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1例报道
院 ,病 程 中患者 精 神 尚可 ,食欲 尚可 ,睡眠欠 佳 ,大小 便正 常 ,体
可见 幼淋 巴细 胞 ,粒 系增 生活 跃 ,红 系增生 减低 ,成 熟红 细胞 中度 大小 不等 ,部分 胞体 偏大 ,部 分 中心淡染 ,可见环 形 红细胞 及其 他 异性 红细胞 ;巨核细 胞6 个 ,血小板 数减少 ,散见 ;退化 细胞易 见 。 骨 髓流 式细胞 免疫荧 光分析 结果 :淋 巴细胞所 占比率7 4 . 9 %,成 熟B 淋 巴细 胞 占6 8 . 9 %,C D5 阴性C D1 0 阴性 成熟B 细 胞淋 巴瘤/ 8血病 免 疫 表型 ,粒细 胞 1 7 . 6 % ,相对 比例 减少 I单核 细胞2 . 6 %l C D 4 5 弱 表 达 细胞 1 . O %,C D 4 5 阴性 表达细 胞3 . 9 %,主要为有 核红细胞 和细胞碎 片 等 。该 患者 以肾功 能衰 竭为 首发症 状就 诊 ,患者 发病 年龄 大 ,血 清I g M显著 增高 ,骨髓 中有浆 细胞样淋 巴细胞浸 润 ,符合 《 血液病诊 治 指南 》 巨球蛋 白血 症诊 断 ,经输血 、碱 化尿 液等 对症 治疗 ,复查
肾功 :B U N:4 . 4 m mo l / L ,C r e :4 9 1 . 4  ̄ t m o l / L,U A:4 4 6 . 9 g mo l / L, 拟 行化疗 ,但患者不 同意 , 自 动 出 院。
质量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2 4 岁时诊断为 “ 肺结核”,曾抗结核治 疗 ,具体药物及疗程不详。2 0 1 1 年6 y J 诊断为 “ 结核性胸膜炎” , “ 异烟肼 、利福平、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抗结核治疗 1 年。无高
1病 历摘 要 患 者男性 ,6 7 岁 ,汉族 ,农 民。 因 “ 四肢 软弱 、无力 1 个月 ”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进展
系列特殊的临床表现 。 本病起病缓慢 , 早期仅有乏 力 、 纳 差 、消瘦等一般症状 ,随着疾病 的进展 ,出现贫血 、出血 、 肝 、脾 和, 或淋巴结肿大 、高粘滞综合征 、周 围感觉 、运 动 神经 病变 、淀粉 样变性 、冷球 蛋 白血症 、肾功能损害等 特
高粘滞综 合症 、有严重 的急症需要 控制 、脾肿大 、淋 巴结 肿大 、周 围神经病变 、是 否准备做 自体干细胞移植 。目前 , 国际工作组 ” 推荐烷化剂 ( k l os 、 Alya r) 核苷类似物 ( u t N—
例部分缓解 ,1 例无效 。2例死亡 ,分 别死 于脑 血管病 及心 血管病 。失访 3例 ,7例 存活 ,生 存期最 长达 95年 。 .
c oieaao u s、利妥昔单 抗 ( i xma l s nlge ) e d Rt i b)以及它们 的 u 联合治疗是 wM 一线 治疗 的适 宜选择。必要时 ,硼替佐米 (otzmi) b r o b 、阿仑单 抗 (l uu b e ae z ma )和 干细胞移植 可 mt
以考虑使用 。现将 以上 治疗介绍 如下。
一
殊 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 于老年 ,平均发病 年龄为 6 1岁 , 4 0岁以下患者罕见 ,男性 多于女性 ,约 占血液 系统恶性肿 瘤的2 [ %2 1 o老年发病 、血清 中出现单克 隆 IM ( 0gL) g >1 /
7例 ,经 1 疗程 治疗 后 ,7例均获部分缓解 ( R o实验室 P 指标 均有改善 。血 [M 球蛋 白和粘滞 度分别 由治疗前 的 g (48 .)gL 和 ( ± . / 降至 (2 1 28 / 和 5 .±48 / 4 02 L )g 3.± . )gL (.8 0 1)g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22 土 .3 / P<00 ) .1 ,提示 CP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②克拉屈滨,亦称为2-氯脱氧腺苷,有效率
60%,中位显效期为1.2-5.8个月,大约80% 的复发WM 患者可以二次缓解
3、单克隆抗体治疗
①美罗华 研究证实,美罗华每次375mg/m2,每周1次,
连用4周,可使30%-40%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 对于初治和复发者均有效,它与克拉屈滨、 环磷酰胺等联合应用可使’90%患者获得部 分缓解,其中80%获得完全缓解,随访21个 月未见1例复发。 对于高黏滞综合征的患者应慎用美罗华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主要内容
WM流行病学
WM临床表现 WM实验室检查
WM诊断及鉴别诊断
WM治疗
WM预后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概述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原因未
明的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以具 有合成和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能 力的淋巴细胞样浆细胞骨髓浸润为特征,目 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发病率近年 来有上升的趋势。
(4)单克隆IG-M在组织内沉积
单克隆lgM在皮肤、消化道和肾内的非结晶物
聚集可引起特异性器官功能障碍,主要表现 有皮肤表现(大疱性皮肤病、四肢丘疹)、消化 道症状(腹泻、吸收不良、出血)和肾脏表现 (轻度、可逆性蛋白尿,多无症状);淀粉样纤 维(轻链)可引起轻链淀粉样变,在临床表现为 疲乏、体重下降、眶周紫癜、水肿、肝大和 巨舌,也可表现为肾脏、心脏、肝脏、周围 感觉及自主神经受累引起的功能障碍
免疫性特征
90%的WM 患者的淋巴样浆细胞表面表达
CD19/CD20/CD22/CD25,还有10%患者表 达CD5/CD10/CD23,后一部分患者需要除外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套细胞淋巴瘤方能 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者,诱导治疗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4、老年骨髓瘤患者(> 65岁) 不建议移植
MM诱导治疗
骨关节疾病
620
6、年高钙龄血≤症6和5高岁尿酸、血适症:合由于自瘤细体胞干破 细胞移植者
典慢型性•V表 肾A现炎D包括±有呕1T6吐4、、厌T食D、、意识B模D糊、多尿或便秘
多Hale Waihona Puke 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主血要沉年为 显龄浆著细增>胞快6异5常岁增生,或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
1贫、血•骨血骼C的r破≥坏1:7骨163痛m2为m最早ol期者及主要症状。 ④正•V常A免D疫球、蛋T白D量、降低P:AIgDM<、0. DVD
血Cr≤176mmol者 MP、M2、MPV、MPT
骨转移癌的特点:
1.三腺一肺:甲状腺、乳腺、前列腺
2.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 溶骨性:钙↑磷↑ 成骨性:AKP ↑(碱性磷酸酶) 混合性;兼有
骨转移癌的特点:
溶骨性:多见,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 膀胱癌、胃肠道癌
成骨性:前列腺癌,少数肺、乳、鼻咽、膀胱
治疗原则
1、无症状骨髓瘤患者予观察,每3月复查1次 2、有症状的MM或没有症状但已出现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 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 IgM<0.5g/L, IgA<1.0g/L, IgG<6.0g/L
