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一议2_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1)情景设计:教材设计的情景是先出示“帆船”、“金字塔”“艾菲尔铁塔”等一些含有三角形的图案、实物,随之提出问题:(1)这些图案、实物中,有同学们熟悉的图形吗?(2)举出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并与同学交流.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三角形.在使用该情景时,可以让学生在每幅图上用铅笔描出一些三角形,然后同桌交流共享.本节课也可以创设一些与教材不同的问题情景,如:情境1 可出示一些著名建筑物的屋顶,如意大利罗马城内的万神殿,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内的玻璃金字塔,神州6号发射架,南京三桥的斜拉桥,自行车,吊车,交通路标,高压线的三角形铁架,红领巾,三角旗,三角板,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含有三角形的简笔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选取其中一部分图片,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并从中抽象出三角形,展开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模型,从报纸和其他资料中剪切一些图片,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含有三角形的图案.情境 2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吗?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交流,回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列举自己熟悉的例子,积极参与,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情境3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三角形,它简单、有用.请看下面一个例子: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房屋大部分倒塌,24万人蒙难.事后发现,房屋破坏最轻的是那些有三角形房顶的木结构房子(如图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中经常用到这个性质,这说明数学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有关三角形的奥秘还有很多,你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吗?本情景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亦可老师边叙述,边用小黑板出示含有三角形房顶的木结构房子的示意图.活动设计:活动一请观察屋顶框架图(或出示实物模型),并思考问题:1、你能从图中找到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并讨论怎样表示这些三角形.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 活动二(对教材24页议一议的改编):(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斜梁斜梁直梁⑦⑥⑤④③②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有等腰三角形吗?本活动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活动三“数学实验室”的教学准备5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7cm、9cm,任意取出三根小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填写下表: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样长度的小木棒不能组成三角形?(2)什么样长度的小木棒能组成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的理由.(4)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到任意长度的小木棒,不一定能搭成三角形,从而主动寻求构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活动四两人游戏:同桌两同学分别在纸上写出3组数(每组3个数)后交换,让同桌去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编题者应明确答案,并且请你给你的伙伴打分.本活动可以放在例1后,同桌互编互答, 反思矫正.通过编题训练,还课堂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题设计:例1 (补充) 下面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1)5cm,8cm,2cm (3)3㎝,3㎝,3㎝(2)5cm,8cm,13cm (4)3.5㎝,7.5㎝,4.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组成三角形;只要有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或等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通过本例题规范解题步骤,发现解题技巧:只要比较两条较短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即可.例题拓展:有3条线段,其长度分别为a 、a+4、a+6(a>0),请问这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例2 (补充) 观察下图,联想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说几句话.本例是道开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说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教学本例题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释一些现象,培养关爱他人的责任情感. 练习设计:一、课堂练习:1.如图是用三根细棍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图形是( )A B C D2. 小晶有两根长度为5cm 、8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现在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 8cm 、15cm 的木条供她选择,那她第三根应选择( ) A 2cm B 3cm C 8cm D 15cm3.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分别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说明是什么三角形, 并写出他们的边和角.4.如果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5.如图:有A 、B 、C 、D 四个村庄,打算公用一个水厂,若要使用的水管最节约,水厂应建在村庄的什么地方?二、课堂作业:1.课本第28页第1题.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3㎝,4㎝,5㎝ (2)3㎝,12㎝,8㎝ (3)9㎝,6㎝,15㎝ (4)6㎝,6㎝,6㎝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 、7cm ,求三角形的周长? 三、课后作业:1.课本第28页第2题.2.做一做:分别量出如图锐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并填到A B CD · ··· abc ABCD C横线上.(1) a = b = c = (2) 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a-b c; c-b a; c-a b (3) 你有什么发现吗?(4) 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有没有一样的结论呢?按照上面的研究方法,继续探究,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共享.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7cm 的木棒,(1) 用长度为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 长度为11cm 的木棒呢? (3) 长度为4cm 的木棒呢?(4)什么长度范围的木棒, 能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4.已知△ABC 中,a=2,b=4,第三边c 为偶数,求c 的值.5.有一天小明对同学说:“我的步子大,一步能走三米(即两脚着地时,两脚的距离有三米)”.有的同学将信将疑,而小颖说:“小明,你在吹牛”.你觉得小颖的话有道理吗?6.阅读理解费尔马点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萨尔泽,在巴格达东南挖掘了美索不达米亚古城拉格什的遗址,他发现三座神庙之间的地下水道是按图甲连结,即A 、B 、C 三座神庙中间的点P 与A 、B 、C 连结,经测量发现:PA+PB+PC<AB+AC 或BC+CA 或CA+AB.这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苏美人就知道了连结平面上三点的最短距离是什么.1640年,大名鼎鼎的法国数学家费尔马向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在一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上找一点P ,使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为最小.托里拆利和他的学生维微安尼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如图乙所示.这个特殊点P 后来被称为费尔马点.神庙A神庙B神庙C图乙BACP1200 1200。
【学生】51认识三角形
【关键字】学生第五章三角形第1节认识三角形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数学组邱迁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角的大小将三角形分类;(2)了解三角形中线、内角平分线、高线,并达到在具体的三角形中做出它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和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2)在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3、情感与态度目标:(1)体现三角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2)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即三个角的关系和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钝角三角形高线的理解和准确地画出高线。
教学建议:1、几何学习离不开图形,在学习时要鼓励学生多动手作图、操作、观察和实验,注意体会、思考和交流,在本节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和计算加深对三角形基本性质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本节重点;同时还应注意在直观操作的根底上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几何证明打下根底。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由“两点之间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这个结论得到的,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要结合学习过的有关平行线特征和识别的知识。
