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
0 引言
当前,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差强人意,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以河北省为例,目前全省共有46所本专科院校设置了艺术类不同专业,涵盖音乐、舞蹈、绘画、设计、动画、影视编导等近10个专业,已被录取的在校生近4万人,而就业形势却是日趋严峻。
1 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艺考热”造成的生源过剩、对口工作岗位处于饱和状态、艺术教育投入较大导致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就业困境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当前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高校艺术专业以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为目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专业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这二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错位。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推行的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继承性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够,学生评价体系也深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三是高校的艺术专业就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现实要求分离。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在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和探索本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其中美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欧洲高等教育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也在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变革自身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艺术专业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培养适应社会新形势变化需要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应顺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人才培养经验,由传统的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让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底气”、有“舞台”、有“保障”。
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高校艺术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帮助和指导他们根据社会职业的要求完善自我,增强高校艺术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导向,促进他们奋发学习,注意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促进高校艺术毕业生顺利就业,帮助高校艺术生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就业活动,增强艺术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而且能为他们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和择业技巧,从而为艺术毕业生顺利就业搭起桥梁,铺平道路;三是促进高校艺术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帮助高校艺术毕业生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其发展和成才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3 就业导向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为全方位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提高广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艺术类专业
教育应着重把握好以几个方面:
改革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各高校艺术专业要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突破传统的单纯学科性的专业设置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转变,拓宽专业覆盖面,变专长教育为通才教育,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定把地方经济发展纳入考查范围,使其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形成地方经济与艺术高校强有力的合作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基础知识含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提高艺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质量提升是关键。因此高校艺术专业除了强化基础理论,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努力体现理论与实际应用。要注意优化教学内容,以改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注意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特别是把提高基础课教材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对应用型学科教材的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艺术专业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创新教育,转变不合事宜的教育思想,调整培养目标。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要从以传统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现代教育上来;二是改革管理制度,营造创业环境。学校要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环节上让学生多参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高校艺术专业应不断增加教育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确立“课题制”、“工作室制”、“跨界整合制”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艺术类人才培养在“博通”和“专精”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处理,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基础宽厚,而且技能过硬。
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教学模式改变,引导大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应顺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创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组织形式由权威控制型向平等参与型转变;要求课程组织方式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要求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它是一种带有研究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挥的想像空间和创造空间,塑造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搭建产学研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创造就业舞台针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性强、特点鲜明,创建校园招聘会、毕业作品展以及拓宽社会实践途径等多方面搭建就业平台。各高校艺术专业应与用人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创建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的合作和互动,达到双赢的效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学校利用自己人才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承担应用性课题,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企业专家库”,定期举办教育教学改革专家论坛,为高校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三是专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培训课教师,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当前业务发展情况;四是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业务实习机会。
建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长效创新机制,确保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一是要高度重视和利用学校就业指导课,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前的资料准备、试用期环节的工作总结。教育和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二是创建高效快捷的就业信息“绿色通道”,及时通报各专业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各院系应建立就业工作年度考核机制。三是在做好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创业。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选课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从校外邀请创业专家讲师团授课,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之星大赛等,以提高毕业生创业的热情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