诊断:一、主要标准第1项+第2项 二、1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② ③ ④中之一 三、2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① ③ ④中之一 四、次要标准① ②+次要标准 ③ ④中之一。
实验诊断练习题汇总
实验诊断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可致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A高原生活 B严重心肺疾患C急性呕吐腹泻后 D肾癌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为显著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 D肾性贫血E生理性贫血3.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新生儿B急性大出血C伤寒 D急性中毒E 严重组织损伤4.引起白细胞总数增高的病因,不包括:A急性感染 B 急性大出血C急性中毒 D 剧烈劳动后E 流行性感冒5.下列哪种疾病白细胞总数可不增高或甚至减少:A 急性溶血B 急性中毒C 严重败血症D 急性心肌梗死E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核左移常见于:A恶性肿瘤晚期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溶血性贫血E急性化脓性感染7.极度核左移见于:A急性化脓性感染 B恶性肿瘤晚期C白血病D大出血、大手术E巨幼细胞性贫血8.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可见于:A严重感染B巨幼细胞性贫血C伤寒D败血症E急性失血9.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A <2.0×109/L B <3.0×109/LC <4.0×109/LD <10×109/LE <3.5×109/L10.某患者Hb 80g/L,Hct0.26,RBC 3.80×1012/L,则这位患者的红细胞可描写成:A 正常细胞性B 单纯小细胞性C 小细胞低色素性D 大细胞性E 细胞形态不整11.某患者MCV 75fl、 MCH 26pg、 MCHC310g/L,见于: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尿毒症 D 急性失血E 缺铁性贫血12.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时,下列哪种细胞常增加:A中性粒细胞 B嗜酸粒细胞C嗜碱粒细胞 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1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A肺结核B菌痢C 支气管哮喘D 伤寒E 过敏性鼻炎14.某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为8%,应首先考虑:A 巨幼细胞贫血B 缺铁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失血性贫血15.全血细胞减少并有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E大出血16.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的最早指标:A面色红润B头晕减轻C血红蛋白升高 D 网质红细胞上升E成熟红细胞升高17.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儿童血沉常比老年人增快 B妇女月经期的血沉略减慢C贫血时血沉增快 D男性血沉比女性血沉增快E急性心梗发病后血沉变慢18.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意义不大:A 判断有无感染B判断结核有无活动性C 区别恶性与良性肿瘤 D判断风湿有无活动性E区别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19. 下列检验结果那项是错误的:A 正常男性周围血红细胞数4.0~5.0×1012/LB 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数4~10×109/LC 正常人红细胞沉降率<20mm/1hD 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20:1,粒/红比例为3:1E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网织红细胞0.5~1.5%20.凝血因子多数由下列哪一脏器合成?A 肺脏B 肝脏C肾脏 D 心脏E脾脏21.下列哪项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系统的凝血过程有无障碍:A出血时间B凝血时间C血块收缩时间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IV B因子IIIC因子XII D因子XE因子XIII23.检查凝血第一阶段的内源性途径有无障碍,应当选择:A凝血时间测定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C血块收缩时间D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24.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血小板减少:A过敏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C DIC D急性白血病E肝硬化25.正常成人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为:A 1~1.5:1B 1.5~2.5:1C 2.5~3.5:1D 4:1E 4:126.下列哪项符合溶血性黄疸的检查结果: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阴性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阳性C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阳性D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阴性E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原阴性27.一老者出现黄疸6个月并渐加重,血清和尿中胆红素升高,粪便颜色呈灰白色,最可能的诊断是:A 慢性溶血B肝细胞性黄疸C 阻塞性黄疸D 先天性黄疸E 慢性肝炎28.血中胆红素超过多少,即可出现显性黄疸:A 超过1.71umol/LB 3.42umol/LC超过17.1umol/L D超过34.2umol/L E超过171umol/L29.关于HBsAg与抗-HBs,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HBsAg与乙肝病毒常同时存在,是机体感染性指标B HBsAg阳性也可能是HBV携带者C HBsAg持续存在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D 抗-HBs阳性表示机体曾感染过HBV或注射过乙肝疫苗E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30.下列是不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结果,传染性最强的是:A HBsAg阳性B HBsAg阳性、抗-HBe阳性C HBsAg阳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D HBsAg阳性、抗-HBc阳性、HBeAg阳性E 抗-HBs阳性,抗-HBc阳性31.当病人血清中抗-HBs,抗-HBc,抗-HBe阳性而其他阴性时,应考虑:A 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 重症肝炎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E 未感染过乙肝病毒32.一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查报告单显示两对半均为阴性。
