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术桡动脉和股动脉
桡动脉穿刺术

桡动脉穿刺术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
2、评估患儿穿刺处皮肤情况。
3、评估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有无凝血机制障碍。
二、护理措施
1、操作者应技术熟练,动作娴熟、迅速,避免患儿过度哭闹而影响结果。
2、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和呼吸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3、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也可根据解剖定位:以腕横纹线上桡侧到尺侧线段的 1/4 为穿刺点。
4、采集后及时用琼脂封套将其封闭,避免与空气接触。
5、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并观察局部渗血和患儿情况。
6、操作过程中注意安抚患儿,减轻疼痛。
三、健康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采集的目的,取得家长配合。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选用较小的针头尽量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3、禁止在输液、输血侧进行穿刺。
4、因动脉压力较高,有疑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拔针后,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至 10 分钟。
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径路哪个更好

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径路哪个更好?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径路哪个更好?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经过位于腹股沟的股动脉(多选择右侧),一个是位于手掌上方的前臂动脉(多选择右侧桡动脉)。
通俗地说,就是从“腿上”做和从“手上”做两条途径。
早些年,国内外基本上以股动脉途径为主。
近几年来,国内多数医院逐渐常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甚至置入支架。
由于两种途径各具优缺点,术前谈话签字时一般会征求患者于家属意见。
那么,选择哪一种途径更好呢?一般而言,两种途径各有优缺点,选择时既要考虑患者血管条件与个人意愿,又要尊重术者的偏好。
以下为两种途径的主要差别,可供参考:第一,股动脉较粗,不易发生痉挛,穿刺插管成功率高,多次穿刺也很少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
而桡动脉较细,容易发生痉挛,穿刺插管有一定的失败率(5%左右),术后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狭窄甚至闭塞。
由于手掌有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即使桡动脉闭塞一般也不会有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桡动脉可作为搭桥的“替代材料”,经桡动脉造影或支架后,即使没有发生血管闭塞,也不能用于搭桥。
对于某些年轻的多支病变患者,若考虑未来有可能接受再次搭桥,保存桡动脉可为将来预留一条备用血管。
第二,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有共同和各自的并发症。
首先,两种途径都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但由于桡动脉易于压迫,这类并发症较少。
其次,桡动脉途径除可发生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外,极个别化患者可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手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而经股动脉途径则也有可能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等严重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桡动脉途径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低于股动脉途径。
第三,经桡动脉途径术后无需常规卧床,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等其他情况,患者甚至可在术后立即自行步行回病房。
而经股动脉途径术后必须保持卧位12至24小时。
即使使用血管缝合器,也至少应平卧2至4小时。
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腰椎疾患等无法长时间平卧者,应优先选择桡动脉途径。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陈然 李硕丰 吕伟 华 张桂 荣 孙 连 营
【关键词 】 桡动脉 ;股动脉 ;全脑血 管造影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0)08—1007—02
