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三层境界

合集下载

管理者的三重境界

管理者的三重境界

管理者的三重境界管理管什么?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人。

的确,管理离不开管人。

这类管理者,把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权力,或是信奉把人管好事就能成。

有人说,管理重在管事,事做成了才是真的。

也有人说,管理重在战略,成在计划和执行,核心在于对人的激励。

其实,管理的方式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门道,也各有各的道理。

但无论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除了自身要有过硬的“本事”之外,还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修炼。

管理者要当好教练员。

常看到一些管理者简单粗暴。

任务一派发,就等着坐收结果。

下属一旦没完成,就大发雷霆。

过程中没有指导,从来没有耐心地帮助下属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这样的管理者,其实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往往也存在短板。

好的管理者,不单要自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乐于把经验传授给下属。

只有团队成长起来,一个团队才有战斗力,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还有些管理者,一看下属做不好,便挺身而出,转身又上场成了运动员。

可以示范,但不能代替。

不能逾越教练的身份,这也是管理者要注意的地方。

管理者要当好导航员。

在任务的推进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人掉队、有人偏离方向。

就需要管理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现代的企业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工具。

是否有一整套融合了团队目标、任务、关键成果、责任人、完成标准、完成时间的系统化平台来支撑,借助数据来动态地掌握团队各项任务的推进,建立一个团队协同作战的导航系统,是管理者能否当好导航员的关键。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切忌不能只靠经验来管理。

管理者还要当好守门员。

作为管理者,无论是否愿意,毫无疑问都要最终对结果负责。

这也是管理者责任和管理价值的最终体现。

在各项任务推进中,把好最后一道关,不能“丢球”、“漏球”。

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全局视野,从繁杂的事项中识别并把握好团队整体的行进方向和重要环节。

同时,还要能够指挥调度,把球开向正确的方向,担当组织新一轮进攻的第一发起人。

团队无论大小,其战斗力的发挥都需要管理者充分理解管理诉求,找出目标、落实计划、协调资源,并组织团队去努力完成。

管理的三层境界

管理的三层境界

管理的三层境界
(2012-09-24 09:47:35)
转载▼
标签:
杂谈
第三层境界:用权力管理;
第二层境界:用制度管理;
第一层境界:用文化管理;
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如下: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加到5万至10万人时,仅是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带领他们。

我们的管理者何时可以做到呢?。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就是“管事”、“管人”和“管心”。

孔子年轻的时候做过“委吏”、“乘田”。

“委吏”就是仓库的管理者;“乘田”是管理放牧的初级官员。

这两项工作都是“管事”的。

孔子管事管的很好,所以两年之后他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了。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做到中层以上的管理者会发现:其实制度啊、流程啊、法律啊甚至技术,都是人制定的并且因人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调整的。

所以孔子说:“古代贤明君王管理国家的方法其实都写在纸上了。

但是这些政策的执行却是因人而异的。

贤明的君王在世就能推广出贤明的政策,把天下治理好;贤明的君王不在位了,那么这些治理国家的好政策也就推行不下去了。

执行起来也就变样了。

初级管理者刚刚晋升为中级管理者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由“管事”向“管人”的过度。

刚刚进入中层的管理者经常会抱怨工作太忙、政策调整太快、环境变化太快。

甚至有些兢兢业业、每天加班的中层管理者最后只能下岗、降职,其本质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把自己的角色由“管事”转换到“管人”。

管人的本质就是通过别人来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一个人只能管理10个人左右,这在管理学上叫做“管理宽度”。

以企业为例吧,总想管理好企业,只要管理好几个副总和办公室主任就好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以管理太多的人。

管理学上有个小笑话:说耶稣那么聪明,管理13个人还有一个背叛了他。

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管理宽度的问题。

那么怎么来管理很多的人呢,传统的方法就是编制问题和组织结构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管理十个人,那么这十个人再每人管理十个人,就可以管理一百个人了。

可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人数超过十万,那么层级就太多了。

层级多的缺点就是反应速度慢。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心的管理。

我们看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其实都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

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高级管理者都是对“心”的管理。

像乔布斯、杰克·韦尔奇,他们都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他们的身体状况、退休与否都关系着公司股票的价格和企业信心。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规划与执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是规划与执行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制定明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有效的执行方案的能力。

规划阶段需要调研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制定目标和策略,而执行阶段需要精准的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团队管理。

规划与执行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需要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管理者在第一重境界中要不断调整规划和执行方案,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只有规划与执行相结合,企业才能朝着预期的目标稳健发展。

