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报告系列总-07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2ftk

合集下载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摘要:通过高烈度下超限高层的结构设计,从中找出每个环节的设计难点,对此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得到一个受力合理且综合效益较高的设计成果。

关键词:高烈度;B级高度;超限判别;性能化设计;高宽比;时程波选取;中震型钢受拉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共4个地块,由4栋44层、1栋43层、3栋42层、17栋32层、1栋28层住宅及2栋30层公寓,底部5层大型商业组成,设置1~2层整体全埋式地下室。

用地面积16.26万m2,总建筑面积78.76万m2,地下室面积15.83万m2。

本文以3-4栋(43层)为例,对高烈度超高层进行设计难点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

2.设计参数及超限判别:2.1设计参数: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2#4#地块Ⅲ类,1#3#地块Ⅱ类;基本风压0.30KN/㎡。

详见表2。

3-4栋采用剪力墙结构。

2.2高度超限判别:3-4栋结构高度125.6m,属B级高度,超A级25.6%,属高度超限。

2.3规则性超限判别:不规则类型:3项,(1)扭转不规则(2)凹凸不规则(3)局部不规则:局部穿层柱、个别构件错层,属不规则超限。

3.结构设计难点及其解决方案(限于篇幅,相关图表、计算分析过程详见本人文章《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详细图文版)3.1方案设计阶段:(1)控制建筑物的高宽比,虽然《高规》3.3.2条并没有限定值,只有参考值,但控制在参考值附近,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栋采用有效宽度较大的户型,把高宽比控制在5.57,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2)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标高附近,塔楼增设一层结构夹层(车库顶板上2m覆土,塔楼室内外0.3m高差,夹层板相对车库顶板降0.5m,因此夹层层高为2.8m)作为嵌固端,既能保证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又能把塔楼的计算高度减少两层,结构受力更优。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发布时间:2022-06-27T01:09:19.2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4期第2月作者:杜鹏白宗琨[导读] 本文针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出现的墙肢受拉现象,杜鹏白宗琨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摘要:本文针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出现的墙肢受拉现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剪力墙实体模型,分析竖向拉力作用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为受拉墙肢的设计处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偏心受拉墙肢、中震、名义拉应力、组合截面、有限元分析1 概述华润置地(太原)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太原幸福里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本项目由7~13号共7栋超高层住宅,多层沿街商业及连为一体的两层地下车库组成。

7栋住宅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38~40层,结构高度117.60~128.30m,均超过了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A级高度100m的限值,为B级高度高层结构。

等效高宽比6.95~7.50,超过8度区5.0的规范高宽比限值。

本项目各塔楼具有高烈度、结构超高和大高宽比三大特点,导致塔楼在中震不屈服工况下,结构底部外围剪力墙肢普遍出现拉应力。

由于墙肢受拉后对其抗剪承载力会带来影响,各超限审查要点均对墙肢受拉做出明确要求,具体如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制[2015]67号)第十二条(四)款: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

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说明:计入型钢换算截面的平均拉应力达到2ftk时,若钢筋和型钢的总截面面积达到全截面的3%,则混凝土开裂后钢材的平均应力接近屈服值,混凝土裂缝宽度较大,影响墙体的抗剪能力。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物高度日渐增高,体型日渐复杂,结构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限设计的处理方法及思路,以供其他设计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超限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筑物的层数及高度只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并且建筑为了兼顾美观及使用,往往体型也伴随着较多的不规则性。

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针对超限情况采取对应的补充计算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超高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0.2万㎡,地上22.4万㎡,地下7.8万㎡。

由9栋塔楼组成,设2层地下室,塔楼高度为148.75m~158.95m,地下室高度为10.48m。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1栋塔楼结构超限情况及处理方法。

本工程基本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Wo=0.5kN/㎡,承载力计算时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塔楼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隔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塔楼外墙采用铝模砼墙。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30,梁板为C30;钢筋采用HRB400;嵌固端为基础面。

各楼层构件主要截面分别如下: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结构,塔楼底板1500mm,塔楼外底板厚度500mm;地下室顶板,塔楼范围外采用无梁楼盖体系,板厚400mm,塔楼范围内梁板结构,板厚160mm;塔楼标准层楼板厚度为 100~150mm。

剪力墙厚 450mm ~200mm;框架梁截面200mm×400mm~250mm×1595mm,次梁为200mm×300mm~200mm×605mm。

基础采用直径1.1m直径钻(冲)孔灌注桩,有效桩长约30~3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20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C45,持力层为<4-4>微风化花岗岩层。

