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
第二部分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1 总则1.1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按照在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的要求,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出发,划定优化准入(优化准入区)、重点准入(重点准入区)、限制准入(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禁止准入区)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准入要求,实现生态功能增强、环境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2 规划目标根据开化县经济发展特征、县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和空间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将全县合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找出制约各功能小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和主要措施、限制性产业与相关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不合理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环保执法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为环保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基本依据。
1.3 规划原则1、保护为本、有序发展。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严把准入关,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统筹发展、重视协调。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眼于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从县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乡镇的环境质量。
4、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县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级、省级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变需要,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危险废弃物处理
一般废弃物处理
应建立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加强对危险废 弃物的管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危 害。
应建设一般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废弃物的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高废弃物 的综合利用率。
04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措 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建立县级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
应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水 生生物栖息地,改善水生生物生 存环境,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 的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的评估。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
总结词
垃圾分类
全县应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垃圾减量 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和环境安全水平。
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分类投放、收集 、运输和处理系统,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交通污染治理
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电动汽车和非机动车 出行,限制私家车使用,加强交通噪音和尾气排 放的监管。
工业污染治理
应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建设环保产业园,加强挥发 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和治理。
生活垃圾处理
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普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减少垃圾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023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 录
• 引言 • 我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措施加 以
县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需要制定具 体的保护规划。
加强水污染治理
总结词
饮用水源保护
污水治理
宝应生态县建设规划
宝应生态县建设规划第一章总论1 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根据十六大精神,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91号),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指标。
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 目的和意义生态县的生态是指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关系、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调谐、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目的: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县的具体目的主要是:①可持续发展是其总目标或纲,一以贯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12.24•【文号】环办[2004]109号•【施行日期】2004.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为规范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我局制订了《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2.《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实施意见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附件一: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1.总则1.1 任务的由来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4 规划编制的依据(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2.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2.1 自然地理状况2.2 社会经济状况2.3 生态环境现状2.4 主要资源状况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昆明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 《昆明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昆明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宜良次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宜良县土地利用规划》 《宜良县旅游发展规划》 《宜良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第十个五年计划和 2015 年远景规划》 《阳宗海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南盘江(昆明段)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研究报告(宜良分册)》 《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委托书》 《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大纲》及其批复 1.2.2 规划采用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HJ14—1996《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GB/T15190—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2020 年,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总量 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削减 20%,不新增固体废物排放量,空气污染物实施容 量总量控制,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人与自然基本和谐,经济与 环境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城成为人居环境较好的昆明市次级城市,宜 良县成为绿色产业县、生态旅游县。
5
1.5.2 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见表 1—1。
表 1—1 规划考核指标
目序 标号
指标 类别
现状及规划期 2000 年 近期 中期 远期
环1 境2 目3 标
4
