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定位诊断(讲课用)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培训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培训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17
面神经
额纹消失 皱眉不能 闭眼不全 露齿歪斜 鼓腮受限 吹哨不能
周围性 + + + + + +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中枢性 - - - + + +
18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 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 难、进食困难。
• 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 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
• 脑干:交叉性瘫痪即本侧本平面的下运
动神经元脑神经瘫痪及对侧身体的上运 动神经元瘫痪。
• 脊髓 :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16
颅神经
1、颅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Ⅰ、Ⅱ、Ⅷ
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
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含副交感纤维的:Ⅲ、Ⅶ、Ⅸ、Ⅹ
2、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受对侧核上纤维 支配外几乎所有颅神经的运动核,都受双 侧核上纤维支配。
• 齿状核及下橄榄核损害:出现肌阵挛。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34
脑干“三三”定位
上下:中脑、脑桥、延髓
颅神经:3-4 动眼、滑车 5-8 三叉、外展、面、位听 9-12舌咽、迷走、副、舌下
前后:运动(皮质脊髓束)、意识(网状 激活系统)和感觉、颅神经核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35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 脑干受损的三大症状: • 颅神经(Ⅲ~Ⅻ)症状; • 长束(锥体束及感觉系)症状; •小脑(脊髓小脑束及绳状体)症 状。
神经系统定位诊疗简介
44
纵向定位(2)
2.颈膨大(颈5-胸2): 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
瘫痪(支配上肢的前角受损所致), 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平 面以下各种感觉丧失,颈8及胸1节段 侧角细胞受损时产生霍纳氏综合征。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战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是指通过临床 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神经系统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从而为治疗 提供依据的诊断过程。
总结词
利用影像学技术观察脑部结构,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详细描述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 ,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等信息,从而准确地定位病变。对于脑部肿瘤、脑出血、脑 梗塞等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
发展新型影像技术,如功 能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 等,提供更精准的定位信 息。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神经内外科、影像科、病 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 全面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实 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提高诊断效率。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神经病学定位诊 断的发展。
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定位诊断,可以识别病 变的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
纤维。
04
05
正确的定位诊断有助于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
康复。
Part
04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 战
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需要综合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织,需要医生具备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以便更准确地定位病 变部位。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培训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培训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 例分析
12
• 发病进展较慢,渐进性加重。后 来出现颅内压亢进症状(头痛、 意识障碍、视乳头水肿),临床上 可诊断为额叶白质的占位性病变 (脑肿瘤等)。
• 病例三: 右侧额叶脑肿瘤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 例分析
13
• 因有中心性视野和色觉受到损害,这 是视神经炎的特征。两下肢对称性麻 痹等下半身的神经功能损害,而上肢 正常推测为胸髓水平的损害。象这样 在解剖学上相离开的部位出现的神经 病状称为空间的多发性。间隔数日以 上症状相继出现称为时间的多发性。
• 诊治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 例分析
11
• 因病史中有左侧肢体瘫,应推测病变部位在 右大脑或右侧脑干。高位颈髓病变也可引起 偏瘫,但本例中有左侧面瘫应推测病变在脑 干以上。周围神经损害或肌疾病不引起偏瘫 ,而且也不引起意识障碍所以可以否定。意 识障碍是从脑干上段(桥、中脑)投射到大脑 的丘脑、皮质的脑干上行网状结构受到损害 所致。本例因有意识障碍也可否定高段颈髓 病变。深度意识障碍(昏迷)应首先考虑脑干 网状结构受累,但像本例这样轻度的意识障 碍也可由大脑水平的损害引起。因而,从病 史推测为脑桥上部或中脑水平的脑干病变, 如为大脑病变根据半身性麻痹推测病变在额 叶的白质。即使是额叶白质范围也较大,但 根据引起意识障碍认为是脑干网状结构或丘 脑受到损害,推测病变在额叶的深部白质。
5
• 主诉为突发的眩晕、伴有呕吐的头痛,之后出 现意识障碍,右侧偏瘫,症状很复杂。可是本例 中也有提示病变部位的局部神经症状。即同 时出现眩晕和意识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干。 因而,推测偏瘫也是脑干的锥体束受到损害。 脑干的长度是从中脑至延髓,有必要将病变部 位局限在更小的范围。意识障碍是因从上位 桥脑至中脑被盖部的上行脑干网状结构受到 两侧性的损害所致,眩晕是因延髓外侧部前庭 神经进入的地方受到损害所致。本例先出现 眩晕,之后出现意识障碍,因而推测主要病变部 位由延髓至桥脑。在病因诊断上,突然发病为 血管性,因病史中有高血压史及剧烈头痛,故推 测为高血压性脑中风。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 周围型 ( 核 下型) • 核型 • 核上型 • 及核间型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 动眼神经麻痹 • 滑车神经麻痹 • 展神经麻痹 • 全眼肌麻痹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13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14
核上型眼肌麻痹
(upp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额中回后部 • 中脑上丘病变 (parinaud syndrome)
动眼危象
• 真性球麻痹 • 假性球麻痹 (pseudobulbar palsy) • 肌源性球麻痹
18 舌咽神经传导示意图
瘫痪的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皮质 (cortex) 运动区 皮质下白质 内囊 (internal capsue)
19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 瘫痪的定位 •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
(incoordination) • 言语障碍 • 眼运动障碍 • 姿势和步态源自变28大脑性共济失调
• 额叶性共济失调 • 顶叶性共济失调 • 颞叶性共济失调
29
30
前庭性共济失调
31
感觉性共济失调
32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 瘫痪的定位 •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 感觉障碍的定位 • 言语障碍的定位

