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东萨尔图沉积微相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沉积微相对塔河油田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作用

浅析沉积微相对塔河油田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作用

浅析沉积微相对塔河油田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作用黄梁帅;犹佳雨【摘要】对塔河油田沉积微相的研究,能够帮助认识油藏,有效地开发砂岩油藏,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针对塔河油田沉积微相的特点,通过精细的地质研究,细化沉积微相的地质分布,更好地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标.【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7(043)005【总页数】1页(P41)【关键词】塔河油田;沉积微相;对砂岩油藏开发;作用【作者】黄梁帅;犹佳雨【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轮台 841600;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轮台 84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塔河油田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底水能量强,非均质性高。

目前受井网控制程度低以及井距远等因素的影响,对沉积微相认识不够详细,主河道、心滩、沙坝、河道侧缘、间湾之间沉积背景和沉积环境不同,导致储层砂体的构造位置、物性、组成(砂质、泥质含量)差异性非常明显,形成了油井间存在连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现象,降低了油井的产能。

通过细化研究沉积微相的分布,可以用来寻找油气聚集点,进一步指导剩余油挖潜方向。

针对塔河油田的特点,对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沉积微相对砂岩油藏开发的影响。

通过生产现场精细的地质研究,取得最佳的研究成果,满足塔河油藏开发的需要,促进油田生产各项工作的进行。

2.1 塔河油田沉积微相的分析沉积相是在一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反映特定的环境或过程的沉积产物。

不同的地质时期,沉积的效果不同,产生的油藏的类型也不同,对油藏开发的研究,必须对沉积相和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不断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

沉积微相的研究体现了相在横向和纵向序列上的关联,引起地层的沉积变化,找到储油沉积。

旋回沉积的作用确定了沉积层序的一般规律,通过沉积微相的沉积规律,找到差异性,经过解释和分析,得到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油藏描述过程中沉积微相研究的方法及应用

油藏描述过程中沉积微相研究的方法及应用

油藏描述过程中沉积微相研究的方法及应用 洪秀娥,郭建宇李建荣,李桂霞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 张天增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河南濮阳457001)[摘要]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E s 下3亚段沉积微相的研究,总结了油藏描述过程中沉积微相研究的方法及应用,包括宏观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研究、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研究以及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等方法。

这些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的断块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油藏描述;沉积相;沉积微相;沉积环境;卫城油田[中图分类号]T E 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1)增刊0022031 宏观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 从岩心观察过程可见,东濮凹陷卫城油田整个E s 下3砂层组自上而下是一个大的反旋回,上部(E s 下3亚段1~7砂组)砂体发育,以含砾砂岩、含砾细砂岩及砂岩为主;而下部(E s 下3亚段8~10砂组)砂体不发育,主要以粉砂岩、泥页岩为主;同时,还可看到具反韵律的巨厚纯净砂体,这是河口坝的可靠标志。

此外,物性较好、厚度不大(一般小于3m )、在电测曲线上呈指状形态的砂体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前缘席状砂。

岩心观察可见砂层中发育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包卷层理、重荷构造、火焰构造。

根据对沉积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及其他方面的地质研究,可将卫城油田E s 下3亚段地层定为水退式三角洲沉积。

E s 下3亚段期,东濮凹陷处于深陷期,东界的兰聊断裂、西界的长垣断层及次级断层均处于剧烈的活动期,两凹一隆的构造格局完全确立,并形成了高山深盆的古地理景观。

因此,湖盆地势较陡,这就有利于沉积物入盆供应,而较长时间地使供应速度大于湖底下降速度,湖水后退,三角洲位置前进,形成了E s 下3亚段的水退式三角洲层序,在垂向剖面上表现为反旋回式。

2 砂体微相特征根据取心井段的岩心观察、室内分析及测井资料研究,对卫城油田E s 下3亚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砂体微相进行了特征分析。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研究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研究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研究p萨北开发区Ⅰ类储层河道发育规模大、平面及垂向切叠严重、砂体内部构型复杂,Ⅱ类储层微相类型多样、相变复杂,Ⅲ类储层的成因需进一步明确。

针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应用“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1,2]砂体解剖方法对各类储层进行研究,实现成因单砂体时间单元精细对比;完成了Ⅰ、Ⅱ类储层单砂体识别,Ⅲ类储层沉积微相厘定,提高了各类储层预测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河道砂体形成过程和离湖岸线的远近建立Ⅰ、Ⅱ、Ⅲ类储层沉积模式。