经皮穿刺全脑 血管造影术 ,已成为诊断 治疗 脑血管病 必不 可少的检查手段 。 目前 ,股动脉途径仍然是选择 性全脑血 管造 影的主要途径 ,但在少数 情况 下 ,经股动 脉穿刺 造影操 作难 度 大 、风 险高 ,甚 至不 能完成 。而经桡 动脉 途径行 全脑 血管造 影 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 少 、术后 无体位 限制 、患 者痛 苦少等优 点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研 究 旨在 比较经桡动 脉和 股动脉穿刺行 全脑 血管造影 的并发 症发 生情况 和相应 的护理 对策 ,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搜集我 院神经 内科 2007年 8月至 2008年 1O 月住院的脑血管造 影患者 85例 ,男 46例 ,女 39例 ;年 龄 21~ 74岁 ,平均年龄 55.9岁。临床诊 断分别 为脑 动脉 狭窄 、脑梗 死及 脑动脉栓塞 ,均经介 入科会 诊符合 手术要 求 ,其 中经桡动 脉行 全脑血管造影术 4l例 (桡动脉 组),经股动 脉行全脑 血管 造影术 44例 (股动脉组 )。 1.2 方法 1.2.1 经桡 动脉穿 刺方法 :患者仰 卧后 ,术侧上肢 自然外 伸 、 外展 ,与身体呈 45。,由托架托住 ,常规消毒铺 巾,选择桡 动脉搏 动最 强、走 行最 直处 为穿刺点 (桡骨茎突上 2—3 cm).。取 2% 利多卡 因局部浸润麻醉 ,生效后操作者左手 确定桡动 脉走 行及 位置 ,应用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右手持专用穿刺针 ,以 30~45。进 针 ,采用前壁 穿刺 法 ,穿刺 成 功后 引入 导 管鞘 ,鞘 内注 入肝 素 3 000 U,给予 200 I.zg硝酸甘油预防痉挛 ,引入导丝 、导管 ,选人 靶动脉 ,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 1.2.2 经股 动脉 穿刺 方法 :术 中患者 取仰 卧 位 ,常规 消毒 铺 单 ,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 1.5~3.0 cm处为穿刺点 ,取 2% 利多 卡因 1O ml局麻 ,生效后穿刺点 开皮 3 mm,以左手 固定穿 刺部 位 ,右手持穿刺针与血管成 30。一45。进 针。穿刺成功后 引入导 管鞘建立通道 ,注入 肝素 3 000 U。引入 导丝 、导管 、选人靶 动 脉 ,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统计 软件 ,计 数资料 采用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比较

方 2—3 c m股 动 脉搏 动 最强 处 为穿 刺点 , 用2 %利 多卡 因 1 O一 2 0 T n l 行皮肤局麻后 , 用股动脉穿刺针 穿刺股 动脉后 送入导 丝 , 确 认无 阻力后插入 6 F血管鞘 , 鞘管 内注入肝素 以防止血栓形成 。
1 . 3 护理观察 指标 : ① 术后 不适 症 状包 括腰 背部 疼痛 、 肢体 麻 木、 排尿排便 困难 。②术后并 发症 ( 血肿 、 动 脉瘤或 动静 脉瘘 、 血 管迷走反射 ) 。③术后住 院天数。采取 专人负责及时登记 。 1 . 4 统计学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1 . 5 数 据软件分 析系统进 行统计 分 析, 计量资料采 用( " 4 - s) 表示 , 组间均数采用 T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Y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素防止血栓外 , 同时注入 硝酸 甘油 抗 血管 痉挛 。② 对 照组 手术 方法 : 患者取平卧位 , 常 规消 毒双 侧腹 股沟 区 , 消 毒范 围上 至腹
部脐水平 , 下至双膝关节 , 包 括会 阴部 。取右 腹股 沟韧带 中点下
验 的基础上 , 近年来 同 时又开展 了经桡 动 脉途 径行 冠状 动 脉介 入治疗术 , 本研究 随机抽取 2 0 1 1 年 6月至 2 01 2年 8月在我 科经 桡 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 动脉介入 治疗 的患者 8 0例 , 通 过护 理 观察 进行对 比。现报道如下。
症发 生率低 ; 住院 时间短 、 费用 少。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 冠状 动脉介 入诊 疗安全 有效 , 术后 护理方便 、 创 伤 小、 止血 容 易、 患者 不需 卧床 、 痛苦小 、 并发 症发生率低 、 住 院时间短 、 费用 少、 患者更 易接受 , 可作 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的一 个较好 的选择 。
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比较

pen ny IP)又称 特发性妊娠黄疸 , rgac ,C , 是妊娠 中晚期特有的并 发症 , 主要 表现 为皮肤 瘙痒 和黄疸 , 主要危 害胎 儿 , 导致早 可 产、 羊水 胎粪污染及 胎儿宫 内窘迫甚 至死胎 , 目前 已受到产科
以温暖而不出汗为度 。 日室内通风 2次, 每 每次 3 n 6 i, 0 ~ 0 n指 mi m 导进低脂 、 高维生素无刺激性 的清淡饮食 , 持大便 通畅。 保 ③母 胎监护 : 对确认 IP孕妇应增 加产前 检查 的次 数 , C 并进行 系统
表 2 两种方法血肿发生例数及凝血例数比较
高 了穿刺成功率 , 缩短 了穿刺时 间, 确保 了血标本 的质量 , 减少
了患者 的痛苦 , 现介绍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资料 2 1 . 1 0 0年 5月—2 1 0 1年 4月我科 2 0例需 0 采集血气 分析标本 的住 院清 醒患者 , 16例 , 4 男 5 女 4例 , 年龄
部位靠 近会 阴部容 易污染 针眼和穿刺部位周 围血肿发 生率 高 ,
标本凝血及一针穿刺成 功率低 ; 而经桡 动脉穿刺采血克服 了以 上 缺点 , 一次 性穿 刺成 功率 高 , 轻 了患者 的痛苦 。2 1 减 0 0年
5月—2 1 年4月我科对 10例 患者采用桡 动脉穿刺 采血 , O1 0 提
静 脉与之毗邻 , 可避免误入静脉而 大大 提高 了穿刺成 功率 。通 过调查 , 大部分患者愿意采取桡动脉采血 , 主要原 因有 : 动脉 股 穿 刺须将裤子脱至大腿 以下 , 清醒患者羞 于暴露 , 不愿配合 , 从
而降低 了穿刺成功率 。 对患者而言 , 此部位采 血不 常见 , 更增加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组和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应用股动脉 采血(54例 ), 内送检。 桡动脉组应用 桡动脉采 血 (54例 ),两组 患者 在年 1.3 判断标 准[1]
龄、性别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一针穿刺成功 :一次进针后抽出检验需要量
