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中餐历史
中
餐
一、中餐烹饪的萌芽时期
烹
二、中餐烹饪的形成时期
饪
三、中餐烹饪的发展时期
简
史
四、中餐烹饪的成熟与繁荣时期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生食阶段
180万年
熟食阶段
50万年
烹饪阶段
1万年
中
餐 火烹阶段
烹
饪
萌
芽
时 期
主要运用烧、 烤、炙、熏。
石烹阶段
陶烹阶段
将石板、石 块加热后, 间接使食物
成熟。
出现了原始 的灶,主要 烹饪器具有 鼎、釜、鬲、 甑、甗等。
唐宋时期饮食文化研究出现高潮
唐代: 韦巨源——《韦巨源食谱》 杨晔 ——《膳夫经手录》 孙思邈——《千金翼方》 宋代: 陶谷——《清异录》 饮茶之风普遍
中餐烹饪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
一、能源与炊餐具出现新突破
➢ 能源的新突破——煤 秦汉时已能将不同木柴应用到不同的烹制技法上,如桑木质
硬,火力烈,适宜炖煮,杂木火力足,适宜煎炒。并且开始用 煤冶铁。 ➢ 炊具的新突破——铁制炊具 铁器取代青铜器,铁釜、铁刀、铁叉、铁镬、铁锅等广泛应用。 ➢ 餐具的新突破——漆器和瓷器 秦汉时漆器主要用于富贵之家,有时还要镶嵌金玉,唐宋时瓷 器制作技术有很大时步,产量急增,品种丰富多彩。
形式。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中
餐
从秦代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到汉代
烹 发展为第一个高峰,随后经历魏晋南北朝的长
饪 时间分裂,到隋代重新统一,唐宋时期成为第
发 二个高峰,此时,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高速
展 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不断
时 改进,产品数量和品质大幅提高,铁器、漆器
中国烹饪食材发展史
中国烹饪食材发展史
1.远古时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食物来源,主要是猪、牛、羊等野生动物的肉和炖煮后食用的谷物。
2.农业时期:主食为稻米、小麦、豆类和灌溉蔬菜。
另外农业时期也开始养殖鸡、鸭、鹅等家禽。
3.商周时期:烹饪技艺开始有所提高,烹调方式多样化,发明了糖和酱油等调味品。
4.汉唐时期:烹饪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宫廷菜、宴席菜以及少数民族的特色菜。
5.宋元时期:南北菜系开始形成,出现了著名的四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苏菜。
6.明清时期:烹调技术和菜肴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的烹饪文化和食材文化。
7.现代时期:中国烹饪食材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涌现
出许多新的菜系和风味,将中国烹饪推向世界舞台。
同时,中国传统食材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掘和传承。
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
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食文化。
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从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三个时段来探讨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是中国烹饪文化发展的起点。
在夏、商、周等古代朝代,人们开始研究食物的烹制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烹饪技艺。
这一时期,烹饪主要基于古老的传统和宗教仪式,讲究食物的烹调和食材的搭配。
同时,古代人们还注重饮食的药食同源,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谷杂粮”,就是古代人们对均衡饮食的追求。
中世纪时期,中国烹饪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时,中国文化开始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人开始接触到面食、面点等新的食物,并融合到自身的烹饪技艺中。
同时,火锅、炒菜等烹饪方法的兴起,为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现代时期,中国烹饪文化经历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外国美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饮食习惯中。
例如,西餐、日本料理等外国菜系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注重烹饪的创新和改良,推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菜肴,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除了食物的烹饪方法和种类的变化,中国烹饪文化还体现在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上。
中国人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注重食物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中国人还非常重视餐桌上的礼仪和仪式感,例如年夜饭、宴会等场合都有着独特的规矩和习俗。
总的来说,中国烹饪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时期的传统和宗教仪式,到中世纪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再到近现代时期的创新和改良,中国烹饪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史不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 解放了生产力,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厨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由于国民经济复苏振兴,工农业产值成倍增长,奠定了餐饮 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饮食市场也空前活跃。
谢谢观看
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2. 仿膳菜肇始和仿古宴滥筋
所谓仿膳菜,是指仿制 的清宫菜,或称因时而变 的御膳菜,出现在20世纪 20年代。辛亥革命后,数 百名御厨被遣散出宫。为 了谋生,许多人重操旧业, 或在权贵之家谋生,或去 市场经营餐馆。
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2. 仿膳菜肇始和仿古宴滥筋
仿膳菜虽然直接来源于 清宫菜,又有别于清宫菜, 妙就妙在这“似与不似之 间”。似者,是它的气质、 文采、风韵、基本用料和 基本技法,仿膳菜一上桌, 就有一股皇家饮馔的华贵 气息扑面而来。
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1.1中华民国时期
02
04
06
01Biblioteka 0305近当代中国烹饪的发展
1. 引进新食料和西餐
20世纪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牟 取暴利。其中就有机械加工生产的新食料,如味精、果酱、 鱼露、蛇油、咖喱、芥末、可可、咖啡、啤酒、奶油、苏 打粉、香精、人工合成色素等。这些食料被引进后,逐步 在食品工业和餐饮业中得到应用,使一些食品风味有所变 化,质量有所提高,这在沿海大中城市更为明显。