为什么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小于ftk,计算裂缝却很大

为什么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小于ftk,计算裂缝却很大

为什么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小于ftk,计算裂缝却很大?01一个有趣的问题前段时间,碰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混凝土梁(以轴拉力为主)名义拉应力小于ftk,但计算的裂缝却很大.我们以一个算例来说明.600X800的RC梁,混凝土强度C35,钢筋为三级钢,承受轴拉力标准值1000kN,名义拉应力为2.08MPa<ftk=2.2Mpa;按照《混规》6.2.22条,纵向钢筋为1000X1.35X1000/360=3750mm2,配置10D22.根据《混规》7.1.2,钢筋计算应力为263Mpa,计算裂缝为0.48mm,大于0.2mm.是不是感觉很颠覆?名义拉应力小于ftk,为啥会出现0.48mm的裂缝,而且是通缝.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问题就在于计算假定的不同.首先,我们在计算名义拉应力时,是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但计算裂缝时,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所以得到的钢筋应力很大.假如计算裂缝时,也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呢?再来算算.当混凝土名义拉应力为2.08Mpa时,钢筋的拉应力约为13Mpa(6.35倍左右),此时的裂缝计算值约为0.009mm,可以忽略不计了.其次,裂缝计算公式针对的情况是裂缝已经出现后的裂缝验算,也就是混凝土拉应力大于ftk的情况,此时,混凝土刚度退化,不考虑混凝土强度,有一定道理.如果计算的拉应力小于ftk,混凝土刚度并未退化,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套用规范裂缝计算公式,概念上就是不对的,所以得到一个非常离谱的结果.02不能忽视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我们有个习惯性的假设,就是“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这在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结构强度计算中,是没问题的.但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混凝土抗拉强度通常是要考虑的.比如,我们验算重要竖向构件以及薄弱区楼板的名义拉应力,并将其和ftk比较,就是为了大致判断正常使用状况下,是否出现裂缝.有人可能会说,规范给出的裂缝验算公式,也属于正常使用状态,为啥不考虑抗拉强度呢?个人推测,规范公式主要是以受弯构件推导得到的,混凝土构件抗弯,受拉一侧最大拉应力大于ftk几乎是必然的,所以这个时候又不考虑抗拉强度.还是以600X800的混凝土梁为例,如果限定受拉区最大拉应力为ftk(2.2Mpa),其最大抗弯承载力为141kN.m;但是,600X800的梁,其跨度按14倍梁高(11.2m)计算,自重作用下,跨中最大弯矩为140Mpa左右,最大拉应力已大于ftk.所以,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抗弯的贡献非常微弱,远低于对轴拉的贡献.对混凝土轴拉构件正常使用工况验算,通常不应该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03名义拉应力大于ftk的混凝土轴拉构件实际工程中,某些构件的拉力可能非常大,比如,某些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中震作用下)、悬挑结构上弦位置的梁、吊柱、抗拔桩、抗拔锚杆等.计算出来的名义拉应力大于ftk,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复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计算出来的内力是不是正确的?严格来说,名义拉应力大于ftk,混凝土刚度退化会导致内力重分布,我们要按刚度退化的构件模型重新计算内力.这是反复迭代的过程,而且还涉及本构关系.当然,这一条通常是被忽略的,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实在搞不清楚(关键位置可以保守考虑).某些学院派专家一直在质疑这一点,他们认为,拉应力大于ftk,弹性模型的假设就不成立.他们是对的,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违背弹性模型假设的可不止这一处.其次,假设我们得到了相对正确的内力,根据内力配筋或配置型钢,然后再验算裂缝.还是以上述600X800mm的梁为例,拉力标准值为1500kN 时,按轴拉力设计值(2025kN)确定的配筋约为5625mm2(15D22),此时计算裂缝为0.50mm!此时,正常使用工况下,钢筋应力仅为267Mpa.假设钢筋直径为22mm,如果要将裂缝控制到0.2mm,配筋基本要放大1.8倍(148Mpa);控制到0.3mm,配筋放大1.35倍(198Mpa);控制到0.4mm,配筋放大1.15倍(232Mpa).抗拔桩也是类似情况,控制裂缝0.2mm的话,配筋一般都要大幅增加(约2.0倍).如果配筋由裂缝控制,其实相当于控制了钢筋应力.这个时候,采用高强钢筋其实是没有用的,因为钢筋应力通常只能发挥到150MPa左右(裂缝0.2mm).或者可以理解为,裂缝控制,提高了强度富裕.接下来说配置型钢.我们按轴拉力大小来确定型钢用量,其原理和配置钢筋是一样的,只不过型钢含钢率限值比较高,且本身就有较强的轴向刚度,型钢混凝土刚度退化没有钢筋混凝土那么明显.同样地,型钢混凝土构件也需要计算裂缝.相关计算公式可参考《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从公式可以看出,控制钢筋与型钢的平均应力依然是控制裂缝的重点.结论是:如果以轴拉力的强度计算来确定配筋或配置型钢,裂缝是无法满足计算要求的,高强钢筋或型钢都是无用的;如果一定要满足0.2mm的裂缝控制要求,配筋或配钢都要大幅增加.04裂缝究竟该怎么控制我们都知道,裂缝的计算位置,其实是混凝土构件受拉侧外缘,保护层(厚度)与计算裂缝息息相关.从构件承载力来看,限制裂缝宽度,是为了避免内部钢筋锈蚀.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在计算配筋的基础上,人为放大钢筋直径,这样就可以适当降低裂缝宽度的限值标准.这一条措施在规范中已有提及.从直觉来看,为避免内部钢筋锈蚀,可以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如果根据裂缝计算公式,加大保护层厚度,计算裂缝宽度会更大,这虽然并不意味着对钢筋的抗腐蚀保护性能变差,但多少有些说不清楚.在构件截面受限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也不采用这种方式.但规范对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有规定的,比如与水、土接触的结构构件,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0~70mm,当保护层厚度比较大的时候,计算裂缝宽度自然就比较大,这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痛点,之前规范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有人说,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时候,可以配置一层钢筋网片,这样就可以解决裂缝的问题了呀?理论上来说,配置钢筋网片是控制裂缝的好措施,尤其是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但对计算裂缝究竟有多大作用,却有些说不清楚.有兴趣的工程师,不妨推导一下.关于裂缝的问题,最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发.首先,新版《耐久性标准》明确规定:对裂缝宽度无特殊外观要求的,当保护层厚度超过30mm 时,可将厚度取为30mm计算裂缝的最大宽度.事实上,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的构件,多数都是一些地下工程,对裂缝宽度自然没有特殊外观要求,所以这一条其实就是针对我们过往计算中的痛点.个人认为,尽管如此,地下工程的(抗裂、防水)构造措施还是不能放松.其次,新规范对裂缝宽度限值进行了重新表述.根据上表,环境作用等级为A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限值为0.4mm.有些工程师看到0.4mm,以为裂缝宽度放宽了,先不要着急,我们接着看.新规范对A等级的解释是:“常年干燥、低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内部构件;所有表面均处于水下的构件.”所谓干燥、低湿度环境是指年平均湿度低于60%的环境.我查了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年平均湿度,仅11个低于60%,且主要分布于偏西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地.而像沈阳、长春、哈尔滨、合肥、郑州等20个城市,年平均湿度均大于60%.所以,结构上部构件,裂缝宽度想放宽至0.40mm,仅适用于北方(西北)个别地区,南方地区基本是实现不了的.但有趣的是,后一条的区域适用范围却截然相反.在南方地区,如果结构设三层或四层地下室,其底板迎水面及深基础构件表面基本都处于水下,如果水没有侵蚀性,就可以按环境作用等级A来确定裂缝宽度.但是,地下室外墙一般都处于长期湿润或干湿交替环境,环境作用等级应按B,甚至C.05结论裂缝计算是混凝土构件设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虽然《混规》中的裂缝计算公式一直被某些人诟病,但裂缝控制的概念始终值得关注.混凝土轴拉构件,裂缝控制的配筋一般比强度控制的要大,大家要引起注意.。

