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 电影鉴赏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ac7f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5.png)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第一篇:罗生门影评罗生门观后感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对于人性探讨的电影。
黑白的电影画面中充满的是对诡异变化的人性的多方位拷问,此外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十分独特。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磅礴大雨,一位乞丐,一位僧人和一位樵夫在破败的罗生门下躲雨。
随着樵夫的“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开始了一桩命案的回忆。
而在叙述期间又不断在公堂,案发现场和罗生门之间转换,形成了一种时空的交错感。
但是,故事发生的源头只是乞丐,樵夫和僧人在罗生门下避雨的故事,而且影片结尾也是雨停了,樵夫抱着被遗弃的婴儿与乞丐,僧人分别。
从这个大方向来说,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是插叙的方式。
除了这一种叙述方式,在公堂上描述武士的死因的时候还运用了文学技巧中的复式人称叙述角度技巧——共焦点式的技巧。
对于武士死亡这件事,总共有六个人出面叙述这桩事件。
分别是强盗——多囊丸,武士的妻子,一位巫师,抓住多囊丸的人,那位僧人以及樵夫。
首先是由僧人和樵夫出面叙述三天前在山上遇见武士和妻子赶路的场景接着是抓住多囊丸的人描述在河边发现痛苦的强盗多囊丸。
然后多囊丸出面叙述他的案发过程,他坚称虽然自己确实贪恋武士妻子的美貌而设计绑架了武士并且和武士妻子发生关系,但是并没有想要杀死武士。
但是武士妻子一再挑唆,说只能一个人活下去。
所以才展开了一场公平的对决。
而接着上公堂作叙述的武士妻子却说,多囊丸在同自己发生了关系之后就落跑了,而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而对自己产生了厌恶憎恨之情,自己悲痛交加昏迷过去后,醒来丈夫就切腹自杀了。
被请来替死去的武士叙述的巫师却又说出了另一个版本。
她说,武士被绑在树上后目睹了自己的妻子和多囊丸发生关系,一开始被迫的妻子却后来变得主动了。
不仅如此,本想带着妻子一走了之的多囊丸,却被自己的妻子拉住,说要杀死自己才能走。
这不仅让自己震惊,连多囊丸也决定不再要武士的妻子。
妻子趁机逃走,多囊丸也走了,武士自杀。
除了这几个在公堂上的叙述之外那位樵夫也在罗生门躲雨时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场景,说是因为妻子的挑唆唔适合多囊丸不得不展开决斗,最终多囊丸用长剑刺死了武士。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ae6479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8.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发生在日本中世纪的故事,以及对人性和真相的探讨。
影片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而闻名。
首先,影片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叙述来呈现同一个事件的多个版本。
这种叙述方式让观众产生了对真相的怀疑和思考,同时也让人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而真相往往因此而变得扑朔迷离。
其次,影片对于人性的描绘也非常深刻。
在《罗生门》中,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人性的阴暗面,贪婪、自私、欺骗等等,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而这也让观众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理由,这也让人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黑白画面的运用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古老的气息,同时也让人更加专注于故事本身。
而配乐也恰到好处,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极具思考和深度的电影,通过对人性和真相的探讨,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之作。
值得每个人去观看和思考。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b89b5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d.png)
罗生门影评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创作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
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电影罗生门以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引人入胜。
故事围绕着一起谋杀案展开,但每个角色对事件的描述却截然不同。
观众通过不同的视角,逐渐了解到真相的复杂性。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乐趣,还使观众思考真相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其次,电影罗生门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每个角色都面临着
自己的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观众不禁反思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选择,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
电影罗生门还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描绘,展现了黑泽明导演对日本社会的批判。
影片中描绘的贫困、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使观众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共鸣。
导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呼吁观众对社会问题保持关注,并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此外,电影罗生门的摄影和表演也值得称赞。