新版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培训课件.ppt

新版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培训课件.ppt
一、诊断原则 1、纵向定位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 注意脊髓受损平面 和椎体的关系。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3、病因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 (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
1、运动障碍 a 节段性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肌束震颤 b 瘫痪类型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1、重症肌无力:
部位——眼外肌、面肌、咀 嚼肌、延髓肌、肢带肌和呼吸 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 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突触前膜病变: 多为骨盆带肌无力, 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 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
4、6区病变: 肌张力高,反射高, 病理反射阴性。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十)癔病性瘫痪 1、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
特点。 2、鲜明的心理因素。 3、性别、年龄特征。 4、人格特征。 5、暗示有效。
感觉障碍的定位
一、感觉障碍的性质 (一)阳性症状: 刺激性症状——
疼痛、感觉异常、发冷感等。 (二)阴性症状: 破坏性症状——
有颈丛(枕神经区)、臂丛和腰 骶丛。
感觉障碍的定位
(八)、神经干型 按神经干分布区的感觉缺失。 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或
正中神经分布等。
感觉障碍的定位 (九)、末梢型 从肢体的最远端开始, 逐渐向近端波及。 由远向近呈梯级样。
感觉障碍的定位 纯末梢型感觉障碍 多见于异烟肼中毒、某些遗传性
神经病或糖尿病等。
周围神经损害
肌源性:不符合神经分布,瞳孔不 受影响。 重症肌无力:波动性 恶性突眼:甲状腺损害 + 水肿 + 肌肉变粗 线粒体脑肌病:KSS 肌营养不良:眼咽型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神经定位诊断学》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解 剖和功能、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和病症,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神经定位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的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神经系统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 过程,如运动、思考和感觉。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测量神经信号的传 导速度和反应特性,评 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记录脑部电活动的变化, 判断神经系统的活跃程 度和异常现象。
常见的神经定位诊断学疾病和病症
神经定位诊断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中风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病学第1、2章(定位诊断)(临医医学)-PPT课件(文库推荐)

