求BC的长.【思考引导】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问题解答】(1)参考提示的方法,解答原题呈现中的问题;(2)拓展提升:如图3,已知△ABC中,AB=AC,∠A=20°,BD平分∠ABC,BD=2.3,BC=2.求AD 的长.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在初中数学的几何世界里,全等三角形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而在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有一种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截长补短法。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截长补短法。
简单来说,截长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较短的线段;补短则是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使其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线段的巧妙处理,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截长补短法,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例 1:已知在△ABC 中,∠B = 2∠C,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D。
求证:AB + BD = AC证明:在 AC 上截取 AE = AB,连接 DE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EAD又因为 AD = AD,AB = AE所以△ABD ≌△AED(SAS)所以 BD = ED,∠B =∠AED因为∠AED =∠C +∠EDC,∠B = 2∠C所以 2∠C =∠C +∠EDC所以∠C =∠EDC所以 ED = EC所以 AB + BD = AE + EC = AC这就是通过截长的方法,成功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解决了问题。
再来看一个补短的例子。
例 2:在△ABC 中,AB > AC,∠1 =∠2,P 为 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 PB PC证明:延长 AC 至 E,使 AE = AB,连接 PE因为 AB = AE,∠1 =∠2,AP = AP所以△ABP ≌△AEP(SAS)所以 PB = PE在△PEC 中,EC > PE PC因为 EC = AE AC = AB AC所以 AB AC > PB PC通过补短,将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截长补短法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时,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一些证明线段和差关系、角的大小关系等问题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然而,要熟练运用截长补短法,并非一蹴而就。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 (整理)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 (整理)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一、知识点概述截长补短是指在几何题目中,当出现线段和的情况时,可以考虑通过截取一段线段并加上一段等于原线段的线段,将原问题转化为线段等量的问题。
二、例题讲解1.已知:如图,在△ABC中,∠1=∠2,∠B=2∠C.求证:AC=AB+BD.证明:可以通过截长法和补短法两种方法证明。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F=AB,连接DF。
在△ABD和△AFD中,根据SAS准则可以得到△ABD≌△AFD,进而得到∠B=∠AFD,BD=FD。
又因为∠B=2∠C,所以∠AFD=2∠C。
因为∠AFD是△DFC的一个外角,所以∠AFD=∠C+∠XXX。
因为∠1=∠2,所以∠XXX∠C,进而得到∠AFD=2∠C=∠B。
因此,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到∠A=180°-∠B-∠C=∠AFD+∠XXX∠C=2∠C+∠C+∠C=4∠C。
在△ABC中,∠B=2∠C,所以∠A=60°。
在△ADE和△ADC中,因为∠E=∠C,∠1=∠2,AD=AD,所以△ADE≌△ADC (AAS),进而得到AE=AC。
因此,AC=AB+BD。
补短法:延长AB到E,使BE=BD,连接DE。
因为BE=BD,所以∠XXX∠BDE。
因为∠ABD是△XXX的一个外角,所以∠ABD=∠E+∠BDE=2∠E。
因为∠ABD=2∠C,所以∠XXX∠C。
在△ADE和△ADC中,因为∠E=∠C,∠1=∠2,AD=AD,所以△ADE≌△ADC(AAS),进而得到AE=AC。
因此,XXX。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90°,点E为AB边上一点,且DE平分∠ADC,CE平分∠BCD.求证:XXX.证明:在△ADE和△BCE中,因为∠A=∠B=90°,所以AD=BC。
因为DE平分∠ADC,CE平分∠BCD,所以∠AED=∠DEC,∠XXX∠XXX。
因为∠AED+∠BCE=180°,所以∠DEC+∠CDE=180°。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板块考试要求A 级要求B 级要求C 级要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第九讲例题精讲(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4321FDOE CB A【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EB M A D【例3】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为CD 的中点,E 为MC 上一点,且∠BAE =2∠DAM .求证:AE =BC +CE .M ED CBA【例4】 (“希望杯”竞赛试题)如图,AD ⊥AB ,CB ⊥AB ,DM =CM =a ,AD =h ,CB =k ,∠AMD =75°,∠BMC =45°,则AB 的长为 ( )A . aB . kC .2k h+ D . hMDCBA【例5】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FEDCBA【例6】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FBDOEDCA【例7】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o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o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NM DCBA【例8】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o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o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DNMCBA【巩固】(全国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的一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且2BED CED BAC ∠=∠=∠,求证2BD CD =.ED CB A【例9】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平分∠CDECEDB A【巩固】(2009浙江湖州)若P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120APB BPC CPA ∠=∠=∠=︒,则点P 叫做ABC ∆ 的费马点.