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5个经典应用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答案】 B【解析】【解答】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5.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00题5份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是在我市某工厂的噪声监测仪,该仪器是用来监测声音(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大小的,仪器显示“噪声89分贝,请注意使用耳塞”,使用耳塞是采取(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式减轻噪声对人的影响。
如果学校外的噪声对上课造成影响,请你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该噪声对你们的影响:。
2.小明正在准备“杜绝高空抛物”的主题班会上给同学们的演讲,他想研究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锥下落的照片如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两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1)纸锥从E到F运动的路程是cm,其速度是m/s。
(2)纸锥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或“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
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甲所示,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选填“远”或“近”),说明越大,响度越大。
4.小兰同学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了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所示.塑料管或竹管是通过的振动发声的;上下推拉“活塞”,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改变.5.我市为创建“美丽泰安”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到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用方法减弱噪声.二、单选题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7.2022北京冬奥会,不但是奥运健儿们的竞技场,也是虚拟数字人的舞台。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1.正确答案为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2.用纸屑“跳舞”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错误答案为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正确答案为B,笛子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
5.正确答案为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7.正确答案为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8.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9.(1) 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
2) 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表明细金属丝的导电性更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声音。
3) 如果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棉线的振动被阻断了。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如果听到雷声需要3秒钟,那么离闪电发生处的距离约为1020米。
11、电影院墙壁上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弱回声。
12、当我们录制自己的歌声后,播放磁带时,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与经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所不同。
13、大象比人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并不是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5、XXX和XXX认为男声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人是XXX,是因为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16、要想做到钢琴与人的声音高度融合,主要依据是音色。
17、形容声音“高”指的是音调。
18、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10Hz。
19、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初中物理《声的利用》典型题精编

初中物理《声的利用》典型题精编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声音的响度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 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 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B. 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C.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D.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6.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 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 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 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 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丙中弹吉它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D. 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8.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声现象问题求解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空气中声速为340m/s)【答案】960m【解析】【详解】由速度公式svt=得汽车的行驶路程为:=20m/s6s120ms v t=⨯=车车声音得传播路程为:=340m/s6s2040ms v t=⨯=声声则鸣笛时汽车到高山得距离为:+2040m120m=1080m 22s ss+==声车所以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为:0=1080m120m960ms s s=--=车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960m。
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杯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是图________。
用小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图________。
【答案】甲丁【解析】【详解】[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到,图甲的空气柱最短,那么它的音调最高;[2]用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是瓶子和瓶子里面的水,水越少,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丁的水最少,那么它的音调最高。
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4.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选填“甲”或“乙”).(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有关.【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空气能传声乙一高频率【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由振动产生,为了表示发声体的振动,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动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就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能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即空气能传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是乙图,因为声波不能从右边传递到左边,而敲击甲图的音叉是仍然能够振动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3)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即保证振幅相同,而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比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比较两种情况,第一次钢尺伸出短,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5.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解析】【分析】【详解】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6.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答案】长度 a b A B【解析】【分析】【详解】(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8.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初二物理声音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
【答案】信息能量【解析】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如:人们用语言交流,B超,回声测距,超声导盲仪,声呐,超声波探伤等;(2)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考点】声的利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B.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C.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D.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答案】B【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本题所给选项中:A、C、D三个选项都是通过声音告诉我们一定的信息,只有B选项,是利用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来工作。
【考点】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解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1)则该处的海水深度为 m;(2)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 )用于太空测距,原因是 .【答案】(1)3000 (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运用回声定位可以测距,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的深度是S=Vt/2=(1500m/s×4s)/2=3000m。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题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题一、基础计算类。
1.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某人看到闪电后经3s听到雷声,闪电发生处距离此人多远?- 解析: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m/s,传播时间t=3s,所以距离s = vt=340m/s×3s = 1020m。
2.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 解析:声音从探测船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探测船所经过的路程s = vt,其中v = 1500m/s,t = 0.6s,则s=1500m/s×0.6s = 900m。
而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这个路程的一半,所以d=(s)/(2)=(900m)/(2)=450m。
3. 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在经过某处时鸣笛,4s后听到回声。
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解析:设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为s。
汽车行驶的路程s_车=v_车t = 15m/s×4s = 60m;声音传播的路程s_声=v_声t=340m/s×4s = 1360m。
因为s_声+s_车=2s,所以s=frac{s_声+s_车}{2}=(1360m + 60m)/(2)=710m。
4.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人用石块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用耳贴着管口倾听,可以先后听到两次敲铁管的声音。
如果这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0.2s,求这根铁管的长度。
