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物一轮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一、选择题1.下列与生物变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B.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解析:选D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引起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因此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二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单倍体。

2.(2016·怀化二模)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解析:选C 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为三条,并不是三倍体;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由于在复制时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出现等位基因;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芽尖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均加倍。

3.下面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解析:选D 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则A、D有可能为多倍体,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含解析)()

第2讲 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 ⎪⎪⎪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考点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2)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3)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4)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5)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2.观察下列图示,填出变异类型(1)甲、乙、丙、丁所示变异类型分别属于缺失、重复、倒位、基因突变。

(2)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甲、乙、丙。

(填图号)(3)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变化的是丁。

(填图号)3.连线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4.据图示辨析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1)图1是易位,图2是交叉互换。

(2)发生对象:图1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2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变异类型:图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2属于基因重组。

[题组练透·过考点]题组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与基因突变的判断1.(2016·江苏高考)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 .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 .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选B 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也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巩固训练4】填写下表
关系
=2:1
=2:1



14
1
二倍体
7


21
6
六倍体
21



56
8
4
28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020/12/19
单倍体(n≥1,且与染色体组数无关)
14
2020/12/19
15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020/12/19
11
考点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
(5)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
【小组讨论】请说出下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及每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注:图中非等 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甲 3组(3条/组)
乙 2组(4条/组)
2组戊(2条) 己 4组(2条)
辛 1组(4条)
核移植、重组细 胞、胚胎移植
克服远源杂交不 亲和现象
技术难度大
典型例题讲解
已知在荔枝的性状控制中,D(无绿线)对d(有绿线)显性,T (有甜味)对t(无甜味)显性。现有两株普通枝,一株的基因型是 DDTT,另一株的基因型是ddtt。假如你是育种专家,能否利用普通荔枝 得到“西园挂绿”(ddTT)?请简要介绍你的育种方案。
DNA个别碱基对的变化 分子水平,不可直接观察
不产生新基因, 只改变基因的数量 产生新基因,
和顺序
变基因的数量
不改
统称为“突变”,进化的原材料
2020/12/19
7
考点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有答案】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有答案】

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1.(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2.(2019湖南常德期末)如图甲是人体正常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A、a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甲的几种突变细胞。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Ⅱ的形成可能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X配子的概率是0或1/23.(2019安徽合肥一模)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C.生物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或卵细胞,最有可能是单倍体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4.(2019福建三明质检)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5.(2019山东日照期末)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①~⑥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⑥中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②③④⑥B.①②③的变异方式分别为基因重组、易位、倒位C.①~⑥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甲→⑤过程可通过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来实现6.(2019山东日照一中模拟)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B.单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为了解决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7.(2019河南洛阳联考)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是()A.用相同材料做该实验,低温诱导的时间长短可以不同B.视野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C.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D.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体积较小8.(2019江苏常州期末)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

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2.为有效解决困扰我国牧草产业的种源“卡脖子”问题,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紫花苜蓿和燕麦两大主要牧草种子进行了空间诱变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使牧草种子发生基因突变B.通过太空诱变获得的牧草新性状一定能够稳定遗传C.空间诱变实验有利于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空间诱变实验不一定能够获得人们所期望的优良性状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双亲在遗传上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所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水稻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且都能将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D.若要进一步改良杂交水稻的性状,可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进行育种4.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过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过程①与过程②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D.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5.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目的是组合优良性状B.人工诱导多倍体可导致基因重组C.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容易获得优良性状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能诱导产生新基因6.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多倍体育种可以解释进化并非都是渐变式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C.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幼苗或萌发的种子7.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绿茧(A)对白茧(a)为显性。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1234567
解析答案
7.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
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1)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
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据此判断,显性性状为_野__生__型__,理由是_F_1_全__为__野__生__型__(_F_2_中__野__生__型__∶__无__眼__为_____。
1234567
解析答案
题组二 染色体组与生物倍性的判断 3.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有同源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生物
答案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提示 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 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答案
3.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确定生物的倍性和每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 染色体数目。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图d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配子或雌配子发育而成的
1234567
解析答案
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与该生物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学2017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2(染色体变异)(附答案)

