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探究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进步、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任。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效益和进步潜力的发挥。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探讨,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增进国有企业的健康进步。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现状1. 产权干系不明晰: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全部制结构,使得产权干系在公司治理中存在明显的不明晰现象。

政府的重要干预和资源配置决策,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层面存在明显的混淆和冲突。

2. 决策机制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治理中,政府机构介入较多,决策机制相对僵化,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这导致企业在业务拓展、创新进步以及应对市场竞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

3. 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低效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层缺乏乐观性和创业精神,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 政府角色过于重要:国有企业的壁垒性质使得政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政府干预导致决策制定流程繁琐、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

2. 利益相关方缺乏约束力: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股东和员工等。

然而,由于相关规范和制度体系不健全,使得这些利益相关方的约束力不足,导致其行为无法有效制衡企业决策的合理性。

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对复杂,并且缺乏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

这使得企业内外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层难以承受有效的市场约束和压力。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1. 建立明晰的产权干系:国有企业应通过混改、股权分置等措施,明确国有资产、国有股权的归属和管理权限。

建立科学有效的产权制度,使产权干系明晰明确,缩减政府在经营决策中的干预。

2. 完善决策机制:国有企业应加强理顺拥有权、控制权和运营权之间的干系,通过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内部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管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亮度。

国企产权改革中寻租行为的三方博弈分析

国企产权改革中寻租行为的三方博弈分析
决于
。 我们可以看出
PH * 取
当政府官员进参与合谋和不参与合谋的期望收益无差 异时,就得到政府官员在博弈均衡时政府进行监管的最优
CJ 、 PZ 、V、 Y 和 A 几个变量,其中采取合谋违规
概率。令
πM = πN1来自操作时,购买者的行贿成本或政府官员的租金收益 A 和购 则 买者收益(V-Y),是我们无法通过主观努力而改变的因素, 因此是独立于我们的模型之外的,可以将它们视为固定不
为:
政 府 不 进 行 监 管 (H) 的 期 望 收 益
概率。③ V-Y<0 不成立,购买者若能从市场上以 V 的价 格得到 X,则不会以 Y>V 的价格获得 X。 三方在彼此采取不同战略下的支付(收益)效用如下: (1) 若政府官员与购买者进行合谋寻租,而政府不监管,则 令 三者的效用收益分别为分别为:A、V-Y-A、-(V-Y);(2) 若 政府官员与购买者合谋寻租,政府监管但未查出违规,则三 者的收支分别为:A、V-Y-A、-(V-Y)当政府进行监管和不进行监管的期望收益无差异时, 就得到政府在博弈均衡时政府官员与购买者进行合谋的最 优概率。
三均衡解的理论指导意义1政府官员和购买者合谋寻租的均衡概率的指导意义模型的均衡表示政府官员和购买者将以最优概率hp选择合谋寻租并获取相应的额外收益如果政府官员与购买者合谋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1hhpp那么政府的最优选择就是监管1
理论创新
《财经界》March,2007
国企产权改革中寻租行为的三方博弈分析
π I = π H ,V − Y = δ
CJ ;(3)
若政府官员
与购买者进行合谋寻租,政府监管且查出违规证实两者合 谋,对腐败政府官员收益 A 全部予以没收,并给以 G 的惩罚; 对购买者的违规收益(V-Y)予以没收,并给以 S 的惩罚,则三

国有企业中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国有企业中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国有企业中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作者:张红岩来源:《科技与企业》2014年第20期【摘要】我国公司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企业中广泛存在权力寻租的现象。

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切入点,分析了权力寻租现象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权力寻租;危害;成因;对策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指国家工作人员以手中握有的公共权力作为筹码,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得暴利。

它具体表现为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索贿受贿。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权力寻租的现象。

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扰乱了企业的日常经营。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权利寻租行为的原因和治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权力寻租的危害从企业内部来看,权利寻租行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国有企业造成损害。

1、权力寻租行为在企业内部产生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企业自我完善和变革的巨大阻力。

所谓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利益受到现存体制保护的群体,他们往往掌握着企业的权力和关键资源。

