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起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起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起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1T11:38:26.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胡鹏唐开来

[导读] 需加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以及应急处置,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孝感市孝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沙门氏菌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4789.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该事件是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为沙门氏菌所致。结论:需加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以及应急处置,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29-02

沙门氏菌污染主要来源于污水、动物及人蓄粪便,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主要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乙型及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的中毒主要是菌体内毒素的作用,可造成肠道黏膜肿胀、渗出、黏膜脱落,表现为呕吐、腹痛及不同性质的腹泻。中心受孝南区食安办委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病原学检测,确认为一起婚宴聚餐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调查

1.1 慨况

2015年5月2日晚接到三汊镇卫生院报告,婚宴于4月30日晚餐和5月1日早、中餐在家举办了三次宴席,共计37桌,约130人。首发病例于5月1日开始出现腹痛、腹泻症状,为稀便,无呕吐及发热症状,后陆续有人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以黄色水样便为主,共出现16例类似症状的病例。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确认为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

1.2 流行特征

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大多数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人有头痛、乏力等症状。临床表现频率分布情况:恶心13例,占81.25%,呕吐2例,占12.50%,发热2例,占12.50%,腹痛16例,占100%,腹泻16例,占100%。潜伏期最短为8h,最长为36h,多数在26~30h。经对症治疗后全部康复,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1日2例,2日14例。地区分布:所有病例为村民其亲戚及房族人员。人群分布:16例患者中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7岁,其中40+岁组最多(6例),其次为50+岁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和25.0%。男女之比为1.67:1.2。

2.实验室检查

2.1 样品采集

共采集各种检材12份,包括病人呕吐物1份,排泄物3份,肛拭子2份,剩菜1份,井水1份,调味品2份,血液2份。因为婚宴未设留样,所剩食物也没有,故无法采到更多可疑食物标本。

2.2 检验依据

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规定的方法,对检材中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检验。同时抽取患者血液3~5mL接种血培养基,36℃培养7天。

2.3 试剂

营养肉汤、肠道菌增菌液、SS琼脂、B-P琼脂等均由杭州微生物公司提供,微量生化试验管由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4 病原菌分离鉴定

2.4.1分离培养将标本直接划线接种于不同选择性平板,同时接种于各种增菌液进行增菌后再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平板。经培养后,在各种选择性平板上挑选可疑的优势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2.4.2可疑的优势菌落经24h培养后,在12份标本中,2份标本(病人排泄物)在SS平板上出现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突起,边缘整齐的可疑菌落,培养时间延长后菌落中心逐渐出现黑色。其余标本在各种选择性平板中均没有出现可疑的优势菌落,血培养无菌生长。

2.4.3染色镜检挑选在SS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2份标本均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2.4.4生化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发现2份标本在SS平板上的可疑菌落的生化反应完全一致,均符合沙门氏菌属的生化特性。见表。

2.4.5血清学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学试验,发现2份标本的可疑菌落对沙门氏菌A-F多价O血清均有凝集,生理盐水对照不凝集,分型鉴定为O4(+),Hi(+)。此血清型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

3.结论

综合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这是一起由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4.讨论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1. 潜伏期短,大约进食后0.5~24h相继发病,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 2. 与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病人都食过同一种食物。 3. 所有病人都有急性胃肠炎的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4. 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传染,当停食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可控制。 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暴饮暴食所致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有毒食物的慢性损害不属于食物中毒。 三常见食物中毒类型 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有以下4种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奶粉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农药、亚硝酸盐等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发芽土豆、河豚鱼中毒等 我们只讨论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当人误食了含有大量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品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中毒。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多见于细菌和霉菌。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细菌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30~90%。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类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等也会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中毒,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曾引起过肉毒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1)食物被污染: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发生细菌繁殖: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水分, 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食品在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污染食品未烧熟煮透或煮熟的食物受到生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

常见微生物食物中毒

常见微生物食物中毒 什么是沙门菌食物中毒 A 病原简介 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沙门菌属种类繁多,国际上已发现2300多个 血清型,我国有255个。是一群无芽孢、无荚膜而带有鞭毛和菌毛的革 兰阴性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 炎沙门菌等。沙门菌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或肉食品中能存 活1年以上,但加热65℃15 ~ 20分钟可杀死。沙门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 殖,除使肠黏膜发炎外,大量活菌释放的内毒素同时引起机体中毒。  中毒表现 临床症状有5型,即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 败血症型。共同特征是,潜伏期6 ~ 72小时(一般12 ~ 24小时)。主要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水样,每日腹泻数次至数十次,有时 带黏液和脓血,恶臭。体温38 ~ 39℃。重者伴寒颤、惊厥、脱水、昏 迷。病程3 ~ 5天,一般预后良好。但老人、儿童、体弱者抢救不及时偶 有死亡。  问题食物 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 制品;其次是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较少。 畜禽肉沙门菌来源有畜禽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患病动物产奶可使奶中 带菌,或奶挤出后遭污染。蛋类污染来源较多,病禽卵巢沙门菌可直接各类