黑泽明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和特写镜头,将观众带入了故事的细节中。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是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技术手法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增强了电影的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
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观众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思考了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
《罗生门》电影赏析
![《罗生门》电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994c140242a8956aece4a7.png)
《罗生门》电影赏析《罗生门》是由黑泽明导演的一部黑白电影,在大师一生的电影创作生涯中,《罗生门》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沉重的人文思索最为影迷称道。
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黑白电影时长88分钟,虽然没有《七武士》那样好看,也不如《用心棒》那样诙谐,但依然为成千上万电影人推崇备至。
《罗生门》的摄影风格以及剧情架构一再为后人效仿,而大师对于人生的反思足以让所有人沉浸其中扪心自问。
故事发生在战乱连绵天灾不断的平安朝代,罗生门就位于京都大城圈正南门。
黑泽明搭建的这个罗生门建筑风格很诡异,亦是对岁月时局和人生的象征。
故事开场天下着雨,樵夫路人和一个游僧构成三人组,开始对一桩发生在竹林中的凶杀事件议论纷纷。
案件围绕着一个强盗和一对路经竹林的武士夫妻展开。
对于黑泽明,《罗生门》无疑是其典型代表作。
从《罗生门》的整部电影结构来说,同一事件的反复讲述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十分困惑和无聊,而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日本电影向世界影坛发展的引领作品,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本身由简单到复杂给了观众诸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特的叙事视角让观众感觉十分新鲜。
黑泽明曾经表示,其通过电影《罗生门》主要是想揭示一些近在眼前却不为人知的道理,即很多人在长期的社会影响下,已经忘却真理的重要性,个人的利益成为自身生存的根本。
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他们可以通过种种谎言来掩盖自身的本性,而即使是在面对死亡这一人生较为神圣的事件之一,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也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人类的罪孽深重并不是因为太过了解和适应社会本身,而是因为太过不了解自己和自身的罪孽想法。
所以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事件,一旦涉及人的参与,就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人类的自我本性和个人认知无法更正,社会事件也就无法得到还原。
一般来说,《罗生门》中主要有两个叙述层面,层叙述层面是砍柴人、僧人和杂役所做的故事讲述,第二个叙述层面则是在砍柴人、僧人和杂役所做讲述之中出现的强盗、武士妻子和武士的讲述,虽然层叙述人物均属于第三方的事件见人员,即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事件本身,但是由于个人的观念认知和道德标准的不一,因此叙述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各种事件出入。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aaa1a3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于1950年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
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复杂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引人深思的主题和引发的共鸣所震撼。
首先,电影通过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每个角
色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观众需要自行判断真相。
这种叙事手法引发了我对真相的思考,以及对人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塑造真相的认识。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观点,而真相并不总是简单明了。
其次,电影通过罗生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社会和人性的困境。
罗生门是一个
象征着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失去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这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以及当社会秩序崩溃时,人们会如何面对困境和选择。
电影中的人物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道德的挑战,这使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相对性。
此外,电影的黑白摄影和出色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白摄影为电影
增添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与剧情的复杂性相得益彰。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使得电影的情感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通过其引人深思的主题和复杂的剧情,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它让我思考了真相的复杂性、人性的困境以及道德观念的相对性。
同时,电影的摄影和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之作,无论是当代观众还是未来的影迷都值得一看。
《罗生门》电影影评
![《罗生门》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4b236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7.png)