血浆置换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血浆置换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系淋巴-浆细胞异常增殖性记性,临床症状为血液中大量的IgM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反复肺部感染、严重贫血、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无溶骨性破坏为特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全身化疗为主。
化疗能杀伤肿瘤细胞,减少血浆中的IgM,对疾病的治疗亦很有效,但对高IgM血症起效慢,部分病人疗效不满意。
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我科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8例巨球蛋白血症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疗法(PE)。
1 资料与方法1.1 8例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均为本科住院病人,男性,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
因周身乏力来诊,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入科。
化验检查血清中IgM增高,球蛋白明显增高,骨髓中可见大量浆样淋巴细胞,外周血呈现三系减低,心电图:室性早搏,头颅、腰椎、骨盆平片均未见骨质破坏,血沉明显增快,β2微球蛋白升高,肾功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增高,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1. 方法血浆置换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美国COBE公司生产),采用TPE程序和专用TPE管道(美国COBE公司生产)。
在病人左或右肘正中静脉处采血,对侧肘正中静脉回输血液,采用双针联系程序,5%白蛋白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回输。
观察指标:每次血浆置换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IgM浓度、血沉(ESR)和血红蛋白浓度(Hb)球蛋白等指标,血浆置换后结合苯丙氨酸氮芥、强的松化疗巩固疗效。
1.3 操作注意事项(1)血浆置换前充分和患者交流,去除心理恐惧,更好的配合治疗;(2)保持血容量稳定;(3)采血速度不宜过快,尤其是对老年人心脏功能衰竭者更应慎重;(4)置换期间口服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
2 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诉胸闷症状好转,观察心电监护心电图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后第2天复查球蛋白较前明显减低,心力衰竭症状消失。
3 讨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异常单克隆IgM蛋白为特征的浆细胞病,好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大量单克隆的IgM引起高粘滞血症,甚至发生出血或血栓形成,危及患者生命。
病例讨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3、肾脏病理形态学表现:
光镜:MPGN、非典型MN和EnPGN为最常见的病理 类型(北大医院研究结果)。典型的肾脏组织学特征 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冷球蛋白组成的“栓子”, 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下见大量沉积 物,HE染色嗜伊红,PAS阳性,Masson三色染色 红色,刚果红染色阴性,约30%可伴中小动脉坏死 性血管炎。 免疫荧光:可发现cap、GBM颗粒状沉积物和管腔内 的C3、IgG和IgM团块状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免 疫学上与循环中的冷球蛋白相似。 电子显微镜:可见毛细血管壁或管腔内大块沉积物和 晶状结构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血浆置换(每周3 次,共2-3 周),可能使冷球蛋白 血症肾损害的病人临床表现减轻,血肌酐下降,但 对神经病变无明显疗效。
治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2012)
5、重症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的治疗:
当冷球蛋白血症病人伴有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皮肤、神经或 内脏血管炎发作性病变时, 可采用大剂量静脉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500mg/d-1000mg/d,共3 天)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随后予口服强的松和细胞毒制剂短期维持治疗。但可能存在 HCV 复制加重或某些低恶性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加重。
4、皮肤紫癜活检: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还可见冷球蛋白沉积。
治疗
原则:
1.无症状的冷球蛋白血症无需治疗。 2.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主要治疗原发病。 3.仅有关节症状者,用NSAIDs类药物治疗。 4.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重、有内 脏损害者。 5.病情严重者可血浆置换。
治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2012)
四、冷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临床上出现皮肤紫癜及荨麻疹,或有关节 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周围性神经炎等 表现,可基本确定冷球蛋白血症的存在。 通过测定血中冷球蛋白增高,作出冷球蛋 白血症的诊断。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一例
4 63 - 4 6 4.
J C l i n I n t e r n Me d , 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1 . 3 0 , N o . 1 0
7 8 - 7 9.
・
71 3・
[ 2 ]马玛 , 朱莉贞 , 潘毓萱. 主 编. 结核 病. 第 1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2 0 0 6 . 3 7 2 - 3 8 1 .