1.2 方法
的动脉血 ,未抽出血、血量不够及抽出静脉血均认为
1.4 统计 学处理 采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
采用 .)f 检验。 2 结 果
2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经 检验,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05),2组 采血 穿 刺 成 功率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2组采血 穿刺 部位血肿发生率比较见表 2。股动脉组 4例因采血 量不够造成采血失败,桡动脉组 3例因采血量不够, 1例未抽出血造成采血失败。
表 1 2组采血穿刺成功率比较
与股动脉组 比较 ][ =3.84,’P<0.05
表 2 2组采血 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 比较
与股动脉组 比较 =6.94,’P<0.01
3 讨 论 3.1 成功率分析
股 动脉较粗 ,易于 固定 ,常 作为 血气分 析采血 的 首选部位。但由于股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 (距离股 静脉较近 ),易误 采静脉血 ,而行 再次 穿刺 ,进而妨 碍 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延误救治时间,又给患者带来极 大的痛苦。本组 9例股动脉穿刺失败者,有 5例系 误采静脉血。另外,由于股动脉位置较深,尤其对于 肥胖患者而言,定位难 度大,加 之穿 刺针头长度有 限,也是导致 穿 刺失 败 的重 要 原 因 。股 动脉 如 长 期 反复 穿刺,血管 内 壁瘢 痕 组织 增 生 ,影 响 血 流 的 通 过,从而影响整个下肢血液循环[ ,引。而桡动脉 由 于位置表浅 ,易于 触及 ,无静 脉 与 之 毗 邻等 特 点 ,可 避免误入静脉,因而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发表时间:2017-12-07T15:25: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作者:石宜乐[导读] 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樊441700)【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
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桡动脉股动脉脑血管病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病种,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的确诊率,各种诊疗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尤为广泛。
本文就两种途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
桡动脉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包括患者意识障碍,术后无法保持下肢制动7例;正在接受抗凝治疗6例;双侧髂动脉严重迂曲4例;右股静脉有临时透析管2例;22例无明显股动脉穿刺造影禁忌,其中16例不愿术后平卧24 h,6例不愿会阴部暴露而选择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6.8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者、使用器材型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1.2.1 桡动脉组:患者仰卧后,术侧上肢自然外伸、外展,与身体呈45°,由托架托住,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最直处为穿刺点(桡骨茎突上2~3 cm)。
ICU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与分析

考 核重 点 落 实 到课 堂 内 , 逐 步 形成 课 堂 内 外 相结 并 合 的考核方 法 。 在实验 期 间 , 师 应 仔 细 观 察 每位 同学 的实 验 教 操作情 况 , 操作 不规范 的 同学予 以纠正 , 不认 真 对 对 操作 的 同学 予 以提 醒 。操 作结 束 或实 验结 果 出来 以 后 , 师应记 录每 组的实 验情 况及 实 验结 果 , 导学 教 引 生分 析实验成 功 与失 败 的 可能 原 因 , 查 1 3 / 抽 / ~1 2 同学 的实 验操 作 。最 后 根 据 学 生 的预 习 报 告 、 验 实 课纪 律 、 实验 操作 情况 、 实验结 果 以及 实验 报 告 等几 个方 面 , 综合 的进行 评定 , 避免 只要 出勤 和有 实验 报 告 就能 得 到好 成 绩 的现 象 发生 , 正提 高 学 生 的实 真 际操 作能力 、 分析 问题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成 实验 完 教学 的基本 目的 和要求 。 ] 充 分发挥 实 验 教学 的优 势 , 力 提 高 实 验 课 的 努 效果 , 养 和 发展 每 个 学 生 的综 合智 能 是 新世 纪 医 培
【 键 词】 股 动 脉 关
血 气 分 析 是 重 症 监 护 室 (ne s e C r i Itn i ae Unt v I U) C 判断患 者病情 的重要 临 床监 测指 标 , 是 I U 也 C 护士最 常用 的护理操 作技 术之 一 。临床 上 多选 择 经 桡 动 脉采 血 与 股动 脉 采血 , 动脉 采 血 一次 成 功 与 否 直接影 响医生对 病情做 出及 时 、 正确 的判 断 , 因此 并
作 者 单 位 : 门市 中心 医 院 中 山大 学 附 属 江 门 医 院 I U 科 ( 江 C 广东 ) 邮 编 5 9 7 201 收稿 日期 2 0 一O —0 07 1 2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一
当的、 有效的、 充足 的照顾 ,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2。该方法 直被应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 中并且收效 良好 [ 。我院 3 】
