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合集下载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与支持
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和支持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家长如何 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
收集家长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 质量。
05
教学资源与拓展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与教案
准备《葡萄月令》的教材 和详细教案,明确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多媒体资源
准备与葡萄生长相关的图 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资源,以增强学生对葡萄 生长过程的理备适当 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 显微镜等,以便学生进行 观察和实验。
拓展阅读材料
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与葡萄种植、农业 生态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以拓宽
知识面。
期刊文章
提供与《葡萄月令》主题相关的学 术期刊文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葡 萄生长的生态、气候等因素。
课堂互动与讨论
总结词:交流探讨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己对《葡萄月令》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让学生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讲解法
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 容和结构。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学习评价
01
02
03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 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 组项目等形式,评估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思维能力发展
评价学生在分析、推理、 判断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是 否得到提升。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和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葡萄月令》全文2.2 教学重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3 教学难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葡萄月令》,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4 思考与拓展: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探讨作品现实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业中对作品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以及提出的个人见解和思考。

4.3 学生自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葡萄月令》原文5.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及作品背景的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解析5.3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黑板等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设计: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6.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情感的朗读指定段落,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其语言特色。

2.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归纳出本文的结构特色。

3、通过片段仿写体会作者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片段写作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法学法:1、诵读教学法: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与思考,并点拨技巧。

2、启发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汪曾祺之女汪明回忆道:“单复先生来访,唏嘘感慨之后,他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表达约稿的意图。

父亲十分郑重地将《葡萄月令》交与他。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

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还附了退稿信,大意是:经过研究,您的文章不适合在我刊发表。

”(大屏幕展示),遭到退稿的《葡萄月令》后来发表在《安徽文学》上,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那么《葡萄月令》究竟美在哪里?我们先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读后感。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

(最直观的感觉:语言、结构、修辞等)二、教师点评: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生动有趣味。

三、品味语言之美。

1、首先从语言入手,去品读《葡萄月令》。

文章比较长,我们先以一月和八月为例。

⑴学生朗读“一月”的相关内容,注意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教师范读。

提问:哪一句你最喜欢?(学生谈自己的读后体会。

)明确:“葡萄睡在白雪的窖里”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

写了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写出了葡萄安静的呆在窖里等待出土生长的状态。

给人的感觉温暖、自然,有画面感。

提问:在“一月”的相关内容里,还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明确:运用短句子,节奏明快,紧凑。

提问:他的词语选用上有没有华丽的辞藻呢?明确:选用的是一些朴素、平实的词语。

写出了大雪纷飞的场面。

【总结】教师总结出本部分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

学生齐读,注意体会这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和描述;(3)诗歌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解读;(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3)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和诗歌内容;(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葡萄月令》诗歌;(2)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3)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葡萄月令》诗歌;(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3)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解读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学生通过讨论,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意象和象征手法;(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现诗歌的美感;(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2)学生小组讨论的投入和贡献;(3)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现力。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葡萄月令》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长环境、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葡萄生长过程的语言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葡萄月令》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以葡萄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田园风光。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葡萄从生长到结果的全过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领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引入葡萄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介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课文,提炼关键信息。

3.4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交流对文章语言风格的认识。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绘的葡萄园中,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4.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积极向上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如《受戒》、《晚饭花集》等。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如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等。

2. 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葡萄月令》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葡萄种植、收获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葡萄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对葡萄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文章——《葡萄月令》,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述哪些内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农业知识: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作者表达技巧:丰富的修辞手法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葡萄月令》教案3

《葡萄月令》教案3

《葡萄月令》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淳朴自然、可爱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与葡萄的深情对话。

2、领会作者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3、体悟“葡萄如人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哲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葡萄月令》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语体风格的散文佳作”“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两段文字都出自于汪曾祺女儿汪明的《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满意的,然而,我却想听听同学们读了这篇散文之后的最初感受。

(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像说明文”、“平淡”等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二、读进去,品味语言,感受对话文章记录了种植前萄十二个月的过程,请四组同学分工合作。