[ 6 ]许小涛. 尹天雷. 苏灵治疗 咯血 3 8例 中国中医药现 代远程教 育
2 0 1 1 , 9: 3 2 - 3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5 - — 1 4 )
( 本 文编辑 : 李宇奇 )
・
病例报告 ・
原 发 性 巨球 蛋 白血 症 一例
张桂 香 张登 晓
[ 关键词 ] 巨球蛋 白血症 ; 淀粉样变性
患者 , 女, 6 7岁 。于 2 0 1 2年 4月 因“ 蛋 白尿 3年 , 全 身浮肿
[ 3 ]钟红兰 , 谢立 , 黄乐珊. 1 0 0例肺结 核咯血 病人止 血药的用药 分析. 现代 医院, 2 0 o 5, 5: 1 6 一 l 8 . [ 4 ] 张建春 , 张菊花 , 朱萍. 垂体后叶素 、 酚妥拉 明联合治疗肺 结核咯血 临床观察 . 医学理论 与实践 , 2 0 0 6, 1 9: 1 3 0 4 — 1 3 0 5 . [ 5 ] 陈俊 娥. 浅 谈 咯 血 的临 床 用 药及 处 理.中 国医 药 指南 , 2 0 1 0 , 8 :
目前 对 该 病 治疗 方法 较 多 , 烷化剂 、 核苷类似 物、 抗 C D 化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及其肾损害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及其肾损害
章友康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年(卷),期】2013(019)003
【摘要】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系1944年首先由Waldenstr m报告,因此又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 m macroglobulinemia)。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归属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以淋巴浆细胞骨髓浸润和血淸单克隆IgM副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特征[1,2]。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章友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 10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以肾损害首发误诊为浆细胞骨髓瘤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 [J], 白雪;罗萍;杨帆;朱先菊;严之桢
2.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1例 [J], 宋永亮;孙伟
3.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1例报道 [J], 姜敏;万廷信;路新强;李银霞
4.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误诊1例 [J], 黄冬云;许文景;张旭东
5.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误诊1例分析 [J], 曾华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怎样治疗?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当患者没有临床表现时,即无贫血、出血倾向、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或神经系统症状时,不宜进行化疗。
进行治疗的指征是患者有上述临床表现。
烷化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化疗药物,其中苯丁酸氮芥是应用最多的一种,通常用6~12mg/d口服,2~4周,病情缓解后,改为维持剂量2~4mg/d,维持剂量及维持治疗期长短酌情而定。
其他烷化剂如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也对本病有效。
联合化疗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和泼尼松可用于疾病进展期。
对烷化剂耐药的患者,可采用多柔比星或依托泊苷治疗。
干扰素α在部分患者可获得部分缓解效果。
近年来应用氟达拉滨(nudarabin)20~30mg/m2,静脉注射,第1~5天或克拉屈滨(cladribine)0.1mg/kg,静脉注射,第1~7天,治疗本病获得的疗效优于苯丁酸氮芥。
对苯丁酸氮芥耐药病例应用氟达拉滨或克拉屈滨仍可能奏效。
当发生严重高黏滞综合征而引起视力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或昏迷时,应采取放血法。
一般至少放血浆500ml,必要时可重复放血。
有条件者应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可迅速去除部分患者含有异常增多的IgM血浆,而代之以正常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缓解病情。
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标准(CR)是血清M蛋白消失、IgM定量正常、血象及骨髓象正常及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血浆黏滞度降至正常。
部分缓解标准(PR)是IgM减少50%以上,淋巴结缩小50%以上,血浆黏滞度降低50%以上。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称为未缓解。
*2、预后本病系慢性进展性疾患,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中数生存期约为5年,部分患者可生存10年以上。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感染、栓塞、心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三例报道
力、 消瘦 , 来我 院就诊 。查体 : 而 体质 消 瘦 , 度 贫血 轻 貌 , 肤黏膜 无 出血 点 , 表 淋 巴结 不 肿 大 , 脾 未 皮 浅 肝 触 及 , 下肢 无浮 肿 ; 验血 常规 白细 胞 正 常 , 细 双 化 红 胞 33 .5×1 / , 红 蛋 白 1 5g L 血 小板 2 4× 0 L血 0 / , 1 1 。i; 血 糖 及 糖 耐 量测 定 诊 断 糖 耐 量 异 常。 3 O/ 做 T、 T 、 H 正常 , 4 TS 肾功 能血肌 酐 5 0 0 mo/ , 1L 血沉 I 0 O mm/ 球 蛋 白 9 / 免 疫球 蛋 白 IM 5g L; I, 5g I , g 6 / 骨 髓涂 片 检 查 , 髓 增 生 活 跃 , 见 淋 巴 样 浆 细 胞 , 骨 可 3 %, 1 诊断 原发 性 巨 球 蛋 白血 症 。患 者 又 在 北 京协 和 医院就诊 , 做骨 穿 、 免疫 分型 、 染色 体 、 免疫 蛋 白测
常, 病情 稳定 。 例 2 患 者 , 性 , 9岁, 8个 月 前 发 现 全 身 乏 , 女 4 3 生存 无益 , 患者 没有 临 床 表 现 时 , 无贫 血 、 当 即 出血 倾 向, 高 粘 滞 血 症、 无 肾功 能 不 全 或 神 经 系统 症 状
力 、 色苍 白, 面 浮肿 , 面 颜 而来我 院就 诊。 查体 : 贫血 时 , 不宜进 行 化疗 J 。出 现 上述 临床 表 现 是 化疗 的 貌, 皮肤黏膜 苍 白, 出血 点, 表淋 巴结 不肿 大 , 无 浅 肝 指征 。烷 化剂是 治 疗本 病 的主 要 化 疗 药 物 , 丁酸 苯 脾 未触 及 , 下肢 浮 肿 ; 验 血 常 规 白细 胞 2 4 氮芥 是最 常用 的一种 , 他烷 化剂 如 环磷 酰胺 、 双 化 . 5× 其 长春 1。 L 红 细胞 1 3 ×1 坨 L 血 红 蛋 白 4 / , 小 新碱 、 O/ , .8 0 / , 6g L 血 马法 兰和 强 的松 联 合 治 疗 , 性 反 应较 大 , 毒 应 板 1 6 0/ ; 1 1 0 L 肾功 能 血 肌酐 3 4肚 l 免 疫球 严 格掌握 适应证 。干扰 素 一a IN—a 对烷 化 剂耐 X 2 mo L, / (F )
巨细胞病毒感染167例临床分析论文
巨细胞病毒感染16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早期防治的意义。
方法:分析 167例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6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肝、肺、心、脑、肾及胃肠道损害, 以婴儿肝炎综合征为最常见124例(占 74% ),其次为肺损害 84例(占 50% ); 心肌损害 29例 (占17. 36% ), 血液系统损害 22例 (占13 % ),肾损害 15例(占 9% ), 神经损害 7例 (占 4.2% ),先天缺陷及后遗症17例 (占 10% )。
