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序曲

合集下载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材背景《1812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乐曲描绘了1812年俄国战胜拿破仑军队的场景,因此也被称为“莫斯科胜利庆祝曲”。

这首乐曲在人类历史上的背景下,表达了荣耀与悲壮的主题,音乐风格极具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1812序曲》的乐曲背景和音乐元素•初步掌握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知识2.技能目标•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奏《1812序曲》的人音版五线谱•能够理解并表达音乐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老师介绍《1812序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播放《1812序曲》乐曲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谱子,逐渐了解乐曲结构和主题的发展2.五线谱基础知识•老师介绍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例如谱号、音符、节拍器等•老师示范了解五线谱,让学生模仿跟读,并逐步熟练掌握基本知识3.人音版五线谱练习•老师向学生展示人音版五线谱的实用价值,并带领学生跟读、练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进行集体表演四、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法:先让学生通过听乐曲来了解它的背景和音乐元素•示范式教学法: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合作式学习模式:通过合唱习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五、教学评价1.测试方式•考试中心针对学生的音乐感知、技能表现、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2.评价标准•测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与其他同学合作达到团队目标,表现能力很好的,给予10-20分不等的加分•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和反思,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给予优秀评价六、课后作业•学生复习五线谱基础知识,自己编写基础练习并进行熟练掌握七、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使用了欣赏式、示范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音乐背景、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加入了个人表现、团队表现等多种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序曲。

这首乐曲以其壮丽的音乐表达和庆祝战胜拿破仑大军的主题而闻名。

它是柴可夫斯基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经常在音乐会和庆典上演奏。

历史背景1812序曲的创作灵感源于1812年6月24日至25日,俄罗斯与法国在蒙特雷证宽广场举行的一场庆祝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失败以及拿破仑的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受邀为这场庆祝活动创作一首乐曲,作为城市庆祝胜利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器,加农炮和教堂钟声。

曲式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典型的序曲曲式,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快板、慢板和终曲。

1.引子:序曲以宁静的弦乐开头,表达了战争前夕的宁静与和谐。

蒙茨chioni主教城堡的钟声在远处响起,为节奏奠定基础。

2.快板:序曲进入快板部分,以强有力的铜管乐器的主题开始,象征法军的入侵。

随后,俄罗斯民间旋律“杯子舞曲”出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3.慢板:慢板部分以柔和的弦乐和木管乐器开始,展示了一种战斗的前夜的悲愁和担忧氛围。

之后,主题逐渐强大起来,象征着俄罗斯人民抵御入侵者的决心和力量。

4.终曲:序曲的终曲部分是最为著名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加农炮的声音,以及城堡的钟声。

这部分的目的是重现拿破仑撤退时的战争景象,以及俄罗斯军队的胜利。

这一部分充满了庄严的氛围和战胜的喜悦,成为了整个作品的高潮。

深度分析1812序曲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乐曲。

通过强大的乐队编制和音乐表达,柴可夫斯基成功地传达了他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恢复和平而感到的喜悦和荣耀。

作曲家精巧地运用了不同乐器的声音,从宁静的弦乐到铜管乐器的强大声音,再到加农炮的轰鸣声和钟声的宏伟。

这些音色的转换和对比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和视听上的冲击。

1812序曲也是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赞美。

他巧妙地将俄罗斯民间旋律与西方古典音乐形式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带有俄罗斯特色的乐曲风格。

1812序曲之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之柴可夫斯基

听辨哪首是序曲?
听音乐,说曲名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 家
•温馨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早期教育
•接受高等教育 法学毕业,但始终执着于音乐
专修音乐 矢志不渝 孜孜以求 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立志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
•“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的真挚友谊 至真至 爱的朋友 《我们的交响曲》
梅克夫人
1、交响曲 :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歌剧:《叶甫盖尼· 奥涅金》、《黑桃皇后》 (根据
柴科夫斯基
————————————————————————————————————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柴科夫斯基
伟大的俄国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 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植根于人民的。他的作品带有 强烈的时代感并洋溢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气息。同时,他 使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相融,并注入了某些浪 漫主义因素,形成了他极具个性特征的音乐,从而大大丰 富了俄国音乐。柴可夫斯基在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 和外国古典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在音乐领域的许多方面都 有所创新。
费加罗的婚礼 序曲 莫扎特
威廉退尔序曲序曲 春节序曲
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 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 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 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 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 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 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 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 )、
3、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4、器乐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 琴协奏曲》 5、单章性的作品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 6:室内乐作品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a小 调钢琴三重奏》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
管弦乐曲
《1812序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1812序曲作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邀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作一部 作品, 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展开构 思。这座天主教堂曾在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毁, 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 为创作素材, 写成了这首作品, 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 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 年庄严序曲 ( 简称1812 序曲 ) 。
呈示部:1、战斗主题
进入呈示部后, 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 小调, 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 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2、法军主题
• 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 它的反复出现 预示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
• 《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 描写了拿 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 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你会听到急 促的军鼓声, 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 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 召性的合奏主题,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
序曲
•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 弦乐奏出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古老的赞 美诗《主啊, 拯救你的子民》 开始。这是一首庄严的众赞歌, 由中提 琴和大提琴分成6 个声部舒缓演奏, 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 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同时, 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群众的苦 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
俄罗斯军民主题
• 之后,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 揭示了俄国战士对 家乡的思恋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间旋律展示了士兵们热 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 也描写了战士们休息时的欢快场面。