1 区域概况萨北开发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构造北部,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青一段~姚一段沉积时期的湖退进积三角洲沉积、姚一段~嫩一、二段沉积时期的湖进退积三角洲两个沉积阶段。

发育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油层组,35个砂岩组,118个沉积单元。

2 沉积模式分析2.1 剖面精细对比方法经过研究区1546口井系统对比分析,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3]的原则,提出了“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标准层控制大套地层对比、标志层组合对比、特征岩性组合对比、标准层逼近控制对比、沉积模式指导对比”的储层综合对比方法,解决了各类储层复杂的油层对比问题。

2.2 平面沉积微相类型研究区河流相可划分为点坝、心滩,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决口扇8种微相[4];三角洲相可划分为分流平原、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

三角洲分流平原又可进一部划分出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决口扇7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漫流薄层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河口坝4种微相。

2.3 Ⅰ、Ⅱ、Ⅲ类储层沉积模式2.3.1 Ⅰ类储层沉积模式(1)泛滥平原相的辫状河砂体沉积模式:主要发育于PI3沉积单元,该时期河流能量强,物源供给充足,以垂向加积为主。

主要微相为心滩和辫状水道。

心滩以纵向坝、斜列坝为主,坝长一般250-400m,宽150-250m;辫状水道宽度在400m-600m,厚度4-7m。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238页PPT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238页PPT

古水流 方向
沙 二 段
沙 三 段
水流层理矢量统计
华北油田:确定古水流分析:FMI沙三段古水流方向:NW
生物礁体识别
井钻在生物礁翼部,空白模式
黄龙4井地层倾角处理成果图
生物礁体识别
礁体范围
四川盆地川东某生物礁地震剖面特征图
思考 题
1.沉积相、沉积环境和测井相的概念?
油藏描述
Revervior Description
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 蔡正旗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一、概述 二、沉积相分类 三、沉积相分析技术 四、沉积微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五、地震相分析 六、测井相分析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六、沉积相分析
(一)概述
1、沉积相的概念 表征沉积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 响应。 2、重要性 由于岩心极其有限,而测井信息又具有连续记 录、深度准确等特点。因此测井信息分析是相分析 的有利工具。
2.相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
3.常见的4类典型测井曲线形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4.地层倾角矢量模式的类型?如何应用倾角矢量模式识别 层理?
二00八年三月
谢谢!
情况。 钟形曲线:反映正粒序结构或水进层序,是曲流河、点砂
坝及河边沉积的曲线特征。 漏斗型曲线:反映反粒序结构或水退层序,代表岸外砂坝
或三角洲前积砂体。 箱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稳定。 齿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快速变化,它可以分为
正齿形、反齿形及对称齿形,为辫状河、冲积扇和浊积扇所具 有。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六、沉积相分析
(3)测井相分析思路
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将岩心井的测井曲线 与岩心资料进行比较,确定测井响应与各亚相或微 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油藏的各类储层类型沉积 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再使用典型的模式对其它井进 行测井相分析,确定沉积亚相或微相。

英东萨尔图油层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英东萨尔图油层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1 21 泡 沫在高 渗透 、 .. 水窜 孔 道产 生较大 的流动 阻 力, 形成了有效的封堵作用 , 改变 了平面上注水的流 向, 同时增加薄差层的吸水量, 调整吸水剖面 ;调剖 ( 作用 ) 1 22 发 泡 剂本 身是 一种 表面 活性 剂 , .. 能大 幅度 降 低油 水界 面张 力 , 增加 油对 岩 石表面 的 润湿角 , 利 有 于提 高驱 油效 率 ;洗 油作用 ) ( 1 23 气 泡 破 裂后 , .. 气体 上 升 到渗 透 率 较 低 、 入 注 水 难 以到 达 的 油 层 顶 部 , 换 出 孔 隙 中 的剩 余 油 。 置 ( 体上 浮作 用 ) 气 1 3 国内矿 场应 用情况 . 广西 百 色 油 田在 0 4年 开 始做 了两 个 井 组 的 空
图 5 S —1 9 6井组套压与含水关系图
3 试验 的可 行性分 析
3 1 经济 可行性 .
百 色油 田矿场 试验 的投 入产 出 比 1 3 5 , 果 :. 4 效 好 , 益好 。 效
3 2 地质 条件 相近 , . 可对 比性 强