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点非特异性,婴幼儿感染特别是伴黄疸、肺炎者应常规检查cmv抗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多器官损害,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多器官损害; 临床分析; 婴幼儿【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03-01巨细胞病毒感染(cyromegalovirus infeetions)是由人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
在我国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很高,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cmv-ig m阳性率为0.6%~8.5%,婴幼儿和儿童则高达87.3%[1]。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在 1998 年制订的符合我国儿童感染特点的 cmv 感染诊断方案[2],现将我院 2010~ 2011年共收治巨细胞病毒感染167例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67例中,男, 101例, 女, 66例,发病年龄为 0 ~ 12岁, 0.015),白细胞升高 21例,白细胞减少 10例( <4x 10e 9/l),血小板减少 14例 ( <100 x10e 9/l) ,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3例。
1.2.7. 消化道损害 3例 ( 1.8% ),表现为腹泻,解粘液血便,腹痛,呕吐,出血坏死性肠炎。
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膜增殖性肾炎、
系膜增殖性肾炎 以及遗传性肾炎 (如Alport综合 征)等。
Wegener肉芽肿
以及冷球蛋白血 症肾损害等;
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
染等引起的相关Leabharlann 肾炎;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是指以急性或隐袭性发生的血尿、蛋白尿、 贫血和快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感染性疾病: 链球菌感染 后肾炎、感
系统性疾病:狼疮肾 炎、过敏性紫癜性肾 炎、系统性血管炎、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恶性肿瘤肾损害、复 发性多软骨炎肾损害 以及冷球蛋白血症性 肾损害等;
药物相关性 肾损害:利 福平、青霉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Goodpasture综合征、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 肾炎、伴有新月体形
染性心内膜
炎以及乙型 病毒性肝炎 相关性肾炎 等;
感染性疾病:链
球菌感染后肾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以及分流性肾炎、 结核、麻风及梅 毒等引起的肾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EB病毒及AIDS 病毒感染等和疟 疾、血吸虫等寄 生虫感染引起的 相关性肾炎等;
系统性疾病: 狼疮肾炎、 过敏性紫癜 性肾炎、混 合性结缔组 织病、类风 湿关节炎、 淀粉样变以 及糖尿病等 所致的肾损 害等;
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石家庄平安医院肾病科 宫彩霞
前言
• 肾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青壮年人 群健康的一类疾病。
我国肾脏病学 的基础和临床 研究起步较晚 肾脏疾病的 理论及实践 普及率不高 学科越分越细 专科医生思维 局限
误诊 误治率 很高
肾脏疾病的
临床表现复
杂多变
肾脏功能
主要内容
1
2
肾脏疾病的症状的鉴别 肾脏疾病综合征的鉴别 常见肾脏疾病的鉴别
免疫球蛋白结构分类、轻链在体内代谢过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相关肾损伤疾病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分类、轻链在体内代谢过程、致病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诊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及临床常见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相关肾损伤疾病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是血清中主要的蛋白之一,可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
正常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是多克隆性,由成千上万株B细胞和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
免疫球蛋白主要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构成。
1)重链:分子量约为 50~75kD,由 450~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不同抗原特性可分为 5 类:μ链、γ链、α链、δ链和ε链。
2)轻链:分子量约为 25kD,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分为κ链和λ链。
其中,λ链根据氨基酸的差异,可以分为四个亚型:λ1、λ2、λ3 和λ4。
不同的重链和轻链构成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分别是 IgM、IgG、IgA、IgD、IgE。
根据构成免疫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域、寡糖数量及二硫键的位置的不同等,每一种免疫球蛋白又可分为不同亚类,IgG 可分为 IgG1~ IgG4,IgA 可分为 IgA1 和 IgA2。
目前尚未发现IgM、IgD和IgE具有亚类。
轻链在体内代谢过程正常人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比例稳定(约为 2:1)。
其中,血清κ链半衰期为 2 ~ 4 h,λ链半衰期为 3 ~ 6 h。
在正常人体内,总轻链中大部分为免疫球蛋白结合型轻链,游离轻链含量比较少,并且很快被肾脏代谢清除,血清游离κ/λ比值的正常范围约为0.26 ~ 1.65。
血清游离κ/λ比值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判断血清游离κ/λ比值是否异常首先要明白轻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血清游离轻链水平取决于浆细胞的分泌和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新收和分解代谢)。
当血清中游离轻链水平明显升高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和分解代谢能力,大量游离轻链一方面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另一方面可堵塞肾小管,导致肾脏病的发生。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试题及答案1、单选肾移植病人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之前明显升高()A.尿溶菌酶(LYS)B.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C.尿γ-谷氨酰转肽酶D(江南博哥).尿碱性磷酸酶E.尿乳酸脱氢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有助于尿路恶性肿瘤诊断的是尿乳酸脱氢酶;肾移植病人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之前明显升高的是尿N-乙酰-β-葡萄糖酶(NAG);对肾小管病变有较大意义的是尿溶菌酶(LYS)。
