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小泽征尔柏林爱乐乐团1993)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小泽征尔柏林爱乐乐团1993)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
——【欢迎点赞分享,祝您欣赏愉快~】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
——【欢迎点赞分享,祝您欣赏愉
高中音乐1812序曲
历史事件: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
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
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
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
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
溃
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
被
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
1882年,适值俄法战争七十周年,本曲在莫斯科全俄工 艺博览会举办的第六次交响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获得很大成 功。当时《俄罗斯新闻》评论道:“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 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我们由衷 地庆幸,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伟大天才只有逝世后才 能被社会承认的时代。”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评论道: “……这一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波涛,庄严有力地在 大厅里回响。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攥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 上。它气魄雄浑地表现了这一庄严的时刻,及其成功地描绘 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1812序曲》再现部
呈示部的压缩再现,当1、2、3、4四个音 乐主题依次出现后,音乐继续展开,最后 汇聚成疾风暴雨般的下行音列,描写法军 的溃败。
尾声
众赞歌由祈祷变 为赞颂。
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 的凯旋号角。
问题
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 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 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 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俄】柴科夫斯基
序曲 OVERTURE
乐曲体裁之一,原文是“起始”、“ 开端”之意。序 曲的出现是在十七世纪初随着歌剧、清唱剧的出现而诞生的。
戏剧序曲:在歌剧、清唱剧、舞剧、话剧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材背景《1812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乐曲描绘了1812年俄国战胜拿破仑军队的场景,因此也被称为“莫斯科胜利庆祝曲”。
这首乐曲在人类历史上的背景下,表达了荣耀与悲壮的主题,音乐风格极具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1812序曲》的乐曲背景和音乐元素•初步掌握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知识2.技能目标•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奏《1812序曲》的人音版五线谱•能够理解并表达音乐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老师介绍《1812序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播放《1812序曲》乐曲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谱子,逐渐了解乐曲结构和主题的发展2.五线谱基础知识•老师介绍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例如谱号、音符、节拍器等•老师示范了解五线谱,让学生模仿跟读,并逐步熟练掌握基本知识3.人音版五线谱练习•老师向学生展示人音版五线谱的实用价值,并带领学生跟读、练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进行集体表演四、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法:先让学生通过听乐曲来了解它的背景和音乐元素•示范式教学法: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合作式学习模式:通过合唱习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五、教学评价1.测试方式•考试中心针对学生的音乐感知、技能表现、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2.评价标准•测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与其他同学合作达到团队目标,表现能力很好的,给予10-20分不等的加分•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和反思,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给予优秀评价六、课后作业•学生复习五线谱基础知识,自己编写基础练习并进行熟练掌握七、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使用了欣赏式、示范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音乐背景、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加入了个人表现、团队表现等多种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序曲。
这首乐曲以其壮丽的音乐表达和庆祝战胜拿破仑大军的主题而闻名。
它是柴可夫斯基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经常在音乐会和庆典上演奏。
历史背景1812序曲的创作灵感源于1812年6月24日至25日,俄罗斯与法国在蒙特雷证宽广场举行的一场庆祝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失败以及拿破仑的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受邀为这场庆祝活动创作一首乐曲,作为城市庆祝胜利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器,加农炮和教堂钟声。
曲式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典型的序曲曲式,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快板、慢板和终曲。
1.引子:序曲以宁静的弦乐开头,表达了战争前夕的宁静与和谐。
蒙茨chioni主教城堡的钟声在远处响起,为节奏奠定基础。
2.快板:序曲进入快板部分,以强有力的铜管乐器的主题开始,象征法军的入侵。
随后,俄罗斯民间旋律“杯子舞曲”出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3.慢板:慢板部分以柔和的弦乐和木管乐器开始,展示了一种战斗的前夜的悲愁和担忧氛围。
之后,主题逐渐强大起来,象征着俄罗斯人民抵御入侵者的决心和力量。
4.终曲:序曲的终曲部分是最为著名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加农炮的声音,以及城堡的钟声。
这部分的目的是重现拿破仑撤退时的战争景象,以及俄罗斯军队的胜利。
这一部分充满了庄严的氛围和战胜的喜悦,成为了整个作品的高潮。
深度分析1812序曲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乐曲。
通过强大的乐队编制和音乐表达,柴可夫斯基成功地传达了他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恢复和平而感到的喜悦和荣耀。
作曲家精巧地运用了不同乐器的声音,从宁静的弦乐到铜管乐器的强大声音,再到加农炮的轰鸣声和钟声的宏伟。
这些音色的转换和对比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和视听上的冲击。
1812序曲也是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赞美。
他巧妙地将俄罗斯民间旋律与西方古典音乐形式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带有俄罗斯特色的乐曲风格。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课题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的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了解序曲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序曲的概念----【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xx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xx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18xx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
1812年序曲
曲体裁之一。原指 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 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 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 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 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 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 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 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 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 《科里奥兰序曲》、《卡门序曲》。
“奏鸣曲式”的结构
序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听赏线索
不祥的战争预兆——人们祈祷和平 与安宁——矫健的俄罗斯骑兵— —战争爆发——骄纵的法兰西军 队——战斗——撤退到乡间和山 林中的俄罗斯军队——激烈的战 斗——貌似强大的法军——俄国 军民力量的增长——秋风扫落叶 式的追击——胜利——赞颂与欢 庆
合作探究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认为:欣赏 音乐的三种阶段是:美感阶段、表 达阶段、纯音乐阶段。那么, 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不同阶段的? 你认为自己属于那种阶段? 你想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达到那 种阶段?