5. 粤菜走红和星期美点问世
20世纪初的羊城一度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别是 1929—1937年,由于世界金融中心转向中国香港和国内 战事的影响,广东经济得到较大地发展。加之临近港澳和 东南亚,商贾云集,饮食业发展进入空前未有的黄金时代。 仅广州就有著名的中餐店、茶室、酒家、面包馆、西餐厅 200余家。
烹饪发展历史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1、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
2、秦汉魏六朝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
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
3、隋唐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4、明清时期
清朝后期社会统治日见衰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扰,中国被套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枷锁。
统治阶级骄奢淫侈,贪求无厌,烹饪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
以"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中国饮膳结出硕大的花蕾,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简述中国烹饪发展现状
简述中国烹饪发展现状
中国烹饪发展现状:
中国烹饪是灿烂的,历史悠久,经过多个朝代的融合交流、改良创新、民间传承与官方推广,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享誉全球。
华夏文化的独特属性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在渤海湾之滨创造了“龙山文化”。
这标志着中国烹饪文化开始萌芽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烹饪发展分为两个方向:
1.为传承与保护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而努力:
在这个方向上,中国的烹饪大师们通过挖掘历史资料、考察传统工艺技法、边练习边研究,致力于保护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打造出了一系列风味独特、技法优美的传统美食。
他们通过大力推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也使得传统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增强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在这个方向上,中国烹饪将传统做法、现代饮食风格和国际饮食文化有机结合,创新出一些突出风格、符合时代潮流的美食,并聚焦全球烹饪文化交流中的机遇
和挑战,积极参与国际比赛和展示活动,为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和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独特底蕴和多元特征为中国烹饪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源泉,中国烹饪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继续在传承、保护、改良、创新、升级等多个方面展开,让中华传统美食闪耀在世界舞台上。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闽菜
总体特点: 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
佛跳墙
苏菜
总体特点:
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 味平和,咸中带甜。
清炖狮子头
湘菜
总体特征: 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料为原料,
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东安子鸡
粤菜
总体特征: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 化,讲究鲜、嫩、爽、滑。尤其以烹制蛇、狸、 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
“以足民食,以食为天”——全民重视开放性饮食 文化一直存在
2.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果脯层:仅为果脯 小康层:城市一般民众,初具文化色彩 富家层:中等仕官,富商 贵族层:钟鸣鼎食 宫廷层:帝王饮食的富丽典雅(中国饮食文化的成
就主要由上流社会饮食层创造)
3.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原因:历史、自然地理、
烤乳猪
浙菜
总体特征:
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制 作精细,变化较多。
西湖醋鱼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面的专著:如背弃谢讽著的《食经》等。 6.隋唐五代时期: 开始重视食品卫生和食疗(药食同源) 7.宋辽金元时期: 出现了很多专著和美食家。
8.明清时期: 在厨房分工上较细致。 在原料细加工和保鲜方法上更加精良。 在烹调技艺上更加讲究色、香、味、形。 在食品卫生、食品保鲜和烹饪专著方面
都有较以前大有进步。 出现了满汉全席。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
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 独具特色。
中国烹饪的发展史.doc
中国烹饪的发展史先秦时期英伦国际厨师培训学院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它的大致轮廓是:1、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不很充裕。
调味品主要是粗盐,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至于菜品,也相当简陋,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彭铿)为尧帝烧制的"雉羹"(野鸡汤)。
3、此时先民进行烹调,仅仅出自求生需要;关于食饮和健康的关系,他们的认识是朦胧的。
但是,从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筑房、伏羲氏教民驯兽、神农氏教民务农、轩辕氏教民文化等神话传说来看,先民烹饪活动具有文明启迪的性质。
4、在食礼方面,祭祀频繁,常常以饮食取悦于鬼神,求其荫庇。
开始有了原始的饮食审美意识,如食器的美化,欢宴时的歌呼跳跃等。
这是后世筵宴的前驱,也是他们社交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新石器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
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1、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于以"五"命名。