学2017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2(染色体变异)(附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练习( 22 )[染色体变异] 1.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但植株细胞中可存在同源染色体C.三倍体西瓜基本无籽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改变,故属于染色体变异D.遗传病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若只在一代人中出现则不属于遗传病2.下列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上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4.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染色体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直接染色观察B.检测染色体时,不能使用醋酸洋红液作为染色剂C.经诱导处理,植株中仅部分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培育出的多倍体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5.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④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如下图。

2017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提升考能第21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含答案

2017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提升考能第21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含答案

第21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错误!(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

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D.在显微镜下均可看到变异状况解析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都对生物体有害,C错误;只有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能看见,D错误。

答案 B2。

(2015·廊坊统考)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增添或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答案 C3。

(2016·湖北百校联盟)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或纺锤体的形成。

如果用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幼芽分生组织的细胞,则会发生()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B。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D。

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解析抑制纺锤丝形成将会导致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 B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解析基因碱基对缺失,应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Ⅰ、Ⅱ是非基因序列,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答案 D5.(2015·山东日照一模)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对。

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错。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C对。

染色体上的一段发生颠倒,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上的一段重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D对。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用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得到的子代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八倍体【答案】C【解析】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有3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它们杂交受精后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故C正确。

单倍体是直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

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B 错误。

八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育种方法I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B.a和c过程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C.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一定是二倍体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I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故A正确;III过程是多倍体育种,a和c过程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故B正确;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故C错误;杂合子自交可以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故D正确。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24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24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第24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知识梳理】Ⅰ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或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的变异。

2、结果: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是对生物体,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

3、常见类型有:、、、。

思考:(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基因突变是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的不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导致基因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变式训练1】如下图所示,已知染色体上发生了四种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发生的变异均未产生新基因B.①~④发生的变异依次是染色体倒位、缺失、重复与基因突变C.①~④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为基因突变【变式训练2】图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四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C.④一定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导致的D.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A.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交叉互换、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C.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D.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变式训练】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的增加或减少和细胞内的染色体以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高三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

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答案】B【解析】据图可看出,此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交叉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2.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10、n=10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答案】C【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错误;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B项错误;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项正确;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秋水仙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时,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或前期B.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植物自交后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或种子只能获得二倍体纯合子D.秋水仙素能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加倍【答案】D【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植物细胞形成纺锤丝从而诱导多倍体形成,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A错误;如果植物是杂合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仍是杂合子,植物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单倍体幼苗或种子染色体组数量不一定,且不一定是纯合子,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二倍体纯合子,C错误;秋水仙素能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加倍,D正确。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docx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docx

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时间:45分钟慾满分:100分基础组(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1.[2016 •翼州中学猜题]利用刀季花的枝条打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刀季花的种了播种所产住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來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不会发牛变界,后者有很大的变界性B.询者一定不会发牛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住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牛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坏境影响发牛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牛变异答案B解析打插为无性繁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故A错;无性生殖和冇性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因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D错误。

2.[2016 •武邑屮学仿真]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一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屮的顺序是SI-D1-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纟R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牛联会C.口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Z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答案C解析倒位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A错谋;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B错课;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冇了代, C正确;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可以使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3.[2016 •衡水屮学模拟]与玉米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基因P1 (紫)和pl (绿)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的外段,纯合紫株玉米与纯合绿株玉米朵交,Fi植株均表现为紫色。

科学家用X 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的花粉,然后给绿株玉米授粉,734株N幼苗中出现2株绿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三 7.2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三 7.2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下图是某植株一条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字母表示基因),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进行自交,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图示的变异类型,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该植株减数分裂时,将会出现四分体异常的现象D.由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结构正常该植株性状不变【解析】选C。

据题图分析可知,发生变异后染色体上缺失的是两个隐性基因,且不清楚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因此无法预测该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图示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B错误;该植株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因此减数分裂时,将会出现四分体异常的现象,C正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2.(2019·牡丹江模拟)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下图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C.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 【解析】选B。

