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3)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三)”这一单元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将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理解问题背景、识别问题关键信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购物、时间安排、长度和距离测量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问题的核心信息和相关变量。

2. 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和方程。

4. 验证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科书和练习册。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3. 实物道具,如货币、尺子、时钟等,用于模拟实际问题情境。

4. 小组讨论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展示:呈现几个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识别问题的核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 解答展示:各小组展示解答过程和结果,全班讨论解答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 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6.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问题解决的步骤、关键数学概念和公式。

同时,板书还将包括一些典型例题的解答过程,以便学生参考和模仿。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几个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一起画一画:2.分析与解答:(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6某8=48(元)……8个碗多少钱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8÷3某8=6某8=48(元)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2.练习十五第7题。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章节内容有:1.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运用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1)。

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解释乘法口诀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示例:2 × 3 = 6,表示2个3相加的和是6。

3. 练习乘法口诀的运用。

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每人轮流说出一个乘法口诀,并让对方回答。

例如:甲说“2 × 3 = 6”,乙回答“对”。

4. 解决实际问题。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答。

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4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乘法口诀的运用方法,并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2. 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1个苹果。

2. 题目:妈妈买了4个苹果和5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答案:9个水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准备。

2.教学课件准备。

3.相关生活实例准备。

4.评价工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方法(10分钟)老师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仔细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确定解决方案等。

第三步:示范解题(1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0分钟)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节课将继续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文档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精选高中小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1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文档精选高中小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2 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一起画一画:2.分析与解答:(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6×8=48(元)……8个碗多少钱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8÷3×8=6×8=48(元)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文档顾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8课时_解决问题(1)【精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8课时_解决问题(1)【精品】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一起画一画2.分析与解答:(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6×8=48(元)……8个碗多少钱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8÷3×8=6×8=48(元)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2.练习十五第7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运算过程和方法。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单一,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交流:学生之间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与理解2. 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3. 解决问题,列出算式4. 检验答案,确认解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学会找出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三)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挑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8÷3=6(元)
30÷(18÷3)
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
=30÷6
同样的碗:
=5(个)
30÷6=5(个) 答:30元可以买5个同样的碗。
做一做
(教材P71 做一做)
小红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4÷3×7 =8×7 =56(页)
答:7天可以读56页。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回顾与反思 买8个碗48元,一个碗: 48÷8=6(元) 3个碗:6×3=18(元) 解答正确! 答:需要48元。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画图理解题意:
18元
?个
30元
1.说一说此题和例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能看着图再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你会列综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吗?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复习导入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 为18÷3=6(元)。
探究新知
8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已知条件
买3个碗用了18元。
36÷(12÷3) =36÷4 =9(名) 答:一共需要9名同学。
(教材P74 T7)
2.买2个文具盒要用18元。照这样的价格,填写下表。
个数
5
6
8 11 12
总价/元 45
54
72
99 108
先算一个文具盒的价格:18÷2=9(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一起画一画:2.分析与解答:(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6×8=48(元)……8个碗多少钱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8÷3×8=6×8=48(元)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2.练习十五第7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8课时_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8课时_解决问题(1)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一起画一画2.分析与解答:(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6×8=48(元)……8个碗多少钱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8÷3×8=6×8=48(元)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2.练习十五第7题。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3)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3)

=24÷3
=3(天)
=8(页)
答:(1)3天可以读完;(2)平均每天读8页。
归纳小结
像“一共多少钱”“一共多少页”在数学上 叫作总数。把要先求出“总数”的数学问题叫作 归总问题。
解决归总问题时,先用乘法求出总数。
2. 把电焊车间的工人师傅分成 6 组,每组 6 人。如果 每组 9 人,可以分成几组?
(教材P74 练习十五 第11题)
6×6 ÷9 =36÷9 =4(组)
答:可以分成 4 组。
3.小丽用小棒摆了 8 个三角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 可以摆多少个?(图形的边不能重合。)
(教材P74 练习十五 第12题)
3×8 = 24(根) 4 根摆一个:24 ÷ 4 = 6(个) 8 根摆一个:24 ÷ 8 = 3(个) 12 根摆一个:24 ÷ 12 = 2(个) 24 根摆一个:24 ÷ 24 = 1(个)
这两道问题中,分别有什么不变? 要先求什么?
妈妈买 3 个碗用了 18 元。如果买 8 个同样的碗,
需要多少钱?
1个碗的价格是不变的 先求1个碗是多少钱
6 元一个的碗,妈妈买 了6 个。用这些钱买 9 元
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买碗总钱数是不变的
先求一共有多少钱
遇到这两类题目时,都是先求出不变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画线段图表 示题目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 解决归总问题时,先用乘法求出总量。
➢ 解决归一、归总问题时,都要先求出 不变量。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的练习。
2.笔算乘法 解决问题(3)
小凯在果园里面摘桃子,4天摘了32个桃子。照 这样计算,他7天一共能摘多少个桃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8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科书P72例9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1~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找到中间问题。