如"五谷"(稷、黍、麦、菽、麻籽), "五菜"(葵、藿、头、葱、韭), "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之类。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代早期: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开始种植一些农作物,例如小米、稻子等。
同时,他们也采集了大量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形成了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这一时期的饮食以粗粮、蔬菜、水果、野味、鱼类为主要食材。
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统一政权开始形成,宫廷饮食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人们开始用铁器烹调食物,烹饪技巧得到了进步。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形成规模,出现了诸多饮食典籍,例如《食经》等。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统一了天下,各地的饮食文化开始融合。
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书籍出现,例如《食谱》等。
同时,汉武帝还推广饮食文化,使得许多新的食材和烹饪技巧得以普及。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蔚然成风,宫廷饮食达到了巅峰状态。
同时,杂碎、涮等独特烹调方式的出现,为中国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此外,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诗词出现,如《唐诗三百首》中便有许多与美食相关的作品。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期。
随着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食材和烹饪技巧融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饮食文化名著,如《红楼梦》等。
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许多的变革和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让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美食,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
总结来说,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的饮食文化开始,到今天的多元化饮食选择,中国美食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无论是古代的宫廷饮食还是现代的民间美食,中国饮食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美食文化将继续融合与创新,为世界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美食体验。
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历程
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历程中国烹饪技艺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技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丰富而多样的传承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历程,并展示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与演变。
一、古代文化基础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石制的厨具进行烹饪。
同时,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食物的重视也为烹饪技艺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倡导饮食的节俭与素质。
这些观念和理念贯穿于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长河中。
二、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家庭传统来实现。
在古代,厨师被尊为高级技工,而他们的技艺也是家族传承的秘密。
师父会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有悟性和天赋的弟子,弟子则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来学习和领悟各种烹饪技巧,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物的准备和烹调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卓越。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厨师们,通过对于烹饪方法和原料的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饪风格,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这种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中国烹饪技艺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发展。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烹饪技艺的创新和发展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带来了许多来自外部的烹饪技艺和食材。
外来文化的融合使得中国烹饪技艺在不断吸收新元素的同时,不失其本土特色和独特风味。
在元代,蒙古人的入侵为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
蒙古人引入了大量的牛羊肉和酸奶等食材,并改变了传统的烹饪方式,使得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烹饪技艺在此时得以繁荣。
四、现代烹饪技艺的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烹饪技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烹饪技艺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高压锅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炖煮的方式,缩短了烹饪时间,同时也使得食材更加保持鲜嫩。
中国古代烹饪方法的发展