尤其在国有企业,通过权力寻租,获得超额收益是扣,采购质次价高的商品。

在产品销售中,收取贿赂,低价销售优质商品都属于这方面的例子。

权力寻租行为存在的基础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二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所以,一方面既得利益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寻租收益,倾向于在制度中制造更多漏洞,为自己未来的寻租行为创造条件,并厌恶任何形式的监督和制约。

另一方面寻租者为了垄断租金收入,不仅排斥新的寻租者进入,而且反对任何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人分享权力。

从而阻塞了基层员工上升的通道。

特别是当企业希望通过变革自我完善时,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寻租行为,往往会自动结成同盟,反对企业改革、机制调整和制度完善,阻碍监督与反腐败,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2、在人事管理方面,权力寻租行为扭曲了企业的激勵机制,降低了企业管理体系的效率。

企业激励机制设置的目的在于将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引导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公平竞争,为企业创造效益。

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

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

够彻底 完全 , 企业法人治理结 构也 还不完善 , 中最重要的是董事会建设 相对 滞后 , 其 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 甚至徒有其表 、 同 形 虚设 。 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会治理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 董事 与经理人高度重合 , 内部控 制权 责不 明 ; 董事群体的专业构成
不合理 ; 董事会独立性不 够 ; 国有企业 内部人控制 问题严重 ; 政企难 以分 开 , 产权 问题难 以明晰等。 这些 问题 滋生出了董事会成 员以 追求 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为 目的的各 种各样 的寻租行为。
分析 , 从制度和非制度 两个方面提 出了遏制国有独资公 司董事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 国有 独 资公 司 公 司治 理 寻租
董事会在公 司法人 治理结构 中处 于十分重 要的地位 , 董事 会治理是公 司治理 的核 心 , 董事会 能否充 分发挥 作用 , 决定 着现代企 业制 度建设 的成败 。 目前 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的基本框 架已经初步建立 , 但用规范 的公 司制标 准来衡量 , 国有企业 的改制依然不
人的逐利动机 , 是寻利不需要借助政府 的干预 , 由“ 但 是 看不见 的手” 引导 经济人去从事有利于 自己也有利 于社 会的活动 , 寻租则是 力图使“ 不见的手” 看 不起作用 , 或利用“ 看得见 的手 ” 去抑制“ 看不见 的手” 的损人 利己的活动。 ( ) 二 国有 独资公司租金 来源 寻租理论的研究 以塔洛克( od n ul k 和布坎南(a e .u hn a ) G ro l c ) T o Jm s B ca an 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 M 及以克鲁格( n e .ree) A n OK u gr和巴格瓦蒂(ads .hg a ) Jg i B aw t 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学派较为代表性 。 hN i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 , 在垄断形成之前 , 当事人为达到 目的会采取各种方法 , 包括雇人游说 、 贿赂官员等进行疏通活动 , 而从事这些活所消耗 的资源原本可 以用 于创造新增财富 的生产活动 , 从而造成社会总福利 的减少。 当事人在垄断形成过程中的所进行的活动 , 实际上就是 寻租活动 。 也就是说寻租是那种利用 资源并通过政 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 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 为( 洛克 ,9 9 ; 塔 19 )当制度从有秩序的市场移向直 接政治分 配的几乎混乱状态 的时候 , 寻求租金就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出现 , 寻租就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 中的行为 , 即个人

