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学案(学生用)
《短歌行》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掌握比喻、借代、引用和用典的表现手法(修辞);体会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渴望天下统一的复杂情感。
2.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3.情感与价值:树立珍惜时光、积极进取、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积极人生观。
【重点、难点】诗歌蕴含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和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190年(35岁),曹操参加诸侯联军讨董卓,崭露头角。
196年(41岁),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45岁),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208年(53岁),赤壁之战。
(小知识:汉代人平均寿命约25岁。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查看水寨,宴请诸将。
酒酣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短歌行》。
也有人认为是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后。
但两种说法均无史证。
行,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
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重点字词(1)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注意带“__”的字的写法:譬()衿()呦()但为()吟()苹()笙()掇()越陌( )度阡( ) 枉()契( )阔谈䜩( ) 匝( ) 哺( )(2)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对酒当歌:几何:譬如:去日苦多:慨当以慷:何以解忧:子衿:悠悠:掇:忧从中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三匝:厌:哺:【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品读理解诗人到底为何而“忧”?3.美读鉴赏有感情地诵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你对它的理解。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教学设计及学案:《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习黄河风景的描写和江南渔村的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5.通过学习《短歌行》能够启发学生对国家与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河风景的描写。
3.江南渔村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
2.感受及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学案。
2.多媒体设备。
3.《短歌行》的课文。
1.导入通过播放黄河的音乐和黄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短歌行》的学习。
2.导读3.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短歌行》,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碛”、蜀道为什么被称为“山”?4.黄河风景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黄河风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和神奇。
5.江南渔村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江南渔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6.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师评学生完成的学案,了解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朗读《短歌行》,展示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课堂讨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于黄河和江南渔村的描写的感受和理解。
七、学后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以自己所在地为背景的短歌行。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河和江南的美丽风景。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育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理解《短歌行》的作者历史背景,学习其文学创作方法和风格,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骆宾王诗歌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为日后的创作积攒经验。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骆宾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创作背景。
3.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难点:1. 如何解读骆宾王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2. 学生的神经科学、文化和语言水平不确定性,如何使得文学知识得到实际巩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翻阅《短歌行》原文,梳理文学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揭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并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讲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音乐美感,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使学生逐渐对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课时:讲解骆宾王诗歌语言和文化蕴含,并在教学现场和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骆宾王诗歌的解读讨论,形成学生的活跃研讨氛围。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背景材料,对于骆宾王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处理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提高解读短歌行的能力和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互动式学习。
在讲授和分析短歌行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集体认识和合作意识。
2. 知识呈现和实践融合。
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个案、合作学习或文学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评价方式:1. 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专业的评价。
《短歌行》优秀学案(高一必修二)
《短歌行》优秀学案(高一必修二)【学习内容】《短歌行》鉴赏【学习目的】1.通过诵读、讨论,让学生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比喻、借代、用典的写作手法,进而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了解比喻、借代、用典的写作技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历来对曹操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这个形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二、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你对曹操知多少?曹操(155-220),字,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是著名的政治家、、家。
他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
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及大将军,封魏王。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鼎立的局面。
曹操死后,其子称帝,以魏代汉,曹操被追追封为“ ”。
2.创作背景赤壁大战。
时曹操已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
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三、自主学习:你能否用一个词概括出曹操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又是如何抒发自己这种感情的?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⑤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⑥①②③④⑤⑥四、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小组讨论一下,曹操在忧愁些什么?”五、小结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还可以陶冶我们自己。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
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课件展示)2.诗人为什么而“忧”?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课件展示)②忧贤才难求(板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是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认识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短歌行的教案教学设计,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短歌行。
选择范围为唐代及以下,也可参照明清时期的创作方式等。
本单元突出音乐性和韵律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掌握短歌行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3.感受短歌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有哪些学生想过发言?请提一提,提一提关于唐代的一些知识以及古诗词类知识。
随着同学的发言,导入短歌行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
第二步:引入(15分钟)介绍短歌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特点。
※ 传统意义上的短歌行,在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一种唱词的形式,主要表现青春文、婚嫁、美景、离别等方面的感情。
其特点是传唱广泛,曲调流畅,音调起伏较大,韵律紧凑。
※ 现代意义上的短歌行,是指古韵律诗的一种,主要尝试推翻传统韵律并保留极简,通俗的韵词和韵律结构,以及弱化态度和形式上的复杂性。
这种诗体形式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数根据情况而定。
提供几篇优秀短歌行的诗歌,让同学们自主分析和讨论一下这篇诗詞的诗学特色和表达方式。
鼓励同学将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达,且每一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将此次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呈现,并在完成呈现之后分享对方发言的感想。
第四步:语句互通(35分钟)假设每个学生都写一句五言短歌行,随后教师将会挑选其中几句,让同学们以此为素材各自组合,再共同合成一首短歌行诗,以上一句五言续用四言的方式结束。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能够分析和欣赏《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1.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格律和韵律特点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变化2.1.3 诗歌内容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2.2 修辞手法欣赏2.2.1 比喻和拟人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2 对偶和排比诗中使用的对偶和排比手法对偶和排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3 象征和暗示诗中使用的象征和暗示手法象征和暗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解析通过分段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短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作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诗意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短歌行》的全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扩展学习。
5.3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自我评估。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短歌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0篇)
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实用教案
短歌行实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对英雄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
2. 学生教材: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短歌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字词解释: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翻译:学生翻译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短歌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利用比较法,将《短歌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步骤1. 曹操生平介绍: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成就,为学生学习《短歌行》提供背景知识。
2. 诗歌朗读:组织学生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拓展延伸:讨论曹操的其他作品,比较《短歌行》的特点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曹操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知人论世)
2、能抓住诗眼,读懂诗歌的感情。
3、能鉴赏诗中的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4、背诵并默写全诗。
【自主学习】
1.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譬()如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阡()陌()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 词义辨识(重点解释加点字):
几何
..:
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
....:
何以解忧
....:
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
山不厌.高:
3、知识链接:
(1)、“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分为短歌,长歌,因音节节奏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4、资料补充:
(1)、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
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而他也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2)、创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
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词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关于“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课堂探讨】一、诵读全诗,感知诗韵:
1、全诗朗读指导:
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注意节奏,二二节拍,同时声音要洪亮,读出“慷慨悲凉”的韵味。
2、自由诵读诗歌,并品评自己喜欢的诗句。
3、听配音朗读,听音入境,体味曹操此时的心境。
二、整体把握,感知情感:
1.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诗眼”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和最能表达诗的意境的字词,用以表达诗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诗的精髓,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2. 通读全诗,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情感的具体内容。
你是从哪些诗句分析出来的?
3、总结情感:
三、合作探究,感知手法:
1、诵读诗歌第1—8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诵读诗歌第9—16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
种情感的?
3、诵读诗歌第17—24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
这种情感的?
4、诵读诗歌第25—32句,说说前四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诗言志”,结合最后四句,说说诗人的志?诗人是如何体现这种志向的?
四、总结
①
②
忧
③
五、作业:
1、背诵曹操的《短歌行》,
2、结合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在作文本上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小文章,题材不限。
【附录】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机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历史上也有人对曹操做了评价,如:
(1)鲁迅: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易中天: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
所以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