英东 萨尔 图油层 与百 色油 田试验 区块地 质条 件 相近 , 可对 比性 强 , 1 表 。
不利 因 素的影 响 , 产量递 减 大 ( 3 。 图 ) 二是 初期 开 发方 式的 影响 。在 投产初 期大 量放 套气 生 产 , 层 压力快 速 下降 ( )原油 脱气 严重 , 地 图4 ,
项目
百色油田仑 1 块 英东萨尔图 6
流动 性变 差 , 水快速 上 升 。地 层 压力保 持水 平低 , 含 直处 于低 饱和 压力 下开 发 , 基于 区块 目前 的情况 , 结 合 空气 泡 沫驱 技 术 特 点 、 验成 本 和 百色 油 田的 试 试 验 效 果 , 议 开 展 空 气 泡 沫 驱 试 验 , 善水 驱 效 建 改 果 , 高采 收率 。 提

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以大庆油田英台地区为研究区,以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为目的层段,主要目的是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进行精细解析,并结合构造特征和演化情况分析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对储层内部泥质薄层、微观孔隙几何特征和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结合油水关系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对含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

通过岩心观察对研究区砂体的构造特征和垂向序列特征进行了详细分类,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和席状砂4种主要砂体成因微相。

在平面微相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

内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决口扇砂体,前者物性好、单向连通性好,后者单期独立性强,多期叠置后可形成砂体连片假象;外前缘砂体连片性非常强,但是砂体内部发育大量水平或近水平泥质薄层,储层的垂向非均质性较强。

重点对研究区水下决口的成因、砂体物性、垂向序列特征及对油水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研究。

以岩心观察中发现的大量毫米级泥质薄层(泥膜)为基础,对泥膜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统计和分类,并对其表面的微变形构造进行了研究,从差异压实、顺层滑脱、生物扰动、地震作用等方面对微变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岩心精确统计确定了泥膜的发育频率,并与沉积微相相结合提出了预测方法,认为英台地区席状砂内泥膜的发育频率在每米20-50条之间,河口坝砂体内泥膜的发育频率在每米10-20条之间,并用Eclipse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泥膜在储层开发中的影响程度做了量化研究。

根据三角洲砂体平面分布和泥质薄层垂向发育的规律性尤其是其自相似性,从空间(平面)和时间(垂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初步提出了“地质全息”理论,认为地质体不仅是物质颗粒的沉积,同时也是地质信息的沉积,局部地质体可以包含其所在整体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信息。

地质全息表现在地质体形态、地质活动频率和地质信息三个方面。

萨中开发区萨二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

萨中开发区萨二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

萨中开发区萨二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本文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西部区块萨二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和沉积学理论对研究区目的层段进行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对比和建立统一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取芯井资料和油田静态数据库,对所研究目的层段的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

研究区已经开发四十多年,已进入开发后期,对剩余油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以萨二油层组各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各沉积时间单元的储层,即分流河道砂体。

本次研究在垂向上把研究区萨二油层组原16小层细分为18个时间单元,每个时间单元即为一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一个河道期。

并对每一个旋回进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建立起了萨二油层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精细的测井微相识别和平面相组合,编制了18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沉积微相。