3、在按角对三角形分类时,要明确分类的标准,注意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同时注意到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具体形状无本质关系,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其具体形状有关,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中的高、角平分线、中线是三角形的几条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1、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出示一些三角形:(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4.1.3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案
4.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经过小学学段以及本单元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直接学习,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中线和角平分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在老师引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二教学任务分析“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角分线”是北师大七年级(下)第三章3.1.3认识三角形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刚刚接触到三角形边边关系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两条——中线和角平分线,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
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会做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动手做、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三角形说课课件讲解
教学设计思考
2、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设计
课题研究《数学阅读》为我提供了数学 阅读的方法即数学阅读五步读书法: 粗读——重点读——理解、领会、应用、记 忆读——归纳概括读——复习巩固提升.
教学设计思考
3、自学中辅以多种形式突破难点
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是个难点,加上学生自学能力还在培养之 中,仅靠学生自学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在 教学中通过自学导读,小组讨论,引导分 析,例题讲解,强化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 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重 难 点 突 破
目标分析
1.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分析 本节教材是继七年级上册《线段和角》,七年 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就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有初步 的几何基础知识.同学们对平行线,相交线,线段 和角有了初步的认识,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推理、交流等获得基本的几何知识,有了初步的推 理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2 18 20 . 50 50 30
能谈谈你是怎样检验的吗?
要善于自己
归规纳律总结:哦
要善于自己
规归律纳总:结哦
用最长线段减去最 短线段的差与 另用一最长线段减去最短线 条线段比较,若段大的差与另一条线段比 于则能组成,否较则,若大于则能组成, 不能组成三角形否则不能组成三角形
过程设计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的2倍,求
各边长?
(2) 已知其中一边长是8cm,求 其他两边的长?
渗透分类讨 论的思想
创设情景 图片展示
2分钟
新课引入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4、总结归纳,定义:(1)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作不等边三角形(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3)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5、我们可以把三角形按照三边情况进行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笠殛—缶等腰三角形I等腰二角形I等边三角形(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探究活动1:如下图,点A为小明家,点B为学校,点C为邮局,小明想:我要到学校怎么走呀?哪一条路最近呀?为什么?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路线1:从A到C再到B的路线走;路线2:沿线段AB走请问:路线1、路线2哪条路程较短,你能说出根据吗?解:路线2较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由此可以得到:4- BOAB ÷BO AC ÷ AR > RO2、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数学课本第85页“做一做”)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理由是什么?3、探究活动2:做一做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
Z∖ N 2(1) (2) (3)⑴a=,b=, C=。
(2) a=,b=,C=O⑶a=,b=,C=O根据你的测量结果,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完成填空:(1) a- b c,c- b a,c- a b⑵b—a c, c-a b,b—c a。
⑶a- c b,a— b c,b—c a。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再画一些三角形试一试。
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典例分析1、例I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解: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 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案(20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20篇)熟悉三角形教案(1)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对图形的爱好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进展幼儿的观看力、分析力量和概括力量。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像的物体。
活动预备: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观看、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利用图形的对比引领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征,利用多种嬉戏形式,采纳引发法、提示法,引领幼儿进一步掌控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
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长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一、导入。
采纳观看法,利用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绽开。
1、采纳嬉戏法引领幼儿在众图形中查找三角形。
2、引领幼儿观看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觉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控三角形特征;b、观看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嬉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依据图形慢慢露出部分猜想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熟悉。
5、嬉戏“捉迷藏”幼儿从简洁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领幼儿观看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长。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查找三角形的踪迹。
熟悉三角形教案(2)活动背景:不同外形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爱好。
利用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1、熟悉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样点数。
2、培育幼儿的观看和比较力量。
3、激活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悟数学嬉戏的乐趣。
5、能与伙伴合作,并试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很多外形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活动预备: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
认识三角形(2)
B
D
C3
做一做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 (1)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 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外部?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C D
A
折痕AD即为三角形的∠A的角平分线。
B
10
三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以前所学的“角平分线 ”是一条射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还是射线 吗?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 B 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 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线段 注意
!