重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空气质量 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县级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县级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环境保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为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中,践行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子,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制定了县级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推动环境保护法制化、规范化,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高县域生态安全和环境素质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具体目标如下:(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通过科技研发和治理技术的引进,实现空气、水质、土壤等重点环境质量良好或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二)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政策、法规、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投资,在监管体制下建立“责任、权力、制约、问责”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生态保护包容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化、文明”四个网格,形成“环境主义”的氛围,形成保护传统文化、促进绿色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具体措施(一)加强环保法规体系建设本地区环保法规体系建设合乎本地区绿色发展特点。
将制定《县级环保条例》,形成符合本地区需要的环保法规体系。
同时,着手研究制定政策,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二)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本地区加强环境监管,以政策、法律法规、监管体制、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投资为支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智能的环境监管体系。
采取多种手段,加大环境监测力度。
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体系,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公告,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三)推进污染防治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环保机构。
加强针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生产环节改进。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立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打造美丽乡村。
(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生态保护规划,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完善生态保护相关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
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浅析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浅析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中国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不容乐观的生态环境问题,县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单元,所以要做好县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对推动中国实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县域1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生态环境建设”一词,最早是由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在1987年召开的乐山会议上提出,它的原意是:应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在高效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以后把“生态环境建设”专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总称。
对自然环境,国际的共识是应去除或减轻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破坏,保护、恢复、或修复(即部分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不能理解为人为地“建设”一个生态系统。
县域生态规划县域生态规划,是指生态建设规划在县域层面上的实践与应用,县域生态规划是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县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腾飞与环境保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经济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2 县域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在县域中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分为城镇与农村两块,作为县域的两个子环境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交织,城乡环境问题有明显的不同。
2.1城镇问题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决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城镇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城镇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破坏了城镇及周围的生态系统。
城镇中人口密集、经济和社会活动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
城镇这种密集的人口活动、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县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县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土地、水资源等环境必须实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023年,我们的县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工作,以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点。
一、建立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
2023年,我们的县将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制度,切实提高环保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二、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2023年,我们的县将加强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和改造,拟建立覆盖全县的环境专项监测站点,对空气、水、土壤、噪音、固废等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实现对环境污染源、污染物传输途径和受污染区域的全面掌握。
三、全面推进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3年,我们的县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大型防治沙漠化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等,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荒山造林工程,进一步加强三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四、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公众环保意识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3年,我们的县将加强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需同较多部门、行业密切协作。
因此,2023年,我们的县将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建立一个协调配合的机构,整合资源,寻求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我们也将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119页word文档
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长兴县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小组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兴县环境保护局项目负责:于海燕(高工)田平(工程师)编制人员:马勇胡尊英周斌韩明春刘亚修王宇峰蒋丽娜长兴县环境保护局:邢加相俞雪辉审核:邵卫伟俞洁陈富强审定:吴斌前言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十五”期间,长兴县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四个提升”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8亿元,财政总收入17.51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分别从2019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19年的56位和62位。
“十一五”时期是长兴县加速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速、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日益加快、杭湖宁发展带加速发展已成共识的重要机遇。
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现,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因此,及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长兴县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响应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重大举措”,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生态县建设,长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编制《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根据长兴县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全县划分成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明确各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与产业准入基本要求的过程,将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生态立县战略总体实施方案