2、单选对肾小管病变有较大意义()A.尿溶菌酶(LYS)B.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C.尿γ-谷氨酰转肽酶D.尿碱性磷酸酶E.尿乳酸脱氢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有助于尿路恶性肿瘤诊断的是尿乳酸脱氢酶;肾移植病人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之前明显升高的是尿N-乙酰-β-葡萄糖酶(NAG);对肾小管病变有较大意义的是尿溶菌酶(LYS)。
3、单选完全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是()A.18~28B.28~38C.38~48D.48~58E.>78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包括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分子屏障是指分子量小于78的蛋白质可滤过。
4、单选患者男性,62岁。
骨折入院。
血红蛋白63g/L,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 蛋白带,血清IgG5.3g/L,IgA32.6g/L,IgM0.37g/L。
X线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有溶骨性改变。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多发性骨髓瘤C.淀粉样变性D.冷球蛋白血症E.一过性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正确答案:B5、单选患者男性,28岁。
持续发热2周住院。
查体:体温39.5℃,巩膜黄染,肝脾肋下1.0cm。
血常规:WBC4.0×109/L,TB98μmol/L,ALT80U,肥达反应“O”1:80,“H”1:16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疟疾B.肺结核C.伤寒D.乙型肝炎E.细菌性胆囊炎正确答案:C6、单选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A.肾小球滤过孔径增大B.肾小球上皮组织足突裂隙增大C.肾血流量增大D.肾静脉回流障碍E.肾小球基膜糖蛋白成分变化,负电荷屏障减弱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基膜糖蛋白成分变化,负电荷屏障减弱。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概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巨量的球蛋白(IgG)存在于血液中,而其他类别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E)水平正常。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病因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多数与克隆性浆细胞病有关。
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克隆浆细胞产生过多的单克隆球蛋白,导致血液中相应的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一般会根据球蛋白的量和增加的速度来决定。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贫血、无力、质量减弱、感染风险增加等症状。
少数病例还伴随着肝、肾等器官损害。
诊断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和免疫学检查,如血浆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单克隆球蛋白水平,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球蛋白升高的病因。
治疗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主要手段包括化疗、放射治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等。
针对病情轻重和患者的耐受性,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球蛋白水平,缓解症状,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结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认识,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浆细胞病、副蛋白血症与肾疾病相关性
浆细胞病分类
────────────────────────── 肿瘤性 浆细胞瘤:孤立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 轻链沉积病:浆细胞骨髓瘤或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 肾小球硬化症、骨髓瘤肾病或管型肾病) 骨髓瘤导致肾内浆细胞浸润 轻链沉积导致的AL型淀粉样变性病 重链沉积病 轻链-重链沉积病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纤维样肾小球病 非肿瘤性 意义未明单克隆球蛋白病 冷球蛋白血症 系统性Castleman病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
重链病(HCD)和重链沉积病(HCDD) 是一组罕见的B淋巴和浆细胞增生性疾病。
肿瘤细胞分泌单克隆的有缺陷的重链 蛋白。根据这些重链蛋白不同结构,分 为αHCD、γHCD、μHCD、δHCD和 εHCD五种。以αHCD常见。
αHCD主要分肠型和呼吸型。主要病变 为淋巴结、肝、脾、胃肠道、呼吸道的 肿瘤细胞浸润,HC沉积。
──────────────────────────
多发性骨髓瘤或浆细胞骨髓瘤是B细胞 来源的、克隆性增生的、播散性的恶性 浆细胞瘤。
恶性细胞的增生、聚集可导致贫血、 出血、骨破坏、高钙血症等。
恶性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单克隆球蛋白 和异常的重链、轻链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高粘滞综合征等。
通过轻链、重链蛋白、淀粉样蛋白沉 积、恶性细胞浸润等,导致肾损伤。
浆细胞病、副蛋白血症与肾疾病
Plasma Cell Dyscrasia and Paraproteinemia associated Nephropathy
浆细胞病特指浆细胞增生失调所引起的一组
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 链病、AL型淀粉样变性病、良性单克隆γ球蛋 白血症等。
异常的浆细胞可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或M蛋白, 又称副蛋白,患者血和尿内出现与正常浆细胞 产生的多克ia)
肾脏病常见的症状体征及护理措施
清淡、易消 化饮食
但长期透析患者,应放宽蛋白摄入量 保证优质蛋白占总蛋白质量的2/3以上
一、一般护理
(四) 饮食护理
禁食咸肉、咸菜等腌制品
出现尿路刺激征的病人,应嘱其多饮水 、多排尿
低盐、低脂 饮食
轻度水肿、高血压病人,给予低盐
饮食,氯化钠<3g/d
一、一般护理
(四) 饮食护理
高血钾病人,应限制含钾高的蔬菜、水果等 如:白菜、萝卜、梨、桃、葡萄、西瓜等
如:低钾、低氯血症
注意: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
呋塞米等强利尿剂有耳毒性,表现为
耳鸣、眩晕、听力丧失等 应避免与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急性发作期间卧床休息。②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③热水袋热敷 下腹部。④勤换内裤、勤洗会阴部。⑤导尿、留置尿管时,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原则。⑥正确留取尿标本和中段尿培养标本,及时送检 2.用药护理 ①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 应。②给予碳酸氢钠口服以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征。③尿路刺激征 明显者予以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治疗
⑥污染性血尿:妇女月经期污染了尿标本造成的血尿
第二步:尿三杯实验判断部位
步骤: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后,将 最初 10 ~ 20 毫升尿液留于第一 杯中,中间 30 ~ 40 毫升尿液留 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 在第三杯中 意义: 起始段(第一杯)—尿道
终末段(第三杯)—膀胱颈部, 三角区,前列腺
