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朝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2. 商朝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

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2)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

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汇总(逢考必有)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汇总(逢考必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汇总0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政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朝采用王室世袭制,商朝以堯舜禪让制度为基础,周朝推行封建制度。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主要的特点是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经济为基础,实行以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天子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实行严格的控制。

4. 制衡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曾出现“封建制度”的增补和削弱以制约一方的强盛,维持或恢复平衡的制衡思想。

5.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政治制度的变动。

6. 国家建设: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立发展有利于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7.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

8. 封建经济:中国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特点是地方分权,占有土地。

二、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1. 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赋税是当时的一种税收制度,以收取地租和赋税为基本目标。

2. 中国古代的税收历史:在中国古代,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封建时代的国家经济的基础。

3. 赋税制与封建制:赋税制度是封建制中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赋税制度的实行带给了封建国家以丰富物质财富。

4. 赋税制度各个问题:在实行赋税制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赋税制度对农民太过苛刻,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 赋税制度变迁: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有过一系列变迁,尤其是在宋代的实施。

6. 赋税制度的利弊:赋税制度的实行既有着一定的好处,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之处,因此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

三、周朝政治制度1. 周朝的中央集权制:周朝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个制度。

2. 周朝的君主制度:周朝实行的君主制度,将江山权柄一手掌握,全国各地归属他的统治权。

3. 周朝的奴隶制度:周朝以奴隶制度为基础,使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到了粗制滥造的制约。

历史 各朝代制度(详细)

历史 各朝代制度(详细)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知识: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贵,立子以贵不以长”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基础知识: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③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

影响:彻底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规律方法总结:郡县制和分封制度影响不同的原因:①分封制同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自主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自主权,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基础知识: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汉代: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严格威胁了中央集权,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封节度使,唐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大之后形成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
以下是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
时期
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思想控制
先秦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
诸侯国相对独立世卿世禄制无无 Nhomakorabea秦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
御史大夫
焚书坑儒

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征辟制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
察举征辟制
刺史制
独尊儒术
隋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总督巡抚监督地方官员,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三司分治地方权力,清朝实行行省制度,集大权于中央。同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明朝采用南北榜制度,清朝实行满族官员与汉族官员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负责监督官员行为,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同时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道州县制、节度使制
科举制
门下省、御史台、三司使、三省六部监察制
三教合一

二府三司制、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制、科举制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强监司、明司法
科举制
通判监督制、三司使监察制
理学兴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控制思想舆论,加强中央集权。
明清(前期)
内阁制、废丞相、设军机处等权力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顶峰,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心学影响加深,程朱理学仍是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以上表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体制1.世袭制:国家领导人由父亲世袭给儿子。

2.封建制:国家领导人将土地分封给亲信和功臣,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3.分封制:国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诸侯国对中央政权有一定的忠诚义务。

二、秦朝的政治体制1.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有严格的控制。

2.郡县制:国家将领土划分为郡和县,设立郡守和县令分别管理。

三、汉朝的政治体制1.郡国并行制:国家同时实行郡县制和封建制,郡县和诸侯国并存。

2.推恩令:皇帝下赐土地和封号给功臣,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体制1.三国鼎立: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各自实行不同的政治体制。

2.南北朝:南朝和北朝分别实行不同的政治体制,相互对立。

五、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1.科举制: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实行人才选拔的制度化。

2.府兵制:国家设立府兵,由地方豪族和士兵组成,参与国家军事事务。

六、宋朝的政治体制1.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有严格的控制。

2.路府州县制:国家将领土划分为路、府、州和县,设立路官、府官、州官和县官分别管理。

七、元朝的政治体制1.行省制:国家将领土划分为行省,设立行省官管理。

2.蒙古统治: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实行蒙古族特有的政治制度。

八、明朝的政治体制1.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有严格的控制。

2.科举制: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实行人才选拔的制度化。

九、清朝的政治体制1.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有严格的控制。

2.科举制: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实行人才选拔的制度化。

总结: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经历了世袭制、封建制、中央集权制等多个阶段,同时实行了科举制、府兵制等特有的制度。

这些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方式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夏商周时期,国家领导人的继承方式是什么?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一,夏商周时期的国家领导人采用世袭制,即父亲传位给儿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朝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2. 商朝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

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2)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

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中国古代制度知识要点梳理

中国古代制度知识要点梳理

中国古代制度知识要点梳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和军事制度等。

1.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尚书.禹贡》。

〈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

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

(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延续至今)【注】注意:秦→宋,均有郡、县。

1.职官制度1)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1)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2)九卿(三公之下)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3)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书、门下、内史。

起于隋代,唐到清一直沿用,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4)其他中央官职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也称为兰台令、秘书郎。

初中政治我国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全面梳理

初中政治我国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全面梳理

初中政治我国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全面梳理我国政治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演变的,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大变革。

下面将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进行全面梳理。

一、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统治集团主要由皇帝、王公贵族组成。

在这个时期,较为典型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如商、周、秦、汉、唐等。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民主革命,追求政治体制的民主化。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初步的民主政治制度。

此时的政治制度以多党制和议会制为特点,国民党、共产党、各类民主党派都有参与政治的机会。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