进入蛋内,或蛋经过泻殖腔及产出后遭到污染。熟制食品可经带菌容器、手等再次污染。  治疗措施 对病人急救,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单纯胃肠炎者可不用抗生素,对病情重或老人、婴幼儿可用抗生素治疗,可选用环丙氟哌酸、洛美沙星、头孢噻肟钠等。对腹泻严重脱水明显者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 防止污染。不食用病死牲畜肉,加工熟肉要生熟分开。严防病畜肉类流入市场。高温杀灭细菌,烹调时肉块不宜过大,肉块深部温度须达到80℃以上,持续12分钟;禽蛋煮沸8分钟以上。控制繁殖细菌。沙门菌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保藏食品控制在5℃以下,避光、隔氧效果更佳。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5、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延续时问2~3d,平均致死率为4.1%。 6、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即通称的痢疾杆菌。痢疾贺志贺氏菌是导致典型细菌痢疾的病原菌,在敏感人群中

沙门菌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种类繁多,目前国际上已发现2300 多个血清型,我国有255 个。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沙门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除使肠粘膜发炎外,大量活菌释放的内毒素同时引起机体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多以夏季为主,主要在5~10 月,7~9 月最多。2.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多见。主要是肉类,如病死牲畜肉、冷荤、熟肉等,也可由鱼、禽、奶、蛋类食品引起。 3.中毒原因主要是由加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存储场所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 (二)发病机制 沙门菌随同食物进入机体,一般要达到104~lO8 个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粘膜,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出现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释放出毒力较强的内毒素,内毒素和活菌共同侵害肠粘膜继续引起炎症,出现体温升高和急性胃肠症状。 (三)中毒表现 沙门菌食物中毒有多种多样的中毒表现,临床有 5 种类型,即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败血症型其共同特点如下: 1.潜伏期一般为12~36 小时。短者6 小时,长者48~72 小时。 2.中毒初期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以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等。 3.腹泻一日数次至十余次,或数十次不等,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 (四)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不食用病死牲畜肉,加工冷荤熟肉一定要生熟分开。要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感染沙门菌的病畜肉类流人市场。 2.高温杀灭如烹调时肉块不宜过大,禽蛋煮沸8 分钟以上等。 3.控制繁殖沙门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但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大小通常为 0.7~1.5μm ×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 4mm)菌落。鸡白痢、鸡伤寒、猪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只能长成细小菌落。§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EMB):菌落无色半透明

关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结案报告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探讨 俞保社庐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沙门氏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菌。其种类繁多,少数能使人致病,其他可使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品中毒或败血病。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品中毒常占首位或者第二位。沙门氏菌菌型繁多,已确认的沙门氏菌有2 500 个以上血型。在常规检测中,血清学作为诊断依据,但经常发生生化符合而血清不凝集的现象。2012年5月25日市一院急诊科收治4名疑似因吃卤菜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标本检测出现此现象,具体处置如下。 【材料】: 基本情况:发病患者晚上就餐食物为某板鸭店购买的板鸭及家中自备的部分菜。首发病例4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其余三人陆续出现发类似症状, 4人至合肥市某院急诊科就诊。经流行病学调查:7人于在家就餐,餐后4小时左右陆续发病。最早发病5月24日晚11:30左右(餐后4小时,最先发病的蒋志容据推断应该个体差异的问题对被污染的食物较为敏感,较早地出现了症状。),最迟发病5月25日早晨8时左右(餐后约11时)。发病统计时长约11小时。 样品采集:采集蒋某大便标本1份,胡某大便标本和肛拭子各1份,患者家中剩余板鸭1份、水果刀涂抹样1份,板鸭店砧板、刀具、容器、从业人员手的涂抹样及板鸭各1份共10份样品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验】: 前增菌:除便样和肛拭子外,样品称取25g放入盛有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90S。样品为液态,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18h。 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5ml,转种于10mlTTB内;于42℃±1℃,18h~24h培养。同时,另取5ml,转种于10mlSC内,于36℃±1℃,18h~24h培养。 分离:便样和肛拭子直接分离培养,取经TTB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