在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从宏观上对储层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SⅡ3、SⅡ7、SⅡ10、SⅡ11储层为例,研究储层的4个不同参数的相控平面展布和分布规律,从而分析出储层的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出研究区存在的六种剩余油分布类型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同主题文章[1].陈鹃,黄郑,龙国清,郑俊生. 宝浪油田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J]. 西部探矿工程. 2005.(09)[2].王先明,单玄龙. 低渗透油藏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松辽盆地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Ⅶ砂组为例' [J]. 世界地质. 2002.(03)[3].蔺景龙,许少华,孙文德. 沉积微相测井识别'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02)[4].马达德,牟中海,何琰,吴青鹏,谭开俊. 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E_3~1油藏I-6小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 [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04)[5].李少华,张昌民,张尚锋,彭裕林,陈新民,姚凤英.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 [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01)[6].董焕忠. 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06)[7].梁桂蓉,黄晓红,赵宪生. 利用地震波多参数组合预测沉积微相研究'[J]. 地震研究. 2004.(03)[8].李君文,田景春,陈洪德,肖玲.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J]. 新疆地质. 2006.(04)[9].秦亚玲,计平,郑宇霞,阎育英. 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沉积微相在胡状集油田的应用' [J]. 断块油气田. 2001.(01)[10].陈钢花.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01)【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矿产普查与勘探; 沉积时间单元;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剩余油【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大庆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马世忠;潘莉莉;。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不同成因砂体储量分布与评价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不同成因砂体储量分布与评价
表 1 相 结 构 分 类标 准
在 相 同的充 注条件 下 .整装 油 藏 中的油 气分 布 主
要受 控 于储层 的构造 和非 均质性 。 区构造 简单 , 该 油气 分 布基本 上受 控 于沉 积微 相隅 。 通过储 量计 算 和统计 分析 同类 型 的储层 结构 特征 不 同 , 不 其储 量 分 布与 构
湖面开阔。 水体 很 浅 , 浪 能量相 对 于河 流 的能 量来 说 波
比较 弱 , 流入 湖 前后 没有 明显 变化 , 此将 水 上 和水 河 在
下 分 流河 道统 归 为分 流河 道相 。
各种 微相 类 型 的物性 特征 为 :分 流河道 在 研究 区
主要 由大 型 复 合 型 曲流 河 砂体 组 成 l 河 道 宽 , 体 5 , 砂 厚度 较 大 , 一般 为 25 70m, . . ~ 岩性 较 其他 类 型粗 , 性 物 和含 油性 最好 。主体 席状 砂在 河流 和 湖泊共 同作用 下 形成 , 质质 量分 数较 高 , 泥 物性 和含 油性 比河道 差 。体 系 内的河 间砂 由天然 堤 、 漫滩 等溢 岸 沉积 组 成 , 生 河 伴 于河 道或 河道 问 , 物性 和含 油性 较差 。 主体席 状砂 远 非 离 湖岸 线 , 河 流作 用 影 响 小 , 物 源供 应 较 少 , 体 受 且 砂
型 _, 7 主要 体 现 在 相 控 建模 和油 砂 体 约 束 的 饱 和 度 建 ] 模 ; ) 质模 型分 类计 算各 沉积 单元 微相 储量 ; ) 3地 4 对微
相储 量 进行 统计 汇总 。
22 不 同 相 结 构 内的 储 量 分 布 特 征 .
由于 分 流河 道 、 间砂 、 河 主体 席 状 砂 、 主 体席 状 非 砂 在连 通 性 、 内部结 构 、 物性 特 征 、 含油 性 质 上 存在 较 大差 异 ,因而 以这 4种 主力砂 体所 占相 比例大 小 为依 据, 进行 储 层结 构 分类 ( 见表 1 。在 对研 究 区 7 ) 8个小 层 、2 3 1口井 各种 砂体 所 占 比例 进 行 统计 分 析后 , 该 将 区储 层 分成 4种 类 型 的相 结 构 。A、 B类相 结构 以河道 沉 积为 骨架 . D类 以前缘 席状 砂为 主 。 C、

萨尔图油田北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

萨尔图油田北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
量低 , 且井 底 压力 下降较 快 , 也表 现 出供气 不足 的特
征。
密度测井 、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较精确地描述矿物 特征 ; 自然电位 、 自然伽马、 电阻率测井可用于沉积 相 研 究 , 究测 井响 应与 沉积岩 相 的关 系[ 。 文通 研 1本 ] 过大量调研 , 在认真剖析和借鉴 目前 国内外先进方 法 的测 井分 析 沉 积相 经 验 的基 础 之 上 , 合 其 他 资 结 料, 综合 研 究查 明了研 究 区 目的层 段 发 育 的 沉积 相 类 型 及其 沉积 特征 , 建立 了相 标 志 , 总结 了沉积 模
2 1 年第 1 期 01 5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3 3
萨尔 图油 田北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 识别标志
朱 春 岭
( 河 油 田有 限 责任 公 司 欢 喜 岭 采 油 厂 , 宁 盘 锦 14 1 ) 辽 辽 2 1 4
摘 要: 综合 利 用岩心 、 井 、 录 测井及 分析化 验 资料 , 细观察 描述 了1 仔 6口井 的岩 芯 , 对研 究 区沉积 体 系( 沉积 相 、 亚相 、 相 ) 其沉 积特 征进 行 了系统 而详 细 的研 究 , 明 萨 尔图 油 田北 地 区发育 的沉 积 微 及 表 体 系类 型主 要有湖 泊 、 角洲 、 三 曲流 河沉 积体 系。
沉 积 物 以细 砂 、 粉砂 为主 , 泥质 极 少 。 3 m, 厚 ~8 较水 上分 流河道 砂 细 。 发育 交错 层理 、 刷一 充 填 常 冲 构造 。分流 河 道 中具 泥 砾 , 映 强 流 冲刷 一沉 积 作 反
用。
个大型中、 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 沉积地层厚50  ̄ 00- - 6 0 m。大 庆 长垣 是松 辽 盆地 北部 的一 个三 级 构造 00 单元 , 由喇 嘛甸 、 尔 图、 萨 杏树 岗、 平 屯 、 台子 、 太 高 葡 萄花 、 敖包 塔 7个背 斜构 造组 成 ( 图 1 。萨 尔图油 见 ) 田北地 区位于 中央 坳 陷 区大 庆长 垣东 北部 。