高烈度区某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超限设计和分析

高烈度区某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超限设计和分析

1概况某超高层住宅楼位于8度(0.20g )抗震设防区,场地类别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该工程地下3层,其中地下第1层为设备夹层,地下第2、3层平时为丙二类库房,战时为甲类核6级人防工程掩蔽所,地上39层除避难层外均为住宅,住宅层高为3.1m 。

室内外高差为0.3m ,房屋高度为120.80m ,高宽比为6.57,为B 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

结构标准层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5层,约束边缘构件层范围至第7层,第8和9层为过渡层。

本工程的房屋高度超过A 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100m ),并且高宽比较大,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为1.26,大于1.2,属扭转不规则。

针对结构超限情况,设定了适当的性能目标和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在各个地震水准下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依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021—2010)[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J 3—2010)[2],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设定为多遇地震时结构完好、无损坏,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设防地震时结构轻度损坏,经一般修理后可继续使用,罕遇地震时结构中度损坏,经修复或加固后可继续使用。

工程基础采用整体性较好的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度取2000m m ,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层,标准组合下基底压应力平均值约为750kPa 。

按《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从严控制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和受剪承载力比、从严控制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降低外墙纵轴压比限值等有效措施,嵌固端取地下室顶板处。

2上部结构小震分析鉴于工程高度超限且高度比较大,设计中采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Y J K )和M I D A S-Bui l di ng (以下简称Bui l di ng )2个计算程序进行多遇地震下结构的整体指标对比分析,保证设计、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超限高层设计笔记

超限高层设计笔记
7条(2条人工、5条天然),平均值。(常用) 2、底部剪力:每条不小于CQC的65%,多条平均不小于CQC的80%。 3、持续时间:不宜小于5倍或15s,时间间距0.01s或0.02s。
4.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YJK实操
1、上部结构计算—弹性时程分析
2、计算参数—添加地震波—自动筛选
3、打勾:
• a/有效持续时间不小于5倍基本周期 • b/有效持续时间大于15s • c/单条地震波基底剪力满足规范要求 • d/地震波组合平均基底剪力满足规范要求
大震
2
3
4
5
5.中震大震性能设计
关键构件
关键构件
根据项目对照高规3.11.2条文说明所列构件。
关键构件: a、底部加强部位的重要竖向构件(底部加强区剪力墙); b、水平转换构件及其相连竖向支承构件(框支柱、框支梁); c、大跨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其相连的竖向支承构件; d、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 e、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结构的竖向支承构件; f、承托上部多个楼层框架柱的腰桁架; g、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相当时该层各个长短柱; h、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件; i、重要的斜撑构件;
5 个别屈服 抗剪不屈服 较多屈服 保证抗剪截面 较多屈服 保证抗剪截面 弹塑性分析
5.中震大震性能设计
性能目标
词语解析
个别:5%以下,部分:30%以下,较多:30%以上。 弹性:计算结果不红,按计算结果配筋。 不屈服:计算结果不红,按计算结果配筋。 可屈服:计算结果可红。 抗剪不屈服:计算结果箍筋不红,按此结果配筋。 保证抗剪截面:计算结果箍筋不红,但不按此结果配筋。
人工波有效持续时间不足
1、生成时长足够的人工波。(弹性时程分析—人工波生成)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因为咨询工作的原因,翻看/校核过不少的超限报告.有些报告写得不错,但也有不少报告,写得比较粗糙,甚至有些基本的概念尚未搞清楚.说到超限报告,很多人会想到大震动力弹塑性,觉得这是高大上的东西.但其实,大震动力弹塑性只是超限报告中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的结果离散性比较大,超限专家对它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而且,由于软件本身或者参数取值的原因(当然,这与使用者也有很大关系),动力弹塑性分析时常会得到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结果.综合来说,我的观点是,如果在动力弹塑性分析上纠结了太多时间,而忽视了小震、中震以及专项分析,这是不值当的,也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言归正传,我们想想,超限报告到底是要做什么?要报告什么?超限报告,分析的对象是“不正常(超越规范规定)”的结构,分析的方法是“体检,逐一检查各项指标”,然后给出诊断结论.没错,我们和医生做的工作差不多.在体检诊断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共性问题”,也要考虑“个体差异”,更要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好的报告?好的报告就是不仅有完善的体检,还有详细严谨的诊断过程及诊断结论.相反,如果只是把一些体检单拼凑起来,很少甚至没有分析和诊断,那就不能算是一份好的报告.具体来说,小震及风工况分析这部分,主要做什么?如果按性能目标,是要验证受弯、受剪的弹性.但从构件层面来说,这些基本是天然满足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在报告中论证这部分内容.这部分的主要关注点是结构整体性,比如对结构规则性、稳定性、软弱层、薄弱层等的判断.构件层面,可能需要关注的是,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拉力,尤其是核心筒墙体受拉,尽量保证拉力作用下墙体不开裂.(PS,有专家说,如果墙体开裂较多,则构件已处于非弹性状态,失去了弹性假定的基础,弹性分析就变成空中楼阁.)小震弹性时程分析,这一部分和小震及风工况分析一样,都属于弹性分析,应该放在弹性分析结论之前.有的报告将其放在弹性分析结论之后,个人觉得,逻辑上不妥.弹性时程分析,关键点是选波,如果地震波选得比较合适,后面的工作都很容易.对一般的结构,尽量保证地震波反应谱与规范谱在结构主频点接近(规范规定相差不超20%).从理论上来说,所选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应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或一致,能做到最后,但如果选波确实有困难,差得大一些也没关系.时程分析,是用三条波取包络好,还是七条波取平均好?没有定论,离散性都比较大,但根据经验,七条波取平均,往往会小于三条波取包络.中震及大震分析,主要就是验证性能目标.不同部位,不同构件的性能目标会有所不同,但也无非受弯弹性/不屈服/部分屈服,受剪弹性/不屈服,满足受剪截面限制条件等.这里说的受弯受剪,都是要用承载力和结构内力去比较,然后判断是弹性还是不屈服,是承载力比的概念.我看到的某些报告,竟然有用剪压比的验算结果来判断受剪弹性和不屈服!!这就是概念不清.验证的办法也很简单,有些报告把中震弹性/不屈服的计算配筋摘录出来,和小震/风配筋相比,如果前者较小,说明按照后者配筋,前者的性能目标就可以满足;如果局部配筋,前者大于后者,按包络值进行配筋,也可以满足前者的性能目标,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没问题.当然,也有不少报告,采用自编的Excel表格进行抗剪验算,计算剪承比;采用自编程序或软件自带插件对竖向构件的压弯/拉弯进行PMM验算.个人推荐后面这种方法,原因有两个:1)正常情况下,结构软件计算没有问题,但有时,对某些构件(比如异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构件或者是常规构件建模不当),计算结果可能比较离奇;我们采用别的方式对构件进行验算(double check),往往可以发现问题,甚至在提取内力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异常.2)写超限报告,本身就具有“秀肌肉”的成分,相对来说,后面这种方法更“彰显实力”,而对比配筋的方式,明显就要Low一些.话说回来,超限报告预留的时间往往都很紧凑,我们时常要在“效率”与“效益”之间取一个平衡,那我推荐对关键构件采用后面这种验证方法,比如转换构件.楼板应力分析,是超限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含加强层的结构,楼板大开洞的楼层、X型、Y型以及十字型平面形成的弱连接部位等,楼板应力分析必不可少.我们知道,在结构分析中,楼板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递竖向荷载,另一个是传递水平力.传递竖向荷载,楼板表现为恒活组合工况下的受弯验算,这属于常规验算,无论采用YJK还是PKPM,问题都不大.楼板应力分析的关键点是分析楼板传递水平力的性能.在水平力作用下,楼板主要受拉或受剪,在全截面的拉应力或剪应力作用下,楼板可能出现通缝,这对水平力的传递影响较大,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全截面应力和弯曲应力不同,在应力层面,应有中心轴处的应力决定,在内力层面,由轴力决定.相对来说,面外弯曲应力形成的楼板裂缝属于表面裂缝,对水平力的传递影响不是很大.。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杨东全;朱嘉;张宏斌;赵联桢【摘要】水平地震作用会对高层结构的底部竖向构件产生轴向拉压作用.在高烈度地区,对超限高层建筑进行中震不屈服计算时,这种作用可引起结构底部某些剪力墙墙肢的拉应力,该拉应力可能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在进行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时,按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要求,剪力墙构件需满足中震不屈服墙肢平均拉应力不超过2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要求.基于高烈度地区的超限高层设计实践,讨论了中震计算方法;论述了剪力墙拉应力与受剪承载力的关系;阐述了墙体中震拉应力的工程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中震拉应力不满足要求时的一种工程处理方法.【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7页(P147-153)【关键词】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不屈服设计;墙肢平均拉应力;墙肢受剪承载力【作者】杨东全;朱嘉;张宏斌;赵联桢【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0)[1]第十二条提出:“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