《罗生门》电影影评黑泽明的《罗生门》作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对日本电影走向西方甚至走向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罗生门”也不再只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它已经成了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用来描述矛盾的目击证词使人失去判断能力的情况。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林中》,讲述了一个谋杀的故事。
一、拍摄手法《罗生门》对快速跟拍、特写镜头以及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一直以来都广受称赞。
影片中森林的戏占据了大部分。
当强盗在森林中奔跑的时候,观众仿佛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镜头平滑移动,就像是观众的眼睛在追随着强盗的运动轨迹。
特别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达到这样高超的表现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影片的特写镜头也非常令人赞叹。
例如当强盗、武士、妻子三人对视在丛林中,视角在三人之间轮流转换,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强烈的情绪强盗的傲慢、武士的屈辱、妻子的恐惧。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应当是影片中光影效果的运用。
影片中有多个片段都是阳光和树影的结合。
当妻子遭受凌辱时,镜头转向头顶晃动的树叶和零碎的阳光,即使是黑白片,我们也仿佛能感受到那阳光的温暖和让人眩晕。
另外就是在奔跑的场景里,通过光影的晃动也可以感受到影片紧张的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慌乱。
这种手法直到现在也在被广泛的借用,如最近非常火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片头也是借用了这样的手法,借用阳光和树影的交错效果模糊了摄像机的存在,让人仿佛是随着剧中人一起经历了那场青春的盛宴。
二、情节分析《罗生门》是以倒叙的手法通过在罗生门避雨的三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12 世纪动乱的日本的故事:一位武士带着妻子远行,却在经过森林时被杀害。
但凶手究竟是谁?贪恋妻子美色的强盗、妻子还是武士本人?三人各有说辞,在最后樵夫也坦白说自己目睹了整个过程,于是共有四种说法。
三人对这桩奇怪的案件感到疑惑不解,纷纷感慨人心的复杂阴暗。
就在这时,三人意外发现了以为弃婴。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dacca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0.png)
罗生门影评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之作,它
以其深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影片以一名探长调
查一宗谋杀案的过程为主线,通过多个不同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充满
谎言和矛盾的故事,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分辨真相。
首先,影片的情节设置非常引人入胜,不仅令人难以预料,还
能够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言论都充满了欺骗和矛盾,让人难以辨别谁是说真话。
这种情节设置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以及在面对困境
时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其次,影片的表演也是无可挑剔的。
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
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主演们在表现角色内心矛盾和挣扎时的细
腻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女主角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道德困
境时的表现,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这种表演让人深
受触动。
最后,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是非常出色的。
黑泽明导演以其独
特的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将故事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加上悠扬动人的音乐,让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以其深刻的故事情节、精湛的表演和出色的摄影音乐,让观众深受触动和共鸣。
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悬疑片,更是一部让人思考人性和道德的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对后世的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a0214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a.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黒澤明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和引人深思的情节而闻名,让观众在观影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以一名侍者、一名农夫和一名妇女在一座废弃的大门前相遇展开。
每个人都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回忆,观众随着他们的叙述逐渐揭开了真相的面纱。
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手法让观众不断思考,谁是真相的说者,真相又是什么样的?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显得非常真实和可信。
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让电影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最后,电影中的意义和主题也非常深刻。
通过展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诠释和记忆,电影探讨了真相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以及人性中的欺骗和自私。