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

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

2016年12月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付磊(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沉积相研究在油气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其在油气开发中的特殊性,主要介绍其重要性、方法和具体结合老君庙油田L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克上组油藏和七区八道湾组油藏的开发来阐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

关键词:沉积相研究;重要意义;方法;运用1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意义沉积相就是指沉积环境、生成条件和在其环境中形成沉积物特征的总和,是一种反映自然环境的沉积体。

沉积相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沉积相能依据沉积物的空间分布,从而判断其周围的沉积物存在的情况,并且有利于分析其储渗特征。

第二,沉积相的研究有利于发现和勘探油气、石灰岩等自然资源。

第三,进行油田开发时,使用沉积相研究可以勘测盆地尺度,进而探测油藏尺度和油层尺度,最终挖掘出石油。

第四,对沉积相图进行详细和细致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砂体的分布状况;还可以通过对类砂体油水运动特点认识规律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分析油田的开发动态,从而便于预测各种砂体的开发效果。

2沉积相研究方法在油气开发中使用单井沉积相分析和沉积相剖面特征及平面展布特征等方法,对开发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断块油田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单井沉积相的分析单井沉积相就是指通过使用分析化验资料和岩心取心资料,然后与研究区的岩石特征及类型相结合,从而进行岩石相分析、沉积构造、沉积旋回和垂向层序分析,进而建立起一个适合该研究区的综合柱状图。

单井相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岩心相分析。

通过对岩石矿物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源区的母岩性质,进而根据其成分的成熟度高低了解沉积物的搬运情况;同时,它还有利于了解沉积物在当时的沉积环境。

另外,岩石矿物的性质也对开发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粘土矿物,这对与油田注水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

另一个是测井相分析。

地下岩性特征及其组合的反映主要是通过电测曲线的幅度及形态特征来体现的,因此说沉积相和测井相之间有必然联系。

萨北三区PI油组小层沉积相研究

萨北三区PI油组小层沉积相研究

萨北三区PI油组小层沉积相研究本次研究按照单井相分析,剖面相分析,平面相分析的程序进行,确定了该区沉积微相类型,建立岩电关系模型进行地层对比,建立了各邻井之间的相序关系,编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讨论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演化特征,对有利的储集砂体进行预测。

标签:沉积相;岩心相;测井相;葡一组1 区域地质背景萨尔图构造是送松辽盆地长垣北部的一个短轴背斜。

北三西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背斜构造的西端,构造较为平缓,发育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沉积了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地层。

整套萨葡高地层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坳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回返和充填时期,整体上经历了一个水体由深变浅再变深的过程,目的层段PI油组位于青三段与姚一段之间,处于整体旋回的转折点。

2 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本次研究主要为测井相分析和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沉积相研究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岩性、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进行单井划相,建立标准井,再根据岩相分析、垂向层序和沉积旋回分析确定沉积相模式,根据测井曲线,结合标准井的岩性划相建立岩电关系模型,使测井相与沉积相一一对应。

建立邻井剖面对比相,绘出纵横方向上的连井剖面图,再进行平面相分析,绘出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和砂体厚度分布图,进而了解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并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3 沉积相研究内容3.1 相标志PI油组储集砂体发育平行层理、小型至大型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多种沉积构造,但以平行层理和各类交错层理为主,反应了P1沉积时较强的水动力条件。

本区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河间砂、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分流河道中块状、平行、交错层理极为发育,分选好,反映较强水动力条件,小规模河道砂体分选较差,夹于泥质粉砂中,水平层理和波狀层理较为发育。

3.2 沉积相单元划分及特征萨、葡、高油层沉积时期,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葡一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及三角内前缘沉积。

应用沉积微相特征指导某油田储层改造

应用沉积微相特征指导某油田储层改造

应用沉积微相特征指导某油田储层改造
刘淑玲;刘新刚;温杰;董亚君;崔秀丽
【期刊名称】《国外测井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某地区5700测井沉积微相识别技术的应用,对比不同沉积微相条件下储层改造特征,形成了该地区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改造规律.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刘淑玲;刘新刚;温杰;董亚君;崔秀丽
【作者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王集油田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展布研究 [J], 秦中正;秦飞;金燕林;李伟才;吴群;闫永芳
2.沉积微相特征在指导薄层裂缝性岩性油藏储层改造中的作用 [J], 刘新刚
3.张家垛油田阜三段Ⅲ砂组沉积微相特征与沉积模式 [J], 陈倩倩;丁晓琪;万友利;张哨楠
4.地震信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以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龙10块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J], 刘军;李玉君
5.基于水动力能量分析确定有利沉积微相带分布研究--以下寺湾油田研究区延9储层沉积微相划分为例 [J], 李伟峰;王艳;苏丹丹;余海棠;姬万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相分类在萨北开发区的应用