政府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国家的管理和决策,而党委的领导则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保持着领导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也成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五、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政治制度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制度的优化和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的职能转变,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民众参与政治的广泛程度将成为未来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起来,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可以概括为封建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革命时期的多党制议会制度、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民主集中制度,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权一般由君主继承,同时分封给贵族,形成封建体制。

君主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贵族为君主提供军事和行政支持,而普通百姓则通过农耕生产来供养上层社会。

2.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采用官僚制度。

在官僚制度下,政府职位是通过考试选拔,按照等级和职位进行分类。

官员在政府中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晋升和罢免。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

根据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功名,从而进入仕途,并最终成为高级官员。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4.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上具有相对集权的特点。

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法律、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地方官员来实施和执行。

地方官员必须向中央政府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5.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采取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士农工商四民分等制度。

士为最高阶级,农民、工匠和商人
的地位依次下降。

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严重隔离。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初三政治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政治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政治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政治历史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以及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习政治历史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变迁。

下面是初三政治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古代政治历史知识点1. 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直接耕种土地,所有土地归地主和皇室所有。

- 社会等级:皇帝、贵族、士人、农民、奴隶等。

- 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妹、朋友等。

2. 中国古代帝王制度:- 夏朝、商朝、周朝的建立和发展。

- 封建制度下的君主职责和权力。

3. 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等。

- 这些文明在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4. 名人传记:- 孔子、秦始皇、刘邦、汉武帝、司马迁、王安石等。

二、现代政治历史知识点1. 中国近现代史:- 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帝国主义的控制。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 冷战、联合国的建立、多边主义等国际关系问题。

3. 共和国的建立及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行政制度。

- 政治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 经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 世界政治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5. 政治家和革命家:- 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等国内政治家。

- 马克思、列宁、恩格斯等国际革命家。

三、民主法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则:- 三权分立、宪法原则、人权保障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思想。

- 诗经、楚辞、孙子兵法等经典作品。

3. 人权和道德:- 人权的普遍价值、尊重和保护。

-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总结:初三政治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包括了古代政治历史知识点、现代政治历史知识点以及民主法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政治素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规章制度_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规章制度_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②灭亡:公元前771年,王权衰微,加之幽王昏庸,为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所灭③后续:公元前770年,平王将都城由镐京迁到了洛邑,东周(分为春秋、战国)开始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自然经济为基础)(1)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②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

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自诸侯之下又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诸侯的权利与义务:A、权力:诸侯在领地内具有较大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B、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④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非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由于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兼并战争开始,王权逐渐衰微⑤瓦解:A、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⑥演变历程:①西周确立(盛行),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②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分封制走向崩溃;③战国时期废除,秦统一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④西汉前期死灰复燃。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③最大特点:以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⑤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在家族、家庭内宗法制起主导;上升到国家层面,分封制起主导。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中(一)世袭制——夏禹建立夏,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二)分封制——西周(1)目的:为巩固统治(2)内容:①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诸侯的义务)(2)意义(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分封制链接】:●“齐鲁大地”、“封邦建国”、“燕赵之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三晋之地”等称谓都来于分封制。

●西汉初期,刘邦曾实行分封制,后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地方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时出现了“八王之乱”。

西晋从此衰落。

●明朝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实践: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理论归纳: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

他①反对空谈仁义;②强调以法治国;③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他的思想后来被_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朝的治国思想。

2、建立——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1)目的: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

(2)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初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归纳

初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归纳

初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归纳初一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还是挺重要的,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好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这一部分。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知识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A)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

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3. 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A)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B)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另:列表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血缘地域与中央政府关系世袭皇帝任免影响易造成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6.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分类汇总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分类汇总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分类汇总推荐文章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热度:大明朝代的政治制度与官员选任制度热度:一篇文章看明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热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热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与练习题热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又多又难记,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西周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

分封制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层级逐渐清晰,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分封制的实施不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且还拓展了疆域。

制度的出现也让各诸侯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最后分封制崩溃。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便开始对国家各方面进行整改。

在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央的统治实行了“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的是:从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

丞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御史大夫是主要管理记事,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三公九卿制”的实施不仅加强了中央的统治还做到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推恩令在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变得越来越膨胀,对中央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初中历史政治制度要点整理

初中历史政治制度要点整理

初中历史政治制度要点整理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对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历史政治制度的要点。

1.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严重阶级对立。

奴隶制度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为后来各种政治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制度之一。

封建制度中,君主拥有土地和权力,而贵族和部分农民则是君主的属下。

封建制度强调等级和地位的稳定性,同时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两千年的时间。

3. 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制是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制度,该制度中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不受限制地统治国家。

绝对君主制强调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4.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

这一制度中,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君主立宪制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前身,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

5. 共和制度共和制度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

这一制度中,政权由代表人民的选举产生,没有君主或统治者的个人威权。

共和制度强调人民权利的平等和政治参与的普及。

6.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平等分配和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有多种路径,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改革。

不同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7.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将生产资料私有化,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追求自由市场的自发调节。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私人财产权和市场经济体制,个人的利益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8.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核心政治制度。

该制度中,政府在选举中由公民选出,并以法律和法规为基础实施政治管理。

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权利保障,是一种对权力实施的制约和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1、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削实权: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7、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强化皇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9、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加强皇权:①太祖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

②成祖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0、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11、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出现刺史监察地方,宋代——通判监察地方,
明清——厂卫、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