中国古代烹饪方法的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烹饪也有着不凡的历史。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鉴于当时的炊具所限,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到了夏商周,烹调原料显著增加,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渍糟等10多种方法,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初具雏型,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徙,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铁质锅釜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动物性油脂和调味品也日渐增多,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蜜渍、油炸点心等初露苗头。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589-1368)。由于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引发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首先,工艺菜式勃兴开始发展,包括食雕冷拼和造型大菜。其次,特色地方风味开始出现,不少餐馆首次挂出"胡食"、"北食"、"南食"、川味"、"素食"的招牌,供应相应的名馔。
至于明清时期,国力雄厚,经济发展迅速,饮食文化也如鱼得水,生机旺盛。无论从食材、餐具、工艺规程,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烹饪饮食的顶峰。如食材,素食到了清朝达到130余种,肉类更是不可胜数。在烹饪方法上,已被众多名厨、饮食家做出了不成文的或者著述的规定。特别是袁枚在《随园食单》的"须知单"和"戒单"里,对工艺规程提出具体要求。如"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物性不良,虽易牙(先秦名厨,善调味)烹之亦无味也",因此选料要切合"四时之序",专料戊用,不可暴殄。
中餐的起源与演变
中餐的起源与演变中餐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之一的饮食文化,深受全球各地人们的喜爱。
它的丰富多样和独特口味吸引了许多食客。
然而,中餐的起源和演变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究中餐的起源,并介绍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一、中餐的起源中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农耕文明,人们开始种植各种农作物并养殖畜牧动物。
这为中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尊崇礼仪和有序的食用方式,这为中餐礼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众多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尚书》、《诗经》等。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餐品种。
南方地区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如粤菜、闽菜;北方地区则以面食和杂粮为主,如鲁菜、川菜。
此外,还有华东地区的苏菜和浙菜、西南地区的云南菜和贵州菜等。
每一种地方中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
二、中餐的演变历程中餐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无声变迁。
从古代的朝代交替到现代,中餐的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技术都经历了不断的改变和演进。
1. 古代中餐的发展在古代,中餐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象征社会等级和身份的重要表达。
宫廷饮食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高贵、精致的特点而闻名。
皇帝和贵族们能够享用到各种珍贵和罕见的食材,如鱼翅、燕窝和龙虾等。
2. 中餐的民俗与节庆中国人非常重视节庆和宴席,中餐在这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例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举办盛大的年夜饭,享用传统的家庭美食,如饺子和年糕。
在其他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人也有特定的食物和餐食习俗。
3. 中餐的影响和传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餐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大大增加。
中国的美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亮点。
中餐的传播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包括餐饮技术和烹饪方式,如炒菜、蒸鱼和烤鸭等,这些成为国际美食市场上的热门菜肴。
中国美食的发展史
中国美食的发展史中国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古代周朝时期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美食的起始时期。
在周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注重饮食的烹调技艺,将厨艺视为一种文化体现。
同时,周朝时期的诸侯们也十分喜欢宴飨,有“百宴之席”之称,宴席上的菜肴品种繁多、丰富多彩。
二、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是中国美食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帝王宫廷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同时也给各地饮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美食文化以煮、炖、蒸为主,加之烧烤等多方面的技艺,使得唐代美食更加多样化而广受人们喜爱。
三、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美食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美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食文化传统。
明清时期的人们开始讲究饮食的诗、画、音乐等方面的内在含义,把饮食看作文化传承的载体。
这一时期是中国美食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我们也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明清时期所确立的饮食文化传统,早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现代时期中国的现代历史,经历了许多的战乱和磨难。
但是,尽管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许多东西,但是我们的饮食文化却仍然在不断地发展着。
现在,中国的美食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时期,中国传统美食得到了更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三大菜系”到“八大菜系”,从街头小吃到豪华宴席,中国的美食文化已经变得十分多样化、丰富多彩。
总之,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需要我们去不断的继承与发扬,让其在不断的变化中,保留其原有的魅力与内涵。
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美食爱好者,能够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深入地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历史和内在意义,共同繁荣中国美食文化。
