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_1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和原子
3.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课前预习】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 【阅读】教材第48页至49页,图3-1、2、3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和 等构成的。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一现象:实验二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受热下, 。
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结论: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浓氨水 酚酞溶液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浓氨水酚酞溶液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水 空气3、1个水分子由1个和2个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构成的。
【知识归纳】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特征):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⑶分子之间有: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2.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 知识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意图,解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分子的概念•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特点:分子是物质最小的可独立存在和具有独特性质的基本单位。
2.2 原子的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特点:原子具有质量和电荷,不可再分。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3.1 实验材料和装置准备材料:细砂、食盐、小石子、碘酒、水杯、玻璃杯。
装置:实验台、滤纸、滤液漏斗。
3.2 实验步骤1.将细砂、食盐、小石子分别放入三个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观察物质的溶解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
2.将碘酒倒入水杯中,观察碘酒的颜色并注意其变化。
3.将细砂溶液通过滤纸和滤液漏斗过滤,观察滤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4.对食盐溶液和碘酒分别进行上述滤液实验。
5.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
4. 讲解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5. 拓展练习布置相应的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拓展题目1: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点?拓展题目2: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6.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回答的拓展练习题目,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7.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区别;2.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识别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4.掌握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2.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3.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示意图进行讲解;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3.练习法:通过识别化学式和转化为化学等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出本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区别(15分钟)首先,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3. 示范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15分钟)通过示范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例如:•水:H₂O(分子式),H(原子式)•氧气:O₂(分子式),O(原子式)4. 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20分钟)讲解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个例子:化学式:H₂ + O₂ → H₂O然后,分解化学式并转化为化学等式:2H + O₂ → 2H₂O解释每个符号和数字的含义,并演示如何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
5. 练习巩固(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一些化学式,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化学等式。
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式转化的步骤和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版1
(2)以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化__合__反__应_。
从微观角度看,B是由__分__子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1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返回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1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5.(教材母题:人教版九上)填空题。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__间__隔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 们分子间的_间__隔___大__,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 间的__间__隔__小__。 (2)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分__子____,没有改变的粒 子是__原__子____。
返回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返回
目录
01 学习导航 02 化学用语天天练 03 导学导练 04 随堂检测
返回
学习导航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
徽粒。
课标 要求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在被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1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返回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1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2.(教材母题:人教版九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 学变化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1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分子和原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分析与结论】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的特点三
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堂探究
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D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典例剖析
教学板书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特点: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溶液颜色无变化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分析与结论】
实验现象
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编号
现象
分析
(1)
(2)
(3)
溶液颜色无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都有间隔,都在不断运动(3) 相同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A
1 + 1 = ?
100ml
【演示】水和酒精各50mL 水分子不停地运动扩散到 酒精分子间间隔中去了
之三: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探究】
取两支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 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 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比较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知识回顾: 化学是在 分子 、 原子 层次上研究 物质 性质 、 组成 、结构 与 变化规律 的科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墙内开花墙外香
哇,真 香!
蔗糖为什么消失了?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 粒子构成的, 一定量的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宏观物质。
物质
扩散 聚集
粒子
移动铁原子写出的汉字
探究活动
【演示】水与酚酞溶液混合后滴入浓氨水
实验结论:1.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A中无色溶液变红色,B 中无现象
之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活动与探究
a.将少量酚酞试液滴入到盛有少 量蒸馏水 的矿泉水瓶中;用细线 拴住几小片滤纸,在滤纸上滴加 酚酞试液后,从瓶口放入到矿泉 水瓶中,盖上瓶盖,拧紧。 b.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浓氨水, 将矿泉水瓶刺穿,将浓氨水注入 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结论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浓氨水有挥发性
反思与应用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且阳光下干得快? 因为构成水的水分子是 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 高运动越快,所以湿衣 服能晾干,且在阳光下 干得快。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且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速率越快
探究活动 水 50ml
3、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子和原子1
气态水
分 子 的 运 动
液态水
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间隔变大,物质体积变大。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1+1 = 2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20mL 20mL 20mL
10mL
10mL
10mL
10ml酒精
10ml水
混合后<20ml
说明: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气 体
液体
固体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和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质为什么有热胀冷缩的吗现象呢?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 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 缩小的缘故。
练一练, 你会了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 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实验探究2:分子的运动现象 观察与思考一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溶液为无色(不变色)
结论
酚酞溶液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取少量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几种分 子模型
水分子 ( H2O)
氢分子 ( H2)
氧分子
( O2)
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8-03-15T14:07:31.51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1月上作者:焦青字[导读]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分子、原子的定义、区别和联系;教学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本文主要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是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是学生接触微观世界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第一单元所学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同时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定量分析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本节课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小学自然中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