第二重境界: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企业管理三重境界中的第二重境界是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能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被视为最宝贵的资源,而团队则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力量。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吸引、培养和激励员工,打造高效协作的团队。

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还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团队建设则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管理技巧和决策能力,以确保团队的协作效率和执行力。

在第二重境界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员工个体的成长,更要关注团队整体的发展,只有建立起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重境界:变革与创新企业管理三重境界中的第三重境界是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者需要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意识,及时推动组织变革并开展创新实践,以应对市场挑战和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变革不仅仅是改变管理制度和流程,更要涉及组织文化和员工思维的转变。

企业管理者需要引领团队积极适应变革,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鼓励尝试新思路和方法,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第三重境界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勇于挑战既有的惯性思维和传统模式,推动组织向更高效、更灵活、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只有敢于变革和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成功。

结语企业管理三重境界:规划与执行、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变革与创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人,这话没错,但不全对。

笔者认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里就叫做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管事”;第二境界是“管人”;第三境界是“管人心”。

如果从这三个境界来看,郭台铭的富士康——“世界500强,管理最规范之一的企业”,最多是处在第一层面。

有人马上会跳出来骂人了,你小子算什么,你有多大能耐,敢说世界500强的管理层次很低?!笔者虽然不才,但也不怕什么,第一,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第二,掩盖问题,永远无法提高自己;第三,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况且,尊重和尊重人性是起码的要求。

管事科学管理就是把事情管好,他们认为:无论谁来做都一样。

他会不断的告诉你,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打造完善的制度、流程和平台,这样,企业就会越来越好,离开了谁也无所谓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 但这样的企业就忽略了人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忽略了人是一切事情的决定因素。

如果用严苛的制度可以解决一切的话,历史上的各种起义就不会出现了,社会就此不再前进,这是历史的规律,那些企业的领导人太忙了,忙于赚钱,忙于制定各种严格的制度,没有时间考虑人的问题。

考虑“事情”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考虑员工呢?有很多公司的老板都在说:中华儿女千千万,不行就换。

说的多么轻松和潇洒,彷佛他就是世界的主宰,是员工的神。

但俗语说:天要其亡,必令其狂,可能这也是“冥冥之中”的规律吧。

只能把事情管理好的人最多可以做个办公室主任,上传下达,要他去“管人”,“管人心”恐怕就勉为其难了。

还有就是可以做城管,野蛮一把,“打、砸、抢”一回也许可以胜任。

再则,把事情管好,但事情总要人做,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能干多少事情?科学管理只是基础,到了21世纪还在抱着19世纪的“玩意”高举高打恐怕难有大成了。

管人这是第二了层面,把事情分配下去,可以是授权,可以是按照个人的特点有重点的进行分配任务和岗位。

人总会有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同样也会有缺点。

管理的三重境界

管理的三重境界

管理的三重境界管理的三重境界从事管理实践20年,边做边思索,认为管理虽难亦简,虽简亦难。

管理有三重境界,分别是铺路搭桥(建立系统)、“看人下菜”(因人而异)、不要管理(自动自发)。

首先是铺路搭桥。

管理者不是员工,管理是通过别人(下属)完成任务,因此,管理者的工作任务是制定决策、分配资源、组织执行、协调控制,在管理的几项职能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计划,即建立和完善系统,包括设定目标、制定政策制度计划、明确分工、整体协调,组织和带领大家完成团队目标。

因此,设定目标、建立流程制度、协调外围良好的关系、资源支持、辅导培育下属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让员工能按照畅通的路,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各岗位工种彼此分工协作,最后结合完成组织目标。

其次是“看人下菜”。

下属当中,由于年龄、性格、阅历、背景不同,什么样的人都有,致使我们在辅导下属、激励下属、领导下属及和下属沟通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把钥匙不能开所有的锁,更得因人而异。

素质高低不同,反应快慢程度不同,辅导下属时用的方法也就不同;下属每个人需求不同,激励方式手段也就不同,有的需要钱,有的需要学东西,有的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需要自己有个独立施展才华的舞台,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须因人而异;领导风格分命令式、教练式、支持式、授权式,下属按照能力、意愿高低分为四种:即高能力低意愿(用支持式)、高意愿低能力(用教练式)、低意愿低能力(用命令式)、高意愿高能力(用授权式),根据不同情形、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用不同领导方式和风格,来影响大家实现团队目标;沟通风格也是如此,根据人的性格外向与内向,以人为中心还是以事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人际关系,分为支配型、分析型、表现型、和蔼型,有针对性进行沟通,调整自己快速进入对方频道,使沟通效果最快最好。

