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_治世_与_盛世_成因探析_裘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5期N o.5,2010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 S OCI AL SCIENCES

2010年5月

M ay.,2010

中国古代/治世0与/盛世0成因探析*

t裘斌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出现了几个为后人称道的/治世0、/盛世0时期,它们的产生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思想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典型的/治世0、/盛世0时期,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当时制订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历代/治世0、/盛世0的成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析,以便为当前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性的思路。

关键词古代治世盛世成因探析

作者裘斌,法学硕士,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副教授。(绍兴312300)

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治世0、/盛世0时期,如汉/文景之治0、唐/贞观之治0、清/康乾盛世0等等,当时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那么,何以在这些时期能出现/治世0、/盛世0的景象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已有不少关于/文景之治0、/贞观之治0或/康乾盛世0的研究文章,但是这些研究多为某一时期/治世0、/盛世0现象的分析,而把中国历代/治世0、/盛世0时期综合起来,对/治世0、/盛世0现象出现的原因作系统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所以,本文拟围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典型的/治世0、/盛世0时期,从统治者的思想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订的经济政策等方面来透析其成因,以便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为当前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性的思路。

一、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认真分析古代/治世0与/盛世0时期的治国理念,我们发现不论是/文景之治0,还是/贞观之治0,抑或是/康乾盛世0,统治者们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统治思想,而这正是出现/治世0/盛世0共同的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史为鉴,以民为本

首先,三个典型的/治世0/盛世0时期都出现在建国初年,统治者都能从前代汲取教训,居安思危,关注民生,以民为本,这正是出现/治世0及/盛世0的一大思想基础。汉高祖曾让陆贾总结秦所以亡、汉所以兴的原因。陆贾清醒地认识到民心不可侮,民力不可轻,百姓拥护与否是一个王朝兴亡成败的关键:/夫欲建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0¹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刘邦统治集团进一步明白了可在马上得天下,但不可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确立了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治理思想,为后来/文景之治0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也经常同朝臣们检讨隋亡的历史教训,用魏征的话说,就叫做/思隋氏以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0º作为一名封建君主,唐太宗总结出了一条带有规律性的统治经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0»因此,他非常赞成民为水、君为舟的思想。唐太宗的/民本思想0,作为贞观年间治国安邦思想的一项核心内容,它不仅是/贞观之治0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对/贞观之治0的形成在思想上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再如康乾盛世,李治亭、田冰等研究者认为,康乾盛世的三代统治者均可谓是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和躬行者,¼笔者对此观点深表赞同。康乾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更认识到: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认为国家的根本在百姓,没民就无国,并以秦亡汉兴为鉴,阐述了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度规划课题/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0(编号: 06M LZB27YB)的研究成果。

87

裘斌:中国古代/治世0与/盛世0成因探析

综观中国几个典型的/治世0/盛世0时期,笔者以为能从前代兴衰中汲取教训,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是出现/治世0/盛世0最基础、最关键的思想原因。

(二)克勤克俭,去奢戒躁

治国犹如治家,统治者若能励精图治,去奢倡俭,则国家可兴;相反,骄奢淫逸的统治者往往会导致国家的衰亡。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而/文景之治0、/贞观之治0和/康乾盛世0时期的统治者均能深谙这一道理,善于从前代的兴衰中吸取教训,从而为/治世0与/盛世0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如汉初/文景之治0时期,接连两代开创了清明简朴之风。文帝之前的社会状况,一方面是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由凋敝走向复苏;另一方面是复苏的经济面对日益增长的奢靡之风,呈现出不堪重负的态势。对此,贾谊在5治安策6里警告道:/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0½贾谊的主张深为汉文帝赏识,并把倡俭抑奢作为一项保证长治久安的根本政策加以推行。唐朝/贞观之治0的出现也是与当时统治者提倡节俭、营造朴实的社会风气分不开的。如在太宗即位之初,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0的弊利,以减轻人民负担。魏征等大臣也提醒唐太宗,要求唐太宗抑制自己纵逸的欲望,提倡节俭,发展生产。5贞观政要6的作者赞曰:贞观一朝/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0,百姓/无饥寒之弊0。¾正如学者们所言,其中虽不乏溢美之辞,但大致情况是可以信赖的。¿