2.经历探索乘、除两步计算(归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学情预设】预设1:5+5=10(元)预设2:2个5元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5=10(元)。

师: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本的,可以买几本?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总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从而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P72例9。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自主读取信息。

师:自由读一读,你从题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发言,明确已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知道了买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

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请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自主呈现。

【学情预设】预设1:受前面学习的影响,学生会想到用□来表示碗,但是用一个□来表示一个【教学提示】注意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题意,并体会画线段图的简洁性。

2碗,6个碗就是□□□□□□,无法与9元一个的碗区分开来。

预设2:学生有画线段图的经验,会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

有的可能想到画一条线段,有的可能画两条线段。

(2)画线段图分析。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师生交流讨论,确定画线段图比较容易呈现数量关系。

师:线段图怎么画?题目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可以画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表示总价钱是不变的,即妈妈的总钱数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并在对比交流中,体会到画示意图的方法简单明了,鼓励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分析。

画图的方法由简单的示意图改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学习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2.分析与解答。

(1)师: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学情预设】已知6元(单价)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数量),就可以求出总价。

要求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就得先知道妈妈一共有多少钱。

(2)师:再想,知道了妈妈一共有多少钱,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情预设】先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钱数不变,就可以知道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主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 6×6=36(元)预设2:6×6÷9 36÷9=4(个)=36÷9 =4(个)(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板演和交流,完成板书:可以先求妈妈一共带的总钱数:6×6=36(元) 再求这些钱可以买几个9元一个的碗:36÷9=4(个) 列综合算式:6×6÷9=36÷9 =4(个)答:可以买4个。

师: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学情预设】都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钱,再算可以买几个9元一个的碗。

师:这两种方法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分步列算式解答,一个列综合算式解答。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己喜欢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列综合算式的简洁性和方便性。

对于分步列算式解答的同学,在肯定的同时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3.回顾与反思。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注意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什么变,什么不变。

师: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检验)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呢?学生自主检验,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呈现将计算结果逆推代到原情境中,看结果是否与原条件相符的检验方法。

4.整理解题思路。

师: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

师:画线段图能直观清晰地呈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经历“归总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科书P72“做一做”。

(1)学生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交流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能正确解答。

(1)6×4÷8 (2)6×4÷3=24÷8 =24÷3=3(天)=8(页)(3)鼓励学生自主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对比分析,建立解决此类型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总量不变,需要先用乘法算出总量”的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1题。

(1)学生口答,记录估算结果。

(2)笔算每一题,独立完成。

(3)与估算结果对比,体会估算能对笔算的结果的范围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2题。

师:你能用画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题目中所想表达的意思吗?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注意关注学生对线段图的表达,信息和问题要表达完整。

经过数据分析后,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解。

4.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3题。

师:图形的边不能重合说明了什么?【学情预设】说明每个正方形都要有4条独立的边。

师:那几根小棒能摆成一个正方形呢?【学情预设】预设1∶4根。

预设2∶8根。

预设3∶12根。

预设4∶24根。

按照分析,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3×8=24(根)4根拼一个:24÷4=6(个)8根拼一个:24÷8=3(个)12根拼一个:24÷12=2(个)24根拼一个:24÷24=1(个)◎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注意不要遗漏“回顾与反思”环节,让学生回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提示】在前面教学了线段图的画法后,这里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线段图的绘制,教师再加以点评。

【教学提示】这里只要求考虑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如果有学生同时拼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方形,也予以肯定。

3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

笔记本有的5元一本,有的2元一本,买2本5元的笔记本要用多少钱?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本的,可以买几本?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5×2÷2=5(本)【设计意图】与前面设疑的问题形成呼应,同时也是对“归总问题”的进一步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对比分析师:对比教科书P71例8和教科书P72例9这两道题,分别是什么不变?什么改变了?【学情预设】预设1:例8中,碗的单价不变,买碗的数量变了。

预设2:例9中,买碗的总钱数不变,碗的单价变了。

师:我们在解决这两道题时,分别先求出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例8中单价不变,就先求出单价。

预设2:例9中钱的总数不变,就先求出钱的总数。

师生共同小结:遇到这两类题目时,都是先分析什么量不变,就先求出什么量。

【设计意图】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题型的处理方式。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并板书:根据题目给出的单一量和数量,求出总数,总数是固定不变的,再根据总数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3)分步列式:6×6=36(元)36÷9=4(个)综合列式:6×6÷9=4(个)根据题目给出的单一量和数量,求出总数,总数是固定不变的,再根据总数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是“归总问题”。

学生还是遇到了跟上节课学习“归一问题”时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

但区别于上一节课的是:学生往往受“归一问题”模型的影响,建立起错误的模型。

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加入了与“归一问题”进行对比,使学生区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即一个是单一量一定,一个是总数一定。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45第一题。

一、同学们参加“庆国庆”集体舞表演。

如果站成4行,每行站14人。

变换队形后,如果站成7行,每行站多少人?参考答案一、14×4÷7=8(人) 【教学提示】注意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分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