讨论:找出你觉得写得有感觉的语段,说说这些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明确:第一组(1月一3月)静睡、出窖、上架(1)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

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它已经等不及了。

这儿句写的是葡萄出窖,作者把葡萄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写,葡萄急于出窖,就像十月怀胎的孩子急于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已经等不及了”把葡萄急于生长,涌动的生命力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同时也能读出作者经历了一冬的漫长等待,看见葡萄抽芽是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2)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一一起!”哎,它起来了。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请葡萄上架”的“请”字表现了对幼小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趴”字写出了葡萄在冬天的憋屈,急于舒展筋骨。

作者似乎感受到了那种憋屈难熬的滋味。

"起!一一起!”哎,它起来了”中的“哎”应读第二声,语调要扬起来,声音要拖起来。

看见趴了一冬的葡萄老藤被慢慢扛起,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站立一样,内心无比惊喜。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领悟人生的真谛,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3. 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5.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葡萄生长过程和月令特点,感受自然之美。

2、品味文章质朴而典雅的语言,学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手法。

3、体会作者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葡萄一年十二个月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对生活和劳动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品尝到美味的葡萄,那你们知道葡萄是怎样生长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去探寻葡萄生长的奥秘。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 年 3 月 5 日—1997 年 5 月 16 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的生长过程和相关农事。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每个月葡萄的生长情况和需要进行的农事分别是什么?完成表格。

|月份|生长情况|农事||||||一月|葡萄睡在窖里|检查葡萄窖,“掘开”“打扫”。

||二月|葡萄出窖|把葡萄藤上架。

||三月|葡萄上架|给葡萄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四月|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给葡萄浇水、喷药、打药、掐须。

||五月|葡萄开花、坐果|喷药、打梢、掐须。

||六月|葡萄结果|给葡萄喷药、“打条”、追肥。

||七月|葡萄膨大|“消了果”,掐穗尖,喷药。

||八月|葡萄着色|下葡萄,装筐。

||九月|葡萄成熟|“拆”葡萄架,施肥。

||十月|葡萄下架|入窖。

(完整版)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完整版)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葡萄月令汪曾祺授课人:胡雪平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我自己阅读的时候,醉心于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读着就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我就想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

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把平常生活活出滋味,把平常生活写出诗意的,汪曾祺老先生算一位。

今天,我们就随着汪老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感悟人生。

二、题目与作者(嵌入课堂中)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另如《豳风·七月》2、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

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

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勤奋、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播放葡萄种植、采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葡萄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葡萄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葡萄的短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

2. 简单了解本文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 品味文章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4.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1. 品味文章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对文章语言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深入体悟。

学习方法:1.自读点拨法。

本文是状物散文,描写了葡萄一到十二月的生长及收获过程。

以学生诵读和品味为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独具一格的语言魅力和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2.合作探究法。

阅读中有一定难度或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语言别具特色,情感积极乐观。

我希望能引领学生沿着“写什么”“怎样写”及“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传达出什么内容)的思路,在简单梳理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让学生品味出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

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先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什么)教师提示:作为一篇状物散文,本文无疑是别致的。

它用月令的形式,将葡萄一到十二月的生长及收获过程传达给我们。

包括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2、初读文章有什么感觉?明确: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感受,提炼不同看法,作为再读文章的着眼点。

3、简单了解月令知识及文章结构。

明确:详略有致,疏密不一。

二、再读文章,仔细品味、畅所欲言。

1、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读出自己想要的感觉。

2、作者在这些语段中是怎样传达出语言文字的这种独特味道的?学生自由阐述(怎样写)三、精讲点拨(示例)1、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

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2、先刨坑,竖柱。

然后搭横梁。

用粗铁丝摽紧。

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三篇《葡萄月令》是汪曾祺的一篇抒情文,介绍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一般。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

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最新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最新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

葡萄月令汪曾祺授课人:胡雪平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我自己阅读的时候,醉心于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读着就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我就想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

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把平常生活活出滋味,把平常生活写出诗意的,汪曾祺老先生算一位。

今天,我们就随着汪老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感悟人生。

二、题目与作者(嵌入课堂中)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另如《豳风·七月》2、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