《1812序曲》音乐教案

《1812序曲》音乐教案

《1812序曲》音乐教案《1812序曲》音乐教案 1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1、导入(录音机)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

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

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

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j欣赏战斗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1812序曲

1812序曲

一、《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1812》序曲在老柴的所有作品中应归入最粗浅、最通俗易懂的。

《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

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于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内容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

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

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三、《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么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

五首音乐作品赏析

五首音乐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一、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

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开始是慢板序奏,低音提琴首先奏出缓慢低沉的旋律。

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

其他乐器继续叹息般的跟上。

这时一个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紧接着音乐加快,沉重的低音乐器加入,塑造了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

结构为三部曲式。

主部主题出现了法国号和圆号演奏的《马赛曲》的曲调片段。

描写拿破仑军队的凶残,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

另一个主题是由长笛和单簧管演奏的,演变自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人们在战斗中怀念着往日温情。

随后又进入战斗主题,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交织演奏,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

最后进入乐曲的尾声,小号全力奏出斯拉夫舞曲欢快的旋律,忽然,大管、长号、法国号、大号…演奏出低音域的慢节奏,定音鼓打出重重的锤击声,乐队齐奏,浑厚而舒展,乐曲最后在深沉有力的管乐中结束。

二、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

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选自波希米亚诗人阿尔道夫.海杜克的抒情诗集《吉普赛歌谣》。

全曲采用歌谣体、复乐段结构写成。

第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用的是下行模进的手法。

后面的八度跳进用得非常之巧妙,为歌曲增加了色彩。

全曲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

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

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终止在属音上,而这正是吉普赛民歌的特色。

1812序曲赏析

1812序曲赏析

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1812序曲

1812序曲

返回
拓展材料:
歌曲《马赛曲》 《马赛曲》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 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 赴巴黎战斗时所唱的爱国歌曲。法兰西共 和国建立以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雕《马赛曲》
序曲: 属于管弦乐曲,在十七、十八 世纪分为法国、意大利两类,法国式 的序曲为复调风格,分为慢板、快板、 慢板三个乐章。意大利式的序曲相反, 为主调风格,分为快板、慢板、快板 三个乐章。十九世纪作曲家创作序的 曲多数采用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1812年序曲》的结构就是奏鸣曲 式。
创作及首演时间: 1880年10月动笔创作,1882年8月20 日首演。 创作背景: 这首大型乐曲是作者应音乐家鲁宾斯坦 之约为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而 创作的,该教堂于1812年毁于拿破仑的侵俄 战争中,作品以当年俄罗斯人民反抗外来侵 略,保卫祖国,最后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事 件为题材,体现了英雄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 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 奥 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 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 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 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 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 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返回
内容:1812年俄法战争 主题: 1、法国国歌《马赛曲》 反面的,侵略者形象。
2、优美抒情的俄罗斯民歌 正义的,善良的伟大民族。
战争之前的和平生活
侵略者入侵的消息 奔走相告,号召人民抵抗 战争场面 战争期间地描写 决战场面 取得胜利后的狂欢
特点: 1、使用了非常规乐器 2、打乱了交响乐队的编制
音乐欣赏

名词解释1812年序曲的特点

名词解释1812年序曲的特点

名词解释1812年序曲的特点1812年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12年4月至1812年9月,俄国冷兵器对抗法军入侵的历史事件而作的一首交响乐曲。

这首序曲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它使用了庄严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乐器组合,表达了对祖国和英勇的战士们的敬意。

1812年序曲的特点之一是其宏伟壮丽的音乐风格。

整个序曲采用了大型管弦乐队和合唱团的演奏,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感完美地展现出来。

柴可夫斯基巧妙地运用了管弦乐器的混合声音和不同音高的搭配,使得乐曲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庄严的氛围。