中餐的演变与历史
中餐的演变与历史中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代表着中国人民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就中餐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以展示中餐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古代中餐的起源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采集和狩猎各种食物,并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进行加工。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开始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在古代,中餐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粮食为基础,如米饭、面食和各种杂粮。
此外,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荤素搭配,推崇五味调和的理念。
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已经有了饺子、馄饨等著名的中餐特色食品。
二、中餐的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餐饮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食材资源。
例如,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食,有着丰富的烤、煮、炸等烹饪技巧;而南方地区则以米饭为主食,注重清淡、鲜嫩的口味。
同时,在不同的省份与民族聚居地,还有各自特色餐饮文化的形成,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它们代表着中餐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三、中餐的烹饪技术中餐的烹饪技术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切、切、炒、煮、蒸、炖、拌、烤、炸等多种烹调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体现了对食材原汁原味的追求,同时也注重色、香、味的协调搭配,使得中餐更加诱人美味。
四、中餐的文化象征中餐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食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从古代到现代,中餐一直是社交、亲情、友情和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无论是传统的团圆饭、招待宾客的宴会,还是庆祝节日的盛宴,中餐都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媒介。
此外,中餐还与传统节日和庙会等文化活动联系紧密。
例如,春节时的团圆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都是中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中国烹饪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中国烹饪的历史与现代发展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烹饪文化之一。
本文将回顾中国烹饪的历史,并分析其现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
一、中国烹饪的历史1.1 原始时期的烹饪技术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火种烹饪食物。
他们掌握了将生食烹煮成熟食的技术,为人类食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烹饪技术主要依靠石器、木器等原始工具进行制作,食材以采集的蔬果、猎取的动物为主。
1.2 封建社会的烹饪艺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烹饪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阶段。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开始形成,并且与地域特色、气候风土相结合。
这个时期的中国烹饪注重食物的形状、口感和颜色,讲究菜品的质地、切割工艺和装盘艺术。
同时,餐桌礼仪也逐渐形成,并影响至今。
1.3 宫廷烹饪的享乐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烹饪曾经达到了巅峰。
皇室厨师们以创新的技艺和讲究的用料手法,烹制出一系列菜肴,使得宫廷烹饪成为一种高雅艺术。
同时,许多名菜在宫廷时期诞生,如北京烤鸭和清蒸鲈鱼等,至今仍享有盛誉。
1.4 地方特色菜系的形成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烹饪风格也各具特色。
鲁菜、川菜、粤菜、闽菜等地方菜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扬光大。
每个地方菜系都有其独特的调味方式和烹饪技法,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二、中国烹饪的现代发展2.1 古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烹饪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烹饪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中国烹饪更加高效、便捷。
例如,电饭煲、传统炒锅与煤气灶等烹饪器具的改良,让家庭烹饪更为简便,同时亦保持了食物的传统口味。
2.2 中华美食走向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菜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烹饪界的一部分。
中国菜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烹饪的调味方式,如酱油、醋、花椒等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2.3 健康与绿色烹饪在当今社会,健康饮食和绿色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烹饪也逐渐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健康素养,选择更加新鲜、天然的食材,并减少使用味精等添加剂。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制 作精细,变化较多。
西湖醋鱼
谢谢
闽菜
总体特点: 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
佛跳墙
苏菜
总体特点:
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 味平和,咸中带甜。
清炖狮子头
湘菜
总体特征: 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料为原料,
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东安子鸡
粤菜
总体特征: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
九转大肠
川菜