这些主题让观众在观影后不仅得到了娱乐,更引发了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深刻而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在情节和角色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通过其主题和意义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点。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去品味和思考。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b8f9b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2.png)
罗生门影评《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于1950年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多角度的视角,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讲述同一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情节中,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这使得观众不断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了电影的悬疑和吸引力。
其次,电影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决策,电影引发了观众对于真相和正义的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这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点,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影片中展示了贫困、欺骗和道德沦丧等问题,这使得观众对社会的现实感到震惊和不安。
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反思和思考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最后,电影的摄影和表演也非常出色。
黑泽明运用了黑白摄影的技巧,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表演,将角色和故事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经典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罗生门观后感
![2024年罗生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bb484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5.png)
罗生门观后感
近日,我看了一部叫做《罗生门》的电影,这部电影由日本导演
黑泽明执导,首次于1950年上映。
观看完毕,我忍不住想要写一篇评
论来表达我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电影的故事非常有趣,引人入胜。
故事发生在古代日本,描述了一起发生在罗生门前的谋杀案件。
该案件中,一名武士被
杀身亡,而凶手和动机却是个谜。
影片通过四个不同的故事来描绘这
一事件的发生过程,每个故事都由不同的角度来讲述。
这种非线性叙
事的方式让我着迷,让我不断地去思考真相究竟在哪儿。
其次,影片的视觉效果也很出色。
黑泽明导演给影片的画面加上
了很多阴影,使得整部电影的氛围非常压抑,充满紧张感。
黑泽明还
善于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他使用了
很多特写镜头来强调人物面部的表情和细节,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沉浸
在影片的情境之中。
最后,影片还讨论了一些深刻的主题。
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真相的主观性”。
四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每
个版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而发生的。
电影通过这几个版本的
对比,呈现了观点主观性的现实情况,强调了以偏概全的危害,并提
醒观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要保持审慎和理性。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其故事引人入胜,视觉效果极佳,同时提供了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哲学思考。
如果你也对
日本电影感兴趣,我强烈建议你去观看这部电影。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a967a4fc77da26924c5b044.png)
罗生门影评【第1篇】著名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罗生门》,是一部比较扑朔迷一离的片子,但深刻的揭露了人一性一的弱点和丑陋,每个人物的谎言贯穿整个电一影,使电一影剧情变得不明朗。
1950年上映的《罗生门》历经岁月的磨练依旧大放光彩,在现在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场滂沱大雨使三个人相聚在破旧不堪的罗生门下避雨,他们分别是樵夫,和尚,路人。
樵夫的一句“我一点也不明白,我真是不明白”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心。
故事从此展开,一个武士被人在丛林里杀害,案子变得离奇起来,因为每个人的证词都各不相同。
案情的主要人物是强盗多襄丸、武士、武士的妻子、樵夫。
樵夫上山砍柴发现了武士的一尸一体并且报了案。
嫌疑凶手多襄丸出堂受审,声称自己是被武士妻子的美貌所迷惑,心起邪念,把武士骗到其他地方,捆绑到树上,又骗来了武士的妻子,在武士面前占有了她。
之后便想离开,女人却拦住了他说,要么他死,要么丈夫死。
他们决战,最后武士被长刀刺死。
武士的妻子哭诉道:她被强盗凌一辱后,在丈夫的眼神中看到的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冰冷的目光,憎恶的表情。
她悲痛万分,拿着短刀对准丈夫,昏了过去。
女人用她的眼泪来愚弄众人,甚至愚弄了她自己。
女巫召回死者武士的灵魂,女巫的证词代表了武士。
武士说:妻子人被强盗蹂一躏以后,竟愿意跟随强盗,甚至让强盗杀了他。
强盗对女人的做法感到很不满,并问他该如何处置。
他不能容忍妻子的背叛,自己剖腹而死。
自始自终,樵夫躲在树丛后面,目睹了案情的全过程,但因为偷走了比较值钱的短刀而不敢说出真相,被路人追问后才说出比较符合案情的说辞。
强盗凌一辱女人后便想带她走,靠劳动养活她,但是女人让他们决斗,两人的懦弱根本就不是决斗,最后强盗刺死了武士。
因为人一性一的懦弱所以才撒谎,甚至对自己撒谎。
也许仁慈只是一种伪装,人们只想忘掉坏的东西,而去相信那些捏造好的东西。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利己的,去掩饰自己的谎言,掩盖自己人一性一的缺憾。
