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小学科学1.1身边的动物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身边常见动物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动物,发现其不易察觉的特点和行为。

(2)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身边的动物,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讲授法:讲解动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物。

4、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如何描述动物,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有趣视频或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动物,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身边的动物。

2、知识讲解(1)介绍身边常见动物的种类,如猫、狗、鸡、鸭、鱼等。

(2)讲解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色、体型大小等。

(3)阐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饮食、睡眠、活动时间等。

3、观察与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或小区里的动物,或者观察老师准备的动物标本、图片等。

(2)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行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4、写作指导(1)引导学生如何有条理地描述动物,从外形、习性到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等方面。

(2)提供一些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5、学生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身边动物的短文。

6、作品展示与评价(1)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7、情感升华(1)向学生介绍一些动物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受到的伤害,如环境污染、非法捕猎等。

身边的动物教案

身边的动物教案

身边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

2.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狗:外貌特征、习性、品种、饲养方法等。

2.猫:外貌特征、习性、品种、饲养方法等。

3.鸟:外貌特征、习性、品种、饲养方法等。

4.鱼:外貌特征、习性、品种、饲养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和行为来了解它们的习性。

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3.讲解法:通过讲解来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六、教学过程1. 狗(1)外貌特征狗的外貌特征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狗外貌也不同。

但是,狗的一些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如狗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腿和尾巴等。

狗是一种喜欢玩耍的动物,它们喜欢追逐和咬东西。

狗还喜欢和人类玩耍,它们会跑来跑去,让人类追逐它们。

狗还喜欢舔人类的脸,表示它们对人类的爱。

(3)品种狗的品种有很多种,如哈士奇、金毛、贵宾、斗牛犬等。

(4)饲养方法狗的饲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给狗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此外,还要给狗提供足够的运动和娱乐,让它们保持健康和快乐。

2. 猫(1)外貌特征猫的外貌特征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猫外貌也不同。

但是,猫的一些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如猫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腿和尾巴等。

(2)习性猫是一种喜欢独处的动物,它们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和睡觉。

猫还喜欢玩耍,它们会追逐和咬东西。

猫还喜欢舔自己的毛发,保持自己的清洁。

(3)品种猫的品种有很多种,如波斯猫、暹罗猫、英国短毛猫等。

(4)饲养方法猫的饲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给猫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此外,还要给猫提供足够的运动和娱乐,让它们保持健康和快乐。

3. 鸟(1)外貌特征鸟的外貌特征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鸟外貌也不同。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边的小动物,如蝴蝶、蚂蚁、小鸟等。

2. 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3. 学会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如何关爱和保护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身边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来。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收集有关小动物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2. 教师要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小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方法、描述能力和合作交流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最新小学科学人教版 《身边的动物》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人教版 《身边的动物》教案

《身边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2. 初步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所观察的动物的特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认真听他人发言。

过程与方法
观察法、描述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好奇心,爱提问,喜欢动物。

重点难点
1.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动物图片,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并对自己喜欢的动物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除了图上的你还喜欢哪些动物?
二、新课学习
认识身边的动物? 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
乌龟和小鱼是好朋友吗?
蟋蟀的叫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
壁虎的怎样捉到蚊子的?
蚯蚓喜欢吃什么?
蚂蚁怎样记住回家的路的?
……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了解动物的名字。

把自己认识但叫不出名字的动物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按下列格式,说一说:我认识()种动物。

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

创办动物园? 运用自己的动物知识,创办一个动物园。

书上有一幅动物园布局图,把各种不干胶动物图案贴上去。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课后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和动物交朋友 1 身边的动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和动物交朋友  1 身边的动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6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实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相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三、课时安排每课一课时四、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使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使用水平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水平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即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水平、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1 .首先增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动物》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物素养。

本章内容包括:昆虫的特点、鸟类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分类,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身边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浓厚,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能够正确分类身边的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2.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差异,能够灵活运用分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实践活动法: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各种动物图片、特征和分类的PPT。

2.动物模型:准备一些动物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

3.教学卡片:制作特征卡片,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4.调查表:设计一份调查表,用于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动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鸟类: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翅膀,有喙无齿;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爬行动物:身体覆盖鳞片,用肺呼吸。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动物种类2. 动物的基本特征3. 动物的分类方法4. 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2. 实物道具:动物模型、标本等。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是生物的一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需要摄取食物、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3. 动物分类: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特点等进行分类。

4. 实例讲解: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类方法进行辨别。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动物进行分类,并总结分类结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保护,提倡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理念。

8.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动物分类的应用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活动,如参观动物园、鸟类观测等,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2.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小学科学《我们身边的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身边的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身边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2.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3.能够识别身边的常见动物并简单的描述它们4.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教学内容1.动物与生活–了解动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谈论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帮助2.动物的分类–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列举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3.我们身边的动物–介绍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动物的感受和体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出这些动物是怎样有益于人类的。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以图片为例来演示。