持续质量改进程 序模式 J A 0步流程 图f1 晰地 C HO 1 4清 , 表述了持续质量 改进 的全过程 。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 实习大纲 、 临床实际工作要求 , 带教小组进行 了确定带教标 准及 流程 ; 描述当前过程 ; 测评和分析 ; 确定根本原 因; 选择 解 决问题 的方法 ; 监控 改进 措施的执行 ; 评价效 果 ; 出结 得 论; 修订标准 ; 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 巩
正确掌握预防处理 的护理措施 , 积极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 本 文现就两种路 径 P I C 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 的预 防及护理陈
述如下 。
置, 它从皮到血管腔建立了一个基本通路 , 是所有血管内操 作的入 口。但血管鞘规格越大 , 动脉创 口越大 , 术后越易发
生出血、 血肿 、 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在保证 P I C 术成功的 基础上 选择规格小的鞘管 , 有助于病人术后止血 , 减少并发
借鉴 J A O 的管理流 程在 护生 临床 带教 中的应 用 C H
卢明 平 智 广
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介入诊疗是8O年代初传人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 门融医 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涉及人体消化、呼 吸 、骨科 、泌尿、神经 、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 对 以往认为不治或难 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 ),介人疗 法 都 开拓 了新 的治 疗途 径 ,且 简 便 、安 全 、创 伤 小 、并 发症 少 、见 效 快 。但 介 入 诊 疗 后 由于术 中操 作 不 当及 观察 不 及 时 ,加 之 围 手 术 期 抗凝 药物 的使 用 ,介 入 诊 疗 血 管 并 发症 显 著 增 加 ,如 何 减少 这 些 并发 症 的 发生 以及 寻找 较好 的 护理 对 策一 直 受 到 人 们 的关 注 。 2Oo7年 10月 ~2009年 1O月 本科 做 血 管 内介 人诊 疗 后 发 生 股 动 脉 并 发症31例 ,桡动脉并发症25例 。现将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进行 总 结 分析 。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 2007年 lO月一2009年 l0月 我科 经 股 动脉 做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63例 ,冠 状 动 脉成 型 术 71例 ,肿 瘤 介 入 967例 ,脑 血 管造 影 289例 ,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48例 ,妇科 子 宫 动 脉 栓 塞 79例 ,周 围 动 静 脉和。肾动脉造影 150例 ,共 1667例。发生并发症31例 ,总发病 率 1.8%。经桡 动 脉做 冠 状 动 脉造 影 628例 ,冠 状 动 脉成 形 术 406例 ,共 1o34例 。发 生并 发 症25例 ,总发 病率 2.3%。 1.2 方 法 股 动 脉穿 刺 通 常采 用 右 侧 股 动 脉 ,患 者 平 卧 手术 台 上 ,常 规 消毒 铺 巾局 麻 后行 股 动 脉 穿 刺 ,穿 刺 成 功 后 置 入 5~7F动 脉鞘 ,选用 5~6F造影 导 管 或6—7F指 引导 管 进 行 介 入 诊 疗 。桡 动 脉 穿 刺 通 常 采 用 右 侧 桡 动 脉 ,右 上 臂 自然外 展 至 5O。,前 臂 垫 高 约 20 oIl】,常 规 消 毒 铺 巾局 麻 后 穿 刺 桡 动脉 ,穿 刺成 功 后 置 入 6F动 脉 鞘 ,先用6F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行介入诊疗 。 2 并 发 症原 因分 析 2.1 股动 脉并 发 症 2.1.1 股 动脉 穿 刺部 位 出血 、血 肿 本 组 有9例 患 者 发生 股动 脉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其中4例是冠状 动脉成形术的患者 ,术前 、术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观察对比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王香枝,女,主管护师,河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
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常用的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开展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较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观察简单、便捷,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因临床诊断冠心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住院病人共计412人,其中男性221人,女性191人,平均年龄(71.7±6.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桡动脉组93例,股动脉组219例,两组患者经患者和家属同意签字后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每个患者术前常规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肾功能、血清离子、尿常规,桡动脉组术前检查桡动脉博动良好,ALLen 试验阴性。