沉积相分类在萨北开发区的应用

沉积相分类在萨北开发区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11-14T10:42:25.4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作者:沈传兴[导读]【摘要】沉积相研究对于我国的油气开发存在直接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从油气开发的主要特点入手,深入介绍萨北开发区的油田中的油藏开发具体实际情况,深入的介绍了沉积相对于萨北开发区的油气开发所表现出的具体优势。

【关键词】沉积相研究;重要意义;方法;运用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总量也比较多,石油作为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能源形式,需求量自然会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之下,要想寻找出具备良好储存效果的油气储集地,就要对储集层的主要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

储层沉积相研究可以更好的进行油藏描述,保证开采顺利实施。

深入的了解前几年沉积相研究的具体成果,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地质以及盆地等发展进程,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油气地形成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确定非构造隐蔽油气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沉积相以及沉积环境的研究来实现,但是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效果也不是很好。

1萨北开发区中测井储层沉积相的步骤测井储层沉积相研究的过程中,根据要求,需要先从曲线资料出发,将油气储藏层作为主要的落脚点,并且逐步的开始完善沉积相模式,这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1地层的对比工作通过以对比的方式来不断的完善等时地层格架,这对于测井储层沉积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后续工作的基础条件。

在长时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沉积环境不可能是稳定不变的。

因此沉积相的研究需要以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应该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沉积单元模式,并且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最佳的厚度参数,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后续工作。

井间距离如果比较小,构造也会比较简单,相同的厚度之间几乎是相同的。

组合法一般都是使用测井曲线形状的相似性来实施对比比对。

1.2储层参数的获取测井资料中的沉积相的相变规律数据包含有如下的几点:幅度、厚度、曲线形状等等方面。

英东地区沉积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英东地区沉积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英东地区沉积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2010年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一号构造砂37井在上第三系获得工业油流,正式拉开了英东地区的勘探序幕,2010年英东一号N21-N22油气藏已申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亿吨级以上。

英东油田是青海油田公司及中国石油未来几年的重点勘探区快。

英东油田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储层层数多而且薄、粒度细、含油井段长、断裂系统复杂,国内外类似的油田比较罕见,可以提供借鉴的勘探经验比较少,加强沉积储层研究,准确寻找有利储集体是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对英东地区沉积储层特征综合性研究,划分该区物源体系、沉积微相,明确砂体展布,分析控制储层演化的主要因素,预测有利储层的展布,提出有利勘探靶区。

研究表明,英东地区发育有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有利相带为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流河道主体部位;英东地区主力油层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溶蚀孔,少量的裂隙孔,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

主力油层属于浅埋藏孔隙型储层,压实作用是主控因素、胶结是次要因素,沉积微相、原始组构及胶结物含量控制着储层物性差异。

根据英东地区的储层特征总结出了“有砂即储”的规律,并指出其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寻找有利沉积相带及砂体。

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环境中的应用_以江汉盆地潜江组为例_刘刚

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环境中的应用_以江汉盆地潜江组为例_刘刚

文章编号:1001-6112(2007)03-0307-04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环境中的应用以江汉盆地潜江组为例刘 刚1,周东升2(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湖泊沉积岩中的粘土矿物、泥岩和膏岩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对沉积环境的水文变化很敏感,可以有效揭示湖平面的变化。

封闭盐湖的沉积记录在垂向上以显著的岩性变化为特征,它们取决于河水补给与蒸发、沉淀和渗透之间的平衡作用,并导致湖平面的相应变化和湖岸线的频繁迁移。

文中选取江汉盆地潜江组中对沉积环境反映最为敏感的硼(B )、锶(S r)、钡(Ba)、钛(Ti)、铁(Fe)、磷(P)、锰(M n )等微量元素指标,分析其在不同层序、不同体系域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其环境意义。