生态立县战略总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生态优势明显的县域,我们深知生态环境对于县域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制定生态立县战略总体实施方案,是我们应对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1. 生态保护与修复(1)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2)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加强湿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
2. 生态产业发展(1)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等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2)加强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转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3. 生态文明建设(1)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实施保障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生态立县长效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推动生态立县战略的全面实施。
2.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资金投入。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生态、懂环保、懂产业的专业团队,推动生态立县战略的顺利实施。
五、预期效果经过生态立县战略总体实施方案的全面推进,预计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品质将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得以实现。
六、结语生态立县战略总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郑重承诺。
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为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县域贡献我们的力量。
住建局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
住建局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也愈发明显。
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行动目标。
然而,作为国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也承担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住建局主管的地方政府可通过创建“生态县”来推进生态建设。
生态县是指整个县域内的生态环境优势保护和环境治理、修复、重建与建设协调发展的综合实施体系。
同时,生态县的建设也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增加县域经济增长的活力,实现县域内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目标与任务1.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1)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2)建立河道、湖泊、山林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
(3)建立健全的生态环保机制和管理体系,完善监测体系。
2.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1)支持生态农业、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生态建设项目。
(2)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建立生态水循环系统。
(3)建设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步骤与重点工作1.实施步骤(1)确定创建生态县的意义和目标,明确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2)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并落实各项任务。
(3)健全生态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
(4)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加强对环保和生态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5)注重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农田复种、防沙治沟、土地的封禁等措施加强环保。
(6)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重点工作(1)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制定和实施力度,推行以生态效益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2)制定并实施生态建设规划,注重环保与发展的协调。
(3)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注重农业生态建设。
(4)加强环境监测和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环保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施。
(5)推进水循环系统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住建局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
住建局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一直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城乡发展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让发展与环保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在此背景下,住建局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
生态县建设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住建局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的,旨在推动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二、方案目标1.提高城乡环境质量:通过实施生态县建设,使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
2.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3.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通过生态县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4.构建绿色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发展模式转型,构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发展格局。
三、方案措施1.加强城乡规划与管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项事务,确保城乡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
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强化环境治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水平。
4.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森林、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东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
4生态 区建设 的指标 体 系
地 位 ,形成 具有 东宁县 特色 的生态 经济格 局 。
东宁县生态县建设指标分为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社会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重点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加强环
进步三大类 ,下分经济水平 、资源效率 、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生态保护 、 境污染综合防治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村和农业生态建设 四方
态牧业基地 1个,禽畜养殖基地 5个 ,生态渔业基地 2个 ;生态林业基
地 2个 ,生态农业保护基地 1个。
区和水土保持区组成。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提出了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 、生态草牧
完成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包括生态经济核心区、农业经济 区、林业 业 、生态林业 、资源水利产业 、生态渔业 、高新技术产业 、数字东宁县 、现
经济区、牧草业经济 区、工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区 、江河经济区、休 闲度 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导向和发展重点。体现“一产优化 、二产提高 、三产突
走廊 、江河水库观光走廊、工业观光走廊、人居环境建设产业走廊 、金长 着重论述 了规划的组织保证 、政策保证 、体制保证 、资金保证 、科技
城观光走廊、民族 民俗观光走廊、碾子山现代建筑观光走廊。
创新保证、对外交流合作保证等。
“十八基地”:其中,生态农业种植基地 6个 ,生态草原基地 1个 ,生
荣的生态文化 、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山水旅游城”。
8“生态体 系建设 ”的主 要发展 方 向及 建议
3 “规 划”的总任务
主要 围绕 “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
完成丘陵台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该区由天然次生林封育 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规划了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模板】
**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说明规划目的为了促进**县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适应**县建设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特制定《**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县域和县城两个层次,县域范围包括**县行政辖区范围,面积886平方公里。
县城范围北至新万福河,南至南外环,西至大沙河,东至金丰大道,面积46.3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0年—2030年。