桡动脉路径患者手臂自然外伸,外展置于臂托上,将碗部垫起以便利于穿刺,穿刺点一般选在右侧腕横纹上1—2cm 桡动脉搏动最强处。
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拔鞘管后局部弹力绷带轻度加压包扎,术后1小时根据末梢血运情况松解一次,术后4~6小时完全松开,患者卧床2~4小时可以下床活动。
股动脉组按常规方法穿刺护理。
护士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均严密谨慎细致。
2结果桡动脉组术后护理时间及相关护理投入明显少于股动脉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卧床时间平均27小时,桡动脉卧床时间平均3小时;桡动脉手术时间与股动脉手术时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与股动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与处理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1]。
此后,随着此项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并且以其对穿刺部位损伤小、不必强制绝对卧床、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在全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中。
但由于桡动脉路径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局限性,穿刺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切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穿刺并发症及一般常规的处理办法:1、桡动脉痉挛国内报道男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3.1±0.6)mm,女性为(2.8±0.6)mm,完全可以通过6F(约折合直径为 2.0mm)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
但由于桡动脉血管壁薄、直径相对细小,对血中儿茶酚胺极度敏感。
因此,在术中穿刺针或导丝直接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时容易出现血管痉挛。
女性桡动脉较男性更细小,手术操作程中更易发生痉挛[2]。
并且,有些患者血管变异、术者动作不熟练等因素也会诱发桡动脉痉挛。
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剧烈,同时术者导丝导管操作不畅,如应用造影剂造影可发现桡动脉细小。
针对性处理措施: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术者动作熟练,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桡动脉的刺激;也可鞘管内给予解痉、扩血管药物,如硝普钠、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等。
以上各种措施均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可强行拔管,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可暂时终止此穿刺点的操作,保留导管,选用其他穿刺途径,如肱动脉或股动脉。
2、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穿刺动脉血管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穿刺压力较大的大动脉。
相对股动脉而言,穿刺桡动脉,因其表浅,易于按压,故发生假性动脉瘤较少见,但由于术中、术后大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及提前松解加压包扎,可能会增加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预防及处理假性动脉瘤的方法:①酌情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
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患者,若无明显肢体肿胀及疼痛,可延长压迫时间12h。
动脉穿刺术桡动脉和股动脉PPT课件

➢ 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 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 用。
动脉穿刺术桡动脉和股动脉
动脉穿刺术桡动脉和股动脉
桡动脉穿刺术
直接穿刺法: 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 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 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 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 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 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 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 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 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有时见动脉穿刺喷血不畅,则有可能部分针尖位于动脉前后壁或侧壁, 不应盲目进导丝,应继续稍微退针并见喷血明显时方可送入导丝,然 后插入导管。
若送入导丝有阻力,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导丝 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向外上方斜行进入腹壁下动脉,此时应后撤并旋 转导丝试行进入,多可成功进入股动脉。
在无效情况下,应拔针稍压迫止血后重新穿刺。