总体特色: 注重调味 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色,讲究
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 椒、豆瓣酱、葱、姜、蒜等 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见长。 其三,味型多。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夫妻肺片
徽菜
总体特色: 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重厚,
保持原汁原味。 无为熏鸭(先熏后卤)
“以足民食,以食为天”——全民重视开放性饮食 文化一直存在
2.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果脯层:仅为果脯 小康层:城市一般民众,初具文化色彩 富家层:中等仕官,富商 贵族层:钟鸣鼎食 宫廷层:帝王饮食的富丽典雅(中国饮食文化的成
就主要由上流社会饮食层创造)
3.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原因: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第二阶段:形成阶段(商纣至秦朝)
2.商周时期: 在调味方面,发明了酿造酱油、酒、醋,并能
生产出多种调味酱。
3.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 出现了酒楼、厨师、酒保,提出了火候和调味
中国烹饪的简史
工艺菜式勃兴
风味大宴纷呈 烹饪著述颇丰
14
炊饮瓷器的进步
越窑青瓷 唐
哥窑瓷器 宋
青花瓷 元
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 铜质和漆质餐具。
15
全席餐具流光溢彩 飞潜动植争相入馔
工艺规程日益规范
师灿若群星
饮食市场红火兴盛 华美大宴推陈出新
名菜美点五光十色
16
烹调研究成果突出
8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9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先秦陶质饮餐具
单耳鬲
双肩耳罐
鼎
钵
鹰顶
网纹人面鱼形盆
釜
10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 1 以“五”命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 2 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 3 “周代八珍”
《闲情偶寄》李渔
《随园食单》袁枚
17
谢谢您的观看
•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
18
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第二节中国烹饪的发展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先秦时期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烹饪先秦陶质饮餐具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夏商周三代的烹饪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先秦铜质炊餐具牛鼻穿孔铜牛尊龙纹觥龙纹斝汉魏六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食源继续扩充炊饮器具进步工艺菜式勃兴风味大宴纷呈烹饪著述颇丰炊饮瓷器的进步越窑青瓷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质和漆质餐具
中国烹饪简史
1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渊源,称得上是古代第一本烹饪百科全书。
西晋的l:《安平食单》、南齐的《食珍录》、南梁的:《食方》、北魏《食经》、五代的《清异录》、唐朝丞相段文昌的<食经>五十章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烹饪专著,唐朝韦巨源将宴请皇帝的“烧尾宴竹菜式1418种辑录成《食谱》,流传至今,影响很大。
我国很早就有药食同源的观点,隋唐五代在食疗药膳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唐代百岁名医“药王”孙思邈收集各种食疗方法著成《千金?食治》-卷,他的学生孟诜更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用食物150种、药膳方138种写成《食疗本草:》,这是我国最早、内容最全的食疗专著。
特别要指出的是,自唐朝以来,我国烧瓷工艺不断向高水平发展,使烹饪在色香味形俱佳之外,又增添了器皿之美。
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使烹饪饮馔极为繁盛。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形象而生动描绘了东京(开封)欣欣向荣的各色食楼、酒肆、食摊与小贩。
来自成都、洛阳的酒,江准的谷米,江南的果品,北方塞外的牛羊和沿海的水产,“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这时我国四大菜系的风味特色基本形成,“川食”、“南烹”、“虏食”等名词都已见于正式典籍,北宋汴梁(开封)和甫宋临安(杭州)大小饮食名店上百家,几家大店食客动辄上千人,都经营不同地方风味的菜肴,还有专营南北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
宋代人研究饮食成为时尚,著名的东坡肉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还有东坡肘子、东坡墨鲤、东坡酥、东坡豆腐等都出自此时。
宋代除了产生数量和内容均较前朝更广泛丰富的<东京梦华录>饮食诸卷等大批烹饪著作外,还出现了专讲素食的《食谱》,以及《蟹谱》、《笋谱》、《菌谱》、《桔谱》、《荔枝谱》、《糖霜谱》、《酒经》等分类专著。
元明时代由于与海外的沟通交汇,番茄、辣椒等蔬菜,花生、玉米、葵瓜子等粮油作物,火鸡、番鸭等家禽,木瓜、菠萝等水果纷纷传人我国,丰富了饮食原料。
中亚和蒙、回、维等信奉回教的民族,给中原带来了各种清真菜肴。
明朝中期的食谱载有1300多种食物,其中仅辛香调味品就有28种之多,专用于烹饪的术语达一百余种,可想见当时饮食烹饪业之发达。
末代王朝清代,在历史上是饮食烹饪技术承前启后、成熟鼎盛超过前代的时期。
规模宏伟、技艺精湛的满汉全席,由满点和汉菜组成,用料精细,极为讲究造型,充分反映了清代烹饪的高度艺术水平。
据曾三次承办满汉全席的川菜老前辈蓝光鉴壳生记述,四川烹制的满汉全席共64碟,其中名菜38碟,名点18碟,瓜果类8碟。
此外还有108碟、110碟的全席,由于菜肴众多,须早午晚全日进行甚至两三日才能终席。
清皇宫内的光禄寺实际就是个大厨房,下设皇帝御膳房、太后寿膳房、后官膳房、寿茶房、野筵房、药食房等,仅御膳房内又分为专门烤鸭、烤猪和做成菜的包哈局,以及点心局、荤局、素局、饭局等,这一方面可见帝王的穷奢极欲,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清代烹饪的精细。
辛亥革命后,宫廷菜与官府菜烹调技艺流传民间,演变成了许多现代名菜名点。
清代众多的烹饪著作中,最著名而又最有价值的,
是美食家袁枚经四十年努力所著<随园食单:》,其中介绍了326种菜肴和饭点,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绝大部份载明了烹饪方法。
南北风味、失传古菜,旁及原料、火候,兼论烹饪须知与常见弊病,无所不容,而且文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随园食单》的实用性与科学性,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在成都的四星级宾馆岷山饭店就是依据<随园食单>,发掘出了许多深受中外食客欢迎的明清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