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
第22课《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佳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熟读并背诵《虽有嘉肴》。
2.把握文意,明确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熟读并背诵《虽有嘉肴》。
2.把握文意,明确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准确翻译全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出处导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检查预习,点拨疑难指名学生简单说说本文表意,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疑难处教师稍做点拨,例如“学学半”一句。
)三、简介《礼记》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宣帝(前73-前49年在位)时,戴德、戴圣从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中辑录了两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简称为《礼记》。
四、任务导学任务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
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自读。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停顿。
3.指导。
(1)首句要读出各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的感情。
第二句,“是故"后当作停顿,“学”“教"后亦当作停顿,“不足”“困"应重读,语速要渐缓,读出一种沉重感。
第三句,要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有所奋起,语调要略微上扬,重读“自反”“自强",读出一种振奋感。
第四句,是全文的中心,是经过前文层层推导出的结论,要读得语重心长。
第五句,是从前代经典《尚书》中发现了上述观点的佐证,“其此之谓乎”要读出一种欣喜的感受。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ppt
课堂小结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引用作结——学学半
实教 践学 出能 真相 知长
我能背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虽有 ,弗 ,不知
虽然有最好的方法, 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因此
是故 学 然后 知 不足,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 的不足,
不通,理解不了
教 然后 知 困。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 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 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疏通文意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虽然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吃,品尝 (味道)甘美
虽 有 嘉 肴, 弗 食, 不知 其 旨 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 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 有 至 道 , 弗 学, 不知 其 善也。
字词学习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x(2024)
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 力和合作精神。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30
7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02
03
教材版本
选用人教版《虽有嘉肴》 课文,该版本注重传统文 化传承,内容详实,适合 中学生阅读。
2024/1/30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句式结构、文化背景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 涵。
革提供有力支撑。
追求卓越教学品质
教师需要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关 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30
27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 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育 教学的现代化。
2024/1/30
21
激励机制完善
01
02
03
04
目标激励
设定明确的团队和个人目标, 通过目标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
物质激励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 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
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
精神激励
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等方 式,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
感,提高工作热情。
发展激励
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晋 升机会,鼓励教师不断追求进
《虽有嘉肴》优课一等奖教案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如“虽”“弗”“教学相长”等。
2.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重视实践,付诸行动,教学相长。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介绍作者: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三、作品介绍:《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五、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六、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1.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
因为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会反思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一、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考虑、感悟与对美妙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考虑人生的意义。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知道自己的缺乏,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进步。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粗浅易懂。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教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漫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容许了。
人带着蜗牛漫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漫步。
”上帝答复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
”人承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虽有佳肴》优质课教学一等奖
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
经历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 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 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 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 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 的点拔以及引导。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翻译课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难点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同学们,我们通过刚刚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课文内容根本掌握了, 接下来,我们再齐读一遍以熟悉内容〕 〔三〕理解文意----划分文章构造层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跟着教师对文章段落进展划分,理解每一个段落想要表达的意思,弄明白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梳理文章层次之后,再次熟读课文,注意断句,有感情的朗读。 读完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问题: 〔四〕研讨----到达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这 一目标 【提出问题】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 点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旨在把握短文核 心观点〕 【明确】教学相长也。师归纳----“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 是一种学习,他教诲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 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缺乏,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 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 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不断勉励自己,提高自身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
〔刚刚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 路径,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学习资源,满足学 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在线互动与协作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互动工具,如讨论区、聊天 室等,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和协作, 提高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拓展阅读推荐及引导阅读方法分享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感谢观看
讲解环节:深入浅出剖析文本内涵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和停顿。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 师点拨指导。
理解课文内容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即 教学相长的道理。通过分析具体语句,让 学生感受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学 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 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表达仍有一定困难。
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学习和生 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需
要引导和激发其内在动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逐渐 成熟,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 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01
推荐与《虽有嘉肴》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如古代饮食文化书
籍、名家解读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阅读方法指导
02
分享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帮助学生提高
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
03
鼓励学生将拓展阅读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如撰写读后感、
进行小组讨论等,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教学:七年级《虽有佳肴》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七年级《虽有佳肴》一等奖说课稿《教学:七年级《虽有佳肴》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教学:七年级《虽有佳肴》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虽有佳肴》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初中阶段的第三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戴圣的《礼记》。