武士和强盗掩饰自己的懦弱,女人掩饰自己的不忠,樵夫掩饰自己的贪婪。
罗生门的影评
![罗生门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ca4edfef9b89680203d825da.png)
电影《罗生门》影评一、《罗生门》的电影叙事1、从电影技术角度来讲(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等),影片没什么东西是新鲜的。
倒是早早地为后来的影视人出不了成绩一味强调精品要“高投入、大制作、长周期”立了一个镜。
遗憾的是,能看懂《罗生门》的没几个在从事影视工作。
2、龙之介的原著我也没看过,汗。
虽然知道日本文学界奖励青年人的最高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不过,我相信,黑泽明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能用文字语言思维,也能用画面语言思维。
他的伟大在于:展示人的内心。
3、三处场景、九个人物构成的电影,要说“简”,那是极至。
在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一般不会相信这么“简单”的电影可以拿多个大奖。
要说“繁”,同样也是极至。
这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
一个事件,可以引申出那么多“自说自话的谜题”,而且没有答案。
二、精确叙事所带来的事件不确定性“描述越详细,就越远离事物本身。
”这句话,我也是看了很多遍这部电影才慢慢参悟明白。
叙事的第一个层面:武士被害。
在“审讯庭”,除开三个证人(樵夫、捉住强盗的人、行脚僧),当事人是三个:强盗,武士妻子,附身于巫师的武士。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承认自己是凶手,却留下不一样的呈堂证供。
叙事的第二个层面:旁观者清?? 在“罗生门”,当事人是三个:樵夫、行脚僧、樵夫2。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是“武士被害”的局外人,仍然没有对事件的始末达成共识。
我们经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安慰别人。
如此看来,其实,旁观者未必能清。
关于这两个层面叙事,蓝水都分析得很透彻。
三、放置“婴儿”的歧义理解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结尾处的婴儿是黑泽明留给观众的安慰,因为行脚僧好象说了一句“看到人们善良之处”的话。
(大概意思,原话记不得了。
)我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樵夫说:“我养了六个孩子,还怕多养一个吗?”我的疑问是:樵夫能为了值钱的匕首隐瞒他所看见的“真相”。
以后的他会不会仍然会为了一些其它的原因又对孩子怎么样呢?再或者,婴儿能够永远都长不大吗?谁能保证他能与樵夫的六个孩子、与樵夫2、与行脚僧、与强盗、与武士等等人不一样,不会为一己私利、浮世虚名所左右呢?所以,非常赞成蓝水的看法,电影中最后一个定格镜头“罗生门”才是黑泽明的真正意图。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46295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6.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
和引人深思的情节而闻名。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起谋杀案,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描述,观众被引导去思考真相和主观性的问题。
在整个电影中,黑泽明通过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刻的剧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深刻问题。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精彩。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
行为和言论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
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人性的深刻和复杂,这让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
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描述,观众被引导
去思考真相和主观性的问题。
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推测,这种悬念和引人深思的情节设计让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也非常深刻。
通过罗生门事件,黑泽明深刻地探讨了
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深刻问题。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故事吸引,更是被电影所引发的思考所震撼。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观众深刻思考的作品。
通过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刻的剧情,黑泽明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深刻问题,这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共鸣。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5f050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2.png)
罗生门影评电影《罗生门》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多重视角的展示,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影片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
故事发生在一座废弃的大门“罗生门”前,通过三个不同的角色——一个受害者、一个目击者和一个嫌疑犯,以及一个旁观者的回忆,展示了一起谋杀案的多个版本。
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推测真相,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真相和记忆的质疑。
这种悬疑性的剧情设计让人难以预测,增加了观影的乐趣。
其次,影片对于人性的揭示令人深思。
在《罗生门》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和欲望。