沉积岩中B 含量一般比岩浆岩高,在页岩中其含量可达135 10-6,砂岩中较低,一般为(1~40) 10-6。

Sr 元素在咸水中含量一般为0.8 ~1 ,在淡水中的含量一般为0.1 ~0.3 。

关键词:微量元素;盐湖;古气候;沉积环境;潜江组;潜江凹陷;江汉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1.31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MICROELEMENTS ANALYSISIN IDENTIFYING SEDIMENTARY ENVIRO NMENTT AKING QIAN JIANG FORM AT ION IN TH EJIANGHA N BASIN A S AN EXAM PLELiu Gang 1,Zhou Dong sheng 2(1.Chinese A cademy of Geo logical Sciences ,Beij ing 100037,China;2.School of M ar ine S ciences ,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 ,Beij ing 100083,China)Abstract:T he com positio ns of m icro elements in clay m inerals,m ud r ock and g ypsum in lake sedim ents ar e ver y sensitive to the chang e o 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It may r eveal lake -lev el change.T he litho-l o gy chang e of sediment in saline lake in vertical is distinct,this change is co ntro led by the balance in supply,evapo ration and sediment of the river,w hich lead to the chang e of lake level.T he paper m ainly introduces using microelem ents,B,S,Ba,T i,Fe,P,M n etc.,in the Qianjiang Sag of the Jianghan Basin as an indication for sedimentary env ir onm ent change to analy 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 in different sequence and different sy stem s tract,and discusses paleoclimate and sedim entary environment in differ -ent sequence.The content of B in sedim entary ro ck is m ore then in ig neous ro ck co mmo nly.T he content of B is 135 10-6in shale and (1~40) 10-6in sand rock.The content of Sr is 0.8 ~1 in salinelake and 0.1 ~0.3 in freshw ater.Key words:m icroelements;saline lake;paleoclimate;sedimentary environment;Qianjiang Form ation;the Qianjiang Sag ;the Jianghan Basin1 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与水介质之间有着复杂的地球化学平衡,如沉积物与水介质之间的元素交换以及沉积物对某些元素的吸附等。

英东萨尔图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英东萨尔图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英东萨尔图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王高峰;马德胜;高建;国永红;张祖波【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11)033【摘要】吉林油田英东萨尔图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背景下,综合应用油藏精细描述、室内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储层敏感性、井网加密潜力、剩余油分布、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动静态的关系等重要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首次提出了“小层储量集中度”和“砂体储量集中度”两个开发地质学概念,分别用于量化开发矛盾的转移和实践中对高渗段进行封堵的地质倾向性.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英东萨尔图油藏的注水开发工作和明确下一步挖潜思路,提高开发效果意义重大.%Comprehensive water cut of Saertu reservoir of Yingtai oilfield in Jilin is over 92%.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roving well oil rate, formation sensitivity to injected water, potentiality of infill drilling,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oil recovery factor, abundance of oil in plac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producing performance have been evaluated objectively by integrated employing fin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s, reservoir engineering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Two reservoir concepts, ' Degree of oil gathering in a layer' and ' Degree of oil in a single sand body' have been first put forward to quantify the shift of development contradiction from inner-layer to inner-sand body and the geological tendency of plugging the highpermeability band in a sand body respectively. Findings are of significance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s of Saertu reservoir of Yingtai oilfield and to making clear the adjustment measures to be adopted to improve oil recovery.【总页数】4页(P8317-8320)【作者】王高峰;马德胜;高建;国永红;张祖波【作者单位】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吉林油田分公司英台采油厂,白城137317;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相关文献】1.英东萨尔图低渗透砂岩油藏单砂体内部相对高渗透段定量识别 [J], 高建;马德胜;杨思玉;张祖波2.英东萨尔图油层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J], 国永红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优选 [J], 王佳琦;邱淑新;王久星;邢瑶4.柳沟西部长2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J], 宜海友;宁涛;李硕5.三角洲前缘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以吉林英台油田英东萨尔图油层为例 [J], 钱禹辰;于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东萨尔图沉积微相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对英东萨尔图沉积微相研究,解决了姚二加三组三角洲前缘亚相小层对比的技术难题,为下步流动单元和地质建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沉积微相在注水政策制定与注水方案调整及补孔、压裂上应用,改善了英东萨尔图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精细对比沉积微相开发应用
英东萨尔图2001年全面投入开发,由于注水工作相对滞后,初期地层压力下降较快,2003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无效液量上升,平面、层间、层内注采矛盾较突出。

因此为了做好控水稳油,2004年开展了油藏地质再认识,以单砂体为单元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进一步指导注水开发,提升油藏开发水平。