动脉穿刺术桡动脉和股动脉
意外情况
由于髂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它因素如肥胖、低血压、 有时触及不到股动脉搏动,可采用盲穿法穿刺股动脉。
并发症的预防
桡动脉穿刺置管必须做Allen试验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动脉损伤 采用持续肝素液冲洗,肝素为2-4u/ml,冲洗速度为2-3ml/h 发现凝血块应吸出,不可注入 套管针不宜太粗 如发现远端血液循环不好时应及时更换穿刺置管部位 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一般不宜超过4天
动脉穿刺术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静脉途径行冠脉介入的比较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静脉途径行冠脉介入的比较研究[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比较方法比较经桡动脉介入(24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160例)两组行择期pci 治疗的穿刺时间、并发症和穿刺口出血的比率。
结果:经桡动脉组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2%vs10.2%)(p0.05)。
手术情况比较血管穿刺时间及成功率、pci成功率、麻醉至球囊扩张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经桡动脉途径治疗组,经桡动脉行pci组手术后后第一天即可出院,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则要术后二天以后方可出院。
其中有10例患者,桡动脉穿刺的时候很顺利,穿刺成功后回血不好,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行pci治疗。
另有8例,因上臂血管严重扭曲导管无法通过改行经股动脉途径完成pci。
而且在前述的手术并发症当中,经桡动脉组前臂血肿12例,未出现1例桡动脉闭塞;经股动脉出现穿刺局部血肿35例(其中假性动脉瘤6例,经超声引导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原后压迫止血成功),排尿困难需要留置导尿管50例。
讨论与既往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优点明显:(1)患者术后只有局部手腕需要制动,其余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术后即刻就可以行走自如、进食、上卫生间均不受限。
,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程度。
真正做到微小创伤。
(2)桡动脉相对表浅,容易压迫止血,而且不在关节部位,所以出血和血肿在pci过程中容易形成斑块脱落或者血栓形成,引起严重的下肢动脉栓。
而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
但在桡动脉穿刺和导管操作经验不丰富的术者,急诊行冠脉造影时可能因穿刺不成功或指引导管到位困难而引起ami再灌注治疗延搁。
也可能在经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出现桡动脉痉挛将使手术难以完成而不得不改道完成手术,这也延长了再灌注治疗时间。
桡动脉穿刺诀窍

桡动脉穿刺经验分享Wo穿刺桡动脉已至少400例了,有些心得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不足的地方希望指出,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批评,希望大家也能拿出自己的经验分享,献丑了,谢谢。
1、先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摸清桡动脉的大概走行。
2、局麻,先打个小皮丘,局部皮肤不要隆起太高,以免影响穿刺,注意回抽,要避开桡动脉,可边进针边回抽边打麻药。
3、然后用手指尖(任意手指的指尖,本人习惯用食指)摸清桡动脉远心端的搏动最强点,这时指尖用力或轻轻的按压皮肤,直到感觉搏动最强的力度才是按压最合适的力度。
4、在最强搏动点进针,进针时的角度30-45度为宜,一旦针尖刺进表皮,可立即压低进针角度(我觉得30度以内合适),使针的方向沿血管的方向继续刺入。
这样压低进针角度,刺进桡动脉的几率会大些。
当然进针的速度不要太快,不然很多时候看不到回血。
5、进针时不管有没有回血都要刺到底,如果第一针没有回血,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进针速度太快;二是没有刺进桡动脉管腔内。
6、不管是那种情况,先不要着急拔出钢针,而是要用手摸摸针体的两边,感觉一下桡动脉的搏动在针体的里面还是外面,这样可以为下一针指清进针点,增加命中率。
7、退针(软针)时一定要缓慢,可以边转边退,直至喷血,随即停止退针,这时进导丝。
如果不喷血,我认为导丝一定不在管腔内,或者在静脉内。
8、如果喷血后导丝进不去,可能如下:一、软针角度问题,这时可以调整软针的方向再进导丝。
二、桡动脉迂曲,这时可以拔出针,在桡动脉近心端重新穿刺。
三、在边支内,这时可以拔出针,在桡动脉近心端重新穿刺。
四、桡动脉痉挛。
9、实在不行,可穿刺尺动脉,或者左侧桡动脉。
10、如果以上都不行,还有一个绝招,穿刺股动脉!!!呵呵。
同意楼主的在30度左右的穿刺技巧,这个确实是真金白银,我穿刺桡动脉约700例,这点体会较深,超过45度,成功率会较明显下降。
另外每个人指下最敏感与最精确(精确更重要)的部位都不一样,自己一定要感受和琢磨自己指下最精确区域在哪,我本来一直都用中间三指指端,不过偶然发现拇指下感受搏动更精确,所以我现在都是左拇指来做。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
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穿刺部位及血管及并发症、心理状态及发生不良情况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桡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较桡动脉粗大,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传统途径,但术后血管并发症较多[1]。
