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汪曾祺授课人:胡雪平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我自己阅读的时候,醉心于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读着就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就想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把平常生活活出滋味,把平常生活写出诗意的,汪曾祺老先生算一位。今天,我们就随着汪老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感悟人生。
二、题目与作者(嵌入课堂中)
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另如《豳风·七月》
2、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
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4、那么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5、小结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板书: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三、品味语言
1、朗读指导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了。”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不是像盖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语言是树,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的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读出语言的灵气。(学生自己朗读)
2、交流朗读感受
请学生朗读自己挑选的段落,总结本文语言的大致特点,主要是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如:
“起!---起!”哎,它起来了……(三月)“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四月)
“它简直是瞎长!”“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五月)
“一串一串剪下来……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八月)
事实上,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领略了汪曾祺语言的妙处。(已学过《端午的鸭蛋》)
例如:平时吃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板书: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3、语言平实朴素,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明确: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而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性,同样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4、体会这种自然平淡的洁净之美
(1)我们以第一部分为例“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请学生轻轻地齐读,创造意境。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学生发言)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新生的小婴儿躺在温暖的床上。”“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浮躁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汪老悄悄踏进葡萄园。”
从刚才的文字可以看出,阅读散文,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体验。有人读了本文后感慨地说:“汪曾祺写葡萄的生长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十分细腻。这都来源于作者对其细心地观察。我想只有真正的喜爱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吧。”确实,作者用心写,我们也要用心读。你用心去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汪曾祺将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
(2)那么,你能通过想像和联想来体会汪曾祺文字间蕴藏的情感和意境吗?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喜欢的段落。(请学生找段落再次朗读并点评)
例如:二月备料、刨坑、竖柱等,用简洁的语言把每个程序、动作介绍得一清二楚。(动词)词语的选用方面例如:五月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的情形那么富有生命力,令人狂喜。(感叹句、疑问句、短句)句式方面例如: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几个逗号将几个葡萄栽种过程的重要工作简洁地交代出来(标点)修辞手法例如:九月葡萄宁静幸福慵懒的样子,那么闲适、自在、满足。(形容词、比喻)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文本重点探讨感悟。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四月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