注意有无胸腔积液腹膜积液等注意有无急性左心衰表现等p检测血压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p记录24小时出入量情况监测尿量变化三病情监测三病情观察遵医嘱检查尿酮体尿蛋白定性定量血清电解一水肿患者四对症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1注意尿量体重24h出入量血电解质及皮肤黏膜水肿情况4钠摄入量3gd2水摄入量依病情而定3高度水者应严格控制入水量一水肿患者四对症护理皮肤护理1经常更换体位软垫支撑受压部位预防褥疮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4进行有创操作时注意无菌3严重水肿应避免肌肉注射可采取静脉途径二尿路刺激征四对症护理头痛高热者给予退热剂指导进行膀胱区按摩4疼痛护理3水分摄入2皮肤护理1保证身心休息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外阴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多饮水多排尿附用药护理肾内科常用药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降压药抗凝剂附用药护理l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拼音yuánfāxìngjùqiúdànbáixuèzhèngshènsǔnhài疾病代码ICD:N16.2*疾病分类肾脏内科疾病概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由Waldenstrom 于1944 年首次报道,故又称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
本病为一种单克隆IgM 增高伴有淋巴样细胞增生、有时伴有肾小球损害的综合征。
其临床特征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髓及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血中单克隆IgM 增高,IgM是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故称为巨球蛋白。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
疾病描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由Waldenstrom 于1944 年首次报道,故又称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
本病为一种单克隆IgM 增高伴有淋巴样细胞增生、有时伴有肾小球损害的综合征。
其临床特征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髓及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血中单克隆IgM 增高,IgM是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故称为巨球蛋白。
目前认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低级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由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脏病变,称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renal damage due to primarymacroglobulinemia)。
巨球蛋白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两大分类。
1.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多见干老年人,年龄的中位数为63 岁,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浆中异常巨球蛋白的浓度。
可分为无症状型、缓慢进展型及进展型。
血清单克隆IgM 大多数占总蛋白的30%以上,1/3 病人的巨球蛋白有冷凝集的特性。
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IgM,能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黏着,形成高黏滞血症。
在IgG 和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IgG 在血浆中聚集及IgA 共价联结成多聚体,可发生高黏滞血综合征,但比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少见。
一般认为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浓度超过50g/L 者易发生高黏滞血综合征。
2.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见于:(1)癌肿:如支气管癌、胃肠道癌、子宫癌及上皮癌等。
(2)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及网状细胞增多症。
(3)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舍格伦综合征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4)慢性感染:如慢性活动性肝炎、梅毒及黑热病等。
(5)肝硬化及Felty 综合征等: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清IgM 含量不很高,约占总蛋白的15%,沉降系数<19S。
巨球蛋白血症临床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者未经化疗可生存8 年,甚至15 年。
恶性则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为3~4 年。
若起病时无明显贫血,血清IgM 浓度较低(<23g/L),白蛋白正常(>30g/L),则预后较好。
有报道恶性者,可转移到眼玻璃体中。
症状体征巨球蛋白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黏滞血综合征。
高黏滞血症可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昏、眩晕、复视、耳聋、感觉异常、短暂性偏瘫及共济失调,称为Bing-Neel 综合征。
眼部病变有视网膜出血、静脉节段性充盈增粗及视盘水肿。
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还可有出血倾向,如齿龈出血、鼻出血、中耳出血、皮肤黏膜紫癜、肢端青紫等。
本病引起肾损害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偶尔可发展至大量蛋白尿,出现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为非选择性,常伴血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脱水时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体格检查多有淋巴结肿大(15%)、肝大(20%)和脾大(15%),伴有贫血的表现。
疾病病因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损害,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肾脏淋巴样细胞浸润;高黏滞血症;淀粉样变性;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主要是IgM 在肾组织中沉积。
WM 病因未明,但已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的异常增生B 细胞存在细胞表面分子变异及其染色体异常。
尚未发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社会人口统计学差异、既往疾病史、药物史、嗜酒史、特殊职业史、放射接触史或家族肿瘤史等。
尽管如此,但已有WM 呈家族发病的报告。
一家4 兄弟,各个体血清存在抗原性不同的IgM,且各个体表现不尽相同,如WM、未定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MGUS 及原发性淀粉样变;另外,12 个亲属中有5 个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IgA、IgG 和IgM 升高,提示免疫球蛋白合成存在异常。
1.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异细胞表面标记研究提示WM 患者在B 细胞分化早期阶段出现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浆细胞异常有区别。
