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指导:小说专题复习 (共97张PPT).ppt
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 括为一件事。
答题建模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模板四:①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②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③主 人公在……时候心情……
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解题思路
先阅读批注 一下习题
快速阅读 (批注:性 格、心理、 主题等)
大体梳理 (谁干了啥、 主要事件、 结果和动机、 大体分层、 主题等)
答题(研读 题干、理出 思路、问啥 答啥、理出 答案)
例题展示
学习任务一: 先阅读《理水(节选)》后的习题,你会在哪批注什么
内容?
例题展示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微纪元(节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情节。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二: 阅读《微纪元(节选)》,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
理变化过程。
拓展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初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主人公保持初
心的情节。
拓展练习
女婢刚趴进高车,就发出了震颤的尖叫,副将领兵赶紧跟来。安静地 趴在车顶的昌吉从缝隙里看向高台的王,见一柄金杖在王的手里凭空缓缓 展开。
课后练习
学习任务: 阅读P54《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并规范完成课后习
题。
揣摩人物形象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2.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描写的作用 3.鉴赏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③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题建模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模板四:①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②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③主 人公在……时候心情……
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解题思路
先阅读批注 一下习题
快速阅读 (批注:性 格、心理、 主题等)
大体梳理 (谁干了啥、 主要事件、 结果和动机、 大体分层、 主题等)
答题(研读 题干、理出 思路、问啥 答啥、理出 答案)
例题展示
学习任务一: 先阅读《理水(节选)》后的习题,你会在哪批注什么
内容?
例题展示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微纪元(节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情节。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二: 阅读《微纪元(节选)》,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
理变化过程。
拓展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初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主人公保持初
心的情节。
拓展练习
女婢刚趴进高车,就发出了震颤的尖叫,副将领兵赶紧跟来。安静地 趴在车顶的昌吉从缝隙里看向高台的王,见一柄金杖在王的手里凭空缓缓 展开。
课后练习
学习任务: 阅读P54《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并规范完成课后习
题。
揣摩人物形象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2.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描写的作用 3.鉴赏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③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课件(共21张PPT)
3.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由拍摄视频的年轻 人转变为闸口老汉,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叙事安排产生 了什么样的效果。(6分)
①(技巧本身)以视频拍摄者的视角叙事,借助旁观者的视角,到闸口 老汉的人物视角转换,使得叙事更加灵活多样,使得作品的表现更有张 力。②(情节上),是内容上的自然衔接,由设置悬念到解开答案,为 后文的老汉袒露心迹做铺垫,前后呼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③(人物 上)以闸口老汉的视角讲述留在坝上的原因,更能突显老汉淡泊名利、 热爱家乡、善良热心的形象;④(主题上)赞美了老汉淡泊名利、热爱 家乡、善良热心,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 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⑤(读者)能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完成课时作业 对应练习
谢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小说有意制造拍摄视频的年轻人与闸口老汉
的“矛盾”,以小见大,表现代际观念的冲突。
表达技巧作
用 B. 闸口老汉引发热度并不令人意外,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
的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情节作用 C. 煎饼摊成为网
红“打卡地”,客人突然增多又突然消失,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
的突出特点。情节作用
D.文章结尾,情景交融,静谧美好的乡村让老汉内心安定,体现 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结尾技巧及作用
C【解析】“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的突出特点”错误,煎饼摊 客人的突然消失,是由于打工返城,并非“网络生活”的特 点
2.下列选项中,对第⑤段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物塑造上,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了人物心理,
⑦ 闸口逐渐隐匿在暮色中,天光黯淡之后,野地里的小动 物消停了,远处的屋顶开始模糊,稀稀拉拉的路灯亮了起来。 一阵疲倦席上来,饥饿的感觉像是一个号令,催促他别忘记 回家的路。他有条不紊地收拾摊子。他直起腰的时候,右手 习惯地握成拳,在腰上捶几下,坐上三轮。三轮链条转动的 时候各着了挡板,咯吱咯吱地响。路两旁刚刚饱受霜打的乌 青的树,沉寂的灰色沟渠,以及余晖消逝的褐色天边,一切 那么熟悉而安稳。看到沉寂的村子里有零星的灯光,看到自 家的房子了,他会踏踏实实地躺平,在暗夜里长出一口气, 他感觉笃定而心安,良夜尽头,温柔的黎明在等候。(摘编自 《人民文学》,2021年9月期)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细节题
•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 不同?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 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 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 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 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 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 感情 《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 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细节题
•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 不同?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 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 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 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 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 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 感情 《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 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契诃夫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 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 ①写作的题材和对象固定化。②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③幽 默诙谐。④结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 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 境。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 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 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 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分步解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第二自然段中的
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房子、树 和风等,点明了环境的恶劣。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角度
分析
“房子又矮又小”说明居住环境差。“风大。树像绿狮子……发出 环境 猛兽似的嗥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
的特点。通过描写长不高的树和风大,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突 出了守在这里的人们的艰难。
情节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主题 ①深化主题。②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 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 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 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 “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 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 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 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 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 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 氛围(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2)贯穿全文的起线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 具有象征意义(以物件物象为题) 3)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照应细节;强化主旨(以形象特征为题) 4)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 冲动的作用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综合选择题》PPT课件