而清朝康乾盛世的出现也是与为政者厉行节约分不开的。如康熙/虽贵为天子,而衣服不过适体,富有四海,而每日常膳,除赏赐外,所用肴馔从不兼味。0À康熙帝还严格控制宫廷土木兴建。康熙二十五年,四川松威道官员奏请从四川酌量停减运送楠木,康熙帝对此明确表态: /蜀中屡遭兵燹,百姓穷苦已极,朕甚悯之,岂宜重困。且今塞外松木大而可用者甚多,若充取殿材,即数百年可支,何必楠木?0大臣们见皇帝如此恤民节俭,都由衷感佩说:/皇上仁慈节俭,远超前代,虽茅茨土阶亦所安然。0Á这样,官俭民丰,国家岂会不安。

可见,国家何以能治,国家何以能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层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克勤克俭,去奢戒躁,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反之,则百姓苦不堪言,国家经济会日渐衰败。所以克勤克俭、去奢戒躁是治国理家的基本原则。

(三)以德化民,偃武修文

如前所述,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0。而一个王朝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就必须做到/握道而治,依德而行,席仁而坐,仗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0Â这就要求以仁义取代/极武0,以德义感化百姓。所以在前述三个典型的/治世0/盛世0时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这一点,而这正是出现/治世0/盛世0的又一思想原因。

如西汉统治者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认识到治理天下不能采取秦代那种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刑杀为威的极端法治方式。汉初思想家陆贾因此指出:/夫谋事不并仁义事,后必败。0 l v对仁义的阐述是5新语6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今本5新语6中/仁0字凡23见,/义0字凡35见,仁义并称凡13见。 l w可见对仁义的重视。唐太宗李世民也善于吸取亡隋的教训,确立了重教化、行仁义的统治思想。他即位不久,便选名儒入弘文馆,增筑学舍,广招四方儒士云会京城。唐太宗曾表示,/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0 l x对此,有学者认为,唐太宗尊崇儒学的目的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以孔孟之道教化百姓,使之懂得并践履仁义道德,维护伦常关系。 l y此分析可谓很有见地。当然,唐太宗上述思想的形成,与魏征等大臣的正确建议是分不开的。后来唐太宗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也着重指出了魏征在劝行帝道王道方面的贡献,他说:/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0 l z

至于康乾盛世,康熙帝也主张推行仁政,以德化民。他说:/久乱之民思治,秦民日在汤火之中。沛公入关时首行宽大之政,与老百姓约法三章,民心既归,王业根本已定于此。0 l{因此,康熙总结出赢得民心的关键是对老百姓施宽尚仁爱之心。在他统治的数十年间,一直奉行宽以待民、以德化民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偃武修文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古代/治世0、/盛世0的出现,不仅在于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确立正确的治国理念,而且与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与措施密切相关。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考察,/文景之治0、/贞观之治0和/康乾盛世0时期,都十分重视推行以下几项政策,从而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

(一)为官择人,注重吏治

汉文帝时,多次在诏书中提到奖励廉吏以及督促地方官吏重视农业的问题。在策问贤良文学时,也把/吏之不平0、/政之不宣0、/民之不宁0作为策问的主要内容。 l|后人在提到西汉官吏时曾说:/汉时去古未远,法制尚简,吏咸久于任,如库氏、仓氏,盖皆以官为氏,故史称其吏老死长子孙,终汉之世,遂多循吏。0 l}可见西汉初年的吏治确实不错。然而,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文景时期也曾出现部分官吏沉迷于声色享受,而政府对贪污庸赖之吏疏于惩处等流弊。但总体而言,文景两朝统治者还是能够严于治吏,并率先垂范的。此外,有研究者指出,汉去秦未远,由于惯性使然,秦律中所体现的/明主治吏不治民0的精神在汉律中也有深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