另外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这些都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
但是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性,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相对缺乏理性认识。
其思维方式还处在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仍会感到非常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对分子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组成及特点;3.能够区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概念与特点;2.原子的概念与特点;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工具:投影仪、电脑、PPT;•材料: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讲师通过提问引入新知识:“你们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学生回答后,讲师解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讲师出示PPT,向学生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图示。
步骤二: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与特点1.讲师通过PPT详细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点,如分子的组成、分子的稳定性等。
2.讲师通过PPT详细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点,如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稳定性等。
3.讲师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分子和原子的特点。
步骤三:进行实验观察1.讲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学生通过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品,观察不同物质在实验条件下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归纳总结。
步骤四:整理知识点1.讲师与学生共同整理上述知识点,写在黑板上或PPT上。
2.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点完成课堂笔记。
五、课堂小结1.讲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自己在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2.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注意:以上为本教案的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3.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3.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板书工具和教学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分享教师个人经验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概念解释1.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能独立存在且保持原物质性质的完整性。
2.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3.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1.介绍分子的基本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不同的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的种类,即原子序数。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1.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原子的组合形式。
2.原子是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分子所包含的原子的集合。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或分子内部发生的原子重组的过程。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也能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1.选择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子和原子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____姓名____ 教学——学习目标: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通过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教学——学习重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学习过程:新课引入:1.写出氧化汞(HgO )加热生成汞(Hg )和氧气(O 2)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变化,属于____反应2.已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汞原子(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1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请根据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回答:在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汞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____在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一、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1.分子、原子的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性质的____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变化中的____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会说话:根据p50图3-5完成下题:(注意划线部分)(1) 1个氧分子(O 2)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个氢分子(H 2)是_______________。
(3)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_______________。
(4)一个氨分子(NH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1个过氧化氢(H 2O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5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与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分子的特点。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子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程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成功之处:①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②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加上最后设计的填空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_1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魔术【铁树开花】
分子和原子_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卫艳和双原子
演示实验 品红分别溶于冷水和热水
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热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 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修道路时隔一段 距离要留空隙的
原因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以从新 鼓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学完本课了,你会判断吗?
1.空气的粒子分布是不均匀的、分层的,例 如所有氧气粒子在一个层面上,所有的氮 气粒子在一个层面上。
2.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 热后粒子会变大。
【实验验证】
1.小资料:
(1)浓氨水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会污染空气; 氨气能溶于水形成氨水; 溶液显碱性。
(2)酚酞溶液遇到某些碱性物质(如氨水)会由 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2.实验操作步骤:
(1)向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说明什么?
一 、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水 O
HH
氧 气
OO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化学用语:
构成(微观):物质是由分子或原 子构成的。 组成(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阅读资料1】:在每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 个。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
2.等质量的水和水蒸气为什么体积不同?
3.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呢? (温度计为例)
粒子的大小和体积改变吗?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气体为什么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呢?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条 件下,可装入40L的钢 瓶中,说明了什么?
答案: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 气体液化,分子间隔减小。
阿伏加德罗
道尔顿
分子、原子学说的奠基人
分子和原子_1
超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
酒精分子
分子和原子_1
苯分子
分子和原子_1
原子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IBM公司在铁的 表面移动铁原子 “写”出的汉字
结论: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思考:
1.氧气能助燃,那么液氧也能助燃吗?说明什么? 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都能助燃。
2.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而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 说明什么?
【结论】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侦破谜底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分子和原子_1
【揭秘魔术】 “铁树开花”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1+1 = 2
1 2
1 +2
=
1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演示实验】:
一半酒精和一半水混合 一杯黄豆和一杯小米混合
【结论】 3、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小组合作侦探:不同状态,间隔有何差异?
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
【阅读资料2】:一个水分子,它大约只有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g重。也就 是说,在小数点后头还得挂上22个“0”呢。
【结论】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猜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在静止的热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
水
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
推入,容易被压缩的是哪支?你
空气
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结论: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子_1
1.气体为什么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呢?
水分子
结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2)向蒸馏水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后, 观察溶液的颜色,说明什么? 氨分子
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分子和原子_1
分子和原子_1
(3)A烧杯中的酚酞为什么变红了?
【结论】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对比两套实验装置,有什么优缺点?
分子和原子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