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

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设计】葡萄月令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葡萄月令精品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一、谈话入题,PPT出示课题《葡萄月令》,板书课题。

二、PPT介绍作者汪曾祺
三、PPT展示:解释“月令”
四、PPT展示要求:学习目标。

五、生初读感知。

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PPT展示葡萄的生长过程及管理过程。

填表
六、检测初读效果:二类生字的认读,PPT展示二类生字。

抽读、齐读。

七、细读文本,给课文旁批。

PPT展示:(1)小组讨论: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在哪里。

(2)为什么这样安排?
汇报反馈,概括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人的(栽培过程)和(葡萄生长)过程。

品读课文:1、听学生阅读《葡萄月令》。

读后《葡萄月令》划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说《葡萄月令》。

3写心中最爱的葡萄
五、精读文本理解课文
六、拓展训练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学习作者的写法,也写一篇__月令。

(提示:我们的家乡江津是一个盛产橘子的好地方,这里的橘子大
多色泽黄润,食之酸甜可口,相信它也是各位从小到大所钟爱的,那么写一段“橘子月令“!)
PPT展示:我国的葡萄品种
七、课后作业。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镇江中学 张正平【教学设想】散文《葡萄月令》被公认为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

可是学生初读《葡萄月令》,往往难以领会其语言之精和人情之美。

所以,本课教学安排读文、品人、明理三个环节,品读汪曾祺散文语言“苦心经营的随便”,感悟语言背后作者的寻美、仁爱之心,领会人生即便在逆境中也要执着地追寻“美”与“爱”的道理。

【教学目标】1、品读汪曾祺散文语言“苦心经营的随便”:倾心短句、活用修辞、巧用口语、文气酣畅等语言特点。

(重点)2、感悟语言背后作者的寻美、仁爱之心与随遇而安、诗意生活的人生态度。

(难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 默读文章一遍,熟悉内容,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茵陈蒿.( ) 园圃.( ) 铁锹.( ) 摽.紧( ) 泱泱..( ) 慵.懒( ) 嘬.奶( ) 一铰.( ) 筑成垄.( ) 挺括.( ) 瘪.果( ) 沁.人心肺( ) 笤帚..( )( ) 玛瑙..( )( ) 琳琅..满目( )( ) 2. 朗读文章一遍,划下让你心动的句子,写下你的疑惑。

月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疑惑:3. 阅读思考:《葡萄月令》曾遭遇退稿: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

父亲十分郑重地将《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其中的一篇》交与他。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

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汪明(汪曾祺之女)如果你是编辑,你会退稿吗?写一写你的理由。

二、整体感知:我们拿到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葡萄月令》。

据汪老的女儿回忆,此文投稿之初,曾遭遇退稿。

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

教学设计1:葡萄月令

教学设计1:葡萄月令

葡萄月令【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散文疏与密的关系及其不同表现。

2.领会现代散文写法的多样性。

3.学习观察自然,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接触到大量新文学作品和翻译的作品。

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最初的作品有《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等,得到了时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的小说家沈从文的亲自指导。

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当中学教师。

1947年写于上海的短篇小说《鸡鸭名家》,在小说题材和创作风格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的很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1948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

同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

其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二、写作背景汪曾祺是一位“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以发现、再现与礼赞生活中的善与美为己任,他说“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他认为美育“是医治民族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很重要的措施”。

因此,他用笔一次次将“美”推向了极致。

《葡萄月令》就是这样一篇美文,读起来让人心头美得酥酥地离开了一切凡尘。

三、整体感知全文以十二个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

对根、藤、卷须、叶、果实等在不同时节的状态进行了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和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四、文本精析1.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请”字把前文中备料、刨坑、竖柱的活儿写得轻松有趣儿了。

我们似乎看到了果农们劳动时满面笑容、精神焕发的神情。

“趴”字把老藤写活了。

它休养了一个冬天,出来舒展舒展筋骨吧。

“请葡萄上架”这个劳动,虽然“得费一点劲”,但在作者的笔下被点染得俏皮、轻松、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汪曾祺授课人:胡雪平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我自己阅读的时候,醉心于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读着就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我就想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

