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 》教学课件ppt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二、《老子》五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1、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称呼的“名”, 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2、“无”,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浑沌未开之时的初始状态; “有”,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产生之时的母体根本。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①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②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
向远方迁徙。 ③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也不去布阵。 ④ 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 ⑤ 使他们吃上合口的食物,使他们穿上美丽的衣服,使他们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① “居善地”的原则是立身处世,适应环境;
② “心善渊”的原则是内心沉静,虚怀若谷;
③ “与善仁”的原则是与人为善,仁慈悲悯; ④ “言善信”的原则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⑤ “政善治”的原则是用人得当,善于管理;
现实 意义
⑥ “事善能”的原则是取长补短,做事高效;
3、因此,要从“常无”中去观察宇宙变化的奥妙;因此,要从“常 有”中去观察万物生成的边界。
4、“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被称为玄妙。
5、玄妙啊玄妙,这是探究天地万物一切奥妙的门径。
智慧之门为你打开——①宇宙万物的本源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 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 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 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 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 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使民心淳 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 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 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 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第一,老子静思好学,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 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 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 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 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 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 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高二语文(理)》《老子五章2》(课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正音
观其妙(mià o) 观其徼(jià o)
玄(xuá n)
相生(xiāng)
斯恶已(è )
相和(hè )
处……事(chǔ)
什伯(shí )
所属(shǔ)
重死(zhò ng)
远徙(x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乘之(ché ng)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结构梳理
《老子》五章,每章成立成篇,其大意可 归结为: 第一章:对“道”的特性的阐述和描述, 开宗明义,树立高标。 第二章、第七十八章:先总结自然现象及 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 的例子,然后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 治国之道。 第十九章、第八十章:具体陈述治国主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2.第二章、第七十八章中,老子推论出了 “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这个“治国之 道”的要旨是什么?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2.第二章、第七十八章中,老子推论出了 “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这个“治国之 道”的要旨是什么? 总的要求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具体做法是以“无为”的方式,让万物生长变 化,不违背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创造的动力 (“生”“为”“功成”),而不可伸展占有 的冲动(“不有”“不恃”“弗居”);以柔 弱的方式,“卑下屈辱”,主动承担国家的耻 辱和灾祸。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0年上学期
3.老子在第十九章、第八十章具体陈述了 什么治国主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老子》五章 课件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 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 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 “太上老君”;从《列仙传》 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 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 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 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老子哲学的精髓是 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 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 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博学多才,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 阳向老子问礼。后退隐 ,著《老子》。
佛系:都行,可以,没关系。 儒系:稍等,抱歉,对不起。 法系:免谈,不见,按规矩 道系:爱谁谁,别跟我说,上天了。
老子,姓李,名耳,字 伯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人,春秋时期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 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 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 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 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 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 问礼。
2018/10/31
【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使心忧 伤,摆脱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 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让 万物按照其自然规律生长,不胡乱地消耗,这也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 力反对强力干涉,反对苛政扰民,反对专制,反 对分等级,也有它的重要意义。
【解析】
《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 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提示】 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 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 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 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 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 要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 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 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 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 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 三章结束! 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以“道”为思想核心,阐述天地万物本源、宇宙生成演化、社会政治治理、修身养性等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体系概述强调万物自然生长,顺应自然规律,不加以人为干预。
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意,不妄为,让百姓自然发展。
提出阴阳、有无、难易、长短等对立统一观念,揭示事物内在矛盾。
倡导柔弱胜刚强,守静笃,致虚极等修身养性之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贵柔守雌教材版本与篇章选择01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选读篇章包括《道经》部分和《德经》部分。
02教材以原文、注释、译文和解读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体系,掌握选读篇章的基本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翻译和解读等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道家思想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以“道”为核心,阐述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
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简练,意蕴深远。
运用寓言、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抽象哲理。
篇章结构分析及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阐述“道”的玄妙深奥,不可言说。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强调自然无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和治理原则。
“上善若水”、“知足不辱”:倡导像水一样的柔弱、谦下、不争的处世哲学。
倡导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等领域有重要启示。
强调柔弱胜刚强、知足不辱等理念,对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五章-PPT课件
其人其书
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 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 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 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
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课文解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 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①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 而是自作聪明之意。②见素抱朴: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见,显露、 表现。素,未染色的丝。抱,持守。朴,未雕琢的木。③绝学:抛弃学问(有人 认为是抛弃一切外在的学问,有人认为是抛弃那些讲仁义、圣智、巧利的学问)。
联系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下面的这种困惑 你有吗?你能尝试用老子智慧解决这个疑惑吗?请谈谈其中的道理。 “在人生路上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都很努力朝着 目标迈进。可是当我获得了我追求的成功以后,我梦想的那些掌声、 鲜花、关注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落在我身上。我很失落。我还要再去 追求这些吗?可不去追求,我也会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老子》三则ppt课件
;.
12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到达至高之善、最接近“道”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
与万物争利益。居处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离“道”很近。安居在自己
应处的地方;内心宁静清廉;结交善良之人;与人言谈以诚相待;为政像
;.