国有独资企业外部董事选聘与决策机制

国有独资企业外部董事选聘与决策机制
四实证分析截至2005年底央企共有17家引进了外部董事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从央企外部董事的构成分析存在外籍董事数量较少统一地区外部董事数量较多的特点尤其是央企外部董事中原央企的退休高管数量较多83名外部董事中超过50截至2005年底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都拥有名以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倾向于从本地区选聘独立董事外籍独立董事的数量还很少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士平均每家企业不足关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不同的学者使用过roaroetobin?等不同指标但不同指标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上市公司的主要业绩指标通过降维分解整合成一个综合业绩指标
(Huse,1998;Zajac和Westphal,1998)刚。主流的委托代理研究
范式关注董事会人员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董事 会内部的沟通、协调,不考虑影响董事决策行为的各种因素,将 董事会视为一个“黑箱”。在现实的董事会运作过程中,董事的 工作经历、文化背景以及董事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其决策行为影 响极大,董事的工作经历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其收集信息和加工 信息的方式,董事在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董事的决策偏好将 对董事会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但同时董事决策还会受董事会成 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对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忠诚”会让董事 放弃自己的立场,董事会决策的效用水平可能不一定高于董事 个体决策的效用水平。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国有独资企业的董事会引入 外部董事更是担负着解决“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的重责,但 对于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应选聘什么样的外部董事,外部董事 和内部董事的相互关系,及这种关系对董事会运作绩效的影响 则研究较少,在我国国有独资企业还拥有巨量资产,部分关乎 国计民生的敏感资产不适宜公开上市的情形下,我国的国有独 资企业将作为一种现象长期存续,因此加强对国有独资企业董 事会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对董事会制度中的核心外部董事进行 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治理

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治理
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保证股东和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 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公司信息披露是将公司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公开传 递给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目的是提高其参与度,保护其利益。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良好信息披露的前提 。
----信息披露不仅反映了公司治理过程,也反映了治理的成效。信息披 露机制的完善是当前公司治理重点和关键。
的核心。并要求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 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关键。 2004年,国资委发布《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指导意见》实质 性推动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董事会。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
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治理
马正武
中国诚通集团 董事长
1
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治理 一、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现状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信息披露 三、中国诚通集团公司治理的情况 四、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建议
2
一、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现状
1、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信息披露
2、提高透明度和主动信息披露是国有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是公众企业,应该成为透明经营、信息披露良好的社会企业公民。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环节,透明度不高、信息
不对称广泛存在,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企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应在以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社 会诚信体系建设中承担重要责任,在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形成中发挥示范作 用。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指国家持有的控股企业关于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运作方式和规范。

作为国家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国家资本安全的关键。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资本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的有效途径。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本结构、所有制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因此其公司治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形象,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构成和职责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由政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必须确定清晰的董事会职能和职责,明确董事会在企业战略制定、人事任免、决策执行等方面的权力与责任。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

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内部监控和内部信息流动等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和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能够激发高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规范运作。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有企业中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国有企业中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权 力寻 租 的危 害 为属于 违法行 为, 一旦管 理者掌 握了下属的寻 租行为 , 就 可以此 为把柄 从企 业内部 来看 , 权 利寻租行为会从 以下几个方面 给国有企 业造成 加 强对下属的控制 。 另一方 面权力寻租是 被政府 、 广大 员工痛恨 和唾弃 的行为。因此一旦权力寻租者对上级 构成威 胁 , 上 级可以随 时公开他们 损害。
益, 倾 向于在制度 中制造更 多漏洞 , 为 自己未来 的寻租行为创造条件 , 并 力寻租行为。 厌恶 任何形 式的监 督和制约 另一方面寻租者 为了垄断租 金 收入, 不仅 2 在社会转 型过程 中, 企业 内部要加强制度 建设 。 加强内部监督 。 排斥新 的寻 租者进入 , 而且反对任 何既得利益集 团之 外的人分享权力。 堵塞制度漏洞 。 在社会 转型过程 中, 企 业要 密切关注 政策和 法制环境 的 从而 阻塞了基层员工上升 的通道 。 特 别是当企业 希望通过变革 自 我完善 变化情况 。 及 时 根据 新制 度、 新法规 , 调 整完善 企业 内部管 理制度 , 使 时, 既得利 益集 团为了维 持寻 租行为 , 往 往会 自动结 成同盟 , 反 对企业 之与外部 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 让权力寻租者 无机可乘, 无隙可钻 。 此外 , 改革 、 机 制调 整和制 度完善 , 阻碍监督 与反腐 败 , 成为企 业发 展的绊 脚 企业还 要建立健全 内部监 督机制 , 赋予监督主体 相对独 立性 , 整合企 业 石。 内部各种监督力量 , 切实避 免 “ 虚监” 、“ 弱监 ” 现象 。
【 关键 词l 权力 寻租 ; 危 害; 成因; 对策
打 破, 新体制 尚未 完全建立 。 国企 内部 也难 以建立与之完全适应 的制度 权力寻 租又 称 “ 权 力设租 ” , 指 国家 工作人 员以手 中握有 的公共 权 体 系和 内控模式 , 这 必然造成管 理上的混 乱 , 为权 力寻 租活动 留下了生 力作为筹码 , 向企业或 个人出租权力 , 索取高 额回扣 , 获 得暴利 。 它具体 存 空间。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特征与治理途径之研究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特征与治理途径之研究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特征与治理途径之研究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其治理机制也备受关注。