神经病学第1、2章(定位诊断)(临医医学)-PPT课件(文库推荐)
■桥脑被盖部综合征(Fovile 综合征)
病变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向病灶侧向注视 麻痹,对侧偏瘫。
■桥脑腹侧综合征(Millar-Gubler 综合征)
病变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侧外展神经麻 痹,对侧偏瘫。
六、耳蜗神经
听觉传导路:Corti器—内耳螺 旋神经节双极细胞--耳蜗神经 (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 道内耳孔(入颅)--经桥脑尾 端达耳蜗神经核的腹核、背 核—斜方体(交叉)—外侧丘 系(对侧与同侧)— 四叠体下丘--(听反射中枢、 交叉)—内侧膝状体经内囊后 肢-视放射-听觉中枢(颞上回、 颞横回后部)
五、面神经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病灶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及吹口哨不能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眼不 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及吹口哨不能 。
面神经麻痹(周围性)
■桥小脑角损害:病变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还可有同侧注视麻痹、同侧面部疼痛等。
下视麻痹
丘脑-中脑连接部病变累计红核的背内侧、大脑 导水管腹侧区时 可引起下视麻痹。
■动眼危象(oculogyric crisis)
双眼发作性、痉挛性向上、外同向偏斜,伴有 精神改变、肌张力障碍和运动过多障碍。见于多 发性硬化、脑干脑炎及药物。
瞳孔调节障碍
光反射:
视网膜(1)---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2)---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3)---瞳孔括约肌
霍纳(Horner)综合征
■眼交感神经损害引起霍纳(Horner)综 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 内陷及同侧额部无汗。
Horner's Syndrome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
第二章 大 脑
;
第一节 大脑的解剖生理
• 一、大脑的外部形状 •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 大脑半球内侧面 • 大脑半球底面
;
• 二、大脑的内部构造 • 〔一〕大脑皮质 • 1、大脑皮质分层 • 2、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 〔二〕大脑白质 • 1、投射纤维 • 〔1〕内囊前肢 • 〔2〕内囊膝部 • 〔3〕内囊后肢 • 2、联络纤维 • 〔1〕短联络纤维 • 〔2〕长联络纤维
;
• 〔三〕下丘脑的主要纤维联络 • 1、下丘脑的主要传入纤维 • 〔1〕前脑内侧束 • 〔2〕穹隆 • 〔3〕终纹 • 2、下丘脑的主要传出纤维 • 〔1〕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 • 〔2〕背侧纵束 • 〔3〕下丘脑垂体束
;
• 〔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 1、调理体温 • 2、调理饮食 • 3、调理内脏活动 • 4、调理程度衡 • 5、调理腺垂体功能 • 6、调理睡眠 • 7、心情变化 • 8、影响生殖和性行为 • 三、上丘脑的解剖生理
;
• 〔二〕顶叶病变综合征 • 1、左顶叶病变综合征 • 2、右顶叶病变综合征 • 3、Gerstmann综合征
;
• 三、颞叶病变 • 〔一〕临床表现 • 1、觉得性失语 • 2、命名性失语 • 3、癫痫发作 • 4、听觉与平衡妨碍 • 5、嗅味觉妨碍 • 6、记忆妨碍 • 7、幻觉 • 8、精神病症 • 9、视野缺损 • 10、运动妨碍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
;
;
;
;

;
;
;
第一章 绪 论
;
• 一、定位诊断学的内容及意义 • 二、定位诊断学学习要求及方法 • 〔一〕学习要求 • 神经科医生要具备的条件 • 1、掌握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知识 • 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所产生的病症、体征及

神经病学课件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课件定位诊断

症状 中枢性尿崩症
受累结构
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 维束
生理功能 分泌抗利尿激素
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高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散热中枢、产热中枢
热、体温过低
下丘脑后部
摄食异常:食欲亢进、下 腹内侧核、灰结节外侧 饱食中枢、摄食中枢 丘脑性肥胖;厌食、消瘦 区
睡眠-觉醒障碍:失眠;睡 眠过度、嗜睡、发作性睡 病(narcolepsy)
分区 纹状区(17区)
生理功能 视中枢
对图形、物体、面容、颜
色的失去辨别能力,需借 助于触觉
优势侧纹状区(18、19 区)
单一视觉联合区
视物变形或颜色改变
顶枕颞交界区
11
岛叶和边缘叶 insula & limbic lobe
症状
内脏感觉和运动障碍或刺 激性症状
分区 脑岛
情绪和记忆障碍、行为异
常、幻觉、反应迟钝;内 脏活动障碍
精细听觉的障碍,听觉定 Heschl横回(41区) 位的障碍
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
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 淡漠
优势侧颞叶大部或双侧 颞叶
嗅觉中枢 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 关
视觉冲动的投射纤维 初级听觉皮质,接受来自内膝体的 投射
10
枕叶 occipital lobe
症状 皮质盲、偏盲、象限盲
生殖和性功能障碍
视前区、后区网状结构 腹内侧核和结节部
与睡眠醒觉调节有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腹内侧部和后部 vs 室旁 交感神经中枢 vs 副交感神经中枢 区和前区或外侧区
18
上丘脑 epithalamus
• 缰、缰核、缰连合、髓纹和松果体 • 缰及缰核是嗅觉系统的重要中继站,影响摄食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系列讲课文档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系列讲课文档
④Jackson综合征:病损侵及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 可出现病灶侧周围性舌下神经瘫及对侧偏瘫, 多由脊髓前动脉阻塞所致。
第五十六页,共79页。
5、脊髓(spinal cord) : ① 脊髓半切病变表现为:同侧皮质脊 髓束受损,引起同侧下肢上运动神经元 性瘫痪。
第五十七页,共79页。
5、脊髓(spinal cord) : ②横贯性损害:由于脊髓面积小,其病变常损伤双 侧锥体束,尤其在横贯性损害时产生受损平面以下 两侧肢体瘫痪。
体 束 对 下
消神
失经