食物中毒分类

食物中毒分类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四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二、单选题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 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米饭、米粉) 5.食用河豚鱼发生食物中毒是由于( 河豚鱼中的毒素)引起 6.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毒蕈中毒) 7.夏天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细菌性食物中毒 ) 8.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 9.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自制发酵食品 ) 10.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肠源性青紫症) 12.在河豚鱼中河豚毒素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卵巢) 14.氰甙含量最多的是(苦杏仁)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肉毒中毒)。 2.以下食物中毒夏天最为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家畜、家禽) 4.金黄色葡糖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 5.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粮豆类) 6.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肾和眼睛) 7.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误食) 8,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美蓝) 9.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为(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10、下列属感染型食物中毒的有( 沙门菌食物中毒) 四、名词解释 1.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4.有毒动植物中毒: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者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5.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铲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食物过敏:指摄人体内的食物中的某些组成成分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目前国际上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的仅为200多种。依据菌体O抗原结构的差异,将沙门氏菌分为A、B、C1、C2、C3、D、E1、E4、F等血清型,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沙站氏菌仅占少数。沙门氏菌的宿主特异性极弱,既可感染动物亦可感染人类,极易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在外界的生活力较强,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0℃,在普通水中虽不宜繁殖,但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成1-2个月,在土壤中可过冬,在咸肉、鸡和鸭中也可存活很长时间。水经氧化处理5分钟可杀灭沙门氏菌。相对而言,沙门氏菌属不耐热,55℃60℃15-30分钟或100℃数分钟即被杀死。另外,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后无感观性状变化,易引起食物中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两季。5-10月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可达全年发病总起数和总人数的80%。 2、食品种类: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禽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见。 3、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由于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中有广泛的宿主,因此,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物的概率很高,如家畜中猪、牛、羊、猫、犬,家禽中鸡、鸭、鹅等。健康家畜

禽肠道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15%,病家率禽肠道沙门氏菌检出率可高达70%,正常人粪便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仅为002-0。2%,腹泻患者粪便沙门氏菌检出率可达8.6-18.8%。 1)家畜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生前感染是指家畜禽在宰杀前已感染沙门氏菌,是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原发性沙门氏菌和继发性沙门氏菌病两种。原发沙门氏菌病是指家畜禽在宰杀前已患有沙门氏菌病,如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继发性沙门氏菌病是由于健康家编辑禽肠道沙门氏菌带菌率较高,当患病、饥饿、疲劳或其它原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寄生于肠道内的沙门氏菌即可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而引起继发性沙门氏菌感染;由于这些细菌进入动物的血液,内脏和肌肉,其危害较大且发生食物中毒时症状亦较严重。宰后污染是指在屠宰过程中或屠宰后被带沙门氏菌的粪便、容器、污水等污染。 2)乳中沙门氏菌的来源:患沙门氏菌病的奶牛其乳中可能带菌,即使是健康奶牛的乳在挤出后亦可受到污染。 3)蛋类沙门氏菌的来源:蛋类及其制品感染或污染沙门氏菌的机会很多,尤其是鸭、鹅等水禽及其蛋类,带菌率一般在30-40%之间。家禽及蛋类沙门氏菌和原发性感染使卵巢、卵黄或全身带菌外,禽蛋在经泄殖腔排出时,蛋壳表面可在腔门腔里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可通过蛋壳气孔侵入蛋内。 4)熟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烹调后的熟制食品可再次受到带菌容器,烹调工具和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7年6月30日,我市郊区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 认本次食物中毒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烧鸡所致。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6月30日,某饭店婚宴就餐人数267人,餐后99人发病,79人住院。无年龄、性别差异。患者潜伏期最短2 h,最长72 h。多数患者初期恶心、头痛、头晕、发冷、全身无力,继而呕吐,剧烈腹痛。腹泻一般6~10次以上,为黄绿色水样便。体温38.5℃~41℃,多数经3~5 d对症治疗全愈。 2 检样 剩余食品、呕吐物、便。 3 实验方法 3.1 镜检将上述样品直接进行革兰氏染色及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及其他杂菌。 3.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进行。 3.2.1 增菌及分离分别将上述检样进行前增菌,37℃培养24 h后再接种于各自的分离平板。经培养后在血平板上未见溶血菌落,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生长,菌落为深棕褐色,周围有黑色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并为平板上的优势菌,镜检为G-阴性杆菌。 3.2.2 生化试验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I琼脂,培养后取斜面阴性、底层产酸、硫化氢阳性菌落,接种于21种革兰阴性杆菌新编码系列生化培养基,37℃24 h 培养,试验结果:ONPG-,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柠檬酸盐+,硫化氢+,尿素-,IPA-,吲哚-,V-P-,明胶-,葡萄糖+,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蔗糖-,密二糖+,苦杏仁甙-,阿拉伯糖-,氧化酶-。编码值6704750,为沙门氏菌。 3.2.3 血清学鉴定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沙门氏菌属30种诊断血清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其中O抗原A-F多价凝集,B群O抗原4凝集,H抗原i,2凝集,盐水对照不凝集,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4 讨论