作为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特征与治理途径展开研究,探讨国有企业董事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特点及其治理途径。

一、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特征1. 国有背景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成员通常具有政府背景,其任职和决策往往受到政府的影响和干预。

不同于私营企业董事会可以自由选聘独立董事,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受到一定限制。

2. 政治性质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成员多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或单位,其决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国有企业董事会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兼顾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因此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质。

3. 重视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董事会在决策中通常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包括履行国家使命、保障员工权益和履行环境责任等。

这也代表着国有企业董事会在决策中不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1. 政府引导政府在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治理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监督评估、政策引导等手段来推动国有企业董事会更加注重企业的效益和社会责任。

政府也加强了对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监督和考核,以确保国有企业董事会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2. 提高独立性国有企业董事会需要逐步提高其独立性,在董事会成员的选拔和任职上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减少政治因素的干预。

国有企业董事会也需要更多地引入独立董事,以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监督效果。

4.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国有企业董事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董事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

5. 强化企业治理文化国有企业董事会需要积极引导企业建设良好的治理文化,向董事会成员灌输企业法治理念,促使董事会成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及对策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及对策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及对策分析作者:仇明顾伟忠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11期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文章由委托代理理论推导出国有资产管理中寻租行为的参与人,国家、官员和国企管理人员,并以博弈论为工具,建立三方博弈模型。

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给出各参数变量的具体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寻租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寻租委托代理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026-02一、寻租与委托代理理论1.寻租理论。

寻租(Rent-Seeking)一词,最早是从“租”的概念演化而来的。

租是一种超额垄断利润,而作为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要素所有者,总是想方设法取得这种超额报酬。

但是,对于寻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布坎南认为寻租是“个人通过政府寻求财富转移的浪费资源的行为”;塔洛克将寻租定义为“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大卫·柯兰德则将寻租定义为“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尽管我们没法给寻租的定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寻租是一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并导致资源浪费的活动。

寻租并不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它的作用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

寻租的成本低收益高,其收益呈递增趋势,因此大量的人或利益集团从事寻租活动,并且一项寻租活动会引起其他更多的寻租活动,结果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全社会经济效率的下降。

2.委托代理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发现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选择有经营才能的经理人员来代理他们经营管理企业,以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确立后,公司所有者将包括资产经营权、处分权等在内的资产控制权转移给经理人员,其自身拥有剩余收益权。

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剖析与治理对策

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剖析与治理对策

会计与公司治理COMMERCIAL ACCOUNTING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剖析与治理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案件不断曝光,影响恶劣。

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特点及原因,并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提出治理对策。

研究结论有利于在深化改革背景下优化企业控制权配置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改善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20)10-0027-04张洽(副教授)(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一、引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减,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市场的中坚力量。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权力寻租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寻租案件接连曝光,不乏一些知名企业牵涉其中。

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矛盾,可以说,治理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已刻不容缓。

本文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除了主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缺位,CEO权力过大而又缺乏监管。

在这一层面上,本文立足于控制权配置角度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文献综述Jensen和Ruback(1983)从决策的角度把控制权分为“决策管理权”和“决策控制权”。

潘清(2010)认为企业控制权是指为满足控制、治理、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对企业可支配的资产及资源进行决策。

黄惠(2014)认为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取决于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这三大主体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

控制权配置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很重要,不完善的控制权配置会诱发企业权力寻租问题(颜玉婷,2017)。

可见,研究控制权配置问题对于治理权力寻租很有帮助。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第一篇: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新型国有企业不断产生。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这在股份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出资者众多且分散,因而出资者难以像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那样直接经营管理公司,而代之以公司治理结构,即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作出的权利安排。