⑴ 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马点,且60ABC ∠=︒,34PA PC ==,,则PB 的值为________;⑵ 如图,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 求证:BB ′过ABC ∆的费马点P ,且BB PA PB PC =++′.B'CBA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10】 如图,在ABC ∆中,60BAC ∠=o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D CB A【例11】 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DCB A【例12】 (“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o ,又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o ,60ABM ∠=o ,求NMB ∠.NMCBA【例13】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CDBA【例14】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DCBA【例15】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DECBA【例16】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MCAB【巩固】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80BAC ︒∠=,60ABC ︒∠=,D 为三角形内一点,且10DAB ︒∠=,20DBA ︒∠=,求ACD ∠的度数.D CBA家庭作业【习题1】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NM CBA【习题2】(南斯拉夫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黄冈市数学竞赛试题) 在ABC ∆内取一点M ,使得MBA ∠=30o ,10MAB ∠=o .设80ACB ∠=o ,AC BC =,求AMC ∠.CMAB。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1.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2.题型二:手拉手模型3.题型三:半角模型4.题型四:旋转模型5.题型五:倍长中线法6.题型六:截长补短法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或者正方形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
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段,会有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常见的两种图形:题型二手拉手模型【基本模型】一、等边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二、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两个共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点C旋转过程中(B、C、D不共线)始终有①△BCD≌△ACE;②BD⊥AE(位置关系)且BD=AE(数量关系);③FC平分∠BFE;12题型三半角模型过等腰三角形顶点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题技巧:在图1中,△AEB 由△AND 旋转所得,可得△AEM ≌△AMN ,∴BM +DN =MN∠AMB =∠AMNAB =AH△CMN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周长的一半在图2中将△ABC 旋转至△BEF ,易得△BED ≌△BCD 同理得到边角之间的关系;总之:半角模型(题中出现角度之间的半角关系)利用旋转--证全等--得到相关结论.题型四旋转模型31一、奔驰模型旋转是中考必考题型,奔驰模型是非常经典的一类题型,且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类题型,提升利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点:旋转的本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化,从而解决问题2二、费马点模型费马点就是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最值问题是中考常考题型,费马点属于几何中的经典题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中考题都是从经典题改编而来,所以掌握费马点等此类最值经典题是必不可少的.题型五倍长中线法三角形一边的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或中点,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该中线延长一倍,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思路: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4在△ABC 中AD 是BC边中线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延长MD 到N ,使DN =MD ,连接CD截长补短法截长补短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用来证线段的和差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一直贯穿着整个几何教学的始终.那么什么是截长补短法呢?所谓截长补短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即截长和补短.截长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要证的两段较短的线段中的一段,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外一段较短的线段.当条件或结论中出现a +b =c 时,用截长补短.1.补短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在证所构造的线段和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2.截长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相等的线段,在证明截剩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相等。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初中最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就是数学考试,而初二数学难点就差在几何上了。
初中数学哪些题最容易拉开差距?毫无疑问——几何辅助线!几何辅助线答题成为孩子们成绩的分水岭!很多资深数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得几何者得数学。
为了学好几何,孩子们就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几何辅助线模型,学会做辅助线,构造模型。
说来说去其实也就那几个模型,学会了按照模型设计辅助线,初中数学考试答题迎刃而解。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截长:即在一条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较短的线段在线段AB上截取AD=AC补短:在较短的线段上补一段线段使其和较长的线段相等延长AC,使得AD=AB例1.如图①,已知在△ABC中,∠C=2∠B,AD平分∠BAC交BC于点D。
求证:AB=AC+CD方法1(截长法)证明:如图②,在AB上取AE=AC,连接DE∵AD平分∠BAC∴∠1=∠2∴在△ADE和△ADC中AE= AC∠1=∠2AD=AD∴△ADE≌△ADC(SAS)ED=CD,∠AED=∠C=2∠B又∵∠AED=∠BH∠BDE∴∠B=∠BDE,∴EB=ED∴EB=CD∴AB=AE+EB∴AB=AC+CD方法2补短法:证明如图③,延长AC到E,使CE=CD,连接DE.则∠CDE=∠E ∠ACB=∠CDE+∠E=2∠E又∵∠ACB=2∠B∴∠B=∠E∴在△ABD和AED中∠B=∠E∠1=∠2AD= AD∴△ABD≌AED(AS)∴AB=AE又∵AE=AC+CE,CE=CD∴AB=AC+CD例题1,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然后证明AB=AC+CD例2.如图①,在△ABC中,∠BAC=60°,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 =AB+BD.求∠ABC的度数例题2,三角形中,出现了角平分线,已知线段的等量关系AC=AB+BD,再求角度的经典例题,同样可以截长补短来解决。
例3.如图,∠ABC+∠BCD=180°,E为AD上的一点,BE、CE分别平分∠ABC、∠BCD。
专题01 截长补短模型证明问题(学生版)