肌萎缩
无 (短期内不出现)
第四十八页,共79页。
迟缓性瘫痪(软瘫)
消失
阴性 ( – )
反射弧 中断
可有
出现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瘫痪的定位诊断
第四十九页,共79页。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第五十页,共79页。
临床表现
1、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 群,故病损常致整肢瘫痪,表现为单瘫,一侧 肢体瘫痪即偏瘫,双下肢瘫痪即截瘫,双侧病 变也可出现四肢瘫痪。
2、瘫痪肌肉无肌束颤动,不出现肌萎缩,患肢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病理反射。
3、急性病损时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肉牵张反 射被抑制而呈现软瘫,即所谓脊髓休克。
第五十一页,共79页。
定位诊断
1、皮质(cortex):皮质运动区局限破坏性病损可 引起对侧单肢瘫,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对侧下 面部瘫(即中枢性面瘫),大范围病灶可造成 偏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躯体相对应部 位出现局限性阵发性抽搐,口角、拇指常为始 发部位,因这些部位的皮质代表区范围较大, 兴奋域较低,抽搐若按运动代表区的排列顺序 进行扩散,称Jackson癫痫。

神经病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病定位诊断PPT课件
Ⅱ、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1、神经末梢 2、神经干 3、神经丛 4、神经根
解剖简介
• 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与脊神经。 • 颅神经共12对,除Ⅰ、Ⅱ外其余10对属周围神经。 • 脊神经共31对,即C8、T12、L5、S5、Co1。 • 每一对脊神经都有前根和后根。 前根:
经节前纤维; 起自脑、骶(脑干内脏运动神经核及S2-4前角 细胞) 为副交感节前纤维。 起自前角细胞支配横纹肌; 起自胸、腰(C8、T1-L2的侧角细胞)为交感神
(Ⅲ)、桡神经损害时的反射、
感觉障碍
(a)高位损害时肱三头肌 反射及肱桡肌反射均消失。 (b)上臂中1/3处损害时 肱桡肌反射消失 。 (c)前臂上、中1/3处损 害时肱三头肌及肱桡肌反射 均存在。
C8
C7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 范围来推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1、首先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型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2、要明确瘫痪分布范围,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 或交叉性瘫。 3、结合感觉障碍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定位诊断。
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鉴别表
病损部位
锥体细胞或锥体束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 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 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 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一)、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2、神经干损害的临床表现:
• 桡神经(C3-5) • 正中神经(C6-T1) • 尺神经(C8-T1) • 坐骨神经(L4-S3) • 腓总神经(L4-S2)
高位臂丛损害 腓总神经损害 桡神经损害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讲课文档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讲课文档