先由佳肴写起,美味的好菜,人不品尝不知其滋味鲜美;世间最好的道理,人不学习也不知道其精妙。
人只有不断地去实践才能出真知。
只有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教别人才知道那些不通,明晓不足就应该自我反省,有了不同的地方才会自我勉励。
教和学相互促进。
最后运用引用《尚书.兑命》加以论证。
严密的论证让人明白实践出真知、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说学情虽然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三篇文言文,但是学生的文言积累较少,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规定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
2、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和能力。
3、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由于文言文中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些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学生只有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才能培养语感,理解文意,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准的朗读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达到熟读成诵。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说教法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
2024年度《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示范
通过举例、模拟等方式,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 章中的知识点和技巧,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03
CATALOGUE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2024/3/23
11
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01
分组并确定小组长,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 论。
2024/3/23
02
提供讨论主题和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 内涵。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 奖课件
2024/3/23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课堂活动与成果展示 • 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2
2024/3/23
01
CATALOGUE
课程背景与目标
3
《虽有嘉肴》背景介绍
对于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授课方 式,如增加互动环节、引入实际案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2024/3/23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 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5
展望未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可以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更加 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从学生的角 度出发,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 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写作特点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善于运用比喻 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
2024/3/23
9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示范等
讲解
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 式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
2024/3/23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A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问题探讨,分析文意
• 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 食”“旨”相对应词语。文章以“弗 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 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 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 食”“嘉肴”来叙述“弗学”“至道”不知 其善道理。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作比,形象生 动地引出学习主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 虽 古:即使 。 即使。
今:
• 2.不知其旨也。
• 旨 古:甘美 。 今:意义。
• 3.虽有至道。
• 至 古:好到极点 。 到。
今:
• 4.教然后只困。 • 困 古:不通,了解不了。 今:困
第9页
分清层次
•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 第二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也”) •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第6页
准确翻译 理清内容
• 1.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翻译,并将不 懂字词圈出来。
• 2.抽出每组小组长,每人翻译一句话;其它 小组有不懂字词可举手提问。
第7页
重点字词
• 虽:即使。 • 弗:不。 • 其:代词,指嘉肴。 • 善:好处。 • 然后:这么以后。 • 故:所以。 • 长:促进。
第8页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
民知敬学。 •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记》
第17页
• 作业: •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第一、三题。 • 2.背诵并能翻译全文。
第18页
古人有言——
•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2.剑虽利,不厉不停;材虽美,不学不高。 • 3.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下教材版本统编版课题名称第六单元22课?虽有嘉肴?难点名称通过学习?虽有嘉肴?,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能读懂这篇文言文,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联系生活实际,并能多角度地理解文中的道理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将道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由讲解甲骨文“教〞、“学〞,引发学生对“教与学〞关系的思考,让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到简洁明了地概括这两个字关系的语句?教,甲骨文〔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学子。
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
學,甲骨文〔×,交叠的算筹〕〔∩,是“六〞的简写,即“庐〞,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
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那文章是如何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的呢?〔借此环节梳理文章脉络,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缺乏〞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3.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1〕教和学是教者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2〕教和学是一个人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
〔3〕教学相长,学习了理论之后,实践很重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相互促进。
〔4〕教学相长,教是一局部,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者的引领和指导,但自我的学习、领悟更为重要。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加强写作训练
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适当的写作任务,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促进课堂互动
通过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 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 高课堂参与度。
THANKS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语言简练,意蕴深 远。
写作技巧指导与训练
技巧指导
如何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增 强文章表现力;如何合理安排文章 结构,使内容条理清晰。
训练内容
仿写句子或段落,练习比喻、类比 等修辞手法;围绕主题进行写作训 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故事导入
04
课堂氛围融洽
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 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存在问题剖析及改进措施
1 2 3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未来将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设计更有趣的教学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积极性。
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在回顾中发现,某些重要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备课工作,对重点难点进行更 深入的剖析和讲解。
巩固环节:总结归纳,加深印象
回顾本课知识点
通过提问、填空等方式,回顾本 课所学的知识点。
总结归纳课文主旨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旨和意 义。
拓展延伸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思考问题,引 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本课所学内 容。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使用说明
课件内容
包含课文原文、注释、译 文、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等。
作业内容正确率高, 能够体现对课堂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期末考试成绩总结反思
考试成绩总体表现好,平均 分和及格率均达到预期目标。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该文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嘉肴的传说,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学习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强调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3. 能够领悟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道美味的嘉肴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嘉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嘉肴的传说通过一个嘉肴的传说,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课文结构分析寓言故事对话形式阐述道理重点词语与句式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课文《虽有嘉肴》的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嘉肴的传说,通过一个人品尝嘉肴的经历,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
《虽有佳肴》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虽有佳肴
——《礼记》
Page 1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旳合称, 是中国儒家经典旳书籍。
“四书”指旳是《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
“五经”指旳是《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 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后来儒学旳基本书 目,儒生学子旳必读之书。
其/此之谓乎?