规划目标近期:到2020年达到绿地率34.15%,绿化覆盖率37.98%,节约型绿地建设率不小于60%;建成区绿化的乔、灌木所占比例不小于60%;河道绿化普及率不小于80%;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不小于80%。
远期:到2030年达到绿地率37.14%,绿化覆盖率41.23%,节约型绿地建设率不小于60%;河道绿化普及率不小于80%;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不小于80%。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规划充分利用县郊各类风景资源,构筑“五片景区,四条轴线,两条景观带,多点绿化”的规划结构形成生态网格体系,使**县绿地系统形成“五区、四轴、两带、多点”的特色格局。
五区——**县城周边风景区、保护区县城区文化休闲综合区、羊山红色文化综合区、马庙绿色养生区、东鱼河滨水生态旅游板块、化雨农业生态休闲区。
四轴——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轴吴河绿化景观轴、新西河绿化景观轴、莱河绿化景观轴、金鱼湖绿化景观轴。
两带——休闲旅游景观带东鱼河休闲旅游带、万福河休闲旅游带。
多点——县域内多个绿化景观节点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到规划期末,**县城区城市绿地系统框架结构为“城水相映、绿带纵横、五河生景、九湖润城”。
绿带纵横:交错纵横的道路绿带。
五河生景:老万福河、金马河、大沙河、莱河、金济河。
九湖润城:魁星湖、金水湖、金沙湖、金鱼湖、金平湖、万福湖、千寿湖、太康湖、长宁湖。
县域绿化实施方案
县域绿化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县域绿化工作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绿化实施方案,对于县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提升县域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2. 增强县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实施方案1. 加大绿化投入,提升绿化覆盖率加大对绿化工程的投入,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空间,推动城市绿化工程的全面发展。
2. 科学规划绿化布局,打造生态景观制定科学的绿化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空间,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通过植树、种草、修剪等措施,打造多样化的绿化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 强化绿化管理,提高绿化质量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提高绿化工程的管理水平。
加大对绿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力度,提高绿化设施的使用寿命,保障城市绿化质量。
4. 增加绿色植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大对植被的种植力度,增加城市绿色植被的种植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种植乔木、灌木、草坪等植被,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宣传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加强对绿色生活理念的宣传倡导,引导市民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绿化工程。
通过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市民对绿化工程的参与度,共同建设美丽的绿色家园。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加强县域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合力,共同推动县域绿化工作的开展。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施加大对县域绿化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绿化工程的实施。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工程建设,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
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效果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绿化工程的实施效果。
沿河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4~2020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编制2014年1月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和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013年我县成为26个2013年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之一,因此,从2014年起我县将被纳入年度考核范围,考核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执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扎实完成《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关于报送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措施的通知>》中的任务,编制了《沿河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目录第1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1)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 (1)1.2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1.3 有利因素 (2)1.4 不利因素 (3)1.5 主要问题 (4)1.6 重要意义 (5)第2章总体要求 (6)2.1 指导思想 (6)2.2 基本原则 (6)2.3 战略定位 (7)2.4 发展阶段目标 (7)第3章传播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意识文明 (10)3.1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0)3.2 弘扬民族优秀生态文化 (10)3.3 全面推行生态文化教育 (11)3.4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11)第4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13)4.1 调整结构和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3)4.2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生态转型 (13)4.3 大力发展新型特色产业 (14)第5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16)5.1 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16)5.2 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环境支撑能力 (16)5.3 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 (17)5.4 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18)5.5 加强自然灾害预防控制 (19)第6章生态红线 (21)6.1 定义与划分 (21)6.2 守住生态红线 (22)第7章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推进生态社会建设 (23)7.1 加强城乡生态建设,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23)7.2 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4)7.3 提高环境健康水平 (25)第8章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生态制度文明 (26)8.1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 (26)8.2 制定生态环境经济政策 (27)8.3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27)8.4 健全投入机制 (28)第9章规划实施与考核 (30)9.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30)9.2 加大力度,强化投入 (30)9.3 落实责任,加强考核 (30)9.4 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 (30)第1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根据《关于开展2013年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及重点污染源认定工作的通知》我县于2013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之一,将被纳入2014年度考核范围。
呈贡县生态规划
13
表4-2-3 呈贡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汇总
人均生态足迹 生物生产面积 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化石燃料 建筑用地 水域 人均生态足迹 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12%) 人均生态赤字 人均面积 (hm2) 0.0854 0.4587 0.0188 0.1314 0.0771 0.384 均衡面积 (hm2/人) 0.2391 0.2293 0.0206 0.1445 0.2159 0.0768 0.9263 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面积 (hm2) 0.0276 0.0029 0.0033 0.0000 0.0090 0.0009 均衡面积 (hm2/人) 0.1157 0.0003 0.0038 0.0000 0.0677 0.0003 0.1879 0.1653 0.7609 均衡因子 土地类型 产量因子
4
首要原则:生态优先
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 生态人居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 划 原 则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 政府引导运作原则; 公众参与、开放合作原则。
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
5
规划区域图
规划时限
阶 段
近期(2008-2010) 全面启动和重点推进阶段
生态足迹赤字分析
生态足迹的赤字来源于土地利用的变化
☆ 城市化过程改变了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 ☆ 大规模的新建扩建工程造成周边生产性土地的土壤流失
生态足迹赤字反映了资源的过度利用
☆ 呈贡县生物资源消费及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成分 ☆ 合理引导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建立生活生产节约型社会