无子香蕉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其运用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两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均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所得的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则四倍体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只能是aaaa,否则所得的无子香蕉的基因型不可能全部为Aaa,D错误。

3.(2019·大连模拟)低温可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习题课件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习题课件
第六页,共39页。
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用红外线照射 青合子,B 错误;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 不能产生种子,因此单倍体育种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 错误;无性繁殖可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D 正确。
第七页,共39页。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解析 甲、乙和丁属于染色体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 A 错误;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B 正确;若图乙为一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 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C 错误;图示中的变异类型只有 属于染色体变异的甲、乙和丁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基 因重组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错误。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12.[2017·辽宁葫芦岛期中]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 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 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 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D.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第二页,共39页。
解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并不要求双亲必须是纯合子,A 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 定向性,所以不能保证诱变所得植株当代都能出现预期的性 状,所以不应该丢弃,B 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 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的加倍,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 苗可得到多倍体植株,C 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不是引发 了基因突变,而是引起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所以单倍体育 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错误。
(3)假设要培育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 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 __A_、__D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它的性状都是由显性基 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A__、__B_、__C_(用图 中的字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生物一轮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组(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1.[2016·冀州中学猜题]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答案 B解析扦插为无性繁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故A错;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因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D错误。

2.[2016·武邑中学仿真]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答案 C解析倒位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B错误;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C正确;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可以使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3.[2016·衡水中学模拟]与玉米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基因Pl(紫)和pl(绿)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的外段,纯合紫株玉米与纯合绿株玉米杂交,F1植株均表现为紫色。

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的花粉,然后给绿株玉米授粉,734株F1幼苗中出现2株绿苗。

经细胞学鉴定表明,这是由6号染色体上载有Pl基因的长臂缺失导致的。

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 C解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2016·冀州中学期中]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答案 D解析秋水仙素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而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形成的,故秋水仙素只能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起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是不同步的,就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仍进行正常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A项正确;配子中染色体数比体细胞少一半,4N(4N=76)细胞可以产生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4N细胞产生的配子与2N细胞产生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后代为三倍体,C项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产生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D项错误。

5.[2016·衡水中学仿真]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一般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答案 D解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来的,与该生物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为三倍体,D项错误。

6.[2016·枣强中学预测]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的酒精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答案 A解析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固定细胞形态的液体是卡诺氏液;固定后用95%的酒精溶液冲洗,解离后用清水漂洗;该实验的目的是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制。

7.[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答案 B解析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是解题关键。

据题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可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替换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丙品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EE∶AaEE∶aaEE=1∶2∶1,其中AAEE和aaEE能稳定遗传。

8.[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

下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

根据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答案 C解析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两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异源四倍体,不可育,A项错误;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正常分裂,B项错误;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这7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到配子中,所以配子中含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是0~7,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 项正确;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项错误。

9.[2016·武邑中学月考]如图所示是育种专家利用染色体部分缺失原理,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白色棉N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D.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1/4答案 B解析太空育种涉及基因突变,粉红棉M的产生过程中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白色棉N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从粉红棉M及深红棉S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可以看出,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B项正确;白色棉N相当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C项错误;深红棉S与白色棉N 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0,D项错误。

10.[2016·衡水中学热身](9分)如图表示以番茄植株(HhRr)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2、3中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

(3)品种A 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品种C 与B 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2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3)14HHhhRRrr (4)否 存在生殖隔离 (5)基因突变 能够产生新基因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的途径1为种子繁殖,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过程,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过程,途径4为诱变育种。

(1)途径2运用了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途径3中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和亲本植株相同,亲本植株(HhRr)通过种子繁殖获得品种A时,即HhRr发生自交,后代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HhRr的概率是14。

(4)品种C和品种B不是同一物种,因为品种C为四倍体,B 是二倍体,其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所以品种C与B存在生殖隔离。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

11.[2016·冀州中学期末](16分)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通过Ⅰ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__期用__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

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