嘉肴 弗食 不知旨 至道 弗学 不知善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 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 旳其他属性也相同旳推理。简称类 推、类比。
学知不足 然后自反 教 知 困 然后自强
教学相长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懂得。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 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旳意思是统 治。③念终始:一直想着。
《虽有佳肴》节选自《礼记.学 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 界上最早旳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 问题旳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 制度专著《礼记》中旳一篇,写作于 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 子旳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 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方面地阐 明了教育旳目旳及作用,教育和教学 旳制度、原则和措施,教师旳地位和 作用,教育过程中旳师生关系以及同 学之间关系。
《虽有佳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堂练习〔难点稳固〕六、难点稳固
1.对本课知识点进展脉络梳理。
讲解: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引用?兑命?的话“学学半〞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中最能够表达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教学相长〞和“学学半。
〞
2.讨论:作者是怎么论述教与学的关系的?〔举手答复〕
明确: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最后引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自由发言:在生活中如何通过“教学相长〞让自己的学习得到提高?〔自由讨论,举手答复〕教师举例如:“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方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响。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说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说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小结
?虽有佳肴?用“教学相长〞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方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说明自己也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我们就应“知困〞而“自强〞,继续学习。
所以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虽有嘉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第3页
朗诵
——体会韵律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fú]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第12页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利用类比。为了叙述“教学相长”道理,首先以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叙述。 ③引用叙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叙述 更有说服力。
第13页
补充
对比、类比差异
第14页
对比、类比差异
对比
类比
特征
比较事物 是相反、相正确
比较事物 是相同、类似
目标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差异
展现事物间共性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第15页
总结
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相关文学常识,积累 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了解教与学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相互促进。
第2页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 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选 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是 五经之一。
其中《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 上最早一篇专门叙述教育和教学问题论 著。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如果把语文文言文教学比作一个洋葱,那么新课标的出台,改变了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只拨开洋葱表面几层的做法,更加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越来越接近这个洋葱的中心。
因此,针对本课文字内容较少的情况,在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将文言字词的解释和注音等基本工作交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花相对较少的时间引导掌握,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朗读、剖析课文、课外拓展等阅读文言文必备方法及对内涵的讨论上,引导学生不仅学会本文的基本知识,更能掌握阅读文言和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分析:《虽有嘉肴》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篇古文,虽然七年级新生较少接触文言文,但是在已教授了三篇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七年级学生在面对短篇文言时应能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对文章内容作初步了解,对字词的解释和注音能较为准确地标注。
本课设计时,首先通过原始阅读引导学生摸索语感;其次,以文章基础内容为导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解决本文重点字词及翻译任务;再次,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探索文章句读及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和对现实学习的意义;最后,课堂小结,再次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日后复习方向,让学生不仅掌握一篇文章,更能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更多文章,真正让文言看似枯燥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讲读法和合作交流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的特点是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学生之间课下、课上的合作交流探索文章的内涵。
这个方法我主要用于突破本课的重点即发掘本文的内涵。
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本着在本课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学会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虽有嘉肴-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
课题
《虽有嘉肴》
课型
新课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运用“直译法”掌握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理解文章论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类比手法得出道理的写法。
一词多义:学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划分朗读节奏
仔细听
找出老师的不足
回答
教与学
故曰:教学相长也。
小组讨论
回答
板书设计
20.虽有嘉肴
《礼记》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学后知不足自反
(类比)教学相长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后知困自强
引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教学设计评价
组长签字第五师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疏通文意
(一)读
(1)全班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2)点名学生朗读易错字音
板书字音:
弗食:fú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3)全班齐读课文
(二)译
直译法: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都尽可能文意相对,要做到字字落实。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6)其此之谓乎
(三)划
结合文意,借助语感,试着给短文划分朗读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 “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 第一部)系统
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 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 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不通,理解不了
教 然后 知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反省,反思
自我勉励
知 不足, 然后能 自 也; 知 困, 然后能 也。
知道了自己
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 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的不足,
促进
困惑的地方,
故 曰:教 学 相 也。
《兑命》曰:“学
所以说: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学 半。”
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此 之 谓 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乎”是一种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品析课文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找 出《虽有佳肴》一文的中心论点。
教和学的关系 。 教学相长。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 头却从“佳肴”开始写起?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 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 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 》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讨
1、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嘉 肴
逐层论证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真相 知长
引用作结——学学半
我能背过
虽有 ,弗 ,不知
;
虽有 ,弗 ,不知
。
是故学
,教
。
知不足,然《兑命》曰:“
”。其
?
布置作业
1、背诵《虽有嘉肴》; 2、归纳重点字词解释。
通假字
《兑命》曰 yuè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 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状元成才路 装句,译为“说的 是”。作用:宾状元成才路 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 强调宾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疏通文意
虽然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吃,品尝 (味道)甘美
虽 有 肴, 弗
不知 其 旨 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 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有
, 弗 学, 不知 其 也。
虽然有最好的方法, 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因此
是故 学 然后 知 不足,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 的不足,
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状元成才穷路 苦,艰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教学相长也
状元成才路
(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动词,教导)
学 学学半(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
其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 )
虽
佳肴
弗食
不知 其旨
类
有
比
佳
推
肴
至道
弗学
不知
理
其善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 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 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3、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 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 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 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课堂小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虽
类比引入
实教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践 学
有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出 能
字词学习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把握朗读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