A 1 2
D ∠1=∠2 图5−10
O
使折痕过顶点,顶 点的对边边缘重合
4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做一做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A D B C (1) 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交于直角顶点.
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 AB边 ; 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BC边 ;
5
做一做
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
1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1) 你能分别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同一点.
12
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A 如图5−1l, AE是BC边上的中线.
小班教案 认识三角形9篇
小班教案认识三角形9篇认识三角形 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教学重点: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活动准备:学生预先剪好三种三角形,一副三角板.教学过程: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的垂线吗?试试看,你准行!从而引出新课: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线段am是bc边上的高.∵am是bc边上的高,∴am⊥bc.做一做: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小组讨论交流.结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3、议一议:每人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它们吗?(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小组讨论交流.结论: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4、练习:如图,(1)共有____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2)高ad、be、cf相对应的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ad=3,bc=6,ab=5,be=4.则s△abc=___________,cf=_________,ac=_____________.5、小结:(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作业:p127 1、2、3教后记: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掌握得较好.钝角三角形的高,特别是钝角边上的两条高较差.认识三角形 2三角形是生产、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图形之一。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准备知识】1、如图1,从A点到达B点,最短的路线是,依据是.图12、图2中有个三角形。
图2分析:准备知识第1题主要回忆上学期所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为本节课,“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准备;第2题简单回忆三角形的形状,根据数线段的个数来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为本节课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要素做准备。
【自学提示】1、看教材P135内容,回答书中三个问题,总结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三角形的概念:由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内角和顶点.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三边分别是.通常当△ABC的三边用a,b,c表示时,∠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B所对的边用b表示,∠C所对的边用c表示.分析:先看教材的房屋框架,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三角形,并指出它们,根据书中以及小学所了解的三角形的概念,先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并能自己去发现定义中应重点注意几点,主要总结出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在接下来引出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房屋框架做引导,可以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自己找到的三角形,并让他们告诉在远处的教师,这时学生就会手足无措,会比划着说这个、那个,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像书中房屋框架图这样没有任何字母的三角形中,对于近处的同桌你可以用手指出告诉同桌是哪些三角形,但是你怎样把它们传达给老师,而且能让老师很明确的知道你说的具体是哪些三角形吗?”这样问可以引起同学们地兴趣,他们就会顺着这样的兴趣来想到要用符号来表示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欢迎借鉴。
角形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三、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较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
第4、5、6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
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数学《认识三角形》
中班数学《认识三角形》
中班数学《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是有3条边、3个角。
2.能排除颜色、大小等干扰,准确辨认三角形,能找出生活中类似三角形的物品。
3.喜欢想象,乐于利用三角形制作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
1.用彩带在地面上粘贴成大三角形,三角形的3条边颜色不同。
2.图片:画面隐含着三角形的景象和动物,如:小树、小山、小鱼等。
3.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卡片若干;彩笔等工具。
活动建议:
一、组织幼儿玩游戏“快快站站好”,感知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玩法: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走,音乐停止时,每位幼儿站到大三角形的彩色边上。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请幼儿每人拿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三、指导幼儿玩游戏“三角形变变变”,排除干扰辨认三角形,
并利用三角形变化出各种物品的形象。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欣赏,观察说出:图片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2.启发幼儿通过折叠、粘贴、添画,把手中的三角形变成各种物品,如:小花、小提包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交流作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
2.能够辨认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3.通过视觉检验法和比较法,能够分辨并认识三角形的形状。
二、教学准备1.三种形状的三角形图文资料。
2.三角形模型。
3.大型黑板、粉笔。
4.一些小图形纸和色彩笔。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1.观察游戏:老师准备三种样式相同的三角形图形,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上,让幼儿观察,找出不同的图形。
2.三角形比拼:在黑板上绘制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让孩子们辨认出它们的形状,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2 新课讲解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孩子们周围寻找含有三条边的物体,重点观察这些物体的边的特点,最终引导孩子们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2.熟悉不同的三角形形态: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向学生介绍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3.3 拓展训练1.模仿绘画:老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孩子们画出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标注它们的边长和角度大小。
2.形状拼图游戏:将三个三角形图形分别分成若干小块,混合放置在游戏任务区内,让孩子们拼出对应形状的三角形。
3.视觉辨认游戏: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模型,引导孩子们比较不同的三角形模型,深入认识三角形的形状。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认识了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了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且孩子们可以通过视觉检验法和比较法,辨认并认识三角形的形状。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互动形式,可以使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最终实现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入认识和习得。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名称: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辨别和描述三角形的种类。
3.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三角形种类的分类标准。
2. 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图形纸、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察图形:老师出示几幅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2. 引出问题:从学生的观察中引导出三角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定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讲解: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2. 核心内容解释: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三个角的概念,并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引入实例:通过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分类。
2. 实例分析:对于每个实例,具体分析它的边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分类标准。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挑选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描述该三角形的属性。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选择的例子,并说明该三角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五、扩展应用(15分钟)1. 运用性质: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未知角度、边长等。