最后是不用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不用管理。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下属自动自发?有什么先决条件和基础?有三方面条件作为前提,一是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导向的管理系统的建立,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目标,按照企业制定的流程、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奖勤罚懒,奖罚分明,以业绩结果为导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构与实施,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观、精神,有自己的信仰体系,并通过有形、无形的组织活动灌输到员工的思想、行为当中,规范员工行为,营造整个企业积极向上、乐观、欢快的氛围,形成一种气场;三是有高中基层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每个层面领导者都能以身作则,影响和激励下属,让大家追随你去实现目标,为下属塑造一个美好的梦想和愿景,使下属有奔头、有追求,人企合一,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中层管理者工作有哪些境界-中层管理者工作的三种境界

中层管理者工作有哪些境界-中层管理者工作的三种境界

中层管理者工作有哪些境界-中层管理者工作的三种境界
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有三种境界:做经理、坐经理、作经理。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地讲讲中层管理者工作的三种境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经理(打冲锋)
“做经理”即亲自打冲锋,不带一兵一卒地创建分企业,从设施的置备到与客户洽谈都亲历亲为,此种境界要求中层管理者熟练掌握该部门各项工作甚至包括细微的工作。

坐经理(做管理)
“坐经理”指中层管理者不仅自己做业务还要坐下来设计表单和制度,率领和指导若干员工,为员工制定目标下达任务,引导员工融入到企业团队中去。

作经理(树威信)
“作经理”即作为分企业经理,已经将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业务蒸蒸日上,这时就不需要分企业经理具体从事某项业务,你已可以作为该分企业的精神领袖存在,为团队确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以上三种境界是中层管理者从士兵成长为元帅的过程。

前两个阶段是达到第三阶段的必要前提。

大企业CEO的成长可能越过技术阶段直接上升到管理者的角*。

跨境界的成长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是不现实的,必须精通技术方面的基本*作知识。

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应该用上下思维、前后思维和点面思维三种思维思考问题。

一般基层员工的离职,中层管理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中层管理者不关心基层员工,或没有很好地做出表率,因而导致基层的员工看不到目标,感受不到温暖,最终离开企业。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是指什么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是指什么

企业管理三重境界是指什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管理的三重
境界被视为管理者必须掌握和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些境界呢?
第一重境界:领导力
领导力是企业管理的第一重境界。

具有良好的领导力意味着管理者能够激发团
队的潜力,指导员工实现个人和团队目标。

在这一境界上,管理者需要具备积极的沟通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清晰的愿景。

领导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领导才能、不
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技巧来达到这一境界。

第二重境界: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的第二重境界。

拥有良好的战略思维能力意味着管理者能
够制定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法,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这一境界上,管理者需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能够识别市场
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应对。

第三重境界: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三重境界。

拥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意味着管理者能
够有效地安排和管理团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高效和协调。

在这一境界上,管理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还需要具备有
效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以达到整体组织的协调运作。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分别是领导力、战略思维和组织管理。

管理者
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管理的三个境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管理水平,其中最高级别的是“境界”。

境界是指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可以理解为心智状态、精神状态或修养层次。

在管理领域中,有三个境界:技术性境界、人际性境界和梦想性境界。

一、技术性境界技术性境界是指管理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这种境界主要强调对于工作内容本身的掌握和熟练度。

一个拥有技术性境界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精通专业知识:一个拥有技术性境界的管理者必须对所从事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2. 精通操作方法: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一个拥有技术性境界的管理者还必须熟悉所从事领域内的操作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 精通技术工具:一个拥有技术性境界的管理者还必须熟悉所从事领域内的各种技术工具,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问题。

二、人际性境界人际性境界是指管理者掌握了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有效地沟通。

这种境界主要强调对于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掌握和熟练度。

一个拥有人际性境界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善于倾听:一个拥有人际性境界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且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观点。

2. 善于沟通:除了善于倾听外,一个拥有人际性境界的管理者还应该善于表达自己,并且能够清晰明了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3. 善于协调:一个拥有人际性境界的管理者还应该善于协调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冲突,达成共识。

三、梦想性境界梦想性境界是指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远见卓识和领导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为组织制定长远规划和发展方向。