WM 细胞表达正常B细胞所有表面抗原(CD19、CD20 和CD24),但大约75%的WM 患者只表达一种轻链(κ链)。
与正常B 细胞不同的是WM 中B 细胞常表达CD9、CD10(CALLA)和CD11b,并可能表达CD5。
WM 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均来源于同一克隆,但其成熟程度不同,且发现其B 细胞在不同的分化阶段表达CD45 同分异构体是不均一的。
2.染色体异常WM 常见细胞染色体异常,但目前尚未扫描出特异性异常。
病理生理大多数WM 病人血清单克隆IgM 占总蛋白的30%以上,1/3 病人的巨球蛋白有冷凝集素的特性。
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IgM,能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黏附,形成高黏滞血症。
虽然IgG 型和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时,IgG 在血浆中聚集及IgA 共价连接成多聚体,亦可发生高黏滞血综合征,但远较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为少见。
一般认为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浓度超过50g/L 者易发生血高黏滞综合征。
WM 病人常见严重的高黏滞血综合征,是引起全身症状的重要原因,亦是引起肾损害的重要原因。
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方面:1.肾脏淋巴样细胞浸润WM 肾内淋巴样细胞浸润达50%~60%,但肾小管内管型形成和“骨髓瘤肾”很少见到。
而较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肾脏的发生率为高,一般大于30%。
2.高黏滞血症WM 中几乎所有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出现高黏滞血症和高容量血症的症状和体征。
与之相比,在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仅4.2%发生高黏滞血症,两者的明显差异可能与IgM 主要在血管内沉积有关,IgG 仅40%沉积于血管内;其次与IgM 的形状和结构也有关联。
3.淀粉样变性WM 患者很少发生淀粉样变,在器官浸润方面,原发性淀粉样变与骨髓瘤相关的淀粉样变两者无明显区别。
一般认为,同时有骨髓瘤和淀粉样变的患者预后差,平均生存期低于12 个月。
当化疗使病情缓解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时期,淀粉样变可逐渐消退。
4.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WM 患者往往并发肾小球病变。
在有些患者中,可检测出与免疫复合物肾炎相关的冷球蛋白。
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40%以下可发现大量IgM 在内皮下沉积。
诊断检查诊断:肾损害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是否存在巨球蛋白血症;进一步要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良性还是恶性巨球蛋白血症。
若是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则应在常见的继发原因之间进行鉴别诊断。
WM 的诊断依据如下:1.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如老年患者有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向,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视力障碍,雷诺现象,肝脾淋巴结肿大。
2.血清IgM 单克隆球蛋白浓度>30g/L,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出现少量(<5%)不典型幼稚浆细胞,血液黏稠度增高。
3.骨髓、肝、脾、淋巴结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
确诊WM 时必须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未分化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以及IgM 型MGUS 相鉴别。
肾损害的诊断:须在确定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肾损害表现,如有蛋白尿、血尿及病理检查指标符合时即可成立诊断。
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有正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形性指数减少,红细胞串连呈缗钱状。
可有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出现少量(<5%)不典型幼稚浆细胞,既小淋巴样细胞或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 蛋白,随着患者的年龄的增长,M 蛋白的出现率就越高,大于50 岁患者,M 蛋白的升高率为3.5%,而80~90 岁者则为11%。
免疫电泳发现单克隆IgM 明显增多,所有患者均有IgM 升高,被认为是一种循环肿瘤标志物。
Sia 试验为巨球蛋白血症的快速筛选试验,将病人血清滴入蒸馏水的试管中,立刻出现沉淀。
此外,巨球蛋白中10%以上具有冷沉淀性质,遇冷呈胶冻状。
2.骨髓检查可见异常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这些淋巴细胞具有丰富的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等分泌型细胞的特征。
3.染色体核型检查Hirase 等报道2 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其染色体核型分别为t(11;18)(q21;q21)、t(2;11;18)(q21-23;q21;q21),而B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核型为t(11;18)(q21;q21),因而提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可能是B 细胞淋巴瘤的一个变型。
4.尿液检查肾损害表现时可见蛋白尿及血尿,蛋白尿多为轻~中度,偶尔可发展至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当淋巴样细胞大量浸润时,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可以发现尿中常出现IgM 及浆细胞样细胞。
尿免疫电泳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
尿轻链蛋白阳性率为30%~50%。
其他辅助检查:1.病理检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中含有多量IgM,纤维蛋白较少,故亦称“假血栓”。
肾小球基底膜内侧有IgM 沉积物,光镜下呈高度嗜酸性,PAS 染色呈深紫色,Trichrome 染色呈红色或绿色。
此外,肾小球系膜区也有PAS 染色阳性沉积物,系膜呈结节状,在光镜下不易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相鉴别。
2.影像学检查如果继发淀粉样变性,可见两肾明显增大。
骨骼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溶骨性病灶。
鉴别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IgM 型MGUS 主要特征为血清IgM 浓度<20g/L,且不会随病程发展而增加;无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病变和全身症状,一般无明显的蛋白尿,没有或只有极少量尿本周蛋白和骨髓微小淋巴细胞浸润。
2.伴有IgM 水平增加的淋巴增生性疾病除IgM 浓度一般<30g/L 和高黏滞血症发生率较WM 低外,亦有贫血或其他全身症状,其生存时间或其他特征均与WM 无明显差异。
对于并发高浓度的IgM(>30g/L)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称为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与WM 鉴别。
3.隐匿性WM 是指某些WM 病人无全身症状,但有IgM 水平>30g/L、轻微贫血和骨髓有中等度淋巴样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