县域发展环境优化方案
县域发展环境优化方案1. 引言县域发展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通过优化环境资源和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
县域发展环境优化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县域发展环境优化的方案。
2. 土地利用优化土地是县域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1 宅基地利用优化宅基地利用是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宅基地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发生;•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鼓励农民将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有需求的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宅基地建设适度放宽,允许农民在宅基地上合法开办农家乐等农业观光项目,增加农村收入。
2.2 工业用地规划合理规划工业用地是促进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工业用地规划,并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鼓励企业平台化发展,引导企业集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加强工业用地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乱占乱用。
3. 产业发展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县域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3.1 产业转型传统农业产业不可持续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产业转型。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农民就业机会。
3.2 优势产业发展发挥县域的优势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位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应;•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投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竞争力。
4.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优化县域发展环境的重要任务。
4.1 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河流、湖泊等水域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水资源。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1.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2.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正确认识滦县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治理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生活一起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中,建成“生态滦县”、“和谐滦县”、“宜居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色空间;滦县
中图分类号: tu984.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be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know the luan county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xisted problem, and ascertain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king out the measure suiting the actual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and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mel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into the city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luan county”, “harmonious luan county”, “livable cit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green space;luan count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保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代际公平,是当今城市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实现健康发展模式的有效保障之一[1]。
就滦县而言,除存在一般县(市)的共有生态环境问题外,由于其铁矿和建材矿石的开采量大,工业中冶金和建材占有的比重较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很为突出。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对于滦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滦县的自然条件
滦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部,北界迁安、迁西,西接唐山,东邻昌黎、卢龙,南于滦南接壤,全县辖12个建制镇,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
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东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多为褶皱断裂构造。
辖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县域内有古老的燕山山脉横贯北部,又有历史悠久的滦河流经东部,低山丘陵、倾斜岗坡、洪积平原、冲积
平原和河漫滩等地形地貌十分丰富,还有可观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这些自然资源构成了滦县独特的发展背景。
滦县境内交通发达,铁路运输对外交通优势明显,现有京秦、京坨、京沈、卑水和坨港五条铁路贯穿全境。
滦县境内公路交通更为发达,从东至西有国道京秦公路穿境而过,从南到北有国道京沈公路,省级公路平青乐公路等。
2 滦县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2.1 水资源形势趋紧
1)地表水上游用水量增加,入境河流水量减少
滦河是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由滦县老城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老城;其次是发源于河北省迁安市西北的大石沟岭,向南流从郭各庄东北进入滦县境的沙河和滦县西部由龙湾河、管河汇聚而成的陡河水系。
由于上游用水量的增加,造成滦县入境水量逐年渐少,其中滦河上游修建的潘家口水库向天津市和唐山市区供水,从水库下泄的水量明显减少。
2)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
滦县城区是全县用水的集中地区,2008年用水量已达5312万立方米,由于城区没有地表水拦蓄工程,地表水年均利用量仅为93
万立方米,占年用水总量的2.7%,其余用水几乎全部靠超采地下水。
目前,滦县县域内水资源虽然基本平衡,但由于地下水资源整体匮乏,且没有开辟其它备用水源,随着滦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超采地下水及其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下水降落漏斗现象将进一
步加剧。
2.2 水污染较为严重
滦县污水主要由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两部分组成。
工业废水主要排向护城河,随着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护城河现已成为污水河,滦河地表水污染综合指数也逐年增加,2000年为7.32,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地表水质量逐年恶化,县域内除滦河、沙河等主河道常年有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河流和临时河流。
河道径流量逐年减少,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污水大量注入,部分河段水质恶化,濒临或已丧失水体功能。
2.3 大气污染严重
滦县空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x和烟尘。
其中烟尘和so2主要来源为工矿企业生产和居民、社会消费团体的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nox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滦县城区非采暖期空气质量较好,采暖期为轻度污染。
但2009年对城区进行了布点监测,三月份tsp日均值已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30毫克/表立方米)。
随着滦县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家庭轿车的增多,大气污染问题将趋于严重。
2.4 自然生态空间逐渐减少
北部山前地带,滦河、溯河、沙河河谷等自然空间,是滦县城区的绿色屏障,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城区环境和小气候,所以这类自然生态空间应该严格保护。
由于城市的发展迅速,规划滞后,在县城北部山前地带,已有一定的开发建设。
在三大河谷地
带,尤其是溯河沿岸也有大量的建设,河谷生态空间正在逐渐丧失。
3 滦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及发展战略
3.1 滦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滦县北部多山丘分布,东南部为平原,滦河从城市东部流过。
区域总体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该保护好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维护区域山水格局,搞好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建立有机的自然生态网络和城市空间,打造“苍翠青山和清澈滦河竞增辉,田园风光与园林城市互融合”的特色城市生态景观环境。
图1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构成图
3.1.1 北部山区——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
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该本着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促进资源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