这种境界主要强调对于领导力和战略眼光的掌握和熟练度。

一个拥有梦想性境界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具备远见卓识:一个拥有梦想性境界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和洞察力,能够预测未来趋势,并且制定相应计划。

管理的三重境界

管理的三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 : 管理的成功秘诀 是持之以恒
当 下 ,国 内一 些 企 业 掀 起学 习 日 本 丰 田 的 “ 益 生 产 ( P ) 模 式 精 T S”
期的奋 斗才能见 效 。
第三重境 界 : 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无为而治
老 子 在 ( 德 经 中提 出,“ ” ( 道 道
要 效 法 自然 ,让 事 物 按 照 自身 的必 然
性 发展 ,使其 处于符 合道 的 自然状态 ,
不 对 它横 加 干 涉 ,不 以有为 去 影 响事
第一重境界 : 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制度建设
无 以规 矩 , 不成方 圆 。这个 “ 矩” 规
物 的 自然 进 程 。从 现 代 管 理 角 度 讲 , 就 是说 在 制 度 建设 的基 础 上 ,各个 层
了一根 少 林棍 作为 纪 念 。 出关 时被 海
关 人 员拦 住 ,说 棍 棒 是 危 险物 品,按 规 定 不能 带 上 飞机 。 外 国友 人说 喜欢 中国功 夫 ,想 作 为 留念 。说 完就 在 现 场 表演 了一 套棍 术 ,海 关 人 员于 是 放 行 了。后 来 ,这 位外 国友 人 却说 中 国
就 是 指 制度 建 设 。具 体说 ,就 是 指法
律 法规 、制度 规则 、流程 程序 。“ 依法 治 国” 和 “ 法治 企 ” 的理 论 ,都 是 依 说 制度建设 是管理 活动 的基 础性工 作 。 有 一 则 小 故 事 ,一 位 喜 欢 中 国功 夫 的外 国友 人 来 中 国旅 游 , 回去 时带
以有所管有所 不管 ,都有其重点 管理 领
域。基层对其 岗位的具体操作 工作分配
精力 最多 ,对企业 战略考虑最少 ; 而高 层 管理者可能要花 费更多精力和 时间规 划企 业战略 发展 事宜 ,具体执行 工作则

企业管理的三个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个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个境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被视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管理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规划和监督,正变得更加复杂和全面。

在实践中,企业管理已经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和更广泛的责任。

我们可以将企业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境界: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起点,是保证企业运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

基础管理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个层面上,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员工的绩效。

基础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预定的目标,并保持经济效益和有效运行。

第二境界:创新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创新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在这一境界上,管理者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领先于竞争对手。

创新管理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包括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的创新。

管理者需要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并实施创新实践。

通过创新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推动自身发展,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境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涉及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境界上,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引领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战略管理需要管理者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明确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开拓新的市场。

在战略管理中,管理者需要考虑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组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实践中。

战略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优势,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三个境界互为补充、相互联系,是企业管理者成功领导企业的关键。

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灵活应对,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引领企业持续发展、创新和壮大。

企业管理的境界是开拓性的,值得每一个管理者不断追求和探索。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管理者的三打境界,分别是:看不见,听不到,做不了!按正常人的理解这可是贬义的词?具体是什么呢?请往下看!管理者的三大境界一、看不见汉朝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点。

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走,忽然前面出现了两个打架的人,头破血流,还在继续斗殴。

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

走了不远,发现路边的牛在不停地喘气,于是停下来看牛为什么喘气。

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什么不管人的事,而关心牛,难道牛比人更重要吗?丙吉说人打架的事情,我也看见了,但那是都城将军的事情,他会处理好的,如果他处理不好,我就撤他的职,这也是考验那个人是否称职的机会。

而牛喘气,可能是天气出现了问题,可能有灾害,事关天下的收成,这是我的职责,所以分外关心。

也就是说老板在完善了管理体系以后,要真正把工作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不要随便干涉下属的权限,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发展。

所以对于企业里的很多事情,老板知道就好了,要假装看不见,让下面的人处理为好,这是考察下面人能力的好机会。

即便是下面的人失误了,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老板也要把这个损失当做是选人的成本。

不要怪别人做错了,而要怪自己当初为什么把这个人放在那个岗位上,如果老板此时耐不住寂寞,出手挽回损失,那员工会形成依赖感,总盼望着“上帝之手”为他解忧,进而降低企业的效率,这比那些损失更可怕。

二、听不到如果老板听觉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耳朵中,那他是听还是不听呢,如果他听的话,公司的小道消息会更多,让正式的信息渠道出现瘫痪。