”随着人们在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实践中的进一步认识,新版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2](以下简称《技术要点》)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

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某个结构的超限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超限分析是为了确定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条件、超过承载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加固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分析。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先描述了所分析的结构,并说明了超限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随后,我们详细介绍了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结构概述所分析的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骨架,由柱、梁和板等组成。

该结构总共有X个楼层,每层承载的荷载和力学性质也各不相同。

在超限分析之前,我们对结构的基本参数、荷载信息和材料特性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3. 超限分析目标和方法超限分析的目标是评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超限分析:3.1 结构静力分析通过结构静力分析,我们计算了结构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和荷载分布情况,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我们使用了某个商业软件进行了模型建立和分析,并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3.2 结构动力分析结构动力分析是为了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下的响应情况。

我们采用了模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根据地震加速度谱进行反应谱分析。

3.3 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为了了解结构中使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们进行了材料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和钢材的强度、刚度、变形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 超限分析结果基于以上的分析方法和数据,我们得到了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结论:•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均显示该结构在设计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的变形和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系数分析表明,结构在静止和动态工况下都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材的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规定。

5. 结论和建议基于对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构在设计荷载和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年最新版本)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年最新版本)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确保审查质量,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制定本技术要点。

第二条本技术要点所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包括:(一) 高度超限工程:指房屋高度超过规定,包括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规范》)第6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第8章钢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第7章中有较多短肢墙的剪力墙结构、第10章中错层结构和第11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高层建筑工程。

(二) 规则性超限工程:指房屋高度不超过规定,但建筑结构布置属于《抗震规范》、《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三)屋盖超限工程:指屋盖的跨度、长度或结构形式超出《抗震规范》第10章及《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索结构技术规程》等空间结构规程规定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不含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和空气支承膜结构)。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具体范围详见附件1。

第三条本技术要点第二条规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属于下列情况的,建议委托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一) 高度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B级高度的混凝土结构,高度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第11章最大适用高度的混合结构;(二) 高度超过规定的错层结构,塔体显著不同的连体结构,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四种类型中三种的复杂结构,高度超过《抗震规范》规定且转换层位置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层数的混凝土结构,高度超过《抗震规范》规定且水平和竖向均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三) 超过《抗震规范》第8章适用范围的钢结构;(四)跨度或长度超过《抗震规范》第10章适用范围的大跨屋盖结构;(五) 其他各地认为审查难度较大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第四条对主体结构总高度超过350m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应满足以下要求:(一)从严把握抗震设防的各项技术性指标;(二)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进行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应会同工程所在地省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共同开展,或在当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开展。