3
老子的长相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 “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
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
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8ຫໍສະໝຸດ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书影
;.
9
《老子》三则
;.
10
;.
11
老子其书
老子的著作《老子》, 也叫《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上篇《道经》1—37章,下 篇《德经》38—81章。
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
著作,文章短小精悍,道理精 微。多用比喻手法、排比、对 比手法使说理生动、有气势, 充满辩证色彩。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辨证法,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
老子
;.
1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
老子
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老子》PPT课件统编版8
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 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 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王朝的兴衰 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 主张。
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偏执己见的 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 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章重在“修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对日常生活现 象的观察,其中蕴含着自然之理。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尖,这样立 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跨步(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这与“飘 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意思相似——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 没有好结果的。由此,作者指出了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认为这些做 法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答案:
按照这样理解,知足者不失其所,强行者死而不亡,后文亦可通。
(1)自胜者强
(形容词,刚强)
《道德经》学习鉴赏 课件PPT(下载可用)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 教父。
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 希及之。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 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 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 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 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 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 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 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 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 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老子》五章ppt
• 第二章译文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恶就产生了。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产生了。所以有和 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由互相对立而 依存,音与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与后由 互相对立而追随。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实行身教,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 据为己有,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 的目的,成功了不占有,只有不占有,才不会失 去。
• 第二章读后感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知美而为美,为美而美,斯 恶已,极致论 • 对今天下之人,终日丰胸染发,追求奇异服饰,而 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恨自己不能器,不够美, 倘若你够美了,但以为倾尽天下,美不胜收,独不知其 心而恶已,便有自古红颜多祸水之叹。有些东西,看着 是好,但若能保持些距离,则可独善其身,而为美丽留 一份空间。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每个人都要学雷锋,若不懂得照顾好自己,便也做不了 多少好事,知善为善,不知道善待自己,换角度思索, 人知善而求善,自己独不知为善,恶了自己终不得其名。 善恶相生,有无相生,有了有,但显见无也,无欲则刚, 是否可为有。
《 老 子 》 五 章
一、教学要求
•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习要点
•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 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 人。一说即老聃dān,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 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 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 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 退隐,著《老子》。
《道德经》(老子)PPT课件
老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子
格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 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 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
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力量,
去成就大众事业。
而顺应自然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 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 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 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 成而弗居”的精神。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 《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 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 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 首。
《道德经》又名《老 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 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 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 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 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 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 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顺应自 然规律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 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 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永远不会失 去。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 580年~500年之间,《史 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楚国苦县厉乡,(今 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 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 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
抛弃一切聪明智慧,人民才会有百倍的利 益;抛弃一切仁义道德,人民才会回归孝顺慈 爱;抛弃一切机巧和利益,盗贼才能消灭。抛 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光作为原则 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依从: 表现单纯、坚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具体论述治国主张,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国庆游太湖
排队半天登客船, 乘风一跃上青天。 人世无道法自然, 山脚有人笑老聃。
谢谢观看
上海九院整形科地址 上海九院整形科好不好 上海九院整形科预约挂号 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样 /zxwz/上海九院整形科专家 /zxdt/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样 /zxwz/192.html上海九院整形科周末 /zxwz/193.html上海九院整形科节假日 /2017/zxdt_0408/64.html上海九院整形科好不好 /2017/zxdt_0408/65.html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样
2、韬光养晦,“守雌”、“贵柔”、“知 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 并转化劣势。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 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 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 慧。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 发动者。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翻译一
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
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 “有”来命名万物之母。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 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 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 说,能承担国家的耻辱,这样的人才算是国家 的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祸,这样的人才算是 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倒像是反话。
正言若反
意即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否定来表达肯 定。
煐昫劼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 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 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 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 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 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 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
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
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
不作为以求回归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
自然天性。
“无为”悖乎人类生活的趋势,逆乎 生活创造进步的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 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
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 亦可养人。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 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 无忧。
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 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 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 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 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 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而去”,最终 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关于《道德经》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 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 道丑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 恶了。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 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的,长和短由互 相对立而体现的,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的,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的,前和后是 互相对立而出现的。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 土重迁。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 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 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总论
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 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 者肆意扩张一己之私。所以老子提出“无 为”“质朴”“无欲”“谦退”“不无”种 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 动。
国家小,人民少,有各式各样的器具,也 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 徒。虽有车船,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 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 办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 安适,喜欢习俗。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 的声音互相听得到,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 来。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 想和政治措施。
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 有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 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 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
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情怀,而不一 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
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 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 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 功的行为。
如“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直若 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等语中, 就是以“愚”“缺”“屈”“拙”“讷” 等“反”面的词来表达“大智”“大 成”“大直”“大巧”“大辨”等正面的 意思。
“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
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好玄哟!
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 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 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 极限这。两者来源相同,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 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
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 一切奥妙的门径。
分析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 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 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 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初始和根源, 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
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
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
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
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死不相往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
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
对百姓怀有“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 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
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 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
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 见可欲,则民心不乱”。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 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 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 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 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 无异于清醒剂。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 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 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 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 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 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 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 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 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 日危机的良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