这种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让观众不禁思考,当人们置身于生存的困境中时,他们会如何选择?道德观念是否可以被放在首位?这些问题让观众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此外,影片通过对于社会背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动荡和混乱的时代。
故事发生在战后的日本,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们生活的困苦无疑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社会背景的描绘不仅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也使得观众对于剧中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真实而精彩,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主演三船敏郎的表演,他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演技,将角色的矛盾和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它通过剧情的设计、对人性的揭示和社会背景的描绘,引发观众对于真相、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同时,出色的表演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悬疑片,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道德的杰作。
《罗生门》电影影评
![《罗生门》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06442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c.png)
《罗生门》电影影评在电影的开篇,罗生门的意象就已经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罗生门原为京都南城门,是进出京都的必经之路,由于天灾人祸而凋敝荒废,无人管理。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城门之外并无围墙,城门早已失去它原本应有的守门之责,人们从城门或是荒野跨过这城界又有何异呢?而建筑本身也表现出这种荒诞之感,建筑已毁大半,稍间已不见踪影,却仍能觅得建筑之完型与轮廓。
心间大开,次间禁闭,明暗对比强烈。
若是将此门喻为“心门”,将此门所守之界限印证为“道德之界限”,此门的破败之感与三人避雨就有了相应的解释,三人之所以徘徊在这门边,是为在道德沦丧之世道重新寻找自己行事之道的犹豫表现。
若世间已不再遵守大义名分,个人的道德观又应依附何处而生?在罗生门下讲述的故事共有四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隐去了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谎言是如此的明显。
但其中很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谎言”都以他人的“真话”作为掩饰,他们并非在撒谎,而是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更贴切的故事。
一、盗贼的故事在盗贼讲述的故事中,盗贼受武士妻子言论鼓动,才将武士解绑,二人决战一番,武士死于盗贼刀下。
盗贼为夸耀自己武力高强,拔高武士的战力;为突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强调自己不撒谎,人是他杀的;而为了表示自己盗亦有道,多次强调自己不想杀害武士,明示暗示他是受武士妻子的鼓动才动手的。
盗贼的故事里,由妻子主动挑拨两个男人决斗。
妻子确实挑起了两个男人的决斗,却是被动的自保,绝不是主动提出。
同时挑起决斗的理由亦非如此,这句话实际上是武士的言论为了成功挑起决斗,妻子给出的“诱惑”。
这个版本的故事的违和之处在于:盗贼为了得到武士妻子才与武士大战二十回合,但他最终并未表现出急迫想要得到妻子的欲望,他并未寻觅妻子的身影便潇洒离开,反而带着宝马和箭离开了。
只因武士之言,让妻子在盗贼心目中已不再那么重要。
二、妻子的口述妻子的故事是最短的,也是最蒙混过关的,但某程度而言,她是唯一说了自己“真话”的人。
在自己丈夫面前被盗贼强暴,却换来丈夫的冷嘲热讽和冰冷目光,妻子受到二次伤害。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c647695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2.png)
罗生门影评《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拍摄的电影。
电影以战争时期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一座废弃的城门前的命案。
案发现场有三个人,分别是被害人、被告人和目击者,但三人之间的证言相互矛盾,令人难以判断真相。
本片被誉为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赞誉。
电影引发的首先是对真理和道德的思考。
尽管纸包不住火,真相总会暴露,但真相往往是多样和模棱两可的。
电影中的三个角色对于事件的描述都有着不同的造假,从根本上说,真相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多元的和模糊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会因为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而看到不同的事情,表达出不同的“真相” 。
因此,真相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它仅仅是一种存在。
其次,电影诠释了人性的本质。
如果说真相是多元的,那么人性就更是多样的。
片中的三个角色存在着不同的人性。
被害人典型地展现了弱者的特征,她扮演爱情的受害者,在黑暗的角落中等待她的命运。
被告人则是社会的弱者,他为了活命不得不撒谎,但在诉讼过程中又是那么的真实和冷静。
目击者则代表着普通人的兴趣和向往,最终他在冷漠的观察下选择了逃避。
人性有着复杂的现象,却又具有普遍的本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生命笃定,在特殊的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
最后,电影重视的是社会的错综复杂。
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就是无所不在的。
电影中有一个封闭的环境,但人们在这个环境中,却可以有一些突破和交流,是因为这个环境的特殊性。
事实上,相同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环境,是可以不断扩展的,它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了所有人。
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导致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以其独特的故事线和精美的艺术风格,深刻而富有启发性地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引发了人们对真理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罗生门》电影影评