而桡动脉途径术后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无体位限制、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
为了比较两种途径的优缺点,本研究对150例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
桡动脉组75例,右侧桡动脉搏动清楚,Allen试验阳性,血管走行无异常。
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22~72岁,平均(49.2±10.2)岁。
股动脉组75例,股动脉无局部杂音,搏动有力。
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21~74岁,平均(50.5±9.6)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前处理、凝血功能、合并症、病情特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经桡动脉组患者取平卧位,穿刺点选择右侧桡骨茎突上2cm,桡动脉搏动最强处。
碘伏局部消毒,铺巾。
经桡、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的对比分析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研究对象
桡动脉组造影术后立刻拨除动脉鞘管,用网纱布卷压穿刺点止血,绷 带加压包扎,术后1 拆除绷带。股动脉组造影结束后,立刻拨除股 2h
动脉鞘管 ,以手 指指压 迫止血 1rn 5 i,无菌纱布覆盖 ,绷 带经腰 部行8 a 字加压包?1 ,穿刺 侧下肢制动2h L2 h 4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波立维 、阿 司 匹林 、低分子肝素等抗栓药物剂量相 同。
1 . 4观察指标
选择2 1年7 00 月至21年7 0 1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共14 ,按冠状动脉造影途径分为2 9例 组,桡动脉组9 例,股动脉组9 6 8
基金项 目:石河 子 大学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院级课 题立 项项 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 后出现动静脉瘘 、假 性动脉瘤 、血 管迷走反射 、 血肿 ,腰 酸背痛 、留置 导尿 ,局部感染 、平均住 院时间 、平均住 院费
缺如”的结论,以免导致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 齐建利, 1 汤岩石, 古鲁哈孜. 盲肠壁内阑尾炎 1例报告[ . 1 J 中国普 ]
和患者舒适感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舒适度有统计学
差异以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方面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由此表明经桡动脉 穿刺途径是冠状动脉造影的
较 理 想途径 。
【 关键 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 动脉 造 影 ;护 理
净 可以不放置 引流。
定 。因盲肠、升结肠 的系膜较短致可活动度很 小 ,加之此类 阑尾又埋 在 盲肠的壁 内处于相对 固定状态 ,只有 随盲肠的蠕动而被动 活动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动脉穿刺术
股动脉定位
髂前上嵴至耻骨结节的连 线为腹股沟韧带解剖位置;
股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 深面延续于髂外动脉;
在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 次排列为:股神经、股动 脉、股静脉及股管;
该部位股动脉前方有皮肤、 皮下组织及阔筋膜覆盖, 易触及动脉搏动,宜作动 脉穿刺点。
穿刺点
由该点进入股动脉其上方有 腹壁下动脉分支,下方有股 深动脉分支;
1.股动脉在股骨头内侧,股动脉通常斜行跨过腹股沟韧带中点,穿刺在 腹股沟韧带下2cm,可避免形成腹膜内血肿,术后拔鞘也好压迫包扎。
2.局麻时先打一1cm皮丘,然后浸润股动脉两侧及上方,注意避免穿刺 股动脉,打麻药时要回抽,以肯定针尖不在血管内。
禁忌症
局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动脉近端梗阻 雷诺现象 脉管炎 Allen试验阳性
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
穿刺途径
桡动脉(最常用左侧)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其次为足背动脉 和股动脉。
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 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 率也较高。
直接穿刺法:
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 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 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 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 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 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 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 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 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 说明穿刺成功。
ARTERIAL PUNCTURE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顾颖红