可悲的是,有的老板对小道消息乐此不疲,几天听不到,就感觉不舒服。

甚至有的老板还挑拨,发动群众互相监督,他把一个员工叫进来听完工作汇报以后,问:“你的那个上司,最近怎么样?你觉得他怎么样?”这让这个做员工的如何来回答?做经理的总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照实说了,怕给经理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果只说好的,那就不全面,有说谎的嫌疑,真是左右为难。

【职场道】管理的三重境界

【职场道】管理的三重境界

【职场道】管理的三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曾说过的几句话,与青原惟信禅师的三境界之说恰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的一个“独”字道尽了求索者的艰辛,第二境界则是对奋斗者努力的真实写照;而第三境界无疑是对第一和第二境界的否定,你苦苦追求,已有所建树,到头来却发现,真理并不在你所执著的方向上,而就在你的旁边。

道理没错,但没有前两个境界的经过,就不能达到第三境界的返璞归真。

由此引申到管理,也可看出管理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管理是目的,为管理而管理。

将员工当作“小人”来防范,结果只能是管住了人的身,而管不住人的心。

员工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管理效率低,效果差。

第二境界为“理”而“管”,因“管”而“理”。

将管理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能管住人身,也能部分管住人心,能够做到政令畅通,员工步调一致。

但因为有“管”这个枷锁,职工还是感觉不自在,只把工作当成一种职责和一个饭碗,并没有投人过多的精力。

第三境界不“管”而有“理”,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全世界企业管理者不断追求的管理目标。

这种管理就是将员工当“人”看,充分信任员工,甚至可以不考勤,没有条条框框的要求,只给员工一个总目标。

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人人是管理者,人人用“心”在管理自己,将自我目标与企业目标完全吻合,员工自觉性极高,自律性极强,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

要达到第三层的管理境界,管理者就应该学会“禅”的管理。

“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为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实质是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禅”的管理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得到了非常高超的应用,比如日本许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

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呢?做企业跟禅有什么关系呢?因为现在的管理者是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里面,管理者在诱惑面前,往往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看不见、听不到、做不了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看不见、听不到、做不了

管理者的三大境界:看不见、听不到、做不了一、看不见汉代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色。

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走,溘然前面呈现了两个打架的人,头破血流,还在继续斗殴。

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

走了不远,发现路边的牛在不停地喘气,于是停下来看牛为何喘气。

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何无论人的事,而关切牛,莫非牛比人更首要吗?丙吉说人打架的事情,我也看见了,但那是都城将军的事情,他会处理好的,如果他处理不好,我就撤他的职,这也是考验那个人是不是称职的机会。

而牛喘气,多是天气呈现了问题,可能有灾难,事关天下的收获,这是我的职责,所以分外关切。

也就是说老板在完美了管理体系之后,要真正把工作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不要随意干涉下属的权限,否则就会呈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发展。

所以对于于企业里的良多事情,老板了解就行了,要伪装看不见,让下面的人处理为宜,这是考察下面人能力的好机会。

即使是下面的人失误了,给公司造成为了损失,老板也要把这个损失当成是选人的本钱。

不要怪他人做错了,而要怪自己当初为何把这个人放在那个岗位上,如果老板此时耐不住孤单,出手挽回损失,那员工会构成依赖感,总巴望着“上帝之手”为他解忧,进而降低企业的效力,这比那些损失更可怕。

二、听不到如果老板听觉灵敏的话,小道动静很容易传到他耳朵中,那他是听仍是不听呢,如果他听的话,公司的小道动静会更多,让正式的信息渠道呈现瘫痪。

可悲的是,有的老板对于小道动静乐此不疲,几天听不到,就感觉不舒服。

乃至有的老板还挑拨,发动大众相互监督,他把一个员工叫进来听完工作汇报之后,问:“你的那个上司,最近怎样样?你觉得他怎样样?”这让这个做员工的如何往返答?做经理的总有些处所做得不好,如果如实说了,怕给经理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果只说好的,那就不全面,有说谎的嫌疑,真是摆布难堪。

今后无论怎么,这个员工对于经理的心态会不同,他会想:“原来在咱们眼前神气的经理,老板对于他不信任,有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的三层境界
《孙子兵法》中,对于战争也是给予了几个层次,大家应该很熟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首脑最为得意的事情。

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有云泥之别,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一、起始阶段:管理用术
这个阶段,很多企业人都经历过,一般指在创业到初具规模的期间:企业还不正规,但是利润很高。