3.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类一些动物,如鸟、狗、大象等,然后教师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或模糊的地方。

第二课时1.教师向学生展示狗、猫、鸟、鱼等常见宠物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

2.在学生的介绍中,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讨论这些动物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3.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动物和人类是多么亲密,同时也加强了对这些生灵的保护意识。

第三课时1.教师放映一些珍贵动物的图片,如熊猫、老虎、金钱豹、大熊猫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激发对它们的保护意识和爱护之心。

2.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对该动物的外貌、生活、保护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就自己所研究的动物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获得的知识,分享动物的趣闻轶事并发表自己对这个动物的感受。

课堂练习1.给学生发放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分类,并简单说明其特点。

2.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答题,如“有多少种动物被认为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有哪些常见的物种?”等,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1.课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去观察身边的动物,说出他们对宠物或者农业动物的发现。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动物》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特征、习性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身边的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身边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身边的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身边的动物。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PPT,收集一些关于身边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身边动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知道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吗?”,“哪种动物是鸟类?”等。

学生可以举手回答,也可以分组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提前准备的观察结果,与组员分享自己的发现。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身边的动物?学生可以举手回答,也可以写在纸上。

身边的动物教案

身边的动物教案

身边的动物教案【教案】身边的动物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习一些身边常见的动物。

2. 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老师带来一些小动物模型或图片,逐个向学生展示,讨论学生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2. 引发疑问: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识别和描述这些动物。

二、学习新知1. 组织学生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的观察任务,如观察鸟类、家养宠物等,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并记录下来。

2.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按小组依次分享观察的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3. 教师辅助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分类、特征和习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三、展示成果1. 设计展示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展示它的图片、模型、照片等,并配以简单的口头描述。

2. 学生相互交流:学生进行展示后,可以自由参观其他同学的展示,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学习内容:教师简要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了解。

2. 过程反思:学生可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

五、拓展延伸1. 动物知识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动物知识游戏,如猜动物、找相似等,加深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2. 动物小百科: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动物小百科手册,包括动物的描述、图片和有趣的知识等。

3.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下来并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动物,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动物知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我们身边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组长组织成员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展示: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总结动物的特点,强调重点。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价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内容:1. 第七课时:鸟类a.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鸟类,如鸡、鸭、鹅、鸟等。

b. 探讨鸟类的主要特征,如羽毛、翅膀、喙等。

2. 第八课时:哺乳动物a.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如猫、狗、猪、牛、羊等。

b. 探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毛发、温血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动物案例,掌握动物的特点。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环境,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显著特征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2、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观察,亲身感受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动物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知识讲解(15 分钟)展示常见动物的图片,如猫、狗、鸡、鸭、鱼等,介绍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毛色等)和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时间等)。

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图,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如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等。

3、小组活动(15 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5 人。

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身边常见的动物,讨论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实地观察(20 分钟)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那里的动物,如蚂蚁、蝴蝶、小鸟等。

给学生发放观察记录表,让他们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行为和特征。

5、总结归纳(10 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一起回顾实地观察的情况。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5篇)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5篇)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第二小学郭泳仪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2、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爱护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虐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知道要保护珍稀动物。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策略:1、教法:教学中为体现生活性的课堂教学,我以情为线索,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的小动物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活动的情境,充分发挥儿童的各种感官,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逐渐完成主题目标。

2、学法: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是结合具体真实的小动物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感受、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在如生活般的活动中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生成必要的品行修养。

五、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很少,对动物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的问题了解不深入,不知道怎样和动物和谐相处。

这些有待于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

六、课前准备:1、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故事、谜语及和小动物的合影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人与动物的合照、《爱护动物拍手歌》)。

3、动物——小白兔。

七、教学时间: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游戏区:谁是猜谜小能手?1、师:同学们,你家里都养了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小动物。

(板书课题:身边的小动物)2、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高手,我们现在就进行猜谜语比赛,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身边的动物》 说课稿

《身边的动物》 说课稿

《身边的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身边的动物》。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身边的动物》是教材版本年级的具体单元中的一课。

这一单元以“动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材中的图片丰富多样,文字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常见的动物,但对动物的了解还比较浅显和零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鸡、鸭等。

(2)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食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如饲养小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避免混淆。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视频资料、观察记录表等。

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模型或标本,如猫、狗、鸡、鸭等。

2、学生准备收集身边动物的相关资料,准备铅笔、橡皮擦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边的动物。

2、认识身边的动物(15 分钟)(1)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如猫、狗、鸡、鸭、鱼、鸟等。

(2)请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些动物的特征,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3)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动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该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