尤其是在序曲的高潮部分,强烈的乐器声部交织出激昂的旋律,使人仿佛亲身置身于战场之中。

此外,1812年序曲还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鼓点的运用而著称。

整个乐曲中,鼓点声音如同战鼓擂响,使人感受到一种紧张而有力的节奏。

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鼓点声更是骤然而起,像是喊出了胜利的呐喊声,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这种鲜明的节奏感不仅使乐曲更具有战斗的氛围,也给予听众一种强烈的感官冲击。

此外,1812年序曲还以其曲调的变化和对比而独具特色。

乐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曲调,有的部分凄美悠扬,有的部分激昂豪迈。

这种曲调的变化和对比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冲击,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柔软相结合。

是战争中生死与责任的体现。

最后,1812年序曲还以其结构的严谨和逻辑性而备受赞赏。

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序论、主题乐段、发展段、再现段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衔接紧密,音乐的发展逻辑清晰。

这种结构使得乐曲具有层次感和较强的统一性,让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柴可夫斯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1812年序曲以其宏伟壮丽的音乐风格、强烈的节奏感、曲调变化和结构严谨等特点,成为了柴可夫斯基乃至俄罗斯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祖国的坚守,更表达了对战斗英雄的崇敬和对和平的追求。

1812序曲说课稿

1812序曲说课稿

1812序曲说课稿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说课稿
 教具播放器、钢琴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2、了解乐曲的作曲家。

 3、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序曲的概念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序曲概述: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发展部
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 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打击乐器频繁演奏,调性频繁转变。而《马赛曲》在后期会 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衬 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再现部
此时,两个主体均以 bE大调呈现,以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左右你会 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两个主题结束演奏后,《马赛曲》主题相继出现,乐声的节奏加 快和加强,随后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 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 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
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年庄严序曲》。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 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
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 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 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主题的引出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着,随着一声定音鼓滚奏,低音弦乐奏出了命运的动机,它带来骚 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 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之后,鼓钹对击 的声音使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尾声
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团添加进来的铜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 严而宏伟地奏出(《马赛曲》和拿破仑帝国国歌《出征曲》),由于结合着管钟的特别新颖 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光荣结局。这首赞美 诗的有力陈述屡次,但因为此段旋律来自敌方而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这些 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年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这首作品于1880年首次公演,并成为了柴可夫斯基最受欢迎和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1812序曲是为了庆祝俄国击退拿破仑军队入侵的胜利而创作的,虽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历来都以其浪漫主义和激情著称,但这首作品更是超越了他以往的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决定入侵俄罗斯。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拿破仑军队的崩溃的转折点,俄罗斯的坚固抵抗使得拿破仑迅速削弱,并最终导致了他被困边远小岛圣赫勒拿。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首序曲之前,收到了圣彼得堡人民委员会的邀请,他们计划在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举办一场庆祝活动,以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100周年。

音乐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大量军队进行曲和民族主义元素。

作品开始时,柴可夫斯基巧妙地交织了法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国歌。

然后,他通过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氛围。

在作品的高潮部分,柴可夫斯基引入了真实的军官和士兵合唱,并在旋律中融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的元素。

整个作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序言 - 引入了法国和俄罗斯国歌的主题2.炮声和战争场面 - 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3.行军曲和合唱部分 - 运用了军官和士兵的合唱和行军曲的主题4.描绘胜利的场景 - 引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元素,展现胜利的喜悦和庆祝的氛围演奏1812序曲在演奏上需要大型乐团和合唱团的配合,必要时还需要真实的军队乐队。

作品中有大量的乐器和声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

此外,还包括了大炮声音效和士兵和军官的合唱。

这首作品的演奏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战争和胜利的激情和氛围,同时也需要传达出民族主义的情感。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指挥家需要与乐团和合唱团紧密合作,以确保音乐的流畅转换和音响效果的协调。

影响和流行文化1812序曲至今仍然是柴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总谱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总谱

10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11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12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13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14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5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6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7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8
75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76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77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78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79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0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1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2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3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84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30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31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1812序曲___课件

1812序曲___课件
呈示部的部分, 叫再现部。
作品结 构 序奏
音乐主题 1、祈祷和平与安宁—— 、 众赞歌 2、俄国骑兵
呈示部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借用《马赛 曲》音调) 3、俄罗斯军民I(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 (乐观、轻快)
呈示部第一、二主题的交织与展开(俄法军队的“ 较量”) 呈示部四个主题的再现和变化 ,最后汇聚成疾风暴 雨 般的下行音列 1、众赞歌由祈祷变为赞颂 辉煌的凯旋号角 2、骑兵音调发展为
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
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 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 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呈示部:呈示部,指主题依次在各声部作最初的陈述。 展开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
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
再现部: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
1812年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
作者简介
• 柴可夫斯基(1840—1893) 俄 罗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作曲 家,作曲家,代表着19世纪 末情绪的作曲家。在音乐创 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 世之作。
• 主要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 )交响曲 ,歌剧《叶甫根尼· 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钢琴协 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管弦乐幻想序 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年序 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曲 《四季》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尾声
尾声随着《光荣颂》的 主题,配合十一响炮声 和教堂响起的钟声,俄 罗斯人民宣布了最终的 胜利,乐曲也在这欢快 的节奏中结束。
全曲欣赏
谢谢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序奏:

精品1812年序曲

精品1812年序曲

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 俄国 著名作曲家。在音 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留下了许多传世之 作。 他的音乐是俄 罗斯文化在艺术领 域内的最高成就之 一。
• 主要作品 有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 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会序曲《1812》、歌剧《叶甫根尼·奥 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 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
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 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 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 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 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击溃,只有两万人逃回法 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 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 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 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 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从此后,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听赏与体验
《1812年序曲》
【俄】柴可夫斯基
——1812年序曲
• 序曲概念 •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 • 欣赏全曲 • 结构分析
序曲 :
一种音乐体裁。指歌剧、舞剧等开 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 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 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 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整个剧情的 缩影。
欣赏全曲
人们祈祷和 平与安宁
动荡不安 的情绪
撤退到乡间和山林中 的俄罗斯军民(思乡
和乐观的情绪)
矫健的俄 罗斯骑兵
在巡视
战争爆发
战斗
大举入侵的 法兰西军队
激烈的战斗
骄纵的法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2序曲》教案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战争与和平>
这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一部作品,描写俄法战争的。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作品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这是一部用文学的形式来描写俄法战争的作品,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在作曲家的笔下又是如何描写这场以弱胜强、以智慧、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的。

二、讲授新课:
1.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历史故事《俄法之战》,边讲边显示故事的线索俄国人民祈祷和平与安宁——俄国骑兵——确定战略——法军入侵——交战——撤退郊外——骚扰、交战——郊外野营——交战胜利——辉煌的庆祝——凯旋归来——庆祝的礼炮、掌声、欢呼声等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法之战。

俄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


2、什么是序曲呢?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后来就演化为一种音乐体裁。

3、作品结构:
一场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要考虑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作品戏剧性非常强,矛盾冲突激烈。

4、讲授课文:
讲解作品的序奏、呈示、展开、再现、尾声五部分。

落实各部的音乐意义,归纳各部内容,明确表达方式:
(1)序奏:在降E大调上陈述的缓慢引子。

(包括两个主题)
表达方式:①第一主题: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播放音乐,音乐
来自于一首教堂赞歌,也让我们感受都教堂里宁静
的气氛。

用东正教圣咏《上帝,拯救你的众民》。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

②第二主题:音乐的逐步紧张,渲染了临战前的气氛。

响起鼓声和号角声,表现俄军的雄姿。

俄国骑兵:播放音乐,紧密的节奏,弹性十足,显示
俄罗斯骑兵的无限生力。

(2)呈示:两军交战的情景及俄军积极向上的描写。

(包括四个主
题)
表达方式:①战斗主题:代表俄军抵抗形象。

(主部)
俄军战斗主题:播放音乐,感受快速紧密强弱不定的音乐,联想灵活的战略。

②法军主题:引用法国歌曲《马赛曲》,象征入侵法军
形象。

(主部)
法军主题:播放音乐,音乐来自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第一个乐句,联想法军的嚣张与傲慢。

③抒情主题:表现俄军对祖国的热爱。

(副部)
法军主题:播放音乐,音乐来自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第一个乐句,联想法军的嚣张与傲慢。

④欢乐主题,:表现俄军乐观、向上的精神。

引用俄罗
斯民歌《在大门旁》(副部)
感受轻快的音乐,联想俄罗斯军民乐观的心情
(3)展开:两军犬牙交错的冲突对抗。

表达方式:《马赛曲》旋律的变化出现,音乐的交织、冲撞,强化了战争气氛。

⑷再现:紧张的战斗达到了顶点。

表达方式:①配器丰富,显示俄军不可战胜的力量。

②在呈示部副部主题的反衬下《马赛曲》失去了以往
的锐气。

③下行音阶的模进逼真的描绘出法军兵败如山倒的情
形。

⑸尾声:俄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表达方式:①引子的圣咏主题变成雄壮的颂歌。

②骑兵主题出现时将帝俄国歌《上帝保佑沙皇》曲调
与其结合以此歌颂俄国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问题:
(1).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胜负;再现部法军主
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

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2).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不同。


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是礼炮。

6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
搏斗。

(2)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3)听到了和平的钟声,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可以反映历史事
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事件中去。

三、拓展:
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
培养自己的耳朵是一个思想,我们要很好的欣赏音乐,要养成完整听赏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多了解音乐知识,比如音乐的要素,音乐的体裁、题材、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