- 解析:设铁管的长度为L。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_1=(L)/(v_1)(v_1 = 520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_2=(L)/(v_2)(v_2=340m/s)。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好D. 传播快【答案】A【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8.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完整word)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经典习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人的声带是声源;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D.公路边的高音喇叭是声源。
2、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
这种用纸屑“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条件的思想方法是;纸屑“跳舞”还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4、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鼓B.笛子C.吉他D.二胡5、将耳朵贴在灌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用锤子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C.最先听见的是回声,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6、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铃声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通过无线电7、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利用了的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要比在里好。
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9、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练习——声的利用【word版本,可编辑;含详细解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专题练习——声的利用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2.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A.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B.蝙蝠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飞虫的位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能听到真空置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乙中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图丁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能够传递信息5.以下实例中没有利用到声音的反射的是()A.天坛回音璧B.倒车雷达C.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D.声呐测海底深度6.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B.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战斗英雄故事C.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D.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7.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B.医生用听诊器可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D.古代航行的水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8.图中的应用均与声音有联系。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运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道理C.演奏的箫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响度不同的声音D.发声的音叉使水花四溅说明发声体在振动9.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A.300mB.680mC.340mD.320m10.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12.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13.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填“信息”或“能量”)。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经典习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人的声带是声源;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D.公路边的高音喇叭是声源。
2、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
这种用纸屑“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条件的思想方法是;纸屑“跳舞”还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4、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鼓B.笛子C.吉他D.二胡5、将耳朵贴在灌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用锤子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C.最先听见的是回声,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6、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铃声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通过无线电7、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利用了的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要比在里好。
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9、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
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
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7500 远离 8700【解析】【详解】(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s=vt=1500m/s×10s=15000m,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1=15000m22s=7500m;[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s B=v B t=20m/s×60s=1200m,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s2=s1+s B=7500m+1200m=8700m。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套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有人做了一些声学实验: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了: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用硬纸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梳子的齿,纸片发出声音不同;丁:敲击鼓面时,越用力敲,鼓声越大甲说明了乙说明了丙说明了丁说明了.2.如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3.星期天,小雨正在家写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鼓声,打开窗一看,原来是马路对面酒楼正举行开业典礼,请回答下列问题。
(1)鼓声是通过传播到小雨耳朵中的;(2)外界的鼓声对正在学习的小雨来说是声,帮他想一条解决措施:;(3)酒楼老板想使场面更热闹些,他吩咐鼓手把鼓敲得更响些,在遵守有关规定下,鼓手应怎么办?4.《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
其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
演奏者吹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产生的,通过传播进入到人耳。
5.噪声的等级用来表示;以下的声音不影响人们休息、睡眠.二、单选题6.“晋剧”是山西的传统剧种,其旋律优美,唱腔圆润,独具特色。
如图所示是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的场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观众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演员的声音D.演员发出的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7.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音的音叉移近悬挂的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利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证明声波具有能量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D.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10.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鼓面发声的音调会不同13.关于如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光来导航1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15.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滚摆上下运动时达到的最高点越来越低,说明这个过程中能量不守恒B.图乙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加C.图丙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煤油升温更高,煤油吸热能力强D.图丁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多选题16.物理学中有些数据是定值,下列有关数据正确的是()A.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B.水的沸点是100℃C.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D.我国交流电频率是50Hz17.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歌曲《百鸟归巢》登陆2023年央视总台春晚。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试题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试题1.蝙蝠靠__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答案】超声波【解析】【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分析: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解答:解: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的.故答案为:超声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的应用.2.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所以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预习检测【答案】能量【解析】【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故答案为:能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及其生活中具体应用的掌握情况.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答案】摇摆能量【解析】略4.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反射B.增强声波反射C.增加声音响度D.使墙壁更美丽【答案】A【解析】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答案】D【解析】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墙壁、树枝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故选D.6.人们常用敲打的方式来判断物体的质量,下列实例中属于这种应用的是()A.铁匠用小铁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敲打钟时发出宏亮的声音C.买陶瓷用品时,人们习惯地用手敲一敲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答案】C【解析】A、铁匠用小铁锤敲打烧红的毛坯,目的是将毛坯打成造型,没有利用到声音;B、敲打钟时发出宏亮的声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买陶瓷用品时,人们习惯地用手敲一敲,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瓷器的好坏;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目的是将砖打开,没有利用到声音.综上所述,人们常用敲打的方式来判断物体的好坏,上述实例中属于这种应用的是C.故选C.7.下列有关声音的事例,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有()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答案】BCD【解析】A证明了声音具有能量,其他三项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BCD8.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与之无关的是()A.用超声波来消除玻璃、陶瓷等制品表面的污垢B.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C.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利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D.次声波的声强可达180dB,通常被利用在机械钻孔中【答案】B【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中医学望闻问切中的闻、超声波检查身体、轮船的声纳设施、这些都是声音传递信息,故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不属于传递能量问题故选B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附答案)初中物理实验题声学部分(2019~2020学年度)