![《罗生门》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857607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0.png)
《罗生门》电影影评从内容上来看,电影的取材主要来自于芥川的另一部小说《丛林中》,但片名却采用了《罗生门》,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罗生门”这个词的含义。
罗生门原指京都罗城的城门,后来引申为人间与地狱之界。
因此,“罗生门”这个片名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它暗示了故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就如同罗生门所象征的那样,处于人间与地狱之间的模糊地带。
从立意的角度来看,《罗生门》是《丛林中》的延伸和总结。
《丛林中》的结构具有先锋性,采用了去中心化的多声部叙事,但这种叙事是没有结局的,属于“循环叙事”,而非“线性叙事”。
而《罗生门》则更加直接地表现了芥川采用这种“循环叙事”手段背后的价值观,即人性相互盘剥的真相和道德的无力。
黑泽明在改编过程中,将《罗生门》与《丛林中》进行了整合,使得电影从叙事到主旨都更加完整统一,同时也符合传统的电影叙事原则。
这种整合能力体现了他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电影中,黑泽明对行脚僧和樵夫这两个角色进行了强化。
在原著中,这两个角色属于外缘人物,但在电影中却成为了重头戏。
这不仅是因为电影叙事需要完整,更重要的是樵夫和行脚僧在电影中需要具备道德立场,来表现导演本人的立场。
此外,电影还设置了一个“旁听者”,这个人也在罗生门下,完全不参与这起杀人事件,电影只负责表现他听完故事后的直接反应。
这样的设置构成了两组稳定的人物关系:武士真砂多襄丸是杀人事件的直接可能参与者,樵夫行脚僧旁听者则是杀人事件的叙述者和反思者,链接这两组关系的流动性人物是樵夫。
他既是观看者、叙述者,也可能是参与者。
武士、真砂和多襄丸是电影故事的主要推动者,而樵夫、行脚僧和旁听者则是电影叙事的主要呈现者,同时也是导演价值观的呈现者。
这种改编本身就体现了黑泽明与芥川在价值观上的重大不同。
黑泽明承认人性有自省、忏悔的一面,这在樵夫的角色中有所体现。
但他认为,这种自省和忏悔需要另外两个人行脚僧和旁观者来激发。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9638c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b.png)
罗生门影评电影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四个不同角色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引发了观众对真相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思考。
我作为一个电影评论家,不禁被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感觉和共鸣点深深触动。
首先,电影罗生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以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示了多个角色的观点。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截然不同。
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推测真相,让人感到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
其次,电影罗生门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角色都展现了不同的人性特点,有的是善良正直,有的是狡诈自私。
这种对人性的多样性的揭示让我深思人类行为的动机和背后的原因。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也使得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
此外,电影罗生门还通过展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唤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电影中描绘的是一个贫困和腐败的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不择手段。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让我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也让我反思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电影罗生门给我留下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它通过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让我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运作方式。
它让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这种共鸣让我深深地被这部电影所打动,也让我对电影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电影罗生门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共鸣的作品。
通过其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呼唤,它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作为一个电影评论家,我强烈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电影,并从中感受其中的魅力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生门》是日本大师级导演黑泽明由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作的,情节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仅有八个。
故事就是樵夫与和尚向同在破庙躲雨的穷人讲述一件离奇的案件:一个强盗在山路上拦截欺骗了一个武士,并占有了武士的妻子,最后武士死了,尸体被樵夫发现。
看起来并不奇怪,离奇的是三个当事人讲述的案情与身为旁观者的樵夫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电影在樵夫喃喃自语“不懂”中开始。
这部电影使黑泽明的光芒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同时也使电影业比较发达的西方电影人大为惊艳,黑泽明的这部成名作可以说突破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代沟,将东方文化带进了西方电影圈,并使西方人能以西方思维读懂。