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把平常生活活出滋味,把平常生活写出诗意的,汪曾祺老先生算一位。

今天,我们就随着汪老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感悟人生。

二、题目与作者(嵌入课堂中)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另如《豳风·七月》2、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

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

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明确:不是。

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4、那么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5、小结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

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板书:结构严谨,详略有致)三、品味语言1、朗读指导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了。

”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是活的,滚动的。

语言不是像盖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

语言是树,是长出来的。

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树的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

一枝动,百枝摇。

”“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

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读出语言的灵气。

(学生自己朗读)2、交流朗读感受请学生朗读自己挑选的段落,总结本文语言的大致特点,主要是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

如:“起!---起!”哎,它起来了……(三月)“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四月)“它简直是瞎长!”“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五月)“一串一串剪下来……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

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八月)事实上,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领略了汪曾祺语言的妙处。

(已学过《端午的鸭蛋》)例如:平时吃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板书: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3、语言平实朴素,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明确:不是。

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

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而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性,同样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

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4、体会这种自然平淡的洁净之美(1)我们以第一部分为例“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请学生轻轻地齐读,创造意境。

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学生发言)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新生的小婴儿躺在温暖的床上。

”“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浮躁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汪老悄悄踏进葡萄园。

”从刚才的文字可以看出,阅读散文,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体验。

有人读了本文后感慨地说:“汪曾祺写葡萄的生长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十分细腻。

这都来源于作者对其细心地观察。

我想只有真正的喜爱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吧。

”确实,作者用心写,我们也要用心读。

你用心去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

汪曾祺将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2)那么,你能通过想像和联想来体会汪曾祺文字间蕴藏的情感和意境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喜欢的段落。

(请学生找段落再次朗读并点评)例如:二月备料、刨坑、竖柱等,用简洁的语言把每个程序、动作介绍得一清二楚。

(动词)词语的选用方面例如:五月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的情形那么富有生命力,令人狂喜。

(感叹句、疑问句、短句)句式方面例如: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几个逗号将几个葡萄栽种过程的重要工作简洁地交代出来(标点)修辞手法例如:九月葡萄宁静幸福慵懒的样子,那么闲适、自在、满足。

(形容词、比喻)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文本重点探讨感悟。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

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四月葡萄喝水的情形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听到葡萄象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喝水啊!”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地喝水,多有意思啊。

亲手栽种过葡萄的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例如:“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你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了吧,那也不够用呀!”例如:八月葡萄“着色”的情形。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璀璨琳琅。

”收获的季节,葡萄的色彩丰富,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

5、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点评,我们发现并且体会到平淡的文字也具有无穷的魅力,短句、单字,节奏明快;俚俗方言,亲切自然;拟人比喻,俏皮活泼。

文字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情怀。

那么,汪曾祺怎么会写出这样朴实自然的文字呢?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这种闲适自由、从容不迫、淡雅素净的行文风格,与汪曾祺的性格是一致的。

“汪曾祺的美,美在和谐。

正如他所说的:“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四、点拨主题1、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觉得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他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年的生长状况吗?明确:确实如此,在这个随和的老头身上,在这篇别致的散文之中,洋溢着对葡萄的热爱,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热爱葡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乐观积极)2、那么汪曾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呢?补充资料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

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

所以,在右派劳动改造的日子里,汪曾祺照例会成为“喷波尔多液的能手”,还居然奉命画出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以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这《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

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

”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呀。

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五、本课总结是的,活着就是山,是水,是阳光,是空气,是天上的流云,是地上的泥土。

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

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玄妙的哲理,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平静的人生!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

事实上,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所以我重复上课一开始就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六、课后作业: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学习作者的写法,也写一篇__月令。

(提示:我们的家乡蕲春是一个盛产橘子的好地方,这里的橘子大多色泽黄润,食之酸甜可口,相信它也是各位从小到大所钟爱的,那么写一段“橘子月令“也极好!)板书设计: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热爱生活乐观积极语言自然口语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