什么是名义拉应力

什么是名义拉应力

带你深入了解名义拉应力2014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上,针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以下简称“技术要点”)中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配置型钢的规定,两位勘察设计大师方小丹和肖从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今时隔已近五年,重看这场“神仙打架”,仍有很多新的体会.一些相关基础知识:1)强度等级C25~C80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为(3.0~3.3)×10-3,极限拉应变为(0.7~1.0)×10-4.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规范限值的0.2~0.3mm时,钢筋应力约为150~200MPa(光面钢筋)或200MPa~300MPa(螺纹钢筋),所以一般控制受拉构件的钢筋拉应力不超过200MPa.2)平均名义拉应力,不考虑应力沿截面的不均匀分布,也不考虑混凝土受拉开裂后刚度衰减和应力重分布,名义上仅等于拉力除以构件全截面面积的值,所以可以出现几倍ftk的名义拉应力.3)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特征:当拉力N的偏心距e0<h/6时(图a),构件全截面受拉,随着拉力N 的增大,拉应力较大一侧的混凝土先开裂,裂缝迅速向对边贯通,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由纵筋As 和As'(指远离拉力一侧的纵筋,并非钢筋受压)共同承担;当偏心距h/6<e0<h/2-as时(图b),截面一侧受拉一侧受压,拉力增大时,受拉一侧混凝土先开裂.由于N位于As 和As'之间,As一侧的混凝土开裂后,随着N值的增大,As '一侧的混凝土从受压变成受拉,As'也变成受拉钢筋,裂缝沿全截面贯通,偏心拉力N由左右两侧的纵筋As 和As'共同承担.以上两种情况中,随着As 和As'先后屈服,截面发生破坏.当e0>h/6时(图c)为大偏心受拉,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会沿全截面贯通,直至破坏一直存在部分受压区,此处不再赘述.针对高层建筑底部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能存在的受拉问题,“技术要点”规定,“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由于小偏心受拉和轴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的破坏特征相似,都是混凝土率先全部开裂.编制组认为此时承受拉剪复合作用的剪力墙破坏形式缺乏试验数据,更倾向于抗剪破坏沿水平通缝发生(平行于水平钢筋方向,类似于一级剪力墙沿水平施工缝抗剪验算时,不考虑水平分布筋的作用),而非沿45°斜截面,规范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已不适用.所以“技术要点”规定的初衷都是控制受拉构件裂缝开展(避免出现贯通裂缝),保证构件在中大震拉剪、压剪往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而控制水平裂缝开展的措施,即前面说的将钢筋拉应力控制在约200MPa.具体规定就是将小偏心受拉构件的构造措施提高,增加纵筋,减小裂缝.如果名义拉应力超过ftk,构件边缘的实际拉应力肯定比ftk更大,偏安全考虑直接增设型钢承担拉力.含钢率不超过2.5%时,名义拉应力宜不超过2ftk;含钢率超过2.5%时,名义拉应力可按比例适当放松,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和执行?假定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按特一级取0.4%,含钢率2.5%时: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对应的钢筋拉应力数据见下表:可见,含钢率不超过2.5%,名义拉应力不超过2ftk时,可控制钢筋拉应力均在200MPa以下.同样,名义拉应力适当放松也是近似以σs=200MPa为标准.以下验证3f,配筋率0.4%,含钢率3.8%时:tk针对“技术要点”的上述规定,方小丹对肖从真代表的编制组提出了一些质疑,小编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过滤掉了双方实际一致,仅是表达方式不同的观点):1.通过增大配筋,使混凝土受拉裂缝宽度和构件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即使名义拉应力超过ftk,也可以不配置型钢.2.全截面受拉开裂的砼构件,只要裂缝宽度较小,剪力作用下的破坏方式,绝大部分依然是沿45°斜截面,仍然可以有较大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方大师现场举例验证第1条观点:举例正确无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技术要点”的规定有误?在认真思考过两位大师的观点之后,小编认为,两者从目标和实现手段上其实不存在矛盾,都是通过增大含钢率,使混凝土受拉裂缝宽度小于规范限值.换句话说,如果设定相同的开裂目标,即使不配置型钢,也需要增设同样强度当量的纵向钢筋.异议在于出发点不同,“技术要点”用于指导设计,要包络复杂情况、可操作性强,所以没有要求按照拉应力精确计算裂缝(肖大师原话“可以要求设计人给钢筋应力,但操作起来会比较麻烦”),而是简化为只要名义拉应力超过f,就认为混凝土开裂退出工作而要求配置型钢(未考虑实际应力tk的不均匀分布和裂缝实际开展情况,最被诟病之处),墙肢竖向分布筋一般按特一级最小配筋率0.40%考虑(实际可能少考虑了很多面积),以控制200MPa的型钢拉应力作为考察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指标(200MPa拉应力对应0.3mm裂缝的结论,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偏差).也许正是认可以上简化可能对设计结果有较大影响,所以此条配置型钢的要求均为“宜”.具体操作时,如有条件对重点墙肢做如上验算并满足要求,应该可以不必“机械”的配置受拉型钢.对于第2条内容,两位大师持不同观点.如肖大师所言,全截面水平开裂的剪力墙,在拉剪复合作用下的破坏形式目前还缺乏试验研究.但谨慎的小编在重新翻看多版本大学混凝土教材时,均发现有关于此项试验的论述,摘抄部分内容如下:试验表明,当轴向拉力先作用于构件上时,构件将产生横贯全截面的法向裂缝.再施加横向荷载后,则在弯矩作用下,法向裂缝在受压区将闭合而在受拉区进一步开展,并在剪弯曲段出现斜裂缝.由于轴向拉力的作用,斜裂缝的宽度和倾角比受弯构件要大一些,混凝土剪压区高度明显比受弯构件小,有时甚至无剪压区.因此轴向拉力时构件的抗剪能力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随轴向拉力的增大而增加,但对箍筋的抗剪能力几乎没有影响.针对上述特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6.3.22条).以上描述亦即方小丹大师在会上所表达的观点.而肖总所说的尚待研究的试验,当时限于时间原因,二人并未继续讨论.2018年4月和5月,肖总团队在《土木工程学报》发表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性能试验研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承载力分析》两篇文章,结论如下:(1)在拉剪共同作用下,剪力墙呈现出两种破坏模式.轴拉力的相对大小是决定剪力墙破坏模式的关键因素,轴拉力相对较小时发生剪压破坏,轴拉力相对较大时则发生滑移破坏.(2)轴拉力降低了剪力墙的抗剪承载能力.(3)截面纵筋的销栓作用提高了剪力墙的抗拉剪承载力.相比前述教材的试验结论,本次做了基于“轴拉力相对较小/大”的补充和细化内容,但并无颠覆性的结论.通过学习论文可知,“轴拉力相对较小/大”是指剪力与拉力的比值,两种抗剪破坏模式的分界与平均名义拉应力并无直接对应关系,个人认为还是无法作为控制平均名义拉应力的直接理由.认知浅薄,有待继续学习.现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上述讨论的内容未见相应的调整.但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样级别的“神仙打架”充分体现了大师们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坦诚开明的论道精神,有机会学习领悟其中涵义,实属行业从业人员之幸事.名义拉应力到底怎么算呢?肖从真工作室给出了详细计算方法:墙肢受拉怎么办?先验算、再来看.对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的第四章第十二条(四)款有明确要求.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列出来:(四)确定所需的延性构造等级.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不过这个规定很多设计人员不明就里.今天小编就来说道说道这条规定.敲黑板、划重点,这180字的要求分为“红、蓝”两句理解就可以啦.怎么理解红句呢?其实红句的意思就是首先要计算“平均名义拉应力”,当时宜设置型钢,并应控制就可以啦.看起来很简单吧,不过括号里又说: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咋考虑呢?就是按下式考虑:上式中,、分别为混凝土、型钢和(或)钢板的截面面积;、分别为混凝土、型钢和(或)钢板的弹性模量;就是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的墙肢轴拉力.为什么要配置型钢?因为配置型钢可有效控制、并减小墙肢平均名义拉应力,更有利于满足的要求,这个大家都做到啦.再来看“蓝句”: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按比例”,也就是要以2.5%含钢率为基准来考虑放松的比例.比如,当含钢率为5.0%时,“平均名义拉应力”可放松至,换算成通用形式就是:时,“平均名义拉应力”宜满足.注意,这里还有一个“适当”,就是说可以稍微严格一些进行控制.为何以2.5%为准,而不是以1.5%或3.5%为准按比例放松呢?这是因为,控制墙肢拉应力水平的本意是避免墙肢受拉开裂严重后丧失了抗剪能力.而承受拉力的墙体正截面裂缝宽度是与钢筋的应力水平直接相关的.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一般不超过0.3mm,此时钢筋或型钢的平均拉应力一般不超过200MPa;应力200MPa对应的是3%,其中钢筋0.5%、型钢2.5%,因此以2.5%含钢率为准.为什么可以按比例适当放松呢?因为达到200MPa时钢筋和(或)型钢的应变约为1000,此时混凝土已开裂,拉力基本由钢筋和(或)型钢承担,而钢筋和(或)型钢所能承担的拉力是与含钢率呈一定比例的.经过这样的分解、剖析,你知道怎么计算墙肢的平均名义拉应力了吧.。