实验题声学部分1.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细线)、橡皮筋、鼓、纸张、小锤。
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器材:主要步骤:探究结论:2.依据下图所示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的方法是.(2)作出猜想: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3)设计实验: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比较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4)得出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5)歌词“我在高声唱,你在低声和”中的“高声”、“低声”是指(填“音调”或“响度”)的不同.3.(8分)小明课余时间利用薄钢尺、桌子、硬纸片、自行车等器材,探究音调高低跟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他的探究过程如下:(1)如上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使其伸出桌边少许;(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3)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一样);(4)如上图乙所示,将硬纸片接触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先慢慢转再快些转,听一听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请你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帮他进行分析论证:①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②自行车辐条转得越快,频率,音调。
4.(1)(6分)将钢锯条以如下图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__而发出声音。
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
(2)(3分)如上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参考答案:1、提出问题:音调与什么有关?(1分)猜想或假设: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1分)器材:钢尺一把,木梳. (1分)主要步骤:用钢尺拨动木梳齿,先慢后快,比较声音的高低. (3分)探究结论:振动快(或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或频率低)音调低. (2分)(提示:探究的结论与提出的问题相符即可)2.更用力,泡沫跳起的高度,越响,响度。
物理声学经典试题(合集)

物理声学经典试题(合集)第一篇:物理声学经典试题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2.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4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挡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C.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5.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广东省,3 分)6.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四川省成都市,2 分)7.在如图 1 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陕西省,2 分)8.今天是中考的第一天。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交通部门在考场附近的街道上设置了标志牌,如图2 所示。
目的是在_______ 处减弱 _______。
(黑龙江省,2 分)9.为了研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某物理研究小组回顾了真空是否传声的探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 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下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了然()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 声音的流传不需要介质B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流传D.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速度最快【答案】A【分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进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本研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由的。
故答案为: A【剖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变换法.2.超声波是一种频次高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 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流传要依赖弹性介质,其流传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经过介质按超声波的流传方向传达能量,这类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以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次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达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 D【分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次高于20000Hz,频次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 正确;B、超声波可传达能量,故 B 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D 错误.应选 D.【剖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是需要介质的,它既能够在气体中流传,也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流传,但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频次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达能量.3.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声音在真空中流传速度最大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能量【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次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错误;C、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信息,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次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4)声音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4.对于“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大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大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惊恐天上人”表示声音在真空中流传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 错误;B、“不敢大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门路有:在人耳处、在流传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备噪声的产生D.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能够传达能量【答案】A【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实不可以防备噪声的产生.故 B 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 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次小于20 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 C 错误;D、声音能够传达信息,也能传达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能够传达信息.故D 错误.【剖析】( 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全部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2)防治噪声的门路,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流传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3 )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 20 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 4)声音在生活中有好多应用,比方:声音能够传达信息与能量,超声波能够还能够测距或许定位等,声音还能够影响人的情绪.6.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饰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歇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此中最正确方案是()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将门窗翻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 C【分析】【解答】 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流传的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减弱噪声但成效不是最正确, A 不切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能够减弱噪声但成效不是最正确, B 不切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流传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成效最正确, C 切合题意;D、“将门窗翻开”不单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 D 不切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人打靶时,靶子离人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人听到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气温15摄氏度)
2、某同学旅游时,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一个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个听见一次有大山反射的回声,诺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此山谷的宽度约为多少米?
4、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
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
先甲放一枪,乙测出听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
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5、一辆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正前方有座山,在汽车鸣笛后,又过了2s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还有多少m?
答案:
1、气温15℃,空气中v声=340m/s,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传到人用的时间
t1=s/v声=340m/340m/s=1s,
所以子弹离开枪口到子弹击中靶子的时间
t2=t-t1=1.5s-1s=0.5s,
所以,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v弹=s/t2=340m/0.5s=680m/s。
2、船离近处的山的距离L1=s1/2=v声t1 / 2 =340m/s*1s / 2 = 170m,(s1为声音传到近处的山来回的路程)
船离远处的山的距离L2=s2/2=v声t2 / 2 =340m/s*(1s+3s)/ 2 = 680m,
所以两山相距L=L1+L2=170m+680m=850m。
3、声音从人传到两山的时间分别为:t1= 0.3s/2=0.15s,t2= 0.7s/2=0.35s,
人到两山的距离为:s1=vt1=340m/s×0.15s=51m,s2=vt2=340m/s×0.35s=119m,
峡谷宽度为:s=s1+s2=51m+119m=170m.
4、乙站在岸边,河岸到峭壁的距离即为乙到峭壁的距离。
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放一枪,乙听到两次枪声,第一声是直接传来的枪声,第二声是枪声继续向前传到峭壁后反射回来的回声。
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即枪声从乙处传到峭壁,再从峭壁反射回到乙所用的时间是4秒。
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这4秒内枪声经过的路程s=vt=340m/s×4s=1360m,
则乙到峭壁的距离L=s/2=1360m/2=680m。
所以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680m。
5、v车=43.2km/h=12m/s,
汽车2s前进的路程s车= v车t=12m/s*2s=24m,
鸣笛声2s经过的路程s声= v声t=340m/s*2s=680m,
鸣笛地点距离山L= (s声+s车)/2=(680m+24m)/2=352m,
司机听到回声地点距离山L’=L-s车=352m-24m=32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