3、观察动物的方法(10 分钟)(1)教师讲解观察动物的方法,如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大小、动作等。

(2)展示一些观察动物的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思考在观察动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不打扰动物、不伤害动物等。

4、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15 分钟)(1)播放不同动物生活环境的视频,如草原上的马、森林里的猴子、池塘里的鱼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身边的动物》 说课稿

《身边的动物》 说课稿

《身边的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身边的动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身边的动物》是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具体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各种生动形象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详细介绍了不同动物的分类、身体结构、行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动物种类,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动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动物的科学分类、生理特征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和参与小组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动物。

(3)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进学生与自然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身边多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准确描述动物的特征。

(2)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身边的动物,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特定的动物话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3、讲述法:教师讲解动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

4、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的有趣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视频或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者熟悉的动物,以及与这些动物相关的经历或感受。

2、知识讲解(1)介绍身边常见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2)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猫、狗、鸡、鸭、鱼、蝴蝶等,讲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色、羽毛、鳞片等。

(3)讲述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饮食习惯、活动时间、栖息环境等。

3、观察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动物图片或者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动物的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4、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1)带领学生到校园、公园或者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真实的动物。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行为、动作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5、写作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动物,写一篇描述性的短文,包括动物的外貌、习性和自己对它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常见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身边多种常见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的特点,并准确描述。

(2)让学生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动物模型或标本。

3、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特点。

(二)认识身边的动物(15 分钟)1、展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如猫、狗、鸡、鸭、鱼等,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形状、颜色、毛发或羽毛等。

3、请学生分享自己与这些动物接触的经历,增加对动物的感性认识。

(三)动物的生活习性(15 分钟)1、结合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食性(肉食、草食、杂食)、活动时间(白天活动或夜晚活动)、居住环境(陆地、水中、树上等)。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生活习性,并举例说明。

(四)动物与环境(15 分钟)1、展示一些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如沙漠中的骆驼、森林中的猴子、草原上的马等,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环境变化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3、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观察与记录(20 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动物模型或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

2、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3、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动物特征和分类。

(2)学会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动物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动物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动物的特征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运动方式、感官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动物,记录动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动物的分类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动物分类,制作动物分类卡片。

第三课时:我们身边的动物(一)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

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

3. 实践活动: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四课时:我们身边的动物(二)1. 导入: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身边的动物。

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动物,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3. 实践活动:学生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

第五课时: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意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动物的方法,制作保护动物的标语。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动物的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观察动物的实验用品。

3. 参考书籍:关于动物的科普读物。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动物。

【推荐】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1身边的动物教案.doc

【推荐】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1身边的动物教案.doc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动物教学目标1.初步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提出不懂的问题;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观察的动物的特征,能清楚表达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认真听他人发言。

2.有好奇心,爱提问,喜欢动物。

3.认识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内容设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动物,因此本课不是简单地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而是指导学生对自认为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名的动物。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

这个活动目的有三项,一是学会提问,并根据有兴趣与否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二是认识一些常见但不知学名的动物,三是学会分别统计自己、小组及班级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2)创办动物园。

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后测活动,即检验学生认识动物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活动,因为动物园是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他们对动物园是最熟悉的,让他们自己设计动物园,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有趣味、不枯燥。

教学准备活动(1):各种常见动物的挂图;活动(2):可贴于课本第6~7页动物园底图上的不干胶动物贴画。

活动(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教材P4~P5)内容说明这个活动可以分两层:1.让学生对自己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只知道动物的名字,并不算真正认识了它们。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各个方面的,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本活动中也不要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提问题的勇气,本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图中表现了本书的主人公、爱提问的奇奇提出的6个问题。

2.生活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小动物,这些动物可能在儿童读物中、在动物园中都找不到它们名字,在本活动中学生将认识这样的动物的名字,使他们体会到,在自己的身边有许多东西需要留意观察,需要学习。

图中的动物有:①鼠妇(潮虫)、②马陆、③蛞蝓(鼻涕虫)、④杜鹃(布谷)、⑤水黾、⑥蛐螋、⑦槐尺蠖(吊死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提出不懂的问
题;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观察的动物的特征,能清楚表达自己
提出的问题,能认真听他人发言。

2.有好奇心,爱提问,喜欢动物。

3.认识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内容设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动物,因此本课不是简单地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而是指导学生对自认为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名的动物。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

这个活动目的有三项,一是学会提问,并根据有兴趣与否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二是认识一些常见但不知学名的动物,三是学会分别统计自己、小组及班
级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
(2)创办动物园。

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后测活动,即检验学生认识动物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活动,因为动物园是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他们对动物园是最熟悉的,让他们自己设计动物园,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有趣味、不枯燥。