专题二
题点1 综合选择题——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6-
一
二
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分析文字表述的意图,即分析作者的创作意 图、文本表达的主题(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 这些问题,直接与评价探究密切相关。
专题二
题点1 综合选择题——全面读文,关注细,关注细节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热点题型 【读文示范】 即学即练
-10-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 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 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 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 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 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专题二
题点1 综合选择题——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3-
专题二
题点1 综合选择题——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4-
一
二
一、三步读文 第一步,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就是明确小说所写的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依 据小说的情节将文本合理分层,以便把握结构思路,弄清行文的来 龙去脉。这一步要解决三个问题: ①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情节及各部分 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对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 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 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③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认识小 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尤其是社会环境,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 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 素”。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题型二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赏析。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 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 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 模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解题方法
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 的性格。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题型二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赏析。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 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 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 模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小 说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件 (共65张)
解题方法
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 的性格。
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技巧分析 课件(52张PPT)
关键能力 • 突破
考向
情节
一、概括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
展过程。小说情节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含义 ——(尾声)构成。在情节安排方。概括情节要依据主人公做的主要事
件进行概括。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设问
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手人
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 法称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社会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 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 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 叙 叙 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 述 述 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会 手 视 让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法 角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 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 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 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方式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答题 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 模板 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概括小说情节“四步走” 第一步: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 (1) 事物线索。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 技法 ——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赝品”等一系列故事情节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课件:情节(共26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3.抓,就是抓住场面
常以时空为转移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包括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包括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常用答题模式:
“首先—接着— 然后—最后”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2.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来划分文章结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常见题型:
一、情节概括题 二、情节探究题 三、情节鉴赏题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3.抓,就是抓住场面
常以时空为转移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包括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包括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常用答题模式:
“首先—接着— 然后—最后”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2.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来划分文章结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常见题型:
一、情节概括题 二、情节探究题 三、情节鉴赏题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高考一 轮复习 小说阅 读专题 课件: 情节( 共26张P PT)
高中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第一课(课件20张)
文
专 题 三
学 性 文 本
阅
读
小说
1
一、素养积累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主题 •3.高考所选小说的主要文体特征
2
二、技法攻略
•1.“理”顺情节 •2.“标”出人物 •3.“探”知主题
3
三、整体读文
理水(节选) 鲁迅
4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本文叙述的核心事件是①
大禹从外地巡查完灾情回到京城,决定改用“导”的办法治水。。
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
化。
17
•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来“挽住男人的胳膊”往 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 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
•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 来吃一碗馄饨,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暗 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 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 情。
•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
现了生活中不易的一面,更展现了底层百姓夫妻之间⑬同甘 共苦、相濡以沫的情形,也传达了社会应该对这些底层百姓 的生活予以更多的关注,使他们能更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着 的愿望。
16
•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 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专 题 三
学 性 文 本
阅
读
小说
1
一、素养积累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主题 •3.高考所选小说的主要文体特征
2
二、技法攻略
•1.“理”顺情节 •2.“标”出人物 •3.“探”知主题
3
三、整体读文
理水(节选) 鲁迅
4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本文叙述的核心事件是①
大禹从外地巡查完灾情回到京城,决定改用“导”的办法治水。。
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
化。
17
•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来“挽住男人的胳膊”往 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 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
•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 来吃一碗馄饨,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暗 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 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 情。
•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
现了生活中不易的一面,更展现了底层百姓夫妻之间⑬同甘 共苦、相濡以沫的情形,也传达了社会应该对这些底层百姓 的生活予以更多的关注,使他们能更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着 的愿望。
16