2. 实际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解决,如建筑设计、地图测量等。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 知识回顾: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点,快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回顾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和运用方法。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册:布置相应的练习册习题,要求学生练习判断三角形的种类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2.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物品。
3. 情感目标:体验认识图形的乐趣,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 难点:能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物品。
三、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了圆形和方形。
2. 物质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尺、三角形饼干等);PPT 课件。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认识三角形: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教师总结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3. 寻找三角形:教师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出三角形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4. 游戏:三角形拼图
(1)教师将三角形卡片剪成若干小块,让幼儿尝试拼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2)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拼法。
5. 拓展延伸:教师播放PPT 课件,展示生活中更多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形的屋顶、交通标志等。
6. 总结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认识的三角形,并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在美工区提供三角形的彩纸,让幼儿进行创意手工活动。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熟悉的图形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让幼儿认识了三角形,并能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物品。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三角形在平时不多见所以在让孩子说时有些说不出来,但我相信,孩子们经过认真的观察在生活中会找出许多三角形的物品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篇1《课标》中只要学生在小学里基础上进一步用平行线的有关知识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而小学只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后,进行相加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只是在停留在实践地层面得到此结论,而进入到初中阶段进而到理论地层面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基于这个基础我在引入新课时既兼顾到小学的知识,又根据第二章平行的有关知识,引入新课进而过渡到利用撕拼动手实践并要求他们用小学的知识(平行)来解释。
这样处理将课本的资源进行开发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将课本的难点与重点呈现出来。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互动,教师补充讲解,从而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为了巩固所得结论,我设计利用游戏方式,让学生互相猜一猜,三角形遮掉二个角,让同伴猜另两个角,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又利用互生在给出答案中出现的错误,请同学们来解释为什么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渗透的反证法的思想,利用学生互动(辩论三角形)时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进而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目标,直角三角菜的有关知识及两锐角互余这一性质,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既练习今天的知识,又借机进一步规范学生解题,并立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我感觉到处理该课的环节较为满意,利用小学知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撕拼(动手)小组讨论拼法及解释说理(体现、合作、交流、互动)来呈现该课的重难点,利用游戏,同伴之间互动来达到巩固新知,又引出下一个环节:三角形按角分类,再通过辩论(互动)巩固分类,又从中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整节新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双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又发挥教师的组织,领导作用。
感觉做得不够的地方:A、师生之间互动还做得不够到位。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几何学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关的教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就认识三角形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在设计三角形的教案时,应该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性质为主要目标。
在引入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或利用教具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帮助他们逐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活动。
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探索三角形”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观察、测量和比较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建筑斜坡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斜坡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从而体会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设计一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三角形教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启发性,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三角形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教师在设计三角形教案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一、设计理念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学中采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法,与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以丰富的数学活动为载体,注重了对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培养,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它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有助于科学的评价机制的运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多渠道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学情分析三角形作为最简单的多边形,是构建多边形知识体系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学生已经认识了的三角形,在定义和三角形的表示上,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解疑,学生很容易掌握,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上,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思考、讨论、总结,同时借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结论。
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较为简单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思维,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三角形及相关概念;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初步应用。
五、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难点成因及突破: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由于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这为他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带来了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将有目的地加强引导,并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化解难点,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前置准备: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让学生制作三角形纸片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形成印象,制作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形成初步的三角形概念。
通过操作学具来触发学生的思考,为重难点的突破打好基础。
六、 教学过程i. 情景引入: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中抽象出三角形,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在某些行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举出自己对生活中三角形应用的了解,这些实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知识的重要,而且还神奇有趣,此时学生必然对学生学习三角形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引出课题——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