1812序曲
一、《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1812》序曲在老柴的所有作品中应归入最粗浅、最通俗易懂的。
《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
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于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内容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
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
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三、《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么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
一人一张经典碟——圣彼得堡室内合唱团·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一人一张经典碟——圣彼得堡室内合唱团·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专辑名称:T chaikovsky: 1812 Overture(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专辑艺人:St.Petersburg Chamber Choir(圣彼得堡室内合唱团)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发行时间:1985年01月01日专辑语种:古典专辑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等,阿胥肯纳吉指挥圣彼得堡爱乐管弦乐团演出、阿胥肯纳吉首度与圣彼得堡爱乐合作,曲目是极具俄国风味的柴可夫斯基管弦乐作品。
本集收录的《1812序曲》用到圣彼得堡城中彼得与保罗碉堡的大钟与大炮,是最接近1812年战争时真物的声响器具。
这个加入合唱的1812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除了广受欢迎的浪漫经典《罗密欧与茱丽叶》外,交响芭蕾《佛耶佛达》与《弦乐小夜曲》皆属于柴可夫斯基毫不晦涩、充满温暖阳光的舞曲式优美音乐,给予这张魅力难挡的俄国作品集更道地风味。
阿胥肯纳吉(Vladimir Ashkenazy)钢琴家、指挥家,1937年7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市(现下诺夫哥罗德市),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在莫斯科音乐院附属中央音乐学校师事阿奈达·孙巴特延(Anaida Sumbatyan),1955年到1963年在莫斯科音乐院师从奥博林(Lev Oborin),1955年在华沙萧邦大赛中获得第二名,1956年得到伊莉莎白皇后钢琴大赛金牌,毕业后首度赴美国巡回演出,1962年与奥格东并列柴科夫斯基大赛第一名,一年后以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成功进军伦敦,1969年首度以指挥家的身份与冰岛交响乐团合作。
阿胥肯纳吉在1963年到68年间定居伦敦,后来移居冰岛(1972年成为冰岛公民),目前居住在瑞士。
经过二十六年离乡背井的日子,阿胥肯纳吉在1989年与英国皇家爱乐赴苏联举行音乐会。
阿胥肯纳吉的演出曲目十分广泛、从莫扎特到萧斯塔科维奇,尤以萧邦为重心。
【视屏】世界著名十大交响曲之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视屏】世界著名十大交响曲之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世界著名十大交响曲--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作品简介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Op.49)是柴可夫斯基为庆祝毁于1812年战争的莫斯科大教堂重新落成典礼而作,也是柴可夫斯基交响音乐作品中形象最鲜明、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1880年10月,尼古拉·鲁宾斯坦(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建人),请柴可夫斯基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写一首大型乐曲。
他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博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二十五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
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展开构思。
这座天主教堂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毁的,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写成了这首作品,称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庄严序曲”(简称《1812》序曲)。
1812序曲赏析
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1812序曲说课稿
1812序曲说课稿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说课稿
教具播放器、钢琴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2、了解乐曲的作曲家。
3、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序曲的概念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序曲概述: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 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打击乐器频繁演奏,调性频繁转变。而《马赛曲》在后期会 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衬 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再现部
此时,两个主体均以 bE大调呈现,以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左右你会 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两个主题结束演奏后,《马赛曲》主题相继出现,乐声的节奏加 快和加强,随后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 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 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
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年庄严序曲》。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 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
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 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 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主题的引出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着,随着一声定音鼓滚奏,低音弦乐奏出了命运的动机,它带来骚 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 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之后,鼓钹对击 的声音使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尾声
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团添加进来的铜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 严而宏伟地奏出(《马赛曲》和拿破仑帝国国歌《出征曲》),由于结合着管钟的特别新颖 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光荣结局。这首赞美 诗的有力陈述屡次,但因为此段旋律来自敌方而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这些 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狂想曲、惠灵顿的胜利)-多拉蒂指挥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狂想曲、惠灵顿的胜利)-多
拉蒂指挥
多拉蒂指挥明尼波利斯管弦乐团演奏的《1812序曲》录制于五六十年代,但是就是这张老唱片获得了企鹅三星带花的评价,在TAS也是多年榜上有名。