具体而言,它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阶层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托管给公司董事会。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结构,在其授权范围内经营;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选举产生董事会的同时,为了保证董事及经理人员按其意志合理经营,还选举产生监事会,以期其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经营、投资分配等。

显然,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权利要素各自具有自己的权利重心和权利边界,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与监督权,四权分立,三会一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公司化的改制进程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制度性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认识,才能改进和完善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促进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资本市场不健全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存在上市公司少,市场容量小,不规范等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中的寻租现象

浅析国有企业中的寻租现象

取 得 , 文 试 图 以 国 有 企 业 为视 角 , 析 研 究 国有 企 业 中寻 租 现 象 产 生 的根 源 和存 在 的 条件 , 从 源 头上 理 顺 国 家和 企 业 的 财 产 关 系 , 立监 本 分 要 建 管制 度 , 缩 国 有 企 业 寻租 的 空 间 。 压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 ; 寻租 ; 因; 成 危害; 建议
旦发现有利可图 , 他们 就 会主动 租 , 设 迫使 被管理 者为 其提供 实
殊属性的原 因。由于国有 企业的产 权归属为 国家 , 或国家政 府将其 自 惠。如果其他人都在寻租 , 么做一个廉洁者 的相对成本就 非常之 高 , 那 身具有经营性质 的资源 委托给 国有 企业管 理经 营。通过 国家 这样 授 其他人也会加入到寻租 的行列 中。对全社会 而言 , 租不创 造新 的社 寻 权、 委托的过程 , 国有企业具有了部分国家政府 的属 性既行使对 国有 会财富 , 使 只是将 大量社会财 富集 中到政府 官员手 中 , 对经济 增长、 社会 资产 的管理的权利 。因此 , 前只出现 在国家政 府中 的寻租现 象伴 嗵 发 展和人 民生活福利产 生巨大危 害 , 从 也对社会 稳定和 国家长 治久安构 着资产管理权力的流动 出现在了国有企业当中。 成 巨大隐患 。据估算 : 中国 19 9 2年的租金总额 为 6 4 2 3亿 元 , 占国内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受指出 :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 一种社 的正常发展 , “ 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 。从 “ 租金 身而言 , 本 由 会贡任——在 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 范围 内, 利用它 的资源从 事 旨在于 于它是那些因素所造成的市场 价格 的扭曲 , 的存 在将导 致需 求大于 它 增加它的利润 的活动。 另一诺奖获得者科斯则基于对企业产 生与性质 的分析得出了企业 是不可超越逐利边界 的结论 。与此同时企业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良好公司治理是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性质使得其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造成了公司治理的不规范和低效。

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业务复杂,使得公司治理难度较大。

1. 低效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往往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由政府官员兼任,导致治理决策的不科学、不专业。

国有企业在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时,往往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存在着人事关系异常、选人用人的乱象。

2. 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薄弱,容易出现不正当行为和腐败现象。

虽然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设立有助于监督高级管理层的行为,但由于人事关系复杂、职权划分不明确,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往往无法充分发挥。

国有企业的股东大会往往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无法对高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3. 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的管理结构,导致企业决策不科学,经营陷入低效、浪费资源的状态。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腐败问题较为普遍,导致企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下降。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

1. 国有企业特殊的性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发展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和介入,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不规范和低效。

政府在公司决策中的权力过大,导致决策不科学、违背市场原理。

政府往往更关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而忽视了其经济效益。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寻租问题的研究与治理

寻租问题的研究与治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周才和教育层次专升本学号 0880101255252 年级 08秋专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心指导教师教学站点摘要寻租改变了市场的结构,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多种影响,从而导致社会总的净福利的损失。