•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 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 长的历史背景
6
如何读懂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 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 说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情节。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阅读 小说要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 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 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 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
1
学习目标: 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 探究解题规律。 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学 会品读小说。
2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 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 (一道单选、两道主观题,约14分)。 命 题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 分 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 析 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 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 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 考。集中于探究题。
5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二) 小 说 2、情节 三 要 素
3、环境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 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 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吴太极、孙先生、邱先生、小赵
环境: 华泰酒店(小)
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大)
情节: 老李不得已请同事吃饭,饭桌上其他人都
“想方设法”让李太太出洋相,只有张大 哥帮忙打圆场。
主题: 饭桌上小人物的众生相
9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离婚》是老舍先生定义在清末民初交替时期的产物,讲 述科员们了北平财政所里的故事,也讲述了财政所里各个 科员与自己老婆关系的变化情况。“老李”是财政所里科 员中的一员,他是有文化却也无能的,总在一个位置上徘 徊的职员;他做事严谨小心,只为在小小的财政所立足; 他好面子,不愿自己的科友看见自己的乡下老婆,不愿被 嘲笑;他知恩图报,觉得张大哥是个好人,在张大哥有麻 烦大家都不帮忙的情况下,他全不后悔地将自己交给了小 赵,只为帮忙;他向命运妥协,他无法改变自己身处的境 遇,看着自己被命运玩弄于手掌之中却也无可奈何,他无 法摆脱自己的责任与束缚,无法与东屋里的弃少奶奶私奔, 最终辞了职,带着妻子、儿女、丁二回到了乡下、享受乡 下风光,脱离城市。
15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3)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 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4)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 题。
8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老李、李太太及其子女
人物: 张先生
3
小说读什么?
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4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 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 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14
人物形象考查点:
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3、人物形象的作用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 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 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 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 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
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 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 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 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社会的批判。
11
12
命题角度一:人物形象
13
小说中的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 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 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10
例题:
以阿城小说《洁癖》为例,把握小说赏析的要
素。
“洁癖”,暗示病态社
人物: 老白
会不能容忍知识分子 “出污泥而不染”的操
守。
环境:
时代社会背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后
情节:
前:老白有洁癖,对不干净零容忍; 后:老白的洁癖被治好了
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洁净情操不为时代所容、
主题: 被视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实,暗含对病态
6
如何读懂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 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 说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情节。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阅读 小说要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 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 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 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
1
学习目标: 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 探究解题规律。 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学 会品读小说。
2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 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 (一道单选、两道主观题,约14分)。 命 题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 分 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 析 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 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 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 考。集中于探究题。
5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二) 小 说 2、情节 三 要 素
3、环境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 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 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吴太极、孙先生、邱先生、小赵
环境: 华泰酒店(小)
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大)
情节: 老李不得已请同事吃饭,饭桌上其他人都
“想方设法”让李太太出洋相,只有张大 哥帮忙打圆场。
主题: 饭桌上小人物的众生相
9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离婚》是老舍先生定义在清末民初交替时期的产物,讲 述科员们了北平财政所里的故事,也讲述了财政所里各个 科员与自己老婆关系的变化情况。“老李”是财政所里科 员中的一员,他是有文化却也无能的,总在一个位置上徘 徊的职员;他做事严谨小心,只为在小小的财政所立足; 他好面子,不愿自己的科友看见自己的乡下老婆,不愿被 嘲笑;他知恩图报,觉得张大哥是个好人,在张大哥有麻 烦大家都不帮忙的情况下,他全不后悔地将自己交给了小 赵,只为帮忙;他向命运妥协,他无法改变自己身处的境 遇,看着自己被命运玩弄于手掌之中却也无可奈何,他无 法摆脱自己的责任与束缚,无法与东屋里的弃少奶奶私奔, 最终辞了职,带着妻子、儿女、丁二回到了乡下、享受乡 下风光,脱离城市。
15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3)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 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4)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 题。
8
例题:
以老舍小说《离婚》节选之《老李请客》为例, 把握小说赏析的要素。
老李、李太太及其子女
人物: 张先生
3
小说读什么?
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4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 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 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14
人物形象考查点:
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3、人物形象的作用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 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 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 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 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
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 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 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 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社会的批判。
11
12
命题角度一:人物形象
13
小说中的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 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 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10
例题:
以阿城小说《洁癖》为例,把握小说赏析的要
素。
“洁癖”,暗示病态社
人物: 老白
会不能容忍知识分子 “出污泥而不染”的操
守。
环境:
时代社会背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后
情节:
前:老白有洁癖,对不干净零容忍; 后:老白的洁癖被治好了
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洁净情操不为时代所容、
主题: 被视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实,暗含对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