专题01 截长补短模型证明问题模型:截长补短如图①,若证明线段AB、CD、EF之间存在EF=AB+CD,可以考虑截长补短法截长法:如图②,在EF上截取EG=AB,再证明GF=CD即可补短法:如图③,延长AB至H点,使BH=CD,再证明AH=EF即可模型分析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截长,指在长线端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的线段;补短,指将一条短线端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模型实例例题1 如图,已知在△ABC中,∠C=2∠B,∠1=∠2 .求证:AB=AC+CD.例题2 如图,O D平分∠A O B,DC△O A于点C,∠A=∠GBD . 求证:A O+B O=2C O .课堂巩固提升1. 如图,在△ABC中,∠BAC=600,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AB+BD.求∠ABC的度数 .2. 在△ABC中,∠ABC=60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 .3. 如图,∠ABC+∠BCD=1800,BE、CE分别平分∠ABC、∠DCB .求证:AB+CD=BC .4.如图,在△ABC中,∠ABC=900,AD平分∠BAC交BC于D,∠C=300,BE△AD于点E.求证:AC-AB =2BE .5. 如图,R t△ACB中,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CE△AD交AD于点F,交AB于点E.求证:AD =2DF+CE.6. 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B+∠E=1800.求证:AD平分∠CDE【基础训练】1、如图,AC平分∠BAD,CE∠AB于点E,∠B+∠D=180°,求证:AE=AD+BE.2、如图,已知在∠ABC中,∠C=2∠B,∠1=∠2,求证:AB=AC+CD3、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B+∠E=180°,求证:AD平分∠CDE.4、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AB=BC,如图,点P,Q分别在线段AD,DC上,满足PQ=AP+CQ,∠ADC求证:∠PBQ=90°-125、如图,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AE+CD=AC.6、如图所示,AB∠CD,BE,CE分别是∠ABC,∠BCD的平分线,点E在AD上,求证:BC=AB+CD.7、四边形ABCD中,BD>AB,AD=DC,DE∠BC,BD平分∠ABC(1)证明:∠BAD+∠BCD=180°(2)DE=3,BE=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已知:在∠ABC中,AB=CD-BD,求证:∠B=2∠C.9、如图,∠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且BD,CE交于点F,点G是线段CD上一点,连接AF,GF,若AF=GF,BD=CD.求∠CAF的度数判断线段F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提升训练】1.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AD//BC,DC⊥AD,AE平分∠BAD,E是DC的中点.问:AD,BC,AB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DE=AE,点E在BC上,AE∠DE,AB∠BC,DC∠BC,请问线段AB,CD和线段BC有何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AB∥CD,BE,CE分别是∠ABC和∠BCD的平分线,点E在AD上.求证:BC=AB+CD.5.如图,在Rt∠ABC中,∠C=90°,BC=AC,∠B=∠CAB=45°,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AB=AC+CD.6.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AD,CE交于O.(1)求∠AOC的度数;(2)求证:AC=AE+CD.9、如图,△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且BD,CE交于点F,点G是线段CD上一点,连接AF,GF,若AF=GF,BD=CD.(1)求∠CAF的度数(2)判断线段F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
补短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
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例题精讲
板块一、截长补短
【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D
O
E
C
B A
4321
F
D
O
E C
B A
【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
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N
E
B M A D
【例3】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为CD 的中点,E 为MC 上一点,且∠BAE =2
∠DAM .求证:AE =BC +CE .
M E
D C
B
A
【例4】 (“希望杯”竞赛试题)如图,AD ⊥AB ,CB ⊥AB ,DM =CM =a ,AD =h ,CB =k ,
∠AMD =75°,∠BMC =45°,则AB 的长为 ( )
A . a
B . k
C .
2
k h
+ D . h M
D
C
B
A
【例5】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
F
E
D
C
B
A
【例6】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
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
F
B
D
O
E
D
C
A
【例7】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
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
N
M D
C
B
A
【例8】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 的等腰三角形,以
D 为顶点作一个60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
D
N
M
C
B
A
【巩固】(全国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的
一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且2BED CED BAC ∠=∠=∠,求证2BD CD =.
E
D C
B A
【例9】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 平分∠CDE
C
E
D
B A
【巩固】(2009浙江湖州)若P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120APB BPC CPA ∠=∠=∠=︒,
则点P 叫做ABC ∆ 的费马点.
⑴ 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马点,且60ABC ∠=︒,34PA PC ==,,则PB 的值为________;
⑵ 如图,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 求证:BB ′过ABC ∆的费马点P ,且BB PA PB PC =++′
. B'
B
A
板块二、全等与角度
【例10】 如图,在ABC ∆中,60BAC ∠=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
ABC ∠的度数.
D C
B A
【例11】 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
求BDC ∠.
D
C
B A
【例12】 (“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 ,又
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 ,60ABM ∠= ,求NMB ∠.
N
M
C
B
A
【例13】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
求DBC ∠的度数.
C
D
B
A
【例14】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
D
C
B
A
【例15】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
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
D
E
C
B
A
【例16】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
∆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
家庭作业
M
C
A
B
【巩固】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80BAC ︒∠=,60ABC ︒∠=,D 为三角形内一点,且
10DAB ︒∠=,20DBA ︒∠=,求ACD ∠的度数.
D C
B
A
【习题1】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
N
M C
B
A
【习题2】(南斯拉夫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黄冈市数学竞赛试题) 在ABC ∆内取一点M ,使
得M BA ∠=30 ,10MAB ∠= .设80ACB ∠= ,AC BC =,求AMC ∠.
M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