山西超限高层修筑工程抗震设防界定规定

山西超限高层修筑工程抗震设防界定规定

山西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界定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山西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下列建筑工程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一)房屋高度超过规定,包括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第8章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章中有较多短肢墙的剪力墙结构、第10章错层结构和第11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超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第5章最大适用高度的高层建筑工程。

(二)房屋高度不超过规定,但建筑结构布置属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三)屋盖的跨度、长度或结构形式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0章及《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索结构技术规程》等空间结构规程规定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不含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和空气支承膜结构)。

(四)其它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规定的适用高度或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

第三条抗震性能设计(一)当房屋高度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B 级高度范围内时,比较规则的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进行设计。

一般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性能目标,其总体性能目标应达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11.1条中性能水准“D”级或“C”级。

(二)其余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及超限大跨度屋盖工程应针对其不规则项的多少、程度和薄弱部位,明确提出为达到安全而比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更严格的具体抗震措施及预期性能目标。

其总体性能目标应不低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11.1条中性能水准“C”级。

第四条房屋高度超限界定(见表1)高度超限界定(m)表1注:1.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部分框支结构指框支层以上的楼层不规则),其高度应比表内数值降低至少10%。

超限情况判定

超限情况判定
×
×
×
× ×
×
超限情况-全国
分类
项 次
不规则类型
1 扭转不规则
2 偏心布置
3 凹凸不规则
4 组合平面
三条以 上超限
5
楼板不连续
审查
6 刚度突变
7 尺寸突变
8 构件间断
9 承载力突变
涵 义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 偏心距大于0.15或相邻层质心相差较大
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等 细腰形或角部重叠形
GB500113.4.2
二层门厅区及设备机房上空开洞大于典 型楼板宽度的50% 标高4.95、15.45夹层
GB500113.4.2
电算第2层
JGJ3-4.4.5 标高18.60横向收进35.2m,64%
GB50011-
3.4.2
GB500113.4.2
电算第2层
1 扭转偏大
不含裙房的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1.4
4
楼板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有效楼板宽小于典型宽度的40%, 二层门厅区及设备机房上空开洞大于典型楼板宽度的50%
或开洞面积大于35%(包括错层)
标高4.95、15.45夹层5 Nhomakorabea等效剪切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60%,或小于相邻上三层平均值的 70%
直接超 限审查
6 7
除顶层或高度小于主楼20%的裙房(辅楼)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 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30%
9 复杂高层:转换层(7度5层以下,8度3层以下)、加强层、错层
10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电算第2层
1 平面凹进或凸出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40%
2 结构平面突出部分长度超过其连接宽度7度时2倍,8度时1.5倍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1. 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领域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各种力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讨论混凝土在受拉状态下的应力限制问题。

2. 混凝土的受拉性能混凝土在受拉状态下的性能与其在受压状态下有所不同。

由于混凝土的骨料不具备拉力强度,因此在受拉状态下,混凝土主要依赖于钢筋的拉力来承担荷载。

因此,混凝土的受拉性能不如其受压性能表现得好。

3.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意义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拉应力限值对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拉应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4. 影响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因素4.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拉应力限值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提高其拉应力限值。

4.2 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不同类型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的拉应力限值有一定影响。

细骨料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细小空隙,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提高其拉应力限值。

4.3 加入纤维材料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利用纤维增强材料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技术。

适当加入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拉应力限值,并增强其韧性。

5.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计算方法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f t=0.67f ct其中,f t为混凝土的拉应力限值,f ct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6.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要求确定合适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值。

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师会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

7. 结束语本文阐述了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相关内容,包括其意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混凝土拉应力限值的合理确定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选择合适的拉应力限值,以确保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

关于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2ftk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2ftk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2ftk问题的探讨一、引言中震作用下的墙肢名义拉应力2ftk问题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在地震作用下,墙肢可能承受拉应力,而2ftk则是规范中规定的墙肢允许承受的名义拉应力上限。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的产生地震作用是造成墙肢名义拉应力的主要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引起建筑物振动,如果墙肢在水平方向上的刚度不足,就会产生拉应力。