食物中毒64977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己发现1800种以上。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这些统称为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目前已经发现1800种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和肠炎杆菌。 此菌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猪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等疾病。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沙门氏菌或食用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近日美国多地暴发疑似由生鸡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至少42%患者已入院治疗。数据显示,已有18个州的278人感染具有耐药性的海德堡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肠胃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通常源于奶制品、禽产品和肉产品;鸡肉和鸡蛋尤其是高风险食品。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通常是肠胃出现问题,包括恶心、腹部绞痛、呕吐和腹泻,一般最多持续7天。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沙门氏菌感染将导致生命危险。 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三方圆

食物中毒练习题

一、A1型题 1.下列属于食物中毒的疾病是D A.痢疾 B.消化不良 C.长期摄人低剂量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有毒蜂蜜中毒 E.急性酒精中毒 1.1下列属于食物中毒范畴的是 A.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B.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特异体质引起的过敏性变态反应 D.食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E.长期少量摄人有毒食物引起的慢性中毒 1.2 下列哪项为食物中毒 A.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的重金属中毒 B.服用药物不当而引起的中毒 C.冒险食用河豚鱼引起的中毒 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E.毛蚶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 1.3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述哪种食物而引起 A.有毒食物 B.腐败变质的食物 C.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 D.动物性食物 E.植物性食物 2.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的区别在于 A.有无恶心、呕吐 B.有无腹痛、腹泻 C.病死率不同

D.有无体温升高 E.潜伏期不同 3.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与人之间有无传染性 B.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病人出现 C.有一定潜伏期 D.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E.有无体温升高 4.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 A.夏季食物易受污染 B.进食熟肉类食品多 C.人口流动性大 D.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 E.生熟交叉污染 5.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 A.河豚鱼中毒 B.木薯中毒 C.毒蕈中毒 D.肉毒中毒 E.发芽马铃薯中毒 6、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D.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E.真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7.下列哪一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典型的毒素型食物中毒A.沙门菌食物中毒 B.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08-11-25 作者:编辑:食品安全 在各种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都表现有明显的肠胃炎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型食物中毒和毒素型食物中毒。 1、沙门氏细菌 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细菌。 1953年瑞典人吃了感染了该菌的猪肉,7177人中毒,死90人。 沙门氏菌主要感染各种肉类、鱼、蛋和乳,其中以肉类为主。 2、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与痢疾志贺氏菌毒素相似的毒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最强,如O157:H7。1996年日本发生大规模该菌食物中毒。 3、肉毒梭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的 -9mg/kg,比氰化钾毒一万倍。 毒素中最毒的。对人的致死剂量为20 特点:芽孢特别耐热,一般煮沸1-6h,或121℃高压蒸汽4-10min才能杀死。引起中毒的食品包括蔬菜、鱼、豆类、乳等含蛋白质的食物。 4、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在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常因食用大量被此菌污染的海产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在非沿海地区,食用此菌污染的腌菜、腌鱼和腌肉等也常有中毒事件发生。 此菌可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使人的肠黏膜溃烂、红血球破碎溶解。 5、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水、土壤、饲料上,还常见于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很强,产生肠毒素、杀白血球素、溶血素毒素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是肠毒素。目前已确认的肠毒素至少有A、B、C1、C2、C3、D、E和F8个类型。A型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