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而寻租恰恰是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时期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寻租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的竞争规则,而且极大的阻碍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所以,在我国转轨时期,对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寻租的概念进行了概述,根据各个学者给出的解释,总结出寻租的概念,然后通过哈伯格三角分析寻租产生的代价,并对由于寻租行为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改变我国寻租问题严重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寻租影响对策目录引言 (1)一、寻租概述 (2)二、寻租产生的影响分析 (3)(一)寻租的代价 (3)(二)寻租产生的影响 (3)三、寻租的对策 (5)(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机构改革步伐 (5)(二)建立完善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 (5)(三)加强监督,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反寻租意识,营造反寻租的社会氛围.. 6参考文献 (7)引言寻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使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寻租理论也成为经济政治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这并非偶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发觉经济之外的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市场的运行,这其中政治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支配经济、政治两个领域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导致把经济和政治的研究分离开来。

寻租理论产生后,这一切产生了质变,人们惊奇的发现,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现象有着共同之处,经济学规律也可以用于分析政治行为。

所以,对寻租的研究改变了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寻租现象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政府采购中的寻租、会计寻租、教育寻租、房地产寻租、证券市场寻租以及我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中的寻租行为等等。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寻租”对独立董事职能的制约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寻租”对独立董事职能的制约
司建 立 独 立董 事 制 度 , 至今 独 立 董 事 在 上 市 公 司 中 所发 挥 的 作 用 仍 不尽 人 意 。 文 从 寻 租理 论 的 角度 分析 了 管理 层 对 独 但 本
立董事制度“ 寻租” 的动机及其 成本 效益, 中可 以看 出, 从 我国国有上市公 司所处的客观环境使管理层对独 立董事制度 “ 寻
利益 受 到 损 害 。 我 国 的 独 立 董 事 制 度 则 是 在 市 场 没 有 这 种 而
要 求 且 上 市 公 司 没 有 这 种 意识 的 情 况 下 , 由证 监 会 组 立 董 事 制 度 时 也无 压 力 去 关 注 h 公 实施的效粜。

管理层 “ 寻租 ” 的可能性
1独 立董 事制 度 实施 的背罱为“ . 寻租” 提供 了可能。 西方
发达 国 家独 立董 事 制 度 的 建 立 ,是 一 系列 法 律诉 讼 的 结 果 ,
往往就是 国家这 “ 一大 股” 的代表 , 们可 以利用 自己所拥有 他
的股 权 和 资 金 的双 重 优 势 继 续 控 制 董 事 会 , 实 现 “ 租 ” 以 寻 行 为 的效 用 。 3监 事 会 作 用的 不 明 显 为 管 理 层 “ 租 ” 供 了方 便 . 寻 提 独
租 ” 为可 能 , 所 处 的 内部 条 件使 其“ 租 ” 为 一 项 低 成本 、 成 其 寻 成 高收 益 的 活动 。
【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
寻租 如果独立董事在董事会 中能够 真正发挥作用 ,则会在 一 定程度 上解决以上问题。 而对于公司“ 内部人 ” 来讲 , 独立董事
作 用 的发 挥 , 则会 掣 肘 内部 董 事 在 董 事 会 中的 决 策 权 , 其 更 使

关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治理对策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治理对策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治理对策研究【摘要】抑制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对提升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预算管理置于寻租理论的框架下,从界定预算管理中租金的涵义出发,进而提出了治理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租金;寻租行为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对预算期内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分配、组织、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行为科学,也是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基本制度和手段。

预算系统通过资源的发散配置和收敛控制,保证资源投入对企业目标的趋向。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内部契约机制,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考核五个环节,在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投资成本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内部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着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等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寻租行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表现为预算松弛、讨价还价、歪曲信息、业绩操纵等现象。

由于管理人员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内部信息失真、激励机制失效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使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一、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租金的涵义及构成租金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最初专指地租,是对土地生产力的支付。

近代以来,其涵义不断拓宽,租金泛指资本、劳动、设备、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即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其机会成本的收入。

寻租理论中租金被进一步用来表示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垄断形成的超额利润及价差收入。

结合预算管理程序,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可以定义为:在预算管理过程,国有企业代理人通过游说、歪曲信息、贿赂等手段而获得的额外预算资源价值与机会成本的差额。

在预算编制中,代理人提出自身的种种困难进行讨价还价,并以此为由放宽预算要求,租金表现为预算松弛租金;在预算调整过程中,租金表现为追加的预算资源高于代理人寻租成本的差额;在预算考核环节,租金表现为代理人通过业绩操纵完成预算目标或建立储备而获得的净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摘要:本文从寻租的角度,探讨了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的寻租方式,并进行了一般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寻租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败。