此外,如果墙肢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不足,也可能导致名义拉应力的产生。

三、2ftk的来源及意义2ftk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墙肢允许承受的名义拉应力上限。

ftk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相应的安全系数后得到2ftk。

这个值的意义在于保证墙肢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防止墙肢开裂或破坏。

四、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的控制为了控制中震作用下墙肢的名义拉应力不超过2ftk,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提高墙肢的刚度:通过增加墙肢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等级、采用配筋等方式提高墙肢的刚度,从而减小地震作用下墙肢的振动和拉应力。

2. 优化抗震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的分布和传递路径,优化抗震措施,减小墙肢承受的拉应力。

3. 加强构造措施:通过增加拉结筋、设置构造柱等构造措施,增强墙肢与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墙肢的承载力和抗拉能力。

4. 考虑施工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避免施工缺陷对墙肢抗拉性能的影响。

五、结论中震作用下墙肢名义拉应力2ftk问题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提高墙肢刚度、优化抗震设计、加强构造措施以及考虑施工因素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墙肢的名义拉应力不超过2ftk,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不同等级的地震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标准。

钢筋混凝土柱超限的解决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超限的解决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超限的解决方法摘要:针对建筑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超限或截面过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Summary: Solutions and attention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re rai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over limiting of reinforeced concrete column axle pressure ratio and section occurr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archetectural structure.关键词:程序,计算模型,轴压比,短柱,高强混凝土Key words: Program, calculating model, axle pressure ratio, short column, high-strength concrete抗震设计过程中,如果承担竖向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力过大,其延性将变小,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使柱突然丧失承载能力,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我国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严格规定了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见表1,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情况),目的是为了使柱为大偏心受压,具有比较大的屈服后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

多层建筑的高度比较低,荷载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因为要满足轴压比的限值而出现超大截面的“胖柱”。

高层建筑则不然,进行结构计算时,底部若干层柱截面尺寸往往由轴压比控制,虽然纵向钢筋仅为构造配筋,而柱子的截面却非常大,对经济、美观、实用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对抗震不利的轴压比限值更加严格的短柱。

剪跨比不大于2时,轴压比限值见表2(对于剪跨比小于1.5的柱子,需要采取特殊构造措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通过降低建筑物高度、开间尺寸或使用荷载等方法,虽然能减小柱的轴力,却使工程达不到计划的目标。

土木吧丨超限设计之精髓!

土木吧丨超限设计之精髓!

土木吧丨超限设计之精髓!来源:JIE构生活综述在工作中,屡次碰到结构专家、业主单位的结构工程师提到“结构错层的不利性”,建议在超限报告中对结构错层进行分析。

但在超限报告中,却很少看到结构错层的专项分析,至少深圳地区是这样。

这种“阳奉阴违”的事情,我觉得挺好奇。

偶尔想起来,“阳奉阴违”的原因无非两点,一线的结构工程师不知道怎么分析,或者认为没必要分析。

这次,我们自己做一个复杂项目的超限报告。

结构错层比较严重,终于有机会,仔细思考“结构错层”究竟该怎么分析。

错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性,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错层削弱楼盖整体性,降低结构受力的协同性,并使传力路径出现薄弱环节,引起应力集中现象;2)在楼板错层位置,会形成短柱,短柱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3)错层位置楼板布置不均匀,不对称,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置,在水平地震或风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对错层位置的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第1点,首先要补充楼板应力分析,尤其要搞清楚错层附近的楼板应力。

如果水平推力较大,为了保证水平力的传递,可以梁侧水平加腋。

加腋之后,梁的刚度变大,在梁柱节点位置,梁会将更多的弯矩传递给柱,此时就要复核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

有些单位,加腋作为一项构造措施,并未在计算模型中反映,也未手算复核,在梁柱节点位置,可能违背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这点应引起注意。

针对第2点,结构错层,短柱是客观存在的。

在计算中,短柱的问题是容易抗剪超。

我们的办法是,确保短柱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均保持抗剪弹性。

其中,抗剪截面验算,要预留足够的富裕度。

抗剪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剪跨比,需要谨慎确定。

根据《高规》10.4节,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针对第3点,楼板采用弹性板计算,评估水平力对梁的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可采用配置一定量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方式提高梁的抗扭能力。

另外,如果结构错层非常严重(大范围错层),还应在整体概念上进行把控。

超限报告如何写

超限报告如何写

超限报告如何写笔者参加过四川省八十余个超限工程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总的感觉是超限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写得较好的比较少,有的写得太繁杂、重复,有的又写得太简略,内容不全,下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1 报告的名称报告名称应为《××工程超限设计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 (以下简称《超限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第六条(二)款)或《××工程超限设计的送审报告》,不应称为《××工程超限设计的审查报告》。

笔者审查过的报告名称多数都称为《审查报告》,只有少数称为《可行性论证报告》或《送审报告》,汉语里凡带“审”的词,如审查、审核、审定、审校、审理、审批、审判等都是对第三方的,不是对自己的。

《送审报告》的意思是送给第三方审查的报告,因此笔者认为称《送审报告》是可以的。

2 报告的文本不应太长,也不应太简略超限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按照《超限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 的要求编写。

报告不应太长,页数不应太多(有的长达100 ~200 页),字体不要太大(以小四号为宜),A4(A3)纸每页宜为30 行以上,有的报告字体为四号字,每页只有20 行,使页数大增。

如只需写出本工程超限的内容,没有超限的指标不需要写,很多报告都按《超限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附录一~附录四及各省(市、自治区)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界定标准》罗列了几十项指标,再在各项指标后面写“是”或“否”或打√,增加报告的页数、浪费纸张,也浪费审查专家的时间,实在没有必要(犹如医院的健康体检表,如医院只会写明某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而不会写没有肝癌、没有肺癌、没有肠癌、没有……)。

有的报告又写得太简略,内容不全。

3 报告的文本不需要精装报告的文本普通装订即可,不需要精装,用普通白纸即可,没有必要用太厚的纸(如铜板纸),太厚的纸加上精装翻页困难(会自动闭合),翻阅不便,会浪费成本。