食物中毒、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

食物中毒 1、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2. 食物中毒发病特征: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2)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过后的余波。 3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6 食物中毒处理的总则 ?1)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 泻物等样本,以备送检;(3)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和清肠(4)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3)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2)采集剩 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3)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4)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5)判定方法结合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资料、按各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确定的判定依据和原则作出综合判定。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的特点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假单胞菌属:G- 需氧、嗜冷、pH 5.0-5.2 ?微球菌(需氧)、葡萄球菌属(厌氧):G+ 、嗜中温 ?芽孢杆菌属(需氧、兼性厌氧)与梭菌属(厌氧) ?肠杆菌科各属:G- 、嗜中温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高、群体暴发 2)好发季节:夏秋季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4)症状重、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抢救及时预后好。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预防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预防 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现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沙门氏菌对禽类,生猪及其鲜肉制品的感染率最高,蛋类,禽类肉制品和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主要渠道[1]。据统计在世界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2]。本文对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污染情况及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沙门氏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沙门氏菌的特性: 1.1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比大肠杆菌细),(0.7~1.5μm)×(2~5μm)散在,无荚膜和芽孢,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都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红细胞。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 沙门氏菌绝大多数菌株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并产生气体,不发酵乳糖、蔗糖和侧金盏花醇,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沙门氏菌属不耐热,55℃1h、60 ℃15—30min 即被杀死。在普通水中虽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在牛乳和肉类食品中,存活数月,在食盐含量为10%-15%的腌肉中亦可存活2—3个月。烹调大块鱼、肉类食品时,如果食品内部达不到沙门氏菌的致死温度,其中的沙门氏菌仍能存活,食用后可导致食物中毒。冷冻对于沙门氏菌无杀灭作用,即使在-25℃低温环境中仍可存活10个月左右。由于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所以其感染易被忽视而引起食物中毒。 1.2沙门氏菌的毒理学特性: 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腹泻、发冷、发热及白细胞减少中毒症状。 1.3 沙门氏菌的中毒特点: 沙门氏菌的发病率高,在世界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中毒全年均有发生,多发生于5-10月春夏季节。动物性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畜禽肉类及其制品类居首,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沙门氏菌.9%、日本检查进口家禽的污染率为10.3%,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在1.1%—39.5%。其次为鱼、奶、蛋类。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2 、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 2.1美国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能够污染多种食物,引起严重的食品安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五章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系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得食物而引起得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与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两大类。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得分类与常见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不同细菌所致食物中毒得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实验室检查;大肠埃希菌得致病机制与分类;肉毒杆菌得理化特性及其发病机制。 3。了解引起食物中毒得常见细菌得特性及其致病机制;预防与控制原则。 第二节教材内容精要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病原与流行病学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得病原菌,常见有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等。以沙门菌属最常见,其中又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与霍乱沙门菌等为多。夏秋季多见,常有同食者集中发病现象. 2.传染源与食物不同细菌所致食物中毒得传染源不同,沙门菌食物中毒得主要传染源为家畜、家禽及鼠类等;在我国,肉、蛋类(尤其就是皮蛋)及其制品就是沙门菌食物中毒得主要传染来源。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得传染源主要就是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含盐较高得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咸肉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得传染源主要就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得患者或带菌者。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得传染源就是病人或带菌者,主要就是食用被变形杆菌污染得鱼、肉、蟹等食品.大肠埃希菌与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得传染源就是病人或带菌者。 3.发病机制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毒素型、感染型与混合型3类。发病与否与进食细菌或毒素得污染程度、进食量与人体抵抗力有关。 4。临床表现胃肠型食物中毒得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表现主要就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腹泻轻重不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多为绿色黏液便,具恶臭,少数可呈脓血便。副溶血性弧菌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可出现血水样或洗肉水样大便.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诊断主要依靠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表现急性胃肠炎,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6。治疗与预防治疗包括一般、对症与抗菌治疗,预防应加强饮食卫生监督与管理,做好卫生宣教等.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又称肉毒中毒,为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得食物而引起,病原为肉毒杆菌,有7种血清型,对人致病得为A、B与E型,其致病得外毒素为一种剧毒得嗜神经毒素,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患者神志清楚,感觉正常。重者可致延髓麻痹,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及早采用抗毒血清治疗有特效. 重点:不同病原菌所致得特征性临床表现与防治,特别就是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得临床诊断。 第三节测试题 一、多选题 (一)A型题 1.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得流行特点,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D A。突然发病,发病时间集中B。常集体发病 C。有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得病史D.病情轻重与进食污染食物得量多少无关

沙门氏菌控制措施

沙门氏菌 命名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形态 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离培养常采用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 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吲哚,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和卫芽糖,大多产酸产气,少数只产酸不产气。VP试验阴性,有赖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为50~53%。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钟死亡。 沙门氏菌属也是嗜温性细菌,在中等温度,中性pH,低盐和高水活度条件下生长最佳。生长最低水活度为0.94。兼性厌氧,对中等加热敏感。同样,该菌属能适应酸性环境。