贯穿电影始终的都是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日本民乐,而音乐中尤为出彩的是鼓声,鼓声几乎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是把握影片节奏的关键,例如樵夫开始向穷人讲述故事开始时,从他上山时鼓声便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沉闷而响亮,仿佛敲在了观众的心上,观众自然的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樵夫身上,并因为预感前方有事发生而产生好奇。
鼓声到樵夫发现帽子时戛然而止,静止中出现樵夫的面部特写,而后就出现了挂在枝上的仕女帽,稍后鼓声才继续响起,并且敲击加速,以此步步推进展开整个案情。
黑泽明巧妙的运用鼓声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声来调节电影节奏,是影片中糅杂东西方文化手法的一个代表。
鼓声和情节相映成趣相互暗示,是人更易深入浅出的了解两者。
其他还有类似以人物对白表现日本当时社会现状,以及巫婆替死人说话的风俗、日本妇女妆容、武士文化等本身就完美的嵌入在电影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了解。
电影的出彩之处当是其拍摄剪辑技巧,电影开篇十多个镜头剪接勾勒出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的独特手法,强盗制服武士后狂奔下山那组流畅剪辑等都是值得载入教科书的经典。
抛开以上两点,我想着重分析的是樵夫上山那段。
先是一组客观镜头,采取远景镜头,横向跟随樵夫移动,构造出一幅完整的山林图,而后镜头转换,纵向自上而下特写拍摄一棵树,并由此描绘樵夫全身的全景镜头,此处的拍摄角度也极为巧妙,以仰拍的角度近写樵夫。
紧接着是一个空镜头,以此表示樵夫过了桥又顺势过渡到樵夫的上山路程。
稍后是樵夫的背部特写,镜头不断跟随前进。
突然樵夫止步,镜头切换至樵夫的脸部特写,音乐随之停止,由此客观镜头滑至主观镜头,借樵夫之眼发现帽子,随后迅速转化为客观全景纵深镜头,观众不只看到了帽子还看到了樵夫惊诧的脸。
整组镜头综合运用了各种拍摄手法,各镜头转换平滑,观众时时能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却感觉是自己托着摄像机跟随樵夫拍摄纪录片一般,跟随他的脚步目睹一切,自然而然的切入电影中而不自觉。
可以说这组镜头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黑泽明特色性流速镜头的代表,而另外一个镜头运用特色就是长镜头,例如一个镜头拍完武士与妻子由路的这头走到那头,以及跟随樵夫上山等,都是一个镜头,单靠摇镜头与移动镜头完成,在当时可以说相当具有难度,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使整个镜头报废。
而在差人讲述抓住强盗的过程时,镜头始终对着差人,慢慢拉近之特写并由此进入差人的回忆,这个手法至今仍是广为运用。
而本片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掩在精彩的镜头剪辑之下,但是其运用也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虽然黑泽明的影片多突出日本文化的粗犷阳刚,但这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凸显了日本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细腻。
强盗对武士的妻子起意后,一野兽捕猎的姿势目送他们离开,而后又若有所思的木然的将长刀拖到手中暗示了其已其攻击之心;而强盗欺骗武士时左脸由于光线作用显得阴暗,强烈的色差造成的阴阳脸暗示了其内心的阴暗计划;女子的仕女帽在奔跑中掉落,仕女帽原本是女子用来遮挡面容的,象征贞洁,此处掉落暗示稍后女子将失去贞洁;包括强盗发动攻击时隐于阴处的身体以及武士见妻子被侮辱时阴暗的面部都运用了隐于蒙太奇手法,内蕴深厚。
最精彩的当时一组由平行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综合运用的镜头:强盗将武士骗入丛林后,那边强盗和武士上山途中荆棘丛生,道路明暗交错越走越深,音乐紧张;而等待的妻子这边
音乐宁静,景物美好,场面美好和谐,而后一个弓箭的特写既暗示她稍后的不幸也起过渡作用,暗示此时与强盗同入丛林的武士已身遭不幸。
技巧之后当是内蕴无限的内容,黑泽明的电影通常具有隽永富含哲理的特点,本片之引人注目还在于其揭示的内在哲理。
电影开头讲述故事之前,穷人与和尚讨论时说死人并不稀奇,和尚说“照方才这事儿看起来世道人心,简直就没法让人相信了,这可比什么强盗,什么疫病,什么荒年、兵灾、火灾都可怕。
”表明了此片的主题是探讨人性。
而后故事中三个当事人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述案情:强盗智勇双全,彷如一个英雄,连武士的妻子都不再抵抗;女子贞洁柔弱,犹如一个节妇;武士正直有尊严,集中体现了武士精神。
但不难看出真相应该是旁观者樵夫所讲述的,强盗和武士都懦弱怕死,决斗时连腿都打抖,女人也不是贞女烈女,在答应强盗跟他走后要求强盗杀死自己的丈夫。
也许是女人的虚荣使女人提出要强道与丈夫决斗,而身为武士的丈夫竟说妻子已被侮辱不想再要夺回妻子了,强盗见此也说不愿要这个女子,女子痛骂强盗和武士,才逼得两人决斗。
观众在其中不难看出人性的自私与伪善,当真如和尚所说的人心可怕。
但是影片并不仅止于揭示人性的缺陷,而进一步揭示出人自己也知道自私的存在,明白自私不对,但却并不是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私欲,而是自我麻痹,自欺欺人,影片中穷人说的“人就是不会说实话,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都不肯坦白的事多着呢!”,他认为所谓的老实人都是自己认为自己老实的人,说人这种东西就像是天生能把对自己不太合适的真事忘记,光把对自己合适的假话当真的。
也许这正是谎言的由来,人认识到自身的利己性和自私性,不愿沉沦其中又不能拥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从中跳出,就开始了自我欺骗和对他人欺骗,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无奈又绝望的状态。
但是总有善良和希望的存在,例如和尚和樵夫,和尚虽然明白到人性的愚懦无能,但始终不放弃希望的问“难道人性当真如此可怕?”,作为回答,导演安排孩子出场了,何心见何事,看透人性丑恶的穷人自身内心也是丑恶的,把孩子的衣服抢走了,这让和尚几乎绝望。
但那个曾经因为自私而撒谎的樵夫虽然家中孩子众多负担不轻却仍将孩子抱走领养,这不正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觉醒了吗?樵夫将孩子抱走时一直下着的瓢泼大雨停了,阳光洒在樵夫和孩子的身上,不正是寓意着希望的诞生吗?
这么一个故事,导演以三个躲雨人的讨论为线索,让各当事人对着镜头也就是观众陈述案情,让观众自己作为审判者,何谓公道自在人心,可以说这种奇特的叙事方式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使得此片简单而不单调,沉重而不沉闷,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