脊神经的形成
1、前根 2、后根 3、根神经 4、椎间脊神经节 5、脊神经 6、后支 7、前支 8、白交通支 9、灰交通支 10、交感干神经节
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时其支配区可出现以下症状:
• 下运动神经型瘫痪;
• 周围型感觉障碍; 1、多发末梢神经损害(手套或袜形)
2、神经干损害(块形)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第1页,共54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要求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神经系统是否有病?若有病,须回答: 2、病变部位何在?即定位诊断。 3、是何原因引起?即定性诊断或称病理、病因诊断。
首先要通过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收集第一手临 床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第35页,共54页。
臂丛组成示意图
Ⅰ 初级上干
Ⅱ 初级中干
Ⅲ 初级下干
外 外侧束 后 后侧束
内 内侧束
1 肌皮神经
2 腋神经
3 桡神经 4 正中神经
5 尺神经
6 臂内侧皮神经 7 前臂内侧皮神经
上臂丛麻痹特点: • 损害部位: C5-6神经根及臂丛上干。 • 受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 临床症状:
感觉皮区的特殊体表皮肤标志是: 1、上臂外侧——颈5; 2、乳头连线——胸4; 3.剑突——胸7; 4.脐——胸10; 5.腹股沟一胸12; 6、小腿外侧——腰5。
第7页,共54页。
C8
C7
第8页,共54页。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范围来推 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第12页,共54页。
解剖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传导束型的感觉障碍


因传导束受损出现的 感觉障碍称为传导束 型的感觉障碍 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 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四、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
(一)刺激性症状: 由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引起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轻微刺激引 起强烈感觉。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非疼痛刺激诱 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刺激阈 增高,一旦达到阈值产生一种强烈的、 定位不明的不适感,且持续时间较长, 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时 的主观感觉,如麻木、蚁走感、痒感等。 5、疼痛(pain)
(二)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破坏性病变引起,表现为 感觉减退或消失 1、完全性:所有感觉均有障碍 2、分离性:某些感觉存在,某些减退或 消失。
(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共同特点
1、肌力降低
2、肌张力低下或无张力
3、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4、肌肉萎缩 是由于肌肉与前角细胞或颅神 经运动核的联系中断所致 5、无病理反射 6、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 电位
(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出现的肌肉瘫痪称为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也称周围性瘫痪 (peripheral paralysis )或弛缓性瘫 (flaccid paralysis)。其传导径路不同部 位损害表现的瘫痪特点不同。
(2) 脊髓半侧损害
损害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触觉减 退,对侧温、痛觉减退或消失。
(五)脑干
1、损害平面在三叉丘系 交叉前 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 面、对侧肢体)。
2、损害平面在三叉丘系交叉后 病灶对偏身感觉障碍(面部、 肢体在一侧)。
(六)丘脑型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 2、可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 度
•B 颈膨大(C5-T2): 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 枢性瘫;
•C 胸髓:下肢中枢性瘫
•D 腰膨大(L1-S2):下肢
周围性瘫。
(2)脊髓半侧损害:
单侧锥体束损害
瘫痪特点为单侧(同侧), 其余与横贯性相同
运 动 系 统 各 部 位 损 害 的 瘫 痪 特 点
三、锥体外系统
(extrapyramial motor system)
放射冠
内囊膝部 脑 干
交叉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 放射冠 内囊后肢 中脑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 延髓交叉
脊髓侧索
前角细胞
(二)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共同特点
1、肌力减低 2、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增强或亢进 4、浅反射减退或消失 5、出现病理反射 6、瘫痪肌肉不萎缩 7、肌电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 位
一级神经元:脊髓后根神经 节 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 三级神经元:丘脑外侧核
(2)后索(posterior funiculi)
负责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一级神经元:脊髓后根神经节 二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 三级神经元:丘脑外侧核
(二)感觉传导束在脊髓内的排列次序

1、脊髓丘脑侧束
(七)内囊型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 2、常伴对侧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


1、单肢感觉减退
2、精细、复杂感觉损害 重,而温痛觉等一般感 觉损害轻。
第二节 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
人体的运动机能是指接受感觉刺激 以后所产生的反应。分随意运动和不随 意运动。

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有意识 地执行某种动作,属锥体束的机能,由 横纹肌的收缩来完成。 不随意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 : 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发动作,属锥体外系 与小脑的功能,由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 来调节。
(3)震颤(tremor)
静止性,搓丸样,随意运动时消失,
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后消失,严重
时可扩展至全身。
2、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减低常同时伴 随运动过多,病变部位一般在尾状核 和壳核。
(1)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多见于肢体远端,表 现为间歇的、缓慢的、 弯弯曲曲的蚯蚓样运 动,见于新生儿窒息、 核黄疸等。
1、周围神经