分类 本属菌按生化反应分为4个亚属。亚属Ⅰ是生化反应典型的和最常见的沙门氏菌;亚属Ⅱ和Ⅳ是生化反应不典型的沙门氏菌;亚属Ⅲ是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图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造成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饲料原料的污染,特别是含肉的原料; (2)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由设备和环境带来的污染; (3)原料及成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4)饲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5)包装材料的卫生状况差,带来的污染; (6)成品的保管不规范,引起的污染。 控制措施及控制标准 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及原料中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对控制饲料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3学时)一、判断题 1.食物中毒指涉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急性食品中毒和慢性食品中毒。 3.沙门氏菌可引起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2.6-60%。 4.饲料、昆虫也可作为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原料的媒介。 5.沙门氏不产生外毒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6.由于肠毒素不耐热,牛乳在饮用前经煮沸就能使肠毒素破坏,一般认为含乳食品中菌数达106--107个/克时,就可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 7.多数金色葡萄球菌菌株能产生溶血性毒素,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圈。8.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9.肉毒梭菌是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在血板上具溶血性。 10.因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鱼、肉、豆制品、乳制品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蔬菜。 11.对一般可疑食品,在食用前应加热处理,在100℃条件下处理5~10分钟,各型毒素均可被破坏。 12.病原性大肠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不随粪便排出体外。 13.预防病原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措施基本上与预防沙门氏食物中毒相同,因特别强调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 14.黄曲霉毒素性质不稳定,在150℃条件下容易分解, 15.用气调贮藏手段来防霉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用来防治黄曲霉菌。 16.在黄曲霉毒素中,各种毒素的毒性有很大差别,以B3的毒性最强。 17.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发现的一类真菌毒素,由于最初是从被黄曲霉污染而发生霉变的玉米中分离出,所以定名为黄曲霉毒素。 二、选择题 1. 食物中毒的定义是() A. 由于食用含大量活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B. 食用有化学毒物混入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C. 食用毒蕈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D. 食用非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E. 食用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 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物中毒范围之内? A. 细菌和细菌毒素污染食品 B. 有害化学物品混入食品 C. 投毒、暴饮暴食,变态反应 D. 某些食品由于贮存方法不当,使之产生有毒成份 E. 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份 3.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易发生的季节是()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 E. 春秋 4.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最耐高温的是() A. 沙门氏菌 B. 变形杆菌 C. 嗜盐菌 D. 肉毒梭状杆菌 E. 致病性大肠杆菌 5. 除 ____ 外,均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A.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 B. 短时间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出现 C. 所有病人都食用过同样食物并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一)病原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一般多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所引起。沙门氏菌在20~30℃条件下迅速繁殖。在水中可生存2~3周,粪便中生存1~2个月,在冰冻土壤可过冬。 (二)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我国占食物中毒的第一位。猪、牛、羊等健康家畜、家禽和蛋类的带菌率较高,有宰前感染,也有宰后污染。某省10年统计资料:猪的生前感染沙门氏菌是比较严重的,其检出率高达26.5%。由于带菌率高、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往往可造成猪肉污染,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2.5%。肉类食品从畜禽的宰杀到烹调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可受到污染。烹调后的熟肉,如果再次受到污染,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存入,食前又不再加热,则更为危险。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的夏秋季节外,全年都可发生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发生。 (三)发病机理 沙门氏菌随同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摄入量在10万以上的才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摄入菌量较少,即成为无症状带菌者。但对儿童、老人和体弱者较少量的细菌也能出现临床症状。此外,和不同沙门氏菌致病力强弱有一定的差异。沙门氏菌在小肠和结肠中繁殖,然后附着于粘膜上皮细胞并侵入粘膜下组织,使肠粘膜出现炎症,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 (四)临床表现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5种类型。 1.胃肠炎型:前驱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寒战。以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带粘液和血。因呕吐、腹泻大量失水,一般急救处理是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对重症、发热和有并发症患者,可用抗菌素治疗。一般3~5天可恢复,病死率在1%左右。主要是儿童和老人或体弱者治疗不及时所致。 2.类霍乱型:起病急、高热、呕吐、腹泻次数较多,且有严重失水现象。 3.类伤寒型:胃肠炎症状较轻。但有高热并出现玫瑰疹。 4.类感冒型:头晕、头痛、发热、全身酸痛、关节痛、咽峡炎、腹痛、腹泻等。 5.败血症型:寒战、高热持续1~2周,并发各种炎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败血症型主要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 (五)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和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