自己什么工作都要做:管技术、跑业务、甚至跟车卸货。

这个时候,企业谈不上什么组织结构,也谈不上管理。

基本上是管理在自动起作用,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领导者只需要在市场上看到形势,见招拆招,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管理无定势。

而这个术的思想,出自我国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个宰相申不害,当时的主要意思有两个方面,一是自主性的树立和使用自己的权威;二是用数目管理账目和人事,现在想来也是非常先进的。

但是,到了企业初具规模的时候,这种思想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经过一些修改可以维系,但是就像用小马拉大车,绝对不是上佳之眩。

之所以说这是管理之下的思路,原因有三:
1、无法各司其职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一句话:“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缺乏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民营企业就必须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资本专业化,坚持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而处在这一阶段的领导者要么是全才,要么是天才,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企业最不专业化的时候,企业老总往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务,对于人力资源上也只能靠平时的看去任命,这样下去企业会慢慢失去活力。

2、经验主义
从创业开始,很多时候,老板的选择多出于灵感,或者经验。

这个时候领导最多说的话就是“就这么做,不会错的。


其实经验主义本身并无对错,但是一旦使用的环境不与方法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①市场的变数更多了,市场的变化速度、数量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无法把每个信息都去亲自准确的把握。

②企业规模大了,人员多了,层级复杂了,很多事情不会一经确定就会得到执行力的强大支持。

③管理过程需要的是数据而不是模糊的感觉判断,纵观世界上的成功企业,如沃尔玛的全球系统、丰田的车间自动化都是以精确的数据作为手段的。

可以说数据化是做强做大的根本前提。

3、阻碍战略制定
一个企业如果想持久地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想。

所谓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不断保持自己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孙子兵法》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事先对可能发生的趋势做出判断的话,很可能使一个企业没有战略,或者战略失误。

而战略就是为了减少失误,著名企业家鲁冠球就说: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发展有多快,而在于减少甚至避免失误。

但是如果企业家的管理一直在“术”的阶段,就会导致企业家没有办法统观全局,制定战略。

二、中层境界:管理有道
道的理解,综合老子的《道德经》里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道为制度、规律。

法国以前有一位皇子,询问重农学派的代表奎奈:“如果你来管理国家,你会做什么?”奎奈回答:“什么也不做。

”皇子又问:“那谁来管理这个国家呢?”奎奈又回答:“规则”。

对于规则,同义词还有系统化、程序、制度、构架等等,这里还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事情: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很洒脱的人物,从关于他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可以去登山、跳伞,可能一年中几个月都不在企业中,但是企业依旧运转正常、行业领先。

反观很多依靠高层去维系的企业,从上到下都会很累。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聪明的企业家都会开始思考制度化这个问题,但是可能开始的时候在组织内部可能会遇到阻力,因为一旦制度化,开始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死板,僵化,但是这只是开始的表面现象,华为的老总曾说:“引进新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固化。

”这很好地给了我们一个思路。

什么样的管理才能进入道的境界呢?
①用责、权、利清晰、流程科学以保证企业运行效率。

②避免没有必要的闲职降以低成本。

③以科研、为重,压缩其他部门以保持力。

三、高端境界:依势制胜
最早对于“势”的提法,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韩非子,他认为,术和道是势的基础,二者成而势出。

阐述势之前,我们先说三个比喻:
①势能,初中物理说的很清楚,高处的小石头具有的势能要比在平地上的巨石大。

②围棋,下围棋主要看大势,金角银边,造成既定的局势,不争数子,而看全盘。

③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决定事业。

最后的势,主要是说企业家的自身能力,当企业家将企业稳定之后,自己就成为了企业的掌舵人。

企业家需要的是胸怀,眼光,个人的领袖气质。

这些的积累才会积累出企业家的管理之高手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至简”。

这个时期,企业家管理企业靠的是思想、精深而不是具体的手段。

这个时候企业家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三项:决定企业前途;分配权力;知人善任。

而要积累拥有的“势”,这种“势”按照现在流行的解释是什么呢?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武断,一个拥有领导力的企业家起码有这样的能力:
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便准确的作出决策。

果决,坚韧:旦确定的事情得到大家的认同短期内不轻易更改。

任才:既然领导者需要集中精力做决策和前瞻性的工作,就需要从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自己负责目的,属下负责手段。

最后,这并不是分出高低的绝对条件,企业家也需要的慢慢的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境界,对于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

个中滋味,还要慢慢去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