出现其相应支配肌肉的瘫痪
伴有感觉和植物神经损害
2、神经丛

多个周围神经支配区 的瘫痪(从每一个神 经丛发出数支周围神 经)
伴有感觉和植物神经 损害

3、前根

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 不伴感觉和植物神经损害
4、前角

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 不伴感觉和植物神经损害 有肌束颤动
肌束颤动
肌电图

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 经电位
可有
神经传导异常,有失神经电位
(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也称中枢性瘫 痪(central paralysis )或痉挛性瘫 痪(spastic paralysis )。
1、皮质(cortex)
•破坏性病变:单瘫 •刺激性病变 Jackson癫 痫。
偏瘫步态(划圈步态)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比较
瘫痪的种类 上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分布 肌张力 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 整个肢体为主 增高,呈痉挛性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减 弱或消失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核 及其纤维 肌群为主 减退,呈弛缓性 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 明显
二、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
(一)解剖生理
•上运动神经元指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分:皮质脑干束(corticonuclear tract)和皮质
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 •锥体束的解剖通路(见后图)
皮质脑干束
额叶中央前回 和旁中央小叶
一般感觉


(general sensation)
深感觉(deep sensation) 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觉(combined sensation) 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
特殊感觉(special sensation) 嗅、视、听、味觉
三、解剖生理
(一)传导通路 1、不同感觉有不同传导通路,但各传 导通路有如下共性: (1)三级神经元组成 (2)第二级神经元交叉 所以,感觉是交叉支配
见于丘脑底核病变,为一侧肢体猛烈的 投掷样不自主运动,。
(4)抽动症(tics)
为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常发生于 面部致挤眼弄眼、呶嘴,呼吸肌受累时出现 不自主发音,常见于儿童。
(5)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表现为环绕肢体或躯干长轴的缓慢、不 规则的扭转性不自主运动。
四、小脑(cerebellum)
(一)解剖生理
小脑位于后颅窝,在脑桥及延髓背
1、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 合征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增高常与运动减
少伴随,临床上代表性疾病为Parkinson
Disease,也称震颤麻痹,病变的主要部
位在黑质。
(1)运动减少(hypokinesia)
(2)强直(rigidity)
即肌张力增高,为屈肌、 伸肌张力均增高,检查 时各方向活动所遇的阻 力一致,称“铅管样强 直” ,如伴有震颤,可 感到断续相间的肌张力 增高,称为“齿轮样强 直” 。
3、伴有运动和植物神经损害
(三)后根型
损害部位在后根

一侧后根损害:单侧节 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
(四)脊髓型
损害部位在脊髓
1、后角型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温痛觉减 退,深感觉、触觉完 好)
2、前联合型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
分离性感觉障碍(温
痛觉减退、触觉和深
感觉正常)。
3、传导束型 损害部位在脊髓感觉传导束 (1)脊髓横贯性损害 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由内向外次序: C

T
L
S
2、后索
由内向外次序: S
L
T
C

感觉传导束在脊髓内排束次序的临床意义: 有助于判断髓内、髓外病变。 髓内病变:浅感觉的损害由上向下发展 深感觉的损害由下向上发展 髓外病变:浅感觉的损害由下向上发展 深感觉的损害由上向下发展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segmental sensation innervation)
五、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local diagnosis of sensory disturbance) (一)末梢型 损害部位在神经末梢
1、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
完全性感觉减退或消失
2、伴运动、植物神经损害
(二)周围神经型 损害部位在周围神经
1、感觉障碍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
2、完全性感觉障碍
脊髓节段的重要体表标志:
脊髓节段 皮肤区域
胸骨柄 乳头 剑突下 T2 T4 T6

腹股沟
T10
L1


每一皮节除了接受相应脊髓节段神经根 的支配外还接受上下相邻神经根的重叠 支配。 单一神经根损害不表现出症状,相邻数 个神经根均损害时,才表现出症状。 由于这种重叠支配关系,在判定脊髓损 害节段的上界时,其实际损害节段比查 出的皮肤节段高一个节段。

运动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
•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系统
一、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
(一)解剖生理
下运动神经元在解剖上指脊髓前角 细胞、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 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 小脑系统各冲动的最后通路。下运动神 经元将各方面来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 根、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 肉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