教学准备
活动(1):各种常见动物的挂图;
活动(2):可贴于课本第6~7页动物园底图上的不干胶动物贴画。

活动(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教材P4~P5)
内容说明
这个活动可以分两层:
1.让学生对自己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只知道动物的名字,并不算真正认识了它们。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各个方面的,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本活动
中也不要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提问题的勇气,本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图中表现了本书的主人公、爱提问的奇奇提出的6个问题。

2.生活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小动物,这些动物可能在儿童读物中、在动物园中都找不到它们名字,在本活动中学生将认识这样的动物的名字,使他们体会到,在自己的身边有许多东西需要留意观察,需要学习。

图中的动物有:①鼠妇(潮虫)、②马陆、③蛞蝓(鼻涕虫)、④杜鹃(布谷)、⑤水黾、⑥蛐螋、⑦槐尺蠖(吊死鬼)。

(教参在图中加数字)
学生一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以能指认出动物的名字为准。

可以边活动边进行统计,总的统计数据,填写在第5页下部的填空中。

教学建议
在进行本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一段时间,亲自在易于发现身边动物的地方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搜集
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绘制一些动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为课上交流时出示给同学们观察和了解用的)。

本活动首先,可以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以介绍奇奇假期的观察活动故事为引子激起学生们对自己观察动物活动的回忆,为相互的交流做好准备。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班中典型学生介绍自己观察身边动物的故事,并与奇奇这一虚拟学生的观察故事相互交叉,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回忆和交流的兴趣欲望。

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和采用其它的方式、方法。

在孩子们的交流欲望被点燃以后,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向大家介绍奇奇在什么地方,观察到了什么样的动物(可出示相应的图片),该动物的名称为何,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等,以及奇奇不认识的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等。

这一介绍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交流的内容为何。

这一引导性的交流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和虚拟学生奇奇们的介绍交错组成,由谁先介绍可视情况而定。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一要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们积极地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身边的各种动物,并且启发和帮助
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详细地对他们观察到的动物进行描述。

这种交流介绍,可采用先小组后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及时补充别人介绍不清、不完整的地方,并且积极介绍别人还没有观察过的动物。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鼓励和帮助那些不爱讲话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地去向伙伴们介绍,并获得成功。

交流介绍活动后,要组织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小组和班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认识了多少种动物;筛选出自己和大家最感兴趣的有关动物的问题。

活动(2)创办动物园(教材P6~P7及动物贴画)
内容说明
这是一个后测活动,是学生认识动物的评价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兴趣的活动。

教材中展示了一幅动物园布局图,有鸟乐园、熊猫馆、水族馆、爬行馆、猴山、象房、狮虎山。

书中附一张印有各种动物图案的不干胶贴纸,学生可以将动物图撕下贴于图上,构成一幅完整的动物园图。

教材中所给的动物园图和动物图很不全面的,学生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所以
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而应灵活处理。

学生对动物园很熟悉的地区,可以不用教材中的图,由学生自己设计;而学生不太了解动物园的地区,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图;只有个别学生参观过动物园,多数学生从来未去过动物园的地区,可以考虑根据当地的情况,修改此活动,如改为建立养兔场、养鸡场、奶牛场、养鱼场等,可以认识同一类动物的不同品种。

贴画上的动物按顺序为:①东北虎、②朱鹮、③扬子鳄、④乌龟、⑤大熊猫、⑥鸳鸯、⑦疣鼻天鹅、⑧亚洲象、⑨眼镜蛇、⑩鲨鱼、⑾锦鲤鱼、⑿黑颈鹤、⒀猕猴、⒁白鳍豚。

教学建议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参观动物园时的情景:在什么场馆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学生可以边描述边表演,也可以画出看到的动物。

第二,讨论、认识不干胶贴画上的动物和课本中的动物园图:这些动物叫什么,可能在动物园中的哪个馆里生活,图中有什么馆,在这里可能会生活哪些动物。

第三,将贴画贴在图中,并向全班展示每人的作品。

第四,每组设计一个自己理想的动
物园,可以先围绕有关动物园的设计问题组织讨论,以下问题仅供参考:①你认为现在的动物园有哪些地方应该改进,怎样改进?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在动物园中生活?③你认为动物园应该怎样设计,可以让动物们生活得更好,使它们更愉快?④你认为动物园怎样设计,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动物的生活,让我们人类与动物成为好朋友?⑤你最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园,为什么?讨论之后由各组画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组织全班进行评议。

本活动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认识动物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每当学生又提到了前面没有提到的动物,说明这个学生还认识更多的动物,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

第四步要脱离开教材,由学生自己设计动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由于学生年龄小,设计方案的好坏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对于新颖奇特、与众不同的设计,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项活动,还应使学生体会到,仅仅知道动物的名字,还不能算是认识了动物,因为动物长得到底什么样、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等,许多有关动物的事情还
不了解。

于是就可以引出了下一个单元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