目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用规范的公司制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的改制依然不够彻底完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还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董事会建设相对滞后,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徒有其表、形同虚设。

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会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董事与经理人高度重合,内部控制权责不明;董事群体的专业构成不合理;董事会独立性不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政企难以分开,产权问题难以明晰等。

这些问题滋生出了董事会成员以追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寻租行为。

一、寻租内涵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租金来源(一)寻租的内涵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认为,租金是指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诱使这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须的最小的额外收益。

阿弗里德·马歇尔发展了租金的概念,他认为租金还应包括与经济租相近的准租金(可供使用的资源供给量只是在短期中暂时不受对其支付额多寡的影响的租金),也就是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现代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发现,政府的政策干预与行政管制由于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也能形成超额收入。

自此之后,租金的概念不断的被拓宽。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认为租金是指某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那部分剩余。

现在总的趋势也是把租金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在寻租理论中,租金是指由于缺乏供给弹性而产生的差价收入,这里的供给缺乏弹性是人为的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阻止供给增加的结果。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寻租是指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寻求这种租金的行为就是寻租行为,其本质是通过寻求垄断和特权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贺卫通过比较寻利和寻租,认为虽然都是出于经济人的逐利动机,但是寻利不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是由“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人去从事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的活动,寻租则是力图使“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或利用“看得见的手”去抑制“看不见的手”的损人利己的活动。

(二)国有独资公司租金来源寻租理论的研究以塔洛克(gordon tullock)和布坎南(james m.buchana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及以克鲁格(anne o.krueger)和巴格瓦蒂(jagdish n.bhagwati)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学派较为代表性。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垄断形成之前,当事人为达到目的会采取各种方法,包括雇人游说、贿赂官员等进行疏通活动,而从事这些活所消耗的资源原本可以用于创造新增财富的生产活动,从而造成社会总福利的减少。

当事人在垄断形成过程中的所进行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寻租活动。

也就是说寻租是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塔洛克,1999);当制度从有秩序的市场移向直接政治分配的几乎混乱状态的时候,寻求租金就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出现,寻租就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中的行为,即个人竭力使价值最大化造成的结果是社会浪费而不是社会剩余(布坎南,1988)。

布坎南对寻租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一是寻租基本上是通过政治活动进行的;二是限制寻租就要限制政府。

可见,公共选择学派强调的是:政治过程(权力或制度)产生了租金;寻租投入的资源是一种社会浪费;寻租成功者在获得利益的同时给别人造成了损害;寻租实际上是一种负和博弈,寻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大于寻租收益。

国际贸易学派用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up)这一概念来涵盖和取代寻租活动,直接”是指直接产生于权利而不是借助于生产过程;“非生产性”是指这些活动产生金钱收益,但并不生产包括在正常效用函数中的产品与劳务,也不生产投入到这些产品与劳务生产的投入品,它不能扩大社会生产规模,甚至还会因垄断而缩小社会生产规模,所争夺的是既有的生产性利润(李正军,2000)。

dup概念进一步扩大了寻租的范围,包括以直接非生产活动取得利润的各种途径。

dup不仅包括权利寻租,还包括将资源用于鼓励创造额外收益的政策干预(如通过游说、疏通活动要求实行或继续执行进口配额制度或对进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和为赚钱而逃避政策限制的活动(如利用合法进口和非法进口的差额取得特殊收入的走私、放私等逃税活动)(贺卫,1999)。

同寻租相比,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up)的概念更加清晰,并将违法寻租行为纳入了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up)的范围。

这种学派认为寻租就是通过从事非生产性竞争活动,获取某些行业或项目的独家经营权、特许权、优惠权,还有优惠的税率、汇率、利率及其他稀缺资源的供给,从而获取利润,寻租并不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它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巴格瓦蒂,1982)。

综合两个学派的观点,无论是寻租还是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up),都是指自利的经济人在不新增社会财富的情况下追求财富的转移,从而导致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而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损,究其根源在于制度。