如果抛开炮声不论,多拉蒂的指挥在这张唱片中是功不可没的,正是他的指挥,让这样一支连柴可夫斯基本人都认为嘈杂的乐曲表现出了难得的平衡和流畅。
聆听这首曲子,需要对这支曲子创作时的背景有着一定的了解,否则,也许只有那几声炮响能够吸引住你了。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年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这首作品于1880年首次公演,并成为了柴可夫斯基最受欢迎和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1812序曲是为了庆祝俄国击退拿破仑军队入侵的胜利而创作的,虽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历来都以其浪漫主义和激情著称,但这首作品更是超越了他以往的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决定入侵俄罗斯。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拿破仑军队的崩溃的转折点,俄罗斯的坚固抵抗使得拿破仑迅速削弱,并最终导致了他被困边远小岛圣赫勒拿。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首序曲之前,收到了圣彼得堡人民委员会的邀请,他们计划在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举办一场庆祝活动,以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100周年。
音乐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大量军队进行曲和民族主义元素。
作品开始时,柴可夫斯基巧妙地交织了法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国歌。
然后,他通过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氛围。
在作品的高潮部分,柴可夫斯基引入了真实的军官和士兵合唱,并在旋律中融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的元素。
整个作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序言 - 引入了法国和俄罗斯国歌的主题2.炮声和战争场面 - 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3.行军曲和合唱部分 - 运用了军官和士兵的合唱和行军曲的主题4.描绘胜利的场景 - 引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元素,展现胜利的喜悦和庆祝的氛围演奏1812序曲在演奏上需要大型乐团和合唱团的配合,必要时还需要真实的军队乐队。
作品中有大量的乐器和声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
此外,还包括了大炮声音效和士兵和军官的合唱。
这首作品的演奏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战争和胜利的激情和氛围,同时也需要传达出民族主义的情感。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指挥家需要与乐团和合唱团紧密合作,以确保音乐的流畅转换和音响效果的协调。
影响和流行文化1812序曲至今仍然是柴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1812序曲.ppt
上一页
下一页
停止音乐
简介
背景
作者
主题
总结
复听
互动
展开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停止音乐
简介
背景
作者
主题总结复听互动再现部分上一页
下一页
停止音乐
简介
背景
作者
主题
总结
复听
互动
尾声部分
上一页
停止音乐
尾声的炮声与再现部的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简介
背景
作者
主题
总结
复听
互动
总结与归纳
结 序奏 构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
作者
主题
总结
复听
互动
创作背景
• 1812年,拿破伦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境,进 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 战赂,下令撒退居民,燃掉粮物,暂时放弃莫 斯科。拿破伦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 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 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 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伦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 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 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 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 大雪中,饥寒交迫面导致全军覆灭的故事。
简介
背景
作者
主题
总结
复听
互动
序曲 OVERTURE
原文是“起始”、“ 开端”之意。序曲的出现是在十七世纪 初随着歌剧、清唱剧的出现而诞生的。
戏剧序曲:在歌剧、清唱剧、舞剧、话剧
等大型文艺音乐作品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 曲,起到 暗示 剧情的作用。
音乐会序曲:管弦乐团在音乐会开始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序曲的概念----【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
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1812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
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
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
乐曲为降e小调,结构为三部曲式。
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主部主题在展开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拿破仑军队侵入俄国国境的表征。
《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与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描写拿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了俄军战士对家乡、对祖国与和平生活的深厚感情。
副部的另一主题具有舞曲的特点,由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演变而来的,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乐观幽默的性格。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音调的此起彼伏,交错出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再现部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
副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后,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主题更加气焰嚣张,但已变为强弩之末,已失去其耀武扬威的性格。
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两个主题却一再得到了强
调,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节节胜利,拿破仑军队终于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下溃败。
乐曲尾声呈现象征凯旋的高潮。
序曲主题《众赞歌》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
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速度转为活泼的快板,此时引用了帝俄时期国歌的前半部主题,像是凯旋的将士接受检阅,乐曲在万众欢腾的
节日气氛中结束。
三、总结
同学们,音乐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气息,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1812年序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同学们是不是能够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绪?音乐家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一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