超筋超限警告

超筋超限警告

超筋超限警告1.1.1混凝土梁警告1)极限(经济)承载弯矩M>Mu=0.5fcbh02+fchf'(bf'-b)(h0-0.5hf')M-梁弯矩Mu-梁极限弯矩fc-混凝土抗压承载力设计值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满足极限(经济)承载弯矩M≤Mu要求,否则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ξbh0(混7.2.1-3) 无地震x>0.25h0(混11.3.1) 一级抗震x>0.35h0(混11.3.1) 二、三级抗震x-受压区高度(m)ξb-无地震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h0-梁有效高度(m)当x超出限值时,程序改按双筋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按双筋计算仍然超筋,说明截面尺寸过小,应做调整。

3)抗震设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抗震设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2.5% (混11.3.1)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配筋率大于2.5%时给出超筋信息,应加大截面或提高材料强度。

4)斜截面抗剪V=>0.25βcfcbh0 (混7.5.1-1) hw/b≤4无地震作用组合V>0.2βcfcbh0=%10.2f(混7.5.1-2) hw/b≥6无地震作用组合V>αβcfcbh0 (混7.5.1) 4<hw/b<6无地震作用组合V>(0.2βcfcbh0)/γRE (混11.3.3)跨高比>2.5框架梁V>(0.2βcfcbh0)/γRE (高6.2.6-2) 跨高比>2.5框架梁V>(0.15βcfcbh0)/γRE (高6.2.6-3) 跨高比≤2.5框架梁V>0.2βcfcbh0 (高10.2.9-1) 框支梁无地震作用组合V>(0.15βcfcbh0)/γRE (高10.2.9-2) 框支梁有地震作用组合V>0.25βcfcbh0 (高7.2.23-1) 连梁无地震作用组合V>(0.2βcfcbh0)/γRE (高7.2.23-2) 跨高比>2.5连梁有地震作用组合V>(0.15βcfcbh0)/γRE (高7.2.23-3) 跨高比≤2.5连梁有地震作用组合V>(10+l0/h)βcfcbh0/60 (混10.7.4-1) hw/b≤4深受弯构件V>(7+l0/h)βcfcbh0/60 (混10.7.4-2) hw/b≥6深受弯构件V>αβcfcbh0/60 (混10.7.4) 4<hw/b<6深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时,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07——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2ftk
《全国超限高层抗震审查技术要点》中提到:“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意见,对我们的设计工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不少设计院据此设置型钢,不但在墙肢中设置型钢,在框架柱中也设置型钢,理由就是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强度标准值。

方小丹大师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会议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主要观点如下:
1)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可以承担剪力;
2)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不考虑混凝土受拉承载力的贡献;
3)钢筋可以承受拉力。

混凝土构件的受拉承载力与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力无关。

4)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钢筋的拉应力而不是
混凝土的拉应力。

假如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钢筋采用三级钢,当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轴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仅为1.4%;抗弯计算按构造配筋的话,其实综合配筋率也不高。

5)全截面受拉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只要裂缝宽度较小,是可以承担剪力的,因为构件剪切破坏面(斜截面)穿过裂缝,也穿过未开裂的混凝土,还穿过水平和竖向配置的钢筋。

未开裂的混凝土以及水平钢筋提供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6)构件一旦承受剪力就必然有弯矩,有可能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况,可能由轴心受拉或小偏拉变为大偏拉,此时构件截面有压区。

剪压区的存在反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剪压破坏来说,斜截面承载力失效的标志是剪压区混凝土压坏。

随着裂缝的开展,剪压区会越来越小,如果剪压区为零(甚至不到零),混凝土不再提供压力,截面失效。

一般情况下,受剪的时候,也会受弯,受弯就会在截面中形成压区,所以剪压区还是存在的,即,即使弯曲形成裂缝,但截面抗剪承载力还是存在的。

极端一点情况,如果构件截面拉力比较大,首先在截面中形成通缝,在弯矩作用下,压区应力不足以使“压区裂缝”弥合,这时,其实是没有剪压区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还能存在吗?个人理解,在这一瞬间,通常意义上的抗剪承载力其实是有问题的,但这是一个瞬时状态,很
快地,截面会发生转动,底部裂缝会加大,又在上部形成压区,依然可以抗剪,但此时,构件很可能因变形过大而失效。

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还是要慎重。

概括来讲,抗剪承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剪压区存在的情况,此时,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计算;第二个层次,剪压区破坏(包括首次弥合之后的剪压区),抗剪主要靠水平钢筋,钢筋破坏即是剪摩擦破坏。

虽然钢筋可以保证构件不会坠落,但构件变形会较大。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大打折扣。

再来看看规范规定的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即剪压比)。

根据教材及规范条文说明,
剪压比的规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什么意思呢?构件可以承受超越剪压比限值规定的承载力,但此时,构件将发生斜压破坏,规范给出的公式以及构造措施等一系列规定,均不适用;第二个目的,限制在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裂缝宽度,间接通过保证剪压区高度,来限制裂缝宽度。

可见,构件剪压比决定的剪力和截面所受拉力是没有关系的。

拉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

参考《混规》的计算公式。

算例1,钢筋混凝土柱,C40,HRB400,截面尺寸700X700mm,名义拉应力为2ftk时,即拉力约为2342kN,配筋按2.5%,计算得到钢筋拉应力为191Mpa,计算得到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74mm(小于0.3mm);箍筋按12@150(体积配箍率0.9%),抗剪承载力为709kN <0.2βcfcbh0;即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通过增加纵筋的方式,可以满足规范对承载力的要求,不需要设置型钢。

算例2,剪力墙截面尺寸300X1500,C30,HRB400,中震作用下承受拉力2000kN,配筋率2%,计算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混凝土名利拉应力4.06Mpa大于2ftk;水平分布筋2d12@200,剪压比按1.5,则受剪承载力为731.6kN,中震作用下的剪压比为0.08ftk。

可见,剪力墙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虽然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大于2ftk时,也不需要配置型钢。

结论是:下次再碰到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ftk,甚至2ftk时,不要
着急加型钢,先增加钢筋,算一算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以及裂缝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可以,型钢就可以免了。

我相信,这对设计方、施工方、业主,都是喜闻乐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