正如布坎南(1988)所指出的那样:个人行为的“好”或“坏”取决于事后建立在一定标准取向上的价值判断,但个人行为所依赖的本利决策结构则是由制度所决定的,所以,人们寻租的原因在于制度规则而不在于个人本身。

人们或通过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修改制度,形成垄断特权,从而改变既有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或利用制度的不完全性来增进个人福利;或干脆违反制度掠夺社会财富。

因此,可以将寻租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改变制度的寻租;二是利用制度的寻租;三是违背制度的寻租。

从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的寻租活动来看,大都存在如下寻租行为:试图改变制度从而谋求特权与优惠的游说活动,试图利用制度的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和违背制度偷漏税金的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

寻租活动有非常大的外部负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它们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第二,它们本身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第三,这些活动会导致其他层面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同时利益受到威胁的一方也同样会采取避租,以至于耗费更多社会经济资源,从而破坏了社会风气,阻碍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国有独资公司可供寻租的租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

由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合同是不完全的,因此存在一些未涉及的资产的使用或处置等事项需要决策。

剩余控制权是指相对于合同已经规定的特定权力来讲的合同未明确的权力。

剩余索取权是指公司存在的合同规定分配程序之外的收益。

这里的权力和收益即是可供寻求的租金。

二是指企业的股本和相关权益。

这个是指通过企业亏损、资产流失、降低竞争能力等方式所获取的租金。

三是非市场化机会成本。

这是指公司因为寻租采用非市场化行为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成本。

如公司通过向政府游说而获取的某些特权而造成的垄断等。

二、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方式及成本收益分析(一)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的方式从所有制关系上来看,国有独资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作为法人治理第一层次代理人的董事会,其成员的行为动机是多样的。

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利益除了获取个人经济收入之外,还包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甚至是获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

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成员的这些个人利益动机是很难监控的,这就导致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活动的产生。

他们的寻租活动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在职消费方式。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董事会是作为股东代表来控制经理层的。

但目前由于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都是由政府指派,大多是党政干部,董事会和管理层往往合二为一,使得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领导体制是一把手负责制,具体表现为完全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董事会的董事长负责制。

而这种体制会导致企业被内部管理者控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造成内部控制人问题。

国有独资公司天然受到政府的管制,在薪酬待遇方面也是如此。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很难观察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对公司领导人董事给予与之相当的奖励或是监督惩罚。

并且由于行政干预的存在,国有独资公司的目标除了公司利益最大化外,还需要负担着实行国家计划、调节社会经济结构等等政策性负担或收益,导致公司业绩与公司领导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模糊,加剧了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中所处的劣势。

陈冬华认为面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和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公司领导人便会转向在职消费,并将公司领导人在职消费分为八类:办公费、差旅费、董事会费、出国培训、小车费、会议会、通讯费和业务招待费。

这些项目都将成为董事寻租的途径。

公司董事可以利用其内部控制人身份轻而易举地将这些项目通过报销私人支出转为公司费用。

除此之外,公司领导人还可以利用其内部控制人的身份将国有资产以各种噱头通过分发奖金、福利的方式消耗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偷税漏税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人的国有独资公司不可避免地具有趋利性。

国有独资公司天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促使了国有独资公司以偷税、漏税等方式向政府寻租。

王恒亮认为虽然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地位,但司法机关特别是地方司法机关却在经费来源、人事制度等重要方面相当程度的受制于地方政府,从而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除此之外,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一般是党政干部,他们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且如若国有独资公司因偷税漏税等问题进行判罚,最终的实际落实责任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各级财政,追缴的税款又上缴了中央财政,对地方没有任何的好处。

因此,在国有独资公司涉税案件的审理上,各级行政机关在税收司法活动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案件的审理活动。

从而导致了国有独资公司对税金的寻租活动,而这些寻来的税金最后又以奖金福利等方式被分掉。

(3)行政晋升方式。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成员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指派,他们具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身份,行政性晋升是国企经营者的主要动力机制,而掌控行政性晋升资源的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是国企经营者激励提供的主体。

原则上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董事成员的选任是以对董事成员的经营能力和业绩表现为考核和评价基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