目录
动脉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动脉穿刺途径 桡动脉穿刺术 股动脉穿刺术
适应症
各类危重病人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 需行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严重低血压、休克等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 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等测量的病人 需要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病人 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透视下,97%股动脉通过股 骨头内侧1/3靠近髋关节间隙;
如动脉搏动不明显,可据此 为定位依据。
股动脉与骨性标志的投影关系
透视下显示股动脉投影于股骨头内1/3 本图右髂外动脉明显迂曲
穿刺方法
股动脉穿刺时左手触摸腹股沟皮肤皱 折上方搏动最强处,右手持针对准该 点斜行刺入。
老年人及儿童:股动脉易滚动,应用 左手指将其逼紧或用中指和示指将其 夹在中间,使之相对固定。
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 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 般不用。
桡动脉穿刺术
定位: 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 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 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桡动脉穿刺
Allen’s试验:
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 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 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 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 8~15秒属可疑,>15秒血 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试 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穿刺点
临床最常用桡动脉穿刺置管,桡 动脉又以左侧最常用。
宜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即 距腕横纹1~2cm近端桡动脉搏 动最强处,该处桡动脉行走较直、 位置表浅、分支少。
合适的穿刺点可因桡动脉迂曲、 变异等因素影响,选择时需因人 而异,总之应选择在桡动脉走行 直、搏动明显的部位。
桡动脉穿刺术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成功
• 未能刺中桡动脉:如果此时仍存在桡动脉搏动,不要急于对不同情况改变穿刺手法后进针;
• 穿刺部位桡动脉走行迂曲:需要更换穿刺点至桡动脉走行较直部位后再行穿 刺;
• 桡动脉发生痉挛:桡动脉的搏动减弱甚至消失,选择盲目穿刺可能会进一步 加重桡动脉痉挛的程度,等待桡动脉搏动恢复后再行穿刺或许是更为明智的 选择,也可皮下给予硝酸甘油有助于缩短桡动脉痉挛后的恢复时间;
• 穿刺局部形成血肿:应避开血肿部位后重新选择穿刺点。
并发症
最主要的并发症是由于血栓形成和栓塞引起的血管阻塞,甚 至有肢体远端缺血坏死的报道,与置管时间,套管针的粗细 及原有疾病等有关。
局部血肿和神经损伤 感染 出血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并发症的预防
桡动脉穿刺置管必须做Allen试验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动脉损伤 采用持续肝素液冲洗,肝素为2-4u/ml,冲洗速度为2-3ml/h 发现凝血块应吸出,不可注入 套管针不宜太粗 如发现远端血液循环不好时应及时更换穿刺置管部位 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一般不宜超过4天
桡动脉穿刺术
穿透法: 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 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 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 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 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成功 穿刺针刺入桡动脉,穿刺针尾部血流不畅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送入导丝时阻力较大 置入鞘管时阻力较大
在无效情况下,应拔针稍压迫止血后重新穿刺。
意外情况
由于髂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它因素如肥胖、低血压、 有时触及不到股动脉搏动,可采用盲穿法穿刺股动脉。
首先触摸有无股动脉索条状改变,如能触及则穿刺此点。 透视下按前述解剖标志穿刺股动脉多可获得成功。 有条件可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
股动脉穿刺 注意事项
穿刺成功后的做法
可见动脉血色鲜红自针尾喷出,静脉血色暗红,缓慢滴出,此时可送 入导丝数厘米。
有时见动脉穿刺喷血不畅,则有可能部分针尖位于动脉前后壁或侧壁, 不应盲目进导丝,应继续稍微退针并见喷血明显时方可送入导丝,然 后插入导管。
若送入导丝有阻力,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导丝 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向外上方斜行进入腹壁下动脉,此时应后撤并旋 转导丝试行进入,多可成功进入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