1 开发地质概况
英东萨尔图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红岗阶地北端,东为古龙凹陷,西邻西部斜坡区.圈闭为低幅度穹隆背斜,其上发育短轴背斜、鼻状构造,油气藏类型为一构造-岩性油藏。

开发区块包括101区、110-148区.开发层系为姚家组2+3段萨尔图油层;油层埋深1350-1400米;含油面积26.8km2;地质储量1319×104t;可采储量395.7×104t;原始地层压力14.5mpa;饱和压力11.5 mpa;地下原油粘度3.5 mpa.s;地下油水粘度比5.94;原油体积系数1.183;原油密度0.876g/cm.。

萨尔图地层处于西部英台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沉积时一次大规模
区域性湖进正拉开序幕,具有水进沉积特点,骨架砂岩以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为主。

其为该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储层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物性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平均有效孔隙度为20.1% ,平均渗透率为55×10-3μm2,泥质含量为1.6-8.3%。

研究区截止2005年3月油水井总数268口,其中油井202口,水井66口,累计产油65.385万吨,采出程度4.96%,采油速度0.92%,井口日产液1780吨,井口日产油330吨,综合含水80.7%,核实日产油336吨,月注采比1.67,累积注采比0.86。

2 沉积微相
2.1沉积背景
松辽盆地在早白垩系的中晚期,是近海坳陷发展阶段也就是(湖盆沉陷扩张阶段)为盆地的西钭坡创造了超复沉积条件;盆地的古钭坡为超复层创造了垮塌滚动的条件;由上述古构造的演变,萨尔图油藏是一个较完整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没的鼻状多隆起的“构造岩性油藏”。

通过英102井和101井岩心资料的岩性、古生物化石、粒度分析认为:萨尔图油层属水下沉积环境。

经前人研究的成果,被众多地质工作人员公认-英台地区白垩系下统姚家组萨尔图地层属“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图1-1、图1-2)。

2.2、地层细分对比
2.2.1地层细分对比原则
地层细分对比原则:在前人二、三级旋回划分的基础上,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级控制,划分四级旋回及单砂体。

采用区域的岩性、电性标志层,结合标准层和高时高程划分的原则。

2.2.2地层细分对比方法
依据岩石学和地球物理测井学,通过取心井的第一性资料,建立标准对比层序剖面模型,确定标志层及标准电性(曲线)特征。

2.2.3建立对比基干剖面
先建立对比基干剖面,后进行平面上连井对比,如图2-1。

2.2.4小层划分对比成果
本次主要对比共划分六个四级旋回单元(小层)和十七个时间单元(单砂体)。

砂体分布特征:以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为特征;砂体厚度变划较稳定,如图2-2所示。

2.3 沉积微相类型划分
通过英102井和101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整理,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将萨尔图油层划分为七个微相:
⑴河道砂微相;⑵河口砂坝微相;⑶指状砂微相;⑷席状砂微相;
⑸水下天然堤微相;⑹远砂坝微相;⑺水下间湾微相。

3 应用取得成果
3.1总体效果
通过对沉积微相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应用,即进行了注水方案调整
35井次,实施细分层注水6口,调整注采井网4井次,水驱可采储量04年较03年增加22万吨,注水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2004年充分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在措施挖潜上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补孔7井次,压裂5井次,堵水11井次,累积增油0.1175万吨。

按照吨油价格0.1790万元,预测投入产出比为1:
2.1。

3.2 具体成果
3.2.1 在井网调整上的应用
05年2月通过注采井网的调整,尤其提高了2(1)层单砂体的储量动用程度,增加油井受效方向,改变了s6-18周围有三口油井与水井不在同一相带内受水井影响差的瓶径问题(图3-1、图3-2)。

3.2.2 在注水方案调整上的应用
在s9-8井一段04年10月由40方调整到50方,周围油井s9-6井见到了明显效果,日产液、日产油呈上升趋势;由开采现状图可见,s7-8井日产液、日产油、含水稳定,该井在2(2)层处在有利指状砂坝微相内(图4-1、图4-2)。

3.2.3在措施挖潜上的应用
结合二次解释结果,在水下分流诃道微相有利相带,在s9-18井05年1月进行补孔
动用6小层,单井日增油3吨,累计增油260吨,有效天数89天,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与认识,明确了英东萨尔图储层单砂体的沉积特征,为注水方案调整和措施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为今后流动单元与地质建模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提高水驱可采储量,有效指导今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树恒等.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第3期
[2]胡雪涛李允储层沉积微相的随机模拟及其对比研究.《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第1期
作者简介:闫国胜(1982.08-),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油田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